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人员职业防护

合集下载

医务人员防护规章制度

医务人员防护规章制度

医务人员防护规章制度一、工作范围1. 医务人员防护规章制度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的医生、护士、药剂师、医技人员等从事医疗服务工作的人员。

2. 医务人员在从事与病人接触的工作时,必须遵守本规章。

二、健康防护1. 医务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定期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2. 对于有传染病史或症状的病人,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个人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手套等。

3. 医务人员应接受规定的疫苗接种,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三、职业保护1. 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应穿着符合要求的工作服和工作鞋。

2. 医务人员在使用医疗器械时,应遵循正确的操作方法,以避免受伤或感染。

3. 医务人员在处理病人时,应避免暴力行为,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

四、医疗废物管理1. 医务人员应妥善处理医疗废物,分类存放并送至指定的处理单位。

2. 医务人员在处理医疗废物时,应佩戴防护用具,避免受到伤害或感染。

五、突发事件应急处理1. 医务人员应参加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熟悉应急处理流程和程序。

2. 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医务人员应遵循领导指挥,积极参与救援工作。

六、诚信守法1. 医务人员应遵守医德、医风,敬业爱岗,保护患者隐私和权益。

2. 医务人员不得滥用职权,接受贿赂或参与医疗诈骗等违法活动。

七、监督与管理1.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医务人员防护规章制度,对医务人员进行规范管理和督导。

2. 对于违反规章制度的医务人员,应当及时进行纠正或处罚。

八、其他规定1. 医务人员在职业上应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2. 医务人员应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参加相关培训和学习。

本规章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如有调整或补充,将另行通知。

希望广大医务人员严格遵守本规章制度,共同创建一个良好的医疗工作环境,为人民健康服务。

医护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医护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医护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第一条总则为了保障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维护医疗秩序,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订立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我院全部从事医疗工作的医护人员。

第二条基本原则1.医护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工作应坚持防备为主、综合施策、科学管理、偏重实效的原则。

2.医护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工作应依法依规、科学管理,各级医疗机构负有组织和实施职业道德规范培训的责任。

3.医护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工作应与医院的日常管理相结合,形成管理协同、相互支持、共同推动的局面。

第三条职责和管理1.医院将配备专业化的职业安全防护小组,负责医护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工作的组织、协调、督导和评估。

2.医护人员应遵守本院相关的职业安全防护规定,搭配职业安全防护小组的工作,乐观参加职业安全防护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处理本领。

第四条职业安全教育培训1.医护人员入职前应进行职业安全教育培训,包含职业危害认知、遵守职业防护规范和操作规程等内容。

2.定期开展职业安全教育培训,包含危害防范知识、职业病防备知识、急救技能培训等方面的内容。

3.医护人员应定期参加职业健康检查,确保身体健康,减少职业病发生。

第五条工作环境管理1.医院要建立健康、安全、干净的工作环境,确保医护人员的工作场合符合卫生要求。

2.医院要配备充分的个人防护设施和装备,确保医护人员在工作中的安全和舒适。

3.医院要建立和完善医疗废物的分类和处理制度,减少废物对医护人员的危害。

第六条职业暴露防范1.医院要建立和完善各类传染病的防掌控度,包含疫情监测、传染病的诊断和治疗、相关隔离措施的执行等。

2.医护人员应按操作规程正确佩戴和使用防护用具,如口罩、手套、防护服等。

3.对于高风险岗位的医护人员,应加强职业暴露防范培训,确保其掌握相关的操作方法和应急处理措施。

第七条职业损害应急处理1.医院要建立和完善医护人员职业损害应急处理制度,包含处理流程、应急预案和应急设备的调配等。

2.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如受到职业损害,应立刻向所在科室或管理部门报告,并按规定进行损害处理和报备。

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

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

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护人员在救治患者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种职业暴露的风险。

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类职业暴露。

为了保障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降低职业暴露的风险,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医护人员的防护措施。

一、加强职业防护培训医疗机构应加强职业防护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职业暴露的认识和防护意识。

培训内容应包括职业暴露的类型、危害、预防措施及应急处理方法等。

通过培训,使医护人员了解各种病原体的传播途径,掌握正确的防护操作技能,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二、完善防护设施医疗机构应完善防护设施,为医护人员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

防护用品包括手套、口罩、护目镜、防护服、消毒剂等。

在使用防护用品时,应遵循正确的方法和步骤,确保防护效果。

此外,医疗机构还应加强防护设施的维护和保养,保证其正常使用。

三、实施标准预防措施标准预防是指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医疗机构应加强对标准预防措施的推广和实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进行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工作时,必须佩戴手套。

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应立即洗手。

2.接触病人前后,以及处理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后,应立即洗手。

3.在可能产生血液、体液飞溅的情况下,医护人员应佩戴口罩、护目镜等防护用品。

4.严格执行消毒、灭菌制度,对医疗器械、病人床单元等进行定期消毒。

5.加强病区管理,实行严格的探视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四、提高手卫生意识手卫生是预防传染病传播的最重要措施之一。

医护人员在接触病人前后,以及处理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后,应立即洗手。

医疗机构应加强手卫生设施的配置,提高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

五、建立健全职业暴露应急预案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职业暴露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理流程和责任人。

医护人员职业暴露防护与应急处理

医护人员职业暴露防护与应急处理

医护人员职业暴露防护与应急处理职业暴露的风险识别职业暴露的风险存在于医疗工作的各个环节,主要包括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暴露。

生物性暴露:最常见的生物性暴露风险是感染性疾病,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这些疾病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

