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史_3

合集下载

外国教育史实践教学论文(3篇)

外国教育史实践教学论文(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实践教学在外国教育史课程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从外国教育史实践教学的意义、现状及对策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我国外国教育史实践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外国教育史;实践教学;意义;现状;对策一、引言外国教育史作为一门研究外国教育发展历程的学科,对于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实践教学是外国教育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从外国教育史实践教学的意义、现状及对策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外国教育史实践教学的意义1.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外国教育史实践教学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发展历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学生能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把握教育发展的规律,提高对教育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2. 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外国教育史实践教学使学生接触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制度、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尊重多元文化、包容差异的价值观。

3.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外国教育史实践教学强调学生的参与和实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外国教育史实践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三、外国教育史实践教学现状1. 实践教学资源不足目前,我国外国教育史实践教学资源相对匮乏,缺乏与外国教育史相关的实践教学基地、实践项目和师资力量。

这导致实践教学难以深入开展。

2. 实践教学形式单一目前,我国外国教育史实践教学形式主要以参观、考察、调研等为主,缺乏创新和实践性。

这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3. 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我国外国教育史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尚不完善,评价标准单一,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外国教育史实践教学对策1. 加强实践教学资源建设学校应加大对外国教育史实践教学资源的投入,建立与外国教育史相关的实践教学基地、实践项目和师资队伍,为实践教学提供有力保障。

外国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1. 引言外国教育史是指研究各个国家或地区教育制度和教育发展的历史过程,通过对外国教育史的研究,可以了解不同国家的教育理念、制度和教育发展的特点,从而为今天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本文将以概述的方式,介绍几个重要的外国教育史阶段及其特点。

2. 古代教育时期古代教育时期是外国教育史的起始阶段,各国古代教育制度和发展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

例如,古希腊的教育以体育、音乐和哲学为重点,注重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体;古罗马的教育则侧重于军事训练和实用技能的培养。

此外,古代中国、古埃及、古巴比伦等国的教育也各有千秋,对后世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中世纪教育时期中世纪教育时期是欧洲教育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此时欧洲的教育由教堂主导,宗教教育成为主流。

修道院学校和大学成为培养神职人员和士人的中心,教堂把握着教育权力。

此时的教育注重神学和经院哲学的学习,而且只有少数富裕家庭能够接受教育。

中世纪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为后来的教育体系奠定了基础。

4. 文艺复兴时期教育文艺复兴时期是外国教育史的一个重要阶段,它是中世纪与现代的过渡时期。

在这一时期,人们对古典文化的热衷和对新知识的追求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罗马的重建和印刷术的发明使得知识的传播更加广泛和便捷。

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注重人文主义的培养,强调人的自由和个性的发展,对后来的教育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工业革命时期教育工业革命是近代外国教育史的一个重要时期。

随着工业化的兴起,社会日益重视科学技术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个时期的教育变得普及而实用,普通工人和贫困人口也能够接受教育。

工业革命时期的教育注重对劳动人民的培养,鼓励实践和创新,为工业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6. 现代教育时期现代教育时期是外国教育史的最后阶段,也是我们所处的时代。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现代教育更加注重个体发展和终身学习的理念。

教育制度和方法不断改革与创新,信息技术的应用也为教育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性。

外国教育史分享心得体会(3篇)

外国教育史分享心得体会(3篇)

第1篇一、引言教育,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传承知识、培养人才、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使命。

在我国,教育事业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同时,我们也要关注世界其他地区的教育发展,借鉴其先进经验,以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繁荣。

本文将从外国教育史的角度,分享一些心得体会。

二、外国教育史概述1. 古代教育古代教育主要存在于古希腊、古罗马、古印度、古埃及等地。

这些地区的教育体系以培养政治家、哲学家、军事家为主,注重德育、智育、体育全面发展。

如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思想家,对后世的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2. 中世纪教育中世纪欧洲的教育主要分为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教会教育以神学为主,骑士教育以军事技能和骑士精神为主。

这一时期的教育体系较为封闭,知识传播范围有限。

3. 近代教育近代教育以文艺复兴为起点,逐渐从教会教育中分离出来,形成了以国家为主体的教育体系。

这一时期,教育内容逐渐丰富,教育形式多样化。

如德国的洪堡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等世界著名高等学府相继诞生。

4. 现代教育现代教育以工业革命为背景,强调科学教育、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等理念。

教育体系逐渐完善,教育普及程度不断提高。

如美国的公立教育制度、德国的双元制教育体系等。

三、外国教育史心得体会1. 教育理念的重要性外国教育史中,众多教育家提出了具有深远影响的教育理念。

如苏格拉底的“问答法”、柏拉图的“理念论”、亚里士多德的“中庸之道”等。

这些教育理念对后世的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我国,我们要注重教育理念的传承与创新,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2. 教育体系的多样性外国教育史中,各国教育体系各具特色。

如德国的双元制教育体系、美国的学分制教育体系等。

这些教育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教育需求。

在我国,我们要借鉴国外教育体系的优点,结合我国国情,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系。

