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股份分析案例

合集下载

蓝田审计造假案例分析

蓝田审计造假案例分析

【蓝田公司作假 具体做法】
虚构 收入与利润
虚增
虚造
固定资产 存货价值
利用“资 本
运营”圈 钱
【虚构 收入与利润】
为构造其业绩神话,蓝田股份公司虚造其旗下产品 野藕汁、野莲汁饮料销售收入达5.29亿元之巨。其70% 的水产品在养殖基地现场成交,上门提货的客户中个体 比重大,故采用"钱货两清"方式结算成为惯例,由此该公 司借此夸大收入,虚增养殖产值,构造鱼塘养殖泡沫; 此外,通过所谓高科技饲养,鼓吹其公司养殖利润为同 行业的10至20倍,甚至达30倍之高。
一篇短文好似一根银针扎在了蓝田股份这个巨大的肥皂泡上。一 幕股市丑剧由此开始被揭开,蓝田的贷款黑洞公布于众。此后不久, 国家有关银行相继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新的贷款。由此,蓝田赖以生 存的资金链条断裂。最早在公开场合提出蓝田资金链断了的,是中国 蓝田的掌门人瞿兆玉,2001年11月底,蓝田股份召开临时股东大会, 瞿兆玉承认由于银行不再给蓝田发放贷款,导致蓝田陷入困境。2002 年1月21日、22日以及23日上午,蓝田股份被强制停牌。
【利用“资本 运营”圈钱】
蓝田公司上述造假的终极目的就是为了在资本市场上 营造一个公司盈利丰厚,运营蒸蒸日上的局面,从而吸引 广大投资者踊跃购买其股票,聚集资本,达到为少数人牟 利的目的。因为在这些少数人眼中,建立这样一个公司的 目的就是为了打造一个“壳”去资本市场大把圈钱,而不 是真正把公司打造成一个实实在在的实体。
【疑点重重】
银广夏靠全资子公司天津广夏创下萃取神话,而蓝田股份是否也靠全资子公司 蓝田水产创下鱼塘神话?银广夏的造假金额是 7.45 亿元,而蓝田股份 18 亿元的 年收入有多少是真实的?截至 2001 年 6 月 30 日 , 蓝田股份占资产总额 (31.8 亿 元 ) 的 77.3% 存货、固定资产净值、在建工程(合计 24.6 亿元)有多少是真实 的 ? 蓝田股份净资产名义上有 22 亿元 , 但蓝田水产历年来实现了 18 亿元的利润, 这 18 亿元有多少水分。

蓝田股份造假案例

蓝田股份造假案例

蓝田股份造假案例分析摘要:蓝田股份作为一家从农业为主的综合性经营企业,自1996年6月上市以来一直保持了业绩优良高速成长的特性,但2002年元月21日、22日,生态农业(原蓝田股份600709)的股票突然被停牌,市场目光再次聚焦到这只曾经备受关注的“绩优神话股”。

公司高管公安机关调查、资金链断裂以及受到中国证监会深入进行的稽查,似乎预示着这只绩优股的神话正走向终结。

关键词:蓝田股份;审计案例1 蓝天的绩优神话蓝田股份作为一家从农业为主的综合性经营企业,自1996年6月上市以来一直保持了业绩优良高速成长的特性,其1996年以来的每股收益分别达到了0.61元,0.64元,0.82元,1.15元以及2000年的0.97元。

从2000年的年报看,已步入稳定发展轨道的蓝田,目前含金量很高,其4.31亿元的净利润绝大部分均来自主营,在主营业务收入基本持平的情况下,虽由于成本略有增加,使每股盈利下降了0.18元,但摊薄后19.81%的净资产收益率以及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1.76元的现金流量额都表现了蓝田通过大力开发高科技农业而产生了实实在在的稳定回报。

从财务角度看,其流动比率为0.77,速动比率为0.27,资金运用较充分,短期偿债能力虽由于存货较大而略有不足,但提了4296万元的存货跌价准备还是比较稳健的,另外只有23.18%的资产负债率也说明了其稳定的财务结构。

从经营上说,该公司目前已形成了以饮品、食品、蛋类以及冷饮类为主的完整名优农产品结构,其生态农业旅游的综合开发已走上正轨,新年度里将大力建设洪湖绿色食品基地项目以及新建10万亩银杏采中圃基地项目和年产200吨银杏黄铜甙项目,预计,建成后可增加净利润2亿元。

年报股东数为160559户比上期又增加了42%,因此二级市场表现并不太好,市盈率按最新数据统计也只有18倍左右。

特别是该公司董事会提议,2001年度利润分配一次,分配比例不低于当期可供股东分配利润的50%,2000年度未分配利润用于分配的比例不低于50%,将采取送红股与派现相结合的形式,派现比例不少于20%,其2000年未分配利润在本次派2元后仍将达9.16亿元,加上4亿元以上的净利润,应该说分红潜力十分惊人。

