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力学基础知识点
高中力学主要知识点总结
高中力学主要知识点总结一、力的概念力是物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或形状的原因。
力的大小和方向是可以直接测量的,通常使用牛顿(N)作为单位。
在高中力学中,学生需要了解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常见力的概念和特点。
1. 重力:重力是地球或其他天体对物体的吸引力,是一个向下的力。
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地球的质量有关,可以用公式F=mg来表示,其中F是重力的大小,m是物体的质量,g是重力加速度。
2. 弹力:弹力是物体内部分子间或原子间相互作用产生的力,是一个恢复力。
当物体被压缩或拉伸时,内部的分子或原子会产生弹性变形,从而产生弹力。
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弹性系数和变形量有关。
3. 摩擦力:摩擦力是物体表面接触时产生的力,是一个阻碍力。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和相互接触的压力有关,通常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二、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学的重要基础,可以描述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牛顿的三大运动定律分别描述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加速度与力的关系以及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
1. 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
如果一个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它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这个定律描述了物体的运动状态与作用力的关系,即必须有外力才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 牛顿第二定律:也称为运动定律。
物体受到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方向与作用力方向相同。
可以用公式F=ma表示,其中F是作用力的大小,m是物体的质量,a是物体的加速度。
3. 牛顿第三定律:也称为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所有相互作用的力都是成对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这个定律描述了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即任何作用都有相应的反作用。
三、动量动量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可以用来描述物体的惯性和运动变化。
在高中力学中,学生需要掌握动量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守恒定律。
1. 动量的定义:物体的动量是物体的质量和速度乘积,可以用公式p=mv表示,其中p是动量的大小,m是物体的质量,v是物体的速度。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详解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详解一、力学基础概念1、力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单位:牛顿(N)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图示: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2、质量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单位:千克(kg)质量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
3、重量(重力)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方向:竖直向下计算公式:G = mg (g 为重力加速度,通常取 98m/s²)二、牛顿运动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惯性: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其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2、牛顿第二定律内容: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表达式:F = ma3、牛顿第三定律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三、常见的力1、弹力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
胡克定律:F = kx (k 为劲度系数,x 为形变量)2、摩擦力静摩擦力:当物体有相对运动趋势时产生的摩擦力,大小在 0 到最大静摩擦力之间。
滑动摩擦力:当物体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大小 f =μN (μ 为动摩擦因数,N 为正压力)3、重力已经在前面提及,此处不再赘述。
四、力的合成与分解1、平行四边形定则两个力合成时,以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代表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2、合力的范围|F1 F2| ≤ F 合≤ F1 + F23、力的分解已知合力求分力的过程,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五、运动学基本概念1、位移定义: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
与路程的区别: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
2、速度平均速度: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
高中所有力学知识点
高中所有力学知识点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和受力情况。
高中阶段的力学内容较为基础,但也是进一步学习物理的重要基础。
下面将按照以下几个方面,逐步介绍高中所有力学知识点。
1.物体的运动描述–位置、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和描述方法。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2.牛顿三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没有受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第二定律:力的作用导致物体产生加速度,力与加速度的关系可以用F=ma表达。
–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3.力的合成与分解–合力和分力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分解力的方法,如平行四边形法则和正交分解法。
4.物体的运动规律–牛顿第二定律在运动学中的应用,如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方程和自由落体运动。
–牛顿第三定律在动力学中的应用,如斜面上的运动和网绳问题。
5.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动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动量的性质。
–动量守恒定律,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的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6.力和能量–力和能量的区别和联系。
–势能和动能的概念,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计算方法。
–动能定理,力对物体做功与物体动能的关系。
7.万有引力和开普勒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达式和应用。
