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 知识点总结及训练 (教师版)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教师版)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教师版)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导学案【考纲解读】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方式。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简单说包括各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或艺术构思)的使用。
诗歌的表达技巧是和诗歌语言相关的问题。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是高考命题涉及最多的内容,也是整个诗歌鉴赏中的难点。
要求考生准确判断诗歌运用的艺术技巧,并赏析其表达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知识准备】表达技巧的类型:表达技巧或艺术手法或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包括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包括因事抒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咏史抒怀】表现手法:联想、想象、白描、象征、渲染、烘托、悬念、对比、衬托、托物言志/象征、借古讽今、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借代、夸张、排比、双关、反复、用典、设问、反问、反语等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先总后分、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浑然天成、画龙点睛等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一、表达技巧之抒情手法(抒情方式)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爱乐等主观感情。
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温廷筠《商山早行》)首联中起句以时间、事件、环境三者相互照应,写出旅客的辛劳,对句直抒诗人的感慨。
“客行”与“故乡”相比较,自然生出一个“悲”字来。
(一)直接抒情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就是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
如《乐府诗集?鼓吹曲辞》中“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古与“令”字通,使)无绝衰。
山无陵(líng,山峰、山头),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写一位女子对“君”剖白心迹, 直接表达了少女至真、至善、至烈的爱情,显得坦荡、真率而震撼人心。
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之表现手法

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
联想
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 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
一个典型。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
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起兴 常见手法例说
起兴,又叫“兴”。“先言他物以引起咏之 词”。一般用在诗章或各节的开头,是一种 “借 物言情,以此引彼”的艺术表现手法,它有创造 气氛,协调韵律等作用,还可使语言咏唱自由, 行文显得轻快、活泼。如传统山歌:“门前喜鹊 叫喳喳,唔知阿哥哪日来;妹好炖好接风酒,妹好 煎好迎春茶。”又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 窕淑女,君子好逑。”
简析以下诗句的手法特色
《陌上桑》里最后八句:“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 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耕者忘其耕,锄者忘其锄。来归 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烘托,从观看者神态来衬托罗敷的美,比正面直接描写省 笔墨,更具艺术魅力。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表现的事物鲜 明突出。
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木叶渐脱,北雁南飞,北风呼啸,渲染出秋天寒冷,凄飒的气氛。 1、辨析表现手法
“烘托”与“衬托”不同,“烘托”是通过别的事 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 事物就叫烘托。这与“衬托”不同,因为“衬托”是两种 事物都写。
“衬托”和“对比”的区别在于:对比是相反或相 似的两种事物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对 比双方不分主次;而衬托是以次要事物为陪衬突出一个主
1、辨析表现手法
诗词表现手法很多,要通过训练使自己获得 正确辨析各种表现手法的能力甚至是技巧,以达 到能迅速选择答案的目的。如:比与兴、动静结 合、以动衬静(尤其注意反衬中的“以静衬动”、 “以动衬静”、“以乐景写哀情”等),注意其 区别。
08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表现手法-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古代诗歌阅读与默写

【2024高考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精讲】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教学目标掌握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类别。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区分表达技巧表现手法等概念,鉴赏分析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教学过程考情微观鉴赏表达技巧考情微观年份、卷别题干表述考查角度命题特点2023·全国乙卷这首词是如何表现人闲适心情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抒情手法①全国卷的考查指向明确,更侧重对“表达方式”中描写手法、抒情手法的考查。
②地方卷对本考点的考查更综合,更灵活,且设问指向不明确。
这种高难度的考题侧重考查知识的贯通性,也应引起2022·新高考全国Ⅱ卷本诗是如何表现离愁别绪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抒情手法2022·全国乙卷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
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抒情手法2022·浙江卷分析两首诗后两句在情感、写法上的不同描写手法、修辞手法2021·浙江卷分别赏析上片写景艺术和下片的叙事艺术描写手法、叙事手法2019·全国卷Ⅱ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景物描写的作用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 注意方法突破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手法。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上的巧妙运用。
解答表达技巧类的鉴赏题,先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艺术构思,然后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最后评价其对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鉴赏修辞手法【有关修辞手法的基本知识详见“语言文字运用”部分】此类题的答题步骤:一是辨认修辞手法并做具体解说,二是说明其表达效果。
类别效果示例比喻分为明喻、借喻和暗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古代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鉴赏

【问题】这首词的上片用了哪些技巧来 写景?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①此词写景采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 十里青山远”是远景,“潮平路带沙 ”是近景。 ②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前两句是视觉 描写,而“数声啼鸟”是听觉描写。 ③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数声啼鸟 怨年华”一句其实是表达作者内心的
温馨提醒——
• 表现手法的使用往往 是综合性的,但要分 清主次。 • 结合诗句分析要具体 ,不能脱离诗句本身 架空分析。 • 总结概括要力求准确 ,反复筛选用词。
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①?
