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晚清政府的危机
晚清中国社会的历史巨变与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晚清中国社会的历史巨变与向近代社会的转型晚清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的转型时期,中国社会从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
社会性质发生巨大变化,社会经济结构、阶级关系、政治统治、思想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在这一时期也开始起步并逐步发展。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晚清中国社会的历史巨变与向近代社会的转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知识归纳一、晚清政局的演变1.鸦片战争前夕清朝政治的腐朽从乾隆后期开始,清朝政治的腐败日益暴露,表现为:①官场中,结党营私,互相倾轧,卖官鬻爵,贿赂成风。
②军队里,装备陈旧,操练不勤,军备废弛,纪律败坏。
③财政上,国库日益亏空,入不敷出。
④阶级关系上,阶级矛盾激化,农民的反抗斗争越来越激烈。
⑤清朝统治集团中,以"天朝上国"自居,皇帝和大臣闭目塞听,愚昧无知。
2.19世纪中期,清朝面临内忧外患的形势及政局的变动(1)内忧外患的形势①内忧:鸦片战争后,阶级矛盾激化,各地起义不断。
1851年,爆发太平天国运动;1853年,太平军建立了同清朝对峙的政权;1853~1856年,太平天国发动北伐、西征和东征,深入到清朝统治中心地区,攻破江南、江北大营,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统治。
②外患:清王朝在鸦片战争中战败,被迫割地、赔款、通商,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失去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英法联军攻占了清朝统治中心北京,火烧了皇家园林圆明园,清朝皇帝弃城出逃。
(2)清朝政局的变动①总理衙门的设立。
总理衙门是近代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是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
②辛酉政变和"借师助剿"。
1861年慈禧太后和奕沂发动政变,逮捕了辅政大臣,由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奕沂为议政王。
以辛酉政变为契机,中外反动势力开始走上公开勾结的道路。
1862年初,清政府决定向英法两国"借师助剿",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太平天国。
③汉族官僚势力的扩大。
晚清时期的经济危机与社会动荡
晚清时期的经济危机与社会动荡晚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的程度在中国历史上几乎是空前的。
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中西文化的巨大冲突,外国列强的不断侵略,以及中国文化的缺陷和弱点。
经济危机晚清时期的经济危机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首先是国家财政状况的恶化。
清朝的官员们喜欢经常进行高调的外交活动和战争,这些活动非常昂贵,但收入却很少。
其次是粮食和棉花生产的萎缩。
由于长期的战争和自然灾害,中国的农业生产遭受了很大的破坏。
其次是商业贸易和手工业商业的萎缩。
清朝的政策非常保护性,不允许外国商人参与中国的内部贸易,这导致了中国内部贸易的萎缩。
同时,由于生产力的低下和劳动生产率的低下,手工业商业也没有得到良好的发展。
最后是货币流通和税收收入缺乏透明。
清朝政府缺乏良好的统计方法,也缺乏有效的税收制度。
这导致了货币流通和税收收入的缺乏透明性。
社会动荡晚清时期的社会动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民众的不满和农民起义的不断爆发。
由于经济危机,大量的农民失业和饥饿。
加上清朝政府的一系列让人无法容忍的税收和劳役政策,导致了农民的不满和起义。
其次是社会阶层之间的巨大分化和冲突。
由于经济危机,缺乏机会的拓展和社会良好的流动方式,导致了社会阶层的日益分化。
最后是人民对清朝王朝的不信任和对外国列强的抗议。
清朝政府的无能和对列强的妥协使得普通民众对其日益失去信任。
同时,外国列强的侵略和殖民统治也激起了中国人民的不满和反抗。
晚清时期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深远的。
这个时期的混乱和矛盾使得中国社会变得不稳定,人民的生活变得更加困难。
同时,这个时期也为中国以后的历史发展奠定了基础,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多元化和现代化。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重点易错题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重点易错题单选题1、太平天国起义之前地方存留的税收既数额有限,又必须按规定的制度支用,向朝廷奏请报销。
如有额外开支须奏准朝廷方能动用。
太平天国起义后新开征的厘金税既无定章制度,更成为督抚一手包揽的财源。
这一变化说明()A.地方政权机构发生变异B.财政收入状况日趋恶化C.地方财权扩大成为共识D.财政体制整顿势在必行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太平天国起义后新开征的厘金税既无定章制度,更成为督抚一手包揽的财源。
”明显可以看出,经过太平天国运动以后,地方督抚掌握了更多的获得财政收入的渠道,新的厘金税的征收没有具体的规定,说明财政体制急需整顿,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地方政权机构发生变异,也无法体现太平天国的财政收入状况,排除AB项;材料无法体现“地方财权扩大”成为社会共识,排除C项。
故选D项。
小提示:2、维新变法期间,《湘报》发表了一篇《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
”该诗歌作者旨在A.号召人们参加维新变法运动B.鼓励人们全面地向西方学习C.宣传民主与科学的先进思想D.劝导国人放弃天朝上国观念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指出中国不是地球的中央,也就是指出中国不是世界的中心,因此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号召人们参加维新变法运动,且维新变法缺乏群众基础,排除A项;B项错在全面,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与科学,排除C项。
故选D项。
小提示:3、维新变法运动促进了以科学为象征的重科技、讲实用的思想意识,在学界甚至政界广泛流行,但远未达到严复倡导的科学精神水平。
这主要是因为A.民族危机加剧B.社会崇尚经学C.西学传播受阻D.维新派的妥协答案:A解析:维新变法运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尚未达到严复倡导的科学精神,主要是因为近代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通过维新变法的手段实现民族复兴难以实现,A项正确;传统思想对于科学意识的传播有一定阻碍作用,但是不构成主要原因,排除B项;C项是现象而非原因,排除C项;D项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D项。