–开普勒定律的概念和内容,如椭圆轨道、等面积法则和调和定律。
8.静力学–物体平衡的条件和方法,如平衡力的分析和平衡力的合成。
–焦恩定律和杠杆原理。
9.动力学–牛顿第二定律在动力学中的应用,如斜面上的运动和网绳问题。
–阻力的概念和特点,如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10.圆周运动–圆周运动的速度、加速度和力学方程。
–离心力和向心力的概念与计算。
以上是高中所有力学知识点的简要介绍。
力学作为物理学的基础,对于高中生来说至关重要。
通过掌握这些知识点,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学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物理高中蹦极知识点总结
物理高中蹦极知识点总结一、力学基础知识1. 力的定义力是物体之间相对作用的结果,物体之间的力可以引起物体的运动或形变。
力的大小用牛顿(N)作单位。
2. 弹簧的弹性弹簧的弹性是指在外力作用下能够发生形变,并且在去掉外力后能够恢复原状的性质。
弹簧弹性的大小取决于材料和形状。
3. 动能和势能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动能和势能是物体的机械能,机械能守恒定律表明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系统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4. 重力和弹簧力重力是所有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它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重力加速度有关。
弹簧力是弹簧对物体的弹性形变所产生的力,它的大小与弹簧的弹性系数和形变量有关。
5.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物体要么静止,要么匀速直线运动,除非有外力作用。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会产生加速度,其大小与受力大小和物体质量成正比。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一个物体受到的力都会有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作用力。
6. 动量和动量守恒动量是物体运动的一种特性,它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动量守恒定律表明在封闭系统内,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二、蹦极运动原理1. 弹簧的能量储备蹦极运动中使用的弹簧是一种能够储存能量并且恢复原状的弹性材料,它能够通过弹性形变储备大量的势能。
2. 动能转化当蹦极者跳下去时,由于重力的作用,他们的动能会逐渐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
当弹簧恢复原状时,储备的弹性势能又会转化为蹦极者的动能,使他们迅速反弹起来。
3. 动量守恒蹦极过程中,由于系统是封闭的,并且没有外力作用,所以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蹦极者在下落的过程中动量增大,而在反弹的过程中动量减小,使得总动量保持恒定。
三、蹦极运动安全性分析1. 力学安全在蹦极运动中,弹簧的弹性系数和长度需要根据蹦极者的重量和高度来精确计算,以确保蹦极者在反弹的过程中受力适中,不会发生过大的加速度或者过大的形变。
2. 弹簧的稳定性弹簧的稳定性是蹦极运动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如果弹簧的质量和弹性不均匀,可能会引起弹簧的断裂或者形变,在反弹的过程中造成不可预料的危险。
高中物理力学基础知识
高中物理力学基础知识1. 什么是力学?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以及作用于物体上的力。
它是自然科学中最古老和最基本的学科之一,也是理解自然界中运动现象的基础。
2. 牛顿三定律牛顿三定律是力学的基础,对理解物体运动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指出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第二定律,也称为运动定律,描述了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与施加于物体上的力的关系。
它的数学表示为F = ma,其中F代表力,m代表物体的质量,a代表物体的加速度。
•第三定律,被称为作用-反作用定律,指出任何对物体施加的力都会有一个等大而相反方向的力作用于施加力的物体上。
3. 力和重力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物体运动和变形的原因。
常见的力包括重力、摩擦力、弹力等。
重力是地球或其他天体对物体施加的力,是我们生活中最常接触到的力之一。
根据牛顿定律,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距离地心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4. 力的合成和分解力的合成是指将多个力合成为一个力的过程。
它可以用几何方法或矢量方法来进行计算。
力的分解是将一个力分解成多个力的合力,使之等效于原来的力。
这个过程可以通过几何方法或三角函数的运算来实现。
力的合成和分解是分析和解决物体受多个力作用时的运动问题的重要方法。
5. 弹力和胡克定律弹力是一种恢复力,当物体发生形变时产生的力。
胡克定律描述了弹性体在受力下发生形变的规律。
根据胡克定律,弹簧的弹力与其伸长或压缩的长度成正比。
公式表示为F = kx,其中F代表弹力,k代表弹簧的劲度系数,x代表弹簧的伸长或压缩的长度。
弹力和胡克定律在弹簧和弹性体的设计、力学系统的分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6. 动量和动量守恒动量是物体运动的重要物理量,定义为物体质量乘以速度。
动量的大小和方向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作用的封闭系统中,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这意味着当一个物体的动量增加时,另一个物体的动量减小,它们之间的变化量相互抵消。
力学类知识点总结高中
力学类知识点总结高中力学是研究物体的运动的一门科学,具有很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它是自然科学中基础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力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
在物理学的体系中,力学位于山峰地带,它是最直接地把握物质世界的科学。
力学的基本研究对象是物质的运动和静止。
它包括两个基本的研究内容:1、静力学静力学研究的是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的问题。
研究力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物体受力的平衡条件,平衡体系(受力平衡的物体系统)的静力学方法。
静力学是力学的基础,也是实际工程问题中最常用的力学方法。
例如,建筑物、桥梁、船舶、飞机等的设计都要依靠静力学的理论。
2、动力学动力学研究的是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处于运动状态时的问题。
包括了质点与质点之间的相互作用、物体的质点与质点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物体的整体运动等内容。
力学中最基本的定律是牛顿三定律,质点受多个力作用是,可以用动力学的方法分析。
运用动力学的方法可以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以及其所受到的外力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的变化。
力学研究的方法一般包括分析和综合两个主要方面:1、分析分析是力学研究的一种方法,是力学中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和作用规律的手段。
例如,静力学研究的内容就是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的问题,需要采用适当的分析方法才能得到结论。
2、综合综合是力学研究的一种方法,是力学中研究物体的整体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规律的手段。
例如,动力学研究的内容就是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处于运动状态的问题,需要采用适当的综合方法才能得到结论。
