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脉诊
中医脉诊入门及常见病辨治pdf
中医脉诊⼊⻔及常⻅病辨治⼀、中医脉诊⼊⻔中医脉诊,也称为切脉,是中医学中⼀种独特的诊断⽅法。
它通过观察和分析脉搏的跳动情况,来诊断⼈体的健康状况和疾病性质。
以下将简要介绍中医脉诊的基本知识和⽅法。
1.脉诊的重要性脉诊在中医诊断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通过切脉,可以了解患者的病情、体质、脏腑功能等情况,从⽽为治疗提供依据。
脉诊还可以帮助医⽣判断疾病的轻重缓急、预后转归,以及评估治疗效果。
2.脉诊的基本⽅法切脉时,医⽣会将⻝指、中指、⽆名指并排放在患者的⼿腕动脉搏动处,这⾥的⽳位称为“⼨⼝”。
医⽣会⽤指腹轻轻按压,感受脉搏的跳动,观察其强弱、快慢、节律等情况。
同时,还要注意患者是否有弦、滑、沉、细等不同的脉象。
3.常⻅脉象与意义(1)浮脉:脉象浮在⽪肤表⾯,表示病在表,病情轻浅。
(2)沉脉:脉象沉在深处,表示病在⾥,病情较重。
(3)弦脉:脉象绷紧如弦,多⻅于肝胆疾病、疼痛等。
(4)滑脉:脉象滑利如珠,常⻅于痰湿、⻝积等。
(5)细脉:脉象细⼩如线,常⻅于⽓⾎虚弱、阴虚等。
⼆、常⻅病辨治中医治疗疾病强调“辨证施治”,即根据疾病的性质和患者的体质,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案。
以下将介绍⼏种常⻅病的中医辨治⽅法。
1.感冒感冒是常⻅的外感疾病,中医认为感冒多由外感⻛寒或⻛热引起。
脉象多表现为浮脉或数脉,伴随发热、头痛、咳嗽等症状。
治疗感冒应以解表散寒或疏⻛散热为主,常⽤⽅剂有麻⻩汤、桂枝汤、银翘散等。
2.咳嗽咳嗽是肺部疾病的常⻅症状,中医认为咳嗽多由肺⽓上逆引起。
脉象多表现为弦滑或细数,伴随咳痰、喘息等症状。
治疗咳嗽应以宣肺⽌咳或降逆⽌咳为主,常⽤⽅剂有桑菊饮、杏苏散、⽌嗽散等。
3.胃痛胃痛是消化系统疾病的常⻅症状,中医认为胃痛多由脾胃不和引起。
脉象多表现为弦紧或沉缓,伴随胃胀、嗳⽓、泛酸等症状。
治疗胃痛应以和胃⽌痛或健脾和胃为主,常⽤⽅剂有⾹砂六君⼦汤、健脾丸、保和丸等。
4.失眠失眠是神经系统的常⻅疾病,中医认为失眠多由⼼神不宁引起。
中医脉诊(纯干货,总结)
中医脉诊(纯干货,总结)我们的手上,以枕后高骨为关脉,前面为寸,后为尺脉,然后浮,中,沉取,左手,寸脉主心,小肠,关脉主肝胆,尺脉主膀胱,肾右手,寸脉主肺与大肠,关脉脾胃,尺脉肾与命门。
在寸,关,尺,上分寸为阳,尺为阴,浮为阳,沉为阴,这样结合浮沉迟数,我们就可以对人体的阴阳,表里,寒热,大致分清了。
在结合有力,无力,有力为实,无力为虚,然后看脉形长短,长为有余,短为不足。
这样就可以把,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分清了。
最后结合部位,看所体现的脉,在脏器分部属于何脏就可以断病了。
知道了这些,我们再把这些脉象再重新组合,因为临床会有很多脉象组合在一起,如,浮迟,浮数,浮长,浮细,同样,沉脉也是,沉短,沉而有力,沉数,都需要我们结合起来细细分析。
举个例子,如左寸沉短而无力,寸关平脉。
首先,左寸主心,病位在心。
短主不足,无力也主不足心脉不足会导致什么病呢,心的功能心主血,心的搏动输送血液到全身,他的不足首先会导致脑供血不足,会出现头晕,记忆力减退,健忘。
全身无力,每天懒洋洋的。
如左尺脉见沉数,沉主里证,主阴,数主热证,在病位在肾与膀胱,那么就是肾与膀胱有热,会出现小便黄,热,手脚发热,腰膝酸软,盗汗等症状。
再如,寸脉浮数,尺脉沉细,寸脉主阳,数主热,浮脉也主阳,尺为阴细为不足,结合起来就是阴虚不制阳,阳浮于上,这样的病人必然会头晕,用药也可补阴潜阳为治。
再一个就是,要多实践,我们周围有很多人,我们的朋友亲人,我们都可以作为实习对象,每个人都有这个条件,多练才会出成绩。
我刚开始时,一天有时看几十人,看完之后对比一下,看哪对了哪错了,总结,慢慢的就熟练了。
诊脉的时候一定要综合分析,分部,分脏器,每个脏器的功能都是什么,出现了寒热,表里,阴阳,虚实会有哪些毛病,另外也切莫持一诊而诊病,古人的四诊合参是很有道理的。
脉诊最简单只需要分辨:1、有力无力——辨阳气足不足2、脉体大小——辨阴血足不足3、脉位浮沉——辨阳气在表在里如此而已就足够辨证了。
中医脉诊的详细讲解
中医脉诊的详细讲解
中医脉诊是中医学中重要的诊断方法之一,通过观察、触摸患者的脉搏,来判断人体的脏腑功能、气血状况等,进而确定病因、病机、病位,从而指导治疗。
以下是中医脉诊的详细讲解:
一、脉的分类
中医将脉分为三种类型:浮脉、沉脉和弦脉。
浮脉指脉搏有力而表浅,感觉像细细的丝线在表面游走;沉脉指脉搏深沉、力道坚实;弦脉指脉搏有力而有韵律性。
二、脉的定位
中医将脉分为左、右、前、后、中五个部位。
左脉主肝,右脉主胆,前脉主肺,后脉主肾,中脉主心。
三、脉的诊断
1. 脉的频率:指脉搏的快慢,正常人的脉搏频率在每分钟60-100次之间。
2. 脉的节律:指脉搏的有规律性,正常的脉搏应该是有规律的。
3. 脉的力度:指脉搏的强弱,可以分为弦、滑、浮、沉等不同程度。
4. 脉的形态:指脉搏的形状,例如弦脉、涩脉、细脉、缓脉等。
四、脉的判断
中医通过脉搏的频率、节律、力度和形态来判断人体的脏腑功能和气血状况。
比如,弦脉多见于肝气不舒、阴虚阳亢等病症;涩脉多见于肝肾阴虚、血瘀等病症。
五、脉的治疗
根据脉搏的不同特征,中医可以对具体病症进行针灸、按摩、草药煎汤等治疗方法。
例如,弦脉多见于肝气不舒,可以采用平肝舒筋丸等药物治疗。