《历史(基础模块)》专题八 晚清时期的民族危机与救亡运动
任务一 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南京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趁火打劫。美 国、法国于1844年7月和10月分别与清政府签订中 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这一系列 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主权遭到严重破坏。鸦片战争 和《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 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任务一 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任务一 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4. 《南京条约》的签订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 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南京条约》规定:中国 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 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 宁波、上海5处为通商口岸;英商在华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税 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香港被割占,使中国的领土完整遭 到破坏;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等规定,使中国的关税和司 法主权受到侵犯;外国船舰可在中国领海自由航行,破坏了 中国的领海主权等。
任务二 中国军民的军事抵抗
四、 邓世昌壮烈殉国
任务二 中国军民的军事抵抗
义和团以“扶清灭洋”为口号,保家卫国。面对帝国主义 对中国的侵略,“灭洋”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要求。这一口号 的提出反映了当时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已成为中国 社会的主要矛盾。但是也应看到“扶清”无论在主观上还是在 客观上又会使人们丧失对清朝封建统治集团的警觉,尤其是随 着义和团运动的迅速发展,人员成分复杂,清政府对义和团的 政策由“剿灭”改为“招抚”时,义和团逐渐落入被利用、被 控制的圈套,以至于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任务一 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图8-3 《辛丑条约》签订现场
《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 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的签订标志着帝国主义彻底控制了清政 府,清政府也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二轮通史中国近代史晚清政府
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异同点 相同点: ①都是近代中国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运动; ②都是以宗教作为发动,宣传,组织运动的主要手段; ③都被中外发动势力联合绞杀; ④都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不同点: ①运动的进程:太平天国运动有统一的领导,建立了自己 的政权,提出了明确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而这 一切,义和团都没有。 ②斗争的主要对象:太平天国运动指向国内的封建主义(清 王朝);而义和团运动则指向外国帝国主义。 ③清政府对运动的态度:对太平天国运动,清王朝至始至 终坚持“剿”;而对义和团运动,清政府则经历了 “剿”→“抚”→“剿”的变化。 ④对西方的态度:太平天国运动在反对列强的侵略的同时, 主张学习西方,而义和团则盲目笼统排斥一切外来事物 ⑤对宗教的态度 :太平天国运动利用宗教力量团结民众而 义和团敌视宗教杀了不少教民。
二、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加深(1861-1894) 1、经济:洋务派近代工业的创办及其影响;民 经济 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必二p35 p36知识链接 2、社会生活:留美幼童揭开“断发易服”序幕。 轮船、铁路,四通八达的电报网形成,近代报 刊产生。 p77 p78 p80 政治
1、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原因、意义、新特点) 2、左宗棠收复新疆p32 3.洋务运动。 4、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原因、途径、代表、 特点、意义) 必二p35
民族工业的特点(归纳) 1、主要来源于一部分对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企业感兴趣的官僚、 买办、商人的投资创办。
2、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先天不足)
3、主要分布在通商口岸或靠近通商口岸的地方 4、工业布局不合理,以轻工业为主(后天畸形) 5、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夹缝中艰 难生存发展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
晚清历史的发展趋势
晚清历史的发展趋势
晚清历史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经济落后:晚清时期中国的经济并没有得到积极的发展,而是逐渐衰落。
由于西方列强强行开放中国市场,导致大量的中国财富流失,财政收入不足,导致国家财政长期赤字。
同时,农业生产技术落后,工业生产不发达,加上洋务运动带来的大量债务,进一步加重了财政困难。
2. 改良与革命思潮兴起:晚清时期思想文化方面的变化也十分明显。
先后兴起了保守、改良、维新和革命等多种思潮。
光绪年间的百日维新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改革运动;辛亥革命则是中国共和民主革命的开端,彻底推翻了封建帝制政权。
3. 异乡侨民的涌入:晚清是大规模中国人移民海外的时期。
一些商人、劳工以及难民流落到了世界各地,其后代成为了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
他们对于中国的发展和改革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4. 满清政府统治危机:晚清时期满清政府内部的各种矛盾冲突逐渐激化,政治上的腐败日益恶化,使得满清政府处于一个极度动荡的局面。