力学是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的一部分,它在自然、生活以及社会的许多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应用和意义。
在自然科学中,力学在物体的运动、静力学、动力学以及相互作用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生活中,力学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和影响。
如运动的运动学规律、汽车的行驶规律、飞机的飞行规律等等。
在工程技术领域,力学在机械、航空、航天、土木工程、水利工程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社会的影响中,力学研究的发展也对社会有重要的影响。
高中力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力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高中物理课程中,力学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它涉及到力、运动、能量、功率等概念。
下面是力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一、力的概念1.力的定义力是推动物体运动或改变物体形状的原因。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
2.力的分类按照力的作用物体可以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接触力包括摩擦力、弹力、拉力等;非接触力包括引力、电磁力等。
3.力的叠加原理当多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时,合力是这些力的矢量和,可以通过矢量法则或力的平衡条件进行计算。
二、牛顿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它表明物体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是力的定义定律,它表明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其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可以用公式F=ma表示,其中F为力,m为质量,a为加速度。
3.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又称作用-反作用定律,它表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总是有一个等大反向的力作用在作用力的物体上。
三、运动学1.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位移是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位移量,其大小和方向可以用矢量表示;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其大小和方向也可以用矢量表示;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也可以用矢量表示。
2.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相等,则称为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大小和方向不变。
3.变速直线运动如果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不相等,则称为变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不为零。
四、能量和功率1. 功功是力对物体做的动力学量,其大小等于力与物体位移的点积,可以表示为W=Fs,其中W为功,F为力,s为位移。
2. 功率功率是单位时间内做功的速率,可以表示为P=W/t,其中P为功率,W为功,t为时间。
3. 动能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可以表示为K=1/2*mv²,其中K为动能,m为质量,v为速度。
高中力学知识点
高中力学知识点高中力学知识点高中力学是高中物理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物体受力后的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
以下是高中力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 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它指出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2.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表明力的作用会改变物体的加速度,其数学表达式为F=ma,其中F为物体所受外力的大小,m为物体的质量,a为物体的加速度。
3.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这个定律也被称为作用-反作用定律。
4. 弹力:弹力是一种常见的力,它是物体发生形变后恢复原状的力。
根据胡克定律,弹力的大小正比于物体发生形变的程度。
5. 摩擦力:摩擦力是两个物体之间的接触面上的力,它始终与物体之间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摩擦力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阻止物体开始运动,而动摩擦力阻碍物体继续运动。
6. 重力:重力是指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它是由于物体的质量所带来的。
根据普遍引力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正比于它们质量的乘积,反比于它们距离的平方。
7. 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指出,一个系统的总动量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不变。
这意味着,如果一个物体的动量增加,那么另一个物体的动量将减少,以保持总动量的恒定。
8.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表明,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无法被创造或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
这意味着系统的总能量在任何时候都保持不变。
9. 力的合成与分解:当多个力同时作用于一个物体时,它们可以合成为一个合力。
相反地,一个力可以被分解为作用在不同方向上的多个力。
10. 斜面上的运动:当一个物体沿着斜面运动时,重力可以被分解为与斜面垂直和平行的两个分力。
通过分解重力,可以分析物体在斜面上的加速度和运动规律。
这些是高中力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理解物体受力后的运动规律,并应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大全力与运动- 力的定义:力是一种物体对另一物体施加的作用或影响,具有大小和方向。
力的定义:力是一种物体对另一物体施加的作用或影响,具有大小和方向。
-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力等于力对物体的质量乘以物体的加速度。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力等于力对物体的质量乘以物体的加速度。
-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施加在一个物体上的力都会有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施加在一个物体上的力都会有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 摩擦力:物体接触时由于表面粗糙度而产生的阻力。
摩擦力:物体接触时由于表面粗糙度而产生的阻力。
- 滑动摩擦力:物体在另一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物体在另一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 静摩擦力:物体在另一物体表面上静止时产生的摩擦力。
静摩擦力:物体在另一物体表面上静止时产生的摩擦力。
- 重力:物体由于地球引力而受到的力。
重力:物体由于地球引力而受到的力。