总之,中医脉诊是一种独特的诊断方法,对于一些疑难杂症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超全的中医脉诊知识!(附详细图解)
超全的中医脉诊知识!(附详细图解)脉诊脉诊,即切脉,俗称“号脉”。
中医望闻问切,切脉诊病,由来已久。
司马迁在《史记》中就记载了医家诊脉治病的内容,而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西汉)墓中出土的简帛医书中,已有“脉法”的内容。
脉象是什么?脉象是脉动应指的形象。
脉象的产生与心脏的波动,心气的盛衰,脉道的通利和气血的盈亏直接相关。
所以,心、脉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
气血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
同时,血液循行脉道之中,流布全身,运行不息,除心脏的主导作用外,还必须有各脏器的协调配合。
肺朝百脉,肺气敷布,血液方能布散;脾统血,为气血生化之源,血液靠脾气的充养和统摄得以运行;肝藏血,主疏泄以调节血量;肾藏精,精能生血,又能化气,肾气为各脏腑组织功能活动的原动力。
故能反映全身脏腑、气血、阴阳的综合信息。
当脏腑、气血发生病变后,必然从脉搏上表现出来,呈现病理脉象,成为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
1)大小-管察气:大气旺,小气虚。
2)快慢-管察精:快精虚,慢精足。
3)硬软-管察火:硬火多,软火少。
4)浮沉-管表里:[亦可说阴阳]浮表症,沉里症。
5)匀乱-管察安危:匀则生命及心脏平安,乱则生命及心脏危险。
早期的切脉方法比较复杂,要切按头颈、手、足等多处部位的脉动。
以后逐渐简化为只切按手腕部的脉搏,称为“寸口”诊法。
在这短短寸许长的脉动部位上,古代医家做足了文章。
他们将腕横纹向上约一寸长的这段脉动分成了三“寸、关、尺”三部。
左右手的寸、关、尺部位分属不同的脏腑,认为可以反映相应脏腑的病变。
其中右寸反映肺的情况,右关反映脾胃,右尺反映肾(命门);左寸反映心,左关反映肝,左尺反映肾与膀胱。
仔细观察,大家可以发现:远端的寸部对应的是人体最上部的心、肺(上焦,呼吸与循环系统);中间的关部,对应肝、脾胃(中焦,消化系统);近端的尺部对应肾、膀胱(下焦,泌尿生殖系统)。
如此,小小的“寸口”,却俨然成为人体五脏六腑的全息窗口。
仅此还不够,在切脉的时候,还要用三种不同的指力去按压脉搏:轻轻用力按在皮肤上为“浮取”;中等度用力按至肌肉为“中取”;重用力按至筋骨为“沉取”。
中医诊断——脉诊
中医诊断——脉诊脉诊,是医生用手指切按患者动脉,根据其不同的形象来了解病情,辨别病证的诊察方法。
它是中医学一种独特的诊断疾病的方法。
一、脉象形成的原理脉象即脉动应指的形象。
心主血脉,包括血和脉两个方面,脉为血之府,心与脉相连,心脏有规律的搏动,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行,脉管也随之产生有节律的搏动和血液在管内运行均由宗气所推动。
血液循行脉管之中,流布全身,环周不息,除心脏的主导作用外,还必须有各脏器的协调配合,肺朝百脉,即是循行全身的血脉,均汇聚于肺,且肺主气,通过肺气的敷布,血液才能布散全身;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主统血;肝藏血,主疏泄,调节循环血量;肾藏精,精化气,是人体阳气的根本,各脏腑组织功能活动的原动力,且精可以化生血,是生成血液的物质基础之一。
因此脉象的形成,与脏腑气血密切相关。
二、脉诊的临床意义脉象的形成,既然和脏腑气血关系十分密切,那么,气血脏腑发生病变,血脉运行受到影响,脉象就有变化,故通过诊察脉象的变化,可以判断疾病的病位、性质、邪正盛衰与推断疾病的进退预后。
(一)判断疾病的病位、性质和邪正盛衰疾病的表现尽管极其复杂,但从病位的浅深来说,不在表便在里,而脉象的浮沉,常足以反映病位的浅深。
脉浮,病位多在表;脉沉,病位多在里。
疾病的性质可分寒证与热证,脉象的迟数,可反映疾病的性质,如迟脉多主寒证,数脉多主热证。
邪正斗争的消长,产生虚实的病理变化,而脉象的有力无力,能反映疾病的虚实证候,脉虚弱无力,是正气不足的虚证。
脉实有力,是邪气亢盛的实证。
(二)推断疾病的进退预后脉诊对于推断疾病的进退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如久病脉见缓和,是胃气渐复,病退向愈之兆;久病气虚,虚劳、失血,久泄久痢而见洪脉,则多属邪盛正衰危候。
外感热病,热势渐退,脉象出现缓和,是将愈之候;若脉急疾,烦躁,为病进危候。
三、诊脉的部位诊脉的部位,有遍诊法,三部诊法和寸口诊法。
遍诊法见于《素问·三部九候论》,切脉的部位有头、手、足三部,三部诊法见于汉代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
中医脉诊口诀大全,二十八脉识别图解
中医脉诊口诀大全,二十八脉识别图解中医号脉,这28种脉象,教你分辨什么病,收藏!|||1. 浮脉——特点——位于皮肝表浅处,只要把指头轻轻按在皮肝上,就能感觉到脉搏动,如果用力重按,反而会觉得脉搏减弱,或有空虚的感觉。
-主病:主表证: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的表虚。
主里虚:痨瘵阴虚,阳气虚。
-2. 沉脉——特点——位于筋骨的深处,当指头轻轻按在皮肤上时,脉搏的搏动很不明显,必须用力重按到筋骨的深处,才能感觉到脉搏的搏动。
-主病:主里证。
(1)沉而有力为里实证,多因水、寒、积滞所致。