化学性暴露:医疗环境中使用的各种消毒剂、药物以及实验室化学品都可能成为化学性暴露的来源。

物理性暴露:包括针刺伤、辐射、噪音和暴力等。

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为了有效防护职业暴露,医护人员应采取以下措施:个人防护:根据工作需要,正确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护目镜、防护服等。

标准化操作:严格遵守医疗操作规程,减少不必要的暴露风险。

环境控制:保持工作环境的清洁和安全,定期进行消毒和监测。

培训教育: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职业安全健康培训,提高其对职业暴露的认识和防护能力。

职业暴露的应急处理一旦发生职业暴露,应立即采取以下应急处理措施:局部处理:对于针刺伤等局部暴露,应立即挤压伤口,尽可能挤出污染的血液,用肥皂水和清水清洗,然后进行消毒。

报告与评估:及时向所在科室和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报告暴露事件,进行风险评估。

预防性治疗:根据暴露的类型和风险程度,遵医嘱进行相应的预防性治疗,如疫苗接种、抗病毒药物等。

跟踪监测:定期进行血液检测和其他相关检查,监测暴露后的健康状况。

职业暴露的预防策略为了从源头上预防职业暴露,医院和医护人员应共同努力: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框架,包括暴露预防、应急处理、跟踪监测等环节。

安全文化建设:在医院内部营造重视职业安全的文化氛围,鼓励医护人员主动上报职业暴露事件。

技术创新:采用安全型医疗设备和技术,减少职业暴露的风险。

心理健康支持:为医护人员提供心理健康支持,帮助其应对职业暴露带来的心理压力。

通过上述的综合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风险,保障其职业安全和健康,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提升医疗服务的整体质量。

以下是一个详细的案例分析:案例分析在某综合医院,一名护士在为患者进行静脉穿刺时,不慎被针头刺伤。

医护人员职业防护

医护人员职业防护

化学因素
接触和暴露于各种化学消毒剂、药 物等。
物理因素
辐射、噪声、振动等。
心理社会因素
工作压力、工作场所暴力等。
个人防护用品与措施
手套
根据操作情况选择适当的乳胶手套或一次 性手套。
鞋套
防止地面污染。
口罩
防止呼吸道吸入病原体或污染物。
护目镜
防止眼部受到污染。
防护服
防止身体接触和污染。
医疗机构的防控措施
医护人员职业防护的政策建议
完善法规标准建设
加强医护人员职业防护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确保职业防护工作的有效开 展。
加强监督管理和培训
强化对医护人员职业防护用品使用和操作规程的监督管理和培训,确保防护措施 的正确实施。
THANKS
感谢观看
建立健康档案
记录员工的健康状况和职业病危害接触情 况。
提供健康咨询服务
为员工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促进员工的 健康管理。
04
医护人员职业防护培训与教育
岗前职业防护培训
培训内容
包括各类感染风险的认识及防控措施、防护用品的正确穿脱 方法、医疗废物的处理等。
培训周期
一般不少于40学时,并应进行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品的配备与使用、职业卫生培训、职业健康监护等环节的管理
对职业病危害因素采取有效防护措施,为医务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 个人防护用品,落实各项职业病防护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职业病危害 因素对医务人员健康的影响
03
医护人员职业病危害与防护
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
生物因素
接触和传播各种病原体,如细菌、 病毒、真菌等。
智能监测技术应用
利用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对医护人员职业病危害 因素的实时监测和预警,从而及时采取防护措施。

护士的职业防护

护士的职业防护

护士的职业防护标题:护士的职业防护引言概述:护士是医疗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他们在工作中面临着各种疾病和感染的风险。

因此,做好职业防护对于护士的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

一、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1.1 穿戴口罩:在接触患者时应佩戴口罩,防止呼吸道感染。

1.2 戴手套:接触患者体液、血液等时应佩戴手套,避免交叉感染。

1.3 穿戴护目镜:在进行手术或者处理可能溅射的液体时,应佩戴护目镜,保护眼睛不受伤害。

二、正确洗手和消毒2.1 遵守洗手规程:护士应按照正确的洗手步骤进行洗手,保持手部清洁。

2.2 使用合适的洗手液:选择适合的洗手液,保证有效清洁和消毒。

2.3 定期消毒工作环境:对医疗器械、工作台面等进行定期消毒,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三、合理使用防护用品3.1 定期更换口罩:口罩使用时间不宜过长,应定期更换,保证有效防护。

3.2 注意手套的使用时机:手套不能长期佩戴,应根据需要及时更换。

3.3 避免重复使用一次性防护用品:一次性防护用品不能重复使用,确保防护效果。

四、保持良好的职业习惯4.1 避免接触传染源:尽量避免与患者的血液、体液等直接接触。

4.2 避免手部接触面部:避免用手触摸面部,减少传染的风险。

4.3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五、应急处理和自我保护5.1 学习应急处理知识:掌握常见传染病的防治知识,学会正确处理突发事件。

5.2 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遇到可能危(wei)险的情况要及时采取措施。

5.3 寻求匡助:遇到无法处理的情况时,及时向领导或者专业人员求助。

结论:护士是医疗工作中不可或者缺的一部份,他们的职业防护至关重要。

通过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洗手消毒、合理使用防护用品、保持良好的职业习惯以及应急处理和自我保护,可以有效降低护士工作中的感染风险,保障其健康和安全。

希翼每位护士都能重视职业防护,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和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制度

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制度

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制度一、引言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护人员在工作中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职业风险。

为了保障医护人员的职业健康和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制定一套完善的职业防护制度至关重要。