尤其在先进思想的影响下,满清的统治危机逐渐加重,最终被推翻。
总之,晚清时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其发展趋势不仅具有历史
价值,也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高中历史课件 清朝的鼎盛与危机 (4)
西北达巴勒喀什池
北接西伯利亚
东北至外 兴安岭和 库页岛
西跨葱岭
东
我国辽阔的版图在 清朝前期最终奠定
临 太 平
洋
西南达喜马 拉雅山脉
南到南海诸岛
东南到台湾及 附属岛屿钓鱼 岛、赤尾屿等
二、疆域的奠定
(一)经略边疆 (二)版图奠定
3.意义:(1)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 (2)加强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直接管理,巩固了边防, 开发了边疆,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3)促进了民族经济文化交流交融; (4)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要非夜分,不就宴息,如是者岁率以为常,即使出巡外地,
也不忘处理政务
——康熙
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
言大权从无旁假。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有能荣辱人、能生死
人者。
——《清高宗实录》卷323乾隆十三年八月辛亥
一、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一)勤政:独断朝廷大政方针,详加过问地方具体事务 (二)确立秘密奏折制度
1.含义: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 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
一、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一)勤政:独断朝廷大政方针,详加过问地方具体事务 (二)确立秘密奏折制度
1.含义: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 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
2.特点:迅速、机密 3.作用:
(一)经略边疆 (二)版图奠定
1.疆域范围:清朝中期,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勒喀什池,北接 西伯利亚,东北至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 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西南抵喜马 拉雅山脉。 2.治理: ①内地分立18个省,分设巡抚、总督治理。
第四讲 晚清民族危机的加深 1894-1911年
2、 晚清商约外交
[复习参考题]
1、 谈谈中日在朝鲜问题上的矛盾。 2、
甲午战争期间清政府的对日政策是怎样的? 《马关条约》对中国和东亚的外交环境有何影 响? 3、 谈谈19世纪后期的中俄关系及其变化。 4、 义和团运动期间,中国各种势力有什么样 的对外政策?如何评价? 5、 谈谈列强对中国东北的争夺情况。 6 、 谈谈中国外交制度的现代化过程。
部门和官职 最高层:总理大臣,會辦大臣,會辦大臣兼尚
書,左右侍郎。 承政官:左右丞,左右參議 四司:和会,考工,榷算,庶务——郎中,员 外郎。 各股:主要是翻譯機構,后有相当于新闻处的 機要股 事务部门:电报处,银库 储才馆
地方交涉机构建立 完善驻外使节制度
外交官专业化
(2)租借地和势力范围
晚清时局图
3、门户开放政策
(1)政策的提出 在东亚和中国的政治经济利益需要
采取武力政策受到限制
1899年海约翰的门户开放通谍
(2)政策的内容
一、对于在中国的所为利益范围或租借地内的
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一概不加干涉。 二、中国现行条约税则适用于所有势力范围 内一切口岸所装卸的货物,不论其属何国籍。 此种税款由中国政府征收。 三、在各自势力范围内任何口岸,对他国入 港船舶所征收的入港费,不得高于对本国船舶 所征收的入港费;在各自势力范围内修建、管 理或经营的铁路,对他国臣民运输的货物,应 与对本国臣民运输同样货物、经过同等距离所 征收的铁路运费相等。
东南互保
英国、刘坤一和张之洞以及上海的官僚、买办、商人
等同意互相合作保障长江流域和平。 《中外互保章程》和《上海城厢内外章程》:上海租 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归各省督抚保护, 互不干涉。 (口头保证,没有签约) 参加区域:江苏、江西、湖南、湖北和安徽五省—— 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山东、四川、河南、陕西。 列强。 保护了南方的安定;中国在国家民族意识上仍缺乏整 体感;加深了满汉隔阂,进一步削弱了清朝的统治。
论晚清政府的合法性危机
论晚清政府的合法性危机
王宏强
【期刊名称】《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年(卷),期】2003(000)006
【摘要】所谓合法性危机就是政府统治的合法性得不到人民的认同所带来的危机.晚清政府合法性危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政府能力的欠缺;2)政治文化的认同危机;3)中央军事权威的丧失.通过对晚清政府的合法性危机的分析,不仅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了解清王朝衰亡的原因,还有助于我们认识合法性与巩固政权的内在关系,加深对合法性问题的认识.
【总页数】4页(P90-93)
【作者】王宏强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91
【相关文献】
1.地缘政治危机与晚清政府边防政策的三次调整
2.从拒俄运动看晚清政府应对民众涉外公共事件之得失——晚清民国社会危机与政府应对之道研究
3.晚清政府处置粤西海疆危机及对南海维权的历史意义——以中法战争后冯子材的军政建树为中心
4.晚清政府在新疆治理面临的危机与挑战
5.从委内瑞拉政变看政治合法性危机与合法性维护——改革中的国家政治合法性实证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课件)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
清政府的政策调整
面对不断加剧的统治危机,清政府被迫调整政策,推行新政,以适应近代化发 展趋势,达到维护统治的目的,但它却在客观上加速了辛亥革命的到来
向西方学习的内容
由学习器物转向学习制度
革命力量
中华民族进一步觉醒,更多阶级、阶层投入到救亡图存的行列
针对训练:
5.1899年,中国赴日留学者仅64个人。1905年,中国留日学生
重点四 抗争探索史:地主阶级抵抗派
背景
鸦片战争使一些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 他们开眼看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1、林则徐 开办译馆,罗致译员,收集有关西洋各国的消息情报和国际 知识,汇译成《四洲志》
