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二下数学 《隔位退位减法的笔算》教案

合集下载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隔位退位减的笔算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隔位退位减的笔算苏教版

第10 课时隔位退位减的笔算【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例1、例2 和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探索笔算减法中隔位退位减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索并掌握隔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隔位退位减法的计算原理。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教材例7 中的画面,让学生阅读人物对话。

提问:你从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要求我们解决什么问题?二、互动新授1.谈话:求“一年级同学画了多少幅儿童画?”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204—108=?(幅)列出竖式,让学生观察竖式,并思考:按我们已经学过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现在遇到了什么新的问题?(学生回答)2.谈话:“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一。

十位上是0,怎么办?”这是一个新的问题,我们这节课就要解决这个问题。

你能用拨算珠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1 )学生拨算珠计算。

可以自己算,也可以与同学交流。

在班内交流拨珠计算方法。

交流过程中提问:①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十位上又是0,你准备怎么算?②百位上拨去一颗算珠,接下去应该怎么算?十位上现在有十颗算珠了,再接下去该怎么算?(2)联系拨珠的过程进行竖式计算。

先在小组内研究计算方法,自己在教材上算出得数,再在班内交流。

交流时指名学生说出思考过程和计算方法。

3.谈话:像这样难算的题目,要想知道我们算得对不对,应该怎么办? 让学生一起验算。

小结。

提问:这节课的减法计算与以往的有什么不同?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 在学生回答时板书课题。

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78 页“想想做做”第1 题。

独立做题。

指定两人板演,每人做一组题。

全班订正交流,比较每组两题的不同点。

2.完成教材第78 页“想想做做”第2 题。

帮助啄木鸟指出题中的错误在哪里。

交流:在计算减法的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独立订正。

3.完成教材第78 页“想想做做”第 3 题。

独立计算。

验算时,对已发现的错误要查找原因。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0 隔位退位减法的笔算丨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0 隔位退位减法的笔算丨苏教版

板书设计
隔位退位减
204 -108=96(幅)
2 0 4
—1 0 8
9 6
答:一年级一共画了96幅。

教案续页(第 1 课时)
教学拓展
总结提升
我认为这样安排始终是围绕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把本节课教学的难点细化逐层突破,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既面向全体,又照顾了中差生,学生始终处于“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氛围中,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功和快乐,同时也进一步发展了学生自主探索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 1 7 8
2 4
课堂练习设计
一、算一算,比一比
7 0 4 7 0 0
—3 9 4 —3 9 4 二:
作业设计必



小明、小华和小芳看一本同样的故事书。

5天后,小明还剩34页,小华还剩43页,小芳还剩26页。

谁看的
页数最多,谁看的最少?最多和最少的相差多少页?。

二年级下数学教案-隔位退位减-苏教版

二年级下数学教案-隔位退位减-苏教版

二年级下数学教案隔位退位减苏教版我今天要上的课程是二年级下的数学课程,具体是隔位退位减法,使用的教材是苏教版。

一、教学内容我今天要讲的内容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中的第四章第二节,主要内容是隔位退位减法。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隔位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并能够熟练运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隔位退位减法的原理,并能够独立完成相关的运算题目。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今天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隔位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难点在于学生对于步骤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PPT和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进行随堂练习。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个实际的例子来引入隔位退位减法,让学生能够理解这个概念。

然后我会详细讲解隔位退位减法的步骤,并配合PPT上的图示,让学生能够更直观的理解。

接着我会给学生一些随堂练习,让学生能够即时巩固所学的内容。

我会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讲解和反馈。

六、板书设计我会在黑板上写出隔位退位减法的步骤,并配合相关的例子,让学生能够清晰的看到每一步的操作。

七、作业设计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这就是我今天的教学计划,希望能够通过我的讲解,让学生能够掌握隔位退位减法,并能够在生活中运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引入在引入隔位退位减法这一概念时,我选择了实际的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这个情景必须是学生能够理解和熟悉的,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将新知识与已有经验联系起来。

我会在课堂上分享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比如购物时找零钱的情景,让学生看到隔位退位减法的实际应用。

通过这样的引入,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隔位退位减法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