本文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探讨医护人员职业防护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二、职业防护制度概述1. 职业防护制度的定义职业防护制度是指为保障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免受职业病、职业伤害及其他职业风险的制度。

它包括对医护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职业培训、个人防护装备配备、消毒隔离、生物安全等方面的规定。

2. 职业防护制度的目的(1)保障医护人员职业健康和安全。

(2)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安全。

(3)促进医疗机构和谐稳定发展。

三、职业防护制度的内容1. 职业健康检查(1)对新入职医护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确保其符合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的身体条件。

(2)定期对在职医护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及时发现职业病和职业伤害。

(3)建立职业健康档案,定期追踪和监测医护人员的职业健康状况。

2. 职业培训(1)加强医护人员职业防护知识培训,提高其自我防护能力。

(2)开展传染病、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各类疾病的防控能力。

(3)加强医疗安全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3. 个人防护装备配备(1)根据医护人员的工作性质和风险程度,配备相应的个人防护装备。

(2)定期检查和维护个人防护装备,确保其完好有效。

(3)教育医护人员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提高其防护意识。

4. 消毒隔离(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2)定期对医疗环境进行消毒,保持环境卫生。

(3)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高感染防控水平。

5. 生物安全(1)加强生物安全防护,防止病原体泄露。

(2)对实验室生物安全进行严格管理,确保实验操作安全。

(3)加强医护人员生物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其生物安全意识。

6. 职业伤害赔偿(1)建立职业伤害赔偿制度,为受伤医护人员提供经济补偿。

(2)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

2024版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

2024版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
耳鼻喉科检查
听力、嗅觉及耳鼻喉部疾病的检查。
特殊检查
根据医护人员所接触的职业危害因素, 进行针对性的特殊检查,如X线、B超、 心电图等。
20
职业健康评估方法
问卷调查 通过设计问卷,了解医护人员的职业 史、健康状况、工作环境等信息。
体格检查
对医护人员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评 估其健康状况。
2024/1/28
15
国家相关法规与标准
2024/1/28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01
明确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可能接触到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以及相
应的防护措施和权益保障。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02
规范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贮存、处置等环节,确保医护人
员免受医疗废物对健康的危害。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03
强化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保障医护人员免受医院内感染
的感染。
2024/1/28
细菌感染
医护人员在与患者接触过程中,可 能接触到具有传染性的细菌,如结 核分枝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寄生虫感染
医护人员可能接触到寄生虫病患者, 从而受到寄生虫的侵袭,如疟疾、 血吸虫等。
7
化学性危害
01
02
03
化学消毒剂
医护人员在使用化学消毒 剂时,可能受到有害化学 物质的侵害,如过氧乙酸、 含氯消毒剂等。
暴力事件
悲伤情绪
医护人员经常面对患者的痛苦和死亡, 容易产生悲伤情绪和同情心疲惫。
医护人员有时会遇到患者或家属的暴 力行为,造成心理创伤和情绪困扰。
2024/1/28
10
03
防护措施与装备
2024/1/28
11
个人防护装备

医护人员分级防护管理制度

医护人员分级防护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保障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免受感染,降低职业暴露风险,确保医疗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医务人员及工作人员。

三、分级防护原则1. 一级防护:适用于普通门(急)诊、普通病房的医务人员。

(1)防护要求:严格遵守标准预防原则,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外科口罩,认真执行手卫生。

(2)防护用品:医用职业服装、工作裤、内层圆领工作服、工作鞋、戴工作帽和医用口罩。

2. 二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感染性疾病科门诊病人留观室和感染性疾病科收治病人的隔离病房从事诊疗活动的医务人员。

(1)防护要求:严格遵守标准预防原则和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时应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外科口罩,必要时戴乳胶手套,严格执行手卫生。

下班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粘膜的防护。

(2)防护用品:一次性工作帽、护目镜(屏)、医用防护口罩(N95)、防护服或工作服(白大褂)外套一次性防护服和一次性乳胶手套,穿一次性鞋套。

3. 三级防护:适用于为病人实施吸痰、呼吸道采样、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等有可能发生病人呼吸道分泌物、体内物质的喷射或飞溅的工作时的医务人员。

(1)防护要求:应穿戴一次性工作帽、全面型呼吸防护器、护目镜(屏)、医用防护口罩(N95)、防护服或工作服(白大褂)外套一次性防护服和一次性乳胶手套,穿一次性鞋套。

严格按照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的划分,正确穿戴和卸防护用品,并注意呼吸道、鼻腔黏膜及眼睛的卫生与保护。

四、防护措施1. 医务人员上岗前,应接受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培训,掌握分级防护原则及措施。

2. 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分级防护原则,正确穿戴和卸防护用品。

3. 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污染物或进行有创操作时,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4. 医务人员在发生医院感染事件、锐器伤、化学烧伤等职业暴露时,应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5. 医院应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防护用品的检查、补充和更新,确保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充足。

