论软土地基深基坑支护细节分析
软土地基中深基坑设计与处理简析
软土地基中深基坑设计与处理简析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建筑工程需要在软土地基上进行施工。
软土地基的特点是地层较松软,承载能力较低,容易发生沉陷和变形,给建筑物的地基设计和施工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在软土地基中进行深基坑的设计和处理尤为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稳定和安全。
本文将对软土地基中深基坑设计与处理进行简要分析。
软土地基一般是指黏性土、淤泥、湿陷性黏土等地层,其特点是地层较松软,具有较大的变形性和沉陷性。
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低,易于发生地基沉陷、变形和侧向挤压等问题。
在软土地基中进行深基坑设计和施工时,需要充分考虑软土地基的特点,采取合适的处理措施,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二、深基坑设计的原则在软土地基中进行深基坑设计时,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包括:1. 充分调查地质情况:在软土地基中进行深基坑设计前,需要充分了解地质情况,包括软土地基的地层结构、地下水情况、土质特性等,以便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案和处理措施。
2. 合理确定基坑尺寸:根据建筑物的需求和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合理确定深基坑的尺寸,避免因基坑尺寸过大造成地基沉陷和变形问题。
3. 采取有效支护措施:针对软土地基的特点,采取合适的支护措施,包括挡土墙、支撑桩、加固土体等,确保深基坑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4. 合理排水和降水:软土地基容易受地下水影响,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有效的排水和降水措施,避免因地下水位变化引起的地基沉陷和失稳问题。
四、深基坑施工的注意事项在软土地基中进行深基坑施工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安全防护:严格遵守施工安全规定,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确保施工安全。
2. 监测监控:对深基坑的支护结构、地基沉陷、地下水位等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3. 施工工艺:采用科学合理的施工工艺和方法,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保证施工质量。
4. 环境保护:加强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合理处理施工废弃物和污水,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软土地区某深基坑支护失稳分析
软土地区某深基坑支护失稳分析论文深基坑支护失稳分析论文本论文的主要内容是对软土地区一座深基坑的支护失稳分析。
由于土体特性的原因,软土地区的建筑物无法有效地固定在地下,这就形成了稳定问题。
为了加以解决,基坑需要有良好的支护措施保护其稳定性。
本研究将从深基坑支护结构的几个方面分析深基坑支护失稳问题,并围绕这些方面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第一部分是土体破坏及失稳分析。
在建筑深基坑时,由于土体的特性,支护结构极易遭受土体的侵蚀而导致失稳。
因此,建筑深基坑前,必须对土体进行详细的分析,以确定其特性,包括强度、稠度、干缩性等;其次,应审慎考虑土体和水体之间的作用,因为水位变化会影响土体稳定性,从而导致基坑支护结构失稳。
第二部分是结构支护及失稳分析。
深基坑支护结构往往是采用支护结构,如挡土墙、柱拱等,来抵抗土体侵蚀而造成的失稳现象。
但是,由于基坑深度较大,土体失稳现象也很容易发生,因此支护结构的结构准备很重要,以保证其失稳的发生率不会超过一定的限值。
第三部分是深基坑失稳的预防与治理。
深基坑失稳的出现可能是由于土体破坏和结构支护力不足等原因,因此为了避免失稳,必须从这些方面来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治理措施。
首先,在进行深基坑施工前应对土体特性进行深入的分析,以明确每一步施工所涉及的风险;其次,根据土体分析结果,选用适当的结构支护方案,以及控制施工过程,以抑制土体的侵蚀。
最后,应定期检查支护结构的状况,并及时整修,以确保基坑支护结构能够正常运行。
总体来说,本论文主要针对软土地区深基坑支护失稳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土体破坏、支护力不足以及支护结构结构准备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措施。
本论文可以帮助人们更全面了解这一问题,并为深基坑支护失稳的预防和治理提供了有益的思路,以期更好地保障建筑物的安全。
软土地基中深基坑设计与处理简析
软土地基中深基坑设计与处理简析1. 引言1.1 引言在软土地基中,深基坑设计与处理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因为软土地基的特点使得其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易受到影响和损害。
本文将从软土地基问题与特点、深基坑设计原则、软土地基深基坑处理方法、软土地基深基坑支护措施以及软土地基深基坑监测与管理等方面进行简析,以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软土地基中深基坑设计与处理的相关知识。
软土地基通常指的是土质较松软、含水量较高的地基土,其承载能力较低,易发生沉降、变形等问题。
在软土地基中进行深基坑设计和施工时,必须考虑土壤的力学特性和工程地质条件,采取相应的支护措施和监测措施,以确保基坑施工的安全和稳定。
深基坑设计的原则是要充分考虑软土地基的强度和变形特性,合理确定基坑的形状、尺寸和支护结构,同时要做好与周围建筑、地下管线等的相互影响分析和保护措施。
在软土地基中进行深基坑处理时,可以采取加固、加固土壤、加固结构等方法,以提高基坑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软土地基深基坑的支护措施主要包括水平支撑和垂直支撑两种,可以采用土方开挖、支撑结构搭设等方式来保证基坑的稳定和安全。
对软土地基深基坑的监测与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现场观测、测量技术等手段对基坑施工过程中的变形、应力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以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软土地基中深基坑设计与处理需要综合考虑土壤特性、施工条件、支护措施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只有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案和措施,才能确保基坑的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
