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的磁共振诊断和波谱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前列腺病变磁共振诊断结果怎么看

前列腺病变磁共振诊断结果怎么看

前列腺病变磁共振诊断结果怎么看前列腺病变磁共振(MRI)报告主要通过观察前列腺形态、大小、结构、包膜以及内部回声结构是否正常等对病情进行诊断。

前列腺磁共振检查主要通过磁共振成像设备对患者前列腺进行扫描,临床医生根据诊断结果判断患者是否患前列腺疾病。

若患者前列腺体积正常、包膜完整、结构均匀且内部信号结构正常,通常表明患者前列腺功能正常,无前列腺炎或者前列腺增生等疾病,若患者前列腺体积较小且结构欠均匀、包膜不完整及内部信号结构存在异常则表明患者可能存在前列腺增生或者前列腺炎等病变。

为了提高诊断准确率,需要综合其他检查方式进行综合诊断,以便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方案。

1前列腺疾病及检查手段概述前列腺疾病包括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癌等病症,属于中老年男性人群常见生殖系统疾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强以及检查手段日益丰富,医疗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前列腺癌检出率不断升高。

早期明确诊断前列腺疾病类型有助于为临床制定个体化及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

现阶段,临床进行前列腺疾病检查的手段和方法包括超声、CT及MRI,超声在前列腺疾病中的诊断效能相对较低,由于前列癌病灶本身密度与正常腺体有着较高的相似度,故而,CT针对局限于腺体内的病灶确诊率较低。

MRI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诊断效能显著高于超声及CT[1,2]。

直肠指检也能够为临床诊断前列腺疾病提供辅助,前列腺疾病患者通常存在明显的前列腺增大现象、中央沟变浅或小时,有硬节,表面粗糙等,有助于临床初步做出诊断,需要根据手术或者病理穿刺等进一步明确诊断。

2前列腺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技术分析临床在应用磁共振扫描仪实施检查时需要实施前列腺局部扫描及全方位扫描,局部扫描以前列腺基底部为起始部位,截止部位为腹主动脉分支,进行轴位扫描,于盆腔正中部位进行矢状位扫描,以矢状位TW1、TW2及T2脂肪抑制序列或者矢状位TW2序列进行扫描,对前列腺径线实时扫描,针对前列腺轮廓情况进行观察,明确是否有突出的前列轮廓外的结节,针对前列腺分区和前列腺信号进行却分,判断结节信号为高信号或低信号,汇总结节大小、数目,判断病灶是否侵入列腺包膜,若前列腺包膜存在局部中断现象或者包膜不连接可能存在包膜侵犯风险[3]。

前列腺癌的MR诊断分析

前列腺癌的MR诊断分析

前列腺癌的MR诊断分析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

MRI是一种重要的无创性影像学诊断技术,对前列腺癌的早期筛查和诊断具有其独特的优势。

本文主要介绍MRI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1. MRI的影像学表现前列腺癌的MRI表现多样,但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T2WI前列腺癌的特征性表现是出现一个半球形高信号强度区域,多位于中央区和前列腺周边区域,这是由于癌组织与正常腺体组织的不同磁化强度引起的。

同时,癌组织周围还经常出现明显的低信号环,即T2WI上的周边区“T2缺损带”,这是由于前列腺癌周围的前列腺组织被癌组织取代所致。

癌组织与正常组织的运动弥散性差别明显,前列腺癌的DWI表现通常是高信号强度,睾丸的高强信号是正常的表现。

(3)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可以为前列腺癌的诊断和评估提供更多的信息,在MRI检查中一般分为4个阶段:前增强期、动脉期、平衡期和后强化期。

前列腺癌通常呈现早期强化、持续强化和延长曲线式增强,与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等组织形态不同。

2. MRI的诊断标准诊断前列腺癌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但MRI诊断可以为病理学检查提供重要的信息和诊断参考。

根据国际前列腺癌研究工作组提出的PIRADS(前列腺影像和报告数据系统)评分系统,MRI影像征象可以分为1至5个等级进行评分。

一般来说,PIRADS评分越高,则癌症的概率越大。

PIRADS评分如下:- PIRADS 1:极不可能存在癌症- PIRADS 2:不太可能存在癌症- PIRADS 3:存在中等风险- PIRADS 4:存在高风险- PIRADS 5:非常可能存在癌症3. MRI的优势(1)高度的分辨率MRI对前列腺组织的分辨率比超声检查高,可以清晰地显示病变的形态和位置。

(2)无创性MRI是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可以避免对患者造成伤害和不适,相较于穿刺活组织检查和X线检查等,MRI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更高。