医护人员职业防护

医护人员职业防护

3
教育形式:组织专题讲座、分享交流会、实地 考察等多样化的教育活动,提高医护人员的防 护意识和技能。
职业防护知识更新与拓展
关注职业防护领域的新动态和新进展,及时更新医护人员的 防护知识,提高防护水平。
拓展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视野,增强其对职业暴露危害的认 识和处理能力,促进安全医疗环境的建设。
06
案例三:某医院医护人员心理健康关怀与支持
01
事件概述
近年来,由于工作压力、工作时间等因素影响,医护人员心理健康问
题日益突出,甚至出现部分医护人员自杀的情况。
02 03
应对措施
某医院积极开展医护人员心理健康关怀与支持工作,通过提供心理咨 询、开展心理疏导、组织团队活动等方式,帮助医护人员缓解工作压 力,增强心理素质。
应急处理
在发生职业暴露或突发事件时,应立即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理 措施,如使用急救箱、报告相关部门等。
逃生技能
医护人员应掌握逃生技能,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迅速撤离现场 ,保障生命安全。
05
医护人员职业防护的培训与教育
岗前职业防护培训
培训内容
针对医护人员不同的工作环境和职责,制定相应的岗前职业防护 培训计划,包括防护用品的使用、应急处理、职业暴露的预防与 处理等。
场所安全与设备维护
医疗场所的清洁与消毒
应定期对医疗场所进行清洁和消毒,特别是高频接触的 物体表面,如门把手、操作台等。
医疗设备的维护与保养
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防止因设备故障导致的交叉感染。
医疗废物的处理
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规定处理医疗废物,防止病毒的 传播。
应急处理与逃生技能
医护人员职业防护的风险与危害

2023年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5篇

2023年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5篇

2023年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5篇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防护和安全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制订本制度。

一、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要求1.建立工作人员的职业防护制度和相关措施,发现工作人员的医院感染应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和医务处。

一旦发生因消毒操作不当可能造成的人身伤害、放射损伤或事故立即报告本科室主任和医务或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2.重点科室医务人员应定期体检,进行必要免疫接种。

工作人员患传染性疾病或感染性疾病期间应暂时离开直接触病人和无菌物品的工作岗位。

进行消毒工作的相关人员应采取自我防护措施防止因消毒操作不当可能造成的人身伤害。

(1)热力灭菌:干热灭菌时应防止燃烧;压力蒸汽灭菌应防止发生爆炸事故及可能对操作人员造成的灼伤事故。

(2)紫外线、微波消毒时应避免对人体的直接照射。

(3)气体化学消毒剂:应防止有毒有害消毒气体的泄露,按照国家规定定期检测消毒环境中该类气体的浓度,确保在国家规定的安全范围之内使用。

对环氧乙烷灭菌及低温等离子灭菌还应严防发生燃烧和爆炸事故及操作不当造成的伤害事故。

(4)液体化学消毒剂:应防止过敏和可能对皮肤、粘膜的损伤。

(5)使用和处理锐利器械和用具时应采取有效保护措施,避免人体的'刺、割等伤害。

3.医院应提供必要的防护设备。

各类人员均应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做好个人防护,严禁工作时间穿工作服进入食堂和外环境。

4.放射性防护要求:相关科室工作人员应该具备放射性防护有关知识,按照国家《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防护和安全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做好医务人员和患者的防护。

一旦发生放射损伤或事故立即报告科室主任,按照医院关于“放射事故医学相关应急预案”要求进行处置。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精选5篇)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精选5篇)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精选5篇)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维护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预防医务人员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感染疾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病毒感染者或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被含有细菌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它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的情况。

第三条各科室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规定,加强医务人员预防与控制感染的防护工作。

第二章预防第四条医务人员预防感染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源物质采取防护措施。

第五条医务人员接触病源物质时,应采取以下防护措施:1、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疾病感染时,医务人员应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面罩;有可能发生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2、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诊疗和护理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第六条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第七条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

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

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第三章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第八条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水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4、如被HBV阳性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气刺伤,应在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高效价球蛋白,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阴性者皮下注射乙肝疫苗。

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防护措施及处理流程

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防护措施及处理流程

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防护措施及处理流程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是指在医疗工作中,由于接触感染性物质、有害物质、放射性物质等,使自身健康受到威胁的一种职业风险。

为了保障医护人员的工作安全和身体健康,制定一套完善的职业暴露防护措施及处理流程至关重要。

一、职业暴露防护措施1.加强职业培训医院应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职业暴露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

培训内容包括职业暴露的类型、危害、预防措施、处理流程等。

2.完善防护设施医院应配备完善的防护设施,如手套、口罩、防护服、护目镜、防护面罩等。

在使用防护设施时,医护人员应遵循正确的操作方法,确保防护效果。

3.规范操作流程医院应制定严格的操作流程,规范医护人员的行为。

在操作过程中,医护人员应遵循无菌原则、一次性使用原则、清洁与消毒原则等,减少职业暴露的风险。

4.加强生物安全防护对于病原体实验室、感染性疾病科等高风险部门,医院应加强生物安全防护。

医护人员应掌握生物安全知识,严格遵守生物安全操作规程,使用合格的防护设备。

5.提高疫苗接种率医院应鼓励医护人员提高疫苗接种率,增强自身免疫力。

特别是针对乙型肝炎、流感等疾病,医护人员应按时接种相应的疫苗。

6.加强心理干预职业暴露可能导致医护人员产生心理压力,医院应加强心理干预,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帮助医护人员调整心态,减轻心理负担。

二、职业暴露处理流程1.及时报告一旦发生职业暴露,医护人员应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并由负责人向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报告。

报告内容应包括暴露类型、暴露程度、暴露时间等。

2.评估风险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对暴露情况进行评估,确定暴露风险。

根据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

3.紧急处理对于暴露程度较重的医护人员,应立即进行紧急处理。

如清洗伤口、注射免疫球蛋白等。

同时,做好病情观察和跟踪。

4.追踪监测对暴露医护人员进行追踪监测,定期检查身体状况,了解暴露后的感染情况。

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治疗和防护措施。

护士职业防护

护士职业防护

护士职业防护引言概述:护士作为医疗团队中不可或者缺的一员,承担着照应病患和提供医疗服务的重要职责。

然而,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护士们面临着各种职业危害。

为了保障护士们的身体健康和职业安全,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是必要的。

一、工作场所卫生防护1.1 清洁环境护士工作的环境应保持清洁,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工作,确保无菌环境。

