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1例
糖尿病合并真菌性肺炎的护理
![糖尿病合并真菌性肺炎的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cd2c08c2b7360b4c2f3f64b2.png)
糖尿病合并真菌性肺炎的护理关键词糖尿病真菌性肺炎护理资料与方法5~8年入院糖尿病合并真菌性肺炎患者65例男5例女例;年龄18~9岁;住院时间19~1天平均1天;1型糖尿病例型糖尿病6例。
糖尿病合并肺念珠菌病5例肺曲菌病例肺隐球菌病例肺毛霉菌例肺孢子虫病1例。
入院查空腹血糖9.1~8.1mmol/餐后小时血糖1.5~9.8mmol/。
临床表现:咳嗽、咳痰、气促例发热、乏力8例咯血9例胸痛17例呼吸困难例体重减轻18例多饮、多尿、多食6例呼吸衰竭8例。
CT检查:肺纹理增粗兼有小斑点影(例具点钙化)1例局限性小片、密度不均之阴影18例大片状融合模糊影或绵团样密度增高、边缘不清影1例大小不一、壁厚薄不等的空洞形成例病灶位于左肺例右肺1例直接跨越两个肺1例。
纤支镜检查:5例经过纤支镜采样检查确诊。
未见异常1例异常者5例9例病灶黏膜弥漫性充血;6例管腔狭窄5例见病灶部位坏死性肿物阻塞;例黏膜肿胀间嵴增宽、黏连例左总支气管充血、水肿、正常组织显示不清各段开口(尤以左肺)被挤压靠拢有较多的黏液溢出。
痰涂片阳性8例痰培养阳性1例。
治疗:①控制血糖。
②抗真菌治疗:合理选择抗真菌治疗药物主要药物有咪唑类如氟康唑、伊曲康唑多烯类如两性霉素B及其衍生物、制霉菌素等5-氟胞嘧啶等药物。
克柔念珠菌、部分光滑念珠菌以及曲霉菌等对氟康唑先天耐药。
白色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葡萄念珠菌对氟康唑的敏感性均在9%以上光滑念珠菌变化不明显。
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等对念珠菌、曲菌病等均有良好疗效。
③反复咯血、大咯血的治疗:一方面有目的加强抗真菌治疗另一方面进行针对性的处理药物治疗可以应用垂体后叶素。
药物难以控制而真菌性肺炎病变本身具备手术指征手术治疗可以显著降低大咯血病死率对于不能耐受手术和病变不适宜手术的大咯血有6例因反复咯血经治疗后仍咯血不止行肺段病灶楔形切除术后咯血消失。
非手术预防治疗亦有良效。
④呼吸困难处理:根据症状、体征及血气情况进行相对应的呼吸支持处理如吸氧必要时可进行机械通气。
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诊治PPT课件
![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诊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fbd39a6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e5.png)
患者在接受预防建议后,积极改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加强自我监测 和控制,成功预防了肺部感染的再次发生。
案例三:成功治愈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的病例
患者情况
治疗过程
治愈标准
随访情况
患者为年轻女性,初次诊断为 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经过积 极治疗和护理,成功治愈。
患者在确诊后,接受全面的检 查和治疗,包括控制血糖、抗 感染、对症治疗等;同时,医 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 健康教育,帮助其建立正确的 认知和态度。
肺部感染的发病机制
01
肺部感染通常由细菌、病毒或其 他微生物引起,这些微生物通过 呼吸道进入肺部,并在肺部繁殖 ,引发感染。
02
肺部感染的发病机制涉及微生物 粘附、细胞内寄生、免疫应答等 多个环节。
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的发病机制
糖尿病患者由于免疫系统受损,容易 感染各种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和 真菌等。
患者症状消失,肺部炎症消退 ,血糖控制稳定,无其他并发 症发生。
患者在治愈出院后,定期进行 随访和复查,监测病情变化和 预防复发。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4 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的治 疗
药物治疗
抗生素治疗
根据感染的病原体类型选择合适 的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
等,以控制肺部感染的症状。
降糖药治疗
针对糖尿病症状,使用适当的降 糖药物,如胰岛素、二甲双胍等, 以控制血糖水平,预防感染恶化。
辅助药物
根据病情需要,可适当使用一些 辅助药物,如止咳药、祛痰药等, 以缓解肺部感染引起的咳嗽、咳