常见干下痢、浮肿、呕吐、停食积热、气滞等证-(2)沉而无力为里虚证,多因阳气衰微,无力统运营气于外,或亡阴失血等原因所致-3. 迟脉——特点——脉搏的频率很缓慢,因此,使得脉搏的至数减少。
至于脉象的部位,在“浮中沉”三部都可以诊得到脉搏。
-主病:多见于寒证。
有力为冷积,无力为阳虚。
-4. 数脉——特点——脉搏的频率很快,因此使得脉搏的至数过多。
至于脉象的部位,在“浮中沉”三部都可以诊得到脉搏。
-主病:主热证。
因邪热鼓动,血行加速,脉数而有力为实热内盛;若久病阴虚,虚热内生,血行加速,脉数而无力,为虚热证。
-5. 虚脉——特点——脉象柔软无力。
无论是浮位或沉位,无论频率的快慢,只要脉搏的搏动很弱,脉体软的,都属于虚类脉。
-主病:虚证:湿邪为病。
-6. 实脉——特点——脉象强劲有力。
无论是浮位或沉位,无论频率的快慢,只要脉搏的搏动很强,脉体大的,都属于实类脉。
-主病:主病程初起、正气不虚,阳毒暴作或邪气旺盛的脉象。
中医脉诊歌诀顺口溜
中医脉诊歌诀顺口溜中医28脉诊歌诀中医28脉诊歌诀及示意图。
口诀如下:1、浮脉:主表证,虚阳外越证。
浮轻取,重按无,浮如木在水中浮,浮而有力多风热,浮而无力是血虚。
2、沉脉:主里证,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正常人。
沉重按,脉才显,如石投水必下潜,沉而有力为冷痛,沉而无力是虚寒。
3、迟脉:主寒证,邪热结聚之实热证。
迟脉来,息三至,脉来极慢记心间,迟司脏病或多寒,虚实之间仔细研。
4、数脉:主热证,里虚证。
数脉来,息六至,脉来快速用心记,浮沉虚实须分别,君相之火不同治。
5、 虚脉:主虚证,气血两虚。
虚脉形,皆无力,浮大而软无根基,脉虚身热为中署,气虚正亏身无力。
6、实脉:主实证,正常人。
实脉形,大而长,三候充实力最强,新病见实邪气盛,久病见之病主殃。
7、滑脉:主痰饮、食滞、实热。
滑而缓见青壮年和孕妇。
滑脉状,颇费猜,如盘走珠应指来,宿食痰热胸中满,女脉调时应有胎。
8、涩脉:主气滞、血瘀、精伤、血少、痰食内停。
涩脉状,刮竹形,细迟短滞似欲停,血少津枯气血痹,女人非孕即无经。
9、洪脉:主里实热证。
洪满指,似波澜,来时虽盛去悠然,洪主病进邪气盛,胀满胃反治颇难。
10、微脉:主阳气衰微。
微如丝,按若无,欲绝非绝微脉呼,五劳六极诸虚病,猝病有生久难图。
11、紧脉:主寒证,通证,食积。
紧如索,是脉形,拘急弹指切如绳,寒伤内外病主痛,浮沉表里要分明。
12、缓脉:主湿证,脾胃虚弱。
缓四至,是脉形,从容和缓号为平,或因脾虚风湿病,是病非病仔细评。
13、濡脉:主虚证,湿证。
濡脉形,浮柔细,水面浮棉弱无力,产后病中见犹可,平人无根须忧虑。
中医脉诊要点
中医脉诊要点
中医脉诊是中医望闻问切中的一个环节,有利于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身体状况,作出疾病的诊断。
中医脉诊的要点主要包括选择合适的体位、定位布指以及掌握脉象特征等方面。
1. 选择合适的体位:患者应该采取坐位或仰卧位,手前臂与心脏近于同一水平,手掌向上,前臂平放,以使血流通顺。
不正确的体位可能会影响局部气血的运行,从而影响脉象。
2. 定位布指:医生需要确定关脉、寸脉、尺脉的位置。
关脉位于桡骨茎突处,关脉上面一点就是寸脉的位置,关脉下面一点就是尺脉的位置。
然后用右手的中指放在患者左手的关脉上,食指按于左手的寸脉部位,无名指按于尺脉部位。
三个手指呈弓形,指头平齐,手指腹按触在三个部位上。
3. 掌握脉象特征:医生通过按压患者的脉搏,需要了解脉象的深浅、速率、强度、节律和形态等方面的情况。
例如,脉象有根主要表现为沉取应指有力,尺部尤显。
病虽重,但尺脉尚滑实有力,则提示肾气犹存,还有生机。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脉诊应由专业中医师操作,非专业人员的脉诊结果不可作为诊断依据。
同时,脉诊前患者应先休息片刻,调整呼吸,放松心情,以免影响脉诊结果。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咨询专业中医师。
中医脉诊
脉搏次数少,一息不足四至(每分钟脉搏少于60次),主寒证,迟而有力为冷积(阳虚阴盛),迟而无力为虚寒证,常见于心气虚弱等病证。
(4)数脉(附疾脉)
脉膊次数多,一息六至以上(每分钟脉搏多于90次)。主热证,浮数为表热,沉数为里热,洪数为实热,细数为虚热,弦数多为肝火旺,常见于热性病或甲状腺机能亢进,数而无力也可见于气虚证。
细脉可能与心功能下降,心排血量减少,周围血管收缩,血管弹性阻力增加,脉压小等因素有关。
濡脉可能与心排血量减少,血管弹性阻力不高有关。
弦脉的形成可能与动脉壁弹性差或动脉硬化,血管平滑肌收缩,血管壁增厚,舒张时血管直径较小致血管阻力增加,动脉紧张力高及血压增高等因素有关,疼痛及肝病时出现弦脉可能为神经体液的变化对血管功能影响的结果,其形成因素比较复杂。
脉来绷急,应指有力,如绳索绞转,脉的张力大,脉跳有力。主寒证,痛证及宿食。见于外感风寒、剧痛等。
(9)缓脉
一息四至,不快不慢,不强不弱,脉来和缓,脉的硬度、张力适中,是有胃气的正常脉象,见于健康人。病脉则见于气机为湿所困之湿证,或病后复元。
(10)洪脉(附大脉)
相兼脉又称复合脉,是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一脉象的综合表现。只要不是完全相反的两种或几种单一脉,都可能同时出现而成为相兼脉,如浮紧、浮数、沉迟、沉细数等,其临床意义一般是组成相兼脉的各单一脉主病的总合,如浮紧脉主表寒证;浮数脉主表热证、沉迟脉主里寒证;沉细数脉主里虚热证等等。