这有助于减少感染的风险。

1.2 废物处理正确处理医疗废物是重要的防护措施之一。

护士应按照规定将废物分类,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1.3 空气净化在一些特殊的护理环境中,如手术室或者传染病病房,使用空气净化设备可以有效减少空气中的病原体和有害物质,保护护士的健康。

二、个人防护装备2.1 口罩护士在接触患者时,应佩戴合适的口罩,以防止呼吸道感染。

根据不同的工作环境和风险程度,选择适当的口罩类型。

2.2 手套护士在接触患者体液或者进行手术操作时,应佩戴合适的手套,以防止交叉感染。

使用后要正确处理,避免再次使用或者污染其他物品。

2.3 防护服在处理具有传染性的病患时,护士应穿戴防护服,确保全身得到有效的防护。

防护服应具备防水、防液体渗透和防颗粒等功能。

三、职业暴露预防3.1 注射安全护士在进行注射时,应严格遵守消毒规范,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避免交叉感染和职业暴露的风险。

3.2 器械操作护士在使用医疗器械时,应熟悉操作规程,并正确消毒和清洁器械,以避免职业暴露和交叉感染的发生。

3.3 职业暴露后处理若护士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应及时报告和处理,接受相应的预防措施,如接种疫苗、进行相关检查等,以防止疾病传播。

四、心理健康保护4.1 健康教育护士应接受相关的职业健康教育,了解职业防护知识和技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4.2 心理支持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护士面临着较高的工作压力。

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匡助护士缓解压力,保持心理健康。

4.3 团队合作建立良好的团队合作氛围,鼓励护士之间的互助和支持,共同应对工作中的难点和挑战。

医务人员职业健康与安全防护(三篇)

医务人员职业健康与安全防护(三篇)

医务人员职业健康与安全防护是保障医护工作者身体健康和安全的关键措施。

由于医务人员从事的工作特殊性和困难性,他们常常面临各种健康与安全风险,包括职业病、感染风险、工作压力等。

因此,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健康与安全防护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对于个体的身体健康有利,还能确保医院的正常运行和提高医疗质量。

一、职业病防护医务人员由于长期与各种病原体接触,容易患上职业病。

而且许多职业病多年后才会出现症状,给医务人员的健康带来巨大威胁。

因此,做好职业病的防护工作非常关键。

首先,要加强职业病防护知识的宣传与培训,让医务人员了解职业病的危害性和预防措施。

这对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病防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医院应制定完善的职业病防护制度和规章制度,要求医务人员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防护服等,在工作中做好个人防护措施。

同时,医院还应定期进行职业病体检,提前发现潜在的职业病患者,给予相应的治疗和康复。

最后,要加强对医务人员职业病预防措施的监督与检查,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做法,确保医务人员的健康与安全。

二、感染防护医务人员常常面临感染风险,尤其是在处理传染病患者时。

因此,加强感染防护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守感染控制的各项规定和操作规程,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定期进行体检,确保自身的健康状态。

其次,医院应加强感染控制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各项预防措施的有效执行,包括手卫生、消毒操作、环境卫生等。

同时,医院还应提供充足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防护服等,供给医务人员使用,并定期检查和更换。

此外,对于被感染的医务人员要及时隔离治疗,同时要做好其它员工的防护工作,以避免感染蔓延。

三、工作压力管理医务人员长期面对着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容易导致心理和身体健康问题。

因此,要加强对医务人员工作压力的管理与缓解。

首先,医院应合理安排医务人员的工作时间和任务量,避免过度工作的情况发生。

其次,医院应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包括安静的工作空间、适宜的温度和光线等,提供舒适的休息条件。

医护人员职业安全防护

医护人员职业安全防护
政策法规包括:《职业病防治法》、《安全 生产法》等
政策法规明确了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责 任,以及医疗机构的法律责任
政策法规要求医疗机构加强职业安全防护设 施建设,提高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水平
法律法规要求
法律法规:《中华 人民共和国职业病 防治法》、《中华 人民共和国安全生
产法》等
职业安全防护政策: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 会、人力资源和社 会保障部等政府部 门发布的相关政策
手套:防止接触感 染,选择合适的手
套类型和尺寸
鞋套:防止鞋底接 触感染,选择合适 的鞋套类型和尺寸

防护服:防止皮肤接 触感染,选择合适的
防护服类型和尺寸
洗手液:保持手部 清洁,选择合适的 洗手液类型和浓度
操作流程规范
01
洗手:按照七步洗 手法进行洗手,确 保手部清洁
05
废弃物处理:按照 规定处理医疗废弃 物,避免污染环境
确保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
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医护人员进
C
行职业安全防护培训,提高医护
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意识和技能
医疗机构应当及时报告和处置医
D
护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事故,确
保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
职业安全防护的未来发展
技术进步与创新
01 智能穿戴设备:实时监测医护人 员的健康状况,提高防护效果
02 远程医疗技术:减少医护人员与 患者的直接接触,降低感染风险 3D打印技术:快速制造防护用品,
03 提高防护物资的供应能力 04 人工智能技术:辅助诊断和治疗,
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
提高防护意识
加强培训:定期进行职业安 全防护培训,提高医护人员
的防护意识
制度保障:制定和完善职业安 全防护的相关制度,确保医护