2、魏源 《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被誉为了解外国知识 的“百科全书”
失 败原 因
主观原因:①清朝封建统治腐朽落后,政治腐败。(根本原因)
②清政府避战求和政策。(重要原因)
③清军仓促应战,防务松弛,武器装备落后。
客观原因:①日本蓄谋已久,且制度先进。
②西方列强对日本的支持。
重点二 侵略史: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内容及危害 条款
让步 承认朝鲜独立。
割地 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 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款 赔款2亿两白银。
影响
中国国际地位降低。
严重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 中国的野心,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巨额赔款,大大加重人民负担,激化阶级矛盾; 举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开埠 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设厂 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制造。
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办铁路之事,俄不阻隔;二、俄在长江以北承办铁路一事,英不阻隔。这
从义赈的兴起看晚清统治危机
的《 禁种 罂粟 片》 中认为 “ 丁戊奇荒 ” 与种植罂粟 、 缺乏粮食
有 着直 接关 系。经过实地考察 , 于任后 的第二 年即制定 了 禁种罂粟 、 绝鸦片 吸食 的方 案 , 取具体 而又严厉 的措 禁 采 施 严 惩驰 禁 者 ,奖 励 查 鸦 片 的有功 人 员 。至 光 绪九 年
维普资讯
第2卷 第9 2 期
20 07年 9 月
乐 山 师 范 学 院学 报
J u n l f e h n T a h r o lg o r a s a e c e sC l e oL e
Vo1 2. . . No9 2
S p2 0 e .0 7
9 3
维普资讯
政府实际施放给每个农 民的钱粮十分有限。日趋 困顿 的清 廷财政 已难 以负荷救济灾 民的重任。 其二 , 吏治腐败 。救荒的中心 内容是发放 钱粮 , 具体经
使社会经济遭重创 ,巨额战争赔款使政 府财政入不敷出 , 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 中。这样 , 善会善堂赖 以维持 的经 费
( 83 底 , 18 ) 全省鸦 片种 植面积 , 已经禁 除了 8%, 0 取得 了山
会救济或社会救助 , 内涵是指 国家与社会 面向由贫 困人 其
口与不 幸者组 成的社会脆 生活保 障政策 ,它通常被视 为政府 的 当然责任 或 义
西禁烟的基本成功 。作为封建社 会的官吏 , 张之洞所采取 的救灾赈 荒措 施 , 应该 说是值得 肯定 的 , 对安 抚灾 民起也 到了一定的作用 ,但是对这些 赈荒措 施所产生 的结果 , 也 不 能作过高估计 。 影响晚清荒政实效 的主要原 因如下 : 其一 , 财政匮乏。 救荒的物质基础是钱粮 。 财政状况极 大地影响着荒政 的兴废 。清代 的财政经过清初发展到乾隆 中后期 , 达到鼎盛 。步入 近代 , 列强在不平等条约中规定 的 赔款掠夺与镇压农 民起义使 清政 府的财政 E益 匮乏 , t 从第
晚清政府的民族认同危机与民族国家建构
晚清政府的民族认同危机与民族国家建构作者:黄怡婷来源:《法制与社会》2018年第30期摘要民族主义作为一类新的社会思潮,其在诞生以后快速传播并且逐渐成为影响我国近代与现代政治的关键因素。
晚清政府所面临的危机来自三类民族主义的影响,其尽力建设民族国家但是却由于没有掌控民族主义的话语权而导致失败,最终也使自身政权走向覆亡。
关键词晚清政府民族主义认同危机作者简介:黄怡婷,武汉工商学院。
中图分类号:D69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ki.1009-0592.2018.10.356清朝末期,政府合法性受到质疑,如何走出困境且重新建立起管理者的政治权威始终是我国学者在进行近代史研究时重点关注的一项内容。
造成这一困境的原因进行分析,有下述两种主流观点,一是革命解释,这种观点指出,农民奋起抗争再加上辛亥革命的压力等种种来自于民间的反叛和压力最终造成政府的衰落;二是殖民解释,这种观点指出是因为外国殖民者从鸦片战争爆发开始实施的一系列殖民活动,尤其在19世纪晚期,殖民者的迅速瓜分最终造成清政府的管理出现问题。
上述两种观点虽然都分别站在某个角度阐释清朝衰落的缘由,然而仔细度之,却又不乏理论瑕疵。
因此,要想从根本上理清清朝末期危机出现的原因,当从民族主义这个最终推动我国近现代政治向前发展的重要原因开始分析。
一、作为学理的民族主义民族主义(nationlism)最早起源于18世纪的美洲,后经欧洲本土及其海外殖民地的传播而遍及世界。
但是对民族主义内涵的本体论理解仍比较复杂,就如同哈斯所说:民族主义好比是一只大象,研究这个课题的学者就像是盲人一样,每个人都只能摸到其中某个位置。
在这些关于民族主义的各种研究里面,笔者进行搜集,列出了三种比较典型的学术理论,并认为这些理论有机组合在一起代表了现阶段民族主义研究的最高水平。
第一种是以JohnAArmstrong为代表的客观研究取向。
例如有的民族具有一定的地域范围、具有特色的语言文字或者是有特别的风俗习惯等,而事实证明,这些黏合剂在历史发展中都是实际存在的。
太平天国运动与晚清的危机
太平天国运动与晚清的危机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场重大的社会运动,发生在19世纪中叶的中国。
太平天国运动对晚清的政权造成了深刻的冲击,并成为晚清危机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从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运动与晚清政权的冲突以及其对晚清危机的影响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太平天国运动起源于南方农民起义,由洪秀全创立。
洪秀全宣称自己是上帝的弟子,并提出了一系列激进的宗教和政治理念,吸引了大量的信众。
太平天国迅速壮大,并于1851年发动起义,最终建立了太平天国政权。
二、太平天国运动与晚清政权的冲突太平天国迅速扩张的势力引起了晚清政权的警惕。
太平天国的宗教教义与儒家传统有着根本的冲突,主张废除孔子的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甚至反对世袭制度。
这与晚清政权的维护儒家传统和统治秩序的立场形成了严重的对立。
太平天国还对晚清政权的统治地位构成了威胁。
由于太平天国的迅速发展,它占据了重要的经济和地理位置,以及大量的人口资源。
太平天国的军事力量多次威胁到了晚清政权的统治中心。
晚清政权普遍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是对国家稳定的威胁,因此采取了严厉的镇压手段。
三、太平天国运动对晚清危机的影响太平天国运动对晚清政权造成了多方面的影响,加重了晚清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危机。
首先,太平天国运动使晚清政权的统治地位受到了动摇。
太平天国政权在南方建立起了相对独立的政治体系,这对晚清政权的统治形成了严重挑战。
太平天国运动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动荡,晚清政权难以有效控制局势,政治秩序出现严重混乱。
