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听那冷雨》解析培训讲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冷”有三层含义: (1)突出在春寒料峭里的 雨给人的外在的实在的感受。 (2)表现作者远离大陆内 心产生的凄凉。 (3)作者为传统文化渐渐 消失而感伤。
本文“雨”意象的丰富内涵
• 那冷雨里有余光中对故乡母亲的孺慕; • 那冷雨里有余光中对美丽中文的热爱; • 那冷雨里有余光中对古中国历史的遐想; • 那冷雨里有余光中对中国文化的热爱。
• 第四层(13-15自然段):写听不到雨声的 失落,以此传达出“二十五年没有受故乡白 雨的祝福”的深深憾恨。
听听那冷雨
第
1、以惊蛰过后台北的雨开场,远离大陆25
年的作者走在回家的路上,渴望回到大陆
一
老家。 2、从广义的中国人角度描述他的心从未离
开过大陆,只是眼前已经不再是印象中的
层
中国了。 3、中国在哪里?
第9、 10节
黑键灰 键“拂 弄” 、 “奏”
第12节
第11节
羯电“鞭等鼓琵刷、琶 、打”种雨 单 耐 回 潮润音是 调 听 忆 潮。乐一 而 、 、 润。
感悟余光中 笔 下 的 “冷 雨”
作者为什么要选 “雨”作为自己情感的 寄托?为什么要加“冷”字?
• “雨”可以表现故国之思的缠绵悠长,雨纠 结了作者对于故国、对于文化、对于生命的太 多感悟。此外,以“雨”抒愁乃古人传统。
《听听那冷雨》解析
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 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 空间”。至今驰骋文坛已逾半个世纪, 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 义者”。
梁实秋先生曾这样评价“右手写
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 两!”
余光中的诗文中有一个主题是永 恒的,那就是抒写对故乡的浓郁的相 思之情。余光中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他说“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他说“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
听
听
那
余 光 中
冷 雨
教学目标
1、理解全文层次大意,品味文章的情感 内涵与思想意蕴。
2、品味文章的语言美,理解和把握文中 所运用的大量古典诗词和对偶、排比、 叠字、通感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3、分析本文中“雨”的意象的丰富内涵, 理解听“冷雨”的感受和作者的“乡 愁”。
课文写作背景
《听听那冷雨》创作于1974年,其时 正值大陆“文革”后期,海峡两岸的同胞 不仅不能来往走动,而且连书信都不可通 邮。余光中于1949年离开厦门去香港, 1950年到台湾,离开大陆已经25年了。 几十年来,他经历了离别家园的痛苦,浪 迹天涯的辛酸,却始终在精神上与祖国血 脉相连。他的作品,无论散文、诗歌,都 充满浓郁的传统文化意识和乡土观念,抒 发了浓浓的去国怀乡之感,强烈的思乡思 亲之情。
预习检测
孺慕 rú
舔舐 shì
寒濑 lài
氤氲 yīn yūn 滂沱pāng tuó 鞭挞 tà
蓊郁 wěng 岑寂 cén 沁鼻 qìn
羯鼓 jié
苔藓 xiǎn
啁啾 zhōu jiū
咬啮 niè
仓颉 jié 如椽大笔 chuán
思考并讨论:
1、理清全文思路,概括各段。 2、你认为哪些语段涉及到了“听雨” 的内容? 3、从雨里,作者倾听出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三 8、从优美的中国古典文化中聆听雨声。
层
9、听眼前屋瓦上雨的节奏。 10、听二十多年前,日式屋瓦上的雨的节
奏。
11、回忆二十年前,在旧式的古屋里听雨。
12、雨,是一种回忆的音乐。
听听那冷雨
第 13、台北的时代变迁:从瓦屋顶到公寓的
水泥顶;瓦上的音乐成了绝响。
14、眼前台北的雨中,仅存了伞的韵味。
4、从中文的美丽与方块汉字的博大精深入
手,明确表达了中国与自己的关系。
听听那冷雨
第
5、先写雨天的气味,再写自己找寻气
味的来源。
二
6、作者第三次去美国,将落基山脉的