3. 教育与科技的紧密结合外国教育史中,教育与科技的紧密结合逐渐成为趋势。

外国教育史三艺名词解释

外国教育史三艺名词解释

外国教育史三艺名词解释
三艺,西方教育史上对文法、修辞学、辩证法(中世纪称逻辑为辩证法)的总称,为七艺的前三种,是古代和中世纪欧洲初等和中等文科教育的重要内容。

1、文法:是有关语言结构的知识。

据说是智者学派最早为古希腊奠定的文法基础。

后在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斯多葛派等学派的努力下,希腊文法初具规模。

第一部希腊文法由罗得岛的色拉克斯完成,论及希腊语的重音、字母、意群、词性、名词的变格及动词等,详尽地分析与阐述希腊语言的各语言成分。

2、修辞学:是研究修辞的学问,修辞是加强言辞或文句效果的艺术手法。

约产生于智者学派,后经苏格拉底提倡,进一步得到完善。

为罗马共和国和帝国时期成为高等学校的主要科目。

初期为参预政事、发表意见、驳斥对手、笼络人心的工具。

希腊化罗马时期,趋向纯学术性研究。

大致包括诗歌、韵律、作文等方面,有一系列严格细致的规则。

3、辩证法源出希腊文dialego,其含义为进行谈话、论战,产生于智者的教学活动。

中世纪神学家借助辩证法进行论战,攻击异端,以维护宗教信条的权威。

外国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

1.福禄贝尔的游戏论把游戏看作儿童内在本质向外的自发表现,是人在这一阶段上最纯洁的精神产物。

游戏不等于儿童的外部活动,而更多地是指儿童的心理态度。

它是一切善的根源和整个未来生活的胚芽。

它给儿童以欢乐、自由和满足,又能培养儿童的意志力和自“游戏是创造性的自我活动和本能的自我教育。

”福禄培尔主张为儿童建立公共游戏场所,以培养儿童的社会的民族的美德2.新教育运动罗素1.教育制度民主化2.教育内容实用化3.教育方法自由化。

4.给幼儿期以更多的注意。

3.进步教育运动进步教育是作为进步主义运动的一部分发端的。

进步主义运动是19 世纪末在美国兴起的广泛的社会改良运动,旨在反对工业社会的政治经济弊病进步主义者们力求同时改革教育和社会事务。

他们揭露了公立学校中存在的各种严重问题,试图通过改革使学校教育适应美国社会的新的需要。

进步教育理论源自卢梭、裴斯泰洛齐和福禄培尔等人的教育思想,并深受现代科学尤其是生物科学和进化论的影响4.帕西的教育思想1.强调儿童应处于学校教育的中心;2.重视学校的社会功能;3.主张学校课程应尽可能与实践活动相联系;4.强调培养儿童自我探索和创造的精神5.杜威的教育本质论1.教育即生活2.教育即生长3.教育即经验改造6.英国的《巴尔福教育法》1.设立地方教育当局,以取代原来的地方教育委员会。

其主要职责是:保证初等教育的发展享有设立公立中等学校的权力,并为中等学校和师范学校提供资金。

2.地方教育当局有权对私立学校和教会学校提供资助和控制。

《巴尔福教育法》是英国进入20世纪后所制定的第一部重要的教育法。

它促成了英国中央教育委员会和地方教育当局的结合,形成了以地方教育当局为主的英国教育行政体制该法首次强调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衔接,并把中等教育纳人地方教育部门管理,为建立统一的国家公共教育制度奠定了基础7.《费舍教育法》1.地方教育当局应为2岁至5岁的儿童开办幼儿学校或幼儿班,以确保所有儿童都有接受早期教育的机会。

外国教育史领读心得体会(3篇)

外国教育史领读心得体会(3篇)

第1篇一、引言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深入了解外国教育史对于我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外国教育史的学习,我不仅能够拓宽自己的视野,还能够从历史的角度审视我国的教育发展。

近期,我有幸阅读了《外国教育史》一书,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二、外国教育史概述《外国教育史》一书以时间为线索,系统地介绍了西方教育的发展历程。

从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教育思想,到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变革,再到近现代教育制度的建立,书中详细阐述了各个时期的教育特点、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

三、外国教育史领读心得1. 教育观念的演变在阅读外国教育史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教育观念的演变。

从古希腊时期对“教育即自由”的追求,到古罗马时期强调“教育即训练”的理念,再到近现代教育制度中重视个体差异、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观念,这些变化无不反映了人类对教育的不断探索和进步。

2. 教育制度的变迁外国教育史中的教育制度变迁让我对我国教育制度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从古希腊的“学园”到古罗马的“学院”,再到近现代的“学校”,教育制度在不断发展完善。

同时,我也认识到我国教育制度在借鉴西方教育经验的同时,应结合本国国情,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发展道路。

3. 教育家的贡献外国教育史中涌现出许多杰出的教育家,如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夸美纽斯、卢梭等。

他们为后世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通过学习这些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我认识到教育工作者应具备的教育素养和责任感。

4. 教育与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外国教育史让我认识到,教育的发展与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教育的发展受到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背景的制约。

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我们要关注社会发展趋势,充分发挥教育的积极作用。

5. 教育与科技的关系在阅读外国教育史的过程中,我发现科技的发展对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从古代的书写工具到现代的互联网技术,科技的发展为教育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外国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

1.巴比伦的教育(1)巴比伦的学校:宫廷学校、寺庙学校、书吏学校(又称泥板书社)(2)巴比伦学校的教学内容与方法:①寺庙学校,初等教育,主要教授读写;高等教育,除学习读写以外,还学文法、苏美尔文学、祈祷文学等。

教学方法比较重视师徒传授;②书吏教育,第一阶段教授读写;第二阶段将学生分派到相应的寺庙或国家较高一级的机构接受教育2.古代埃及的教育(1)古代埃及的学校: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埃及有了自己的学校;①宫廷学校②职官学校③僧侣学校④文士学校(2)古代埃及学校教育的内容与方法:①注重道德品德的培养;练习书写;练习辞令;重视数学和计算;②以机械教学为主;教师多利用问答方法,不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重视体罚;3.古代印度的教育(1)婆罗门时期的教育:早在公元前2000年以后逐步形成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等级,教育目的:维护种姓制度和培养宗教意识只有婆罗门、刹帝利、吠舍三个等级的人才能接受教育,但三者接受的教育根据等级而不同;公元前8世纪以后出现了一种在家庭中的婆罗门学校,称为“古儒学校”,教学内容主要为《吠陀》,常用的教学方法为体罚;(2)佛教教育:印度的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由释迦牟尼创立。