其次,太平天国运动对晚清的军事力量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抵抗太平天国的军事进攻,晚清政权不得不扩大军备和提高军事开支,使得晚清的财政状况变得更加困难。
军事上的连年战争极大地消耗了晚清政权的人力和物力资源,使其更加陷入危机。
此外,太平天国运动的农民起义对晚清的经济造成了重大冲击。
太平天国的农民起义导致了大规模的社会动乱和战争,引发了农村的资源浪费和经济衰退。
边疆危机下清政府的应对举措
边疆危机下清政府的应对举措晚清政府在19世纪后半期面临着严重的边疆危机。
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清朝在陆地和海疆都面临着虎视眈眈的敌人。
北面的沙俄不断蚕食中国东北西北的领土,在西南,英法等国妄图殖民活动深入中国腹地,东面的日本经历“明治维新”崛起之后使万里海疆不再平静。
与中国历代王朝的游牧民族相比,这些敌人都是新兴的资本主义强国。
在民族危机存亡之际,清政府尝试着诸多举措来应对空前的边疆危机。
在中国历史上,陆地上的少数民族曾经长期困扰着中原王朝。
历代中原王朝及其重视“塞防”,通过发展骑兵,大规模修筑长城来抵御侵略。
清政府也曾经运用军事(尼布楚之战)、外交、贸易(恰克图)等手段有效地遏制了俄国势力对边疆的渗透。
然而,在经历鸦片战争之后让清政府感受到来自海洋上的威胁。
19世纪的世界,进入到真正的海军强权的时代。
从东南沿海和西北边塞,外敌带来巨大压力。
清政府的防御重点也出现了变化,朝堂之上也出现“海防”与“塞防”的争论。
浩罕国将军阿古柏勾结俄、英,趁中国西北动乱之机率兵进入新疆,建立“哲德沙尔汗国”,中国西北的局势日益紧张。
此时,东南海疆警报又起。
1874年,日本借口琉球漂流民事件,派军舰进入我国台湾。
清政府被迫承认日本对琉球有“宗主权”。
台湾事件的结局让当时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海防力量的薄弱。
朝堂之上,著名的“海防、塞防大讨论”拉开序幕。
在清朝面临东南、西北两方面的压力下,针对塞防、海防应如何为重,哪一项更为急迫的问题,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淮系和以左宗棠为代表的湘系提出不同的主张。
北洋大臣李鸿章给朝廷的《筹议海防折》,力陈“海防为重”的观点,“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靡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拖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
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未有之变局。
”京师近海而远疆,海防远比塞防更重要。
李鸿章主张在清朝财政捉襟见肘、无力兼顾东西的情况下,对阿古柏政权只需招抚,令其向大清奉正朔即可。
晚清的外国侵略与国家危机
晚清的外国侵略与国家危机晚清时期,中国遭受了一系列外国侵略,这些外国势力的入侵对中国的国家形势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使中国陷入了一场严重的国家危机。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晚清时期,中国面临的最大威胁来自于西方列强的侵略。
以鸦片战争为起点,西方列强通过武力和经济手段逐渐实现了对中国的殖民化。
他们迫使中国签订不平等的条约,剥夺了中国的领土和自主权。
尤其是英国、法国、德国、俄国等强国在中国开设租界,瓜分了中国的商埠,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的国家危机。
中国的国土被侵占,国家的主权受到侵犯,中国的独立和完整面临着严重威胁。
其次,晚清时期的外国侵略还极大地破坏了中国的经济。
西方列强以先进的技术和经济实力,以及不公平的贸易方式,将中国变成了他们的商品市场和原材料供应地。
中国的传统工业和农业被迫面临严重的挑战,许多工厂倒闭,农民陷入贫困。
此外,洋务运动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反而进一步增加了中国的债务负担。
经济的困境使得中国无力与外国列强抗衡,进一步加剧了国家危机的严重程度。
此外,晚清时期的外国侵略对中国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外国列强带来了他们的宗教、文化和价值观念,对中国传统文化造成了冲击。
尤其是基督教传教士的大量涌入,对中国人的信仰和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教育上,西方的科学知识和现代教育系统也逐渐渗入中国社会,对中国传统教育体制产生了冲击。
这些变化导致了中国社会的动荡,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使得社会的矛盾更加尖锐。
面对外国侵略和国家危机,晚清的政府内部也存在着严重的腐败和无能。
清朝政府的腐败问题,使得中国的国家治理陷入了混乱状态。
官员贪污腐败,导致财政困难,无法有效应对外国列强的侵略。
同时,内部的权力斗争也加剧了政府的混乱,各个势力之间的明争暗斗导致了政令不通,无法形成一个统一的抗外力量。
腐败和无能使得中国政府无力保护国家利益,进一步加大了国家危机的程度。
然而,即使在那个困难的时期,中国也有许多伟大的爱国者和改革者,他们努力寻求国家的出路。
高考历史备战小论文:晚清政府遭遇国家治理危机
高考历史备战小论文:晚清政府遭遇国家治理危机【题目】(2022∙河南信阳∙高一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某中学高一年级成立了历史老师指导的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小组同学在学习了《中外历史纲要(上)》的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后,历史老师提出了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晚清政府遭遇国家治理危机》,要求同学们就此课题搜集相关史料。
经查阅各种图文资料及相关历史资源网站,同学们主要搜集到如下史料:①湘军,淮军发展史。
②八国联军侵华时,清朝地方督抚在东南地区搞起了“东南互保”③清晚期以来,湖南省多次颁布“米禁”政策(由禁止出洋甚至发展到禁止出省)。
④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编练并执掌北洋新军。
⑤清末各地督抚向朝廷奏报的民变匪患丛生的电文,这些上报的电文基本杳无音信。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晚清政府遭遇国家治理危机”这一宏观历史视野,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予以论述。
(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参考答案】示例:统治危机加剧了晚清政府治理危机的出现。
阐释:19世纪50年代爆发太平天国运动,为了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清政府允许各地地主组建团练。
先后出现了曾国藩组建的湘军和李鸿章组建的淮军,汉族地主官僚开始掌握部分地方实权;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东南各地督抚组织“东南互保”,说明清政府对地方的掌控大大削弱;晚清时期袁世凯在天津编练的新军逐渐沦为他的个人武装力量,同时清政府对于各地的民变也无力应付,都说明清政府治理危机严重。