2024年度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ppt课件

2024年度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ppt课件
13
手套的选择与使用
一次性医用手套
适用于一般医疗操作,提 供基本防护。
2024/3/23
耐化学腐蚀手套
适用于接触化学药品或消 毒剂的操作。
正确使用手套
选择合适尺码,检查手套 完整性,遵循无菌操作原 则。
14
防护服的选择与使用
隔离衣
适用于一般医疗环境,防止污染 物溅到医护人员身上。
2024/3/23
锐器伤的预防措施
使用安全型医疗器具,避免徒 手处理污染的锐器,规范操作
行为。
锐器伤的处理流程
立即停止操作,用流动水冲洗 伤口,挤出损伤处血液,用碘 酒或酒精棉签精擦伤口处。
注意事项
及时报告和处理锐器伤事件, 定期进行职业暴露风险评估和
疫苗接种。
2024/3/23
19
防护用品穿脱操作规范
防护用品的种类
2024/3/23
手卫生的指征
接触患者前、进行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 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接触患者血液 、体液后。
注意事项
保持手部皮肤干燥,避免长时间佩戴手套 ,定期更换消毒液。
18
锐器伤处理操作规范
01
02
03
04
锐器伤的危害
锐器伤是医护人员最常见的职 业伤害之一,可导致皮肤破损 、出血、感染等严重后果。
10
心理性危害因素
工作压力
医护人员面临巨大的工作压力,包括工作负荷重、时间紧迫、生死攸关等。长期的工作压力可能导致焦虑、抑郁 等心理问题。防护措施包括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学习应对压力的方法,寻求心理支持和帮助。
暴力事件
医护人员有时可能面临患者或家属的暴力行为,造成身体和心理上的伤害。防护措施包括学习自我防卫技巧,及 时报警和寻求帮助,医院应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

医护人员职业防护分类及要求

医护人员职业防护分类及要求

医护人员职业防护分类及要求医护人员是在医疗服务过程中进行医疗和护理工作的人员。

由于医护人员可能接触到各种病原体和污染物,因此职业防护非常重要。

下面将对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分类及要求进行详细介绍。

一、接触性疾病预防1.医疗机构要建立和完善疾病接触管理制度,对接触疾病的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预防意识和防护水平。

2.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时应佩戴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手套、口罩、护目镜和防护服等,以防止病原体通过皮肤或粘膜进入体内。

3.医疗机构要加强消毒、隔离和衣物处理等管理,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二、放射性物质防护1.医疗机构要建立和完善放射性物质管理制度,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使他们了解放射性物质的性质、危害和防护措施。

2.医护人员在接触放射性物质时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服、手套等,以降低辐射的吸收剂量。

3.医疗机构要定期检测和监测放射性物质的泄漏情况,确保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三、化学品防护1.医疗机构要建立和完善化学品管理制度,明确危险化学品的存储、使用和处理要求,确保医护人员的安全防护。

2.医护人员在接触化学品时应佩戴相应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防护服、面具等,避免皮肤接触和吸入。

3.化学品应储存在专门的储存区域,并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标志、分类和包装等,以防止泄漏和污染。

四、手术安全防护1.医疗机构要建立和完善手术安全防护制度,确保手术操作的规范和安全。

2.医护人员在手术操作时应佩戴手术帽、口罩、护目镜和无菌手套等,以防止感染的发生。

3.医疗机构要加强手术室的清洁和消毒,保持手术环境的无菌,保障手术的安全进行。

五、心理健康防护1.医疗机构要重视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为其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辅导。

2.医护人员要学会自我调节和心理抗压,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心态。

3.医疗机构要推行轮岗制度,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和紧张程度,确保他们的心理健康。

六、职业暴力防护1.医疗机构要建立和完善职业暴力防护机制,对医护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和技能。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

第4页
年7月全国法定传染病发病、死亡统计表 (中国卫生部网)
病名
发病数 死亡数
艾滋病 5930 768
甲型肝炎 3312
2
乙型肝炎 105007 56
丙型肝炎 14448
9
淋病
9639
0
梅毒
36180
7
120000
105007
100000
80000
60000
36180
40000
20000
5
9
3
0
768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ppt
第17页
(二)生物性职业危害防护办法
戴手套 有研究表明假如一个被血液污染钢针 刺破一层乳胶手套, 医务人员接触血 量比未戴手套可能接触到血量少50% 以上。一副手套只能使用一次, 一副 手套也不能用于不一样患者, 操作中 如手套破损要马上更换, 脱手套后仍 需马上彻底洗手。
第20页
(二)生物性职业危害防护办法
• 正确穿脱隔离衣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ppt
第21页
(二)生物性职业危害防护办法
• 其它防护工具使用

医务人员在操作前要评定被体液污染
危险程度, 依据情况选择适当防护用具,
如急诊科、外科等科室在处理大出血患者
时要考虑戴防水围裙, 气管插管和吸痰时
则应戴护目镜和面罩;妇产科护理人员辅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ppt
第31页
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职业暴露
• 危险性: • HBV在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液中大量存在,每毫
升血液中有近1亿个病毒颗粒,假如注射过乙型肝 炎疫苗并已经产生了免疫力,基础上不会被感染, 而普通人群对HBV易感。只需极少许(10-4ml)污 染血液进入人体即可造成乙型病毒性肝炎, • (10-7ml)血液可致隐性感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一)标准预防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l、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2、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

(二)标准预防的措施l、洗手: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时,不论其是否戴手套,都必须洗手。