层
景象与台湾溪头山雨作比较,对究竟 是中国山水成就了中国画,还是中国
画成就了中国山水的问题感到迷惘。
听听那冷雨
第
7、听听台北的雨,回味大陆的雨声,感受 到思乡中的雨的灵魂。
四
作者感叹时光的飞逝。
15、将记忆拉回25年后的现在。作者无
层
法淋一场故乡的雨,只落得些白发,还 是仅能做一个广义的中国人。
走入霏霏
想入非非
汉 字 寄 情
脉络整理
回归现实 故国之痛
回归现实 伞下听雨 (前后照应)
大陆听雨
嗅雨 观雨 听雨 古屋听雨
公寓时代
情
走
回 无雨可听
思
入
首
涌
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人
动
史
生
今——昔——今
诗人用大量的文化符号表明,华夏 文明的根在中国大陆。正是因了对传统 文化的认同和强烈思慕,诗人才会在迷 幻空蒙的雨中,怀着无尽的乡愁,苦苦 追思故土。而凄凉雨中的对故土的回忆, 又让诗人充满了温馨,获得感情上的慰 藉。
难遣的家国之思, 难舍的文化恋慕。
余光中的“文化乡愁”
乡愁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情感, 因而,古往今来,人们对祖国、家乡的 思念之情就成为文学作品中普遍而恒久 的主题。
余光中的乡愁所抒发的,不仅是他对故 乡的思念,对祖国的热爱,对中国古典 诗词和传统文化的痴情,更蕴涵着亿万 中华儿女渴盼两岸统一、和谐团结的民 族精神和历史责任感。
• 第二层(5-6自然段):从“看看”、“嗅 嗅”、“闻闻”、“舔舔”等各个角度写雨, 通过“中国风景”特有意趣与韵味的描述, 表达自己刻骨铭心的思乡愁绪和人生感悟 。
听听那冷雨
• 第三层(7-12自然段):为全文高潮。作者 将“雨”想象为“一种回忆的音乐”,从 “听听”的角度,尽情地抒写他对大陆生活 情景的回忆和思念,以及久离大陆、漂泊在 外的“凄迷”心境,集中地表现了作者对祖 国的热爱和对祖国命运前途的关心。
《听听那冷雨》是余光中的
散文代表作品,文章集中地反映 了作家的创作主张及艺术风格。 本文通篇写雨,写愁,写离怨, 通过那蒙蒙细雨来凸现自己的思 乡爱国感喟生命之情思。
听听那冷雨
全文层次划分及段落大意:
• 第一层(1-4自然段):由台湾岛上的“雨季” 引入对“大陆”的思念,“大陆”的“春雨” 连接着“他的少年时代”,引起“他”对祖 国大陆故土和古典文化浓郁的牵挂与坚定的 信念。
时间与空间,
眼前——回忆联想——眼前
历史与现实, 眼前与回忆,
交融汇合。
现实——历史——现实
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写雨的?
听觉
视觉
嗅觉
触觉
味觉
淋淋漓漓 清清爽爽
冷雨 淅淅沥沥 潮湿 点点滴滴
滂滂沱沱
新新,有 舔舔 一点薄荷 吧那 的香味淡 冷雨
淡土腥气
听觉
第7节
凄凉 凄清 凄楚 凄迷
第8节
清脆 可听 如瀑 布比 碎玉
本文“雨”意象的丰富内涵
• 那冷雨里有余光中对故乡母亲的孺慕; • 那冷雨里有余光中对美丽中文的热爱; • 那冷雨里有余光中对古中国历史的遐想; • 那冷雨里有余光中对中国文化的热爱。
• 第四层(13-15自然段):写听不到雨声的 失落,以此传达出“二十五年没有受故乡白 雨的祝福”的深深憾恨。
听听那冷雨
第
1、以惊蛰过后台北的雨开场,远离大陆25
年的作者走在回家的路上,渴望回到大陆
一
老家。 2、从广义的中国人角度描述他的心从未离
开过大陆,只是眼前已经不再是印象中的
层
中国了。 3、中国在哪里?
第9、 10节
黑键灰 键“拂 弄” 、 “奏”
第12节
第11节
羯电“鞭等鼓琵刷、琶 、打”种雨 单 耐 回 潮润音是 调 听 忆 潮。乐一 而 、 、 润。
感悟余光中 笔 下 的 “冷 雨”
作者为什么要选 “雨”作为自己情感的 寄托?为什么要加“冷”字?
• “雨”可以表现故国之思的缠绵悠长,雨纠 结了作者对于故国、对于文化、对于生命的太 多感悟。此外,以“雨”抒愁乃古人传统。
《听听那冷雨》解析
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 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 空间”。至今驰骋文坛已逾半个世纪, 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 义者”。
梁实秋先生曾这样评价“右手写
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 两!”
