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鉴赏的角度及说明(表现手法)
例谈古代诗歌鉴赏的九个角度
例谈古代诗歌鉴赏的九个角度
角度一鉴赏诗歌的意象
(2017·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晓行巴峡
王维
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注]行。
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
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注】树杪:树梢。
【问题】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水经注》)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杜甫《秋兴八首》)
【解析】意象方面,应注重分析诗歌描写的具体内容。王维的诗使用了晴江、浣女、朝日、鸡鸣、水国、舟市、山桥、万井、莺啼等意象;郦道元的诗使用了三峡、猿鸣等意象,杜甫的诗使用了玉露、枫树、巫山、巫峡等意象。情感方面,王维的诗歌主要表达了诗人对沿途所见所闻的喜爱之情,并通过写山水之趣,来宽解诗人的离愁别绪;郦道元和杜甫的诗歌,主要通过描写悲凉的景色,表达诗人的惆怅、悲苦之情。
【答案】《晓行巴峡》:所用的“晴江”“浣女”“朝日”“鸡鸣”“水国”“万井”等意象,显示了巴峡水乡的祥和,色调明丽,诗人置身其中,虽有淡淡的思乡之情,情感却并不悲苦。
对比诗句:所用的“猿鸣”“玉露”“枫树”等意象,显示了巫峡的萧瑟阴森,色调凄冷,情感悲苦。
[温馨提示]
“意象”是诗人用来兴寄思想感情的载体,熟知诗歌常见意象的特点和含义是理解诗歌感情、走进诗人心灵的“钥匙”。概括意象的内涵须联系该意象在古诗词中的普遍含义,而后再结合原文诗句作具体分析概括,切忌以偏概全。
古代诗歌鉴赏02(常见表现手法例说)[1]分析
细描
对事物的一笔一画的精雕细刻, 相对于白描,细描也可以称为工笔。
如: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抓住 典型细节,工笔细描,精妙传神地渲 染出春雨迷蒙、色彩迷离的氛围。
例2 望江南 李 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 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 风。
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 词。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谈谈你对这 首词的看法。
【答案】从“衬托”角度回答:从表面 看,这首词写的是对往昔繁华的眷恋, 但实际上是表达梦醒后其处境无限凄凉。 作者通篇不对当前处境作正面描写,而 是通过这场繁华生活的梦境进行有力的 反衬。梦境越是繁华热闹,梦醒后的悲 哀便越是浓重;对昔日繁华的眷恋越深, 今日处境越凄凉。
鉴赏表现手法的答题思路 1.首先指出运用什么技巧; 2.结合诗文内容,举例分析; 3.点明在表达思想感情内容、结
构安排和审美效果等方面的作用。
准确,鲜明,生动,传神,通俗,
委婉,含蓄,节奏感强,增强语势。富 有感染力,更有想象空间,渲染气氛, 烘托环境,凸显人物形象,强化情感, 突出主旨,点题,画龙点睛。
简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答案 ⑴衬托,以冰雪林衬托梅花的 坚毅耐寒;⑵对比,与混芳尘的桃花 对比,显示梅的高洁守志;⑶托物言 志(象征),借梅花的形象表达作者 的理想追求。
古诗鉴赏之表现手法
·古诗鉴赏之表现手法
古代诗歌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一、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二、描写手法主要有:白描、工笔细描、象征、衬托(正衬、反衬)、烘托、渲染、对比、抑扬、动静结合、正侧结合、虚实结合、声色结合、明暗结合、点面结合、细节描写、移步换景等。
1.白描:本是中国画的技法名称,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的画法。用在文学创作中,指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写作方法。
“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描绘了一副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表现了封建统治者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把经过选择的九种事物,巧妙地排列开来,勾勒出荒远古道上秋风飒飒的凄凉景象,写出了“断肠人”眼中的凄凉景象。
2.渲染:本是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有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文艺创作表现手法是对所写对象作突出的描写、形容、烘托,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
例:(诗歌)“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这里“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了一种气氛,衬托夜的静、心情的焦急。写出了焦急等待的心情。
(诗歌)“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
3、烘托:
对所描写的主要对象不作正面的刻画,而是通过写周围的人物、环境,使主要对象更加鲜明突出。属于侧面描写。
古代诗歌鉴赏3——表达技巧鉴赏
诗中将南风人格化,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 表现了久雨初晴后宁静恬适的心情,以及对 南风“恶作剧”的亲切喜爱之情。
4、互文
秦时明月汉时关 理解: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秦汉时的关塞 烟笼寒水月笼沙
理解:烟和月笼着寒水和沙
主人下马客在船 理解:主人和客人都下马,主人和客人都在船
本诗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借物喻人, 咏物言志。表面上写石灰,实际上写人、 写自己。将物性与人格巧妙地融为一体, 形象地表达了自己以石灰为榜样的高尚 情操。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三、四句抒情。作者把桃花潭水深与情 深结合起来,以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 真挚纯洁的深情。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 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情真。
2、通感
听邻家吹笙 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 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之景为虚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