佛教在教育上进行了改革,主张教育应当面向平民。

佛教教育的主要场所是寺院,教育目的是培养僧侣。

佛教的寺院除了进行教学外,还进行一定的学术研究;4.古代东方文明古国教育发展的特点(1)产生了最早的科学知识、文字以及学校教育;(2)教育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和等级性(3)教育内容丰富,包括智育、德育及宗教教育等,既反映了统治阶级的需要,也反映了社会进步及人类多方面发展的需要(4)教育机构的种类繁多形态各殊,有助于满足不同统治阶层的需要,既有森严等级性也具有强大的适应性;(5)教学方法简单,体罚盛行,实行个别施教,尚未形成正规的教学组织(6)教育常常成为统治阶级的专利,教师的地位较高;(7)文明及文化教育甚为古老,但源远流不长;第一章古希腊教育第一节古风时代的教育一、斯巴达教育1.教育目的是培养军人,专门以军事训练为其中心内容,很不重视发展人的智慧和才能2.教育过程:①7岁以前主要是家庭教育②从7岁至18岁,儿童进入军营式的国家的教育机构③从18岁起,公民子弟进入高一级的教育机构—青年军事训练团埃佛比接受正规的军事训练④年满20岁的公民子弟开始接受实战训练,派往边境;⑤到30岁时,正式获得公民资格3.教育主要内容:①忍耐劳苦训练②军事体育训练:“五项竞技”(赛跑、跳跃、摔跤、掷铁饼和投标枪)③道德教育(神话、传说、祭神、竞技),中心是训练绝对服从的精神4.教育的特征为:①教育具有阶级性②教育是国家的事业,受统治阶级的控制③片面重视道德和军事教育,忽视知识文化的教育④重视女子教育二、雅典教育1、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成为身心和谐发展的公民2、教育过程:①7岁前,儿童在家中由父母养育②7岁以后,女孩留在家中由母亲负责教育,学习纺织、缝纫等技能。

外国教育史实践教学(3篇)

外国教育史实践教学(3篇)

第1篇一、引言外国教育史是教育学科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世界教育发展的脉络,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思想、教育制度及其演变。

为了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我们组织了一次外国教育史实践教学活动。

以下是对本次实践活动的总结报告。

二、实践背景与目的1. 背景介绍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国教育交流日益频繁,了解外国教育史对于提升我国教育水平、推动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学生往往对外国教育史的学习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践体验。

因此,开展外国教育史实践教学活动,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实践目的(1)帮助学生了解世界教育发展的脉络,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为今后从事教育工作奠定基础。

三、实践内容与方法1. 实践内容本次实践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参观外国教育史博物馆:通过实地参观,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成果和特色。

(2)访谈外国教育专家:与外国教育专家进行交流,探讨教育发展趋势。

(3)组织教育史知识竞赛:通过竞赛形式,检验学生对外国教育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4)撰写教育史论文:鼓励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外国教育史论文。

2. 实践方法(1)参观法:通过实地参观,直观地了解外国教育史。

(2)访谈法:通过与外国教育专家的交流,获取更多有价值的资料。

(3)竞赛法:通过组织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论文写作法:通过撰写论文,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

四、实践过程与成果1. 实践过程(1)参观外国教育史博物馆:同学们在导游的带领下,参观了博物馆的各个展区,了解了古代、近代、现代外国教育史的发展历程。

(2)访谈外国教育专家:我们邀请了外国教育专家来校进行讲座,并与同学们进行了深入交流。

(3)组织教育史知识竞赛:通过组织知识竞赛,同学们在比赛中检验了自己的学习成果。

《外国学前教育史》第三篇

《外国学前教育史》第三篇

《哈比教育法》(1975)
• 1975年法国颁布的一个法案。规定学前教育的目标是启发 儿童个性;消除儿童由于出身和家庭条件差异而造成的成 功机会的不均等;早期发现和诊治儿童智力上的缺陷及身 体器官上的残疾;帮助儿童顺利完成学前教育向小学教育 的过渡。根据此法令,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法国学前教 育实际上发挥着四重作用,即教育、补偿、诊断治疗及与 小学衔接的作用。
开端计划
是1965年美国联邦教育署提出的旨在实现幼儿教育机 会均等的目标的一项重要计划。该计划要求对“处于困境者” 家庭的子女进行“补偿教育”。具体做法是,由联邦财政拨 款,将贫困而缺乏文化条件的家庭的4~5岁的幼儿免费收容 到公立小学特设的学前班,进行为期数月到1年的保育。为 消除他们与其他儿童的差异,一般对4岁儿童进行1年的长期 课程教育,对5岁儿童进行为期8周的短期课程教育。该计划 规模大、历时长、效果显著。
(4)启示(略)
三、德国的学前教育
1.识记: (1)《儿童福利法》(1938年) (2)《青少年法》(1922) 2.领会:二战以后各州幼儿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如何 3.应用:德国学前教育机构形式积累,对我们有何借鉴意义
四、苏联的学前教育
1.识记: (1)《幼儿园规程》(1938年) (2)《托儿所—幼儿园统一教学大纲》(1962) (3)《学前教育构想》(1989年) 2.领会: (1)1938年和1944年的《幼儿园规程》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2)《托儿所—幼儿园统一教学大纲》(1962)产生的背景 3.应用:分析与评价苏联学前教育体系的建立与发展所经过的阶段和阶段特 点
《幼儿园教育大纲》产生和修改的背景和意义
• 1989年3月15日,根据60年代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科技 的进步及幼儿教育的发展,日本又颁布了一个新的《幼儿 园教育大纲》。该大纲依据“幼儿园教育是通过环境进行 的”的道理,规定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原则是:努力促进幼 儿的主体性活动;以指导游戏为中心;指导方法须结合每 个幼儿的特点。还将幼儿园教学内容由原来的六个方面改 为:健康、人际、关系、环境、语言、表现。总的来看, 新大纲对幼儿园方针、任务的规定比以前较为简明,力图 更符合当代社会对幼儿培养规格的需要。

外国教育史心得体会论文(3篇)

外国教育史心得体会论文(3篇)