遇有下述情况必须立即洗手:摘除手套后(接触病人前后)可能污染环境或传染其他人时。

2、戴手套:接触病人的上述物质及其污染物品时,接触病人黏膜和非完整皮肤前均应戴手套;对病人既接触清洁部位,又接触污染部位时应更换手套。

3、上述物质有可能发生喷溅时,应戴眼口罩,并穿防护衣,以防止医护人员皮肤、黏膜和衣服的污染。

4、被上述物质污染的医疗用品和仪器设备应及时处理,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应进行清洁和适当消毒。

5、污染的床单及时处理,防止接触病人的皮肤与黏膜,以防污染衣物及微生物传播。

6、锐利器具和针头应小心处理,以防刺伤。

7、医护人员进行各项医疗操作、清洁及环境表面消毒时,应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

8、污染环境或不能保持环境卫生的病人应隔离。

(三)医护人员的防护要求1、基本防护:防护对象;在医疗中从事诊疗活动的所有医、护、技人员。

着装要求:工作服、工作帽、医用口罩、工作鞋。

2.加强防护:防护对象:进行体液或可疑污染物操作的医护人员,传染病流行期的发热门诊的工作人员;转运疑似或临床诊断传染病的医护人员和司机。

着装要求:在基本防护的基础上,可按危险程度使用以下防护用品:隔离衣:进入传染病区时;防护镜:有体液或其他污染物喷溅的操作时;外科口罩:进入传染病区时;手套:操作人员皮肤破损或接触体液或破损皮肤黏膜的操作时;面罩:有可能被病人的体液喷溅时;鞋套:进入传染病区时。

3.严密防护:防护对象:进行有创操作;对传染病尸体进行解剖的医务人员。

要求:在加强防护的基础上,应使用面罩供应室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措施医院供应室担负着各临床科室污染物品的回收、清洁、消毒、灭菌和发放工作,是医院无菌物品的供应站,也是污染物品的集中点。

加强供应室工作人员的防护能力和保证工作人员的自身健康显得十分重要。

一、危害因素1、生物因素医疗用品在供应室进行去污、清洗、消毒和灭菌,再返回临床使用的循环程序中,频繁地接触病毒和细菌。

污染物品的数量多、种类复杂,成为交叉感染的媒介。

这不仅仅是造成医院感染的潜在因素,也是危害供应室护理人员身体健康的因素之一。

2、物理因素消毒灭菌时高压锅、排气扇等的噪声,可损伤人体的听神经,引起心血管系统等的生理变化。

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时可以引起角膜炎、结膜炎及皮肤红斑,它照射产生的臭氧,对呼吸道也有损害。

热力灭菌法在使用过程中所散发的热量使供应室工作人员长期处于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对健康造成影响。

3、化学因素戊二醛、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等化学消毒剂在应用时散发的气体,可污染供应室的工作环境。

这些消毒剂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性,直接接触人体时可引起皮肤、黏膜、呼吸道的损伤;挥发在空气中被人体吸入后可导致支气管黏膜水肿,长期作用可引起支气管炎,最终导致呼吸系统的损害;另外对人的眼睛也有刺激作用,可引起流泪、模糊、视物不清等;还可以引起接触性皮炎。

4、锐利器械伤害在物品回收和清点的过程中,污染的针头、刀片或其他医疗器械刺伤是最常见的职业伤害,可导致工作人员的血液暴露,,有发生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以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危险。

5、环境因素供应室工作繁琐单调,消毒灭菌工作需付出较大的体力,人体容易疲劳,使身体免疫力下降。

每日把医院各处回收来的布类、器械等物品统一在回收间再重新分类整理,在这一过程中,又造成了回收间环境的污染。

二、防范措施1、加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知识教育加强供应室人员对医疗环境中职业感染危险性的认识,把职业安全教育作为培训的主要内容。

强化护理人员消毒、灭菌和隔离及预防感染的意识,加强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在回收的过程中, 要求戴口罩、帽子、手套,出供应室时换外出衣、外出鞋;直接接触患者血液、尿液、脓液以及体内各种引流液的器械时,要求戴手套,并且要及时更换手套,避免交叉感染。

2、建立医护人员健康档案供应室人员必须维护自身健康,不能患有急慢性传染病。

每年定期进行健康查体两次,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加强职业健康教育, 提高工作人员免疫力与抗病毒能力。