蓝田股份公司案例

蓝田股份公司案例

蓝田股份公司案例(一)最精致的假货蓝田股份公司1996年6月上市,证券代码600709,现已退市。

鼎盛时期的蓝田股份曾被誉为“中国农业第一股”、“中国农业产业化旗帜”,创造了中国农业企业罕见的“蓝田神话”:总资产规模从上市前的2.66亿元发展到2000年末的28.38亿元,增长了10倍,历年年报的业绩都在每股0.60元以上,最高达到1.15元,即使遭遇1998年特大洪灾,每股收益也达到不可思议的0.81元。

蓝田股份在中国上市公司中一直是一个谜,堪称最精致的假货:多次财务造假,一直受到市场人士的怀疑和证监会的调查,却在很长时间里经得起专家的挑剔,农业专家、农业管理官员对蓝田的经营和业绩一般都没有太多异议,而监管部门一直难以查到蓝田股份财务造假的直接证据。

市场对蓝田股份的怀疑主要是,对蓝田股份这种以现金交易为主,事后难以复核的农业类公司,能否产生所报告的良好业务态势和优良业绩?是不是“鱼塘里面放卫星”?投资于水中的巨额固定资产是否属实?1999年10月,证监会处罚公司数项上市违规行为。

2001年10月,中央财经大学研究员刘姝威在《金融内参》发表“应立即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的短文,将社会上对蓝田股份财务造假的怀疑推向高潮,此后蓝田资金链开始断裂。

2002年1月,涉嫌提供虚假财务信息,董事长保田等10名中高层管理人员被拘传接受调查。

2002年3月,公司实行特别处理,股票简称变更为“ST 生态”。

2002年5月,因连续3年亏损,暂停上市。

真正揭开蓝田业绩之谜的是ST生态2001年经追溯调整披露的年报,如表12-8所示。

表12-8追溯调整前后的蓝田利润(二)蓝田之谜(另请参见后附的一篇短文)(1)2000年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占69%的水产品,销售额达12.7亿元,在养殖基地现场钱货两清成为惯例,而直线距离200公里以内的武昌鱼应收账款回收期577天,收入只是蓝田的8%,洞庭水殖应收账款回收期178天,收入只是蓝田的4%。

“蓝田股份”案件分析研究

“蓝田股份”案件分析研究

经济研究内率先实施,这标志着企业财务核算、财务报表等面临着新的挑战。

作为企业会计核算的难点,针对长期股权投资主要修订了其核算范围及核算方法等,使其更好的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长期股权投资核算问题进行有效处理。

这不仅对我国对外经济合作极为有利,还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为此,必须在充分了解长期股权投资概况的基础上,分析长期股权投资核算对企业财务的影响,这对增强企业资金营运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1]吴玲红.新会计准则下的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探究[J]. 现代国企研究,2017(22). “蓝田股份”案件分析研究朱顺熠(江西财经职业学院,江西 九江 332000)摘 要:湖北蓝田股份有限公司(后改名为“生态农业”)是主营养殖、旅游和饮料的一家多元化公司,1996年采用多种欺诈手段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顺利上市,接下来创造了中国农业企业罕见的“蓝田神话”,但是,这个丑剧很快被揭露。

此后,因涉嫌提供虚假财务信息,管理人员被拘传,公司也被强制停牌。

蓝田股份因虚假披露受到民事责任处罚赔偿近540万元,同时华伦会计师事务所因帮助其粉饰财务信息达到上市目的承担连带责任。

蓝田事件是中国证券市场一系列典型欺诈案之一,是继2001年“银广夏陷阱”曝光之后上演的又一出闹剧。

本文对其进行案例分析,旨在提出建议帮助会计师事务所避免法律诉讼并承担民事责任。

关键词:蓝田股份;因果关系;审计准则1 案例简介蓝田事件是中国证券市场一系列典型欺诈案之一,是继2001年“银广夏陷阱”曝光之后上演的又一出闹剧。

他们造假手法的共同点都是编造一个业绩神话,俗称“讲故事”。

湖北蓝田股份有限公司(后改名为“生态农业”)是主营养殖、旅游和饮料的一家多元化公司,为达到在公司IPO进程中顺利过会的目的,1996年采用多种欺诈手段对申报材料造假,最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以每股8.38元发行3000万普通股。

公司上市以后,其总资产规模从上市前的2.66亿元发展到2000年末的28.38亿元,短短5年间增长了9倍。

财务报表分析案例(蓝田股份)(1)

财务报表分析案例(蓝田股份)(1)

财务报表分析蓝田股份案例一、蓝田年财务分析(一)静态分析33,106,703.98(流动资产合计)流动比率= ———————————-------— = 0.77(流动比率) 560,713,384.09(流动负债合计)蓝田股份的流动比率小于1,意味着其短期可转换成现金的流动资产不足以偿还到期流动负债,偿还短期债务能力弱。

433,106,703.98(流动资产合计)-236,384,086.72(存货净额)速动比率= ————————————-------------———— = 0.35 (速动比率)560,713,384.09(流动负债合计)蓝田股份的速动比率只有0.35,这意味着,扣除存货后,蓝田股份的流动资产只能偿还35%的到期流动负债。

净营运资金=433,106,703.98(流动资产合计) - 560,713,384.09(流动负债合计)= -127,606,680.11(净营运资金)蓝田股份2000年净营运资金是负数,有1.3亿元的净营运资金缺口。