第1篇摘要:本文通过对外国教育史的学习,探讨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思想、教育制度及其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文章从古代教育、中世纪教育、近代教育、现代教育四个阶段进行论述,旨在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借鉴和启示。

一、引言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历史悠久的教育史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

学习外国教育史,有助于我们了解世界教育的发展脉络,借鉴先进的教育理念,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二、外国教育史心得体会(一)古代教育1. 古埃及教育:古埃及教育注重实用主义,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宗教、数学、几何、天文、医学等。

教育方式以师徒制为主,强调实践操作。

2. 古希腊教育:古希腊教育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强调体育、德育、智育、美育相结合。

教育制度分为家庭教育、私人教育和国家教育三个阶段。

3. 古罗马教育:古罗马教育注重法律和道德教育,教育内容以拉丁文和希腊文为主。

教育方式以学校教育为主,强调教师权威。

心得体会:古代教育为我们提供了注重实用、全面发展、尊重个体差异的教育理念,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了借鉴。

(二)中世纪教育1. 教会教育:中世纪教育以教会教育为主,教育内容以神学、哲学、文学为主。

教育方式以讲授为主,强调信仰和服从。

2. 文艺复兴教育:文艺复兴时期,教育开始注重人文主义,教育内容以人文科学为主。

教育方式以个人修养为主,强调个性发展。

心得体会:中世纪教育为我们提供了尊重信仰、注重人文、关注个性发展的教育理念,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了借鉴。

(三)近代教育1. 欧洲启蒙运动教育:启蒙运动时期,教育开始注重理性、科学和自由。

教育内容以自然科学、人文科学为主。

教育方式以普及教育为主,强调普及与平等。

2. 美国教育:美国教育注重实用主义,教育内容以科学技术为主。

教育方式以创新教育为主,强调实践与体验。

心得体会:近代教育为我们提供了注重科学、重视实践、强调创新的教育理念,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了借鉴。

(四)现代教育1. 民主教育:现代教育强调民主、平等、自由的教育理念。

《外国教育史》完整讲义

《外国教育史》完整讲义

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具有银质的人这一阶段完成后结束教育生涯,成为军人。 20~30 岁,学习四艺和哲学,发展心智,完成后成为行政官员。 30~35 岁,研究辩证法,成为哲学家(高级官吏) 35~50 岁,入世修行,成为哲学王,即最高统治者。
第二章 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
第一节 中世纪黑暗时代的教育
第二节 古罗马的教育
王政时期:BC8 世纪~BC6 世纪 共和时期:BC6 世纪~BC1 世纪 帝国时期:BC1 世纪~AD5 世纪 (一)共和时期的教育 1、共和早期 1) 社会背景: 平民和贵族都是罗马公民, 享有同样的政治权利; 生产形式主要是小农经济, 平民基本上是农民。 2) 教育模式:农民—军人教育 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家庭教育,以道德-公民教育为核心。内容有骑马、角力、游泳; 《十 二铜表法》 ;简单的读写算等。 男童到 16 岁成为公民,开始服兵役。 2、共和后期 1)社会背景 BC3 世纪开始,罗马不断扩大版图,商业和奴隶制经济迅速发展,形成了奴隶与奴隶 主、平民与贵族、元老院贵族与商业贵族之间的各种矛盾和斗争。BC3 世纪罗马兼并意大 利南部的希腊殖民城市,BC146 年,罗马征服希腊本土,希腊文化与教育流播到罗马。 2)教育体系 7~12 岁入私立的小学,教学内容是读写算。贵族子女主要接受家庭教育。 12~16 岁入文法学校,学习文法为主。开始只有希腊文法学校,学习《荷马史诗》及 其他希腊文学; 16 岁后,进入修辞学校或雄辩术学校,BC1 世纪中叶建立拉丁雄辩术学校。 3、帝国时期
第二节、古希腊的教育
一、斯巴达的教育 (一)地理背景 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东南部的拉哥尼亚平原, 四周环山。 是一个地理上比较封闭的农业 城邦。 (二)社会结构 统治者:斯巴达人,约 9000 户,30000 人。 社会阶层 平民: 皮里阿西人,约 30000 户。 奴隶:希洛人,约 300000 人。 政体:军事奴隶主贵族专政。 (三)教育模式 1、 教育目的:培养身强力壮、效忠国家的武士和统治者。 2、 教育特点:军事体育教育 3、 教育过程: 1) 0~7 岁:由父母养育 2) 7~18 岁:进入国家教育场所进行宫事教育。教育的内容是五项竞技,包括赛跑、跳 跃、掷铁饼、投标枪和角力。此外还有骑马、游泳和射箭等。同时也进行政治、音 乐教育。 3) 18~20 岁:进入高级军事训练团(Ephebia),进行正规军事教育。进入之前要经过多 次鞭打等形式的考验。 4) 20~30 岁:开往边疆实战训练,到 30 岁成为正式合格的公民。 4、 女子教育受到重视,其目的是培养强健的母亲和防卫本土的能力。 资料一、斯巴达青年到 30 岁成为公民后,被迫与国内最好的姑娘结婚。为防止父亲对子女 的偏爱,国家宣布,儿童生下来一个时期后,他就成为所有父亲的儿子,所有成人对儿童都 有同样的职责。 资料二、公民到 45 岁离开兵役生活,被安排作国民军,职责限制在地方部队活动和教育青 年。到 60 岁(男性平均年龄是 25 岁)成为年长的政治家,在国会中服务。 二、雅典的教育 (一) 地理状况 位于阿提卡半岛,境内多山,有大量优质陶土、大理石和银矿,还有优良的港湾,有利 于工商业的发展。雅典原是一个农业国,公元前 7~6 世纪工商业得到很大发展。 (二) 社会结构 农业贵族与工商业奴隶主争夺政治权利导致雅典政治生活的民主气氛。 经过一毓政治改 革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政治格局。 贵族:农业贵族和工商业奴隶主 社会阶层 平民:农民和手工业者 奴隶 (三) 教育模式 1、 教育目的:培养德、智、体、美几方面和谐发展的、服从奴隶主阶级利益的上层人 物(商人、武士和政治家) 。 2、 教育特点:和谐发展的教育 3、 教育过程:

新编外国教育史 第三章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新编外国教育史 第三章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14世纪初,拜占庭帝国受到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威胁,一大批希腊学者为躲 避战乱逃到意大利。
1453年,拜占庭帝国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所灭,更多的希腊学者逃到意大 利。这些学者到意大利后,不仅带来了大量古希腊、古罗马的作品,而且开 设学校,传播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从而进一步促进了西欧对古典文化的了 解。
新编外国教育史
新编外国教育史
三、北欧的人文主义教育
从15世纪开始,文艺复兴运动逐渐扩展到阿尔卑斯山以北的国家和地区, 推动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发展。从学校的发展看,法国和英国人文主义 的传播促进了新型教育机构的建立。 1530年和1534年,法国先后建立了法兰西公学院和奎恩学院。 1376年后,英国陆续建立了温彻斯特公学、伊顿公学等新型的中等教育机构。
新编外国教育史
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
新编外国教育史
新编外国教育史





第宗

教 改章革 时期1的教
2

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 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新编外国教育史
公元14—16世纪,西欧先后发生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这两场运动 使西欧社会各个方面发生了较大变化,开始全面向近代社会过渡。在文艺复 兴运动中,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和北欧人文主义教育成为主要代表,并出现 了许多著名的人文主义教育家。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重视古典文化, 强调人性的发展,形成了与中世纪教育截然不同的特征。在宗教改革运动中, 一些新教领导人大力倡导教育,提出了强迫义务教育的学说。反对新教的耶 稣会派也创办了自己的学校。本章主要介绍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新编外国教育史
二、意大利的人文主义教育
14—16世纪,意大利兴起了对古典文化的普遍热情。人们到处搜寻和挖掘 古典作品,热衷于对古典语言和古典作品的学习和研究。受这一热情的影响, 许多城市都先后建立了拉丁学校,讲授读、写、算、拉丁文和逻辑学等方面 的知识,为接受古典文化和艺术的系统教育做准备。在意大利的人文主义教 育中,维多里诺的教育实践和弗吉里奥的教育思想具有代表性。

外国教育史教程第三版课件

外国教育史教程第三版课件

外国教育史教程第三版课件一、古代文明古国的教育(一)巴比伦的教育――苏美尔文化教育是巴比伦文化教育的前身。

1. 巴比伦的学校最早的学校与寺庙有关;学校被称为“泥板书舍”。

宫廷学校(培育高级官僚)、神庙学校(僧侣、寺庙接班人)、书吏学校(低级人才,例如书函文学创作)。

2. 巴比伦学校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初等教育,主要教授读取;高等教育,除此之外,还研习文法、苏美尔文学、祷告文学等。

教学方法比较重视师徒传授。

苏美尔文化教育是巴比伦文化教育的前身。

学校重视语言和书写能力的教学,教学管理十分严格。

通常,苏美尔和巴比伦的文化教育被看作是人类正式教育的起点。

苏美尔和巴比伦的文化教育被看作是人类正式教育的起点。

(二)古代埃及的教育1. 古代埃及的学校(1)宫廷学校,主要由法老成立。

(2)职官学校(书吏学校),由政府各机关设立。

(3)僧侣学校(寺庙学校),就是培训祭司或僧侣的机构,主要设于寺庙。

(4)文士学校,主要培养文士。

2. 古代埃及学校教育的内容与方法教学内容:(1)普通文化课程,即读写、计算,尤重书写;(2)专门职业课程,即为书函、律令等;(3)高级科学知识,如天文、数学、建筑学、水力学、医学等。

教学方法:以机械教学居多。

灌输和体罚。

(三)古代印度的教育1. 婆罗门教育核心任务:维持种姓压迫和培养宗教意识。

“古儒学校”(12年)。

《吠陀经》(梵文学习内容)。

体罚。

教育对象:婆罗门、刹帝利高级种姓,以家庭教育(梵文《吠陀经》) 为主。

教学方法主要是背诵。

2. 佛教教育教育主张:反对种姓制度,主张“四性平等”。

主要场所:寺院。

教育目的:培育僧侣。

自学内容:佛教经典。

教学语言:地方语言。

教学方法:初级阶段,以教师口授和学生熟读居多;高级阶段,争论和议论。

简评:优:寺院不仅是教育机构,也是学术机构;对印度乃至各国的教育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如:中国书院、思辨哲学等);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教育对象。

劣:悲观厌世。

(四)古代东方文明古国教育发展的特点首先,作为世界文化的摇篮,东方产生了最早的科学知识、文字和教育;其次,教育具备阶级性及等级性;第三,教育内容丰富,包括德、智、体及宗教教育;既有统治阶级的需要,也有社会进步及人类多方面发展的需要。

对外国教育史的心得体会(3篇)

对外国教育史的心得体会(3篇)

第1篇自古以来,教育就是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要途径。

从古希腊的柏拉图学院到现代的全球教育体系,外国教育史充满了丰富的教育思想和实践。

通过学习外国教育史,我深刻体会到了教育的发展脉络、教育理念的变化以及教育对社会的影响。

以下是我对外国教育史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教育的发展脉络1. 古希腊时期:古希腊是西方教育思想的发源地。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思想家提出了许多具有深远影响的教育理念。

如柏拉图的“理念论”认为,教育应该培养人的理性思维,使人们追求永恒的真理。

亚里士多德则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品德和智慧,使个体能够适应社会。

2. 中世纪时期:中世纪欧洲的教育以宗教教育为主,教育内容主要围绕基督教教义展开。

这一时期的教育具有明显的等级性和封闭性,教育对象主要为教会神职人员。

3. 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开始重视人的价值,提倡人文主义。

这一时期的教育思想以人文主义为核心,强调教育应该培养人的全面素质,关注个体的发展。

4. 现代教育时期:现代教育时期,教育制度逐渐完善,教育内容日益丰富。

这一时期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调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