- 重力加速度:被重力加速度(约等于9.8m/s^2)影响的物体在自由下落时每秒速度增加的值。
重力加速度:被重力加速度(约等于9.8m/s^2)影响的物体在自由下落时每秒速度增加的值。
- 弹簧力:弹簧在受力时产生的弹性变形力。
弹簧力:弹簧在受力时产生的弹性变形力。
- 动能:由于物体的运动状态而具有的能量。
动能:由于物体的运动状态而具有的能量。
- 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等于力对物体所做功的大小。
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等于力对物体所做功的大小。
-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 重力势能:物体由于位置高度而具有的能量。
重力势能:物体由于位置高度而具有的能量。
-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或摩擦力的情况下,机械能保持不变。
总结力学知识点归纳高中
总结力学知识点归纳高中一、运动的描述1. 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加速度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为:v = Δx / Δt,其中Δx为物体在Δt时间内位移的大小。
瞬时速度的计算公式为:v = dx / dt,通过求导可以求得瞬时速度。
加速度的计算公式为:a = Δv / Δt,其中Δv为物体在Δt时间内速度变化的大小。
2. 相对运动相对运动的描述一般包括两个物体之间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
二、牛顿运动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描述了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2.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它的加速度和外力的关系。
具体表达为:F = m * a,其中F为物体所受外力,m为物体的质量,a为物体的加速度。
3.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描述了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互作用,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这个定律往往用来解释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三、运动的规律1. 直线运动直线运动是物体沿着一条直线运动的情况,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的运动规律可以通过速度-时间图和位移-时间图来描述。
变速直线运动中,我们可以通过速度-时间图来描述物体的加速度情况。
2. 曲线运动曲线运动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沿着弯曲的轨迹移动。
它的运动规律往往需要借助向心力和离心力来描述。
3. 圆周运动圆周运动是物体以圆周轨迹绕定点运动的情况,它的运动规律需要用到圆周运动的加速度和向心力的概念。
四、动量和能量1. 动量动量是一个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它的计算公式为:p = m * v,其中p为动量,m 为物体的质量,v为物体的速度。
2. 动量定理动量定理描述了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下,动量的变化情况。
具体表达为:Δp = F * Δt,表示物体受到力F作用时间Δt内动量的变化。
3. 动能动能描述了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它的计算公式为:E = 1/2 * m * v^2。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经典总结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经典总结1. 力的概念- 力是物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或形状。
- 力的单位是牛顿(N)。
2.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 物体的惯性决定了其运动状态。
3.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 力等于物体质量乘以加速度:F = ma。
- 加速度与施加力的方向相同,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4.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 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5. 动量- 动量是物体运动的属性,与质量和速度有关。
- 动量的大小等于物体质量乘以速度:p = mv。
- 动量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6. 力的合成- 若多个力作用于同一物体,则其合力等于各力矢量的矢量和。
7. 加速度- 加速度等于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比率:a = Δv / Δt。
8. 重力- 重力是地球吸引物体的力,大小等于物体质量乘以重力加速度:Fg = mg。
9. 弹簧力- 弹簧力是弹簧受拉伸或压缩时的力。
- 弹簧力的大小等于弹簧常数乘以变形长度:Fh = kΔx。
10. 摩擦力- 摩擦力是物体相对运动时的阻力。
- 静摩擦力小于或等于fmax = μsN,动摩擦力小于或等于f = μkN,其中μs和μk分别为静摩擦因数和动摩擦因数,N为垂直于接触面的压力。
11. 斜面运动- 斜面上物体的运动可分解为平行于斜面和垂直于斜面方向的运动。
- 平行于斜面方向的受力:F平= mgsinθ,垂直于斜面方向的受力:F垂= mgcosθ,其中θ为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12. 圆周运动- 圆周运动物体的加速度方向指向圆心,大小等于速度的平方与半径的比值:a = v²/r。
- 圆周运动物体存在向心力,大小等于质量与向心加速度的乘积:F向心 = ma = mv²/r。
以上是高中物理力学的主要知识点经典总结,掌握这些知识将有助于理解和解答与力学相关的问题。
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力学知识点详解
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力学知识点详解力学是物理学中最基础,也是最常见的一个分支。
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力学知识点占据了很大的篇幅。
本文将详解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力学知识点,包括牛顿运动定律、力的合成与分解、等速直线运动等内容。
一、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学中最基本的定律之一。
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它表明一个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前或外力作用为零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牛顿第二定律则给出了力和物体运动的关系,它表明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它上面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牛顿第三定律说明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相互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二、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是力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解释了多个力合成后对物体产生的总效果,以及将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力对物体产生的效果。
合成力是将多个力按照一定的几何关系合成为一个力,分解力则是将一个力按照一定的几何关系分解为多个力。
通过力的合成与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所受力的性质与效果。
三、等速直线运动等速直线运动是物体沿直线运动,并保持匀速的运动状态。