二、教学目标的明确在设定教学目标时,我不仅要考虑让学生掌握运算方法,还要关注他们能够独立完成题目。

这意味着我需要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从简单的巩固基础到复杂的提升能力,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找到适合自己水平的挑战。

我还会设定一个具体的学习目标,比如让学生在课后能够自主完成一定数量的练习题,以检验他们是否真正掌握了隔位退位减法。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3课时 隔位退位减法的笔算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3课时   隔位退位减法的笔算
6
百位 十位 个位
借助计数器,演示计算过程。
204 – 108 = .1 .9 204 –1 0 8
96
百位 十位 个位
怎样验算呢? 204 – 108 =96
差+减数=被减数
204 –1 0 8
96
验算:
96
+ 11 0 1 8
204
7
探究新知
二年级同学画了 204幅儿童画。
一年级同学比二年 级同学少画108幅。
计算法则,会正确进行笔算和验算。
笔算。
465 - 76 = 389
课堂导入
..
465
- 76
389
413 - 158 = 255
..
413 -1 5 8
255
想一想,计算连续退位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465 - 76 = 389
413 - 158 = 255
课堂导入
..
..
465
413
- 76
-1 5 8
课堂小结
相同数位对齐。
01
从个位减起。
02
03
当个位不够减,十位又是0时,先从百位退1当10 到十位,再从十位退1到个位,最后从个位依次减
起。
课后作业
01 练习八第4~10题。 02 作业帮相关练习。
先从十位上退1,十位上是0, 再从百位上退1作10。
百位 十位 个位
借助计数器,演示计算过程。
204 – 108 = .1 1.90 14 204 –1 0 8
再从退下的10中 退1到个位作10。
百位 十位 个位
借助计数器,演示计算过程。
204 – 108 = .1 .9 14 204 –1 0 8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6.10《隔位退位的减法》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6.10《隔位退位的减法》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6.10《隔位退位的减法》苏教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隔位退位法的减法计算方法;2.学生能够熟练运用隔位退位法进行两位数减法的计算;3.学生能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隔位退位法的减法计算方法;2.教学难点:两位数减法的隔位退位计算。

教学内容和具体步骤1.导入新课通过简短的视频、图片、故事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本课讲解的内容和目的。

2.概念讲解首先,教师应当讲解什么是隔位退位的减法计算,重点讲解计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3.计算方法介绍完毕相关的知识点后,则可以利用实际的例题进行讲解,讲解具体的隔位退位减法计算过程。

4.练习环节教师可以在黑板或者具有互动功能的电子白板上现场讲解,让学生上台演示计算,使得大家能够更好、更快速地掌握隔位退位法的减法计算方法。

5.合作探究分组充分讨论,搜寻减法计算过程的小技巧,分享自己的计算经验,进一步加深学生们对于隔位退位法的减法计算了解和运用。

6.示范演练教师可以分组或者上台进行示范演练,让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本课的难点内容,在示范中也可以及时指出同学们在计算中存在的问题或者错误。

7.练习巩固教师可以为学生们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作业,让学生们能够通过反复操练,提高他们在隔位退位的减法计算中的速度和准确性。

教学评估和作业布置1.教师可以进行随堂测试或者小测验,以了解和检验学生们对于本章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布置针对性的作业,让学生将所学小技巧及减法计算方法通过实际运用更加深入地理解。

3.在教学结束时进行学生总结,评估本节课的收获,用自己的话表述本节课上的重点和难点。

结束语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可以使二年级的学生掌握隔位退位法的减法计算方法,更好地解决隔位退位和借位的运算问题,在后续数学学习中更加得心应手。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隔位退位的减法》苏教版(2023秋)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隔位退位的减法》苏教版(2023秋)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隔位退位的减法》苏教版(2023秋)
一、教学内容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隔位退位的减法》苏教版(2023秋)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五章《千以内数的认识》中的第三节《隔位退位的减法》。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理解隔位退位的减法概念。
2.学会运用借位方法进行千以内数的隔位退位减法计算。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隔位退位减法的基本概念。隔位退位减法是指当被减数的某一位小于减数对应位时,需要从更高位借位来进行减法运算的方法。这种方法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它帮助我们解决千以内数的减法问题。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比如328-189,个位上的8小于9,我们需要从十位借1,个位变成18,然后进行减法运算。这个案例展示了隔位退位减法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隔位退位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此外,我也在思考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可能通过设计一些真实情境的任务,比如模拟商店购物找零,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隔位退位减法,这样不仅能够巩固他们的计算能力,还能够增强他们对数学实用性的认识。
最后,我认识到教学反思的重要性。通过反思,我能够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0隔位退位减法丨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0隔位退位减法丨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0 隔位退位减法丨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隔位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观演示、操作和小组合作,让学生经历隔位退位减法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隔位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包括:1. 隔位退位减法的定义和特点;2. 隔位退位减法的计算步骤;3. 隔位退位减法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隔位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 教学难点:正确进行隔位退位减法的计算,特别是在退位时的处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计算器。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减法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减法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结合PPT和黑板,讲解隔位退位减法的定义、特点和计算步骤,并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隔位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