这意味着蓝田股份将不能按时偿还12.7亿元的到期流动负债。

2001年中期主要财务指标2001年中期 2000年中期 2001年中期/2000年中期净利润(万元) 16861.20 18616.38 90.60%每股收益(元) 0.378 0.417 90.70%净资产收益率(%) 7.661 9.60 79.80%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每股收益(元) 0.416 0.414 100.48%2001.6.30 2000.12.31 期末/期初每股净资产(元) 4.934 4.557 108.30%蓝田的历年报表显示,公司的经营业绩十分良好,资产回报率名列上市公司前矛。

最近三年的每股收益分别为0.82元、1.15元和0.97元,净资产收益率高达28.9%、29.3%、19.8%。

2001年中报业绩虽有较大下降,但每股收益仍达0.378元,净资产收益率为7.661%,资产回报率指标不仅远高于农业类公司平均水平,而且远高于其它各行业优秀公司,如通信设备行业的中兴通讯(5.42%),房地产行业的深万科(5.59%),高科技行业的清华同方(5.27%)。

违反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公司案例

违反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公司案例

在市场经济的运行中,会计信息作为重要的决策依据,对于投资者、债权人、管理层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然而,现实中却存在一些公司违反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情况,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也扰乱了市场秩序,影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

本文将通过对一些典型的违反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公司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带来的后果以及相应的对策。

一、案例一:蓝田股份的会计造假蓝田股份曾是我国农业领域的一颗璀璨明星,其在资本市场上也一度风光无限。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蓝田股份的会计造假丑闻逐渐浮出水面。

蓝田股份在会计信息披露方面严重违反了可靠性、相关性和可比性等质量特征。

在可靠性方面,蓝田股份通过虚构销售收入、虚增利润等手段,伪造了虚假的财务报表。

其财务数据严重脱离实际,无法真实反映公司的经营状况和财务实力。

蓝田股份在报表中夸大了水产品的产量和销售量,使得投资者对公司的盈利能力产生了错误的判断。

在相关性方面,虚假的会计信息与利益相关者的决策需求严重脱节,投资者无法依据这些虚假信息做出准确的投资决策,债权人也难以评估公司的偿债能力,从而导致决策失误和利益受损。

在可比性方面,蓝田股份不同时期的财务报表之间缺乏可比性,使得历史数据无法为后续的分析和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蓝田股份会计造假行为带来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

众多投资者因轻信虚假信息而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市场对其失去了信心,公司的股价暴跌,市值大幅缩水。

另银行等债权人也因无法准确评估公司的风险而收紧信贷,给公司的正常运营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蓝田股份的造假行为也对整个农业行业的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破坏了市场的诚信环境。

为了防止类似的会计造假事件再次发生,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严厉的措施。

加强了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完善了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提高了违规成本,加大了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

企业自身也应树立正确的会计理念,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金融案例分析_蓝田股份失败案例分析29页PPT

金融案例分析_蓝田股份失败案例分析29页PPT

2019年中期
净利润(万元)
16861.20
每股收益(元)
0.378
净资产收益率(%)
7.661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 后的每股收益(元)
0.416
期末/期初 每股净资产 (元)
4.934
2000年中期 18616.38 0.417 9.60
0.414
4.557
2019年中期/2000年中期 90.60% 90.70% 79.80%
100.48%
108.30%
2019年中报业绩虽有较大下降, 但每股收益仍达0.378元,净资产收 益率为7.661%,资产回报率指标不 仅远高于农业类公司平均水平,而且
远高于其它各行业优秀公司,如通信 设备行业的中兴通讯(5.42%),房 地产行业的深万科(5.59%),高科 技行业的清华同方(5.27%)。
流动比率= —————————————— = 0.77(流动比例) 560,713,384.09(流动负债合计)
433,106,703.98(流动资产合计)-236,384,086.72(存货净额) 速动比率= —————————————————————————————— = 0.35 (速动比率)
财务分析蓝田股份—动态分析
蓝田股份公司的资产 逐年大幅度增加,而 资产增加主要是由于 固定资产大幅度增加, 固定资产占资产总额 的比例非常大
财务分析蓝田股份—动态分析
1.资产结构趋势分析
蓝田股份2019年至2000年资产逐年上升主要由于固定资产逐年上升 ,流动资产逐年下降,到2000年资产主要由固定资产构成。
29.3 19.8 7.661
净资产 收益率 (%)
1999
年份
2000

蓝田股份造假案例

蓝田股份造假案例

蓝田股份造假案例分析摘要:蓝田股份作为一家从农业为主的综合性经营企业,自1996年6月上市以来一直保持了业绩优良高速成长的特性,但2002年元月21日、22日,生态农业(原蓝田股份600709)的股票突然被停牌,市场目光再次聚焦到这只曾经备受关注的“绩优神话股”。

公司高管公安机关调查、资金链断裂以及受到中国证监会深入进行的稽查,似乎预示着这只绩优股的神话正走向终结。

关键词:蓝田股份;审计案例1 的绩优神话蓝田股份作为一家从农业为主的综合性经营企业,自1996年6月上市以来一直保持了业绩优良高速成长的特性,其1996年以来的每股收益分别达到了0.61元,0.64元,0.82元,1.15元以及2000年的0.97元。