通过本文的简析,希望能为相关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更好地应对软土地基中深基坑设计与处理的挑战。
2. 正文2.1 软土地基问题与特点软土地基是指由松软、易变、较厚的软土层组成的地基。
软土地基在深基坑设计与处理中常常会面临一系列特殊问题和特点。
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较低,地基沉降较大。
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往往较差,土层松散,水分含量高,容易发生沉降。
这就要求在深基坑设计中需要特别注意地基承载力的计算和加固措施的设计,以确保基坑建筑物的安全性。
软土地基深基坑支护施工监测技术分析
软土地基深基坑支护施工监测技术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建筑工程需要在软土地基上进行施工。
软土地基容易发生沉陷、变形等问题,给工程施工和后期使用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在软土地基上进行深基坑支护施工,需要对地基的变形、承载能力进行全面监测,以确保工程的安全进行。
本文将分析软土地基深基坑支护施工监测技术,并探讨如何有效应对软土地基的工程施工风险。
一、软土地基的特点及施工风险软土地基是指地基土层有较高含水量、较低承载力和较大固结沉降性的土地基,其主要特点包括:1. 土质松软:软土地基的土壤颗粒间空隙率大,土质松软,容易发生挤压沉陷。
2. 含水量高:软土地基的含水量较高,地基土层在受力作用下容易发生液化现象。
3. 承载能力低:软土地基承载能力低,地基土层容易发生沉降变形。
由于软土地基的特点,深基坑支护施工存在较大的风险,主要包括:1. 地基沉陷:深基坑开挖和支护施工过程中,软土地基受力变形较大,容易发生沉陷。
3. 地基变形:深基坑开挖和支护施工对软土地基产生较大变形影响,可能导致周边建筑物和管线的破坏。
软土地基深基坑支护施工监测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1. 地基变形监测技术地基变形监测技术主要通过测量地下水位、土体变形等参数,以评估软土地基在开挖和支护过程中发生的变形情况。
常用的地基变形监测技术包括:(1)测斜仪监测:通过在软土地基内部埋设倾斜传感器,实时监测软土地基的倾斜变形情况。
(2)沉降仪监测:采用沉降仪对软土地基的沉降进行实时监测,以评估软土地基在深基坑支护施工过程中的变形情况。
软土地基的高含水量使得地下水位对地基变形影响较大,地下水位监测技术较为重要。
常用的地下水位监测技术包括:3. 施工振动监测技术深基坑支护施工过程中的振动对软土地基的影响较大,施工振动监测技术能够有效监测施工振动对软土地基的影响。
常用的施工振动监测技术包括:(1)振动监测仪监测:在施工现场设置振动监测仪,实时监测施工振动对软土地基的影响,并根据监测数据进行调整和控制。
软土地基中深基坑设计与处理简析
软土地基中深基坑设计与处理简析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建筑物需要在软土地基上建造,并且这种软土地基的地质环境非常复杂。
软土地基中的深基坑设计和处理是建筑施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影响整个建筑物的安全和质量。
因此,本篇文章将从软土地基环境、深基坑设计和处理以及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三个方面进行简要分析和阐述。
一、软土地基环境软土地基是指地层中的水含量非常高,土壤颗粒之间的摩擦力较小,力学特性非常差,经过长时间的沉积后,还会出现“压缩现象”,使得土壤密度下降,稳定性变差。
这种地基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特别是深基坑的开挖和支护时,很容易引起地基沉降、下降和坍塌等问题,从而导致建筑物的倾斜、破坏等问题。
因此,深基坑的设计和处理在软土地基中显得尤为重要。
二、深基坑设计和处理1. 设计要点①确定基坑范围和高程在深基坑的设计中,首先需要明确建筑物的基坑范围和高程,尤其是对于软土地基来说,范围和高程的确定尤为重要。
因为软土受到建筑重量的作用很容易发生沉降,如果在高程和范围的选择上出现了问题,就可能导致基坑坍塌,从而危及建筑物本身的安全。
②确定基坑的最大深度在深基坑的设计中,最重要的是确定基坑的最大深度。
在软土地基中,基坑的开挖深度一般不宜超过3-4米,否则将会出现一系列的地质灾害问题,如坍塌、隆起、收缩和危险等。
在进行基坑开挖前,必须对周边土层进行深入的勘探和分析,以确定最佳的基坑开挖深度。
③确定基坑支护形式和材料基坑支护形式的选择将影响到施工的安全性和施工时间。
软土地基中,一般选择的支护材料分为三类:土方支护、钢筋混凝土支护和钢支撑体系。
不同的支护形式需要根据具体的地质条件、工程规模和施工时间等因素进行综合比较和分析,以确定最佳的支护方案。
2. 处理方法处理软土地基中的深基坑问题,需要遵循以下原则:①采用合适的支护材料和技术对于软土地基中的深基坑,采用合适的支护材料和技术是最重要的因素。
软土地基对于支护材料的选用和施工技术有着特殊的要求,所以在选择支护材料前,必须对软土地基的性质、特点和施工环境进行全面的认识和分析。
软土地基中深基坑设计与处理简析
软土地基中深基坑设计与处理简析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和建筑业的不断扩大,深基坑的建设已经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工程。
而在深入的土层中建造基坑需要对软土地基进行一定的处理,以保证建筑安全和工程稳定性。
本文将会对软土地基中深基坑的设计与处理进行简单的分析。
首先,软土地基是指土质比较松软、稠度较小的土层,水分含量较高,抗压强度相对较低。
由于软土地基的特性,若想在其深入的土层中建造基坑,就需要采用相应的设计与处理措施,以确保基坑的安全和工程的稳定性。
其次,关于深基坑的设计,首先要确定基坑的深度和尺寸。
深度以及尺寸的确定是建造基坑的重要基础。
其次是要考虑基坑支撑结构的选择和设计,因为基坑的支撑结构直接决定了基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当地的地质条件和土层的属性也是设计基坑的重要考虑因素。
第三,对于软土地基中深基坑的处理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土壤加固处理:加固处理主要是针对软土地基抗压强度不高的缺陷,采用不同的土壤加固方法,如灌注桩、夯实工艺等,提高土层的稠度和抗压强度,从而确保工程的稳定性。
2、基坑支护处理:基坑支护处理是保证深基坑稳定性和安全的重要措施。
一般支护处理既可以采用常规的撑拉杆、支撑桩和拉片等结构,也可以使用预制钢板桩等钢结构。
选择非常关键,须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和设计要求进行应用。
3、排水与防止液化处理:由于地层的含水量较高,也需要适当的排水以及防汛防涝。
还要注意,地震和地下水管线等的影响也需要进行考虑,为工程建造提供保障。
综上所述,设计与处理软土地基中深基坑需考虑多方面因素,措施也应针对性强。
要确保工程的建造稳定性和安全性,必须在详细的土层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和施工,以保证基坑在使用过程中不出现任何安全隐患。
软土地基中深基坑设计与处理简析
软土地基中深基坑设计与处理简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和大型基础设施需要建设在软土地基上。
然而,软土地基的不稳定性和承载力较低会导致挖深基坑时产生许多问题。
本文将对软土地基中深基坑的设计与处理方法进行简要分析。
首先,软土地基的特点是承载力较低、水分较多、压缩性较大。