3. 操练:让学生分组进行隔位退位减法的计算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5.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隔位退位减法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

六、板书设计1. 隔位退位减法2. 目录:定义、特点、计算步骤、应用3. 结合PPT和黑板,详细讲解隔位退位减法的定义、特点、计算步骤和应用,并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隔位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布置一些简单的隔位退位减法计算题,巩固学生对隔位退位减法的理解。

2. 提高题:布置一些稍微复杂的隔位退位减法计算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 拓展题:布置一些与隔位退位减法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理解和掌握隔位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三位数减法笔算(隔位退位减)》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三位数减法笔算(隔位退位减)》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三位数减法笔算(隔位退位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三位数减法笔算(隔位退位减)》主要让学生掌握三位数减法笔算的方法,特别是隔位退位的笔算方法。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和理解三位数减法笔算的步骤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笔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加法和减法,对基本的笔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三位数减法,特别是隔位退位的笔算,可能会感到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具体的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三位数减法笔算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三位数减法笔算的步骤和方法。

2.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隔位退位的笔算。

3.培养学生的笔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三位数减法笔算的步骤和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隔位退位的笔算。

2.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隔位退位的笔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图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三位数减法笔算的步骤和方法。

2.采用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三位数减法笔算的规律和方法。

3.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笔算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应的教学用具,如黑板、粉笔、课件等。

2.准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的笔算法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三位数减法笔算。

例如:老师买了一本书,价格是35元,然后又买了一支笔,价格是12元,请问老师一共花费了多少钱?让学生思考并解答这个问题,从而引出三位数减法笔算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三位数减法笔算的步骤和方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和掌握。

同时,教师可以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操作,解释和说明三位数减法笔算的原理。

3.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进行一些实际的笔算练习,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三位数减法笔算的方法。

苏教版二下数学《三位数减法的笔算(隔位退位)》教案教案

苏教版二下数学《三位数减法的笔算(隔位退位)》教案教案

苏教版二下数学《三位数减法的笔算(隔位退位)》教案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二下数学《三位数减法的笔算(隔位退位)》这一节主要让学生掌握三位数减法中隔位退位的笔算方法。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引导学生发现隔位退位的规律,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笔算三位数减法时如何进行隔位退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整数减法的基本笔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整数减法运算。

但对于三位数减法,尤其是隔位退位的笔算方法,可能会感到困惑。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具体例题和练习,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隔位退位的笔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三位数减法中隔位退位的笔算方法。

2.培养学生独立进行三位数减法笔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三位数减法中隔位退位的笔算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隔位退位的笔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隔位退位的笔算方法。

2.采用例题讲解法,通过具体例题,引导学生发现隔位退位的规律。

3.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隔位退位的笔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例题和练习题。

2.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

3.准备投影仪,用于展示教材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减法练习,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例如:123 - 45= ? 让学生尝试解答,然后讲解答案。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发现隔位退位的规律。

例如:342 - 128 = ?让学生观察笔算过程,引导学生发现隔位退位的步骤和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类似的三位数减法题目,让学生按照隔位退位的方法进行笔算。

例如:456 - 238 = ? 567 - 112 = ?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讲解答案。

4.巩固(10分钟)教师继续给出一些三位数减法的题目,让学生运用隔位退位的方法进行笔算。

隔位退位减(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苏教版

隔位退位减(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苏教版

教案:隔位退位减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隔位退位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隔位退位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隔位退位减的概念:两个数相减,当减数的某一位小于被减数的对应位时,需要从上一位借位。