• 【注】 ①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
,无实义。
• 【白话译文】 • 潮水涨平了沙路,远处的青山连绵不断, 偶尔听到几声鸟鸣,好像是在哀怨时光流 逝。又是凄凉冷漠的秋天了,我远在海角 天涯。 • 残月西堕。白露湿衣,拂晓的凉风慢慢地
吹散朝霞。走到那似曾相识绿杨堤畔,我 询问起塘中盛开的荷花:“你可记得,那 年我路边沽酒,敲开的是哪门哪家?”
将潭面比作未磨之镜,将湖中的君山比作皓月 银辉下银盘里的一颗青螺【阐运用】(步骤二),
两个比喻的运用,使得本诗的景物描写生动形象, 表达了诗人对洞庭美景的喜爱之情。【析效果】 (步骤三)
例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问:该诗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 析。
修 辞 手 法 的 效 果
1、比喻:生动形象、化虚为实 2、比拟:色彩鲜明、启人联想 3、借代:特点突出 4、夸张:烘托气氛、引发想象 5、对偶:整齐和谐、表意凝练 7、设问:启发思考、加强印象 8、反问:加强语气 9、双关:含蓄委婉、趣味性强 10、互文:言简意赅 11、反复:强调突出
高考古诗鉴赏之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终极总结

高考古诗鉴赏之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终极总结古代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和表现手法例析(一)表达方式及其作用1.抒情:(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直接(即景抒怀、直抒胸臆)、间接(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怀古伤己);2.描写:(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直接(正面)、间接(侧面);3.咏物(叙述: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4.议论(议论往往与抒情结合一起。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二)修辞手法及作用描绘类(作用:生动形象):比喻(生动形象地表达[描绘]了……内涵[形态])、夸张(生动地突出了…特征)、比拟(生动传神地突出了…形象或抒发了…感情)、借代、通感;结构类(作用:和谐音韵、强调突出、充沛感情):排比、对偶、反复、顶针;语气类(作用:增强语气、强化感情、引发思考):设问、反问。
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2. 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3. 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生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4. 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
中国古代诗歌赏析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诗歌赏析知识点总结中国古代诗歌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流传千年,代代传诵。
在这些古代诗歌中,包含了丰富的文化涵义,以及卓越的艺术功底。
以下是中国古代诗歌赏析的一些知识点总结。
一、诗歌的类型分类中国古代诗歌可以根据其内容和形式进行分类。
按内容来分,可以分为抒情诗、咏物诗、写景诗、豪放诗等。
按形式来分,可以分为四言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双调词等。
二、四种修辞手法中国古代诗歌中常常运用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的艺术效果。
其中,四种常见的修辞手法是比喻、夸张、对仗和借代。
比喻是通过比较的手法来揭示事物的本质;夸张则是夸大事物的形象以达到强调的目的;对仗是诗句中呼应、对应的手法;借代则是通过借用一个特定的词来代指其他事物。
三、韵律格律中国古代诗歌以其独特的韵律格律而著名。
其中最常用的格律是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
五言绝句一般由四句组成,每句五个字,韵脚分别为仄仄平平仄;七言绝句一般由四句组成,每句七个字,韵脚分别为平平仄仄平平仄。
四、意境和写景手法中国古代诗歌以其深远的意境和生动的写景手法而饱受赞誉。
古代诗人通过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巧妙地描绘自然景物,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比如《静夜思》中的“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就通过写景的手法,表达了诗人的寂寞之情。
五、兼具思想性的诗歌作品中国古代诗歌既有其艺术品味,又兼具深刻的思想性。
古代诗人借助诗歌这个载体,表达了他们对现实社会的关注和思考。
例如,杜甫在《登高》中以壮怀激烈的诗句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悲愤和对时局的关切。
六、古典名篇的欣赏中国古代诗歌中有许多经典名篇,这些名篇以其出色的艺术价值被广泛传诵。
像《离骚》、《长恨歌》、《水调歌头》等都是不可多得的佳作,被誉为古代诗歌的瑰宝。
总结:中国古代诗歌以其独特的韵律格律、丰富的意境和深刻的思想性,在世界文学宝库中独树一帜。
通过赏析古代诗歌,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诗人的才华横溢,还能窥探到古人的情感和人生哲思。
希望这些知识点的总结能够帮助你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
古代诗歌鉴赏的内容分类、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古代诗歌鉴赏的内容分类、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一)诗歌内容分类爱国题材类,有表现忧国伤时的,揭露统治者腐败的,表现建功报国的理想的,还有表现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人生感慨的。