因此,在深基坑的设计中,需要针对这些特点进行考虑。
通常采用的深基坑支护方式有桩板支撑、钢支撑、垂直支护等。
在软土地基上,桩板支撑是较为常见的选择。
其中,桩是用来支撑地基的,而板是支撑土体的外部结构,防止土体塌方。
钢支撑一般比板桩支护更昂贵,是选择深度较浅的基坑时的一种选择,而垂直支护一般仅适用于深度较浅的基坑。
其次,对于软土地基中的深基坑处理方法,需要做好以下几点:1.水分控制软土地基含有大量水分,水分的变化会导致土体的压缩性变化,从而影响基坑的稳定性。
因此,在挖掘基坑前需要先将地下水位压制到深度以下,并对土体进行排水,控制水分含量。
2.土壤改良软土地基的承载力较低,需要进行土壤改良。
土壤改良的方法包括加固、加厚、混凝土浇注和土壤注浆。
其中,在软土地基中较为常见的方法是土壤注浆。
3.地下设施处理当软土地基中存在地下管线,需要采取措施保障地下管线的安全,并防止对基坑的影响。
4.监测与应对在挖掘深基坑时,需要进行及时监测并及时应对基坑的变化。
如果基坑变形量过大,需要及时做好防护措施,保证基坑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针对软土地基中深基坑的设计与处理,需要针对软土地基的特性进行科学分析,合理设计基坑支护方式,通过水分控制、土壤改良、地下设施处理和监测与应对几个方面的措施,保障基坑的安全稳定。
软土地基中深基坑设计与处理简析
软土地基中深基坑设计与处理简析软土地基是工程建设中常见的地基类型之一,它具有土质松软、水分含量高、抗力较低等特点,因此在深基坑设计与处理中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证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对软土地基中深基坑的设计与处理进行简要分析,以期为相关工程人员提供参考。
一、软土地基特点软土地基是指土质松软、含水量高、抗力较低的土层,其主要特点包括自重应力小、孔隙水压力大、易发生沉陷和变形、抗剪强度低等。
软土地基广泛分布于我国的东部地区,尤其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等地,因此软土地基的处理成为了工程建设中的重要问题。
二、深基坑设计与处理原则1. 地基勘察:在进行深基坑设计之前,首先需要进行充分的地质勘察,了解软土地基的地质特征、地下水情况、土体性质等,以便为后续的处理和设计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2. 基坑支护结构设计:软土地基中的深基坑往往需要采用支护结构来保证基坑周边的稳定性。
传统的支护结构包括钢支撑、混凝土桩墙、搅拌桩等,但在软土地基中,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适合的支护方式,以保证基坑周边土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土体处理方式:软土地基需要采取相应的土体处理措施,以提高土体的强度和稳定性。
常见的土体处理方式包括加固土体、土体固结、土体加密、土体加固等,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4. 地下水处理:软土地基中的地下水是影响基坑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设计与处理过程中需要对地下水进行合理的处理。
常见的地下水处理措施包括降低地下水位、抽水降压、地下水隔离等,以保证基坑周边地下水的稳定性。
5. 监测与管理:在软土地基中进行深基坑设计与处理时,需要进行实时的监测与管理工作,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保证工程的稳定与安全。
四、软土地基中深基坑设计与处理实例以某软土地基中的深基坑设计与处理为例,该工程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地基土层为红色粘土和夹层砂层,地下水位较高。
该工程采用了搅拌桩支护、土体加固和地下水降压等技术,最终取得了成功的设计与处理效果。
软土地基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之分析
软土地基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之分析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建筑朝着大体量,超高度的特点发展。
高层建筑能够有效的利用宝贵的城市建设用地,其发展也相应的对深基坑工程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深基坑的施工技术的选择和现场的方案实施情况直接影响到建筑主体的质量和安全。
为保障高层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应该全方面了解和认识不同的深基坑施工技术,选择安全经济的施工方案。
关键词:高层建筑深基坑施工技术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大趋势下,高层建筑在期间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其具有层数多,高度高,相比于传统的住宅具有较高的容积率。
高层住宅也同时也具有施工工艺繁琐,施工周期长,施工较为困难等难点。
基坑工程是高层住宅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基坑支护是保障高层住宅安全和稳定的基础,合理选择深基坑支护的施工工艺和方法是重中之重。
1.案例分析1.1 工程概况该工程为6栋高层住宅楼,层数为33层,建筑高度约为98.85m。
场地原为工业厂房,后为荒地、池塘和堆土,经调查原厂房采用浅基础,经勘察单位测量定点期间对池塘和堆土区域进行了测量。
地面标高最大值9.42m,最小值-1.37m,地表相对高差10.79m(地势较低位置为池塘)。
基坑规模,面积约为 26500㎡,周长约为 800m。
基坑开挖深度为4.55-8.30m,局部坑中坑开挖深度为1.40-3.35m。
该工程结构±0.000=+3.350m(85 国家高程),场地自然地面整平绝对标高为+1.800m(相对标高为-1.550m)。
1.2 地质条件根据现场勘探揭露和室内土工试验结果,场地主要分布有人工填土层(Qm)和第四纪全新世海陆相沉积地层(Q4mc)。
主楼工程桩主要持力层为第四季全新世海陆相沉积地层⑤-5层,成分为粉砂,灰色,饱和密实。
昆山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太湖堆积平原,地形平坦,河网密布。
第四纪地层沉积很厚,达180~300m,历经多次地壳升降及海侵及海退,形成了多层地下含水层,上层潜水地下水位较高,下层地下水受上腹土压力作用均为微承压水。
软土地区深基坑开挖与支护设计分析
软土地区深基坑开挖与支护设计分析软土地区深基坑开挖与支护设计分析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城建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一、绪论在20世纪30年代,Terzaghi等人已开始研究基坑工程中的岩土工程问题,在以后的时间里,世界各国的许多学者都投入研究,并不断地在这一领域取得丰硕的成果,基坑工程在我国进行广泛的研究是始于80年代初,那时我国的改革开放方兴未艾,基本建设如火如荼,高层建筑不断涌现,相应地基础埋深不断增加,基坑开挖深度也就不断发展。
