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硬肿症的护理体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硬肿症的护理体会

新生儿硬肿症系指新生儿时期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皮肤和皮下脂肪变硬及水肿,常伴有低体温及多器官功能低下的综合征,发病率为6.8%[1],常见于早产儿、低体重儿,此外,窒息、重症感染(败血症、肺炎)等均是新生儿硬肿症可能导致的发病因素,严重患者可出现多器官功能损害,病死率高。合理有效的护理是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缩短治疗时间的重要保证。

1 临床资料

我科1997年6月至2008年6月共收治新生儿硬肿症患儿100例,其中男63例,女37例。胎龄<33周30例,33~37周59例,37~42周6例,42周以上5例;平均(35.4±0.4)周,体质量<1 500 g 32 例,1500~2500 g 60例,>2500 g 8例,平均(1 760.0±30.5)g;发病日龄<6 d 70例,6~10 d 22例,>10 d 8例,平均(5.9±0.8)d。其中87例为单纯性早产、低体质量儿,10例吸入性肺炎,19例缺氧缺血性脑病,13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6例因经济困难放弃治疗。春季发病者68例,占68%。夏秋季发病32例,占32%。轻度硬肿症54例,占54%;中度硬肿症34例,占34%;重度硬肿症12例,占12%。一般平均住院天数9.5 d,治愈89例、占89% ;好转6例(含自动出院)占6%;死亡5例,占5%。

2 护理观察及分析

2.1 恢复体温的护理复温是护理低体温患儿的关键措施。

2.1.1 若肛温>30℃,TA-R≥0,提示体温虽低,但棕色脂肪产热较好,此时可通过减少散热,使体温回升。将患儿置于已预热至中性温度的暖箱中,一般在6~12 h内可恢复正常体温。

2.1.2 当肛温<30℃时,多数患儿TA-R<0,提示体温很低,棕色脂肪被耗尽,虽少数患儿TA-R≥0,但体温过低,靠棕色脂肪自身产热难以恢复正常体温,且易造成多器官功能损害,但只要肛温<30℃,一般均应将患儿置于箱温比肛温高1~2℃的暖箱中进行外加温。每小时提高箱温0.5~1℃(箱温不超过34℃),在12~24 h内恢复正常体温。然后根据患儿体温调整暖箱温度。在肛温>30℃,TA-R<0时,仍提示棕色脂肪不产热,故此时也应采用外加温使体温回升。

2.2 合理喂养的护理提供足够的能量与水分可保证充分营养的供给,是促进硬肿症患儿恢复的重要环节。供给充足的热量有助于复温和维持正常体温。热量供给从每日210 kJ/kg(50 kcal/kg)开始,逐渐增加至每日419~502kJ/kg(100~120 kcal/kg)。喂养困难者给予部分或完全静脉营养。液体量按0.24 ml/kJ计算,有明显心、肾功能损害者,应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及液体入量。

2.2.1 能吸吮的患儿,有母乳的以哺母乳为最佳,要做到少量多次,按需哺乳;对使用奶瓶的患儿,除调好奶粉浓度外,奶嘴的开口要适宜,以奶瓶倒置时奶汁能一滴一滴地流出为宜,奶头孔太大流出速度太快易引起婴儿呛咳,奶头孔太小,消耗患儿的体力。对有吞咽能力,但吸吮能力较差的患儿用滴管喂养法,即滴管的前端安上长1.5寸的橡皮管,慢慢滴在舌尖上待咽下后再接着滴入,速度不宜太快。对吸吮能力及吞咽能力均差的患儿,用鼻饲法给奶及静脉高营养的供给。喂养时应耐心细致,少量多次间歇喂养,保证患儿每天营养及热量摄入的需要。