从2000年的年报看,已步入稳定发展轨道的蓝田,目前含金量很高,其4.31亿元的净利润绝大部分均来自主营,在主营业务收入基本持平的情况下,虽由于成本略有增加,使每股盈利下降了0.18元,但摊薄后19.81%的净资产收益率以及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1.76元的现金流量额都表现了蓝田通过大力开发高科技农业而产生了实实在在的稳定回报。

从财务角度看,其流动比率为0.77,速动比率为0.27,资金运用较充分,短期偿债能力虽由于存货较大而略有不足,但提了4296万元的存货跌价准备还是比较稳健的,另外只有23.18%的资产负债率也说明了其稳定的财务结构。

从经营上说,该公司目前已形成了以饮品、食品、蛋类以及冷饮类为主的完整名优农产品结构,其生态农业旅游的综合开发已走上正轨,新年度里将大力建设洪湖绿色食品基地项目以及新建10万亩银杏采中圃基地项目和年产200吨银杏黄铜甙项目,预计,建成后可增加净利润2亿元。

年报股东数为160559户比上期又增加了42%,因此二级市场表现并不太好,市盈率按最新数据统计也只有18倍左右。

特别是该公司董事会提议,2001年度利润分配一次,分配比例不低于当期可供股东分配利润的50%,2000年度未分配利润用于分配的比例不低于50%,将采取送红股与派现相结合的形式,派现比例不少于20%,其2000年未分配利润在本次派2元后仍将达9.16亿元,加上4亿元以上的净利润,应该说分红潜力十分惊人。

蓝田股份案例

蓝田股份案例
2000年蓝田股份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流动负 债比率均处于“C0食品、饮料”上市公司的同业最低水平, 分别低于同业平均值的2倍、5倍和3倍。这说明,在“C0食 品、饮料”行业上市公司中,蓝田股份的现金流量是最短 缺的,偿还短期债务能力是最低的。
2021/8/6
7
2021/8/6
8
2021/8/6
财务分析案例--蓝田之谜
一、分析方法 二、分析过程 三、问题
2021/8/6
1
一、分析方法
1、静态分析 2、动态分析 3、行业比较分析
2021/8/6
2
一、财务分析
1.蓝田股份的偿债能力分析
(1)静态分析 2000年蓝田股份的流动比率是0.77。这说明蓝 田股份短期可转换成现金的流动资产不足以偿还到 期流动负债,偿还短期债务能力弱。 2000年蓝田股份的速动比率是0.35。这说明, 扣除存货后,蓝田股份的流动资产只能偿还35%的到 期流动负债。 2000年蓝田股份的净营运资金是-1.3亿元。这 说明蓝田股份将不能按时偿还1.3亿元的到期流动负 债。
2021/8/6
13
根据以上分析,推理:蓝田股份不可能以“钱 货两清”和客户上门提货的销售方式,一年销售 12.7亿元水产品。
2021/8/6
14
3.现金流量分析 2000年蓝田股份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
现金”超过了“主营业务收入”,但是其短期偿债能 力却位于同业最低水平。
这种矛盾来源于“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 它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 流量净额”的92%。2000年蓝田股份的在建工程增加投 资7.1亿元,其中“生态基地”、“鱼塘升级改造”和 “大湖开发项目”三个项目占75%,在建工程增加投资 的资金来源是自有资金。这意味着2000年蓝田股份经 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大部分转化成在建工程本期 增加投资。

《蓝田股份分析案例》课件

《蓝田股份分析案例》课件

02
财务分析
收入与利润分析
总结词
通过分析蓝田股份的收入与利润,了解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经营状况。
详细描述
首先,对蓝田股份的收入来源进行分类,并分析各类收入的占比和增长情况。其次,对公司的利润进行结构分析 和趋势分析,了解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盈利能力变化趋势。最后,结合行业和市场环境,分析公司收入与利润的可 持续性和未来发展前景。
行业政策与法规
政策环境
介绍国家和地方政府对蓝田股份所在 行业的政策支持或限制。
法规要求
列举与蓝田股份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 ,并分析其对企业的要求和影响。
04
风险评估
市场风险
市场供需变化风险
农业产品受季节、气候等因素影响,市场供需变化可能导致产品价格波动,影 响公司盈利。
市场竞争风险
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同行业公司数量增加,可能导致市场竞争加剧,影响 公司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
投资价值评估
财务状况稳健
蓝田股份在财务管理方面表现稳 健,偿债能力强,有利于保障投
资者的利益。
成长潜力大
公司处于快速成长期,未来发展前 景广阔,投资价值高。
投资风险可控
公司在投资风险控制方面有较好的 表现,能够保障投资者的资金安全 。
投资风险
农业企业投资项目多,但投资回报率 不稳定,可能面临投资亏损的风险, 影响公司财务状况。
05
未来展望
公司发展战略
01
02
03
战略调整
蓝田股份将根据市场变化 和自身发展需要,适时调 整公司战略,以保持竞争 优势。
技术创新
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产品 创新,提升技术水平,以 满足客户需求和提高市场 占有率。
力和投资价值。