咏史怀古诗,要联系背景,领悟情感(感慨兴衰或寄托哀思或托古讽今);伤春伤别诗,是借对春光流逝抒发韶华易逝、壮志未酬的感慨,或表达对亲朋、好友、爱人的无限思念之情;羁旅行役诗,是流浪他乡的诗人通过眼见耳闻而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家乡的憧憬;山水田园诗,是诗人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托物言志诗,是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志趣融于某种具体事物中,达到言志的目的;边塞征战诗,反映边疆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或描写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或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赠友送别诗,通过景物渲染离别时凄凉氛围,抒发难离或勉励之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闺怨诗,写闺房女子对丈夫久客不归的埋怨或对远在边地征戍的夫君的思念;谈禅说理诗,是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于诗句中,这类诗往往有不食人间烟火之空灵境界;等等。
(二)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分为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表现手法的分析是一种很泛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完整地理解题目的答题要求,要简洁准确地答题,对有些题目如欣赏写作技巧的题,应结合上下文语境、文章题材与体裁风格等来准确把握,选取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回答即可,不必面面俱到,如小说塑造人物的种种手法,如散文抒发情感的种种手法等,尽量抓到得分点。
古诗词表现手法赏析技巧(辅导)

③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步骤一:运用对比手法 步骤二:“白发生”与建功立业的追求形成对比 步骤三:突出表现了词人壮志未酬的的悲愤。
④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步骤一:运用比兴手法 步骤二:句中以“爱情鸟”——雎鸠和鸣于河之洲上起兴 步骤三:引出一个男子对女子深切的思慕,含蓄而富有韵味。
⑤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步骤一:运用典故 步骤二:诗人借用向秀怀念旧友来表达自己对已死的友人的怀念;借用王质误
入仙境,回到人间已过百年的故事, 步骤三: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整句含蓄地表达了对长期贬谪的不满。
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步骤一: 运用想象手法 步骤二:诗人想象未来团聚时刻的情景 步骤三:反衬出今夜的苦,增添了重聚时的乐,含蓄隽水,余味无穷。
中考链接
(2012·宿迁市)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①杨花,诗中指柳絮。
(1)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 法,并简析其妙处。(3分)
第(1)题要求指出修辞手法,“妙处”应指出描写的对 象,并指出表达效果。解答如下:
拟人,赋予百花以人的动作,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 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表现了诗 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⑦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步骤一: 借景抒情,移情于景,“以乐景衬悲” 步骤二:诗人看见繁花烂漫,反而痛苦流泪,听到鸟鸣也感到心惊 步骤三:强烈表达了诗人忧国忧家之情。
⑧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步骤一: 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 步骤二:诗人借落花化作春泥育出更多新花 步骤三:形象、贴切地展示自己为国效力的献王安石)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上课实用

踏莎行(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 的离愁别绪。下阙虚实结合。通过设想 “行人” 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 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 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 致。
诗人看似怀古,却另有其意义,其弦外之音又 是什么?请作具体分析。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作者是唐代的人,写的却是三国的人和 事,很显然不是为写古而写古这么简单。诗的 前四句主要是叙事,后四句主要是抒情。刘禹 锡写此诗时,正处于藩镇势力意欲抬头之时。 刘禹锡此诗的确有所指。 答案 1、用了借古讽今的方法 2、诗歌借东吴和六朝破亡的历史,无情嘲讽 了割据一方的藩镇。这破败荒凉的西塞山就像 那些割据一方的藩镇,它们最终逃脱不了灭亡 的命运。 3、表达了作者对藩镇割据的痛恨。
⑴这首词中 “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 种修辞手法?并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第一步指出手法)借代。 (第二步解释怎样运用手法)“珠翠”
指妇女佩带的首饰,指代宫女。
(第三步说明表达效果)词句写汴京皇宫
内,宫女成群,歌舞不断,一派富庶升平气 象。
(2010· 浙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定 林① [宋]王安石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表达技巧鉴赏之 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借物喻人、 直抒胸臆、欲扬先抑、欲抑先扬、顺叙、倒叙、 插叙、对比、衬托、卒章显志、象征、用典、 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烘托、 托物起兴、渲染、虚笔、虚实结合、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动静结合、 动静相衬等)
古代诗歌专题五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解答技巧归纳+练习—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古代诗歌阅读学案第五节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鉴赏指导】1.表达技巧与表现手法的区别一般情况下,表达技巧包括表现手法。
