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育心理学期末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学习与教学的主要构成要素有: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3.学习与教学的过程(1) 教学过程(2)学习的过程(3)评价与反思过程
4.教育心理学的功能:教育心理学研究对教育实践具体描述,解析,预测和控制作用
5.教育心理学史:
(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1903年著书《教育心理学》后又扩充为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学大纲》分别为{《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性差异与测量》}
这是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来命名的专著,也是世界上公认最早的,以较科学,系统的教育心理专著,奠定了教育心理的发展基础,教育心理这一科学从此诞生。
(2)发展时期(20世纪20-50年代末)
(3)成熟时期(20世纪60-70年代末)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日趋集中,显示其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
这一时期教育心理学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
(4)完善时期(20世纪90年代以后)
1994年美国教育研究会的有关报告中布鲁纳总结的教育心理学的成果:
A 主动性b 反思性 c 合作性d社会性
1908年我国出现了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教育实用心理学》
原作者日本的“小原又一”撰写房东岳翻译
1924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教科书为老师教育所需
6、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1.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 2.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 3.具有不平衡性
4.具有个性差异性
心理发展含义:是指个体从受精开始一直到死亡的过程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心理
7、影响心理发展的要素
1、学习准备;即学习的准备状态,指的是学习老在进行心的学习时,其的身心发展水平对
新的学习的适应性。
2、关键期(洛伦兹,鹅的认母行为)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1、少年期;主要指初中阶段(11、12~14、15岁)
这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呈现出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交现的矛盾。
2、青年初期;主要指高中阶段(14、15~17、18岁)
8、认知发展理论
1、启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a、感知运动阶段(0~2岁)
b、前运算阶段(2-7岁)
c、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d、形式运算阶段(11至成人)
9,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观:
维果斯基:苏联接触心理学家
维果斯基认为学习应该促进儿童的发展,为此他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最近发现展
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他人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他认为,儿童智力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现有的水平,既儿童当前智力发展的状况,另一种水平是在现有的基础上,经过努力所能达到的一种新的发展状态。这两种水平间存在差异,这个差异地带就是“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断言“唯一好的学习是先于发展的学习”所以他的观点是学习应当先于发展并促进发展(意义)。
10,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与方法,教学促进认知的发展。
11,人格的发展
埃里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a,婴儿期(0~1岁),信任感对不信任感。
B.幼儿期(1~3岁)自主感,羞耻感和怀疑感。
C.儿童早期(3~6岁)主动感对内疚感。
D.儿童晚期(6~12岁)勤奋感对自卑感。
E.青少年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角色的彰显。
F.青年期(18~24岁)亲密感对孤独感。
G.成人期(24~65岁)繁殖感对停滞感。
H.老年期(65~死亡)自我整合对绝望感。
12.影响人发展的社会因素:
1.家庭教育方式
2.学校教育
3.同辈群体
13.自我意识的概念: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
1.从形式上看:自我意识包括三种: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
2.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包括三种:生理的我、心里的我、社会的我
3.从自我观念上看:自我意识包括三种:现定的我、投射的我、理想的我
14.认识方式的差异:
1.场地型: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2独立型:受自身内部线索影响
3冲动型:回答问题很快就做出反应,出错率较高
4沉思型:与冲动型相反
5整体型
6序列型
15.认知能力的差异
1.智力反复测量
认知能力涉及感知、记忆、思维等方面信息交工能力通常称为智力
最早的智力量表是1905年法国教育部委托比奈和西蒙编制
后因斯坦福大学改编被称为斯坦福-比奈量表
IQ=智力年龄/实际年龄x100
1936年美国韦克斯勒智力量表IQ=100+15(X-x)/s
2.智力的差异: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内容,意义
3、认知差异的教育意义;a\创设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
b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
布鲁姆指出掌握学习;指向不同能力水平的学习提供最后的教学和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而使
绝大多数数学生达到掌握的程度(通常要求成功完成80%-90%的教学评价项目)
c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15、学习结果分类1、言语信息学习2、智慧技能学习3、认知策略学习4、动作技能学习5、心态的学习
16、巴普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经典实验,研究观察狗唾液分泌)俄国人诺贝尔奖获得者1、基本规律;a、获得与消退b、泛化c、分化
17、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
1、基本规律a、强化1、正强化;良好行为+好刺激=行为上升
2、负强化;良好行为-厌刺激=行为上升
b、逃避条件作用。当厌恶刺激出现时,个体做出某种反应来逃避厌恶刺激
c,回避条件作用:当厌恶刺激即将出现时,个体做出某种反应,回避厌恶刺激
d, 消退(无强化)行为+无强化——>行为
e, 惩罚:
正惩罚:不良行为+厌恶刺激——>行为
负惩罚:不良行为- 好刺激——>行为
18,联结学习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
联结学习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强化影响学习行为的重要因素,具体操作方法有
塑造或促进良好行为:{ 1,普雷马克原理2,行为塑造:也称连续接迈法,指通过强化每一个小的进步来达到预期行为目标的有效方法。}
消除不良行为:1,餍足:让学生持续某种行为,直到他厌倦为止。2,代价:个体发现违反某一规则,将失去一些强化物。
19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论
他主张,通过发现学习,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故他的理论被称之为认知发现理论
学习观:a 学习的实质是主动认知结构
B,学习包括获得,认知和平评价三个过程
意义学习:建立起非认为的实质性的联系,非字面的联系
意义学习的主要条件:a,学生必须要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B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意义
C,学生认知结构中具有适当的观念
接受学习:
a接受学习既在教室指导下,学生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
b先行组织者技术:先于组织者既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的材料,并与新旧知识关联。
c先行组织者分为两类:陈述性组织者:他们的目的在于为新的学习提供最适当的类竖者,它与新的学习产生一种上位关系。
比较性组织者:多用于比较熟悉的学习材料中,目的在于比较新材料与认知结构中相类似的材料,从而增强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
20、认知学习理论对教学的启示
1、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相结合;发现学习指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得问题答案的学习方式
21、建构主义学习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