前列腺癌磁共振图像分析及PI-RADS评分

前列腺癌磁共振图像分析及PI-RADS评分
DWI
Chen M, et al: RSNA ,2003
前列腺癌: 骨转移
T2WI
ADC:0.923X10-3
ADC:0.895X10-3
DWI
Chen M, et al: RSNA ,2003
全身 DWIBS
• 体部DWI在临床应用的 突破点!
• 体部 DWI的临床价值 • 肿瘤影像
• 探查原发肿瘤 • 诊断转移病灶 • 诊疗后监测复发
穿 刺 活 检 阴 性 。 近 期 PSA 值 为 23ng/ml. MRS诊断右侧移行带为前列 腺癌,左侧移行带为BPH 。后行前列 腺 根 治 术 证 实 MRS 诊 断 正 确 The results were confirmed by radical prostatectomy
Li SY, et al: RSNA,2003
高信噪比
盆腔相控阵线圈、直肠内线圈、心脏线圈等大大增加 图像信噪比
轴位T2WI (FSE; 小视野;NEX 4)
内分泌治疗前
内分泌治疗后
相控阵线圈
轴位T2WI (FSE; 小视野; 4 NEX)
内分泌治疗前
内分泌治疗后
直肠内线圈
MR功能成像
•动态增强成像 (DCE-MRI) •扩散加权成像 (DWI) •波谱成像 (MRS)
前列腺癌淋巴结转移 和骨转移
磁共振波谱成像
• 质子磁共振波谱:无创评价外周带肿瘤代谢 •CC/C [(胆碱+肌酸)/枸橼酸盐] 是公认的评价外周带前列腺癌
代谢的测量值
- 前列腺炎组织枸橼酸盐水平较正常组织相 当或轻度下降,这样可以减低炎症被误诊为肿 瘤的假阳性率
Li SY, et al: ISMRM,2006

前列腺癌MRI诊断标准及分级

前列腺癌MRI诊断标准及分级
前列腺癌MRI诊断标准及分级
早期病变局限多无症状
体检时发现血清PSA值升高 良性前列腺增生手术标本中发现
晚期可出现一些特异性症状
血尿 排尿困难、尿潴留 病理骨折、骨痛
前列腺癌MRI诊断标准及分级
直肠指诊 实验室检查 经直肠超声 TRUS CT 同位素骨扫描 MRI平扫 MR新技术
早期前列腺癌的诊 断和鉴别诊断
治疗后的动态监测
前列腺癌MRI诊断标准及分级
前列腺癌MRI诊断标准及分级
DWI能检测活体组织水分子的扩散运动 活体组织中水分子的扩散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细胞密度 细胞外间隙大小 大分子诊断标准及分级
T2WI
DWI
前列腺癌MRI诊断标准及分级
ADC
DWI
T2WI
中央腺体前列腺癌与BPH鉴别
前列腺癌MRI诊断标准及分级
前列腺癌MRI诊断标准及分级
中央腺体Pca的1H-MRS表现
前列腺癌MRI诊断标准及分级
良性前列腺增生的1H-MRS表现
外周带 中央腺体
MRS可见正常Cit峰,Cho峰不高或轻度升高 前列腺癌MRI诊断标准及分级
放化疗后疗效监测
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4年,近期PSA值升高
✓ 精囊侵犯
•前列腺精囊角的消失 •精囊腺局限性低信号、壁增厚 •冠状和矢状位图像对显示精囊 基底部的侵犯效果好
前列腺癌MRI诊断标准及分级
正常精囊腺T2WI M/26Y
前列腺癌MRI诊断标准及分级
精囊腺受侵处T2WI高信号消失
前列腺癌MRI诊断标准及分级
✓ 膀胱侵犯
• 前列腺与膀胱壁连接紧密 • 局部膀胱壁破坏,肿块形成
梭形细胞肉瘤
M/20Y,右侧睾丸精原细胞瘤术后半年

MRI在前列腺癌及前列腺良性增生诊断中的价值

MRI在前列腺癌及前列腺良性增生诊断中的价值

MRI在前列腺癌及前列腺良性增生诊断中的价值目的探讨MRI诊断前列腺癌及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价值。

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7月~2013年5月47例经病理证实前列腺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及MRI影像资料。

结果MRI诊断PC(前列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是90.3%(28/31)、87.1%(27/31);诊断BPH(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敏感性、特异性是87.5%(14/16)、81.3%(13/16)。

PC组病变发生于外周带占有27例,发生于中央带有1例,中央带与外周带均受累占3例,侵及包膜20例,侵及精囊腺18例,骨转移16例,淋巴结转移8例,直肠、膀胱受侵犯2例。

BPH发生于中央带有14例;发生于外周带共2例。

结论MRI对前列腺癌及良性前列腺增生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是诊断前列腺疾病较有效的检查方法。

标签:前列腺癌;良性前列腺增生;MRI ;诊断价值前列腺癌及良性前列腺增生是中老年男性最常见的前列腺疾病,并呈明显上升趋势。

早期准确判断PC及BPH对于临床诊治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1]。

MRI 是目前公认的最好的无创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疾病的检查方法,MRI的多序列扫描、动态增强扫描、弥散成像及波谱成像,可以明确病变大小、方位、侵犯范围及进行良恶性鉴别。