在诗歌鉴赏里,表达技巧往往就是表现手法、艺术手法。
表达技巧包括:(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衬托、借代、对比等。
(2)表达方式:描写、议论、抒情、记叙、说明。
抒情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和怀古伤今等。
(3)写作手法(表现手法):象征、联想、想象、白描、衬托、对比、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
(4)结构技巧:承上启下、悬念、照应、铺垫等。
2.表达方式文章表达方式有五种:描写、记叙、抒情、议论和说明。
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
(1)描写从描写的对象说,可以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细节描写、场面描写等;从描写的角度说,可以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从描写的方法说,可以分为白描、工笔、动态描写、静态描写、对比描写、反衬描写、夸张描写、内心独白等。
我们仅介绍几种最常见的描写方式。
①整体描写与细节描写整体描写:整体描写是从整体出发,对描写对象作整体的描绘和刻画,使读者对描写对象有个总体的印象。
细节描写:所谓细节就是细小的环节或情节;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对人物性格、肖像、语言、行动、心理及环境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
按描写内容分,有以下几种:场景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的作用具体表现在:突出人物的性格;展示故事情节;创造典型的环境,烘托环境气氛,渲染人物心情;揭示主题思想。
②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直接描写:直接描写又称“正面描写”,与间接描写相对,是作者从正面的角度,对人物的肖像、心理、语言、行动以及对事件、环境、气氛等进行直接而具体的描绘。
直接描写可使描写对象具体可感,获得直观、鲜明、真切的艺术效果。
间接描写:间接描写,又叫侧面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
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汇总

古代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鉴赏诗词的表达技巧考查的是考生的鉴赏评价能力。
鉴赏评价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最高层级。
鉴赏诗词的表达技巧,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一、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反问、设问、双关、互文、反复等。
(一)比喻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设问、比喻、夸张)【赏析】若要问我有多愁?就像那遍地迷蒙的衰草那样多,像满天飘舞的柳絮那样乱,像黄梅时节的细雨连绵不绝。
用“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三个比喻,即博喻,抒发了词人因思慕而引起的无限愁思。
(二)拟人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林通《山园小梅》)(拟人)【赏析】白鹤将要飞下来时,先偷看梅花几眼;粉蝶如果知道梅花这样美,该早就销魂了。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销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三)借代1、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借代)【赏析】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出了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2、“终岁不闻丝竹声”“门前冷落鞍马稀”(白居易《瑟琶行》)“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借代)【赏析】诗中分别以“丝竹”代音乐,以“鞍马”代客人,以“杜康”代酒。
(四)夸张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夸张)【赏析】对这首诗,明代的文学家杨慎在《升庵诗话》中批评说:“千里营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营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
”作者写的是江南春天的景象。
诗中的“千里”使用了夸张手法,写出了江南的广阔和春意盎然。
这样写可以引起读者的想象和联想,使诗歌更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五)对偶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对偶)2、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無,(高话《燕歌行》)(对偶、对比)【赏析】以战士死在沙场与将帅纵情声在进行对比,形象鲜明,揭露深刻(六)反问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同,江东弟子今犹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乌江亭》)(反问)【赏析】经过多次战争的疲劳的壮士非常悲哀,中原一败之后大势难以挽回。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专题—艺术手法鉴赏之修辞手法+教案

诗歌艺术手法鉴赏——修辞手法一、诗歌的艺术手法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是指诗人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言组织方式。
二、艺术手法包含: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
考点一:诗歌的修辞手法诗歌的修辞手法之一:比喻比喻:化平淡为神奇,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如:《短歌行》“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用“朝露”为喻,表达年华易失的感慨。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以明月比喻贤才,以明月不可掇比喻贤才难得。