蓝田股份案例-蓝田股份造假案例分析-蓝田造假之路令人深思

蓝田股份案例-蓝田股份造假案例分析-蓝田造假之路令人深思

蓝田股份案例-蓝田股份造假案例分析-蓝田造假之路令人深思蓝田股份案例-蓝田股份造假案例分析-蓝田造假之路令人深思蓝田股份做为一家从农业为主的综合性经营企业,自 1996 年 6 月上市以来一直保持了业绩优良高速成长的特性,但2002 年元月 21 日、 22 日,生态农业(原蓝田股份 600709 )的股票突然被停牌,市场目光再次聚焦到这只曾经备受关注的“绩优神话股”。

高管受到公安机关调查、资金链断裂以及受到中国证监会深入进行的稽查,似乎预示着这只绩优股的神话正走向终结。

事实上,自从蓝田股份被查出在上市过程中弄虚作假被处罚后,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的形象就一直没有好过。

一位投资者在接受采访时很坦率地表示:“造假污点一辈子都洗不清,这就是市场经济中的信用问题,蓝田应该为此付出代价。

”实际上,绝大多数投资者根本不相信蓝田的业绩神话。

纸上的辉煌挡不住市场怀疑的目光。

市场质疑之一:看不到野藕汁卖,何来上亿元的利润。

市场质疑之二:资料显示,蓝田股份有约 20 万亩大湖围养湖面及部分精养鱼池,仅水产品每年都卖几个亿,而且全都是现金交易。

然而,鱼网围着的 20 万亩水面到底装了多少鱼?没有人能说清楚,也就没有人知道有多少存货了。

市场质疑之三:对于蓝田股份的“业绩神话”,近年来一直有很多投资者和研究人员在分析。

蓝田股份可能的造假手法是多计存货价值、多计固定资产、虚增销售收入、虚减销售成本。

主要疑点有:1、应收账款之迷解释离奇。

蓝田股份去年主营业务收入 18.4 亿元,而应收账款仅 857 万元。

稍懂财会知识的人士,势必对蓝田股份 " 钱货两清 " 方式结算下的销售收入确认产生怀疑。

2、鱼塘里的业绩神话。

同样是在湖北养鱼,去年上市的武昌鱼在招股说明书中称,公司 6.5 万亩鱼塘的武昌鱼,养殖收入每年五六千万元,单亩产值不足 1000 元。

蓝田股份创造了武昌鱼 30 倍的鱼塘养殖业绩,其奇迹有多少可信度?如今已越来越遭怀疑。

案例分析-蓝田股份与刘姝威

案例分析-蓝田股份与刘姝威

应收帐款周转率往往被操纵,,如有的上市公司为 了降低应收账款周转率,年末将应收账款转至其它账 户,或者以代垫款方式将应收账款冲掉,应收账款余 额小 不只是蓝田股份特有,也许是其为了操纵经营性现 金流,提前回收货款或调度存款以冲销应收账款.销 售收入虚假只是可能的原因之一
应收帐款回收期(360天〕6天
1
材料准备时间为2002年,仅供参考
案例分析-蓝田股份与刘姝威
事件背景情况:蓝田股份自1996年上市以来,以5年间股本扩张了百分之三百六十的骄人业绩,创造了中国
股市的神话。然而就在2001年12月,一位叫刘姝威的学者却以一篇600字写给《金融内参》的《应立即停 止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使自己卷入一场风波。 1. 2001年10月8日,蓝田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正在接受证监会调查,引起了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刘姝威的注意, 并开始针对其招股说明书以及直至2001年中期报告的公开资料进行财务分析 2. 2001年10月26日,《金融内参》刊登《应立即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内容主要是:蓝田股份已经成为一 个空壳,已没有任何创造现金流量的能力,也没有收入来源……,完全依靠银行的贷款维持运转,而且用拆西 墙补东墙的办法,支付银行利息。 • 2001年11月20日,中国蓝田(集团)总公司瞿兆玉找到刘姝威,称全国银行已全面停止了贷款。刘姝威把她对 蓝田股份的分析过程写成了文字报告,递交给了有关领导,并说明当中的100字的现场描述是引自《粤港信息报 》记者苏征兵的一篇文章,主要介绍了蓝田股份水产基地的冷清场面 • 2001年12月13日,刘姝威接到了湖北省洪湖市人民法院的传票,案由是蓝田股份有限公司诉刘姝威名誉侵权, 请求法院判令刘姝威公开赔礼道歉、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偿经济损失50万元 • 12月12日《金融内参》第19期发表声明,说“本刊第16期刊载的《应立即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一文,纯 系作者个人观点 • 2002年1月10日开始,刘姝威陆续收到了一些来历不明的恐吓邮件,“1月23日是你的死期” • 从2002年1月3日开始,刘姝威向国内100多家媒体发去了她的分析报告《蓝田之谜》 • 今年1月12日,因涉嫌提供虚假财务信息,瞿兆玉的继任者、董事长保田等10名公司管理人员被拘传 • 3月19日,戴上ST帽子;5月13日,因追溯调整为三年连续亏损被停牌;5月20日,公布第一季度报告,前3个月 亏损888.07万元。该公司中期扭亏希望甚微,如无实质性的重组动作,退市将无可避免。 • 3月28日,湖南省洪湖市人民法院民事庭已经裁定驳回刘姝威案。