2. 隔位退位减的计算方法:从个位开始,逐位相减,若某一位不够减,则向上一位借位。

3. 隔位退位减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找零、计算时间差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隔位退位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正确进行隔位退位减的计算,特别是多位数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挂图。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隔位退位减的概念。

2. 新课:讲解隔位退位减的计算方法,并通过例题进行演示。

3. 练习: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检测:进行课堂检测,检查学生对隔位退位减的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隔位退位减2. 板书内容:隔位退位减的概念、计算方法、注意事项和计算技巧。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完成练习册上的隔位退位减题目。

2. 提高题:解决实际问题,运用隔位退位减进行计算。

3. 拓展题:研究隔位退位减的其他应用,如计算时间差、购物找零等。

八、课后反思1. 学生对隔位退位减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3. 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改进方向。

一、导入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建立新旧知识联系的重要步骤。

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入隔位退位减的概念,例如:“小明有5个苹果,他想送给他的3个朋友,每个朋友一个,他还剩下多少个苹果?”学生可能会直接从5中减去3得到答案2,这时候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小明只有4个苹果,但他仍然想送给3个朋友,每个朋友一个,他应该怎么办?这样就自然引出了隔位退位减的概念。

二、新课三、练习练习环节是巩固新知识的关键。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第13课《隔位退位减》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第13课《隔位退位减》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第13课《隔位退位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第13课《隔位退位减》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隔位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隔位退位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基本的加减法运算,对运算有一定的认识和基础。

但是,学生在进行复杂计算时,可能会出现错误,特别是对于隔位退位减这种较为复杂的计算方法,学生可能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隔位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隔位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对隔位退位减的学习,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隔位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隔位退位减的计算,避免在计算过程中出现错误。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

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隔位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同时,通过设置不同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材、PPT、黑板等教学工具。

2.准备一些实际的例子,用于讲解和练习。

3.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例子,引出隔位退位减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隔位退位减的计算方法,通过PPT和黑板,呈现计算过程,让学生清晰地理解隔位退位减的步骤。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尝试用隔位退位减的方法计算一些例子。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隔位退位减的知识。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0隔位退位减丨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0隔位退位减丨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0 隔位退位减丨苏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隔位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培养计算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的计算实例,让学生经历探究隔位退位减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内容1. 隔位退位减的概念:隔位退位减是指在进行减法计算时,当某一位上的数字不够减时,需要从它的前一位借1,而这一位的前一位数字也需要退位的情况。

确定需要退位的位数。

从需要退位的位数的下一位开始借1。

修改借位后的数字,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隔位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 教学难点:理解隔位退位减的概念,能够灵活运用隔位退位减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PPT。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具体的计算实例,引导学生发现隔位退位减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练习:布置一些隔位退位减的计算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指导和纠正。

板书设计1. 隔位退位减2. 内容:隔位退位减的概念隔位退位减的计算方法隔位退位减的步骤作业设计1.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隔位退位减的计算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2.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隔位退位减的计算题,让学生在家中完成。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掌握了隔位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 改进措施:对于一些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布置一些额外的练习题,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隔位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隔位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这个细节是教学过程中的核心部分,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正确理解和掌握隔位退位减的计算步骤。

隔位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详细说明1. 确定退位的位置在隔位退位减的计算中,要确定从哪一位开始退位。

通常是从最右边的位开始检查,如果该位上的数字不够减,就需要向前一位退位。

2. 退位操作确定了退位的位置后,就需要进行退位操作。

二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第六单元第7课时隔位退位减法的笔算优秀教学案例

二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第六单元第7课时隔位退位减法的笔算优秀教学案例
(二)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的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使他们能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发现和总结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自主地发现和总结退位减法的笔算规律。同时,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在讨论和交流中,共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反思与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能够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和纠正自己的错误,提高学习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同时,我还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评价,给予他们鼓励性和激励性的反馈,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去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发现和总结退位减法的笔算规律,使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独立地进行笔算,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会在课堂上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如图片、实物、计数器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退位减法的笔算过程。同时,我会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不断巩固和提高退位减法的笔算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注重个体差异,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在教学设计上,我注重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发现和总结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同时,我还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运算过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提高学习效果。