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
诗歌的修辞手法之二:比拟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行为、情感,使被描写的对象给人以形象感、新奇感。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拟物:把人当做物或把物当做物来写,使被描写的对象给人以形象感、新奇感。
把人当做物写如:我扎根在这座城市。
把a物当做b物来写如:白云在天上游来游去。
诗歌的修辞手法之三:借代借代:化平淡为神奇,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举酒欲饮无管弦”“管弦”代指音乐。
《念奴娇·赤壁怀古》“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樯橹”代指曹操的战船。
曹操的《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以造酒的杜康代酒。
李清照的《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诗中绿和红两种颜色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诗歌的修辞手法之四:夸张夸张:能够更突出更鲜明的表现事物。
如李白的《秋浦歌十七首》:“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诗歌的修辞手法之五:双关双关:双关分为语义双关和语音双关。
双关可以使语言表达含蓄、幽默。
如李商隐的《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双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
诗歌的修辞手法之六:对偶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初一语文古代诗词的修辞手法与鉴赏总结

初一语文古代诗词的修辞手法与鉴赏总结古代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积淀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
在初一语文学习中,了解古代诗词的修辞手法和学会鉴赏,不仅可以提高语文素养,还有助于培养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
本文将对古代诗词的修辞手法和鉴赏进行总结。
一、修辞手法修辞是一种修饰语言,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和有感染力的艺术手法。
在古代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象征和对偶等。
1. 比喻:通过运用形象生动的比喻语句,将事物进行隐喻,使读者更好地理解。
例如: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山东体育》)2. 拟人:赋予非人物以人的行为、情感,使其更具形象感和亲近感。
例如: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辛弃疾《鹧鸪天》)3. 夸张:夸大事物的特点,加强表达的效果。
例如:只将绣作双双燕,不许裁为两样巾。
(贾岛《柳州条桐》)4. 象征:一种将抽象的事物通过具体的符号、意象来代替的修辞手法。
例如:且如今年十二日,平安否。
(辜鸿铭《长恨歌》)5. 对偶:运用意义相对、语句结构相对称的修辞手法,起到对比和平衡的作用。
例如: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杜甫《月夜忆舍弟》)二、鉴赏技巧透彻理解诗词的修辞手法是学习鉴赏古代诗词的基础,下面将介绍几种鉴赏技巧。
1. 了解背景:古代诗词作品往往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了解背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含义和情感。
2. 字句研究:细读诗句中的字句,探究其意义和表达方式。
理解每个字的内涵,将有助于对整个作品的整体把握。
3. 体验情感:通过情感上的体验,能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词作品所表达的感情,从而更好地品味作品。
4. 品味意境:诗词作品常以意境的形式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考,品味意境可以使读者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
5. 匹配韵律:古代诗词的韵律是一种协调有序的美感体验,通过对韵律的感知和匹配,能更好地欣赏古代诗词的美。
三、总结古代诗词的修辞手法和鉴赏技巧是初一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内容,不仅可以提高语文素养,还可以培养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
古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上课用

【析】这是作者摹仿民歌体写的恋歌。它写的是一位沉浸 在初恋中的少女微妙复杂的心理:她爱上了一位小伙子, 可还没有确实知道对方的态度,因此既抱有希望,又含有 疑虑,既欢喜,又担忧。“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 语,“道是无晴却有晴”,也就是“道是无情却有情”。
雾 见露 莲隐 不芙 分蓉 明
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35: 我念欢的的,子行由豫情。 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
思》是其中著名的一首。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春”字 往往语带双关。它既指自然界的春天,又可以比喻青年 男女之间的爱情。诗题“春思”之“春”,就包含着这 样两层意思。 开头两句:“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丝” 谐“思”,“枝”谐“知”,这恰和下文思归与“断肠” 相关合,增强了诗句的音乐美与含蓄美。
[注释] ①这是朱庆馀参加考试前呈献给考官水部员外 郎张籍,以试探底细的诗。 ②舅姑:公婆。
通篇用比喻。
巧借新妇拜见公婆前的忐忑不安而又充满希望的心 理,写自己应试前紧张而又希望得到赏识的心态。
不直接说出要表达的事物,而 借用相关事物代替。 用借代的手法可以使语言简练、 含蓄,同时,能突现描写对象的特 征,引发读者联想 。
“莲”暗指“怜”(即“爱”)。 水中的芙蓉被一层轻纱般的薄雾遮 掩着,隐隐约约,朦朦胧胧,恰似他那 暧昧不明的态度。 既形象地描绘出对方 的神情意态,也揭示出自己又爱又怨的心 理。诗的意境优美,含蓄。