本研究回顾分析PC及BPH的MRI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敏感性、特异性,探讨MRI在前列腺良恶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1年7月~2013年5月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31例PC、16例BPH患者的临床资料,①PC组:31例,年龄63~86岁,平均72.6岁,患者病程0.1~9年,平均病程(4.5±1.5)年,主要症状排尿困难、血尿、PSA明显升高等;②BPH组16例,年龄58~81岁,平均69.1 岁,患者病程0.5~10年,平均病程(5.0±1.7)年,主要症状有尿频、排尿困难、PSA轻度升高等。

1.2 MR检查方法采用西门子1.5T磁共振机,腹部体线圈,检查前适度充盈膀胱,成像序列包括前列腺及精囊范围常规横轴位T1WI及T2WI,矢状位或冠状位T2WI,所有病例均作弥散成像横轴位及动态增强扫描[2]。

前列腺癌MRI诊断标准及分级

前列腺癌MRI诊断标准及分级
✓ 中国人平均寿命明显提高 ✓ 医疗水平的提高,发现率增高
前列腺癌的临床表现
早期病变局限多无症状
体检时发现血清PSA值升高 良性前列腺增生手术标本中发现
晚期可出现一些特异性症状
血尿 排尿困难、尿潴留 病理骨折、骨痛
前列腺癌的常用检查手段
直肠指诊 实验室检查 经直肠超声 TRUS CT 同位素骨扫描 MRI平扫 MR新技术
T2a 直径<1.5cm
低信号,包膜完整
T2b 肿瘤直径>=1.5cm
同上
T3
突破包膜,局部侵犯
侵犯前列腺旁组织或一侧 前列腺包膜不完整,周围浸
T3a 精囊腺
润,精囊体积和信号不对称
双侧精囊腺侵犯,或肿瘤 双侧精囊信号异常,肿瘤直
T3b 直径>6cm
接侵入周围组织
膀胱底侵犯:膀胱底低信号
消失;直肠侵犯:直肠壁信
T1WI:均匀中等信号结构 T2WI:各区带显示对比清晰 横轴位是观察前列腺最佳的位置
冠状位和矢状位T2WI: 显示前列腺尖部及膀胱与前列腺的关系
前列腺癌
70%起自前列腺的外周带 发病率: 美国
✓ 最常见的男性恶性肿瘤 ✓ 老年男性发病率第一位
中国近年来发病率明显增高
肿瘤侵犯邻近脏器,如膀 号中断;盆底肌:局限性或
T4
胱、直肠、盆底肌
弥漫性T2高信号。
原发肿瘤+远处转移
盆腔淋巴结
淋巴结<1.5cm
盆腔 淋巴结外转移
骨转移等
前列腺癌的分期分级
A期 B期 C期 D期
分期和分级决定治疗方案和病人的预后
前列腺癌的治疗方法
观察 根治性切除:B期以下 非手术治疗:C期以上

良性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的磁共振分析

良性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的磁共振分析

良性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的磁共振分析作者:李攀张荣恒郭文伟等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第08期【摘要】目的探讨1.5T磁共振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与前列腺癌(PC)中的诊断价值。

材料与方法选取经过病理证实的40例前列腺病变患者,其中BPH27例, PC13例,观察上述前列腺病变的位置、信号特点及组织代谢特征等方面加以分析。

结果 27例BPH前列腺显示不同程度增大, 19例伴增生结节, 15例伴慢性前列腺炎。

13例PC外围叶内见低信号影, DWI呈明显扩散受限, MRS显示Cho峰显著升高, Cit峰下降或消失。

结论 1.5T磁共振成像对前列腺病变有一定特征性,多种成像技术综合应用,对BPH及PC的鉴别诊断价值较大。

【关键词】良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磁共振成像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前列腺疾病成为中老年男性生殖系统的常见病, BPH可引起膀胱颈部梗阻,继发感染、结石, PC早期患者可通过局部切除手术治疗,但中晚期PC发现时往往已发生转移,失去手术机会。

因此对前列腺病变的良恶性诊断,对帮助临床确定手术方案,提高患者生存率有重大意义。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40例经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病变患者,全部为中老年男性,年龄55~80岁,平均62岁,病史半年到10余年不等,临床症状主要为排尿困难、尿频、尿不净、血尿等。

直肠指诊触及结节8例, 7例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升高。

1. 2 方法检查用西门子Avanto 1.5T超导型磁共振及腹部线圈,用快速自旋回波(TSE)T1WI、T2WI脂肪抑制序列扫描轴位、冠状位及矢状位。

TSE序列T1WI轴位成像参数TR400 ms, TE14 ms,层厚3 mm,间隔0.6 mm, T2抑脂序列成像参数TR4200 ms, TE70 ms,层厚3 mm,间隔0.6 mm, FOV 30,矩阵320×224。