苏教版二下数学《三位数减法的笔算(隔位退位)》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下数学《三位数减法的笔算(隔位退位)》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下数学《三位数减法的笔算(隔位退位)》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三位数减法的笔算(隔位退位)》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三位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三位数减法的笔算方法,特别是隔位退位的处理方式。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笔算减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三位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进行笔算时,对于位数对齐和隔位退位的处理还容易出错。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引导学生明确位数对齐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正确进行隔位退位的计算。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理解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笔算方法,特别是隔位退位的处理方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演示和练习,培养学生独立进行三位数减法笔算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理解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笔算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正确进行隔位退位的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实例演示法、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掌握三位数减法的笔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三位数减法笔算的教学课件,包括例题和练习题。

2.练习纸:准备一份包含隔位退位的三位数减法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三位数减法的笔算。

例如,教师可以提问:“小华有358个糖果,他给了小明一些糖果后,还剩下多少个糖果?”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例题可以是358减去一个两位数或三位数。

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明确三位数减法的笔算方法,特别是隔位退位的处理方式。

3.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在练习纸上完成一些隔位退位的三位数减法题目。

最新苏教版数学二下《隔位退位减》word教案1.doc

最新苏教版数学二下《隔位退位减》word教案1.doc
2.小小神医手
6 0 2 4 0 2 1 0 0 0
-1 7 8-3 1 9-1 7 8
5 2 4 9 3 9 7 8
(1)让学生同组分析,指出错题病例。
(2)小组学习,找出错误原因,开处方,及时改正。
3.笔算下列各题
506-287 401-255 400-255
(1)学生练习,指名板演。
(2)订正时说说每题的计算过程。
(2)订正时说一说每题的各个数位上是怎样算的?
三、混合练习
1.算一算比一比
804-372 1000-129 506-283
804-379 7000-929 502-283
(1)学生独立完成后同位互相检查。
(2)分组讨论交流:每组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计算时应该怎样想?
(3)指名汇报,集体评价。
上节课我们学会了如何笔算千以内的减法,这节课我们继续练习。(板书课题)
一.计算方法练习
1.口下列各题
120-40 130-90 720-20
240-200 560-60 300+600
180-90 140-50 160-70
出示小黑板,指名学生口算。
教师针对学生口算提问:计算130-90
560-60 240-200时,怎样想的?
四、全课总结
本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五、作业设计
1.小小神医手
405-239 800-246 1000-929
2.公鸡有246只,母鸡有800只,兔比鸡少26只。
(1)公鸡比母鸡少多少只?
(2)兔有多少只?
2.计算
945-424 475-383
600-347 403-158
(1)学生在练习本子上独立完成后同位互相检查。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9隔位退位减丨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9隔位退位减丨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9 隔位退位减丨苏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隔位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千以内数的隔位退位减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学生能够理解隔位退位减的算理,培养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隔位退位减的计算方法,具体内容包括:1. 隔位退位减的定义:隔位退位减是指在减法运算中,当某一位上的数不够减时,需要从它的前一位退一,前一位的数要减去10,再进行减法运算。

2. 隔位退位减的计算方法:从个位开始,逐位进行减法运算,如果某一位不够减,则从前一位退一当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3. 实际操作:通过具体的计算题目,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隔位退位减计算方法的理解。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隔位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能够正确进行千以内数的隔位退位减法计算。

难点理解隔位退位减的算理,能够灵活运用隔位退位减的方法进行计算。

在实际问题中,能够正确识别何时使用隔位退位减法。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计算器、算术卡片、PPT课件。

学具: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导入利用PPT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减法问题,引发学生对减法运算的兴趣。

提问:大家在计算减法时,有没有遇到过某一位不够减的情况?是如何解决的呢?第二阶段:新课导入讲解隔位退位减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通过具体的计算题目,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隔位退位减的计算步骤。

第三阶段:实践操作分组让学生进行计算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选出几道典型的题目,让学生上黑板演示计算过程,并讲解自己的思路。