二、教育理念的变化1. 重视个体发展:从古希腊时期开始,教育就强调关注个体的发展。

柏拉图认为,教育应该使人的灵魂得到提升。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更加注重个体的全面发展。

2. 社会本位与个体本位:在外国教育史上,社会本位与个体本位教育理念一直存在争议。

社会本位教育认为,教育应该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适应社会的人才。

个体本位教育则强调教育应该关注个体的发展,尊重个体的兴趣和需求。

3. 重视教育公平: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公平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从古希腊时期开始,教育公平问题就受到重视。

现代教育时期,教育公平更是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

4. 教育与科技发展:在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对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教育越来越依赖于科技手段,如互联网、多媒体等。

外国教育史03

外国教育史03

三、古印度的教育
印度也是世界文明古老的发祥地之一。公元 前2000年中叶,北部的雅利安人部落进入印度, 征服了当地人,建立了王国。
1、古印度的种姓制度
印度早在公元前2000年以后,就逐步形成了 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等级。其中 婆罗门是僧侣祭司,刹帝利是军事贵族,以上两 个属于高级种姓,是特权阶级。吠舍是是农民、 手工业者和商人。首陀罗地位最低,不属于再生 种姓,是没有权利的奴隶,为非“再生”人。
神”。另外在埃及的教育理念中,也是比较强调
和谐和秩序的。
在埃及的学校教育中,主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内容, (1)注重道德品德的培养。 (2)练习书写。 (3)练习词令。 (4)重视数学和计算。 在教学方法上,古埃及的学校主要采取以下几 个方面的方法: (1)以机械教学为主。 (2)教师多利用问答方法,但不注意引导学生 进行思考。 (3)重视体罚。
2、婆罗门教的教育
婆罗门教是印度的早期宗教,崇拜“梵天”, 认为梵天是世界万物的创造者,是宇宙的最高主 宰。婆罗门教赞成种姓制度,并创立了“善恶因 果说”和“转世轮回说”。与婆罗门教的发展相 适应,婆罗门的教育非常重视这种维持种姓间的 等级和进行宗教意识的教育。
儿童最初是在婆罗门家庭接受教育。公元前
教信仰为主要目标,《圣经· 旧约》成为学习内
容。另外,希伯来家庭还重视对子女进行职业技
能的传授。
2、后期的学校教育
希伯来人从巴比伦返回耶路撒冷后,教育形 式也发生比较大的变化,学校开始出现了。公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前2世纪左右,学校从犹太会堂中分离出来,形
成了较完备的制度。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解释
《圣经》的著作。
总之,希伯来的教育是一种宗教和道德训练 的过程。教育事业是一种神圣的事业。这样,在 希伯来,教育工作者受到尊重,教师的语言被看 作是上帝的语言。另外,希伯来的教育也影响了 以后的基督教教育,使教育成为宗教的重要工具。

教育学知识点之外国教育史部分3

教育学知识点之外国教育史部分3

教育学知识点之外国教育史部分3【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现代教育制度】一、英国教育的发展——1.《巴尔福教育法》(1902 年):其颁布促成了英国政府教育委员会和地方教育委员会的结合,形成了以议会、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地方教育局三级结合的英国教育管理体制;2.《费舍教育法》(1918年):规定5-14 岁为义务教育阶段;在建立完整的国家教育制度和普及初等义务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3.《哈多报告》(1926年):首次从国家的角度阐述了教育要面向全体儿童的思想,提出了初等教育终点、和初等教育后的分流(双轨,中等学校有文法学校、选择性现代中学、非选择性现代中学和公立小学高级班);4.《斯宾斯报告》(1938年):把《哈多报告》的双轨改变成三轨,即文法中学、技术中学和现代中学,并提出建立综合性中学的设想;5.《1944年教育法》(也称《巴特勒教育法》):主要内容①加强国家对教育的控制和领导,设立教育部统一领导全国的教育;②加强地方教育行政管理权限,设立由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组成的公共教育系统;③实施5-15 岁的义务教育,同时地方教育当局应向义务教育超龄者提供全日制教育和业余教育;④提出了宗教教育、师范教育和高等教育改革等要求;《巴特勒教育法》是英国教育制度发展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法令,形成了初、中等和继续教育衔接的教育制度,扩大国民受教育机会,对英国战后教育发展的基本方针和政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6.“罗宾斯原则”(1963年):应为所有在能力和成绩方面合格的,并愿意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提供高等教育课程;7.《雷沃休姆报告》(1981-1983 年):高等教育改革;8.《1988年教育改革法》:主要内容①实施全国统一课程,确定在5-16岁的义务教育阶段开设三类课程(核心课程、基础课程和附加课程);②建立与课程相联系的考试制度,规定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要参加四次(7、11、14、16岁)考试;③改革学校管理体制,实施“摆脱选择”政策,原地方教育当局管理的所有中学,及规模较大的小学,直接接受中央教育机构的指导;④还赋予家长为子女自由选择学校的权利,规定建立一种新型的城市技术学校,对高等教育的管理和经费预算做出了新的规定;《1988》被看做是自《巴特勒教育法》以来英国教育史上又一次里程碑式的教育改革法案,强化了中央集权式的教育管理体制;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考研大军,研究生就业问题近年来也成为热点话题。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3章 城邦教育制度的兴衰)【圣才出品】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3章 城邦教育制度的兴衰)【圣才出品】

第3章城邦教育制度的兴衰3.1复习笔记一、荷马时代的教育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多利安人征服了阿卡亚人,锡尼文化所代表的爱琴文明也随之崩溃,古希腊地区随即进入荷马时代。