扫描范围包括前列腺、精囊及部分膀胱。

前列腺癌诊断中磁共振波谱成像的价值分析

前列腺癌诊断中磁共振波谱成像的价值分析

前列腺癌诊断中磁共振波谱成像的价值分析【摘要】目的:探析磁共振波谱成像运用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4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前列腺癌患者33例为研究对象,均行磁共振波谱成像检查,并且将病理诊断结果作为基本依据,对磁共振波谱成像的准确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特异性以及敏感性进行计算。

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本组的33例患者中,经磁共振波谱成像检查,30例确诊,准确率为90.91%,并且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特异性以及敏感性分别为90.91%(30/33)、84.85%(28/33)、84.85%(28/33)以及93.94%(31/33);同时,移行带及正常周围带与前列腺癌灶的CC/Ci值比较有统计意义(P<0.05)。

结论:临床上给予前列腺癌患者磁共振波谱成像检查,不仅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还具有操作简单、敏感性高等优点,值得推广。

【关键词】磁共振波谱成像;前列腺癌;诊断价值前列腺癌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在老年男性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由于发病早期缺乏典型症状,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经为中期或者晚期,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生存率不高,所以早诊断、早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1]。

因此,本文对磁共振波谱成像运用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期间收治的33例前列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为男性,年龄59-76岁,平均(65.6±10.2)岁。

入选标准:①符合前列腺癌诊断标准,且经病理学检查确诊;②患者自愿参与,且签署知情同意书;③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①合并其它恶性肿瘤者;②不愿意参与研究者;③精神严重异常或者障碍者。

1.2方法所有患者均行磁共振波谱成像检查,选择Siemens Verio 3.0T磁共振扫描仪,检查前2d,叮嘱患者合理安排饮食,主要为无渣饮食,扫描前,排清宿便,适度充盈膀胱,扫描时,叮嘱患者保持平稳的呼吸,先按照常规方法,对患者进行盆腔扫描,运用快速自旋回波(TSE)序列,横断位T1WI(TE=11MS,TR=700ms),横断位T2WI、冠状位、矢状位T2WI(层间距=0.7mm、层厚=3.5mm、FOV=20cm×20cm、TE=101ms、TR=4000ms)。

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的磁共振诊断和波谱分析报告

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的磁共振诊断和波谱分析报告

前列腺癌
[临床与病理] 多发生于老年男性,发病率逐渐升高 95%为腺癌 主要发生在前列腺的周围带〔占70%,可侵犯相邻区,
并可突破前列腺被膜,进而侵犯周围脂肪、精囊和邻近 结构,还可发生淋巴转移和血行转移
早期临床表现可类似前列腺增生,指肛检查可触及前列 腺硬结,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增高
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取决于分期,通常A、B期采取根
前列腺癌的临床表现
• 大多数病人无症状
– 在体检时发现 – 在良性前列腺增生手术标本中发现
• 典型症状
– 排尿困难 – 血尿 – 尿潴留 – 病理骨折、骨痛
前列腺癌临床分期
JEWETT-HITMORE分期 TNM
病理表现
A
T1 组织学检查偶尔发现前列腺癌
B
T2 肿瘤局限在腺体内
C
T3 肿瘤侵犯前列腺顶部或侵犯被膜以外、膀胱
MRS:病变Cit峰值明显下降,〔Cho+Cre/Cit比值显 著增高,均提示前列腺癌
与前列腺癌分期有关的表现
突破包膜 神经血管束侵犯 精囊侵犯 膀胱侵犯 盆底肌侵犯 直肠侵犯 淋巴结转移 骨转移
前列腺癌MRI
PC NBV 未受侵犯
左前外侧PC
前列腺癌MRI
包膜完整
累及整个腺体
前列腺癌MRI
肿瘤侵犯邻近脏器,如膀 胱、直肠、盆底肌 原发肿瘤+远处转移 盆腔淋巴结 盆腔 淋巴结外转移
前列腺内信号不均,多数为 低信号,包膜完整 同上
前列腺包膜不完整,周围浸 润,精囊体积和信号不对称 双侧精囊信号异常,肿瘤直 接侵入周围组织 膀胱底侵犯:膀胱底低信号 消失;直肠侵犯:直肠壁信 号中断;盆底肌:局限性或 弥漫性T2高信号。
淋巴结<1.5cm 骨转移等

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MRI诊断价值

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MRI诊断价值

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MRI诊断价值【摘要】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的MRI诊断价值。

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前列腺增生27例、前列腺癌12例患者的MRI资料,分析总结MRI表现。