双关 春思(唐· 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析】李白有相当数量的诗作描摹思妇的心理,《春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金陵酒肆留别 ♦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教用)

诗歌鉴赏
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
例如: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出自《木兰辞》。)
用典
定义:凡诗文中引用过去之有关人、地、事、物之史 实,或语言文字,而增加词句之含蓄与典雅者,即称 “用典”。
古今人们用典的方式多种多样,一般典故之种类有 三,即明典、暗典、翻典(反用)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表达效果:使诗词意蕴丰富、简洁含蓄、庄重典雅,
桃李——学生
同窗:
手足:兄弟
伉俪:夫妻
白丁、布衣:百姓
桑麻:农事
汗青:史册
双关
定义: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借助语音或语 义的联系,使语句同时关涉两种事物,这种 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方式叫双关。 利用词语的谐音关系(音同或音近)构
成的双关叫谐音双关。 借助词语的多义关系构成的双关叫语义
比拟
定义: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 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古诗鉴赏, 主要是拟人。
表达效果:使事物人格化,使无生命的 东西活跃起来,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能 启发人联想,使人倍感生动有趣,增添特 有情味、使物神形毕现,栩栩如生,抒发 爱憎分明的情感
修辞手法——拟人
晚春(韩愈)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析】 诗人用拟人手法描绘了一幅生机无限的晚春图。“草 树”本属无情物,竟然能“知”能“斗”,彼此还有“才思” 高下之分;百花吐艳争芳,似乎要将春留住;连本来乏色少香 的柳絮、榆荚也不甘寂寞,来凑热闹,因风起舞,化作雪飞。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人教版高三必修教学总结)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人教版高三必修教学总结)1.直抒胸臆:直接抒发感情。
直接抒情,尤见出豪爽与飘逸之风。
2.借物抒情:宕开一笔,似有意似无意更显多情。
3.托物言志:似在咏物,实为表志;物耶人耶,融为一体。
4.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
5.以乐景写哀情: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实际上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
如欧阳修的《踏莎行》“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以散发芳香的青草与和暖的春风这两种乐景反衬词人无穷的离愁别绪这一哀情。
又如李煜的《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是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昔日游上苑时的热闹与美好正显示了今日处境的凄凉。
6.动静结合:诗中人、事、景的动静有机地结合,画面更和谐。
7.虚实结合:虚与实互相联系,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大大丰富了诗中的意象,开拓了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了人们的审美趣味。
有时能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有时能产生渲染烘托的作用,从而突出诗歌的中心。
8.色彩丰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往往一体。
9.白描与工笔:白描手法,只用线条勾画,不加烘托而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乍一见平淡无奇,细嚼之如饮酒,回味无穷。
工笔是指对事物注重细部,进行精雕细刻、浓墨重彩的描绘。
10.对比:让事物、形象、情感表现更鲜明、突出。
11.渲染: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的行为、心理的描写、形容或烘托,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12.衬托: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
衬托手法又分两种:一种是正衬,一种是反衬。
正衬是用相同的东西来衬托,如白居易的《长恨歌》,写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以美衬美;反衬是用相反的东西来衬托,有以动衬静、以美衬丑、以乐衬苦等,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等都是以动衬静。
13.抑扬:指的是在褒贬人、事、物的时候,为了使人信服,或预先防止别人的反驳,常对要褒的先写其不足,对要贬的先写其长处,这种手法就是抑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总结性资料,请妥善保存修辞手法【知识卡片】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反复对比引用双关反语顶真通感用典互文叠字呼告讳饰(婉曲)仿词飞白回文列锦判断下面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比喻2、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韩愈《晚春》)拟人3、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对比比喻4、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秦观《浣溪纱》)比喻对偶5、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用典6、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比喻对偶7、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夸张8、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互文9、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互文10、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比喻11、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拟人1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比喻13、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