(一)荷马时代的希腊社会与文化1.荷马时代的社会结构与经济状况(1)社会结构荷马时代的希腊处于由氏族社会向奴隶制社会的过渡阶段,以氏族为社会的基本组织单位。

当时部落和部族的政治模式主要由三种权力机构构成:①议事会,由氏族贵族组成,为常设行政机构,负责对部落内的大事进行决议。

②民众大会,由部落的全体成年男子组成,为最高权力机构,负责决定部落战争等大事。

③军事首领,负责军事和宗教事务,由民众大会选举产生,但事实上多为世袭。

荷马时代初期,社会分化并不明显,部落中的贵族也没有完全脱离生产劳动,奴隶也被视为家庭成员。

由此可见,荷马时代初期社会保留了明显的平等色彩。

(2)经济状况①铁制器具的应用和冶炼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②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财富的增加,氏族成员间的贫富差距不断拉大,民主、平等的原始社会特征逐渐淡化。

2.荷马时代的文化特征与道德观念(1)文化特征①以诗歌和民谣为代表的民间文学相当繁荣,古希腊神话传说通过行吟诗人和朗诵者的改造逐渐形成和完善。

②建筑术和几何陶绘等高文化水平的艺术形式已初现萌芽。

③根据腓尼基字母创造出了24个希腊字母,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拼音文字体系。

④雅典地区文化的恢复和发展为后世古希腊文明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2)道德观念①宣扬了为群体和民族的利益不惜牺牲的原始的集体主义道德。

②肯定了个人对财产的要求,肯定个性的价值,试图将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相统一。

③歌颂勇敢无情的战士品质,将勇敢、正义、忠诚、集体观、足智多谋等战士的品质上升为全社会的道德要求。

(二)荷马时代的教育1.荷马时代的教育形式荷马时代的教育尚无专门的教育机构和学校体系,其教育主要是让儿童和青少年观摩或参与成人的各种活动,从而获得相关的知识技能,形成道德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欧洲新教育思想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教育领域出现了以 反对传统教育为特色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 包括蒙台梭利、爱伦凯、德可乐利、罗素 等人的教育思想。
1. 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



玛丽娅· 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1870~1952) 是意大利著名的女教育家。 最初对智力缺陷儿童的教 育感兴趣。 1901年,蒙台梭利把教 育研究转向普通的幼儿教 育,并把3~6岁幼儿作为 研究的对象。创办了“儿 童之家”。 她的著作有《蒙台梭利方 法》、《童年的秘密》等。 1952年,蒙台梭利在荷 兰去世。

一、欧洲新教育运动 二、新教育运动中的著名实验 三、欧洲新教育思想 四、欧美教育科学化运动
一、欧洲新教育运动
“新教育运动”(new educational movement)是指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教育改革运动。它的主 要内容是建立与旧式的传统学校在教育目的、内容、方 法上完全不同的新学校,因此新教育运动亦称“新学校 运动”。新教育运动开始于19世纪80年代末的英国,以


拉伊实验教育学的主要观点强调:教育实验应与
心理实验分开;重视教育者在实验研究中的作用; 教育者应当参与心理学、医学和人类学等多方面 的研究。

总的来说,拉伊和梅伊曼的区别就在于:梅伊曼 强调对研究教育应当在实验室进行,拉伊强调可 在教育实践中和课堂教学中进行。
智力测验


在19世纪后半叶,智力一词最早是由英国教育 家斯宾塞(H.Spencer)和生物学家高尔顿将古代 拉丁词intelligence引入英文的,其意义是代表 一种天生的特点及倾向性。此后,智力一词随 着心理测验的发展而逐渐普及。 智力测验是 19 世纪 60 年代英国高尔顿从遗 传决定论出发,用统计方法研究人的智力差距 而首次提出的。20世纪初在法国诞生,20—30 年代在盛行于美国,以后在各国流行开来。

(四)韦克斯勒与离差智商
1949年,韦克斯勒在编制儿童智力量表 时,放弃比率智商,采用离差智商。所 谓离差智商是将一个人在智力测验上的 成绩和同年龄组的平均成绩比较而得到 的一个相对分数。同样的智商分数在不 同的年龄水平上代表同样的相对位置。

四、欧美教育科学化运动

把教育作为一种科学并进行研究是20世纪初期欧美
外国教育史
——现代教育史
主要内容
一、 19世纪末和20世纪前期 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
(一)欧洲新教育运动 (二)新教育运动中的著名实验 (三)欧洲新教育思想 (四)欧美教育科学化运动
二、进步主义教育运动 三、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现代教育制度
19世纪末和20世纪前期 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

(二)比纳和智力年龄

1905 年,法国心理学家比纳和西蒙两人 合作首先把智力测验用于学校。他们用文字 、语言、图画、物品等形式,编成一套试题, 要求受试者用语言、文字、动作来解答。然 后,根据大量同一年龄儿童的“智力年龄,编 制成一套“量表”,作为衡量儿童智力水平的 标准。
(三)推孟和比率智商

在调查 30 家有艺术能力的家庭中,他发现这些家庭中 的子女也有艺术能力的占 64%;而 150 家无艺术能力 的家庭,其子女中只有 21% 有艺术能力,因此断言艺 术能力—“特殊能力”也是遗传的。他发现,遗传亲属 关系程度的降低,杰出亲属的比例也显著地下降。他 还用 80 对双生子的资料,以双生子比其他亲兄弟、亲 姐妹在心理特点上更为相像的事例,证明人的心理完 全是遗传的。高尔顿根据遗传与个体差异的关系倡导 善择配偶,改良人种,并在1883 年《人类才能及其发 展的研究》一书中首创“优生学”这一术语。
弗朗西斯· 高尔顿 ( Francis Galton 1822.02.16-1911.01.17), 英国探险家、优生学家、 心理学家,差异心理学之父。 他出生于英国伯明翰市 的一个贵族家庭。