最新蓝田案例分析资料

最新蓝田案例分析资料

审计案例分析期末论文蓝田股份财务造假案例分析一、案例回顾蓝田股份作为一家从农业为主的综合性经营企业,自1996年6月上市以来一直保持了业绩优良高速成长的特性。

1996~2000年,蓝田在财务数据上一直保持着神奇的增长速度。

总资产规模从上市前的2.66亿元发展到2000年末的28.38亿元,增长了10倍,历年年报的业绩都在每股0.60元以上,最高达到1.15元。

即使遭遇了1998年特大洪灾以后,每股收益也达到了不可思议的0.81元,创造了中国农业企业罕见的“蓝田神话”,被称作是“中国农业第一股”然而在2001年10月26日,刘姝威在《金融内参》上发表一篇600多字的文章《应立即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文章称“蓝田股份已经成为一个空壳,已经没有任何创造现金流量的能力,也没有收入来源”、“蓝田股份完全依靠银行贷款维持运转。

”文章提示:“为了避免遭受严重的坏账损失,我建议银行尽快收回对蓝田股份的贷款。

”她在对蓝田的资产结构、现金流情况和偿债能力做了详尽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蓝田业绩有惊人的虚假成分,公司已经无力归还20亿元贷款。

此文揭露了蓝田的造假丑闻,此后蓝田贷款资金链条断裂;2002年1月,因涉嫌提供虚假财务信息,董事长保田等10名中高层管理人员被拘传接受调查2002年1月23日蓝田股份全线跌停,以5.89元收盘。

二、蓝田公司简介1. 简介公司于1992年成立,是一家传统的农业和食品加工企业为主的综合性经营加工企业。

涉及农副产品的种植、加工、销售、制药,餐饮住宿,房屋开发等相关产业。

一直以来是一支公认的老牌优质股。

据资料显示:蓝田股份1996年股本为9696万股,2000年底扩张到4.46亿股,股本扩张了360%;主营业务收入从4.68亿元大幅增长到18.4亿元,净利润从0.593亿元快速增长到令人难以置信的4.32亿元。

1996~2000年,蓝田在财务数据上一直保持着神奇的增长速度。

总资产规模从上市前的2.66亿元发展到2000年末的28.38亿元,增长了10倍,历年年报的业绩都在每股0.60元以上,最高达到1.15元。

金融案例分析—蓝田股份失败案例分析分解

金融案例分析—蓝田股份失败案例分析分解

财务分析蓝田股份—同业比较
• 2000年蓝田股份的农副水产品收入占主 营业务收入的69%,饮料收入占主营业务 收入的29%,二者合计占主营业务收入的 98%。蓝田股份发布公告称:占公司产品 70%的水产品在养殖基地现场成交,“钱 货两清”成为惯例。蓝田股份的生产基地位 于湖北洪湖市,武昌鱼公司位于湖北鄂州市 ,洞庭水殖位于湖南常德市,距洪湖的直线 距离200公里左右,主营业务都是淡水鱼 类及其他水产品养殖。
净营运资金=433,106,703.98(流动资产合计) - 560,713,384.09 (流动负债合计)= -127,606,680.11(净营运资金)
财务分析蓝田股份—静态分析
净资产收益率(%)历年比较 35 30
28.9 29.3
净资产收益率(%)
25 20 15 10 5 0 1998 1999 年份 2000 2001
THE END
如果没有两次送配股,即使按其历史最低水平12元计算, 他的真实价位应高达70余元,人为制造股价的痕迹明显。
纸上的辉煌挡不住市场怀疑的目光
看不到野藕汁卖,何 来上亿元的利润
2 1
鱼塘放出来的是 “高产卫星”
市场质疑 饮料毛利不 可思议
4 3
部分财务数据为何 如此偏离常规?
财务分析蓝田股份—静态分析
一支不折不扣的“老牌绩优股”
自1999年6月至今的两年里,蓝田股份的业绩一直异常 优良,但股价却一直徘徊在15-20元之间,并且始终保持 着15-20倍的市盈率水平,与目前同期市场平均市盈率近 50倍的情况相比,显然是一个低估的绩优蓝筹股。
但在翻开其历史走势后,得到的答案却恰恰相反,在 1999年报之前的每一年,蓝田股份都采用送股加转赠累计 高达10送10的分配方案大幅扩张股本,在送配股之前股价 总能很合时宜地由10元左右一路上扬到24元左右,利用送 配方案,再将股价降到10余元。