在等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不发生变化,而加速度为零。
通过分析等速直线运动,我们可以研究物体的位移、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以及位移、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
等速直线运动在日常生活和工程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汽车匀速行驶、直线轨道上的列车等。
四、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速度与加速度是物体运动过程中重要的物理量。
速度表示物体单位时间内的位移量,是一个矢量量。
加速度表示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的量,同样是一个矢量量。
速度与加速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当物体的速度与加速度方向相同时,物体的速度将增加;当速度与加速度方向相反时,物体的速度将减小;当速度与加速度垂直时,物体的速度将发生方向改变。
五、力与功力与功是物体作功过程中的重要概念。
力是使物体发生位移的原因,是物理系统中能量转化和传递的媒介。
功则是力对物体所做的功,表示力在物体上所做的能量转化。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1. 运动学1.1 直线运动•位置、位移和路程的概念•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计算方法•加速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等加速直线运动:速度-时间图、位移-时间图、加速度与位移关系式1.2 曲线运动•圆周运动基础知识:半径、圆心角、弧长、角速度和周期的关系等•匀速圆周运动:切线与目标方向的夹角等基本概念•匀变速圆周运动:角加速度与相应的公式关联,如角位移、切向加速度等2. 力学基本定律2.1 牛顿三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原理的表述和例子,如匀速直线运动的示例•第二定律:物体受力与加速度的关系表达式,质量与惯性之间的关系,以及常见力(例如重力、摩擦力)对物体造成的影响。
•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对物体之间产生干扰;合力和平衡对物体产生的影响。
2.2 物理力学的应用•弹簧力、压强等一些基本概念和公式•斜面上的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表达式•滑块在斜面上的运动分析•研究平衡问题时所使用的自由体图3. 动量和能量3.1 动量守恒定律•冲量和力之间的关系及其相关公式•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碰撞问题,如完全弹性碰撞和非完全弹性碰撞等3.2 能量转化与守恒•力做功与功率之间的关系表达式及计算方法•势能与动能之间相互转化的能量守恒原理•势能转换、机械能转换及其相关例子4. 古典力学中其他重要概念4.1 平衡条件分析•不同类型杆件或物体受到拉力或压力时所保持平衡需要满足的条件。
•杠杆平衡以及杠杆原理应用4.2 圆周运动中离心力与向心力的作用•离心力与向心力的概念及表达式•深入分析物体在转动过程中所受到的力以上是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的一部分,其中包括运动学、力学基本定律、动量和能量以及其他重要概念。
希望这些内容能够为您提供一个全面而详细的了解,并对您在学习物理时有所帮助。
高一力学的基本知识点总结
高一力学的基本知识点总结在高中物理课程中,力学是一个重要的学科,它研究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
在高一阶段,学生首次接触到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这些知识点为日后深入学习奠定了基础。
本文将对高一力学的基本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力的基本概念、牛顿运动定律、力的合成与分解等内容。
一、力的基本概念力是物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它是引起物体形状、速度和方向改变的原因。
力的单位是牛顿(N),通常用矢量表示。
力的两个重要性质是大小和方向。
大小决定了物体所受的力的强度,方向则决定了力对物体的影响方向。
常见的力包括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等。
二、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学的基本定律,它揭示了物体运动规律与力的关系。
1.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如果不受力的作用,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保持静止状态。
这意味着物体的状态不会自发地改变,需要外力作用才能改变其状态。
2. 第二定律(加速度定律):当外力作用于物体时,物体将产生加速度,该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即F = ma,其中F为物体所受合外力,m为物体质量,a为加速度。
3. 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对于任何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彼此之间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这意味着任何一个物体受到的力都来自于与之相互作用的物体,且大小与方向相等。
三、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是指当多个力同时作用于一个物体时,将这些力按照一定的法则合成为一个合力。
合力的大小等于各个力的矢量和,合力的方向与矢量和的方向相同。
力的分解是指将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力的过程。
这个过程可以通过三角法或平行四边形法进行。
通过力的分解,可以研究物体运动的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有关物理量。
四、重力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是一种常见的力。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一个引力,该引力与物体质量成正比,与两者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公式F = mg表示,其中m为物体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
五、摩擦力摩擦力是物体表面接触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滑动或滑动的力。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一、力学基本概念1、力的定义: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它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
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3、力的单位:牛顿(N),它等于1千克物体在加速度为1米/秒²时所受的力。
4、力的性质:力是矢量,即有大小和方向;力是可传的,即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可以沿着力的方向传递。
二、力学公式与理论1、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比例系数为常数k。
即 F=kma。
2、重力加速度:物体在地球表面自由落体的加速度约为9.8米/秒²。
3、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正压力与摩擦系数的乘积,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即 F=μN。
4、惯性: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称为惯性。
惯性的大小用质量来表示,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5、动量定理:力在一个过程中的冲量等于物体动量的变化量。
即Ft=mv2-mv1。
6、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中,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但总能量保持不变。