顶针14、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拟人比喻通感1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互文16、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设问17、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拟人18、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比喻19、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夸张20、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借代21、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反问22、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设问23、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比喻对偶夸张24、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借代25、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吗?反问26、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夸张借代27、举酒欲饮无管弦。
借代28、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比喻29、淡月梨花曲槛傍,清露苍苔罗袜凉。
恨他愁断肠,为他烧夜香。
——《凭栏人·春思》反语30、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毛泽东《蜂恋花•答李淑一》双关3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比喻32、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呼告33、马克思永远地睡着了。
讳饰(婉曲)33、他说话的时候带着地方口音:“武兄(松)把老五(虎)打喜(死)了。
”飞白34、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用典对比35、沉默,监房突然像沉入无底的黑夜的深渊中,就是落下一根针也仿佛可以听见。
夸张36、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年不闻丝竹声借代37、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陆游《钗头凤》叠字38、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用典【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
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
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
一次向秀经过亡友嵇康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于是写了《思旧赋》。
【烂柯】晋人王质进山打柴,见二童下棋,终局斧柄已烂,下山才知过了一百年。
39、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2011年江西卷黄庭坚《清明》)用典取自两个典故,前一句出自孟子的一个寓言故事,讲齐国有个人很穷,但是他有一妻一妾。
他每天一个人出门,见到别人祭祀祖先时就等在一旁,等祭祀完毕之后就乞求别人将祭品酒肉分一些给他吃,然后回到家,妻妾闻到酒味便问他何故,他很得意地说有朋友请自己大吃了一顿。
第二句取自晋文公重耳和介子推的典故。
40、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欧阳修《蝶恋花》)叠字41、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列锦练习:1、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对偶。
“芳草”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
2、岁暮杜甫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
借代,如“烟尘”代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呼应,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突出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
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
汉武帝想让南越王归顺,派终军前往劝说,终军请求给他长缨,必缚住南越王,带回皇宫门前(意思是一定完成使命)。
3、指出苏轼诗句“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中“溪边自有舞雩风”一句所用典故的出处。
论语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4、三江小渡杨万里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对比比喻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波去又来”进行对比,以“山溪渡”比喻“交情”,赋予“山溪渡”、“风波”象征意义5、齐安郡中偶题杜牧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然游荷池上杨万里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拟人侬:我6、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夸张7、秋斋独宿【唐】韦应物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秋斋独宿》【金】赵秉文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山月皎如烛”,运用比喻,将月亮比作蜡烛,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月亮的皎洁;“冷晕侵残烛”,冷冷的月光,侵入将要燃尽的蜡烛,运用拟人,写出了环境的凄冷。