特别是到了90年代,大多数城市都进入了大规模的旧城改造阶段,在繁华的城区内进行深基坑开挖给这一古老课题提出了的新的内容和挑战,那就是如何控制深基坑开挖的环境效应问题,从而进一步促进了深基坑开挖技术的研究与发展,产生了许多先进的设计、计算方法,众多新的施工工艺也不断付诸实施,出现了许多技术先进的成功工程实例,比如,金茂大厦和环球金融中心等超高层建筑的建成;然而不容回避的事实是,由于基坑工程的复杂性以及设计、施工的不当,基坑工程发生事故的概率仍然很高。
深基坑是土木施工技术的特定的主题,尤其是对于软土地区。
21世纪是中国建设彰显活力的伟大时机,对于沿海地区更甚,而中国如何在土质环境不好的条件下更好的发展建设,基础是根本,俗话说的好,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而深基坑是基础中的薄弱环节,所以国家和专业人士需要关注深基坑,作为土木专业学生的我们有责任、有必要去关注和学习土木工程施工,了解土木工程施工的具体流程以及研究所带来的问题,以寻求解决土木工程施工问题的方法,为土木施工的发展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因此,我选择软土地区深基坑开挖与支护作为我研究的课题,但何谓深基坑和软土地区呢?深基坑的定义:建设部建质200987号文关于印发《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规定:一般深基坑是指开挖深度超过5米(含5米)或地下室三层以上(含三层),或深度虽未超过5米,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特别复杂的工程。
软土地基中深基坑设计与处理简析
软土地基中深基坑设计与处理简析在城市建设中,由于土地资源有限,很多建筑工程需要在软土地基上进行建设,而软土地基的工程施工和设计面临着许多挑战。
其中最重要的挑战之一就是深基坑设计与处理。
软土地基中深基坑的设计和处理对于保障建筑工程的安全和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软土地基中深基坑的设计与处理进行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软土地基特点软土地基是指土壤的抗剪强度较低,属于较为松软的地基土层。
软土地基主要包括淤泥、沼泽和松软的黏性土等。
软土地基的特点主要包括:1. 抗剪强度低:软土地基的抗剪强度较低,使得其在承载荷载时容易发生变形和沉降。
2. 液化倾向:软土地基容易在地震或者振动荷载作用下出现液化现象,对基础结构的稳定性构成威胁。
3. 地基沉降:软土地基在承载荷载作用下容易发生沉降变形,对建筑物的稳定性造成影响。
4. 压缩性大:软土地基的压缩性较大,需要考虑土体的底部支撑,以减少地基变形。
软土地基中深基坑的设计和处理是软土地基工程施工的重中之重。
深基坑的设计和处理需要考虑软土地基的特点,合理采用有效的处理措施,以确保建筑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1. 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在软土地基中进行基坑开挖时,需要设计合理的基坑支护结构,以防止软土地基的坍塌和沉降。
常见的基坑支护结构包括挡土墙、悬挑墙、支撑系统、钢支撑等。
在软土地基中,一般采用深基槽、悬吊墙或者嵌岩桩等支护结构,以增加基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地基加固处理软土地基的压缩性大,容易在承载荷载作用下发生沉降变形,因此需要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
常见的地基加固措施包括浅层地基处理、深层地基处理和地基加固。
在软土地基中,一般采用灌注桩、搅拌桩、梁板桩等深层地基处理方法,以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3. 排水处理软土地基的液化倾向大,需要进行排水处理,以减少地基土壤的含水量,提高土体的抗剪强度。
常见的排水处理方法包括水泥土搅拌桩、地下水位降低、排水沟渠等。
在软土地基中,需合理采用排水井、水平排水孔和压孔等排水措施,以减少软土地基的液化倾向,提高地基的稳定性。
软土地基中深基坑设计与处理简析
软土地基中深基坑设计与处理简析软土地基是指含有大量有机物质或者较高含水量的土层,具有较低的承载力和较大的沉降性,是施工中常见的一种地基情况。
在软土地基中进行深基坑的设计和处理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充分考虑地基的特点和工程的实际情况,以确保基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对软土地基中深基坑设计与处理进行简要分析,探讨其关键技术和注意事项。
一、软土地基的特点软土地基具有较低的承载力和较大的沉降性,其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点:1. 承载力低:软土地基的土层通常由细粒土和有机物质组成,其密实度较低,承载力较小。
2. 压缩性大:软土地基的土层含水量高,且含有有机物质,其沉降性大,土层易发生固结沉降。
3. 土体不稳定:软土地基的土体较松散,容易发生滑坡、流变等不稳定现象。
在软土地基中进行深基坑的设计与处理,需要考虑软土地基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基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深基坑的设计与处理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技术和注意事项:1. 地质勘察与分析在软土地基中进行深基坑设计前,需要进行地质勘察与分析,了解软土地基的地质特征、土层结构、土质情况等,确定软土地基的承载力、沉降性和稳定性等参数,为后续深基坑设计提供依据。
2. 基坑支护结构设计针对软土地基的特点,设计合理的基坑支护结构是确保基坑稳定的关键。
可以采用桩、悬挑墙、悬臂梁等支护结构,根据软土地基的实际情况和工程要求选择合适的支护形式和材料,确保基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地下水处理软土地基中地下水位高,对于深基坑的设计与处理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需要根据软土地基的地下水情况,采取相应的地下水处理措施,包括降低地下水位、排水、围护地下水等,以确保基坑施工期间和使用期间的地下水稳定和排水通畅。
4. 预压加固针对软土地基的沉降性大的特点,可以采取预压加固措施来改善软土地基的承载性和稳定性。
通过在软土地基上施加一定的预压荷载,可以有效减小软土地基的固结沉降和提高承载力。
5. 施工监测与控制在软土地基中进行深基坑设计与处理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施工监测与控制,实时监测软土地基的变形和沉降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确保基坑施工和使用期间的安全稳定。
软土地基中深基坑设计与处理简析
软土地基中深基坑设计与处理简析软土地基是指土壤的稳定性差,强度低,易变形的一类土地基,在工程建设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软土地基中的深基坑设计与处理是工程建设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对于保证工程的安全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软土地基特点、深基坑设计与处理的原则和方法以及相关工程案例进行简析,以期为相关工程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软土地基的特点软土地基的特点主要有三个方面,即稳定性差、强度低和易变形。