总而言之,随着近代农民起义和列强侵略的加剧,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出现并不断加剧。
【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
根据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湘军和淮军的出现是因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东南互保则出现于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所以统治危机加剧了晚清政府治理危机的出现。
结合太平天国运动、列强侵华战争、清末新政等内容展开阐述,言之有理即可。
从其他角度总结论点展开论述,言之有理亦可。
中国近代史纲要教案Chap2-2
“英国资产阶级看来将被迫在印度实行的一切,既不会给人民群众带来自由,也不会根本改善他们的社会状况,因为这两者都不仅仅决定于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还决定于生产力是否归人民所有。”“印度人民要根本改变自己的地位,必须完全摆脱英国的枷锁”(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
————《第二次鸦片战争》蒋孟引著三联书店1965年版
法国翻译官德里松,在《翻译官手记》里记述了英法侵越军抢掠圆明园德情景:“他们全都闹哄哄地蜂蛹而上,扑向这一堆无价之宝,他们用各种语言呼喊着,争先恐后,互相扭打,跌跌撞撞,摔倒又爬起来,诅咒着,辱骂着,叫喊着,各自都带走了自己的战利品,向四面八方跑去。”
贸易顺差(如今中国每年跟美国保持着600亿美元的巨额贸易顺差)自给自足(睡衣、刀叉、钢琴)卖鸦片(东印度公司)(政府对经济是不干预的)贪污银荒兵弱林则徐广东禁烟
道光十八年(1838年),鸿胪寺卿黄爵滋建议重治吸食者:吸者一年内戒绝,过期不戒,普通人处死;官吏应照常人加等,除治罪外,其子孙不准参加科考。高级官员议论,21人反对,8人赞成。
1、鸦片战争
教师提问:我们前两节课分析了中西方16-19世纪发展的大概情况,我们知道随着中国渐渐进入西方世界的眼中,不可避免的要与西方在经济政治等各方面打交道,比如说:使臣来华,贸易往来等。那么,根据同学们的了解,进入19世纪之后,中西方第一次军事上的交锋是什么呢?因为什么事件呢?(教师点评:英国为什么要在公元1840年出兵打中国?直接原因是虎门销烟。)
我们国家出于政治上对侵略者的痛恨,长期以来以简单的否定代替科学分析。但是
具有“双重历史使命”
2、关于“双重使命”
晚清政府面临的危机
(二)硬盘狭小:体制不灵
•1、汉族地方势力崛起,中央集权受到削弱 •咸丰帝:“不意曾国藩一书生,乃能建如此奇功” •彭蕴章:“曾国藩以侍郎在籍,犹匹夫耳。匹夫居 闾里,一呼蹶起,从之者万余人,恐非国家之福。 ”(薛福成:《庸庵文续编》卷一) •曾左李袁
2、统治集团内部出现裂痕:帝后之争
• 帝后之争
关于慈禧太后
• “我看眼前这位皇太后,乃是一位极美丽极和善 的妇人,猜度其年龄,至多不过四十岁(其实慈 禧已年近七旬),而且其性情佳丽姣好,使人一 见便生喜悦之情。”“慈禧太后身体各部分极为 相称,美丽的面容,与其柔嫩修美的手、苗条的 身材和乌黑光亮的头发,和谐地组合在一起,相 得益彰……嫣然一笑,姿态横生,令人自然欣悦 。” • 《慈禧写照记》美国女画家卡尔 1904年8月
•法国翻译官德里松,在《翻译官手记》里 记述了英法侵越军抢掠圆明园德情景:
•他们全都闹哄哄地蜂蛹而上,扑向这一堆 无价之宝,他们用各种语言呼喊着,争先 恐后,互相扭打,跌跌撞撞,摔倒又爬起 来,诅咒着,辱骂着,叫喊着,各自都带 走了自己的战利品,向四面八方跑去。
• 一是会党的反清思想与革命派殊途同归。 • 天地会产生于满汉民族矛盾中,由明朝遗老在康熙、雍正年间 初创,以“反清复明”为宗旨,至乾隆时势力大盛。随着历史的发展 ,“复明”观念逐渐淡薄,“反清”成为辛亥革命前会党的主要思想 。共同的斗争目标成为两者结合的基础。
• 二是会党力量强大,团结互助,会员遍布大江南北各省。内部组织严 密,不仅有极严格的堂规,还有严格的秘密联络手段,如各种暗号、 隐语,可以一呼百应,千百立集。 • 三是会党的主要成员是失去土地的农民和破产的手工业者,常常酝酿 自发的反抗斗争,是一支可以争取、利用和改造的社会力量 。 • 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中有《关于哥老会问题》1936
晚清政府面临的危机课件
水旱灾害
晚清时期,黄河、长江等河流频繁发生水灾,同时北方地区 旱灾严重,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
地震、瘟疫等灾害
地震、瘟疫等自然灾害也时有发生,给民众生命财产造成重 大损失。
05
晚清政府应对策略及评价
政治改革尝试
戊戌变法
光绪帝推行新政,包括改革政府机构、推行法制、设立新 式学堂等,但因保守势力反对而失败。
科技创新机遇 晚清时期的中国错失了科技革命的机遇,而当代中国正处 于科技创新的浪潮中,应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科技事业, 提升国家竞争力。
社会治理挑战 晚清时期的社会动荡对当代中国社会治理提出了警示,如 何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是当代中国必须面对的挑 战。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深化改革开放
借鉴晚清历史的教训,我们 应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推动
族矛盾日益激化。
农民起义频发
在民族矛盾的推动下,农民起义 频发,如太平天国起义、义和团 运动等,给晚清政府带来了巨大
的压力和挑战。
民族分裂势力抬头
在民族矛盾激化的背景下,一些 民族分裂势力也趁机抬头,如新 疆、西藏等地的分裂势力活动频
繁,加剧了晚清政府的危机。
02
晚清政府经济危机
财政收支失衡
财政收入减少
工业发展滞后
工业基础薄弱
晚清时期,中国工业基础薄弱,主要以轻工业为 主,重工业发展滞后。
缺乏技术人才
晚清时期,中国缺乏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难以 推动工业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外资入侵影响
晚清时期,外资入侵对中国民族工业造成巨大冲 击,使得中国民族工业发展举步维艰。
03
晚清政府文化危机
传统价值观崩溃
04
晚清政府社会危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防火墙失效:军备废驰
• 1、武器落后 • 2、官兵腐败 • 3、军队素质和战斗力差
1、武器落后
2、官兵腐败
• “当时八旗的子弟是这样一种情况:提笼架鸟,吸食 鸦片,无所事事,到处招惹是非......那满清的江山又 怎么能够稳固?” „ — 叶赫那拉·根正:《我所知道的慈禧太后》 „杨芳“屎尿将军” „叶名琛“六不将军”(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 )
(三)会党造反
• 1899年,孙中山派陈少白、郑士良在香港联络两湖地区 的哥老会和闽粤地区的三合会首领成立兴汉会。兴汉会以 孙中山为总会长,实现了革命人与会党的联合。
„ 会:偶聚 „ 党:相合 „ 会党宗旨:义气相投、杀富济贫 „ 盐帮、哥老会、天地会“指天为父,指地为母” ) 四川 称“袍哥”
会党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派 拉拢、联络的对象的原因
(三)软件过时:人才匮乏
„龚自珍《己亥杂诗》
„洋务派、维新派、立宪派都未得到重用
„西方记者
„德龄公主
„西方记者:清王朝中的满人大臣和高官为什么非 常无能?
