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山东省潍坊市五县市2022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山东省潍坊市五县市2022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山东省潍坊市五县市2022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新媒体的媒介形态层出不穷,深刻地改变了原有的社会思维习惯、传播方式和交往模式。

新媒体对传播时效的推进,加快了社会的整体节奏。

快节奏、高效率成为新型的生活方式。

新媒体的全时性特点不得不使人们时时保持一种待命状态。

搜索引擎的出现对人们的思维习惯也带来冲击,譬如,上网搜索成为不少人解决问题的途径,因而记忆策略也发生变化,更多的选择记忆重要的信息点和信息的获取路径。

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对传统传媒形式是一种解构。

其话语方式更多地表现出反规则、碎片化、去中心的特点。

大量短小、碎片化的信息,解构现有的语法规则和话语结构,但是同时新媒体也通过对不同碎片的拼接,形成一种新的立体的全景式的图景,在解构权威的同时也在建构新的话语体系。

当然,传播渠道的急速扩展,也必然造成冗杂、无效的信息充斥传输媒介,降低人们参与的热情。

新型移动终端的出现、物联网等迅速发展,人与物的直接“对话”越来越常见。

互联网即时通讯、视频聊天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与人的交流变成了“人—物—人”的互动,手机、电脑成为很多人生活中的必需品。

新媒体给社会交往带来了方便,但在享受技术优势时,也要防止人的异化,人创造了新的传播技术,不该被自己创造的东西所控制,要防止为物所役。

媒体形态的多元化带来的最为直接的收获就是表达渠道的扩展,每个人都被赋予了自我表达和社会参与的权利,都可以借助方便快捷的渠道使自己的声音被传递。

但是渠道的扩展并不一定会带来良好的传播效果,在众声喧哗的时代,如何让自己的声音被听到而不仅仅是能够表达,成为新媒体带来的新挑战。

潍坊市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潍坊市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潍坊市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0题;共20分)1. (2分)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完全不同的一组是()A . 滑稽/稽首匮乏/馈赠赏赐/百般挑剔B . 押解/解释破绽/启碇笨拙/相形见绌C . 臭脚/铜臭恺撒/铠甲作客/扭捏作态D . 着意/着重芦苇/经纬鲁班/窥豹一斑2. (2分) (2019高三下·金华开学考)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 以爱为名的畸形的“饭圈文化”使暴戾恣(zì)睢、奢靡(mǐ)浮夸之风泛滥。

流量热度、排位顺序、片酬出场费,是“饭圈”看重的指标。

B . 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强调兼(jiān)容并包,对于世界多元文化保持开放的心态,似涛涛江河不弃涓(juān)流,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C . 突如其来的高温瞬间催熟了树叶,使它们变得枯槁,那些树儿似乎顷(qǐng)刻间就抖落了一身的树叶,在泥土上铺上了它们黄澄(dēng)澄的斗篷。

D . 浙江电信国内首开5G全景直播,体验者表示,无人机与5G结合产生卓(zhuō)越的空中俯瞰效果,使得沉浸式观看体验更加震撼,毫无眩晕(yùn)感。

3.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 有的人自以为事事精通,喜欢班门弄斧,结果也总使人贻笑大方。

B . “勿以善小而不为”,要知道集腋成裘,小善累积是能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的。

C . 得知国画大师作品在美术馆展览,大批爱好者欣喜若狂,趋之若鹜。

D . 她一直对自己的手工作品要求严格,所以件件问世的作品都是精品,但她还是觉得过犹不及。

4. (2分)(2018·南宁模拟)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京津冀在相邻区域内建立突发事件信息通报制度、协调联动处置机制和卫生应急队伍相互支援机制,推动了卫生应急一体化进程。

山东省潍坊市五县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部分解析)

山东省潍坊市五县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部分解析)

2022—2023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质量监测高一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等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诗歌作为文学体裁中的一种,直接取材于自然界和现实生活。

林庚曾在《唐诗综论》中指出:“诗歌语言诗化的过程,不止是语言的精炼灵活而已,更重要的是形象性的丰富。

展开对形象的捕捉,活跃诗人们的形象思维,最广阔的天地便是大自然的景物,这就是大自然的对象化。

"这里的大自然应属于广义的自然,即人的生活环境,因为唐诗中不仅仅有山水湖海、花木禽兽,更有大量的亭台楼阁、宅院庭房,这些建筑描写同样是当时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的写照。