软土地基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和有机质,因此稳定性差,强度低。
软土地基在受力作用下容易发生变形,导致地基沉降和失稳。
这些特点给深基坑设计与处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证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二、深基坑设计与处理的原则和方法1.前期调查和设计在进行深基坑设计与处理之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前期调查和设计工作。
对软土地基的地质情况、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位、土层厚度等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评估软土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为后续的处理和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
2.合理选择基坑支护结构在软土地基中进行深基坑设计与处理时,必须选取合理的基坑支护结构以保证施工和使用期间的安全。
不同的软土地基适用于不同的基坑支护结构,例如土钉墙、悬挑墙、桩基础等,必须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设计。
3.合理排水和降水软土地基中的地下水位较高,需要进行合理的排水和降水工作。
采取有效的排水和降水措施,降低软土地基的含水量,以保证基坑施工和使用期间的稳定性和安全。
4.合理施工工序在软土地基中进行深基坑设计与处理时,必须采取合理的施工工序,进行严格的施工管理。
合理的施工工序和施工管理可以减小对软土地基的影响,避免地基沉降和失稳。
5.监测和预警在进行深基坑设计与处理时,必须进行严格的监测和预警工作。
通过对软土地基进行实时的监测和预警,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三、相关工程案例1.北京地铁10号线软土地基深基坑设计与处理2.广州珠江新城软土地基大型基坑设计与处理软土地基中的深基坑设计与处理在工程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
软土地基深基坑支护施工监测技术分析
软土地基深基坑支护施工监测技术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工程逐渐向地下深部发展,尤其是在软土地基条件下,深基坑支护施工变得日益常见。
软土地基的特点是承载力较低、易变形、易液化等,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支护措施,同时也需要进行严格的监测和控制。
本文将对软土地基深基坑支护施工监测技术进行分析,探讨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一、软土地基深基坑支护施工的挑战软土地基深基坑在施工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土壤沉降:软土地基的土质较松软,承载力较低,深基坑挖掘及支护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引起土体沉降,甚至可能导致地面塌陷。
2. 地下水位:软土地基地下水位高,地下水渗流对基坑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影响较大。
3. 土体变形:软土地基容易发生土体变形、沉降和侧移等现象,给施工安全带来一定的隐患。
4. 周边建筑影响:软土地基周边常常有建筑物、管道等工程设施,深基坑支护施工易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
由于软土地基深基坑支护施工的特殊性,监测技术显得尤为重要,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施工过程中的问题,确保工程安全稳定进行。
1. 地下水位监测技术地下水位监测是软土地基深基坑支护施工中的重要一环。
通过监测井、压力仪器等设备,及时监测地下水位变化,为支护结构设计和施工提供必要的依据。
目前常用的地下水位监测技术主要包括:(1)水位测量仪器:采用水位测井、测斜仪等设备进行地下水位的实时监测,了解地下水位的波动情况,有利于及时调整工程施工方案。
(2)压力计监测:通过设置地下水压力计进行地下水压力的监测,了解地下水对支护结构产生的压力影响,为施工提供必要的参考。
2. 土体变形监测技术软土地基深基坑支护施工过程中,土体的沉降、位移等变形情况需要及时监测,以确保支护结构和周边建筑物的安全。
常用的土体变形监测技术包括:(1)测斜仪监测:通过设置测斜仪器,实时监测土体的变化情况,包括倾斜角和沉降情况,及时发现土体变形问题。
软土地基中深基坑设计与处理简析
软土地基中深基坑设计与处理简析软土地基是指土壤的稳定性较差、固结度和强度较低的土地基。
软土地基中深基坑设计与处理是指在软土地基上进行深基坑开挖时,针对软土地基的特点和特性进行设计和处理,以保证深基坑的稳定和安全。
为了保证深基坑设计与处理的有效性,需要对软土地基的特点和深基坑开挖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然后制定相应的设计和处理方案。
本文将从软土地基的特点、深基坑开挖的影响以及深基坑设计与处理方法等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一、软土地基的特点软土地基具有较高的含水量、较低的固结度和强度,以及较差的稳定性。
软土地基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含水量高:软土地基通常含水量较高,土壤颗粒之间的间隙大,水分对土壤的黏着力大,这使得软土地基的稳定性较差。
2. 固结度低:软土地基的固结度较低,土体结构松散,容易发生挤压变形和沉降,对深基坑开挖有较大的影响。
3. 强度低:软土地基的强度较低,土壤的抗剪强度和承载能力较差,容易发生破坏和变形。
4. 稳定性差:软土地基的稳定性较差,容易受外部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沉降、滑动等不稳定现象。
软土地基的这些特点使得深基坑在软土地基上进行开挖时需要特别注意,必须针对软土地基的特性进行设计和处理,以保证深基坑的稳定和安全。
二、深基坑开挖对软土地基的影响深基坑开挖对软土地基会产生多种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沉降:深基坑开挖会导致软土地基发生沉降,尤其是在软土地基含水量较高的情况下,沉降会更为明显。
2. 变形:深基坑开挖会导致软土地基发生挤压变形和塑性变形,甚至会发生挤压破坏。
3. 起伏:深基坑开挖会导致软土地基表面出现不规则的起伏不平,影响深基坑周边建筑物的稳定性。
4. 液化:在软土地基中进行深基坑开挖时,地下水位的变化可能会导致软土地基发生液化现象,严重影响深基坑的稳定性。
三、深基坑设计与处理方法1. 桩基处理:在软土地基中进行深基坑设计时,可采用桩基处理的方法,即在软土地基中打入桩基,增加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软土地基中深基坑设计与处理简析
软土地基中深基坑设计与处理简析软土地基指的是土层较为松软、稳定性较差的地基,通常需要进行深基坑的设计与处理。
本文将对软土地基中深基坑设计与处理进行简析。
软土地基深基坑设计的目标是确保基坑的稳定性和施工的安全性。
在设计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因素:1. 土层的特性:软土地基一般具有较大的含水量和较低的抗剪强度,容易发生液化、沉降等问题。