三、力学实验方法1、实验设计: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步骤和数据记录表格。
2、数据记录:在实验过程中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并对其进行误差分析。
3、数据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4、实验结论: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解释。
四、力学应用1、工程应用:力学在建筑工程、机械设计、航空航天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建筑物的稳定性需要用到重力加速度和摩擦力等力学知识;机械设计中需要考虑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受力情况;航空航天领域则需要深入研究空气动力学和火箭推进力学等。
2、日常生活应用:力学知识也贯穿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例如,车辆的制动和加速需要用到摩擦力和牛顿第二定律;人体的运动和健康需要考虑到动量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等。
3、科学研究:力学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科学领域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高中力学知识点总结6篇
高中力学知识点总结6篇第1篇示例:高中力学知识点总结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
在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的力学知识主要包括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和势能、功和能量、机械振动等内容。
下面我们就来系统总结一下这些知识点。
一、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共包括三条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若外力合成力为零,则物体将保持原来的状态。
2.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所受合外力等于该物体的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
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二、动能和势能1. 动能:一个物体由于运动所具有的能力,其大小等于物体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再乘以1/2。
2. 势能:物体在某一位置上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包括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等。
三、功和能量1. 功:力对物体做功的大小等于力与物体位移方向相同部分的乘积。
2. 能量:系统具有的做功能力的量称为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
机械能守恒原理是宇宙间一种基本的能量守恒规律。
四、机械振动1. 单摆:单摆是清晰的简谐运动,其周期与振幅无关,只与摆长有关。
2. 弹簧振动:弹簧振动是一种简谐振动,其频率与弹簧的劲度系数和质量有关。
以上是高中力学知识点的简要总结,希望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力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在学习力学知识时,要多做题,善于总结,加深理解。
只有通过不断练习和思考,才能真正掌握力学知识,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000字】第2篇示例:高中力学知识点总结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力的作用关系。
在高中物理学教学中,力学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力学知识点。
本文将对高中力学知识点进行总结,方便学生复习和回顾。
一、牛顿三定律1. 第一定律:一个物体如果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其速度不会改变,除非受到外力的作用。
高中力学模块知识点总结
高中力学模块知识点总结一、运动学1.1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位移是指某一物体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的距离和方向的变化。
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移动的位移,并且具有方向。
加速度是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也即是速度的变化速率。
1.2 物体的运动类型根据运动学的研究,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不同类型。
1.3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对于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使用简单的公式来计算位移、速度和加速度;而对于变速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则需要使用微积分的知识进行计算。
二、动力学2.1 牛顿三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外力作用下,若受力为零,则物体静止或作匀速运动;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加速度与受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牛顿第三定律: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彼此的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2 力和力的分解力是物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具有大小和方向。
在力的作用下,物体会发生加速度改变,并产生运动。
力的分解指的是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分力的过程,通过分解力可以更好地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
2.3 惯性系和非惯性系惯性系是指相对于其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物体在惯性系中服从牛顿运动定律。
非惯性系则是指相对于其物体产生有加速度的参考系,物体在非惯性系中不服从牛顿运动定律。
2.4 动量和动量定理动量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是物体质量和速度的乘积。
动量定理指出,在外力作用下,物体的动量变化率等于外力的大小和方向。
三、能量与功3.1 功功是力对物体的作用,是力和位移的乘积。
功可以正面做功,也可以反向做功,而做功的方式可以是加速物体的运动、减速物体的运动等。
3.2 功率功率是描述单位时间内的功的做功率。
功率可以表示为力对物体的作用效率,也可以描述物体能量转变的速率。
3.3 动能和动能定理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动能定理指出,物体的动能变化率等于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3.4 势能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机械能守恒定律指出,在不受任何非弹性力的物体系统中,能量转换过程中,机械能的总和是不变的。
高中力学知识点总结7篇
高中力学知识点总结7篇篇1一、力学基础知识概述力学是研究物体机械运动规律的科学,是高中物理的核心组成部分。
在高中阶段,涉及的力学知识点主要包括牛顿运动定律、能量转换与守恒、功与能原理等。
掌握这些知识点对解决力学相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二、牛顿运动定律要点(一)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此定律说明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其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即惯性。