脉象的描记:以脉搏描记器描出脉搏波曲线,可分为波辐、主波、升枝、降枝、切迹及重波等。由于描记仪器的性能不同,测量参数的标准不同,结果不太统一,但据现在描出的浮脉、沉脉、迟脉、数脉、洪脉、弦脉、滑脉、涩脉、细脉、大脉、紧脉等不同脉象各有其不同的特点,与切脉所得基本一致。如浮脉是在不施加压力的情况下,可描得明显的曲线,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而施加外压(相当于切脉重按)时,脉波反而减低;沉脉则相反,不加外压时描不出波形,要加相当的外压才能描出波形曲线;洪脉曲线是波幅特别高,主波陡直上升,很快下降,相当于切脉时的来盛去衰;弦脉曲线在主波上升后,延续一个短时间开始下降,故主波顶点是平坦的;相当于切脉时如按弓弦;数脉与迟脉是脉搏的速率改变,描记所得与切脉是完全一致的;滑脉曲线上升与下降均迅速,重搏波明显,显得来往流利如珠;细脉波幅低,上升与下降斜率均较小;涩脉波形的上升与下降均较细脉更缓慢,脉峰及下降支均见细小切迹,切脉时感到不流利。
中医脉诊的详细讲解
中医脉诊的详细讲解
中医脉诊是中医学中的一项重要诊断方法,它通过观察、摸诊患者的脉搏来判断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
中医脉诊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脉诊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观察患者的脉搏来判断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
中医认为,人体的脉搏是人体内部气血运行的反映,通过观察脉搏的形态、节律、力度等特征,可以判断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
中医脉诊的方法主要有三种:望诊、闻诊和问诊。
望诊是通过观察患者的脉搏形态、节律、力度等特征来判断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
闻诊是通过听取患者的脉搏声音来判断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
问诊是通过询问患者的病史、症状等信息来判断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
中医脉诊的诊断过程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
医生需要通过观察患者的脉搏形态、节律、力度等特征来判断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
医生还需要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等信息来综合判断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
中医脉诊在中医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地判断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从而制定出合理的治疗方案。
中医脉诊也可以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身体的问题,从而采
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理。
中医脉诊是中医学中的重要诊断方法,它通过观察、摸诊患者的脉搏来判断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
中医脉诊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地判断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从而制定出合理的治疗方案。
中医脉诊也可以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身体的问题,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理。
【中医学课件】脉诊
中
肌肉
沉
寸
关
筋骨
尺
一息
脉象的生理变异
1、与年龄、性别、形体有关:
年龄:越小脉越快(婴儿120-140次/分) 体质:身高者脉长,身矮者脉短;瘦人脉浮,肥人 脉沉
2、与精神情志有关: 3、与季节、地理、气候有关:
春弦、夏洪、秋浮、冬沉 4、几种生理变异:斜飞脉、反关脉
(四) 常见脉象及临床意义
脉象种类繁多,为便于掌握,历来都 曾把它进行分类。《内经》、《伤寒论》分 阴阳两类。《诊家枢要》以浮、沉、迟、数、 滑、涩六脉统领诸脉。徐灵胎《回溪脉学》 以浮沉、迟数、虚实为纲领,较为实用。
肺主气 朝百脉
心
血充脉盈
脾胃(为血 生化之源)
气运血行
应指
脉搏
脉 象
肾藏精 为元气之根
肝 藏血调节血量 主疏泄调畅气机
【脉象形成原理图】
(二)诊脉的部位和方法
1、脉诊的部位 (1)遍诊法(三部九候法):
上部、中部、下部
(2)仲景三部诊法:寸口、趺阳、太蹊
(3)寸口诊法:寸口是指桡骨茎突内侧的一段 桡动脉。又称“气口” “脉口”
寸口脉象为什么能反映五脏六腑的病变? “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之法,
何谓也?” “气口何以独为五脏主?”