“径”作为生活居处组成部分,与人类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径”的本义是小路,径的形态特征是窄与曲,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径"频繁出现在诗歌作品中,如"花径不曾缘客扫"“野径云俱黑”“万径人踪灭”“竹径通幽处”等。

再如“泽兰渐被径,芙蓉始发池”(谢灵运《游南亭诗》)、"紫荷渐曲池,皋兰覆径路"(江淹《池上酬刘记室》)。

从形式上说"被径”与“发池”相对,“曲池”与“径路”相对;从内容上说“兰”与“径”共同构成幽雅之境。

可见,“径”已经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小路而具有了审美性。

为了使"径"意象的形成脉络清楚化,采用列表方式,梳理了六朝诗歌(表1,以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所收诗歌为依据)和唐代诗歌中“径”的用法。

“一个物象可以构成意趣各不相同的许多意象。

由‘云’构成的意象,例如‘孤云’‘云山’'宫云'等我们习以为常的词语,呈现在我们心镜中的,是玲珑明彻的两个物象。

潍坊市高一下学期阶段性教学质量监测(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

潍坊市高一下学期阶段性教学质量监测(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

第Ⅰ卷(35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拖沓自命得意睥睨(pì)睚眦必报(zì)B.罢黜礼尚往来箭镞(cú)冠冕堂皇(guān)C.凭添鞠躬尽悴漂洗(piǎo)咬文嚼字(jiáo)D.援例枯燥无味蕴藉(jiè)毁家纾难(shū)【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该题将字音和字形合二为一,考查形声字里的易错读音,字形多为同音异形字或同音形近字,需平时分类识记,辅以练习。

建议大家做好笔记整理,将自己记错,平时练习和考试中出错的字音字形分类整理下来。

尤其要关注那些易错字,理解意思就不会写错字形了。

A.自鸣得意(鸣:表示,以为,自以为了不起,表示很得意。

形容自我欣赏。

)B.箭镞zúC.平添(意为“自然而然地增添”。

)鞠躬尽瘁(鞠躬尽瘁,竭尽所能,贡献出全部力量。

尽瘁:竭尽劳苦。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能力层级为识记A。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能力层级为识记A。

学科网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长城一线,仅一墙之隔,即便同民族,甚至同家庭也风俗迥异。

其显著标志便是寒食节长城内侧家家户户送寒衣,而长城外侧则无此风俗。

①,心理分界线,这条线已(超越/超过)了历史和民族,它是一种习惯,一种地域自觉。

那么,对面平台上引吭高歌的究竟是秦汉边卒的骨肉还是匈奴的遗脉?仅一沟之隔,便有山河悬远、可望而不可即之感。

我只有倾听他那(洞穿/洞彻)物障的声音。

咧—咧—咧—,他究竟要咏叹什么,歌颂什么,怨懑什么,冀求什么?②?甚而至于他压根儿什么都不想不屑也没有表达?无词,无调,那单调而变幻无端的音符随着朔风洒向山川沟壑,沿着陡崖一路(流淌/飘扬)而去,汇入风沙草棵中。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超过洞彻流淌B.超越洞彻飘扬C.超越洞穿流淌D.超过洞穿飘扬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①长城不光是一道文化分界线,更是一道军事防御线②歌曲的内容是秦汉边卒还是匈奴先民?抑或是千年历史陈迹B.①长城不光是一道文化分界线,更是一道军事防御线②他是为秦汉边卒而歌还是为匈奴先民而歌?抑或是为千年历史陈迹而歌C.①长城不光是一道军事防御线,更是一道文化分界线②歌曲的内容是秦汉边卒还是匈奴先民?抑或是千年历史陈迹D.①长城不光是一道军事防御线,更是一道文化分界线②他是为秦汉边卒而歌还是为匈奴先民而歌?抑或是为千年历史陈迹而歌【答案】2C3D【解析】2试题分析:超越:跨过,越出。

山东潍坊市五县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山东潍坊市五县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山东潍坊市五县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统编版高一必修上2022-2023学年上学期第一学段期中监测高一语文2022.11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2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蝈蝈,你喊起他们吧魏巍战斗了一夜一早晨,战士啊,用满挂露水的刺刀,割一枝红酸枣吃下你便睡了!睡得这样甜呵,树影在你的军衣上绣起了花朵,大红枣跳到子弹带上你也不知道。

