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生的故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魏书生的故事

学魏书生的故事之六十三:最重要的话

1984年11月,魏书生老师在桂林“漓江之秋语文教学周”上做完大会报告后,赶到杭州,讲了一天怎样当班主任;紧接着又赶到上海,向千余位教师汇报了自己教语文的观念与方法。

第二天,魏老师又应邀到上海师大讲当教师的体会。散会以后,许多师生围住他,请他签字留言。

有的大学生说:“您又当书记,又当校长,还当两个班的班主任,教两个班语文课,除此之外还有三十多个社会兼职,每年要外出开四个多月的会,在校还要不断接待全国各地的客人,处理四面八方寄来的信件,还得写书,写稿件。这么忙,您怎么还有精力带班教课呢?”

也有的大学生说:“魏老师,听您的报告后,我们感到当教师真是既轻松又愉快,也盼望快毕业当教师,当班主任。请您给我们写一句最重要的话,来表述怎样才能当好班主任。”

魏老师想了一会儿,便写了这样一句话:“坚信每位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你的助手,你也是每位学生的助手。”他解释说:“这是带班教课和当好班主任应该记住的最重要的一句话。”

大学生们问魏老师:“为什么呢?”

他说:“因为这是我教书当班主任以来,感受最深的一点体会;这是我教书当班主任的一条最根本的原则。我坚持这条原则时,工

作就顺利,就成功;我忘记或不自觉地违背这条原则时,工作就受挫折,就失败。”

又有大学生说:“请魏老师具体讲讲学生帮助老师的重要性。”魏老师说,1987年10月他去香港地区考察,未及返校便去参加党的“十三大”。当时他正任两个毕业班135名学生的班主任,并教这两个班的语文课。他外出期间,学生轮流管理班级,语文课全凭学生自学。二十多天之后,他开会归来,请同学们表决,是否可以占用一节自习,补一补语文课,两班同学全都强烈反对。为什么?他们感觉老师不在家时,自己进入了老师助手的角色,能管理好自己,能学好语文。

魏老师还说,1991年,毕业的两班学生人数达到146人。他跟大家谈心说:“老师依靠什么当班主任,依靠什么教语文?就依靠在座的各位助手,在座的146位同学都是我的助手,都是我的副班主任,都是我的语文助理老师。大家都成了老师的助手了。正因为如此,我直接支付给同学们的时间再少些,我们的班级也能管理得井井有条。反过来,同学们倘不是老师的助手而是对手,那就坏了。我这个人很笨,不会和人家作对,不要说146位对手我对付不了,就是有一位对手,我都对付不了。”

后来,魏老师又到全国各地的许多师范院校作过报告,从祖国北疆的齐齐哈尔师院﹑东北师大,到南方的广东教育学院﹑深圳师专;从西部的新疆大学、陕西师大,到北京师大、北京师院……每

次散会以后,都有很多大学生围着他,请他签字留言,请他写下带班教课和当好班主任应该记住的最重要的一句话。于是,他便把上面的这句话,一次又一次地写在大学生的日记本上。

魏老师在报告和文章中多次强调地指出:“如果没有学生的帮助,我早就不能带班教课了。一旦和学生建立了互助关系,就会进入左右逢源的教育境界。老师帮助学生学,学生帮助老师教。这种互助关系,就是我们班在德智体各种考核、竞赛中总能名列前茅的秘密。”

其实,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帮助,师生关系是如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都是如此。爱出爱返,福往福来;恨出恨返,怨往怨来。敬人者人皆敬之,助人者人皆助之。

悟魏书生的故事之六十三:出返往来

繁华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以后,就回到沈阳市读中学时的母校任教。他是个很有爱心的年轻老师,念大学的时候就很有人缘。去年暑假,他同大学时期的朋友们开了个玩笑,连续给朋友们发了20

封电子邮件,信的内容只有“恭喜”两个字。

这些朋友都是他按同学通讯录随意挑出来的。事实上,据他所知,这些人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值得道贺的事情。

发信者无意,收信者有心。不久,他竟也收到了20封电子邮件,都是对他的“恭喜”表示谢意。因为这20个朋友,每个人都觉得他们所做的事情值得别人祝贺。

后来,有心的繁华在此基础上又做了个实验:他要求全班的每个同学以最快的速度,写出各自所不喜欢的人的姓名。

有的同学在30秒之内,仅能够写出1个人的姓名;有的同学甚至连1个也写不出来;而有的同学竟一口气列出15个之多。

繁华是班主任老师,他比别人更清楚,那些拥有不喜欢人数最多的同学,恰恰是性情孤僻、最不受同学们所喜欢的人。

繁华感悟到,谁要是不喜欢别人,别人也就不喜欢接纳这个人。因为谁发出不友善的信息,别人迟早都会感受到。谁发出怎样的信息,谁就会得到怎样的回报。

繁华为了从理论上进一步总结和认识上面的两个事情,便写信向大学时教他们心理学的王教授请教。王教授很快给繁华写了一篇不短的回信,其中最基本的观点是:

爱出爱返,福往福来;恨出恨返,怨往怨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