[含义] : 寸口——手腕部桡骨茎突内侧的一段动脉 (桡动脉),又称气口或脉口。 寸口诊法——指单独切按桡骨茎突内侧 一段桡动脉的搏动,根据其脉动形 象,以推测人体生理病理状况的一 种诊察方法。
• 左手
心(君火) 肝(木) 肾(水) 阴、血、精
右手
肺(金) 脾(土) 肾(相火) 阳、气
寸关尺与脏腑配属原理 • 1、此配属符合五行的原理: • 2、符合阴阳(气血)的原则:肺主气,脾气主
中医脉诊基本内容
中医脉诊基本内容中医脉诊是中医学中的重要诊断方法之一,通过观察、摸诊、辨析来判断人体的脉搏变化,以达到辨病、定病、自我调节、治疗疾病的目的。
它将脉搏视为人体内脏经络的反映,通过脉搏的形态、节律、力度、寒热、浮沉等方面的变化,反映出人体的阴阳平衡、气血流通、脏腑功能等情况。
下面将介绍中医脉诊的基本内容。
一、观察脉象中医脉诊的第一步是观察脉象。
观察脉象可以通过患者手腕上的动脉来实施,观察脉搏的形态、节律、次数等变化。
脉象有弦脉、涩脉、滑脉、弱脉、濡脉、虚脉、实脉、长脉、洪脉、结脉等不同的类型。
通过观察脉象的变化,可以初步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
二、摸诊脉象中医脉诊的第二步是摸诊脉象。
通过手指放在患者手腕上的动脉上,用力轻柔地按压,感受脉搏的力度、沉浮、速度等变化。
摸诊脉象有重多、浮滑、静捣、沉结等不同的类型。
摸诊脉象是中医脉诊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通过摸诊脉象可以深入了解人体的阴阳平衡、气血流通、脏腑功能等状况。
三、辨析脉象中医脉诊的第三步是辨析脉象。
通过观察和摸诊脉象,可以将脉象归纳成不同的类型,进一步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
辨析脉象可以根据脉象的形态、节律、力度等方面的变化进行,也可以结合其他临床表现来进行综合判断。
例如,如果脉象偏沉、沉长且有力,可能与肾虚有关;如果脉象偏浮、浮滑且有力,可能与气虚有关。
通过辨析脉象,可以帮助中医医师初步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四、分析脉象中医脉诊的第四步是分析脉象。
通过观察、摸诊和辨析脉象,可以对脉象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增加对人体健康状况的了解。
分析脉象可以结合人体其他症状、舌诊、面诊等来进行,通过多个方面的综合分析,可以进一步确定人体的病症和病因。
例如,如果脉象偏快、滑敏,结合面色苍白和乏力的症状,可能与贫血有关;如果脉象偏缓、无力,结合面色萎黄和大便干燥的症状,可能与脾虚有关。
分析脉象是中医脉诊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可以帮助中医医师准确判断人体的病症和病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中医诊查脉象的方法
中医诊查脉象的方法
中医诊查脉象的方法通常称为脉诊,是中医四诊(望、闻、问、切)之一。
以下是一些中医诊查脉象的常见方法:
1.三部九候法:三部九候法是指将人体上肢寸口脉分为上、中、下
三部,每部又分为天、地、人三候,以观察脉象的变化。
2.浮中沉取法:浮中沉取法是指将手指轻触寸口脉皮肤,逐渐用力
按至筋骨,以观察脉象的浮沉变化。
3.独取寸口法:独取寸口法是指仅选取寸口脉进行脉象诊察,寸口
脉位于手腕桡动脉处。
4.平息定脉:医生在诊脉时需要保持呼吸平稳,以便更准确地感知
脉象。
5.脉象特征:中医通过脉象的特征来判断病情,如脉象的浮沉、快
慢、强弱、粗细等。
需要注意的是,脉象诊查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和实践才能掌握,而且脉象的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情绪、饮食、运动等。
因此,脉象诊查结果需要结合其他诊断方法和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如果你对中医脉象诊查感兴趣,建议咨询专业的中医医师或参加相关的培训课程。
中医诊断学|脉诊概述
中医诊断学|脉诊概述【含义】脉诊又称切脉,是医生用手指对患者身体某些特定部位的动脉进行切按,体验脉动应指的形象,以了解健康或病情,辨别病证的一种诊察方法。
【沿革】脉诊有着悠久的历史,公元前5世纪的扁鹊首用脉法诊断疾病;脉法具体记载于《黄帝内经》;脉法实践者是东汉张仲景;脉学专著创始者是西晋王叔和(《脉经》);许叔微首绘脉象图及施发的《察病指南》为学习脉法提供了直观教学;推广普及脉法的是明· 李时珍的《濒湖脉学》;创新发展于近现代。
【地位】脉诊是中医学流传至今的一种独特的诊察疾病的方法,是中医诊病,不可缺少的步骤和内容。
其所以重要,是由于脉诊检测方便,信息丰富,通过诊脉可了解人体表里诸多的生理病理变化,为诊断疾病提供重要依据。
诊脉主要依靠医者手指的灵敏触觉加以体验而识别,因此,学习脉诊既要熟悉脉学的基本知识,又要掌握切脉的基本技能,反复训练,仔细体会,才能逐步识别各种脉象,并有效地运用于临床。
诊脉是一种理论性极强、操作极为细致的诊病方法。
因此,它要求医生必须对脉象形成的基本原理、诊脉的部位和方法等问题有一个较为详细的了解。
一、脉诊原理【含义】(1)脉:即脉道,是血液汇聚之处,也是气血运行的通道,脉有约束、控制和推进血液沿着脉道运行的作用。
(2)脉动(脉搏):心气推动心脏搏动,使营血在脉道中运行时产生脉动,因此脉搏的跳动与心脏搏动的频率、节律基本一致。
(3)脉象:手指感觉脉搏跳动的形象,或称为脉动应指的形象。
是血脉脉动所呈现的部位(深浅)、速率(至数,即快慢)、形态(长短大小)、强度(有力无力)、节律(整齐与否)等组成的综合形象。
脉象能够反映全身脏腑功能、气血、阴阳的综合信息。