螳螂,你这个勇敢美丽的昆虫,你站在战士的脚上,触须轻轻舞动。

你可是在偷看他们的梦?你可曾看见,在他们的梦里:手榴弹开花是多么美丽,战马奔回失去的故乡时怎样欢腾,烧焦的土地上有多少蝴蝶又飞上花丛!呵,蝈蝈,你喊起他们吧!在升起笔直的青烟那边,早饭已经熟了。

1941年9月24日于易县铁管沟门反“扫荡”中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你便睡了”“你也不知道”等语句直接描写出经历了一夜早晨恶战之后战士们的困乏。

B.“睡得这样甜呵”写出战士们的睡态,暗写战士激战时的勇敢与辛劳;同时领起下文内容。

C.诗歌运用通感、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用轻柔的笔触描画出一幅恬静安谧的晨睡图。

D.诗歌捕捉战场生活细节,正面彰显战士宽广胸怀和乐观革命精神,表达对战士的崇敬之情。

2.结合全诗,分析“螳螂”这一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

(6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6题。

截击孙犁第二天,我们在这高山顶上休息了一天。

我们从小屋里走出来,看了看吴召儿姑家的庄园。

山东省潍坊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山东省潍坊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山东省潍坊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1. (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徽州尽管处于山越之地,。

,。

,,。

①崇山峻岭的屏闭又使徽州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区域②但其主体文化却并非山越土著文化③最后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地方文化一一徽州文化④“自昔战乱,中原衣冠多避地来此”⑤在这里中原文化、土著文化以及汇聚于此的各地多种文化相互碰撞⑥为徽州奠定了丰厚的正统中原文化根基A . ⑤①③④⑥②B . ②④⑥①⑤③C . ②④③①⑤⑥D . ⑤①⑥②④③2. (2分)下列加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 迤逦(lǐ)玷辱(zhān)酒馔(zhuàn)搠倒(shuò)迤逦(lì )B . 连累(lěi)髭须(zī)洗漱(shù)剜心(wān)投奔(bè n)C . 提防(dī)彤云(tónɡ)庇祐(pì)仓廒(áo)掇将(duō)D . 浸透(qīn)供桌(ɡònɡ)央浼(miǎn)模样(mú)提防(dī)3.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 在伊拉克战争期间,一些女记者直接到前线采访,其冒险程度无异于火中取栗.B . 巴勒斯坦的斯瓦特被誉为“东方的瑞士”,但“9·11”事件以后,来这里旅游的人几乎是凤毛麟角。

C . 这部号称投资上亿的影片,尽管故事情节和演员的表演都很难让人满意,但瑕不掩瑜,它的布景和服装仍深受观众好评。

D . 某建筑公司会计程某,为填补贪污挪用公款的亏空,不惜再次把巨额公款投入股市,她的这种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4.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剑潭村委会班子认为,在现代化形势下,财富的充足和可持续增长需要以知识的充实为前提,要让村民真正富起来,关键在于知识起决定性作用。

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潍坊市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测高一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5小题。

①人物通讯是以报道新闻人物事迹或活动,展示人物精神面貌为主要内容的通讯类型。

它对人物形象美和作品的语言美有着较高的审美要求。

②人物通讯要选择适当的新闻事实塑造新闻人物的形象美。

③人物通讯的形象美与作者能否正确把握人物与事件的关系密切相关。

季水河先生在《新闻美学》中曾明确指出,新闻事实本身也含有形象之意,因为事与人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社会生活中,既没有离开事实的人物,也没有离开人物的事实。

新闻作品报道事实也好,描写人物也好,都是不能将人和事截然分开。

写人必叙事,叙事必写人。

新闻事实是新闻形象的基础,成功的新闻作品,它所描写的人物形象都不是抽象的,都是以大量事实为基础去塑造形象的。

④要选择最典型的事件来塑造新闻人物形象。

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高层人物,都会在不同方面体现出特殊的社会影响,他们身上也有着不同的新闻价值,因此根据人物所具有的新闻价值来选取的新闻事件,必须是最能体现人物个性的事件,必须是最具代表性的事件。

例如描写医学界名人的一篇人物通讯《多重角色王宁生》,这是《人民日报》上的一篇人物专访,全文主要介绍了王宁生作为医学界重要人物对于其工作领域的贡献,文章的开头部分这样写道:“王宁生在中医药学界可以说是大名鼎鼎,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的‘三次归国记’:第一次回国他放弃了即将到手的博士学位;第二次他放弃了优厚的生活和工作条件;第三次,他拒绝了德国国家药检所对他发出的正式邀请……其实,在三次归国记后还有一个尾声。

