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说到电影看《推拿》的改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小说到电影看《推拿》的改编
[摘要]毕飞宇的长篇小说《推拿》是一部值得我们细细品读的作品,盲人的世界没有任何色彩,似乎只有用黑与白的文字和纸张,才能最大限度地呈现盲人内心世界中的爱恨情仇与矛盾冲突。而娄烨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推拿》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斩获了金马奖六个奖项。这得益于娄烨导演对小说中“情”与“事”的完美再现,对文学原著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精准拿捏,对叙事结构与情节独具匠心的保留与改编,最重要的是对毕飞宇小说《推拿》核心思想的继承与呈现。
[关键词]《推拿》;盲人;文学原著;电影前苏联电影理论家波高热娃说道:“影片,首先是情节的视觉再现。”小说和电影有着两种浑然不同的门类艺术展现方式,小说的主要载体是文字,而电影则主要靠着一个又一个的画面相连,串联成连缀的结构。纸质传媒是小说的传播方式,将一个个的文字印刷在纸张上。而电影是通过电子传媒,是大量的电子画面连成的动态影像。二者由于这一差异性,产生了叙事艺术上的区别,也正因为二者叙事艺术上的各有所长,也更能够相互补充同一个思想内涵。小说的叙事语言往往可以给读者留下无尽的猜想,它具有模糊性、混沌性、不确定性等特点,而电影叙事语言往往有很大的直观性,画面与声音先入为主地印入我们的头脑之中,所以说小说叙事是一种由点成线的系统结构,而电影叙
事是通过光影、色彩、运动和蒙太奇等多种因素构成的。并且相比于小说中大量情节与心理的描写与刻画,图像所展现的是“标志”的
力量,“盲人”和“正常人”之间的差别,不仅仅是“看不见”与“看得见”的区别,更突出的是内心世界的差异性。
“看不见”的人类不会被反射到眼中的影像所干扰,拥有着独特的“嗅觉”与“感知”,真实与否,往往不取决于你眼中的影像,巴拉兹的观念为“可见”的美学,在《推拿》这部作品中作者所要展现的则是一种“不可见”的美学。
电影《推拿》较好地继承了文学原著的气质,在改编中紧紧抓住“沉默者的内心世界与心理冲突”这一主题,对文学原著进行了删减,并且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了故事情节的再创作与延续,《推拿》从小说到电影的成功即是因为娄烨对原著灵魂的充分保留,既有“同”,又因影视剧独
特的叙事艺术而形成“异”,保“同”存“异”,是成功将小说改编成电影的必备条件。
一、作品内涵分析
毕飞宇在与张莉的“关于社会价值观的对谈”中说:“有
一天,我突然意识到了一个问题,门内和门外是有区别的:门内很在意尊严,门外则不是那么在意。我感觉我抓住了什
么东西,我就觉得我抓住了一个时代的问题,也许还是一个社会的问题。”盲人将健全人的社会称为“主流社会”,他们
对这个“主流”既渴望又畏惧,因为自身的“尊严”,无法
完全融入其中但又渴望着实现自己的价值。沙复明从小发奋苦读、拼命地赚钱,为了早日开一家属于自己的推拿店,自己做老板,他平时也会依照主流社会的思想价值体系去思考,这些都是因为他想尽早融入“主流社会”,尽管他并不清楚
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主流社会”,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当大家都夸都红美的时候,沙复明也坚信着都红的“美”,都
红有多“美”他看不到,但他相信“主流社会”的人们所做出的判断。因为盲人们的自尊并自卑的矛盾心理,往往让他们饱受命运与自身的折磨。
在这个特殊群体中,由于他们的经历以及在普通社会中的特殊性,“尊严”这两个字在盲人心中是一个极其敏感的词汇。在毕飞宇看来,也正因为盲人的内心在尊严上所呈现的脆弱,他们互相之间的关系往往是低温而疏松的,所以,作者在作品中怎么样去突出众多角色的关联以及思想内涵成为首要的问题。无论是电影还是小说,在这部用平平淡淡、娓娓道来的讲述方式所展现的作品中,是作者内心对生命的强烈呼吁、对社会中被忽视的角落的真切关注、在特殊角度
下对尊严与生活的重新定义。
二、叙述视角的延续
电影叙述分为人称叙事与非人称叙事。人称叙事又分为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其中第一人称是用“我”作为主体,来进行讲述,带有很强的直观性,但也有着很大的限制性,作为叙述主体,只能向观者传达“我”的所见所思。而第三人称是全知全能的广阔叙事视角,在
《推拿》这部作品中,小说以及改编的电影都运用了第三人称叙事,这个视角能更完整地表现《推拿》中的群戏效果,展现故事中的不同层面、大量的人物形象以及各种画面场景。
小说的叙事视角以及其特有的不确定性、模糊性等特点,使读者们更加具有主观性,并且更能贴近故事中人物的内心,而电影的图像与声音是直接的表达方式,这也会间接影响观者的看法与思想,电影有时也更容易与观众产生更强烈直接的共鸣,让我们以一个旁观者的全知全能视角去感受这个世界。毕飞宇对待沉默,总有着充满灵性的阐释,“小马在沉
默的时候大多都是静坐在那里,外表’看’上去无比安静。其实,小马的安静是假的,他在玩。玩他的玩具。没有一个人知道他的玩具是什么。他的玩具是时间”。小说《推拿》
中用这么一段话将深处在“沉默中的沉默”的小马庞大无比的内心世界展现了出来。电影《推拿》也沿用了这一视角,但由于电子媒介的特殊性,在电影中用全知视角更能够让我们深入到这个复杂的多线故事的内部,深入到故事中众多人物的内心世界。
三、叙述结构的改编浦安迪在《中国叙事学》中说:“叙事就是作者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把人生经验的本质和意义传示给他人。一定要在人类经验的大流上套上一个外形(shape),这个‘外形’就是我们所谓的最广义的结构。”叙述结构影响着故事所“讲” 出后能达到的效果。
小说《推拿》采用散文化的叙述风格,并不完全追求故事内容和
情节的升腾跌宕,而是侧重于叙事的平淡,生活常是平淡,这更显现出故事的真实。《推拿》最先将几个重要人物都聚集在推拿室,然后分别描写他们的难忘经历,最后再将大家投入到一个错综复杂的关系网络之中,直到结尾,人物尽数登场,共同见证沙宗琪推拿室这一路的辛酸历程。作者并没有用单一中心贯穿整个情节,而是通过几条并无因果关系的支线的相互缠绕、并线前行,作者并不刻意强调人
生与哲理,而意在构建情怀,让观者细细品味。而电影《推拿》则在此叙事结构的基础上,侧重于其中一条支线故事,突出了小马的这条支线剧情,电影以小马的企图自杀为开端,以小马的微笑结尾,用这个故事贯穿了整部影片,并且加强了各线故事的完整性。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小说
还是电影,作者在叙事结构上都颇具匠心,排除了一般作品开端、发展、高潮、结尾的叙事结构,而采用多线并进、相互联系的叙事方法,并将作品中“沉默的无奈”这一充满淡淡伤感的主题始终贯穿其中,营造出了一种外表虽然平静,可内里已是风起云涌的文学意境。
四、叙述情节的增减
“文学名著的影视改编首先是情节和结构的改编”,小
说与影视剧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但两者也有着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小说作者通过自己天马行空的思维,可以在不限制篇幅的纸上挥洒自如地写出多个思想和主旨,但电影只有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在这有限的时间内,要对小说的叙述情节做出合理的、准确的取舍,并且还要在此基础上,延伸原著的主题与思想。小说《推拿》描写处在“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