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 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 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 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 花落》曲调啊!三、四句以实写虚,将“梅花落” 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 四处飘散,一夜之间和色和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 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因为胡地没有梅 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
古代诗歌表现手法鉴赏
最新版整理ppt
6
• (2)设想未来之境
• 例如:《雨霖铃》中的“念去去、千里烟 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 ——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 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 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 增其乐。
最新版整理ppt
7
• (3)已逝之景。
答 ①结合诗句概括实景、虚景;
源自文库
题 ②点关系:虚实结合,虚实相生,以虚
步
衬实……
骤 ③效果:前后对比,突出主旨、情感互相映
衬,烘托渲染情绪。
简言之:分虚最新版实整理+pp点t 关系+说效果 13
实战演练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请从“虚”和“实”的角度鉴赏
参考答案:诗的一二两句写冬至之日,诗人一个人在客 店里,抱着膝坐在灯前,只有影子与他相伴是实写, 表现其孤寂、思家之情。而三四两句 “家中夜深 坐”“说着远行人”等是虚写,是想象,想象家里的 人或许像我这样深夜坐着,在谈论着我这个“远行 人”,表现家中人也在想我。(步骤一 结合诗句概括 实景、虚景)从而虚实结合,相辅相成,(步骤二 点 关系)突出表现了诗人孤寂之感,思家之情。(步骤 三 说效果——在突出主最新旨版整、理pp营t 造意境、表情达意等14的 作用)
诗歌鉴赏的表现手法
精品
送夏侯审①校书东归 □钱 起
楚乡②飞鸟没,独与碧云还。 破镜催归客, 残阳见旧山。 诗成流水上, 梦尽落花间。 傥寄相思字, 愁人定解颜。
(1)融情于景。颈联景中寓情,虽是繁花似 锦芳草萋青的春日,但诗人听到的却是雨 声淅沥,看到的是烟雾迷蒙,“烟”“雨” 之景中,融入了浓浓的悲情。(2分)
(2)反衬手法。尾联以江水上涨,别的游子 乘船回家,反衬了诗人有家难归的惆怅, 突出了思乡之情。(2分)
精品
卜算子·漫兴
辛弃疾
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 李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
芸草去陈根,笕竹添新瓦。 万一朝家举力田,舍我其谁也?
精品
赏析这首词上阕所运用的主要手法。
运用了对比手法,(1分)用 李广英勇善战难封侯与李蔡 才能平庸却封侯作对比,突 出了李广的悲剧命运(2分) 作者以李广自比,表达了心 中的愤愤不平。(1分)
精品
试题传真:09年诗歌鉴赏题
鹧鸪(zhè gū)天·代人赋 辛弃疾
兰溪棹zhào歌(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如眉”:以眉喻月,描绘了当时月亮的形状 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镜”:以镜喻兰溪之 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 的明洁。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表达技巧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答案】①烘托:以猿啼、客散、暮色等烘托 伤心之情。②反衬:以流水无情反衬人之有情, 以青山重重衬行舟之孤小。③对比:作者同友 人的贬谪之途对比,既点出同病相怜,又流露 出对友人的牵挂。(手法2分,联系诗句分析 2分。任答两点,即可得满分。若只答情景交 融,最多可得2分。)
• 也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 情景的生动描写,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像欺负人的感 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 情。
• (言之成理即可)
表达方式
• 包括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 式,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 描写: • 1. 人物描写:正面描写(动作描写,语言
抒情
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不借助任何物,直接 抒发情感。
间接抒情:借所写的景物或场面或者物象来表 达自己的情感。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托物言志 ❖用典抒情 ❖借古讽今
(四)篇章结构
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有: 层层渲染铺垫、伏笔、照应、前后对比、 总领下文、卒章显志等。
分析下列诗句中运用的主要艺术用法。
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王伦》
答:桃花潭水之深“不及”汪伦情谊之厚,从而 衬托了汪伦深厚的情感;另外,用潭水和情谊对 比,变无形的情感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 自然而又情真。
古代诗歌鉴赏(技巧、语言、形象)
四、练习及答案
1.阅读下边一首诗,完成(1)—(2)题。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空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秋风本无形,诗人为什么用“见”?请说说你的理解。
答:
(2)“行人临发又开封”这是一个成功的细节描写。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一细节描写的成功之处。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诗人为什么见“东栏一株雪”而“惆怅”?请联系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
(2)有人认为“梨花淡白”与“一株雪”相重复,主张将“梨花淡白”改为“桃花烂熳”。你对这一主张有什么看法?