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强调隔位退位减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运用。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隔位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可以使用图表和颜色对比来增强视觉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作业设计作业设计应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包括:1. 基础练习:布置一些隔位退位减的基本题目,巩固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三位数减法的笔算(隔位退位减)-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三位数减法的笔算(隔位退位减)-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三位数减法的笔算(隔位退位减)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笔算方法,特别是隔位退位减的概念和运算步骤。

2. 培养学生运用三位数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思维和应用意识。

3. 通过课堂练习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三位数减法的概念和基本运算步骤2. 隔位退位减的运算方法和注意事项3. 三位数减法的实际应用问题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三位数减法的笔算方法和隔位退位减的运算步骤。

2. 教学难点:理解隔位退位减的概念和正确进行运算。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PPT、计算器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际问题引入三位数减法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详细讲解三位数减法的基本运算步骤,特别是隔位退位减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3. 示例:通过示例演示三位数减法的笔算过程,让学生直观理解运算步骤。

4. 练习: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算能力。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实际应用问题,促进学生合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的发展。

板书设计1. 板书三位数减法的笔算(隔位退位减)2. 板书内容:三位数减法的概念、基本运算步骤、隔位退位减的运算方法、实际应用问题。

作业设计1. 练习题:设计一些三位数减法的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 应用题:设计一些实际应用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课后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清晰易懂,学生是否能够掌握三位数减法的笔算方法和隔位退位减的运算步骤。

2.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3. 学生在课堂练习和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如何,是否能够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4. 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估,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1. 引入引入阶段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好奇心的关键。

可以通过一个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来引入三位数减法的概念。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0《隔位退位的减法》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0《隔位退位的减法》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0《隔位退位的减法》苏教版我今天要为大家带来的是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具体是6月10日的课程,主题是《隔位退位的减法》,使用的教材是苏教版。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主要集中在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第17页至第18页,这一部分主要讲述了隔位退位的减法运算方法。

学生会通过这部分内容学习到如何在计算减法时,当被减数和减数的某一位数相同时,如何进行退位运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隔位退位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隔位退位减法题目。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今天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们掌握隔位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教学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们理解并掌握当被减数和减数的某一位数相同时,如何进行退位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已经准备好了PPT和一些练习题,学生们则需要准备好他们的数学书、练习本和铅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会通过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入今天的主题,比如说:“小明有123颗糖,他吃掉了30颗,他还剩下多少颗糖?”2. 讲解新知识:然后我会带领学生们学习隔位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通过PPT的动画演示和详细的讲解,让学生们了解并掌握这个方法。

3. 例题讲解:我会用PPT展示一些隔位退位减法的例题,并详细讲解每一步的运算方法。

4.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们即时进行练习,巩固他们刚学到的知识。

5. 作业布置:我会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让学生们回家后进行练习。

六、板书设计我会在黑板上写出一些关键的步骤和公式,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本上的第15题。

2. 请家长们帮忙检查,并签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对今天的教学进行反思,看看有哪些地方做得好,有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们在生活中多运用所学的隔位退位减法,让学习更贴近生活。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今天的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认为需要特别关注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隔位退位减法的笔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需要隔位退位的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隔位退位减的算理,能够正确计算需要隔位退位的三位数减法。

2.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直观操作对于理解算理的作用,进一步发展初步的分析、综合和推理等思维能力,提高运算能力。

3.使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培养学好数学的自信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谈话: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三位数减法的笔算和验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比较难一些的减法笔算。

(板书课题:减法笔算)
【设计说明:紧承前两节课所学内容,开门见山地揭示本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迅速进入新课的学习状态。


二、探索新知
1.估算得数。

出示例题的场景图,谈话:学校艺术节期间,同学们画了许多儿童画,在学校宣传栏里展览。

请仔细观察。

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一个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吗?
让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列出减法算式:204-108=___________。

启发:204减108大约得多少呢?你能估算一下吗?
明确:把204看作200,108看作100,200-100=100,204城108的差大约是100。

2.发现问题。

谈话:请同学们列出竖式,想一想个位上要怎样减,并试着算一算。

提问:你会用竖式算出得数吗?你遇到了怎样的问题?(个位上不够减,要从是十位退1,可十位上是O,不好退位。


谈话:想一想,个位上4-8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十位上是0,怎么办呢?
3.直观探究。