【原理】脉象的产生,与心脏的搏动、心气的盛衰、脉管的通利和气血的盈亏及各脏腑的协调作用直接有关。
简而言之,脉象是以心脉为主,在各个脏腑和气血的综合作用下形成,所以脉象成为反映全身脏腑功能、气血、阴阳的信息窗口,具有见微知著的作用。
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详解!
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详解!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详解中医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在中医诊断中,脉诊是一项重要的技能,通过诊断脉象来了解人体气血运行状况和脏腑功能,进而判断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及其特点、临床意义和诊断方法。
一、28种脉象概述根据《脉经》的分类,脉象分为浮、沉、迟、数、滑、涩、长、短、紧、缓、芤、弦、濡、散、革、实、牢、虚、细、濡、促、代、洪、细微等28种。
每种脉象都有其特定的临床意义和诊断价值。
二、肺脉肺脉位于寸口,属于浮脉,具有轻按即触、散大无力的特点。
若肺脉异常,可能存在肺脏病变,如咳嗽、气喘等。
三、心脉心脉位于中指,属于沉脉,具有重按始触、强大有力的特点。
若心脉异常,可能存在心脏病变,如心悸、胸闷等。
四、肝脉肝脉位于关部,属于弦脉,具有如悬弦之状、长而有力、柔和不紧的特点。
若肝脉异常,可能存在肝气郁结、肝火上炎等病变。
五、肾脉肾脉位于尺部,属于沉脉,具有重按始触、细长而有力等特点。
若肾脉异常,可能存在肾虚、肾气不足等病变。
六、奇脉奇脉又称怪脉,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脉象,具有沉细欲绝、似有似无的特点。
若出现奇脉,常提示病情危重或预后不良。
七、其他脉象除了以上常见的五种脉象,还有一些其他的脉象,如芤脉、洪脉等。
这些脉象的特点和临床意义各不相同,需要根据具体病例进行诊断和分析。
八、诊断方法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对脉象进行全面分析和判断。
同时,还需要结合其他症状和体征,综合分析病情,以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
九、结论中医的28种脉象各具特点,每种脉象都有其特定的临床意义和诊断价值。
通过对脉象的准确分析和判断,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因,进而制定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同时,通过对患者病情的全面了解和综合分析,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十、展望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中医理论的不断完善,脉诊技术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改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脉位变异:寸口不见脉搏,而由尺部斜向手背, 称为斜飞脉。若脉象出现于寸口的背侧,称为反关脉。 此属于挠动脉解剖位置的变异,不属于病脉。
(一)浮脉
脉象特征: 轻按即得,重按力减;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如水漂木。
临床意义: 主表证,亦见里证。当外邪侵袭肌表,人体
正气趋向肌表以御外邪,故脉气鼓动于外,脉象显浮。 浮而有力,邪盛正不虚;浮而无力,体虚外感,邪盛而 正虚;若脉浮紧,外感风寒,寒主收引,血脉拘急所致; 若脉浮数,外感风热,热则血流薄疾所致。 浮脉亦见于虚证。久病体虚脉见浮而无力,阳气虚衰, 虚阳外越,脉浮无根,又称虚浮脉。故《濒湖脉学》 说:“久病逢之却可惊。”
位置浅显 —— 便于操作。
左手:心、 肝、 肾 右手:肺、 脾、 肾(命门)
诊脉指法要领概括为: 三指平齐、中指
定关、以指目按脉脊,以及举、按、寻、总按、 单诊等指法。
是指用较轻的指力,以体察脉搏部位 的方法。亦称“轻取”或“浮取”。 2、按法 是指用较重的指力,甚至按到筋骨体 察脉象的方法。此法又称“重取”或“沉取”。 3、寻法 寻是寻找的意思。用力适中按至肌 肉以体察脉象的方法称为中取。指力从轻到重,或从 重到轻,左右推寻,调节最适当的指力,寻找三部脉 动最明显的部位,统称寻法。又称中取。
实脉见于正常人,必兼和缓之象,且无病症 表现。两手六部脉均实大,称为六阳脉。为气 血充盛,脉道充盈,搏动力强所致。
(七)洪脉
脉象特征 脉形宽大,来盛去衰,来大去长,应指浮
大而有力,滔滔满指,呈波涛汹涌之势。 临床意义 洪脉主热甚。多因邪热亢盛,内热充斥而 致脉道扩张,气盛血涌所致;若泄利日久或呕血、咳血 致阴血亏损,元气大伤亦可出现洪脉,但应指浮取盛大 而沉取无根或躁疾,此为明精耗竭,孤阳将外越之兆。
切而知之谓之巧。 脉诊有着悠久的历史,公元前五世纪著名医家 扁鹊擅长候脉诊病。 《史记· 扁鹊仓公列传》曰:“今天下之言脉者,由 扁鹊也。” 《黄帝内经》记载了“三部九候”遍诊脉法; 《难经》弘扬“独取寸口”候脉言病。 西晋王叔和著《脉经》,集汉以前脉学之大成, 分述三部九候脉法和寸口脉法等临床意义, 确定了二十四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 著。
古代又称“气口”或“脉口”。历代医家在此部位切按动 脉搏动的形象,推测人体生理、病理状况,是中医诊察病 证的方法之一。
原理:寸口脉象为什么能反映五脏六腑的病变?