在设计中需要详细了解土层的物理特性和力学性质,以确定基坑的尺寸和施工方法。
2. 基坑支护结构:由于软土地基的稳定性较差,基坑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土体塌方的情况。
需要在设计中考虑采取适当的支护结构,如挡土墙、钢支撑等,以增加基坑的稳定性。
3. 排水措施:软土地基中水分较多,容易造成土体液化和沉降,对于深基坑设计来说,需要进行有效的排水措施,以降低土体的水分含量,提高土体的稳定性。
处理软土地基中深基坑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路虎主论坛振冲法:利用振冲设备将钢管以一定的速度和频率竖直打入地下,形成搪石墙或搪筒桩。
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改善软土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2. 填筑法:通过在软土地基上填筑一定性质和硬度的土石填料,增加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填筑土料的选择需要根据软土地基的物理特性和力学性质进行合理选择。
3. 桩基础法:软土地基中常采用桩基础来解决基坑稳定性问题。
常见的桩基础有钻孔灌注桩、螺旋桩等。
桩基础通过桩体的较小直径和较大长度,使得基坑的周围土体形成稳定的桩土体系。
4. 压机法:使用压机将钢筋或钢板等材料直接压入软土地基中,形成支撑结构。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基坑的稳定性,并能够降低施工过程中对土体的破坏。
软土地基中深基坑的设计与处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案和处理方法,以确保基坑的稳定性和施工的安全性。
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还需要进行详细的工程勘察和土体测试,以准确地了解软土地基的特性,从而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案。
软土地基中深基坑设计与处理简析
软土地基中深基坑设计与处理简析【摘要】软土地基是指土壤质地较松软的地基,深基坑在软土地基中设计和处理时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文从软土地基特点、深基坑设计原则、处理方法、支护结构设计以及排水处理等方面进行了简析。
软土地基具有承载能力低、沉降大等特点,因此在深基坑设计时需要考虑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处理方法包括加固地基、加固边坡、减少开挖深度等措施。
深基坑的支护结构设计应根据地质情况和开挖深度进行优化设计,以确保基坑的安全施工和使用。
排水处理也是深基坑设计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软土地基中深基坑处理的关键技术包括地基加固和支护设计,未来发展趋势是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软土地基中深基坑设计与处理的重要性不断凸显。
【关键词】软土地基、深基坑、设计、处理、分析、原则、支护结构、排水处理、关键技术、发展趋势、重要性。
1. 引言1.1 软土地基中深基坑设计与处理简析软土地基中深基坑设计与处理是土木工程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软土地基的特点使得深基坑的设计和处理工作更加复杂和困难。
本文将从软土地基特点分析、深基坑设计原则、软土地基中深基坑处理方法、软土地基中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以及软土地基中深基坑排水处理等几个方面进行简析。
软土地基的特点主要包括土层疏松、土质松软、地基沉陷、地基液化等问题。
这些特点使得在软土地基中进行深基坑设计时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确保基坑的施工和使用安全可靠。
在进行深基坑设计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包括充分考虑地基情况、合理确定基坑形式和尺寸、选择适当的支护结构等。
软土地基中深基坑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地基加固、基坑支护、排水处理等。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保障基坑的施工和使用安全。
在软土地基中设计深基坑的支护结构时,需要考虑土层性质、工程条件、周围环境等因素,确保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软土地基中深基坑设计与处理涉及许多关键技术,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保基坑的施工和使用安全可靠。
未来,软土地基中深基坑设计与处理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建筑基础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分析
建筑基础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分析建筑基础工程中,深基坑支护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施工技术。
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选择和实施,直接影响到基坑的稳定性和施工进度。
本文对建筑基础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进行一些分析。
一、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选择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选择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 基坑周边环境和地质条件:对于不同地质条件的基坑,选择合适的支护技术是关键。
在软弱土层中,常常采用钢支撑或深层桩支护技术;在岩石地层中,可以采用嵌岩和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
2. 基坑的规模和形状:基坑的规模和形状也会对支护技术的选择产生影响。
对于较小规模的基坑,可以采用简单的支撑结构,如垂直或倾斜桩墙;对于大型基坑,可能需要采用更复杂的支护结构,如桩-板结构或深层桩墙。
3. 施工进度和造价:深基坑的支护施工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成本投入。
在选择施工技术时,需要综合考虑施工进度和造价的因素。
有时为了缩短施工周期,可以选择高效的支护技术,如现浇混凝土墙;而有时为了降低成本,可以选择简化的支护技术,如钢支撑结构。
1. 钢支撑结构:钢支撑结构是一种常用的深基坑支护技术。
它通过钢梁、钢板和锚杆等元素组成,可以快速搭建起支撑结构。
钢支撑结构施工简单、成本较低,适用于一些较小规模的基坑。
2. 嵌岩支护:对于岩石地层中的基坑,常采用嵌岩方法进行支护。
嵌岩支护是在岩石中钻孔,并注入混凝土灰浆,形成一种稳定的岩石-混凝土复合体。
这种支护方法施工简单、成本较低,在岩石地层中具有很高的适用性。
3. 深层桩支护:对于软弱土层中的基坑,常常采用深层桩支护法。
