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三语文高考小说阅读鉴赏课件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鉴赏PPT课件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鉴赏PPT课件
12
小说阅读探究题的解题方法
二、探究情节
心障 瘟疫袭击了山寨。三天内,夺去十几条人命。寨人纷纷出 逃。除几个走不动的老人外,只有健壮的阿罗留在寨里。 老人们听天由命,每天靠在墙脚晒太阳。 阿罗诸备了足够一个月用的粮食及饮用水,便将自己房子 门窗反锁上,过起与外界隔绝的生活。 阿罗每天吃了便睡,但恶梦频频。四天前一起饮酒的死了 的二狗,五天前一起打猎的死了的胡三。……他屡屡惊醒。 山外救援队十天后来了,几个老人居然还活着,阿罗却已 死在床上,医检报告显示,阿罗并未感染瘟疫。
主要人物的作用: 1、揭示某种典型人物;2、揭示某种社会现象,表现 作者的歌颂和批判;3、表现作者的理想信念。 次要人物的作用: 1、为主要人物服务,起烘托作用;2、揭示或暗示主 题;3、若是线索人物,自然是贯穿全文的线索;4、 有时次要人物的出现也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4
需要记住的一些常规的思考方向
2、不合理。①阿罗虽有心理障碍,但健壮的他还不至
于死;②可能感染瘟疫的老人活着,这夸大了所谓自然、
健康生活方式的作用,不符合医学常识;③小说为强调
心理障碍的可怕,不惜违背科学常识,是一种耸人听闻
的写法。
14
小说阅读探究题的解题方法
三、探究标题
冤家 现在,他们兄弟俩终于都过世了。一个画家和一个医生。画家 一直自以为有绘画的天 才。他自大、骄傲而且易怒,向来看不起他兄弟那副庸俗、多愁善 感的德性。然而,他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才气,如果不是他兄弟的接 济,他早就要三餐不济了。奇怪的是,尽管他的画从技巧、内涵各 方面看来都是极粗俗、拙劣的作品,他还是持续地画着。偶尔举办 几次画展,总是刚好卖出两幅画,每次都是如此,一幅不多一幅不 少。终于,医生也绝望地认清他兄弟的“天分”了。在不断地接济 和支持之后,医生发现自己的兄弟天生就只能当个二流的画家,心 里着实十分难过。可是他一直隐埋在心里。医生去世的时候留下所 有的遗产给他的兄弟。画家在医生的房子里发现了二十五年来他卖 给那个匿名者的所有作品。起初他疑惑不解,最后他给自己找到了 解释——这狡猾的家伙终于做了一次正确的投资。

2022届高考语文小说之分析文本特征 课件30张

2022届高考语文小说之分析文本特征 课件30张
2.明确命题指向。如2019年全国卷I第9题要求“从“故事”与“新编”的角度简析 本文的基本特征”,那么考生就要分别找到“故事”与“新编”对应的部分,并分 析其特征,然后分析两者的关系(故事是新编的基础,新编是故事之上的创新); 2018年全国卷I第6题要求分析“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叙述方式的好处,考生就 要从主题意蕴、人物塑造、情节开展、阅读效果等角度思考(一主一辅,两个时空形 成对接或穿插);2018年全国卷Ⅲ第6题要求考生分析“科学”与“幻想”的关系 (科学是幻想的基础,具有真实性;幻想是科学的突破,富有想象性),考生就要围 绕两者的关系来组织答案。
②现实的场景和背景材料自然的衔接,使得这些背景材料看上去并不是杂乱 无章的,它们靠现实的场景串在一起,与之融为一体。
③另外,背景材料的引入也使得现实的场景有历史的纵深感,历史跨度极大, 使人感受到深厚的历史内涵,也让人更加体会出仪式本身的现实内涵。
[2018·Ⅰ卷]
赵一曼女士
阿成
①伪满时期的哈尔滨市立医院,如今仍是医院。后来得知赵一曼女士曾在这
特殊叙述方式——时空交错:故事新编 效果: ①“故事”本身于史有据,富有历史韵味; ②采用新意的讲述方式,充满现代性与想象力; ③对历史及现实进行关照,文章具有深刻的思想性。 如:鲁迅的《奔月》和《理水》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叙述方式,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第一步,明确题干要求:结合作品简要分析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叙述的好处。第二步, 思考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围绕主题的表现、人物形象的塑造、表达效果三个方面 分析这样叙述的好处。
[思路]从小说结构层面看,这种艺术手法有效地将文献资料与作者的亲身经历结合起来, 历史与现实相互印证,使得故事更加真实可信;从人物形象塑造层面看,史料中对赵 一曼的记载与现实中人们对赵一曼的记忆交相呼应,使得人物形象更加充实饱满;从 小说主题层面看,史料记载中的赵一曼柔情与侠骨并存,她热爱生活、文雅浪漫,面 对敌人的迫害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给读者以极大的冲击,现实中“我”和陌生老人 对她的怀念更肯定了赵一曼精神在当下的留存,凸显其精神品质的现实意义。