结果前列腺增生组:前列腺增大变形,球形15例,椭圆形12例。

均见中央叶增大,周围叶受压变薄。

T2WI、压脂中央叶4例为等信号,6例为稍高信号,17例斑点状、结节状高信号。

DWI等低信号22例、稍高信号5例。

合并膀胱壁增厚19例。

前列腺癌组:前列腺形态不规则,边缘凹凸不平。

T2WI、压脂周边区增大并见低信号结节,DWI结节为高信号。

合并精囊腺侵犯9例,膀胱侵犯7例,周围血管束不对称7例,盆腔内淋巴结增大5例。

结论MRI 对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病变征象及周围结构显示良好,应用价值重大。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磁共振成像【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value of MRI in diagnosis of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 and prostate cancer(PC). Methods 27 cases of BPH and 12 cases of PC confirmed by pathology we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BPH groups: prostates are enlarge and deformation, spherical 15 cases, oval 12 cases. The central leaf increase and the peripheral leaf compressed thinning.4 cases central leaf are isointense, 6 cases slight hyperintensity and 17cases speckle and nodular hyperintensity on T2W and SPIR . 22 cases are isointense or hypointense and 5 cases slight hyperintense on DWI. The wall of bladder is thickening in 19 cases.PC groups: Prostate irregular shape, uneven marginal.Peripheral leaf increased and nodular low signal on T2W and SPIR, hyperintense on DWI. Seminal vesicle invaded in 9 cases, bladder invaded in 7cases,7 cases of peripheral vascular bundles asymmetry, pelvic lymph nodes enlargement in 5 cases. Conclusion MRI can show the features of BPH and PC lesion and the surrounding structures well, which has important value for application.【Key words】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prostate cancer MRI前列腺增生(又名前列腺肥大)、前列腺癌是中老年男性常见的生殖系疾病。

核磁共振波谱成像在老年前列腺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核磁共振波谱成像在老年前列腺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核磁共振波谱成像在老年前列腺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分析作者:翟永文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年第22期【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核磁共振波谱成像在老年前列腺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1月我院男科接收的老年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前列腺癌患者25例,前列腺增生患者25例,对所以患者均实施核磁共振波谱成像进行检测,分析对比肌酸(Cr)、胆碱复合物(Cho)、枸橼酸盐(Cit)峰值和影像学结果。

结果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相比,患者枸橼酸盐(Cit)峰值比值明显降低,胆碱复合物(Cho)升高,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结论核磁共振波谱成像能够对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进行有效辨别,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核磁共振波谱成像;前列腺癌;良性前列腺增生;鉴别诊断;应用分析【中图分类号】R44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22..02前列腺是疾病的多发器官,其中前列腺癌(PC)与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临床最常见的男科疾病,前列腺癌在美国恶性肿瘤发病率中居于第一位,目前如何有效鉴别诊断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是临床临床面临的最大挑战。

有文献指出:核磁共振波谱成像在临床鉴别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方面有着其他技术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核磁共振波谱成像可以对分子水平上的一系列前列腺分泌物和代谢物进行有效定量和科学分析,不仅可以对分泌物和代谢物中的枸橼酸盐精准检测,还可以测量其中的胆碱和肌酸,最后进行综合对比从而鉴别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

基于此,本文回顾性选取我院男科特定时段内的50例老年患者,采用核磁共振波谱成像技术对其进行鉴别诊断,现将研究结果作出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1月我院男科接收的老年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前列腺癌患者25例,前列腺增生患者25例,前例腺癌患者:年龄62~75岁,平均(66.55±5.45)岁,其中第一分化腺癌10例,中分化腺癌9例,高分化腺癌6例;前例腺增生患者:年龄63~76岁,平均(67.15±5.25)岁,病理分期,其中T2期10例,T3期10例,T4期5例。

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的磁共振诊断及波谱分析[专家指导]

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的磁共振诊断及波谱分析[专家指导]

髂骨转移
专业资料
24
专业资料
25
前列腺癌的分期诊断
• TNM分期
分期 T1
T1a T1b T2 T2a T2b
T3 T4 N1 N2 N3 M1 M2
专业资料
表现 偶发癌 少于3个病灶 多于3个病灶 临床上或肉眼上限于腺体
<1.5cm >1.5cm或>1叶 侵入前列腺顶部/超出包膜/膀胱 颈部/精囊/固定 固定或侵入其他邻近组织 单个<2cm 单个>2cm且<5cm,多个<5cm
高,均提示前列腺癌专业资料
20
与前列腺癌分期有关的表现
突破包膜 神经血管束侵犯 精囊侵犯 膀胱侵犯 盆底肌侵犯 直肠侵犯 淋巴结转移 骨转移
专业资料
21
前列腺癌MRI
PC NBV 未受侵犯
专业资料
左前外侧PC
22
前列腺癌MRI
包膜完整
专业资料
累及整个腺体
23
前列腺癌MRI
直接侵犯精囊
腹膜后淋巴结肿大
主要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夜尿及排尿困难
专业资料
12
良性前列腺增生
【影像学表现】
MRI
T1WI像上,增大的前列腺呈均一低信号;
T2WI像上,增大前列腺的周围带仍维持正常较高信号,并显 示受压变薄,甚至消失;而中央带和移行带体积明显增大, 当以腺体增生为主时,呈结节性不均一高信号,若基质增生 明显,则表现以中等信号为主
主动脉分叉以下的盆腔淋巴结受 累 主动脉以上的淋巴结受累和 /或其 它部位的远处转移
27
Jewett A1 A2 B B1 B2 C
D D1 D2
TNM T1a T1a、 T1b