答:
4.阅读下边一首诗,完成(1)—(2)题。
渡Baidu Nhomakorabea江
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2)这一细节看似平常,但它既照应了“意万重”,又紧承“复恐”,刻画出心有千言万语惟恐言之不尽的复杂而微妙的心理。能让读者体味其中浓浓的乡思之情。
2.(1)这首诗写了两种画眉鸟,一是林中的,一是笼中的。作者用对比的手法写画眉鸟。前者在林中“随意移”、“自在啼”,自由自在;后者锁于金笼之中,完全没有自由。
三、典型试题分析
鉴赏古代诗歌的方法
鉴赏古代诗歌的方法
一、(鉴赏要点)
1.鉴赏古诗形象、语言、表达技巧(鉴赏)
2.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诗人的观点态度(评价)
具体到某一首诗的鉴赏,应着重解决以下问题:(1)理解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感情;(2)理解这首诗是怎么写的,表达形式上有什么特点;(3)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对这首诗作出评价。
二、怎样鉴赏古代诗歌(三阶段)
(一)、看、读阶段(三看、三读)
1、看题目、作者、注释。(三看)
(1)题目是切入点。古诗的题目很讲究,它往往能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是我们解读诗歌的重要切入点,从题目入手,我们可以迅速准确地理解诗歌。
(2)作者:确定朝代、风格,为后面分析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诗人的观点态度作铺垫。
(3)注释:可以了解作品创作背景。(语文报409期《山房春事》)
2、读诗歌(至少3遍)。
(二)、鉴赏阶段
1、鉴赏形象(抓意境、意象)
形象主要有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抒情形象、景物。“意”就是情意,就是主观的思想感情。“境”就是境界,就是立体感的艺术图画。所谓“意境”,可以说就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
味的艺术境界。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例如:张继《枫桥夜泊》。
意象: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体现思想的景或物。例如著名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前两句十四个字,运用六种意象,我们可以从“月落”后夜色的浓重、乌鸦凄厉的啼鸣、“霜满天”的清冷以及夜色中“江枫”的黯淡和“渔火”的寥落深切感受到水乡秋夜幽寂清冷的氛围和客子孤孑清寥的心情。
古代诗歌鉴赏——表现手法
古代诗歌人物形表象现鉴手赏法
表现手法——(一 )衬托
1.阅读下面这首清词,然后回答问题。 醉落魄·咏鹰 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 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 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 思汝。
【注】 ①堵:座。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 过。③轩举:意气飞扬。
1、以人烘托人如《秦罗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
反应来烘 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
2、以物烘托物,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
敲月下
门”“月出惊山鸟”等以闹衬静。
3、以景物烘托人物,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
“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杜牧《齐安郡
后池绝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表现手法——(四)用典 用典是中国诗歌创作的传统特色之一,分事典和语
典两种。事典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包括表明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 的意绪和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语典指引用或化用 前人诗文名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 想而寻意于言外。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即运用了冯唐的典故。
表现手法——(二)象征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白云泉 白居易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5、景与情 诗人在描摹细微婉曲、隐秘难言的情感或
浓情密意时,往往通过景物来渲染衬托,
①喜景衬喜情,哀景衬哀情 “情乐则景乐,情哀则景哀”,诗人的高
妙之处就是把情融入景中,通过景传达自己的 喜怒哀乐,做到情景的交融。如:
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②喜景衬哀情 以乐景写哀, 更见其哀。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请简析本诗中的写景特点。
梁启超曾将下阕中的“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 愁”赞为“新奇的比喻”。请简要分析此“比喻”的“新奇”
之处答。:词人将“飞花”和“梦”、“丝雨”和“愁” 这两组本来互不相关的东西,依据他们之间分别具有 的“轻”和“细”的相似点,构成了两个既恰当又新 奇的的比喻。
另外,一般的比喻都是以容易捉摸的事物去比喻 难以捉摸的事物,但词人在这里却反其道而行之,不 说梦似飞花,愁如丝雨,而说飞花似梦,丝雨如愁,
【析】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 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 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 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
(3)借用典故。古今人们用典的方式多种多样, 一般采用明用、暗用、正用和反用四种方式。
古代诗歌表现手法与表达方式鉴赏
古代诗歌表现手法与表达方式鉴赏
一、表现手法
【知识卡片】
表现手法:为了表现人物形象、表达思想感情而使用的手法。通常也包括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和艺术手法、写作手法内容交叉,相当部分在现代文文学类中考查。
表现手法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人自比、渲染、烘托、衬托、映衬、反衬、正衬、侧面描写(间接描写)、对比、白描、细描、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静)、多角度写景(多感觉)、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联想、想象、象征、以小见大(常见于小说)、借古讽今、倒叙、插叙、赋、比、兴、明暗结合、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画龙点睛、讽刺、似褒实贬、似贬实褒(贬词褒用反语)、先抑后扬(欲扬先抑)、先扬后抑、重章复唱(沓)、铺垫、伏笔、照应、以乐(哀)景写哀(乐)情、动作、肖像、语言、心理
1.
[商调]黄莺儿·赠燕
(清)张渐
花落意难堪,向泥中,着意衔,携归画栋修花口。珠帘半缄,乌衣半掺,最难消王谢堂前憾。语呢喃,千般诉说,只有老僧谙。
注: ①花口:指初开的花。因花开时如口张状,故称。
问题:作者描写燕子,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3分)
答案:拟人,用典,虚实结合。
【解析】“携归画栋修花口”“千般诉说”等是拟人。“王谢堂前”,即王导和谢安,“乌衣巷”,原是三国东吴禁军的驻地,后东晋王谢在此居住,繁华一时,终归衰落,与“花落”“衔花”等实写对照,既是用典又是虚写。其中掺,取闪音,持握义。半掺,语出满语口语半掺子,也叫半颤子,就是半半落落的意思。乌衣半掺,就是乌衣巷已半是破败凋零。