[PPT]高考语文高考小说阅读鉴赏课件剖析

[PPT]高考语文高考小说阅读鉴赏课件剖析
高考考点复习
1
点击考纲
•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 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 表现手法。 • 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 • 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 术表现力; • 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 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2
能力等级
• 1、分析综合 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 2、鉴赏评价 D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对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 3、探究 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8
三要素之人物
• 小说中的人物,又称为典型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采用“杂取种种, 合成一个”的艺术手法创作出来的,他(她)对比生活中的原型,往往具 有更集中,更普遍的代表性。 • 小说的形象特征包括两个方面 ,外在的特征和内在的特征。外在特征是 指人物的外貌、衣着、职业、生活习惯等;内在的是指人物的心理状态、 精神品质、命运变迁等。 • 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主要包括直接刻画和间接刻画。直接是指对人物 的外貌、心理、动作、语言等方面直接描写来表现人物特征;间接刻画更 多 的是通过环境描写与他人的言行来体现、烘托、反衬人物的性格命运。 • 小说塑造人物的作用整体上说就是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具体而言,有以下 几点(1)、通过人物来表现某种价值观、道德观或行为品质;(2)、 通过人物的命运发展来反映某种社会现状;(3)、借助人物形象表达作 者的某种主张或寄托某种感情。 • 分析人物时要从以下两个角度:一是从分析环境入手,二是从分析情节入 手,这充分彰显了情节与环境为中心人物服务的文体特征。

新教材2022新高考语文复习课件:小说阅读 4品味语言

新教材2022新高考语文复习课件:小说阅读 4品味语言
“要吃一片吗?” 而我也不说吃,也不说不吃。但我也不从墙头上 下来,还是若无其事地呆在那里。 冯歪嘴子把车子一停,于是切好一片黏糕送上来了。
(选自《呼兰河传》第七章,有删改)
简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特点。
①使用拟人修辞手法,写出黄瓜蔓蓬勃的生命活力。②句式上长短交错, 使语言生动活泼。③每句都用“了”字,反复强调黄瓜生长迅速。④语调轻 快,传达出叙述者的喜悦之情。
典题例析 典题:(2019·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呼兰河传(节选) 萧红
邻居家磨房里边住着冯歪嘴子。 那磨房的窗子临着我家的后园。我家的后园四周的墙根上,都种着倭瓜、 西葫芦或是黄瓜等类会爬蔓子的植物;倭瓜爬上墙头了,在墙头上开起花来 了,有的竟越过了高墙爬到街上去,向着大街开了一朵火黄的黄花。
从此那磨房里边的磨倌就见不着天日了。磨房就有一张窗子,而今被黄 瓜掩遮得风雨不透。从此那磨房里黑沉沉的,园里,园外,分成两个世界了。 冯歪嘴子就被分到花园以外去了。
但是从外边看起来,那窗子实在好看,开花的开花,结果的结果。满窗是黄 瓜了。
还有一棵倭瓜秧,也顺着磨房的窗子爬到房顶去了,就在房檐上结了一个 大倭瓜。那倭瓜不像是从秧子上长出来的,好像是由人搬着坐在那屋瓦上 晒太阳似的。实在好看。
突破点二
品味精彩语言的表达艺术 品味小说的语言艺术,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赏析作者的语言风格,如平实、 朴素、华丽、冷峻、热烈、简洁、明快、晓畅、典雅、清丽、幽默、辛 辣、含蓄等;二是赏析语言的描写技巧,如简洁传神、细腻逼真、生动形象 地描摹人物动作、神态与内心世界等描写技巧,遣词造句技巧,修辞方面的 技巧。
祖父最喜欢吃这黏糕,母亲也喜欢,而我更喜欢。母亲有时让老厨子去买, 有的时候让我去买。
不过买了来是有数的,一人只能吃手掌那么大的一片,不准多吃,吃多了怕 不能消化。