8、阅读下面,完成。
秦中吟·歌舞(唐)白居易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
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
贵有风云兴,富无饥寒忧。
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
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
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
秋官为主人,廷尉居上头。
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
岂知阌wén乡狱,中有冻死囚!这首诗主要运用了________的表现手法,揭露了中唐尖锐的社会矛盾,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与杜甫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一脉相承。
(3分) (有改动) 对比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9、江城子秦观韶华不为少年留。
恨悠悠,几时休。
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__________ ____________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满腔愁绪比作汤汤江水,都抒发了愁绪之多,之盛,之绵延表现手法【知识卡片】表现手法:为了表现人物形象、表达思想感情而使用的手法。
通常也包括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内容交叉。
相当部分在现代文文学类中考查。
....、写作手法.........。
和艺术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人自比、渲染、烘托、衬托、映衬、反衬、正衬、侧面描写(间接描写)、对比、白描、细描、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静)、多角度写景(多感觉)、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联想、想象、象征、以小见大(常见于小说)、借古讽今、倒叙、插叙、赋、比、兴、明暗结合、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画龙点睛、讽刺、似褒实贬、似贬实褒(贬词褒用反语)、先抑后扬(欲扬先抑)、先扬后抑、重章复唱(沓)、铺垫、伏笔、照应、以乐(哀)景写哀(乐)情、动作、肖像、语言、心理1. [商调]黄莺儿·赠燕(清)张渐花落意难堪,向泥中,着意衔,携归画栋修花口。
珠帘半缄,乌衣半掺,最难消王谢堂前憾。
语呢喃,千般诉说,只有老僧谙。
【注】花口:指初开的花。
因花开时如口张状,故称。
作者描写燕子,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3分)答:拟人,用典,虚实结合。
【解析】“携归画栋修花口”“千般诉说”等是拟人。
“王谢堂前”,即王导和谢安,“乌衣巷”,原是三国东吴禁军的驻地,后东晋王谢在此居住,繁华一时,终归衰落,与“花落”“衔花”等实写对照,既是用典又是虚写。
其中掺,取闪音,持握义。
半掺,语出满语口语半掺子,也叫半颤子,就是半半落落的意思。
乌衣半掺,就是乌衣巷已半是破败凋零2. 余杭四月 [元] 白珽tǐng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②。
[注] ①朱樱:樱桃的一种。
②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两种。
颔联运用了映衬(衬托,对比,烘托,渲染)、列锦的表现手法【解析】①颔联运用了映衬(衬托,对比,烘托,渲染)、列锦的表现手法;②映衬类:朱、青,绿,白,颜色明丽喜人,相为映衬,烘托出一种清新的四月乡间独特的风貌,传达出诗人愉悦而闲适之情;或列锦类:颔联采用意象叠加的方式巧妙了将乡间独特物象樱桃,豆,草,鹅排列在一起,勾勒出一副生动的乡村春意盎然的图景,烘托静谧的气氛,表达了诗人的闲适而悠游的情怀。
3.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①商风:秋风。
②怆悢(liàng):悲伤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或“象征”)的手法;以凤凰自喻(或“象征诗人自己”),抒发了是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壮志难酬(或“报国无门”)的悲伤(失意)情怀4. 芣苢①采采芣苢,薄言②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③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④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⑤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⑥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⑦之。
注释:①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
芣苢(fúyǐ):车前(草名),可食。
②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意。
③有:得到。
④掇(duō):摘取、拾取。
⑤捋(luō):成把地握取。
⑥袺(jié):手持衣角盛物。
⑦襭(xié):把衣襟掖在腰带间装物。
《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______。
赋5. 画堂春秦观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注】①捻(niǎn):持取,捻弄“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动作描写)。
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
(逐句分析,只要能答出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的感情变化也可)6.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兰溪棹歌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请指出这首诗中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