第七组—蓝田股份有限公司审计案例分析

第七组—蓝田股份有限公司审计案例分析

股东权益 2,178,418,146.25 129,253,932.45 1,746,789,534.12 268,102,569.94
每股收益
0.97
(摊薄)
-0.0239
1.15
-0.0049
财务造假—虚减成本费用
公司2000年对于野 藕汁、野莲汁饮料 在央视的宣传广告 费用而发生的巨额 支出不见踪迹。
财务造假—虚减成本费用
2000年支付给职工的工资总额 为22558439.24元,假设公司有 13000个职工,则人均月收入仅 为144.5元;且公司于2001年上 半年平均支付给每位职工的工资 额仅为185元。
其他造假—应收账款过少
主营业务收入数额巨大,而应收账款过少。
项目
1999/12/31 2000/12/31 2001/12/31
归口农业部管理 迁址更名
事件背景
上市后迅速扩张
1996~2000年,蓝田在财务数据上一直保 持着神奇的增长速度。
项目(万元)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股东权益合计 89,711 125,273 175,226 217,842
股东权益增长 率(%)
39.64%
39.88%
24.32%
38,094,774.28 1,851,429,973.84 24,238,787.13 -10,686,569.22 513,027,676.07 -22,879,728.64
总资产 2,837,651,897.83 1,155,472,867.85 2,337,962,510.16 874,766,383.26
其他造假—占用关联方资金
关联方其他应付款数额巨大。 与其他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 占用资金,导致上市公司其 他应收款数额巨大相反,蓝 田股份倒是占用了中国蓝田 总公司等关联方巨额资金。

会计案例分析-蓝田股份会计造假案例

会计案例分析-蓝田股份会计造假案例
背景二:大唐电信是高科技企业,科研费投入很大,根据 公司2000年度财务报告,当年增加的研发费用中计入长期 待摊费用的为1.08亿元,按照过去的会计政策,科研费用 均作为长期待摊费用在5年内分期摊销,理由是这些科研 投入将长期起作用。2001年根据财政部的新规定,当期研 发费用必须计入当期成本。2001年,由于电信设备市场竞 争激烈,公司投入大量研发费用后,营业利润率反而又 2000年的3.15%降至2001年的1.04%,2002年一季度更 是出现4 800多万元的亏损。
1.3 阻碍企业进行研发活动的积极性将研发支出全来自费用化,会使前期阶段的利润受到
大额的抵减,造成利润降低,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出于自身
利益考虑,可能会导致短期行为,不重视企业的研发活动,
4.巨额广告费用支出哪里去了?
公司2000年的野藕汁、野莲汁等饮料的销 售收入达到5亿多元,而其中仅3590万元是 通过集团公司遍布于全国的销售网点销售 的,仅占股份公司销售量的1.9%,2001年中 报显示的情况也基本如此。而野藕汁、野莲 汁在中央电视台投放的巨额广告费用应该是 由“中国蓝田总公司”投放的,因为在股份
分析是其计算会计制度发生了变化,研发费用由于会计政 策变更不能在长期待摊中反映,转而影响当期费用,进而对 当期的损益造成扩大化影响。即属于整个行业的客观因素, 而不是该公司主观原因。 . 大唐电信是一家高科技企业,科研投入很大,按照过去 的会计政策,科研费用作为“长期待摊费用”在5年内分摊。 2001年根据财政部的新规定,当期研发费用必须计人当期成 本。。正是这一“会计调整”,累计影响公司利润 总额由 2.17亿元调整到1.24 亿元。
企业(特别是高科技行业)的研发活动正趋向于普遍化,企业 的创新能力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在激烈市场竞 争中取胜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筹码,因此仍采用该种方法处理暴 露出其诸多如下弊端:

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案例(蓝田)

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案例(蓝田)
如果考虑固定资产的投入,包括庞大的围湖造堰工程,巨大 的生态旅游的宾馆、景点等的基础建设,按照惯例,旅游景点至 少要在五年以后才能开始赢利,即使从96年建设生态旅游开发的2 万亩水面算起,至今,旅游业务刚过盈亏平衡点,是没有任何利 润率可言的。那么,另外2.5亿元从何而来﹖
3.扔到水里去的固定资产
———————————————————
除了极少数人,大概没有人能搞清蓝田的真正收入和利润率。 同样,没有蓝田核心以外的人能搞清他的真实投资。2000年年报显示, 至2000年底,蓝田的固定资产已达21.69亿,占总资产的76.4%,即 公司经营收入和其他资金来源大部分都转化为固定资产。
肖博士认为,主要在于蓝田选择的农业和农产品加工这个行业的 特殊性。资产折旧没有一个固定标准,而且根本无法盘点。例如“在 湖里打了几根桩,鱼池里还有多少只甲鱼,审计师是无法审计的”。
在蓝田股份流动资产中的应收帐款一项记者发现了上市公司 固定资产投入太大。瞿兆玉先把控股公司95%的资产逐步注入到 上市公司(蓝田股份)中,然后又将上市公司资产总量的70%转化 为其二级公司洪湖水产开发公司的固定资产。所有的疑问只有集 中到这一点才能真正理清。正如肖博士所言,蓝田股份公司实际 上已经成为一个空壳。
4.关于蓝田股份业绩的五大疑问
————————————————
一、应收帐款怎么会如此之少?
公司2000年销售收入18.4亿元,而应收帐款仅857.2万元。2001 年中期这一状况也未改变:销售收入8.2亿元,应收帐款3159万元。
在现代信用经济条件下,无法想象,一家现代企业数额如此巨大 的销售,都是在“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自然经济状态下完成的? 其水产品销售,不可能是直接与每一个消费者进行交易,必然需要代 理商进行代理,因此水产品销售全部“以现金交易结算”的说法是难 以成立的;而销售收入达5亿元之巨的野藕汁、野莲汁等饮料,不可 能也是以现金交易结算的吧?