3、加强锐利器械损伤防护和处理在操作中应戴手套,注意避免损伤,动作轻巧,避免碰撞,对金属器械应先分类,,采用持物钳持物。

锐器必须放在利器容器内进行运输,避免用手直接接触锐利器械,以免刺伤。

一旦被利器刺伤,应立即反复挤压伤口周围并洗手,用碘酒、乙醇等消毒,必要时包扎。

如被HIV、HBV等污染利器刺伤,应进行相应的接种及采取其他治疗措施,如严重刺伤,立即到外科处理。

4、环境因素的防护安装排气扇,在制作敷料、棉球等,应戴口罩。

5、化学消毒剂的防护了解消毒剂的理化性质,配置时戴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具。

盛放消毒剂的容器要配备容器盖,,避免消毒剂的挥发,既可以保证消毒剂的有效浓度又减少了对身体的危害。

定期通风,工作时应开排气扇,保证室内空气流通,。

强酸浸泡物品操作要小心谨慎,操作完毕用自来水充分冲洗所接触物品及区域。

放酸位置需固定,切忌与其他溶液混放,容器表面要有明确标志。

锐器伤的防范措施及处理锐器伤是医务人员常见的一种职业性损伤,对医务人员身体健康造成直接威胁。

1、常见的锐器在医疗活动中,常见的锐器包括:手术刀片、注射针头、医用缝合针、安瓿碎片、玻璃及剪刀等一些锋利的医疗器械。

2 、防范措施①强化安全意识,提高防范能力。

手持针头和锐器时,不要让锐利面对着他人,以防不慎刺伤。

操作完毕,处理针头时不要太匆忙,禁止双手回套针帽,防止刺伤自己的手;禁止用手去折弯或弄直针头;在为不合作患者做治疗时,应取得他人的协助。

②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

将用过的针头、刀片、缝针等及时处理,丢入合适的锐器盒内,不要将针头、刀片、缝针等丢在一般的垃圾桶内,以免刺伤保洁员。

③严格操作规程。

医务人员必须熟悉掌握各项操作规程,手术科室医护人员与锐器接触机会多,操作者要严格操作规程,准确、无误,做到忙而不乱,从而避免锐器刺伤自己或他人。

当手要接触血液、体液或污染物品时,要戴手套进行操作,特别是医务人员手上有伤口时必须戴手套操作,虽然戴手套不能防止锐器伤,但可以减少血液进入人体的量而减少感染的机会。

操作中,手套破损应立即更换,处理血液污染的器械时均应戴手套进行,脱手套后仍需立即彻底洗手。

④完善防护措施,接种乙肝疫苗,定期体检,并进行有效的预防接种。

3、锐器伤后处理医务人员工作中不慎被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伤时,应立即挤出伤口的血液,流水冲洗伤口,再用碘酒、酒精消毒,遇特殊感染手术中医务人员不慎刺伤,应立即进行临床处理和消毒。

并在手伤后48小时内上报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并填写报表,在伤后72h内作HIV、HBV等基础水平检查。

可疑暴露于HBV感染血液、体液时,应尽早注射乙肝疫苗(最迟不超过7天),1个月后再注射1次;可疑暴露于HCV感染血液、体液时,尽快于暴露后作HCV抗体检查;可疑暴露于HI V感染血液、体液时,即刻抽血检测HIV,3、6个月后复查,72小时(越早越好)内采用二联或三联药物治疗28天,并随访6个月。

X光室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措施(一)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加强培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通过职业教育,增强专科理论知识,深入了解职业暴露的危害性,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掌握防护原则和具体防护措施。

(二)职业安全防护措施1、工作时尽量缩短接触X 线的时间以减少危害,定期脱离放射环境以减少射线的照射及积蓄。

2、改善工作环境,减少与X射线管焦点或散射体的距离来减少其受照剂量。

3、对病人进行X光透视、照片操作时,应穿戴铅橡胶防护衣,佩戴铅围裙、专用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

在不影响正常操作的条件下,使身体尽量远离X 射线管和患者,避开有用线束的直射线。

对患者要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在保证诊断质量的前提下,尽量缩短照射时间,并用铅胶板屏蔽非检查部位。

4、加强通风换气,消除X射线机房内有害物质:除安装迷宫式百叶窗保持良好通风外,设机械通风,保持每天换气4~6次。

实验室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措施实验室医务人员因其职业的特殊性,每天要处理大量的临床标本,而标本中含有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立克次体、寄生虫、衣原体和支原体等,因此实验室医务人员每天都暴露于各种各样的危险因素之中。

为保护实验室医务人员的健康,防止污染向实验室外扩散。

特制定实验室人员安全防护措施:1、实验室人员职业感染的危险因素(1)实验室检测的标本大多是病人的血液、分泌物和排泄物(如粪、尿等)。

其内可能含有多种病原体,为了提高标本阳性检出率,选送的标本往往都是含菌数量和活菌数最多的部分。

另外,带菌者、防护用品床感染者、潜伏期病人,这些没有明显临床症状的人有时送检标本做例行检查时,标本中也可能含有病原体。

(2)实验室锐利器械实验室人员在采血工作中被针头刺伤,是最常见的职业伤害,可导致医务人员血液暴露,有感染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和艾滋病病毒等的危险。

另外,针刺伤还可传播一些其他疾病,如疟疾、败血症、伤口感染等。

(3)检验操作时形成的微生物气溶胶检验操作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有可能产生危害性的微生物气溶胶。

①直接涂片或制作湿片时;②吸取和稀释体液标本或排除注射器内的气泡时;③倾倒微生物悬液时;④使用组织搅拌器后立即打开搅拌器盖或当培养管振摇后打开管塞时。

2、防范措施(1)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根据控制实验室医源性感染的管理工作的要求,建立实验室微生物学监控制度、保洁工作制度、消毒工作程序和感染性垃圾分类、收集、运送及登记制度。

(2)加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知识培训个人操作习惯是造成锐器伤发生的决定性因素。

要改变不正确的个人操作习惯,保证在任何时候进行操作时都能采用符合规定的安全技术和预防措施,要增强医务人员对医疗环境中职业感染的危险性认识,要把职业安全教育作为职业培训的一项内容,以减少不安全隐患的发生。

(3)增强自身防护意识工作人员自觉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在实验操作中戴一次性手套、口罩,高危操作环境要求穿隔离衣、戴防护眼镜。

正确配制消毒液,定期对工作环境消毒,经常保持实验室内空气流通。

(4)加强锐器损伤的防护和处理医务人员被锐器意外刺伤后,应先脱去手套,再自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受伤部位,同时用流动净水冲洗伤口,使部分血液排出,然后用碘酊、乙醇消毒受伤部位,用无菌敷料包扎伤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