王宁生的妻子必穗卿教授也曾留学澳大利亚,也能在澳大利亚获得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王教授回国后打电话给妻子,两人在电话里承诺,选择回国,永不后悔。

于是宓教授也回到了祖国,现从事生化药物研究。

”作者记叙王宁生教授的三次归国记并强调妻子跟随归国这一事例,体现了王宁生的报国情怀以及对自己从事的医学事业的热爱,他和妻子在电话里的承诺更是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位医学工作者回国创业的决心。

山东省潍坊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山东省潍坊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山东省潍坊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一般高中模块监测高一语文2021. 11留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洁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基于生态环境问题的长期性、简单性和困难性, 推动人民群众乐观参与生态环境的维护和生态问题的治理, 形成全社会协同效应, 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所在。

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使得生态治理被提升到更高的战略高度。

生态治理不仅是政府的责任, 更需要人民群众的内在认同与乐观参与。

宽敞人民群众是社会建设的主体和实践者, 其环保认知水平如何, 直接关系到生态治理能否顺当推动。

不行否认,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对于周边生态环境越来越重视,尤其对于环境污染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但现实中人们对于环保认知的深度、广度和精确度还有所不足。

生态文明价值观整体呈乐观良好态势, 但多数人更关注一些负面环保问题,而且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于国家、社会和他人一般拥有较高的环保期望, 但自我行为约束意识较差, 对于一些“环境不友好”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早已习以为常, 这些都是当前提升人民群众生态环保认知不行回避的问题。

人民群众应在日常生活中乐观主动地参与国家环保事业。

但调查中发觉, 人门在一些行为习惯性方面, 仍旧表现诞生态行为力量较弱的状况,个体生态行为习惯的养成更多与自我需求相关, 虽认知面广但参与程度较低,行为跟进的广度不够, 主动参与环保行动和环境监督的意愿不强, 环保自觉性还有着较大的提升空间。

强化人民群众生态行为的主体自觉性, 需要留意在生态治理的实践中乐观完善环保的奖惩机制, 通过各种乐观的政策鼓舞并培育绿色生活方式,努力提高个体生态行为的主体自觉性。

山东省潍坊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潍坊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潍坊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费孝通曾指出,在中国传统社会里,我们对于社会的认识主要来自书本与经典,所以才有所谓“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认知格局。

强调书本以及经典的重要性,当然很有道理,因为经典记载了过去我们认识世界的经验和总结。

但是,费孝通认为若是只通过书本来认识社会的话,应该有两个逻辑前提:一个是过去出版的著作里包含了人类所有的知识,因此任何知识都可以从书本中得到了解;另一个是过去的书中应该包含了所有解决问题的方法。

实际上,这两个逻辑前提是不成立的。

特别是在一个发展日益迅速、竞争强度日渐增加、社会状况日趋复杂的时代,我们的认知也处在知识爆炸的情境中。

这样的中国,无论是知识的积累,还是解决问题的需求,要面对的要素越来越多且越来越复杂。

所以按照费孝通的说法,认识和治理中国这样的社会,应该以社会调查作为根本途径。

费孝通认为社会调查是认识论的起点。

这是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是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回到实践的一个认识过程。

我们要认识社会,必须从实际调查出发,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费孝通真正将社会调查变成理论体系,形成社会学调查,与他攻读博士学位阶段严格的学术训练有关,这使他可以通过专业的眼光去看待过去做过的社会调查。

费孝通强调了社会调查与社会学调查的区别。

社会调查是描述性的,告诉我们社会是什么,《江村经济》这本书就是一种描述性的著作,也就是如今所说的民族志。

2022-2023学年潍坊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潍坊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潍坊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卷2023.04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美是园林的第一要素。

然而,构成园林美的诸因素中,最诱人入胜的,莫过于“动”了。

古词云“庭院深深深几许”,这是诗人对空间流动的一种切身感受;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便是时空在连续、变化中产生的动景。

时间和空间是共生的,所以,园林又称时空艺术。

人们在园林空间漫游,各种景物所表达的内涵,是在时间的过程中,从片段逐渐汇合成整体。

造园家通过景观的不断变化,给人以动的感知。

一座寂寂的园林,难免给人凝固、闭锁之感。

而造园家运用向上的竖线和曲线、斜线等具有动势的造型艺术,却能使一座小园凭添活力,寂寂成趣。

比如:一条幽静的弯弯小路,因环曲而给人以蜿蜒向前的动势;一条盘山路或一面云墙也在因跌宕起伏而蠕动;那高高的尖塔,高耸着指向苍穹,仿佛在向上升腾,就连顽石也在“动”;在山石的布局中,大的石头似有向前行走的气势,小的石头则有跟随行走的气势,所以日本造园有“逃石”、“追石”之说。