蓝田股份案例分析(终)

蓝田股份案例分析(终)

蓝田股份案例分析【引言】:2001年10月26日,中央财经大学的刘姝威在《金融内参》上发表文章《应立即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对蓝田造假丑闻进行揭露。

自此蓝田股份从“中国农业第一股”变成退市股。

这是继银广夏后中国股市最为耸人听闻的又一个“股市陷阱”。

【关键词】:蓝田股份,造假手段,审计分析,结论一、蓝田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蓝田总公司是中国农业大型企业、始建于1987年,以农副水产品产、加、销一条龙,科、工、贸一体化的现代大农业为主业,兼营生物制药、房地产开发、电子通讯及网络、电子商务、饲料加工、建筑制造、涉外酒店、连锁超市、国内外贸易、广告策划、电脑科技、市场研究等多种产业。

中国蓝田总公司旗下的蓝田股份(后更名为“生态农业”、“ST生态”),是其在湖北省的上市公司,主营生态农业。

1996年上市以后,蓝天不惜巨资在全国主要媒体上打造其品牌形象,被誉为“中国农业第一股”、“中国农业产业化旗帜”,获得了大量股民的追捧。

二、蓝田股份有限公司造假手段(一)虚构营业收入为构造其业绩神话,蓝田股份公司虚造其旗下产品野藕汁、野莲汁饮料销售收入达5.29亿元之巨。

其70%的水产品在养殖基地现场成交,上门提货的客户中个体比重大,故采用"钱货两清"方式结算成为惯例,由此该公司借此夸大收入,虚增养殖产值,构造鱼塘养殖泡沫;此外,通过所谓高科技饲养,鼓吹其公司养殖利润为同行业的10至20倍,甚至达30倍之高。

(二)虚增固定资产在股票发行申报材料中,伪造有关批复和土地证,虚增公司无形资产1100万元;伪造三个银行账户1995年12月的银行对账单,虚增银行存款2770万元;将公司公开发行前的总股本的8370万股改为6696万股,虚减总股本,提高每股收益。

(三)虚造存货价值在蓝田公司的财务报表中,存货价值从1999年的2.6亿增加至2001年的4.4亿。

除去饮料这一可明确计量部分,该公司另一重要产品——水产养殖,据估计,蓝田一亩水面的产值要达到2到3万元钱,才能符合其业绩水平。

【9A文】蓝田股份案例分析(终)

【9A文】蓝田股份案例分析(终)

蓝田股份案例分析【引言】:20RR年10月26日,中央财经大学的刘姝威在《金融内参》上发表文章《应立即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对蓝田造假丑闻进行揭露。

自此蓝田股份从“中国农业第一股”变成退市股。

这是继银广夏后中国股市最为耸人听闻的又一个“股市陷阱”。

【关键词】:蓝田股份,造假手段,审计分析,结论一、蓝田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蓝田总公司是中国农业大型企业、始建于1987年,以农副水产品产、加、销一条龙,科、工、贸一体化的现代大农业为主业,兼营生物制药、房地产开发、电子通讯及网络、电子商务、饲料加工、建筑制造、涉外酒店、连锁超市、国内外贸易、广告策划、电脑科技、市场研究等多种产业。

中国蓝田总公司旗下的蓝田股份(后更名为“生态农业”、“ST生态”),是其在湖北省的上市公司,主营生态农业。

1996年上市以后,蓝天不惜巨资在全国主要媒体上打造其品牌形象,被誉为“中国农业第一股”、“中国农业产业化旗帜”,获得了大量股民的追捧。

二、蓝田股份有限公司造假手段(一)虚构营业收入为构造其业绩神话,蓝田股份公司虚造其旗下产品野藕汁、野莲汁饮料销售收入达5.29亿元之巨。

其70%的水产品在养殖基地现场成交,上门提货的客户中个体比重大,故采用"钱货两清"方式结算成为惯例,由此该公司借此夸大收入,虚增养殖产值,构造鱼塘养殖泡沫;此外,通过所谓高科技饲养,鼓吹其公司养殖利润为同行业的10至20倍,甚至达30倍之高。

(二)虚增固定资产在股票发行申报材料中,伪造有关批复和土地证,虚增公司无形资产1100万元;伪造三个银行账户1995年12月的银行对账单,虚增银行存款2770万元;将公司公开发行前的总股本的8370万股改为6696万股,虚减总股本,提高每股收益。

(三)虚造存货价值在蓝田公司的财务报表中,存货价值从1999年的2.6亿增加至20RR年的4.4亿。

除去饮料这一可明确计量部分,该公司另一重要产品——水产养殖,据估计,蓝田一亩水面的产值要达到2到3万元钱,才能符合其业绩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