(二)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定律)描述了力与物体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具体表述为: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公式表示为F=ma。
(三)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描述了力的相互作用关系,指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于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上。
三、能量转换与守恒要点(一)动能和势能动能是物体因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二)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但总量保持不变。
这是力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定律,能帮助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四、功与能原理要点(一)功的概念功是力在距离上的累积效应,是用来描述力对物体所做功的能量转化量度的物理量。
功的计算公式为W=Fs。
(二)能量转化与做功的关系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
做功的过程伴随着能量的转移或转化,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通过做功可以实现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以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
五、力学中的其他重要知识点除了上述内容外,高中力学还包括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动量定理等重要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需要同学们深入理解和掌握。
六、总结与应用建议高中力学知识点众多且相互联系,要想掌握并熟练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需要同学们多做习题以加深理解,并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此外,在学习时要注意知识点的层次性和系统性,遵循从基础到进阶的学习路径,逐渐深化对力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高中物理知识点(力学部分)
高中物理知识点(力学部分)第一章力一、力1.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3.力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其合成与分解遵从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要完整地表达一个力,除了说明力的大小,还要指明力的方向.4.力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名称是牛顿,符号N.5.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通常用力的图示将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力的三要素决定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指向表示力的方向,箭尾表示力的作用点,这种表示力的方法称为力的图示.做力的图示时,先选定一个标度,再从力的作用点开始按力的方向画出力的作用线,将力的大小与标度比较确定线段的长度,最后加上箭头.7.力的测量:常用测力计来测量,一般用弹簧秤.8.力的分类:(1)按性质命名的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磁场力等.(2)按效果命名的力:拉力、压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等.说明:性质相同的力,效果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反之,效果相同的力,性质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二、重力1.重力与万有引力:重力与万有引力的关系如图所示,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万有引力的另一个分力提供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力.2.产生: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但重力不是万有引力.3.大小:G=mg.一般不等于万有引力(两极出外),通常情况下可近似认为两者相等.4.方向:竖直向下.说明:(1)不能说成是垂直向下.竖直向下是相对于水平面而言,垂直向下是相对于接触面而言.(2)一般不指向地心(赤道和两极除外).5.重心(1) 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的作用点叫重心,重心是重力的作用点,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外.(2)影响重心位置的因素:①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位置,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质量分布均匀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它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直棒的重心在棒的几何中心上.②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形状、质量分布有关.(3)薄板形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三、弹力1、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的形状改变叫做形变;在外力停止作用后,能够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2.定义:发生形变的物体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弹力是由于施力物体形变而引起.例如a对b的弹力是由于A形变而引起.3.产生条件:(1)直接接触;(2)发生形变.4.弹力的方向⑴支持面的弹力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指向受力物体.⑵绳对物体的拉力总是沿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力学公式
1、胡克定律:F = kx (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倔强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
料有关)
2、重力:G = mg (g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g极>g赤,g低>g高)
3 、求F
1、F
2
两个共点力的合力的公式:F=θ
COS
F
F
F
F
2
1
2
2
2
1
2
+
+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1-F2 ⎥≤ F≤ F1 +F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F=0 或∑F x=0 ∑F y=0
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几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几个力的合力与剩余几个力(一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5、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f= μN
说明:a、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
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无关.