„德龄公主:“满人不想学习,他们非常自负,没 有头脑,他们认为他们要什么有什么,最初的满 人不是这样的——大约80年前满人就退化了。在 80年前,他们都很有才华,审判公平。现在的这 些满人根本就不想去知道什么事情。他们非常自 负,你无法和他们交谈。”
„ 一是会党的反清思想与革命派殊途同归。 „ 天地会产生于满汉民族矛盾中,由明朝遗老在康熙、雍正年间 初创,以“反清复明”为宗旨,至乾隆时势力大盛。随着历史的发展 ,“复明”观念逐渐淡薄,“反清”成为辛亥革命前会党的主要思想 。共同的斗争目标成为两者结合的基础。
„ 二是会党力量强大,团结互助,会员遍布大江南北各省。内部组织严 密,不仅有极严格的堂规,还有严格的秘密联络手段,如各种暗号、 隐语,可以一呼百应,千百立集。 „ 三是会党的主要成员是失去土地的农民和破产的手工业者,常常酝酿 自发的反抗斗争,是一支可以争取、利用和改造的社会力量 。 „ 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中有《关于哥老会问题》1936
物极必反:由盛而衰
• 一、统治机器失灵 • 二、国内反对力量日益壮大 • 三、出现外部威胁
一、统治机器失灵
• • • • • 表现: 主板陈旧:皇帝无能 硬盘狭小:体制不灵 软件过时:人才匮乏 防火墙失效:军备废驰
(一)主板陈旧:皇帝无能
• 1、皇位继承制局限:皇帝一代不如一代 • 汗位推选制、嫡长子皇位继承制、秘密建储制 、懿旨确立嗣君 • 奕詝zhu、奕訢继位之迷 • 以孝道来对抗才识,以仁义来反抗武功。 • 道光:糊涂顢顸 • 咸丰:不明情势、自私、优柔寡断、虚伪
„法国翻译官德里松,在《翻译官手记》里 记述了英法侵越军抢掠圆明园德情景:
„他们全都闹哄哄地蜂蛹而上,扑向这一堆 无价之宝,他们用各种语言呼喊着,争先 恐后,互相扭打,跌跌撞撞,摔倒又爬起 来,诅咒着,辱骂着,叫喊着,各自都带 走了自己的战利品,向四面八方跑去。
„
——(美)德龄著:《光绪泣血记》
• 2、皇帝短命
• 咸丰 19岁继位,在位11年
• 同治 5岁继位,在位13年,18岁死
• 光绪 3岁即位,19岁亲政,23岁即被夺权, 38岁忧郁而死 • 宣统 3岁继位
• 3、 “清文宗不是汉武帝”-慈禧太后掌权48年
• 钩弋故事
• “钩弋夫人姓赵氏,河间人也。得幸武帝,生子一 人,昭帝是也”《史记•外戚世家》 • 大臣:“且立其子,何去其母乎?” • 汉武帝:“往古国家所以乱,由主少、母壮也。女主 独居骄蹇,淫乱自恣,莫能禁也。汝不闻吕后邪! 故不得不先去之也” • 储少孙:“岂可谓非圣贤哉!昭然远见,为后世计虑 ,故非浅闻愚儒之所及也。谥号‘武’,岂虚哉”
(二)硬盘狭小:体制不灵
„1、汉族地方势力崛起,中央集权受到削弱 „咸丰帝:“不意曾国藩一书生,乃能建如此奇功” „彭蕴章:“曾国藩以侍郎在籍,犹匹夫耳。匹夫居 闾里,一呼蹶起,从之者万余人,恐非国家之福。 ”(薛福成:《庸庵文续编》卷一) „曾左李袁
2、统治集团内部出现裂痕:帝后之争
• 帝后之争
„他直身躺在时代的分界线上,手和脚都已经 进入了新时代,但指挥手脚的头脑却留在旧 时代。这就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悲剧了,而是 当时中国的道德和价值观念的悲剧。” „ —— 茅海建《苦命天子》 咸丰皇帝
„在噩兆中出生,在睡梦中被抱进皇宫继承大统; 贵为一国之君却处处受制:在太后的操办下与不 爱的人成婚,想一展抱负却最终被囚禁瀛台,眼 睁睁看着心爱的人被投井溺杀,想等待时机东山 再起却被奸佞下毒致死……他的一生始终没能逃 出那如鬼魅般噩兆的笼罩 。
3、军队素质和战斗力差
„ 徐继畲(鸦片战争时,曾任厦门附近的地方官)这样描写官兵 的情况:“人不知战,名之为兵,实则市人,无纪律,无赏罚 ,见贼即走”。 „ ——《退密斋文集》,《鸦片战争资料》第二册,第597页。 „ 黄钧宰描写由各省调到广东的军队情形:“奉调之初,沿 途劫夺,……抵粤以后,喧呶纷扰,兵将不相见,遇避难百姓 ,指为汉奸,攘取财物。校场中互相格斗,日有积尸”。 ——《金壶七墨》
关于慈禧太后
• “我看眼前这位皇太后,乃是一位极美丽极和善 的妇人,猜度其年龄,至多不过四十岁(其实慈 禧已年近七旬),而且其性情佳丽姣好,使人一 见便生喜悦之情。”“慈禧太后身体各部分极为 相称,美丽的面容,与其柔嫩修美的手、苗条的 身材和乌黑光亮的头发,和谐地组合在一起,相 得益彰……嫣然一笑,姿态横生,令人自然欣悦 。” • 《慈禧写照记》美国女画家卡尔 1904年8月
2、迫签不平等条约,破坏中国的领土主权