谈话:用竖式算有困难,但我们可以用计数器来研究这个问题。

请同学们试着在计数器上拨一拨、算一算,看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算出得数后,可以与小组里的同学交流你的想法。

学生按要求活动,教师巡视,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反馈:算出得数了吗?谁来展示一下用计数器计算的过程,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指名在计数器上演示,并介绍计算时的思考过程。

启发:发现个位上不够减时,你想到了什么?。

十位上是0,又是怎样做的?
示范演示:先从百位退1,并在十位上拨10个珠,再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拨10个珠。

提问:现在可以解决上面的问题了吗?大家看一看,现在被减数的各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明确:分别从百位、十位退1后,现在百位上是1个珠,表示1个百;十位上是9个珠,表示9个十;个位上有14个珠,表示14个一。

提问:接下来可以怎样计算呢?
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个位上14减8,在计数器的个位上拨去8个珠,还剩6个珠;十位上减O,还是9个珠;百位上减1,百位上拨去1个珠后,没有珠了。

所以,算得的结果是96。

提问:请大家再用计数器拨一拨、算一算,并和同桌说说计算时的思考过程。

小结:个位上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十位上是O,就从百位上退1,是10个十,拨在十位上;再从十位上退1,是10个一,这样就可以减了。

在计算时还要注意,从百位退1后,十位上是10个十,从十位1退1后,这时被减数的十位上是9。

4.竖式计算。

谈话:通过用计数器计算,我们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现在你能根据计数器上拨珠的过程,用竖式计算出得数吗?先试着算一算,再把你的算法与同学交流。

学生交流用竖式计算的过程,并追问:十位上几减几,被减数十位上的9是怎样得到的?
【设计说明:呈现竖式后,让学生在尝试计算的过程中发现新问题: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十位上是0,怎么办?这就打破了学生原有的认知平衡,进而引起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学习的心理需求。

接着,引导学生用计数器拔一拔、算一算,并在操作和交流中内化隔位退位的处理方法,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形成算法。

在具体感知计算过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笔算方法,并尝试用竖式算出得数,可以促使学生在更抽象的层次上理解算理,概括并掌握隔位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5.检验。

启发:请同学们比较我们一开始估算出的得数与用竖式计算的得数,你认为用竖式算出的得数合理吗?
【设计说明:让学生比较估算和用竖式计算的结果,既可以使学生体会通过估算判断笔算结果是否合理的方法,又有利于学生感受估算与笔算的不同特点。


6.小结。

今天学习的计算,与我们以前学习的计算有什么不同?需要隔位退位的减法,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三、巩固深化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一组一组地完成,并核对得数。

提问:每组题中两道题的计算过程有什么不同?
再问:,被减数的十位上相同,减数十位上也相同,为什么有的需要隔位退位,有的却不需要?
指出:计算时一定要看清题目。

如果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要从前一位退1作10再减;如果前一位是O,就要再从前面一位退1,但要注意隔一位退1相减后,原来是0的数位上剩下的是9。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让学生找出各题中的错误,分析错误原因,再要求学生逐题改正。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和验算,同时提醒学生注意:如果通过验算发现计算不正确,仔细检查竖式计算过程,发现错误后,及时改正过来。

反馈:谁来向大家展示你的计算和验算过程?
再问:有第一次没有算对,并通过验算发现错误,然后订正的吗?
追问:个位不够减,被减数的十位上又是0时,应该怎样退位?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谈话:观察题目,说说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让学生列式解答,并交流解题时的思考过程。

提问:这道题可以怎样检验?
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并组织反馈。

5.做“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读一读题目,说一说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提问:你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估算,也可以笔算。


让学生先通过估算作出判断,并交流估算时的思考过程。

让学生通过笔算看看剩下的机票到底够不够。

讨论:解决问题时,什么情况下可以用估算?什么情况下要用笔算?
【设计说明:练习设计,层次鲜明,目标明确。

通过对比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隔位退位减的算理,掌握算法;再通过改错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强化对笔算方法和计算过程中的难点的认识。

在掌握算法的基础上安排适当的训练,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算理的理解,掌握算法,逐步形成计算技能,提高运算能力。

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练习,又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所学计算的应用价值,加深对相关数量关系的理
解。

同时注意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运算形式解决问题,感受估算和笔算的不同特点,培养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全课总结(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