高尔顿的父亲是银行家,其母亲和达尔文的 父亲是同父异母的兄妹,高尔顿是达尔文的表 弟。他是家中 9 个孩子里最小的一个。他从小 就聪颖过人,出生 12 个月后,他便能认识所 有的大写字母,18 个月后则能辨别大写和小 写两种字母。在他咿呀学语的时候就能背诵拉 丁文。到了两岁半左右,高尔顿已能阅读《蛛 网捕蝇》之类的儿童读物。3 岁时他学会签名, 4 岁时他能写诗,6 岁时,他已精熟荷马史诗 中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7 岁能欣赏 莎士比亚名著。

这些学校重视体育、手工、园艺活动,以此培 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和独创精神。在 教学内容上重视现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课程。 在教学方法上,反对体罚,重视儿童兴趣与思 维能力的发展,注重实际活动和知识的实用。 在道德教育上,主要培养民主、合作的观念, 培养儿童的责任心和进取心,并要求把体育、 智育、手工活动等都作为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 过程。
(一)高尔顿和生理计量法

高尔顿是测验运动的最早倡导人,他以感觉敏锐 度为指标,设计了诸如判断线条长短、物体轻重、声 音强弱的简单测验,来测量个体的智力。他还注意到 白痴对于热、冷、痛鉴别能力较低,因此这种生理计 量法在判定个体差异方面是有一定功效的。但将智力 简单地看做是感官能力,这显然是不科学的,同时这 种观念在教育上也并无实用价值。19世纪后期,心理 学家便开始尝试用综合的心理取向鉴别人类的智力。

(2)拉伊
拉伊于1903年就先于梅伊曼出版了系统阐述实验 教育学的著作《实验教育学》一书,并与梅伊曼 的理论共同形成德国实验教育学这一理论派别。 拉伊反对梅伊曼把实验教育学与教育科学对立起 来,认为教育科学应当包括三大领域:教育史; 辅助学科;实验研究。认为教育学可分为三个方 面:个体教育学、自然教育学、社会教育学,三 者相互联系,个体的表现和活动最为重要,因而 拉伊的教育学一般也称为“行动教育学”。
二、新教育运动中的著名实验

1. 雷迪的阿博茨霍尔姆学校

阿博茨霍尔姆学校创建于1889年的英国阿博茨霍尔
姆城,是欧洲第一所“新学校。新学校建设在一片
荒芜之地上,学生就是学校的建设者。学校重视实
际手工的操作。学校的教育目标是促进“人类一切 能力的圆满发展”。

2.德莫林的罗斯新学校

继雷迪以后,法国社会学家德莫林也于1898年创办
教育革新运动中的重要内容。这一时期,许多心理学家、
教育家借用自然科学的手段和工具来研究教育问题,以
使其作为一种社会科学,推动了教育科学的发展。这主
要是通过儿童研究运动来进行的。
儿童研究运动

儿童研究运动是19世纪80年代在欧美出现的从心理 学的角度研究儿童各方面的发展的运动。其主要标 志有三本著作:《儿童心理学》、《关于儿童想象 和儿童语言的论文》、《儿童心理内容和儿童研
(2)尊重儿童的个性发展;
(3)使儿童天赋自由施展; (4)鼓励儿童自制; (5)培养儿童为社会服务的合作精神; (6)发展男女儿童教育间的协作;

(7)要求儿童尊重他人与民族、保持个人尊严。

3. 后期发展阶段 1929年,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大萧条,给各国经济 和政治都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也使得教育发生了 较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新教育联合会也修 改了自己的目标。强调要关心“我们时代的复杂 性”。突出了教育改良社会的要求。1942年,新 教育联合会通过《儿童宪章》。标志着新教育的 发展已经扩大了它的范围,为儿童权利的保障和 义务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条件。1966年,新教育联 合会改名为“世界教育联合会”(World Education Fellowship),标志着新教育运动 作为一场运动的终结。


学生: 以11-18岁男孩为对象。 课程:体力和手工活动、艺术和想象力的课
程、文学和智力课程以及社会教育和宗教、道 德教育。

学校作息时间:上午主要学习功课、下午
从事体育锻炼和户外实践、晚上是娱乐和艺术 活动。欧洲各国出现了一批新学校。 巴德利在英国南部建立了比代尔(Bedales)学校; 尼尔的夏山学校。 1898年,德国的利茨创办了德国第一所乡村寄宿 学校——乡村教育之家。 1899年,法国的德莫林创办了法国的第一所新学 校——罗斯学校。并出版了《新教育》一书,提 出新学校必须重视实际知识与实际能力的训练, 学生应在自由活动中得到发展。


1907年,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于在 罗马开办了对常态儿童进行“自由教 育”的“儿童之家”。 1907年,比利时教育家德可乐利在布 鲁塞尔开办“生活学校”。

新学校,特别是最初在欧洲开办的一些 新学校,一般都属私人或私人团体设立 的中等寄宿学校,学费昂贵。学校大多 设在乡村或大城市的郊区,周围环境幽 静,风景优美,设备优良、舒适,人数 不多,采取家庭式教育管理方式。
了一所罗斯新学校。这所学校“充满快乐的、自由 的空气,工场的作业也不少”。德莫林指出新学校 必须重视实际知识与能力的训练,让学生在自由活 动中得到发展。



3. 德可乐利的生活学校 1907年,比利时的教育家德可乐利创办了“生活 学校”。学校注重教育环境的设置,要求学校为 学生的智力、体力、社会和审美的生活服务。 课程注重以儿童“兴趣中心”为中心。认为人有 四种原始的需要:即供养自己;保护自己免受自 然力的伤害;防卫自己对抗危险和各种敌人;以 及活动的需要。与之相联系,提出人有四种主要 的兴趣中心:即食物;躲避自然灾害;防御敌人; 以及劳动和相互依赖。据此把课程分为关于个人 的知识和关于环境的知识两大类。 注重 “单元教学” 。教学方法根据单元学习分为
后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二次大战后,新教育运动逐步
衰落。

19世纪末,西欧进入新的发展历史时 期,新的经济与政治状况需要有首创精 神和有能力开拓事业的人才,那种只重 书本知识学校教育已不能满足时代和社 会发展的新要求,必须进行教育改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