磁共振前列腺癌诊断标准

磁共振前列腺癌诊断标准

与前列腺癌分期有关的表现
骨转移
• 特异性高 • T1WI 上在正常高信号的骨髓内出现
不规则边缘清晰的低信号 • 对应压脂T2WI上病变呈异常高信号
T1WI T2WI
B期以下的前列腺癌 可首选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C期以上的前列腺癌 只适合非手术治疗
前列腺癌鉴别诊断
前列腺炎 (Prostatitis )
恶性病变:(胆碱+肌酐) 良性病变:(胆碱+肌酐)

枸椽酸 低

枸椽酸 高
1H-MRS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判断肿瘤的特性
肿瘤定位及范围 肿瘤的恶性程度
观察治疗后反应
治疗反应的时间曲线 治疗反应的机制
提高诊断的特异性
1H-MRS检查技术
多体素1H质子3D全覆盖波谱成像( 3D1H-MRSI)
良性前列腺增生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BPH )
发生在前列腺的少见病:肉瘤、转移瘤
前列腺炎
50岁以下男性最常见 慢性前列腺炎是泌尿外科门诊最为常见的疾
病 磁共振表现
急性期 前列腺弥漫性增大,磁共振表现 无特征性
慢性期 造成T2WI前列腺外周带信号减低 与前列腺癌鉴别困难
分期的准确性与诊断者的经验有关
56%-93%
判断腺体内肿瘤的位置和范围不准确
对外周带的肿瘤敏感性高(78%),特异性 差(55%)
对局限于中央腺体内的肿瘤不易诊断
诊断的假阳性率高
活检后出血 治疗后反应 前列腺炎
前列腺癌的1H-MRS诊断
无创地提供代谢信息
1H-MRS用于前列腺检查的优势
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4年,近期PSA值升高

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的磁共振诊断和波谱分析报告

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的磁共振诊断和波谱分析报告

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的磁共振诊断和波谱分析报告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的疾病,早期的疾病诊断对于治疗的成功和预后的改善有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磁共振成像(MRI)和磁共振波谱分析(MRS)逐渐成为前列腺疾病的常用诊断手段之一、本篇报告将对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磁共振诊断和波谱分析进行介绍。

磁共振成像是一种通过磁场和无损耗的电磁波来检测人体内部结构和组织特征的方法。

在前列腺疾病中,MRI可以提供前列腺的形态、大小、界限、血供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信息,对于鉴别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在前列腺增生的MRI诊断中,增生的前列腺组织在T2加权图像上呈现低信号,而前列腺周围的脂肪组织则呈现高信号。

此外,前列腺增生还会导致前列腺的增大,使得前列腺的形态发生改变。

MRI可以清晰地显示前列腺的大小、形态和结构,有助于确定前列腺增生的程度和范围。

而对于前列腺癌的MRI诊断,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指标。

首先,前列腺癌在T2加权图像上呈现为高信号灶,与周围正常前列腺组织形成对比。

其次,MRI还可以提供癌组织的局部扩散情况,通过扩散加权成像(DWI)和磁共振波谱成像(MRSI)可以区分癌组织与前列腺增生组织。

最后,MRI还可以评估前列腺癌的分级和分期,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和评估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磁共振波谱分析是一种通过测量人体内特定组织或病变区域的代谢物谱图,来提供病理信息的方法。

对于前列腺疾病,MRS可以提供关于前列腺组织中代谢物的丰度和变化的信息。

在前列腺增生的MRS分析中,主要关注胆碱(Cho)/肌氨酸(Cr)和胆碱/Citrate比值的变化,可以识别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差异。

对于前列腺癌的MRS分析,主要关注胆碱(Cho)、胆碱盐(GPC)、肌氨酸(Cr)和乳酸(Lac)等代谢产物的变化。

前列腺癌通常呈现出胆碱峰的增高和胆碱/Cr比值的升高,而Citrate峰的下降。

这些代谢物的变化与癌细胞的生长和代谢活动有关,可以提供关于癌组织的代谢特征。

MRI对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的诊断价值分析

MRI对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的诊断价值分析

MRI对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的诊断价值分析作者:赵汝莲高娜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17年第25期[摘要] 目的探讨MRI对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的诊断价值,旨在提高前列腺疾病的诊断准确性并进行鉴别诊断。

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经病理和随访证实的前列腺病变患者60例,均有完整的MRI及临床资料,其中良性前列腺增生52例,前列腺癌8例。