2.2.2 能部分经口喂养,均未达到所需进乳量的1/4的患儿,采用胃肠道外营养作为营养支持方式。热卡由209~251 kJ/(kg•d)渐增至334~418 kJ/(kg•d)。热卡分配:碳水化合物50 g/(kg•d),脂肪40 g/(kg•d),蛋白质10 g/(kg•d),其中葡萄糖由6~12 g/(kg•d)开始渐增至10~20 g/(kg•d),浓度不超过12.5,脂肪乳由0.5 g/(kg•d)开始,如能耐受,每天增加0.5 g/(kg•d),最大剂量不超过3.0 g/(kg•d),氨基酸由0.5 g/(kg•d)开始,按0.5 g/(kg•d)递增,最大剂量3.0 g/(kg•d)。

2.3 预防感染的护理做好保护性隔离,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清洁。每天用紫外线照射l~2次,每次30 min,温箱表面每天用500 mg/L有效氯擦拭2次,每月做1次空气培养。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洗澡,勤换尿布,尿布选用柔软浅色棉布最好,避免产生臀红及尿布疹。保持口腔清洁,每日做两次口腔护理。严禁患病或非病室人员入内,医护人员治疗护理时要集中进行,并戴口罩、手套、衣帽整齐。如果人流量超过正常时,要对病房及时进行空气消毒,防止交叉感染产生。

2.4 加强护理、纠正器官功能紊乱对心力衰竭、休克、凝血障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肾功能衰竭和肺出血等,应给以相应治疗。详细记录特护记录单,密切观察病情,监测心率、呼吸、面色的变化,如发现问题及时与医生联系,并备好急救药品、物品配合抢救。对吸氧的患儿密切注意氧流量、氧浓度及给氧时间。一般氧浓度为30%~40%,持续吸氧时间不宜过长,间歇给氧为好,防止晶体后纤维化。

体温不升者,应每小时测体温1次。注意调节温箱的温度与湿度,监测心率,一般硬肿程度减轻,心率由慢至正常、心力衰竭发生心率加快。观察呼吸变化,有无面色青灰,唇绀与鼻煽等缺氧或并发肺炎变化;及早防治DIC,尤其出现鼻孔有血泡或吐血,常是肺出血的表现。观察出血倾向、大便颜色与皮肤黄疸情况。重症应记录24 h尿量,不单反映循环情况而且亦显示肾功能如何。总之发现严重问题必须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有助于危重症的防治,是减少死亡率的关键。

2.5 抚触疗法实施抚触治疗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千万不要忽视对新生儿的心理护理。新生儿出生后24 h就具有听觉反应,会向声音方向转动躯体;对温度的感觉比痛觉灵敏,因此患儿多置于32℃~34℃,湿度为60%~65%的婴儿培养箱内护理。新生儿的触觉神经几乎和成人一样发达,当皮肤感觉到温柔的抚摸、耳边聆听温柔的对话时,不但可以增加患儿的安全感、改善患儿睡眠,而且可提高患儿免疫力。尤其是腹部抚触可刺激患儿消化功能,促进吸收和排泄。抚触应在患儿病情稳定,情绪平静时进行,护士洗净双手后,将手搓暖后,再在手上倒一些专用的婴儿润肤油,然后从患儿头部开始轻柔的按摩,依次是胸、腹、四肢和背部。此外,可应用中药疗法进行抚触:防风、艾叶、透骨草、红花各20 g,白矾5 g,煎水2000 ml,分2次洗澡。洗前将中药加入洗澡盆内,水温39℃~40℃。室温28℃~30℃,相对湿度55%~65%。脐部盖消毒小纱布,用橡皮膏固定,头露在水外。洗时一手帮助按摩四肢及硬肿皮肤,促进血液循环和硬肿的吸收。每次沐浴15 min,2次/d,连用5~6 d。洗后立即擦干,放入30℃~32℃暖箱或预先暖好的棉被中保暖[2]。

2.6 健康指导向患儿家长讲解疾病的严重性,介绍新生儿硬肿症疾病相关的知识,指导正确的喂养知识。对母乳喂养的母亲,告诉其哺乳前后如何保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