2022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课件37张)

2022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课件37张)
高考小说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
小说的核心任务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人 生哲理、社会问题、价值观念等,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小说中的 人物可分为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人物的形象特征包括两个方面: 外在特征和内在特征。外在特征指的是人物的外貌、职业、生活习 惯,等等;内在特征指的是人物的心理状态、精神品质等。概括小 说的人物形象要从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分析人物活动的环 境、分析故事情节、分析人物间的关系、分析小说的主题等方面入 手。
⑥典型的细节可以暗示影射。如鲁迅《药》中描写丁字街头破匾上的 “古口亭口”四个字,其实是影射秋瑾就义地点——“古轩亭口”,暗示小 说中的夏瑜影射了秋瑾。
人物形象应试三步走: (一)划线。在文中划出描写人物的句子、侧面衬托的句子、交代评论的句子。 (二)提炼。需要平时积累概括人物形象的相关词汇。 (三)转述。摘录原文或加工整合。
⑲这里是我所不熟悉的南京。萧瑟、空阔,人烟稀少,但是似乎充满了野趣。沿着水塘, 生着许多高大的树。枝叶生长蔓延,彼此相接,树冠于是像伞一样张开来。我问,这是什
么树?
⑳老董抬着头,也静静地看着,说,橡树。 ㉑老董说,这么多年了。这是寿数长的树啊。 ㉒老董说,我刚刚到南京的时候,老师傅们就带我到这里来。后来,我每年都来,有时 候自己来,有时和人结伴。有一次,我和你爷爷一起来。 ㉓你爷爷那次带了画架,就支在那里。老董抬起胳膊,指了指一个地方。那里是一人高 的芦苇丛,在微风中摇荡。 ㉔你爷爷说,这是个好地方,有难得的风景啊。 ㉕他说这个话,已经是三十年前了。 ㉖老董的目光,渐渐变得肃穆。他抬起头,喃喃说,老馆长,我带您的后人来了。 ㉗我问,伯伯,我们来做什么呢? ㉘老董俯下身,从地上捡起一个东西,放在我手里。那东西浑身毛刺刺的,像个海胆。 老董说,收橡碗啊。 ㉙我问,橡碗是什么呢? ㉚老董用大拇指,在手里揉捏一下,说,你瞧,橡树结的橡子,熟透了,就掉到地上, 也爆开了。这 子就是橡碗。

2022届高考语文小说类文本阅读指导(课件44张)

2022届高考语文小说类文本阅读指导(课件44张)