„有学者估计:历届政府与22个国家签定了745个不 平等条约,其中清政府从1841年5月——1912年2 月共70年,签定411个;北洋政府1912年3月—— 1927年5月,签定243个;南京国民政府1927年9月 ——1949年6月,签定91个。 „据粗略统计,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的80 年间,列强通过各种手段侵占中国领土约173.9万 平方公里。累计共赔100亿两左右的白银
„ 一方面又对各国解释宣战是被迫的,对义和团一定相机自 行惩办。 „ 同时,暗令下属:如有战事,令拳民作为前驱,我则不必 明张旗帜。
„ “慈禧曾经统治中国47年,关于这个人,历史将她划归为 一个反面人物,一个卖国贼,这似乎已经成为定论。但是 作为叶赫那拉家族的后辈人,从家族的观点看,我认为, 咸丰皇帝身为一个男人都没有让江山稳定下来,而一个女 人靠着什么能够让江山稳定下来呢?况且当时八旗的子弟 是这样一种情况:提笼架鸟,吸食鸦片,无所事事,到处 招惹是非......那满清的江山又怎么能够稳固?从大清皇 族的所作所为来看,谁都清楚满清的气数已尽,历数皇室 贵族,换了谁也已经是无力回天了。” „ 叶赫那拉·根正:《我所知道的慈禧太后》
„
二、国内反对力量日益壮大
• (一)农民起义:太平天国、捻军等 • (二)士绅离心 • (三)会党造反
• (一)农民起义:太平天国、捻军等
(二)士绅离心 „1、接受进步思想:蔡元培(教育救国)
„2、对政府无能守旧产生不满:留学生:拒俄义勇军 „3、投身现代化的生产事业,产生阶级:张謇(四川 保路运动) „4、科举废除后仕途中断,部分留学转向革命
三、出现外部威胁
• • • • •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一)军事侵略 (二)政治控制 (三)经济掠夺 (四)文化渗透
(一)军事侵略
• 1、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 • 2、迫签不平等条约,破坏中国领土主权 • 3、勒索赔款,抢劫财富
„ 1、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
„ 1894年11月下旬,日军攻陷旅顺后,“戕杀百姓四日”, “中兵数群,被其执缚,先用样枪击死,然后用刀支解” ,“得免杀戮之华人,全市内仅三十六人,然此三十六人 为供埋葬其同胞之死尸而被救残残留者”。当时目睹日军 暴行的西方记者,将日本斥为“蒙文明皮肤,具野蛮筋骨 之怪兽”。 „ ——范文谰《中国近代史》(上)人民出版社 1955年版256页。
• “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
叶梦珠在《阅世编》
• 明朝“标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 者,白银动以数万计,多或数十万计,少 亦以万计”,而到了清朝,“标客巨商罕 至,近来多者所挟不过万金,少者或二三 千金,利亦微矣。”令:"闻开矿之事,甚 无益于地方,嗣后有请开采者,悉不准行" 。
鲁迅
• 康乾盛世是文字狱吹 出来的
晚清政府面临的危机
• 本章重点问题 • 1 晚清政府面临什么样的危机? • 2 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究竟给中国带来 了什么?
清朝在中国封建社会 的发展进程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十八世纪=盛世?
• 观点一:与明末乱世相比,可以作为盛世 • 观点二:如果有“盛世”,也是地主阶级的 “盛世” • 观点三:纵向比较,可以当作“盛世”,横 向比较,不能称为“盛世”。 • 观点四:“镀金的时代”
不同声音
• 古人记载: • 清兴五十余年矣。四海之内,日益贫困:农空、工空、 市空、仕空。谷贱而艰于食,布帛贱而艰于衣,舟转市 集而货折赀,居官者去官而无以为家,是四空也。
• 金钱,所以通有无也。中产之家,尝旬月不观一金,不 见缗钱,无以通之。故农民冻馁,百货皆死,丰年如凶 ,良贾无筹。行于都市,列肆琨耀,冠服华腆,入其家 室,朝则熄无烟,寒则蜷体不申。吴中之民,多鬻男女 于远方,男之美为优,恶者为奴。女之美为妾,恶者为 婢,遍满海内矣。
戴逸
• 中国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 • 十八世纪是伟大的人类历史分水岭 • 十八世纪是一个继承和总结的时代 • 十八世纪是中国历史发展到高峰的时代 • 十八世纪是孕育着转变和面临着选择的时 代
匿名专家
• 康雍乾时期是黑暗时代,并非黄金时代 • 阎崇年的故事
孔飞力
• 所谓“盛世”,是一种惯用的 说法,常被人们用来当作德政 的护符,用来装点官方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