余光中的诗文中有一个主题是永 恒的,那就是抒写对故乡的浓郁的相 思之情。余光中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他说“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他说“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
听
听
那
余 光 中
冷 雨
教学目标
1、理解全文层次大意,品味文章的情感 内涵与思想意蕴。
2、品味文章的语言美,理解和把握文中 所运用的大量古典诗词和对偶、排比、 叠字、通感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3、分析本文中“雨”的意象的丰富内涵, 理解听“冷雨”的感受和作者的“乡 愁”。
课文写作背景
《听听那冷雨》创作于1974年,其时 正值大陆“文革”后期,海峡两岸的同胞 不仅不能来往走动,而且连书信都不可通 邮。余光中于1949年离开厦门去香港, 1950年到台湾,离开大陆已经25年了。 几十年来,他经历了离别家园的痛苦,浪 迹天涯的辛酸,却始终在精神上与祖国血 脉相连。他的作品,无论散文、诗歌,都 充满浓郁的传统文化意识和乡土观念,抒 发了浓浓的去国怀乡之感,强烈的思乡思 亲之情。
预习检测
孺慕 rú
舔舐 shì
寒濑 lài
氤氲 yīn yūn 滂沱pāng tuó 鞭挞 tà
蓊郁 wěng 岑寂 cén 沁鼻 qìn
羯鼓 jié
苔藓 xiǎn
啁啾 zhōu jiū
咬啮 niè
仓颉 jié 如椽大笔 chuán
思考并讨论:
1、理清全文思路,概括各段。 2、你认为哪些语段涉及到了“听雨” 的内容? 3、从雨里,作者倾听出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三 8、从优美的中国古典文化中聆听雨声。
层
9、听眼前屋瓦上雨的节奏。 10、听二十多年前,日式屋瓦上的雨的节
奏。
11、回忆二十年前,在旧式的古屋里听雨。
12、雨,是一种回忆的音乐。
听听那冷雨
第 13、台北的时代变迁:从瓦屋顶到公寓的
水泥顶;瓦上的音乐成了绝响。
14、眼前台北的雨中,仅存了伞的韵味。
4、从中文的美丽与方块汉字的博大精深入
手,明确表达了中国与自己的关系。
听听那冷雨
第
5、先写雨天的气味,再写自己找寻气
味的来源。
二
6、作者第三次去美国,将落基山脉的
层
景象与台湾溪头山雨作比较,对究竟 是中国山水成就了中国画,还是中国
画成就了中国山水的问题感到迷惘。
听听那冷雨
第
7、听听台北的雨,回味大陆的雨声,感受 到思乡中的雨的灵魂。
四
作者感叹时光的飞逝。
15、将记忆拉回25年后的现在。作者无
层
法淋一场故乡的雨,只落得些白发,还 是仅能做一个广义的中国人。
走入霏霏
想入非非
汉 字 寄 情
脉络整理
回归现实 故国之痛
回归现实 伞下听雨 (前后照应)
大陆听雨
嗅雨 观雨 听雨 古屋听雨
公寓时代
情
走
回 无雨可听
思
入
首
涌
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人
动
史
生
今——昔——今
诗人用大量的文化符号表明,华夏 文明的根在中国大陆。正是因了对传统 文化的认同和强烈思慕,诗人才会在迷 幻空蒙的雨中,怀着无尽的乡愁,苦苦 追思故土。而凄凉雨中的对故土的回忆, 又让诗人充满了温馨,获得感情上的慰 藉。
难遣的家国之思, 难舍的文化恋慕。
余光中的“文化乡愁”
乡愁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情感, 因而,古往今来,人们对祖国、家乡的 思念之情就成为文学作品中普遍而恒久 的主题。
余光中的乡愁所抒发的,不仅是他对故 乡的思念,对祖国的热爱,对中国古典 诗词和传统文化的痴情,更蕴涵着亿万 中华儿女渴盼两岸统一、和谐团结的民 族精神和历史责任感。
• 第二层(5-6自然段):从“看看”、“嗅 嗅”、“闻闻”、“舔舔”等各个角度写雨, 通过“中国风景”特有意趣与韵味的描述, 表达自己刻骨铭心的思乡愁绪和人生感悟 。
听听那冷雨
• 第三层(7-12自然段):为全文高潮。作者 将“雨”想象为“一种回忆的音乐”,从 “听听”的角度,尽情地抒写他对大陆生活 情景的回忆和思念,以及久离大陆、漂泊在 外的“凄迷”心境,集中地表现了作者对祖 国的热爱和对祖国命运前途的关心。
《听听那冷雨》是余光中的
散文代表作品,文章集中地反映 了作家的创作主张及艺术风格。 本文通篇写雨,写愁,写离怨, 通过那蒙蒙细雨来凸现自己的思 乡爱国感喟生命之情思。
听听那冷雨
全文层次划分及段落大意:
• 第一层(1-4自然段):由台湾岛上的“雨季” 引入对“大陆”的思念,“大陆”的“春雨” 连接着“他的少年时代”,引起“他”对祖 国大陆故土和古典文化浓郁的牵挂与坚定的 信念。
时间与空间,
眼前——回忆联想——眼前
历史与现实, 眼前与回忆,
交融汇合。
现实——历史——现实
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写雨的?
听觉
视觉
嗅觉
触觉
味觉
淋淋漓漓 清清爽爽
冷雨 淅淅沥沥 潮湿 点点滴滴
滂滂沱沱
新新,有 舔舔 一点薄荷 吧那 的香味淡 冷雨
淡土腥气
听觉
第7节
凄凉 凄清 凄楚 凄迷
第8节
清脆 可听 如瀑 布比 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