深层桩支护是通过打入钢筋混凝土桩墙,形成一种稳定的支撑结构。
这种支护方法适用于较大规模的基坑,对于软弱土层的支护效果更好。
4. 喷射混凝土支护:喷射混凝土支护是一种常用的支护技术。
它通过将混凝土喷射到土层中,形成一种坚固的支撑结构。
这种支护方法施工简单、成本适中,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地质条件。
软土地区深基坑支护技术讨论
复杂 ,导致深基 坑支护施工难度 的增大 。从工程造 价 以及施工工期 两方面来看,深基坑支护今后 的发 展方 向是两墙合 一的逆 作法。但是这种方法 因为 单 桩 的承载力有 限,这就使得在施工过程 中需要采 用 柱多桩 的形式 ,这种方法会增加是施工 的难度 以 及工程成本 。因此,提高单个桩体 的承载 能力 ,减 少沉 降以及 中间支撑柱,达到一柱一桩 的 目的,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地 下连 续墙的工程 结构主要是用来进行 挡水、
防 渗 以 及承 重 的 。这 种 支 护 形 式 来 源 于 欧洲 , 其 操
作过程 如下:首先是利用 一种特制 的挖槽机 械设备 在地面 上开挖 出一条狭 长的深槽 ,在此 需要 注意的
是 ,深 槽 的 位 置 需 要 沿 着 深 开 挖 工 程 周 边 的 轴 线 进 行 开 挖 ,在 深 槽 挖 好 之 后 进 行 清 理 , 并且 将 钢 筋 笼
城 市建筑 I 地基 ・ 基础 I U R B A N I S M A N D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l S U B G R A D E ・ F O U N D A T I O N
软土地 区深基坑支护技术讨论
■ 徐 源 刘建章 易
( 2 )缺 点
工过程 中往往忽视 图纸 中的相关要求 ,一味追求施 工进度,从而造成很大的质量安全隐患 2 . 土 层 开 挖 和 边 坡 支 护 不 配 套
通 常 情 况 下 ,土 方 施 工 时 间 长 ,会 造 成 深 基 坑 支 护 施 工 的滞 后 性 ,从 而 使 得 深 基 坑 支 护 的施 工 往
一
水泥 土搅拌桩是 一种 土的加 固体 ,是将 水泥 以 及原状 土进 行搅拌 以后 形成的 ,其制作过程 是在地
软土地区深基坑支护失稳分析
软土地区深基坑支护失稳分析摘要:基坑项目为地下工程提供了一个工作场所,特别是在容易变形和难以基坑的软土地区进行深层基坑。
因此,有必要确保工程本身的安全,并为地下结构的施工提供安全空间。
作为一个临时结构,基坑支护系统应尽量减少施工费用,同时确保基坑工作本身的安全。
因此,基坑支护设计应根据实际工程条件选择合理的支护结构,以确保安全可靠、经济高效、技术可行性和施工方便。
将高层建筑的深沟移至软土地区太大,周边土壤不稳定,基坑变形,从工程实例分析了开挖不稳定的原因,包括设计、施工、业主、地质等。
其中提出了事故管理措施,并吸取了技术经验教训。
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软土地区深基坑支护设计。
关键词:深基坑支护;稳定性;位移;变形分析前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加速和地下空间的扩大,伴随着基坑深度的增加,许多建筑项目的基坑工作与建筑物、地下管道、水平和垂直运输网络的接近,以及环境要求的高,基坑工作变得更加艰巨特别是在软土地区,淤泥质天然含水量高,压缩程度高,抗剪强度低,在开挖坑时容易变形,造成坑内不稳定,给坑内保护的设计和实施带来许多困难。
一、软土地区的特征分析软土是一个通用术语,主要成分为细土,软土地区地基总体较弱。
识别软土最重要的因素是天然孔隙率和天然含水量。
软土主要由柠檬、柠檬、泥炭和泥炭组成。
软土有六个重要特征。
首先,泡沫土壤退化。
换句话说,当原始的软土状态发生震动时,地面结构会被破坏,强度也会降低。
此时,软土很快就会稀释,底座的横向滑动、沉降和横向挤压的可能性也会增加。
第二,软土的高度压缩。
结果表明,软土在大约100 kPa的垂直压力下具有较高的压缩系数和较高的压缩变形概率。
第三,淡水流动的可变性。
流动变形是指受剪切应力影响的软土的长而慢剪切变形。
第四,软土的渗透性较低。
软土的渗透性较低对地基排水功能有负面影响。
五是软土薄弱软土强度低,无排水剪切强度一般小于20 kPa。
第六,软土的异质性。
受环境沉积变化的影响,粘土往往与厚度不等的粉末土壤混合,从而扰乱了软土的定向分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软土地基深基坑支护细节分析【摘要】:本文针对大型基坑支护工程实例进行了详细论述,总结水泥搅拌桩和树根桩联合支护结构在软土地基深基坑支护中的应用,体现了以水泥搅拌和树根桩为主体的联合支护结构的重大经济优势,为软土地基深基坑支护提出更经济、安全的新型支护型式。
【关键词】:水泥搅拌桩;树根桩;深基坑;支护结构1 引言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与日俱增的汽车消费市场带动了地下停车场朝着大型、多层方向发展,建筑物基坑越来越深,规模越来越大,而开发商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千方百计降低建筑成本,这给基坑支护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于地质条件复杂,工程地质特性差的深基坑支护,如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最大可能降低成本,具有挑战性。
2 工程与地质概况该安置小区建筑面积2o万m2 ,由10栋18层住宅楼组成,设有一层地下车库,地下室面积为37500m2,基坑开挖深度为6.2m,周边总长约950m,基坑平面近似长方形,长边约380 m,短边约100m。
本场区地表以下有杂填土、流塑状淤泥层、以及二层透水砂层,基坑支护涉及的土体性质非常差,加上基坑周边分布有建筑物和交通繁忙的街道,同时,发包商要求基坑周边的空地作为施工场地,因此基坑支护的施工难度大且要求高。
本场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推荐的基坑支护地层力学设计参数如表l。
表1 基坑支护地层力学设计推荐参数表3 基坑支护的设计由于本场区土体性质非常差,周边有建筑物和街道且空地要用来搭建临时建筑和堆放建筑材料,故不可能采用放坡形式;若采用钻孔桩、挖孔桩等支护结构,造价太高。
综合比较后,认为该场区采用搅拌桩和树根桩联合支护结构较为适宜。
3.1 搅拌桩、树根桩的设计要点软土地基深基坑中水泥搅拌桩及树根桩的设计.可根据工程实践经验结合基坑实际情况进行初步设计,然后通过稳定性验算进行调整设计参数,达到安全、经济的目的。
水泥搅拌桩的设计主要从桩径、桩间距、桩间搭接、桩身强度、水泥掺人比以及施工工艺等几个方面考虑。
水泥搅拌桩宜通过软土层或透水层进入较好的不透层1.0 m—1.5 m,桩径宜采用d=550 mm (桩长较长,且土层较硬时,采用d:550 mm桩径)。
桩与桩之间搭接150 mm为宜,桩身强度一般采用1.0mpa—1.3mpa,对于淤泥质土层,桩身强度不宜大于1.0mpa,水泥掺入比一般采用12% -20%,成桩采用四搅两喷工艺。
树根桩的设计要点也应从桩长、桩径、桩间距、桩中插入体以及成桩工艺等几个方面考虑。
根据大量的工程实践,树根桩桩长以穿过软土底部进入好地层不小于1.5m,入坑底不小于0.3倍坑深为宜,对于坑壁土质很差的基坑,应适当增加其入坑底的长度,但一般不必超过1.2倍坑深。
树根桩桩径可采用d=300mm较为经济合理,桩中可插工字钢或钢筋增加桩体的抗剪能力,当对基坑的变形控制较严时,可插入20a工字钢,并插至桩底,而一般情况可采用5~b16钢筋笼。
树根桩的桩间距一般采取l000 mm-2000mm,对于土层性质较差,或基坑深度较大的情况树根桩应适当加密。
树根桩在基坑支护结构中,主要起到控制土体侧向位移的作用。