是脉之大会 —— 太渊为肺经源穴,肺朝百脉; 脾肺同为太阴经 ——两经均起于中焦。 脾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肺气靠脾气不断充养。
(五)、虚脉
脉象特征 三部举之无力,按之空豁。 临床意义 虚脉主虚证。见于气血两虚,气虚无力推动血
行,搏击力弱故脉来无力;气虚不敛则脉道松弛,故按之 空豁。血虚不能充盈脉道,则脉细无力。迟而无力多阳虚 ,数而无力多阴虚。
(六)、实脉
脉象特征 脉来充盛有力,其势来盛去亦盛,应指幅
幅,举按皆然,为一切有力脉的总称 临床意义 实脉主实证。 由邪气亢甚而正气不虚,正邪相搏,气血壅盛,脉道 充满所致,脉实而偏浮数为实热证,实而偏沉迟为寒实 证。 若久病出现实脉则预后不良,往往为孤阳外脱的先兆 ,但必须结合其它症状加以辨别
3、无根脉 以虚大无根或微弱不应指为主要特征。
(一)
1、 诊月经脉
诊妇人脉
妇人有经、孕、产育等特殊的生理活动和相关的疾病, 其脉象亦随之出现相应的变化。
(1)月经将至 左关、尺脉忽洪,大于右手,伴口不苦 ,身不热,腹不胀。
(2)月经已至 气血调和者,脉多滑利。 (3)月经不利 脉为寸关脉调和而尺脉弱或细涩。 (4)妇人闭经 精血亏少之虚闭,脉多尺脉虚细涩;若 气滞血瘀之实闭,脉为尺脉弦涩;痰湿阻于胞宫之经闭,脉 多弦滑。
缓。故细脉不得概言为虚。
(九)、滑脉
脉象特征 往来流利,如盘走珠,应指圆滑。 临床意义 主痰饮、实热、食积诸证。滑脉亦是青壮年的
常脉,妇人的孕脉。正常人脉滑为平脉,是营卫充实之象
。
(十)、涩脉
脉象特征 形细而行迟,往来艰涩不畅,脉率和脉力不
匀,应指如轻刀刮竹,故可理解为不流利脉。
临床意义 主伤精、血少、痰食内停、气滞血瘀等征。
节影响,夏秋季较浮,冬季较沉。当外邪侵入机体时, 邪在肌表脉较浮,外邪深入于里时,浮脉少见;内伤杂 病脉位多不浮。
2、脉率:数是指脉搏频率的快慢。脉率的快慢与病
性的寒热、情绪、运动、饮酒、睡眠等因素有关,发热 脉数,阳虚脉迟,情绪、运动、饮酒可致脉率加快,睡 眠则使脉率减慢。
3、脉形:形是指脉动的轴向长短和径向的粗细。脉
(一)诊脉部位 1、三部九候诊法:《素问· 三部九候论》 2、人迎寸口诊法:《灵枢· 终始》 3、独取寸口诊法:《素问· 五脏别论》 4、寸口趺阳或太谿脉诊法:汉·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寸口部位切脉始见《内经》,《难经》对此有较
详细的论述,并提出寸口脉与脏腑相对应的分属关系。
部位:位于手腕桡骨茎突内侧的一段动脉(桡动脉),
诊脉时病人的正确体位是正坐或仰卧,前臂自然向前平展, 与心脏置于同一水平。
3、诊脉时间
诊脉的时间以清晨(平旦)未起床、末进食时为最佳。《素
问· 脉要精微论》: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
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 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
1、脉位:位是指脉动部位的浅深。其变化受气温季
3、诊临产脉
临产的脉象特点,历代医家有不同的阐述《诸病源 候论》说:“孕妇诊其尺脉,急转如切绳转珠者,即产也。 ”又如《医存》说,“妇人两中指顶节之两旁,非正产时 则无脉,不可临盆,若此处脉跳,腹连腰痛,一阵紧一阵 ,乃正产时也。”说明临产时脉象有变化。
4、诊死胎脉
妊娠妇女脉沉而涩,多提示精血不足,胎元已受影 响;若涩而无力是阳气虚衰,胞中死胎。
涩而有力为实证;涩而无力为 虚证。若精血衰少,津液 耗伤,不能濡养经脉,致血行不畅,故涩而无力;若痰食 胶固,脉道不畅,或血瘀气滞,导致血脉痹阻,则脉涩而 有力。
(十一)、弦脉
脉象特征 端其以长,如按琴弦,脉势较强、较硬。 临床意义 主肝胆病,诸痛症,痰饮、疟疾病。亦主虚