血糖波动
肺部感染可能导致血糖波 动,增加糖尿病并发症的 风险。
药物相互作用
肺部感染治疗过程中使用 的某些药物可能与糖尿病 治疗药物相互作用,影响 疗效。
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
![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https://img.taocdn.com/s3/m/71bd38928762caaedd33d44f.png)
糖尿病合并感染的发生率不同报导为32.7%~90.5%,据统计约有1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感染,而肺部感染约占糖尿病合并感染的45%,其病死率可达41%,糖尿病不仅使肺部感染的风险增加,而且病情加重,治疗较困难,预后更差。
高血糖对机体有诸多不良影响:①使机体防御功能下降,高糖环境下不仅体液免疫失调,细胞免疫功能也下降,当血糖超过14 mmoL/L时,白细胞趋化性下降,吞噬功能减弱。
血糖控制不良时,体内蛋白合成下降,分解加速,使免疫球蛋白、补体、抗体等生成减少,对致病菌的防御功能减弱,细菌可在肺内立足和生长繁殖;②肺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靶器官之一,糖尿病患者肺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毛细血管床减少,肺表面活性物质降低,导致弥散功能下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肺功能受损;③糖尿病患者红细胞2-3二磷酸甘油(2,3-DPG)合成减少,血中HbA1c增高,使血红蛋白氧离曲线左移,不利于氧释放,易出现低氧血症,持续低氧及感染应激情况下使皮质醇、生长激素等分泌增多,导致血糖升高,增加感染风险;④糖尿病使肝脏转化VitA机能减弱,影响呼吸道上皮修复和角化过度,黏膜细胞分泌功能障碍,局部抵抗力下降;⑤糖尿病患者常并发胃轻瘫,尤其老年患者吞咽与声门动作不协调,增加误吸危险,加之气管和支气管粘液纤毛功能减退,咳嗽反射差,肺组织弹性低等均可致排痰障碍,易促使细菌进入下呼吸道,使其更易生长繁殖。
本例由于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发生肺部感染后即表现低氧血症,又因病原菌不明的经验性抗菌力度不够,尽管入院后即开始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糖代谢紊乱一度得到缓解,但由于感染病情进展,糖尿病病理生理所致的气道改变使排痰不畅发生痰阻塞,窒息加重缺氧,导致感染进一步恶化,再次出现高血糖及酮症,经纤支镜多次吸痰并多次取标本培养,最终明确致病菌并按药敏给药,使感染得到有效遏制,糖代谢也相应得到纠正。
糖尿病与肺部感染常互为影响,使病情复杂、迁延不愈,对此类患者治疗糖尿病与抗感染是否能同时重视,同时进行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均会影响预后。
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病例1例
![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病例1例](https://img.taocdn.com/s3/m/db26046167ec102de2bd89cb.png)
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病例1例作者:张瑾钰黄宏郑晓文侯长春梁悦孔晋亮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第07期【关键词】侵袭性肺曲霉病;糖尿病;诊断;治疗侵袭性肺曲霉病是一种极易侵犯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二重感染性疾病,它由曲霉菌侵入肺组织,引起深部真菌的感染。
以一个病例来讨论如何加强诊断和治疗糖尿病合并肺曲霉菌感染,以引起同仁们的关注。
1 病历摘要患者男, 35岁,因口渴、多饮、多食13年,恶心、呕吐3 d入院。
患者于13年前开始出现口干、多饮、多食,到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1型糖尿病,长期注射胰岛素治疗,多次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住院治疗,病情好转后出院。
患者发病前几天自行停止注射胰岛素后出现恶心呕吐,到本院就诊诊断1型糖尿病并重症酮症酸中毒收住ICU。
否认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病史及传染病史。
在ICU予降糖、消酮、补液、纠酸、血透降钾等治疗2 d,病情平稳后转入普通病房。
转入时发现患者有咳嗽咳黄痰,痰中带有血丝,痰粘不易咳出,稍活动有气促,不伴有发热、胸闷、畏寒等,查体:T:36.6℃, P:79次/min, R:20次/min,BP:126/81 mmHg。