平面上应布在水泥搅拌桩的坑内一侧,并紧靠水泥搅拌桩。
为了增加支护结构的整体性,达到更好的支护效果,在水泥搅拌桩及树根桩顶部应采用冠梁连成一体,冠梁顶部一般距坑顶1.5 m-2.0 m为宜,冠梁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尺寸一般为600 mm ×850mm。
3.2 支护结构计算的主要公式土压力的计算,由于深基坑支护是近些年来才发展起来的工程运用学科,新的完善的支护结构上的土压力理论还没有正式提出,要精确地加以确定是比较困难的。
而且由于土的土质比较复杂,土压力的计算还与支护结构的刚度和施工方法等有关,要精确地确定也是比较困难的。
实际应用中主动土压力强度直接采用朗肯土压力公式进行。
被动土压力强度考虑地基土与挡土墙之间的摩擦力,采用下面以朗肯土压力公式表述的改进库仑公式的简化公式:式中:pp 一计算点处的被动土压力强度kpa;y1一计算点以上各层土的重度(kn/m ),地下水位以上,取天然重度,地下水位以下,水土合算时取饱和重度,水土分算时取浮重度;h1 一计算点以上各层土的厚度m;kp、kph 计算点处的被动土压力系数;一计算点处地基与墙面的摩擦角度(。
),取:(2/3—3/4),且≤20。
,当地基土较差时(如淤泥质粘土)取大值,反之取小值;c,一计算点处的土的粘聚力(kpa)和内摩擦角(。
),具体取值见表1。
支护结构的位移计算采用迭代法,假设共有m根地基梁,n根h 梁(h梁为支撑系统和水平梁的总称)。
考虑竖向地基梁与h梁接触处位移的协调有:式中:udij 一地基梁位移(i=1,2,,m;j=1,2,, n);uhij 一水平梁位移(i=1,2,,m;j=1,2,, n)o判断dj<jd (jd为迭代的精度差值,一般为2%一3%),如不满足精度,继续迭代;如已满足精度,最后一次的计算结果为所求的结果。
3.3 基坑支护方案的确定根据工程实践经验并结合基坑实际地质情况,采用水泥搅拌桩和注水泥浆对土体进行加固,主要作用有:①水泥固化时吸水,可以减小该部分土体的含水量,提高土层的c、值;②可以改善支护体系的受力状况,减小树根桩的受力和配筋;③使支护体系形成箱形,提高支护体系的整体刚度,减小基坑的变形。
根据有关参考资料和经验,经加固处理后土体的内聚力为50 kpa以上,内摩擦角为25。
以上。
故被动土压力强度计算层,适当提高内摩擦角和内聚力,取内摩擦角 =25。
,内聚力c=50 kpa;主动土压力强度计算层采用勘察报告中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的统计结果(见表1)。
初步估算、综合比较、分析,本基坑支护方案选用水泥搅拌桩和树根桩联合支护形式。
初步确定的基坑支护方案如下:(1)树根桩进入粉质粘土层,深度为12.5 m,间距为800 mm,桩径为300 mm,树根桩上部空2.1 m做冠梁,树根桩的有效长度为10.4 m,树根桩中配5根16 的螺纹钢筋,钢筋笼长度到底,砼强度c25。
(2)沿树根桩外侧布置双排搅拌桩加固土体并作为止水帷幕,第一排搅拌桩与第二排搅拌桩平面错开成梅花形布置,加固深度为7.2 m一7.7 m,桩径小为550 mm,间距为400 mm,第一排搅拌桩上部空2.1 m做冠梁;为了增加挡土墙的抗剪强度,第一排搅拌桩每隔一桩插入一根直径70 mm到底的钢管(对应树根桩的搅拌桩不插钢管),第二排搅拌桩上部插入直径 2o mm长2.5 m的钢筋;桩身强度1.2 mpa。
(3)树根桩和第一排搅拌桩上部做冠梁连成一体,冠梁采用c25砼现浇,配1o根 16 mm的螺纹钢筋,截面尺寸为600 mm ×850 mm。
冠梁下设一排预应力花钢管锚杆,间距1.6 m,锚长14 m,其中自由段4 m,锚固段10 m,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15。
(4)基坑底部沿树根桩脚边注水泥浆加固,加固宽度为3.5 m,深度为4 m。
按照上面的初步设计方案以及相应参数进行计算。
计算的最大弯矩为683 kn·rrdm,最大剪力为147 kn/m,最大位移为32 mm。
根据计算的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案是安全可靠的。
基坑剖面示意如下图:图1 基坑剖面示意图4 搅拌桩和树根桩联合支护的施工4.1 工程施工布局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基坑开挖涉及的土体性质非常差,基坑土方开挖量大,若一次开挖基坑土方之后再施工冠梁和预应力花钢管锚杆,势必给施工带来许多困难,并且在大量基坑土方开挖、冠梁及预应力花钢管锚杆施工过程中,基坑的变形会发展很快,可能影响基坑和周围建筑物的安全。
综合这些因素,我们决定在树根桩施工完成后,先在树根桩的外侧施工双排搅拌桩;外侧搅拌桩施工完成后再开挖基坑土方,基坑土方开挖分几次先后进行,第一次开挖基坑四周6.5 m宽土方到一2.5 m处;此时开始施工冠梁,接着施工预应力花钢管锚杆;在冠梁及预应力花钢管锚杆施工过程中,基坑中央的土方可以先进行开挖,待冠梁及预应力花钢管锚杆施工完成后,才把四周的基坑土方开挖到基底;开挖到基底时,立即进行注水泥浆加固处理。
4.2 施工要点和难点的解决结合本工程土体中含水量大的具体情况,采用喷粉法施工水泥搅拌桩,该法在含水量大的地层中成桩质量稳定、效果好。
根据本工程工期紧的特点,采用近年来才有的组合式多轴深层搅拌机,可一次形成四轴(轴距560mm,直径d700mm)正方形或条形排列、深26m 的搅拌桩,大大加快了施工进度,具有造价较低、设备先进和工期较短等优点。
为了保证搅拌均匀,本工程采用四搅两喷工艺,掺灰量和提升速度以试桩时确定的合适量为控制,水泥掺入量控制在14%一16%为妥。
现场施工时常发生“抱团”现象,由于搅拌头上形成很大泥团与钻头一起旋转,导致搅拌不均。
经过分析发现是由于土体粘性较高的原因,后来通过更换钻头,使钻头叶片的大小、倾角和叶片距等更适合搅拌作业,并且及时清理钻头和适当减慢提升速度,以确保成桩质量。
5 基坑监测情况施工监测技术的任务是配合施工过程动态测量地层各点的水平侧移、垂直位移及地面沉降、建筑物变形和地下水位变化情况,把测量结果及时反馈于施工过程,指导施工和实施控制,防止施工事故的发生。
监测分为两类,地层水平位移观测和地层垂直位移。
地层水平位移监测采用测斜管观测监控,地层垂直位移采用观察地面沉降的方法监测,观测过程配合基坑施工进行。
5.1 基坑测点布置与测斜管埋设根据基坑施工要求和场地环境条件的实际情况,在基坑边缘、周边建筑物设置测点28个,并在基坑边缘布置了6个测孔以测量地层深部位移以全面了解基坑变形情况。
测斜管埋设时,采用120型钻机成孔,钻进过程中用泥浆护壁,以防孔壁坍塌。
钻至粉质粘土层2o0m以下方可终孔,钻孔平均深度为l2m。
放置测斜管后,在孔壁和管壁之间回填砂土。
测斜管的埋设过程如下:定位放点一钻机就位一调整钻杆垂直度一下管钻孔一泥浆护壁一终孔一埋设测斜管一回填沙土一设置保护盖。
5.2 变形观测测斜管主要用于测量地层的水平变形。
测斜管可测量施工地层垂直剖面各点的东西和南北方向水平位移,较准确地评价施工安全性及对邻近设施和地层的影响。
当基坑开挖时开始监测各剖面的测斜、地面沉降,地下室施工完成后结束测量,在施工的全过程均进行观测。
施工监测的重点时段为:基坑开挖到基底与地下室底板施工完成的这一时间段。
测斜管测量工艺如下:测试仪调试一探头对槽一探头滑到孔底一探头上提一记录数据一探头提出孔外一探头转向90。
槽一重复3—6操作一测量结束。
5.3 实测数据与计算值的对比分析相应各测斜管l、2、3、4、5、6位置的计算位移和实测位移的对比见表2:表2 实测位移与计算位移的比较基坑开挖到基底时相应各测斜管1、2、3、4、5、6位置的实测位移曲线见图2(向基坑内位移为正):图2 基坑开挖到基底时实测位移曲线通过整个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检测结果表明,大多数测点的实际位移值与计算值基本一致,相差并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