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DNA序列测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DNA序列测定

目前应用的两种快速序列测定技术是Sanger等(1977)提出的酶法(双脱氧链终止法)和Maxam(1977)提出的化学降解法。虽然其原理大相径庭,但这两种方法都同样生成相互独立的若干组带放射性标记的寡核苷酸,每组核苷酸都有共同的起点,却随机终止于一种(或多种)特定的残基,形成一系列以某一特定核苷酸为末端的长度各不相同的寡核苷酸混合物,这些寡核苷酸的长度由这个特定碱基在待测DNA片段上的位置所决定。然后通过高分辨率的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经放射自显影后,从放射自显影胶片上直接读出待测DNA上的核苷酸顺序。

高分辨率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亦是DNA序列测定技术的重要基础,可分离仅差一个核苷酸、长度达300~500个核苷酸的单链DNA分子。DNA序列测定的简便方法为详细分析大量基因组的结构和功能奠定了基础,时至今日,绝大多数蛋白质氨基酸序列都是根据基因或cDNA的核苷酸序列推导出来的。

除传统的双脱氧链终止法和化学降解法外,自动化测序实际上已成为当今DNA序列分析的主流。此外,新的测序方法亦在不断出现,如上世纪90年代提出的杂交测序法(sequencing by hybridization,SBH)等。

一、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测序

㈠原理

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是Sanger等在加减法测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1980年他又因设计出一种测定DNA(脱氧核糖核酸)内核苷酸排列顺序的方法而与W·吉尔伯特、P·伯格共获1980年诺贝尔化学奖。桑格是第四位两次获此殊荣的科学家。

其原理是:利用大肠杆菌DNA聚合酶Ⅰ,以单链DNA为模板,并以与模板事先结合的寡聚核苷酸为引物,根据碱基配对原则将脱氧核苷三磷酸(dNTP)底物的5′-磷酸基团与引物的3′-OH末端生成3′,5′-磷酸二酯键。通过这种磷酸二酯键的不断形成,新的互补DNA得以从5′→3′延伸。Sanger引入了双脱氧核苷三磷酸(ddTNP)作为链终止剂。ddTNP比普通的dNTP在3′位置缺

少一个羟基(2′,3′-ddNTP)(图7-4-1),可以通过其5′三磷酸基团掺入到正在增长的DNA链中,但由于缺少3′-OH,不能同后续的dNTP形成3′,5′-磷酸二酯键。因此,正在增长的DNA链不再延伸,使这条链的延伸终止于这个异常的核苷酸处。这样,在4组独立的酶反应体系中,在4种dNTP混合底物中分别加入4种ddNTP中的一种后,链的持续延伸将与随机发生却十分特异的链终止展开竞争,在掺入ddTNP的位置链延伸终止。结果产生4组分别终止于模板链的每一个A、每一个C、每个G和每一个T位置上的一系列长度的核苷酸链。通过高分辨率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从放射自显影胶片上直接读出DNA 上的核苷酸顺序。双脱氧链终止法测序原理如图7-4-2所示。

,G or T

P

O

P

O

O

O

H O

O

P

1'

α

β

γ

,G or T

P

O

P

O

O

O

H O

O

P

1'

α

β

γ

dNTP

ddNTP 图7-4-1 脱氧核苷三磷酸和双脱氧核苷三磷酸分子结构

5′GAGTCACACTTGAC—— 3′待测单链DNA

3′CTG— 5′引物、Klenow酶、

dA TP、dGTP、dCTP、dTTP

和少量α-32P-dA TP

加ddA TP反应

加ddCTP反应

3'CAGTGTGAACTG— 5'

加ddTTP反应

加ddGTP反应

3'GAACTG— 5'

图7-4-2 双脱氧链终止法测序原理

㈡ 模板

有两种类型的DNA 模板可以作为Sanger 法测序的模板,即纯化的单链DNA 和经热变性或碱变性的双链DNA 。

1.单链DNA 模板 在一般情况下,可将靶DNA 片段克隆于M13mp 载体,从重组克隆M13mp 系列噬菌体颗粒中分离得到的单链DNA 模板。这种单链模板效果最佳,只要细心掌握模板与引物的最佳比例,有经验的测序人员通过一次末端终止反应,能读取500个以上的核苷酸序列。

2.经热变性或碱变性的双链DNA 模板 尽管采用变性双链DNA 作测序模板显然简单且方便,但实际上很难获得单链模板那样的满意结果。利用双链质粒模板测序,其中有两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即模板的质量和聚合酶的种类。用小量制备的质粒DNA 来测定未知序列的DNA 克隆往往因为有污染而并不可取,高

G A G T C A C A C T T 测序图谱识读

变性凝胶电泳、 放射自显影

A T C G 5′

3′

纯度的质粒最好采用氯化铯-溴乙锭梯度平衡超速离心法制备。其次是应采用高质量的聚合酶。一次末端终止反应亦可能读出300核苷酸序列。应该注意的是,适合做双链模板的质粒,最好具有较高的拷贝数并有插入失活的选择标志,有配套的通用引物结合区。最常用的载体系统是pUC系列、pGEM系列及Bluescript 系列等。双链模板测序最大的优势是对已知序列DNA的亚克隆进行鉴定,可省略再经M13载体亚克隆获取单链模板过程。

㈢引物

酶法测序反应中都有一个与模板链特定序列互补的合成的寡核苷酸作为DNA合成的引物。不管是将靶DNA片段克隆于M13mp载体获取的单链DNA 作模板,还是采用变性双链DNA(如变性质粒DNA)模板,都有可以与位于靶DNA侧翼的载体序列相退火的通用引物(universal primer)可用,而不必另行设计与未知DNA序列互补的引物。适合于M13mp系列载体的通用引物一般长15~29个核苷酸,当然这些引物也同样适用于那些克隆于pUC系列质粒的DNA 进行双链测序。这些测序用的通用质粒及其通用引物可直接从许多厂商购买到。

㈣DNA聚合酶

如前所述,选用合适的DNA聚合酶进行测序反应也是保证测序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常用于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测序的有几种不同的酶:

1.大肠杆菌DNA聚合酶Ⅰ大片段(Klenow片段)此酶是最早用于建立Sanger测序的酶。但通常会有两个问题:①Klenow片段的持续合成能力较低,通常只能得到约250~350个核苷酸的序列,而且由于聚合酶随机从模板上解离而终止链延伸,通常会产生较高的本底和假带;②对同聚核苷酸段或其他含牢固二级结构的区域复制效能低下。但此酶价格便宜,对已知序列的亚克隆进行鉴定仍有应用价值。

2.测序酶(sequenase)该酶是一种经过化学修饰的T7噬菌体DNA聚合酶,其原来很强的3′→5′外切酶活性,经化学修饰后大部分被消除。目前常用的测序酶大都是基因工程产品,完全缺失3′→5′外切酶活性,具有活性非常稳定可靠、持续合成能力强和聚合速度高等优点,是测定较长DNA的首选酶。市售的各种以该酶为基础的测序试剂盒,效果甚佳。

3.耐热DNA聚合酶PCR技术的应用正在不断扩大,耐热DNA聚合酶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