六、理解小说标题
文章的标题,通常被称作文章的“题眼”,是文章精要内容的提炼,概 括与浓缩。理解文章的标题有助于我们读懂文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 容和情感倾向。因此,考试往往围绕标题出题,考查考生对作品理解 的深度。
(一)题型
1.标题的含义或作用。 2.作者为什么要取这个标题,请结合全文分析。 3.标题与文章内容的关系。 4.标题探究题:文章标题改为某某标题,你认为哪一个更合适? 5.给文章拟写标题。
4.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作用,总的思路是从形象与立意的关系来考虑 ,指出形象所揭示的社会意义,传达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也就是 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5.小说的主人公,一般谁最能反映小说的主题为判断标准,其他人物 可能是起到衬托作用。
6.概括要简洁,分析要在文中找到相应的语句作依据。切忌无中生有 、任意拔高,以偏概全。
分析概括情节可以从理清小说结构、寻找文章 线索、高潮、结局这四个环节,同时注意 情节安排的作用。
(二)情节概括类题答题方法
1.可以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结果怎样”的格式加以概括,有时次 要成分可以省略,但需保留“何人+做何事+何结果”三个主要要素。 2.可以围绕某一线索进行概括。
如鲁迅的小说《故乡》,按地点线索概括,可以分为:回故乡—在故 乡—离故乡;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按人物线索概括可分为:盼 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按时间线索概 括可分为:上学路上—上课之前—上课经过—宣布散学。
3.可以按故事发展过程进行概括。如孙犁的小说《芦花荡》,按故事发 展可分为:背景(引子)—护送(开端)—受伤(发展)—报仇(高 潮和结局)。
(一)考试题型

高考小说阅读鉴赏ppt

高考小说阅读鉴赏ppt
• 一、了解小说的基本知识 •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 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叙 事性文学体裁。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 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被 称为小说的三要素。高考中小说阅读的命题直 指五个关键词:情节、环境、人物、手法、主 题。
• 1.小说的人物。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 会生活的主要手段。小说的人物多为虚构,往往 是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小说的人物具有典型 性,因为从生活中许多同类原型中撷取典型因素 创造出来的角色,必然比生活中的人更鲜明突出。 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多种多样,外貌、心理、行 动、语言描写是作者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
省)”的格式加以概括,一般一个场面可以
概括为一件事。
答题建模 模板一:主人公在……时候,……地点,做了……事情。 模板二:小说先写了……,接着写了……,又写了……,最后写 了…… 模板三:小说的主要情节有:①……②……③……④……
(二)情节作用题 常见提问方式:
①文中写的某种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②某种事物、某某人物的某种行为在小说中有 什么作用? ③文章为什么在开头(或结尾)交代某一情节,这 样写有什么作用?
• ①就全文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 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 结构紧密、完整。 • 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 写),起到制造悬念的作用。 • 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此外 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喜剧式。
• 3.小说的环境。小说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 和自然环境,重点是社会环境。社会环境 主要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主要 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用以 烘托气氛,表现人物的感情等。人物总是 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一定的人物总是和 一定的环境联系着,离开了环境,人物就没 有活动的天地,人物的思想性格就失去了 社会根源。

2022届高考小说阅读考点(47张PPT)

2022届高考小说阅读考点(47张PPT)

情节安排基本技巧 ——各种叙述手法的运用与作用
⑴顺叙:按时空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 层次清晰。 ⑵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把某些发生在后的 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 一种方法。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⑶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 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主 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 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高考中小说的命题指向四个关键词: 情节、人物、环境、主题。具体来说可 以分为以下几方面: 1.把握故事情节; 2.揣摩人物形象; 3.注意环境描写; 4.概括主题内容; 5.品味语言特色 ;6.分析写作技巧。
1、 故事情节
情节是由人物之间的关系、矛盾和性格冲 突所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情节一般是通过 描写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由此 引起的人物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开的。 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 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因此,欣赏 人物形象,应从情节入手,据情论人。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 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 点。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此为出 发点,先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
情节安排的术语
1.全文情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2.小说情节首尾呼应。情节完整,结构严谨。 3.开头运用倒叙,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引 人入胜。 4.结尾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 间,或引人深思。 5.结尾出人意料,情节逆转,深化主题。 6.贯穿情节的线索,可作线索的有:事、物、 人、情、时间、空间。
3.物象的作用 小说引入特别主要的物象,基本作用有: ①突出人物性格,揭示深化主题; ②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 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 ③衬托环境,或者具有象征意义。