若以石叠山,又讲求上大下小,也为的是给人灵动的感觉。

中国古典园林以建筑为主体,如亭台楼阁是静止的,但通过线的方向和重心的倾向,便可以使人感到它仿佛是运动的,这就是动势。

动势在一般情况下,由于线、面、形、色彩、质感等诸因素的配置,便给人以运动感。

园林中最惹人注目的是色彩美。

而色调的运用同样体现着一种“动”:饱和色往前,含蓄色退后;明色调往前,暗色调往后;暖色调往前,冷色调退后,等等。

如塞尚所说,红与绿两种色彩中,红色往前走。

平常说的红的热闹,蓝的宁静,指的就是色调有动静之分。

这在造园家装点各种不同环境、创作植物景观时,便是不可少的艺术构思。

其中植物自身也会给人一种动态美,这种“动”则属于生命之动,是要用更长的时间去衡量。

中国园林常常以山池为构图中心,采取周边布局的形式,这是一种“群星拱月”的艺术处理,这种利用空间主体,从而产生向心的流动的方法,同样给整个园林蕴蓄了动势。

潍坊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潍坊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潍坊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在被英国用大炮打破国门之前,清朝人对国门外的世界接近________。

就连号称第一个“开眼看世界”的林则徐,________对外知之甚少。

直到鸦片战争开始前,他还认为英国兵到了陆上就会“一仆不能复起”。

而他更是________英国必须购买中国的茶叶和大黄,“外夷若不得此,即无以为命”,统统便秘而死。

林则徐尚且如此,当时清朝的普通臣民就________了。

A . 一无所知也坚信可想而知B . 一知半解也相信可见一斑C . 一无所知依旧相信可见一斑D . 一知半解依旧坚信可想而知2. (2分) (2020高一下·诸暨期中)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这场变革一定会因为不被理解而引起一些人的抵制甚至非议,特别是当触动到某些集团的利益的时候,可能还会受到猛烈地攻击。

B . 经过主创团队对经典故事的大胆改编,《哪吒》不仅保留了原作精华,还融入了具有时代元素的内容,因此成功斩获暑期电影最佳口碑。

C . 钟南山院士认为雾霾是引起肺癌的一大诱因,由此他呼吁国人别再拿雾霾当玩笑,应尽快采取治理措施。

D . 目前市场上的口罩五花八门,虽然有些口罩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空气中的粉尘进入呼吸系统的问题,但它本身带有的挥发性气体会对人体产生伤害。

3. (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我们的文学对于神话的淘汰,或者说是神话的褪色,速度比希伯来,比印度,比希腊都要快,为什么? 。

①就是因为我们确立了一个以人为本的文明,把神的意义贬低了。

②这是因为“子不语怪力乱神”,所以我们的文明都不太喜欢神话,甚至想把这东西去掉。

③我们发现,在商代的甲骨文文化中,神秘性和幻想性都很高,但到了周朝,很快就进入理性思想中。

山东省潍坊市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山东省潍坊市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山东省潍坊市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20高一下·延安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自卑的人经常为自己辩解,辩解通常显得___△____。

因为他们并没有一定之规,没有坚定的信念,所以语气常常是犹豫不决,决定常常会在压力下____△_____。

他们通常活力不足而显得疲惫困倦,叫苦连天更是家常便饭。

自卑的人,难以对不符合自己意愿的人说“不”。

说“不”这个能力,说难很难,有的人一辈子也说不出来,他们的一生,就是不独立自主的一生,选择被形形色色的潮流所___△___,行为被____△____的人所控制,时间被莫名其妙的事所分割,连感情也是禁锢混乱的。

();他们的手脚,不过是别人意志的复印机。

他们一生都在讨好别人,都希望能够得到肯定和承认,却不知这世上并没有一个机构,负责评判我们的生命。

他们不知道自己的真正需求是什么,除了迎合别人,就是表现出什么都不需要的麻木状态,远在生理的生命消亡之前,心理的生命已经被扼杀。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苍白化更改束缚七嘴八舌B . 懦弱化改变左右乱七八糟C . 苍白化更改左右七嘴八舌D . 懦弱化改变束缚乱七八糟(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这样的人,他们的头脑,不过是他人思维的跑马场,到了临死的那一天,也许才会猝然发现B . 到了临死的那一天,这样的人,也许才会猝然发现,他们的头脑,不过是他人思维的跑马场C . 他们的头脑,不过是他人思维的跑马场。