劳或老年健康者。 弦为肝脉。七情不遂、痰饮内蓄、疼痛等原因,均可 使肝失疏泄,气机失常,经脉拘急,以致脉来劲急而弦。 痰饮内蓄,脉多弦滑;虚劳内伤,中气不足,肝木乘脾土 ,则脉来弦缓:肝病及肾,损及根本,则脉弦细。若脉弦 劲如循刀刃,为正气已败,病多难治,胃气衰竭的表现。 有一定临床上意义。 除病理性弦脉外,春令平人脉象微弦,由于初春阳气 主浮而天气犹寒,脉道稍带敛束,故脉如琴弦之端直而挺 然,此为春季平脉。健康中年人,脉多兼弦,老年人脉象 多弦硬,为精血衰减的征象。是属于生理性退化的一种征 象。
1、举法
4、总按 即三指同时用力诊脉的方法。从总体上辨
别寸关尺三部和左右两手脉象的形态、脉位的浮沉等。总按 时一般指力均匀。
用一个手指诊察一部脉象的方法。主要用于 分别了解寸、关、尺各部脉象的形态特征。
5、单诊
1、平息
平息是指医生在诊病是注意调整呼吸。以每次呼吸脉动4次, 闰以5次计算。
2、体位
此外,夏令阳气亢盛,脉象稍现洪大,为夏令之 平脉 。
(八)、细脉
脉象特征 脉细如线,应指明显,切脉指感为脉道狭小
,细直而软,按之不绝。 临床意义 主气血两虚,诸虚劳损,又主伤寒、痛甚及 湿邪为病。
营血亏虚不能充盈脉道,气不足则无力鼓动血液运行 ,故脉道细小而软弱无力;又有暴受寒冷或疼痛,脉道 拘急而收缩,则脉细而兼弦紧,或湿邪阻遏脉道则脉象细
脉象特征 :脉象特征 脉来缓慢,一息脉动三一四至 临床意义 主里寒证,亦可见于邪热结聚的里实证 迟而有力为实寒;迟而无力为虚寒。寒邪凝滞或
阳气虚弱失于温运而致。若邪热结聚,伴腹满便秘、发 热等胃肠实热证,经脉阻滞,也可出现迟脉,如《伤寒 论》阳明腑实证即属此类,故脉迟不可一概认为是寒证 。 入睡或运动员可出现迟脉,属于生理性迟脉
4、脉势
(一)、正常脉象的特点 1、有胃:脉有胃气表现在脉位居中,不浮不沉;脉率
调匀,不快不慢;脉力充盈,不强不弱;脉道适中,不 大不小;脉势和缓,从容流利。
2、有神:(1)应指有力柔和;(2)节律整齐。 3、有根: (1)尺脉有力、 (2)沉取不绝,所以有“尺以
候肾”、“沉取候肾”的说法。
1、年龄:儿童脉象多小数,青年脉象多平滑,老人脉象
肺有主气,司呼吸,朝百脉的功能。肺对脉的影响体现在 肺与心及气与血的功能关系上。 脾胃主运化水谷精微,统血的功能,为气血生化之源,又 称“后天之本”。气血的盛衰和水谷精微的多寡,可表现 为脉之“胃气”的多少。 肝藏血,肝主疏泄的功能,是指肝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 量,调畅气机的作用,有利于使全身气血调畅,经脉通利, 脏腑功能正常。 肾藏精,为元气之根,是脏腑功能的动力源泉,亦是全身 阴阳的根本。肾气充盛则脉搏重按不绝,尺脉有力,是 “有根”的特征。
(十二)、结脉
脉象特征 脉来缓慢,时而一止,止无定数。 临床意义 主阴盛气结,寒痰,血瘀,积聚;亦主气
血虚衰。由气、血、痰、食停滞及寒邪阻遏经络,致心 阳被抑,脉气阻滞,故脉来迟滞中止,结而有力;若气 虚血弱导致脉来迟而中止者,则脉结而无力。
真脏脉又称“败脉”、“绝脉”、“死脉”、“怪脉
”。其特点是无胃、无神、无根,在疾病重危时出现的脉 象,是病邪深重,元气衰竭,胃气已败的象征。元. 危亦林 将真脏脉归纳为“十怪脉”,根据真脏脉的主要形态特征 ,大致可以分成三类。 1、无胃脉 以无冲和之意,应指坚搏为主要特征。 2、无神脉 以脉率无序,脉形散乱为主要特征。
(四)、数脉
脉象特征 脉来急促,一息五一六至。 临床意义 数脉主热证。亦可见于虚证。 数而有力为实热;数而无力为虚热。 邪热亢盛,
气血运行加速则脉数有力;久病阴虚,虚热内生则脉数 无力或细数;浮大虚数,按之空豁为虚阳外浮。正常人 在运动或情绪激动时脉率加速。小儿脉率与年龄成反比 ,即年龄越小,脉率越快。儿童一息六至左右(每分钟110 次左右);婴儿一息七至左右(每分钟120次左右)均为正常 生理脉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