202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1现代文阅读9小说阅读三课件.pptx

202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1现代文阅读9小说阅读三课件.pptx

准确把握物象作用“4角度”
1.从人物塑 造方面思考
2.从情节安 排方面思考
3.从环境方 面思考
物象衬托了人物品格,突出了人物形象。应格外注意物象本 身的特点从哪些方面对主要人物作了映衬,如梅、玉、竹等。
物象往往是组织和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物件。物象反复出现, 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 的作用。
②从主题的体现看 谁是主题的集中体现者,谁就是主人公;
③从情节的发展看 谁在情节发展中占主导地位,谁就是主人公;
④从描写的侧重看
正面描写的是谁(其他人都与之形成衬托对比关系),谁就 是主人公。
主人公作用2注意
主人公出场并与周围的人或事物发生矛盾冲突是小说情节
①主人公应贯穿小 的开端。主人公性格的发展推动小说情节的展开,应是小
高考对本考点的考查,通常有下面几种常见题型: (1)人物形象的分析与概括; (2)人物形象(物象)的作用分析; (3)人物形象的塑造技巧鉴赏。
人物 形象
小说中人物性格 特点的考查
赏析人物 描写方法
题型一 人物形象的概括
赏析人物形象一般有两种命题形式:一是从文本和人物的整体上概括与分 析,有的只概括不分析,有的先概括再分析。二是指定语段或语句分析人物的 心理。鉴赏人物形象是高考小说阅读的必考点。高考对人物形象的考查呈现以 下特点:
题型二 人物形象(或物象)的作用
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 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 主题。小说中的人物可分为主要人物、次要人物,在 高考中经常考查的还有物象,高考在形象作用方面的 设题也在这三方面。
本考点常见的考查方式还有:
1.“主要人物的作用”其他设问方式:你认为 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有怎样的社会意义?请结合文章 内容分析。

2022届高考专题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 7 小说(分析文本特征)课件32张全国

2022届高考专题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 7 小说(分析文本特征)课件32张全国