结果 52例BPH患者中,增生的前列腺结节在T1加权像上呈均匀稍低信号,T2加权像上呈高、低相间的混杂信号,在增生的结节周围常可见一环形低信号假包膜。

8 例PCa患者中,3例横断面T2WI上外周带内可见低信号,2例前列腺形态规则,表面光整;1例形态不规则,表面不光整,边缘模糊,外周带信号一致性减低,与中央区分界不清;其中1例累及精囊腺;骨转移1例。

其中局限于一侧的单发病灶为6例,双侧同时累及并弥漫多发的病灶为2例;MRI诊断前列腺癌的诊断符合率87.5%、诊断前列腺增生的诊断符合率92.3%。

结论MRI用于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的诊断有利于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MRI;诊断价值[中图分类号] R737.25;R697.3;R44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7)25-0105-03Analysis on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MRI in prostate cancer and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ZHAO Rulian GAO NaCT/MR Room, Changle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in Shandong Province, Changle 262400,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MRI in the diagnosis of prostate cancer and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in a bid to improve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prostate disease and to differentiate the diagnosis. 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prostate lesions who were confirmed by pathology and follow-up visit 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17 in our hospital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They all had complete MRI and clinical data. Among them, there were 52 cases of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and 8 cases of prostate cancer. Results Of the 52 patients with BPH, the proliferative prostatic nodules showed a slightly lower even signal on T1-weighted images, and showed high and low inter-mixed signals on T2-weighted images. A pseudocapsule with a low circular signal could be seen around the hyperplastic nodules. Among the 8 patients of PCa, low signals could be detected in the peripheral band on cross-section T2WI in 3 cases. 2 caseswere with regular prostate morphology, and smooth surface; 1 case was with irregular shape,unsmooth surface and ambiguous edge. The signal consistency of the peripheral band was reduced,and the boundary with the central area was unclear; seminal vesicle was involved in 1 case; and bone metastasis was detected in 1 case. There were 6 cases of single lesions limited to one side, and there were 2 cases of multiple diffuse lesions with simultaneous involvement in both sides; the accordance rate of MRI diagnosis of prostate cancer was 87.5%, and the accordance rate of the diagnosis of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was 92.3%. Conclusion MRI is an important diagnostic value for prostate cancer and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which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prostate disease.[Key words] Prostate cancer; Prostatic hyperplasia; MRI; Diagnostic value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e hyperplasia,BPH)、前列腺癌(prostate carcinoma,PCa)均是常见的前列腺疾病,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增多,且研究发现,前列腺增生易合并前列腺癌[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4 肿瘤已固定或侵犯T3以外的邻近器官或结 构;出现淋巴结转移或骨转移等