(2 ) 静摩擦力: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O≤ f静≤ f m (f m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a、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b、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浮力:F= ρgV排(注意单位)
7、万有引力:F=G m m r
12
2
(1) 适用条件(d<<r)(2) G为万有引力恒量
(3)在天体上的应用:(M一天体质量R一天体半径g一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
a 、万有引力=向心力G
Mm
R h
m
()
+
=
2
)
(
4
)
(
)
(2
2
2
2
h
R
T
m
h
R
m
h
R
V
+
=
+
=
+
π
ω=mg’
b、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万有引力mg = G Mm
R2
g = G
M
R2
c、第一宇宙速度mg = m V
R
2
V=gR GM R
=/
8、库仑力:F=K q q r 122
(适用条件:点电苛:d<<r) 9、电场力:F=qE (F 与电场强度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10、磁场力:
(1) 洛仑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公式:f=qBV (B ⊥V) 方向一左
手定则
(2) 安培力 :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
公式:F= BIL (B ⊥I ) 方向一左手
定则
11、牛顿第二定律: F 合 = ma 或者 ∑F x = m a x ∑F y = m a y
理解:(1)矢量性 (2)瞬时性 (3)独立性 (4) 同体性 (5)同系性 (6)同单位制
12、匀变速直线运动:
基本规律: V t = V 0 + a t S = v o t +
12a t 2 几个重要推论:
(1) V t 2 - V 02 = 2as (匀加速直线运动:a 为正值 匀减速直线运动:a 为负值)
(2) A B 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 V t/ 2 =V V t 02+=s t
(3) AB 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 V s/2 =v v o t 22
2
+ 匀速:V t/2 =V s/2 ; 匀加速或匀减速直线运动:V t/2 <V s/2
(4)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在1s 、2s 、3s …ns 内的位移之比为12:22:32…:n 2;
在第1s 内、第 2s 内、第3s 内……第ns 内的位移之比为1:3:5…(2n-1);
在第1米内、第2米内、…第n 米内的时间之比为1:()21-:(32-)……(n n --1)
(5)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
差为一常数:∆s = aT 2 (a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T 一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
13、竖直上抛运动:上升过程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下落过程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全过程是初
速度为V O 、加速度为-g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1)上升最大高度: H = V g o 22 (2)上升的时间: t= V g o (3)上升、下落经过同一位置时的加速度相同,而速度等值反向
(4)上升、下落经过同一段位移的时间相等。
从抛出到落回原位置的时间:t = 2V g
o (5)适用全过程的公式: S = V o t 一12
g t 2 V t = V o 一g t V t 2 一V o 2 = 一2 gS ( S 、V t 的正、负号的理解)
14、匀速圆周运动公式
线速度: V= ωR=2πf R=2πR T 角速度:ω=φππt T f ==22
向心加速度:a =v R R T
R 222
244===ωππ2 f 2 R 向心力: F= ma = m v R m 2=ω2 R= m 42
2πT
R =m42πn 2 R 注意: (1)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向心力就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总是指向圆心。
(2)卫星绕地球、行星绕太阳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
(3)氢原子核外电子绕原子核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库仑
力提供。
15、直线运动公式:匀速直线运动和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
水平分运动:水平位移: x= v o t 水平分速度:v x = v o
竖直分运动: 竖直位移: y =2
1g t 2 竖直分速度:v y = g t tg θ = V V y
o
V y = V o tg θ V o =V y ctg θ V =
V V o y 22+ V o = Vcos θ V y = Vsin θ 在V o 、V y 、V 、X 、y 、t 、θ七个物理量中,如果已知其中任意两个,可根据以上公式求出其它五个物理量。
16、动量和冲量: 动量: P = mV 冲量:I = F t
17、动量定理: 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它的动量的变化。
公式: F 合t = mv ’-mv (解题时受力分析和正方向的规定是关键)
18、动量守恒定律:相互作用的物体系统,如果不受外力,或它们所受的外力之和为零,
它们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研究对象: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或多个物体)
公式:m 1v 1 + m 2v 2 = m 1 v 1‘
+ m 2v 2’或∆p 1 =一∆p 2 或∆p 1 +∆p 2=O
适用条件:
(1)系统不受外力作用。
(2)系统受外力作用,但合外力为零。
(3)系统受外力作用,合外力也不为零,但合外力远小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
(4)系统在某一个方向的合外力为零,在这个方向的动量守恒。
19、功:W = Fs cosθ(适用于恒力的功的计算)
(1)理解正功、零功、负功
(2)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重力的功---------量度-------重力势能的变化
电场力的功------量度-------电势能的变化
分子力的功------量度------分子势能的变化
合外力的功------量度-------动能的变化
20、动能和势能:动能:E k = 1
22
2
2
mV
p
m
=重力势能:E p = mgh (与零势能面的
选择有关)
21、动能定理: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增量)。
公式:W合= ∆E k = E k2一E k1 = 1
2
1
2
2
2
1
2 mV mV
-
22、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 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条件:系统只有内部的重力或弹力做功.
公式:mgh1 +1
2
1
2
1
2
22
2
mV mgh mV
=+或者∆E p减= ∆E k增
23、功率:P = W
t
(在t时间内力对物体做功的平均功率)
P = FVcosθ(F为牵引力,不是合外力;V为即时速度时,P为即时功率;V为平均速度时,P为平均功率;P一定时,F与V成正比,θ为F和P夹角)
24、简谐振动:回复力: F = 一k x 加速度:a = 一x
m
k
单摆周期公式:T= 2πL
g
(与摆球质量、振幅无关)
注:L为等效摆长,g为等效重力加速度=不摆时绳子拉力除质量
*弹簧振子周期公式:T= 2πm
K
(与振子质量有关、与振幅无关)单摆的k=mg/L
25、波长、波速、频率的关系:V=λ f =λ
T
(适用于一切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