这样的人,到了临死的那一天,也许才会猝然发现D . 这样的人,到了临死的那一天,也许才会猝然发现,他们的头脑,不过是他人思维的跑马场(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他们一生都在讨好别人,都希望能够得到承认和肯定,却不知这世上并没有一个机构,负责批判我们的生命。

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联合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现代文阅读Ⅰ材料一:20 世纪以来,中国新诗人自我意识越来越鲜明,新诗也呈现出主体性强化的倾向。

主体性是指人在认识与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主、能动、自由、有目的活动的特性。

诗歌创作的主体即诗人,与一般认识的主体有共同的属性,但又有自己的特殊性:诗的创作主体不是一般人,而是具有系统的审美观点的诗人,他有着不同于科学家,不同于画家、音乐家,也不同于小说家、戏剧家的特殊的心理气质、美学理想。

传统的小说、剧本侧重于客观世界的真实再现,尽管它们所描写的对象也照样渗透着创作主体的美学追求与鲜明爱憎,但是主体一般总要隐藏到情节和场景的后面。

诗歌则不然。

诗歌,尤其是抒情诗,诗人总是以自身的生活经验、意志情感等作为表现的对象。

抒情诗当然也有对客观现实的描写,但它不是一种照相式的模拟,客观现实在诗歌中不再是独立的客体,而是渗透着、浸染着诗人的个性特征,成为诗人主观情感的依托物了。

诗歌主体性的理论,在“五四”时代的新诗人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

在胡适眼里,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欧洲的文艺复兴“有一项极其相似之点,那便是一种对人类解放的要求。

把个人从传统的旧风俗、旧思想和旧行为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胡适把新诗的发生与人的解放联系起来的观念,得到了“五四”时代其他诗人的热烈回应。

此后在新诗发展过程中,诗的主体性常常被强调。

但是强调诗歌的主体性,以诗人的主观世界为表现对象,并不意味着诗人不同层次的情感都值得入诗。

抒情诗以表现诗人的情感为主,但这情感不应是褊狭、妄诞的,不应与民族精神脱离,而要经过理智的思考。

诗的主体性要求诗人真诚地展示自己的内心,因而优秀的诗篇是最富于个性色彩的。

然而抒情诗是否只是纯个性,纯偶然性,而毫无普遍意义呢?不是的。

优秀的诗人在创作时决不是不负责任地自由倾泻,而要根据时代的要求、民族的特征以及自己的哲学与美学观点对之进行审视,进行加工。

潍坊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潍坊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潍坊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出自清代著名思想家龚自珍的《定盒文集·续集·尊史》。

历史作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的真实记录,得失的总结,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所以,“出乎史,入乎道”,要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必须返回历史中去把握。

在历史中把握大道,①。

文化凝聚了一个民族的最根本的东西,是一个民族历史的载体。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文明没有中断过的国家,我国的历史文化资源之丰富在全球范围内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诸子百家的思想、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多种文化形式,在世界文化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分量。

中华传统文化强调和谐共生,天地涵养万物,同生共存;追求和而不同,与邻国的关系处理上讲究“协和万邦”,强调君子慎独、自强不息等。

现今世界中,在重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达到自然环境与人类的和谐统一、解决国际冲突等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显示出了超强的整合价值,其和谐、合作的优势,更能发挥包容、平衡的作用。

在历史中把握大道,②。

中国共产党一路带领中国人民艰苦斗争,从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到富有创造性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从开启改革开放伟大进程到创造新时代伟大成就,真正让全体中华儿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共享幸福和荣光。

在这个过程中孕育出的以伟大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人优秀品质的象征。

历史自觉与文化自信正是源于党的百年奋斗的成功实践以及这一过程中焕发出的精神气概。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

深层次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第一次实现了大国和平发展,这背后是一种新的人类文明形态的酝酿成长——这种文明不再以争夺、战争、消灭、殖民作为国家间的竞争模式,而是以相互合作、共同发展为根基,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而且为人类文明提供了具有超越性的方案,必将在当下及未来彰显出更大的内驱力和凝聚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