【影像学表现】 MRI
对发现前列腺癌和确定其大小、范围均有较高价值
T1WI上前列腺癌与前列腺组织均为一致性较低信号,难以识 别肿瘤 T2WI上,前列腺癌典型表现为正常较高信号的周围带内出现 低信号结节影,因此肿瘤与周围组织的信号有显著差异,易 于发现早期肿瘤 MRS:病变Cit峰值明显下降,(Cho+Cre)/Cit比值显著增 高,均提示前列腺癌
T3 T4 N1 N2 N3 M1 M2
表现 偶发癌 少于3个病灶 多于3个病灶 临床上或肉眼上限于腺体
<1.5cm >1.5cm或>1叶 侵入前列腺顶部/超出包膜/膀胱 颈部/精囊/固定 固定或侵入其他邻近组织 单个<2cm 单个>2cm且<5cm,多个<5cm
>5cm 无远处转移 有远处转移
前列腺癌的分期诊断
正常MRI表现
前列腺
T1WI:
T2WI:
均匀中等信号 不能显示正常分区 可区分前列腺实质与周围脂肪和静脉丛 前纤维肌肉基质呈低信号 周围区呈高信号 薄层低信号带代表解剖包膜 移行区和中央区信号较周围区低
正常前列腺T1WI
静脉丛
神经血管束
正常前列腺T2WI
低信号纤维肌肉基质
周围血管
前列腺磁共振波谱
与前列腺癌分期有关的表现
突破包膜 神经血管束侵犯 精囊侵犯 膀胱侵犯 盆底肌侵犯 直肠侵犯 淋巴结转移 骨转移
前列腺癌MRI
PC NBV 未受侵犯
左前外侧PC
前列腺癌MRI
包膜完整
累及整个腺体
前列腺癌MRI
直接侵犯精囊
腹膜后淋巴结肿大
髂骨转移
前列腺癌的分期诊断
• TNM分期
分期 T1
T1a T1b T2 T2a T2b
前列腺组织内含有高浓度的枸橼酸盐(citrate, Cit),为腺 体组织产生和分泌
胆碱(choline, Cho)及肌酸(creatine, Cre),其中前者与 细胞膜的合成与降解有关,而后者参与能量代谢
周围带的Cit波峰最高,波峰(Cho+Cre)/Cit的比值约为 60%左右,且随年龄增长无明显改变
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影像学表现
良性前列腺增生MRI
前列腺增生合并前列腺癌MRI
前列腺癌
【临床与病理】
多发生于老年男性,发病率逐渐升高 95%为腺癌 主要发生在前列腺的周围带(占70%),可侵犯相邻区,并可 突破前列腺被膜,进而侵犯周围脂肪、精囊和邻近结构,还可 发生淋巴转移和血行转移 早期临床表现可类似前列腺增生,指肛检查可触及前列腺硬结 ,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增高 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取决于分期,通常A、B期采取根治切除 术,C、D期采取非手术治疗
Ö÷¶¯ Âö ·Ö ²æ ÒÔ Ï µÄ Åè Ç» ÁÜ °Í ½á ÊÜ ÀÛ Ö÷¶¯ Âö ÒÔ ÉÏ µÄ ÁÜ °Í ½á ÊÜ ÀÛ ºÍ /»ò Æä Ëü ²¿ λ µÄ Ô¶ ´¦ ת ÒÆ
Jewett A1 A2 B B1 B2 C
D D1 D2
TNM T1a T1a、 T1b
良性前列腺增生
【影像学表现】 MRI
T1WI像上,增大的前列腺呈均一低信号; T2WI像上,增大前列腺的周围带仍维持正常较高信号,并显 示受压变薄,甚至消失;而中央带和移行带体积明显增大, 当以腺体增生为主时,呈结节性不均一高信号,若基质增生 明显,则表现以中等信号为主 MRS检查:增生的移行带由于腺体增生Cit峰明显升高,Cho 峰和Cre峰变化不明显
Citrate
PPM 3.0 2.5 2.0 癌变组织与正常组织 PPM 3.0 2.5 2.0
良性前列腺增生
【临床与病理】
老年男性常见病,60岁以上发生率75% 前列腺增生主要发生在移行带,表现腺体组织和基质 组织有不同程度增生 增大的移行带压迫邻近的尿道和膀胱出口时,导致不 同程度膀胱梗阻 主要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夜尿及排尿困难
前列腺癌的临床表现
• 大多数病人无症状
– 在体检时发现 – 在良性前列腺增生手术标本中发现
• 典型症状
– 排尿困难 – 血尿 – 尿潴留 –TT-HITMORE分期 A B C D
TNM
病理表现
T1 组织学检查偶尔发现前列腺癌
T2 肿瘤局限在腺体内
T3 肿瘤侵犯前列腺顶部或侵犯被膜以外、膀胱 颈部或精囊,但肿瘤尚未固定
大体病理 触摸不到
触摸不到
MRI表现 正常
正常
T2a T2b T3 T3a T3b
T4
直径<1.5cm 肿瘤直径>=1.5cm 突破包膜,局部侵犯 侵犯前列腺旁组织或一侧 精囊腺 双侧精囊腺侵犯,或肿瘤 直径>6cm
肿瘤侵犯邻近脏器,如膀 胱、直肠、盆底肌 原发肿瘤+远处转移 盆腔淋巴结 盆腔 淋巴结外转移
• Jewett分期
·Ö ÆÚ A
A0 A1
A2 B
B1 B2 C D
D1
D2
±í ÏÖ
Ô­ λ °© 3¸ö »ò ¸ü ÉÙ ²¡ Ôî £¬ ·Ö »¯ Á¼ ºÃ ÃÖ Âþ ÐÔ »ò 3¸ö ²¡ Ôî ÒÔ Ï £¬ ·Ö »¯ ²î ÇÒ ±È A1ÆÚ ¸ü ¹ã ·º
<1.5cm£¬ ÀÛ ¼°1Ò¶ >1.5cm£¬ ÃÖ Âþ ÐÔ ÊÜ ÀÛ Ö×Áö À© É¢ ÖÁ °ü ĤÍâ µ« ÎÞ ×ª ÒÆ Õß
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的磁共振诊断 及波谱分析
前列腺解剖
前列腺 前列腺紧邻膀胱下缘,呈圆形或横置椭圆形均
匀软组织密度影,边缘光整,径线随年龄而增 大
年轻人,前列腺平均上下径、横径和前后径分 别为3.0cm、3.1cm和2.3cm
老年人分别为5.0cm、4.8cm和4.3cm
前列腺的解剖
• 由纤维、肌肉和腺体组织构成的腺体
前列腺内信号不均,多数为 低信号,包膜完整 同上
前列腺包膜不完整,周围浸 润,精囊体积和信号不对称 双侧精囊信号异常,肿瘤直 接侵入周围组织 膀胱底侵犯:膀胱底低信号 消失;直肠侵犯:直肠壁信 号中断;盆底肌:局限性或 弥漫性T2高信号。
中央腺体的Cit含量较低,但其波峰不应低于Cho。随年龄增 长,Cit波峰由于腺体增生而增高
正常前列腺的MRS
前列腺MRS异常
正常与异常前列腺的MRS比较
癌变
横轴位T2像
正常
Creatine Polyamines Choline
Citrate
Polyamines Choline
Creatin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