万年桥 郑武文
公元1032年仲夏,青州古城连降暴雨,大街小巷沟满河平,整座古城笼罩在一片迷迷蒙蒙的水汽当中。 青州府西南皆是群山,东部平原,一条南阳河穿城而过,将古城隔成南北两块。因为落差大,雨水急,西南群山中的雨水 迅速集结于南阳河,顺流而下,淹没了南阳河边的商铺、住家,更是冲毁了连接南北两城的唯一通道——北大桥。知府夏竦 闻听灾报,立即亲赴河边指挥抗灾…… 待雨停,灾民也大都安排妥当,看到河上来来往往竹筏穿行的百姓,夏竦知道,当务之急是重新建一座大桥。南北不通, 不但居民生活饱受影响,而且一旦敌军打来,青州守军将无回旋之地。夏竦立即召集工匠,研究修桥之事。面对洪涛浊浪, 工匠们也是束手无策,谁也不敢担保能够修好此桥。 是夜雨停,群星点点。夏竦身着便装,来到工匠们所住之处,与大家细商修桥之事。工匠们纷纷说道:“并非我等不努力, 修桥一则原料奇缺,再则民工们都在加固河堤,个个精疲力乏,也是无人可用。”工匠们又呈上草拟的修桥图纸,夏竦看后 沉吟良久,问道:“照图纸样式,桥修好可坚持几载?”一工匠言道:“青州近几年频降大雨,水势湍急。所修之桥尚无超 过五载记录。”夏竦摇头:“劳民伤财,却坚持不了五年。有没有一种一劳永逸的办法啊?”众工匠面面相觑,摇头叹息。 突然,黑暗处一人跪下磕头:“知府大人,小人保举一人设计修桥,最少可保一百年不坏。”夏竦眼睛一亮,喊道:“快 快请起,近前答话。”那个匠人走上前来,言道:“此人姓鲁名江,自言是鲁班后人。原是西南山人,只因得罪当地恶霸, 发生争执,恶霸之子跌落山崖致死,却诬告被他打死,现正关在青州大牢,已判秋后问斩……”夏竦初到青州不久,并不知 前任所判之案,回衙立即调出卷宗,看到案件确有许多失察之处,又亲自进到狱中,与鲁江攀谈。先问案情,再听鲁江的修 桥设想。当时大宋国与契丹交战,狱中关押了大批契丹俘虏,人满为患。夏竦之父就被契丹人所杀,对契丹人充满了刻骨仇 恨,看到他们,眼里就喷射出熊熊怒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特征。 20
(四)作品主题的挖掘:
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 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主题的深浅往往决定 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 题。
常见题型: 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 括作品的主题); ②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 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 ③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 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33
七、小说的标题有何作用? 作用 A、线索,贯穿全文 B、概括故事 情节,比喻、象征、一语双关。C、点 明主题、深化主题D、创设背景,渲染 氛围。
括。
6
• 情节安排评价 • 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
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 读性。
•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 使结构紧密、完整。
• 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 来写),如《祝福》,先写祥林嫂的死, 然后再写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 逼向死亡之地的。起到制造悬念的作用。
24
(五)精妙技巧的捕捉:
质量上乘的作品,离不开精妙的写作 技巧,这是
因为写作技巧是作家驾驭文学语言,运用多种艺术表
现手法及表达方式、修辞手段等,来构思文学作品塑
造文学形象时所表现出的熟练的而又独具特色的艺术
才能。
常见题型: 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
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以
伏。如借项链时主人一口答应,还项链时主人没
有打开盒子检查等,暗示了项链是不值钱的。
27
• 2、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 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如《药》华小栓、夏瑜的死(悲剧)揭示 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没有发动群众。
• ②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 人物性格。如《药》写华小栓吃了人血馒 头后的死,突现了群众(华老栓)的愚昧 性格。
常见题型: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3、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4、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 作用。
11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作为什
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 (思想品质)。 1,要分条描述,每条先用四字词语(如 诚实守信,任劳任怨,乐善好施,坚强 不屈,谦虚谨慎,淡泊名利,风趣幽默 等)或者两字词语(如细心,老实,豁 达,稳重,勇敢,廉洁,正直,无私, 清高等)概括。再结合文章用实例分析。12
8
情节安排基本技巧 ——各种叙述手法的运用与作用
• ⑴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 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 ⑵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 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 述下去的一种方法。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 ⑶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 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 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 满。
26
• 小说的结局
• 1、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思维方向)好处:

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
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
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如《项链》。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
使人觉得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如《项
链》,直到结尾才点出是假的,但前面以作了埋
• 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景物)描写:主要是
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气 候以及花鸟虫鱼等自然场景的 描写。 社会环境描写:主要是对人物活 动的具体背景、处所、氛围以 及人际关系等的描写。
19
环境描写的作用
▪ 1.景物描写: ▪ 营造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 2.环境、场面描写: ▪ ①交代人物活动背景; ▪ ②点明事件发生的时间(节令)、地点; ▪ ③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 ▪ ④渲染气氛,衬托人物性格、心境; ▪ ⑤自然环境可以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
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 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 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 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 灵活自由。
32
• C、表达方式 • 2、表现手法(烘托、象征、衬
托、对比、铺垫、欲抑先扬、先 抑后扬……) • 3、结构方式(前后照应、创造 悬念、埋下伏笔、总结上文、点 题)
XX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 突出了……,表现了……
5
2、概括
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③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
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
一方面)
答题模式: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人做
何事是必须要回答的),可用一句话简要概
三是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 题。
23
小说的主题(写作目的) • 1、主题的评价:以小见大,立意深远。 • 2、归纳主题的方法 • ①抓人物形象;②抓情节发展; ③
抓写作背景。如: • 《孔乙己》:通过对断腿前后的孔乙
己遭遇的描写(情节),刻画了受封建文 化和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形 象(形象),控诉了封建文化和封建科举 制度的罪恶。
• 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 性超越了战争,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 愿望。
29
五、小说的语言。 这类型的题目主要是词语、句子的含义, 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命题。 题型有: 1、某一词语在文中如何理解? 2、某句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作 用?
30
解题思路:从三方面入手: 1、注意鉴赏人物语言的个性特色,以语言分析人 物性格。 2、抓住关键词去品味语言的丰富内涵。 3、鉴赏作者运用语言的风格。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而深刻地表现了辛亥革命脱离人民群众的根
本弱点。
15
三、 典型的细节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营造 一种氛围。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 “那雪下得正紧”这一自然景物的细节描写, 致使林冲到山神庙躲避风雪,才有杀死仇敌 的故事,这样细节描写就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水浒传》“回头看那日色时,渐渐的坠了 下去”。营造渲染了一种紧张而恐怖的气氛, 为老虎的出现作铺垫。 四、 典型的细节可以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 色。如鲁迅《风波》中钉了十六个铜钉的瓷 碗和七斤一家晚餐吃的蒸干菜和松花黄的米 饭,就渲染了当时的时代气氛和地方特色。16
▪ ⑷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 13
细节是文学作品中细腻描绘的最 小环节。作品中的人物性格、故事情节、 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是由许多细节组 成的,成功的细节可以增强艺术感染力, 是文学创作和记叙文不可忽视的技巧。
场景细节描写 服饰细节描写 动作细节描写 心理细节描写 语言细节描写
14
细节描写的作用如下:
一、 典型的细节可以刻画人物性格\ 追求\
爱好。如鲁迅《孔乙己》中,孔乙己会“回”
字的四种写法,典型地表现了这个人物的迂
腐和呆气。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第六回,
严监生临终前望着灯盏里点了两茎灯芯而不
肯断气,入木三分地表现了这一人物的吝啬
和刻薄。
二、 典型的细节可以深化主题。如鲁迅《药》
中的“人血馒头”这一“物”的细节,形象
XX词语(句子),写了……,表现了…… 语言特点、修辞、表达效果 ①描写要如见其人、如听其言 、令读者仿佛亲临 其境。②人物语言个性化,即显示性格。 ③叙述语言要简洁、传神。④语言风格:口语化, 有地域色彩,充满了生活气息。幽默风趣、典雅 庄重、含蓄凝练等。
31
六、了解小说的表达技巧 A、人称运用(第一、第二人称的妙处)
(三)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描写是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小说 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描写 对揭示小说的中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自然 环境描写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常见题型: ①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 ②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 ③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象续写一段环境描写。
18
9
• ⑷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 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 来的事件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 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 ⑸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 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10
(二)人物形象的揣摩: 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 人为中心。因而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 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
21
主题的表现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①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 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 ②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 ③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 ④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 理状态。
22
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呢?
一是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
二是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 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 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 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 目的;
高考考点复习
1
一、关于小说的常识
• 1、小说是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 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 2、主题是通过人物、事件反映的中心思想。 • 3、人物描写(语言、肖像、行动、心理、细节
描写) • 4、情节(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 5、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 6、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 ③ 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 人思考。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杜十 娘的死,引起读者思考死的原因。
28
• 3、分析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 • 这种结局符合人们的阅读心理。 • 这样的结尾有什么作用? • 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