2.
余杭四月
古代诗词鉴赏方法
古代诗词鉴赏方法
古代诗词鉴赏方法
古代诗词大家知道怎么去鉴赏吗?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一、古代诗词表达技巧:
在诗词鉴赏里,表达技巧往往就是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表达技巧包括: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衬托、借代、对比。
1、表达方式:描写、议论、抒情。抒情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和怀古伤今。
2、写作手法(表现手法):象征、联想、想象、白描、衬托、对比、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二、在鉴赏现代文阅读中,表达技巧包括:
1、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
2、表现手法: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等。
3、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繁简。
4、结构:承上启下、悬念、照应、铺垫等。
5、修辞手法:比喻、反复、排比、反问、拟人、夸张等
常见古代诗词的六种描写手法介绍
写景状物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内容之一,作者通过描写景物,可以渲染气氛,抒发情感,深化中心,推动情节发展。我们欣赏诗歌,除了读懂字面语意,提升思想素质和审美情感,还要关注诗人用语言写景状物的形式与技巧。描写手法主要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高考常见的描写鉴赏角度主要有以下六种:
(1)侧面描写———衬托
如元代王冕的《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这首诗突出了梅花耐寒、清高、报春的特征,主要运用了衬托、对比的手法,衬托是通过描写甲来使乙表现得更突出的方法。衬托分映衬和反衬。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的角度及说明(表现手法)
类别
概念说明例句赏析
表达方式记叙
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
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
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
纪念的往事。
描写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
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
体描绘和刻画。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
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
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
成一首》)
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曲
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
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拔刺的响声,一动
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议论
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
非、价值、特点、作用等
所表示的意见。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
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这是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
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
美。
抒情
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
恶、喜怒、爱乐等主观感
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
接抒情。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温庭筠《商山早行》)
首联中起句以时间、事件、环境三者相互
照应,写出旅客的辛劳,对句直抒诗人的
感慨。“客行”与“故乡”相比较,自然生
出一个“悲”字来。
修辞手法比喻
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
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
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
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
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
庭》)
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
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
浑然一体。
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
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
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
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汇总
古代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
鉴赏诗词的表达技巧考查的是考生的鉴赏评价能力。鉴赏评价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最高层级。鉴赏诗词的表达技巧,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一、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反问、设问、双关、互文、反复等。
(一)比喻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设问、比喻、夸张)
【赏析】若要问我有多愁?就像那遍地迷蒙的衰草那样多,像满天飘舞的柳絮那样乱,像黄梅时节的细雨连绵不绝。用“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三个比喻,即博喻,抒发了词人因思慕而引起的无限愁思。
(二)拟人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通《山园小梅》)(拟人)
【赏析】白鹤将要飞下来时,先偷看梅花几眼;粉蝶如果知道梅花这样美,该早就销魂了。“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销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三)借代
1、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借代)
【赏析】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出了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2、“终岁不闻丝竹声”“门前冷落鞍马稀”(白居易《瑟琶行》)“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借代)
【赏析】诗中分别以“丝竹”代音乐,以“鞍马”代客人,以“杜康”代酒。
(四)夸张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
牧《江南春》)(夸张)
【赏析】对这首诗,明代的文学家杨慎在《升庵诗话》中批评说:“千里营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营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作者写的是江南春天的景象。诗中的“千里”使用了夸张手法,写出了江南的广阔和春意盎然。这样写可以引起读者的想象和联想,使诗歌更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修改)
3、借事抒情(用现实之事或历史典故)
例1:“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 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唐代张 籍《秋思》)
(1)因事缘情(用现实之事): ①叙事性作品:如《兵车行》《石壕吏》 ②抒情性作品:用行为举止(多为细节) 来抒情。
3、借事抒情(用现实之事或历史典故)
例1:“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 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例2: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诗人离家日久,思乡情切,厌恶了长期的漂泊生 活,所以听到棹歌声便心生厌烦。
( 2)
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诗歌颔联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雪“残”、 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 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
晚泊岳阳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青州短楫去如飞。
高考考试重心主要在正面描写的几个角度上 命题。
1、虚实结合
陇西行四首(其二) 陈 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第三句实写战场的惨烈场面,第四句虚写 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 亲人的思念。这一虚一实形成鲜明的对 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 比,产生了强烈的悲剧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辞
手
法
比喻
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的《望洞庭》)
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衬托或
烘托
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类别
概念
说明
例句
赏析
表
达
方
式
记叙
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描写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
白诗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
王诗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直抒
胸臆
即景抒怀,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这两句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自己所处的郡城正在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象征了自己被政敌迫害的景况,书写思归不得的忧伤。
对比
对照
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
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
照应
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
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动静
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
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起兴
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的《锦瑟》)
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
第四句鱼跳的“动”更衬托出前三句景物的“静”。
正侧
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王昌龄《从军行》)
联想
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
想象
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
这首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
颔联、颈联写妻子的美丽,反衬诗人惆怅痛苦的心情。
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
虚实
结合
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柳永《雨霖铃》)
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表
现
手
法
用典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
比拟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
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排比
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
设问
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鲁威作)
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事。“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抒情
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爱乐等主观感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庭筠《商山早行》)
首联中起句以时间、事件、环境三者相互照应,写出旅客的辛劳,对句直抒诗人的感慨。“客行”与“故乡”相比较,自然生出一个“悲”字来。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怀,天然的形势、阔大的气象与诗人在这景象面前产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
借景
抒情
融情
于景
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的身影越来越远,最后完全消失,滚滚的江水有如对友人的不断思念。
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拔刺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议论
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这是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渲染
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首联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
象征
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李德裕《登崖州城作》)
托物
言志
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
托物言志,写柳树独处荒园无人观赏,抒发人才被埋没的感慨。
Hale Waihona Puke Baidu抑扬
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
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