颈软,双下肺叩诊浊音,左下肺呼吸音明显减弱,双肺野可闻及中量湿性啰音,以左肺为主,及少量干啰音,阴囊、双下肢轻度水肿,病理征未引出。
转入后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2.10×109/L,中性粒细胞88.5%。
空腹血葡萄糖 GLU 6.39 mmol/L。
尿常规:尿蛋白+3,酮体(±)。
肝功能:总蛋白44.3 g/L,余项正常。
肾功能:肌酐69 μmol/L。
心肌酶:乳酸脱氢酶465 U/L。
电解质基本正常。
胸部CT:两肺上叶、下叶见斑片状、斑点状密度增高影,边缘模糊,呈肺泡性渗出,以左肺上叶舌段及两肺下叶明显,两侧胸膜腔见弧形积液影,未见肺门、纵膈淋巴结肿大,考虑两肺炎症并胸腔少量积液(见图1)。
转入后给予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及左氧氟沙星联合抗感染治疗,同时继续胰岛素降糖等。
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151例临床分析
![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151例临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0af9d48336c1eb91a375de3.png)
维普资讯
内
斟
20 0 7年 2月 第 2卷
第1 期
[ 文章编号]17 - 6 (0 7 0 - 2 - 6 3 7 8 20 ) l 0 70 7 0 3
k. + . + 一 + -
糖 尿 病 合 并 肺 部 感 染 1 1例 临 床 分 析 5
l e o l 0 d o pi t n ( 0 0 r 0 0 ), u nt l e x 1 e u oa et n e a l a u a e- e l o b o g c e n m l i s P< .5 P< . 1 bt o r a t s . ’ l n y n i s r m i y ct I c o vsfld u ga c a c o o t o e d e h p m r ic o we f n er h
叶 琪 ( 西梧 州 市红 十 字会 医院 内分 泌科 ,4 0 2 广 5 30 )
暴发性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肺曲霉菌感染1例
![暴发性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肺曲霉菌感染1例](https://img.taocdn.com/s3/m/592c9a903c1ec5da50e270e8.png)
暴发性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肺曲霉菌感染1例摘要:曲霉菌病是感染曲霉菌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可累及皮肤、黏膜、眼、鼻、支气管、肺、胃肠道、神经系统、骨骼等多器官系统,严重者导致败血症,现以一个临床病例来强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肺曲霉菌感染的诊断及治疗。
关键词:曲霉菌病;败血症;诊断治疗1 病例介绍主诉:患者男性,18岁,因乏力伴恶心2天于2018年10月9号入院治疗;现病史:患者于2018年10月9号出现乏力伴恶心,无呕吐,无发热,无咳嗽,诊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收入院,入院后积极补液、胰岛素降糖、头孢哌酮舒巴坦(舒普深)抗感染、纠正电解质紊乱,质子泵抑制剂保护胃粘膜、纠正酸中毒治疗2天后,患者病情无好转,酮症酸中毒难纠正,并且出现血淀粉酶持续升高,患者出现昏迷,遂转至泰安市中心医院,肌酐持续升高,行胸部CT、真菌痰培养、痰液镜检、G试验、GM试验检查,确定诊断肺曲霉菌病。
既往史、个人史及家族史:既往体健,家族中无遗传病史,嗜碳酸饮料。
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 96次/分,呼吸频率 21次/分,血压 140/88mmHg,BMI 32.6千克/平方米,神志清醒,呼吸稍促,颜面无水肿,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未闻及哮鸣音,心率96次/分,节律齐,心音正常,心脏各瓣膜区无病理性杂音,腹部无压痛、反跳痛,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
入院后完善检查:2018-10-08 随机血糖:27.0mmoL/L 生化:血钾3.6mmoL/L,钠131mmoL/L 氯94mmoL/L 二氧化碳结合力 6.27mmoL/L,血常规:WBC 13.01×109/L,中性细胞比率91.30%,淋巴细胞比率5.82%,尿常规:尿蛋白2+ 葡萄糖4+ 酮体3+,胸片示支气管炎,心电图示大致正常心电图;10-10生化:血钾3.0mmoL/L,钠 131.2mmoL/L 氯101.6mmoL/L 二氧化碳结合力 8.0mmoL/L,尿素氮5.41mmol/L,肌酐57ummol/L,淀粉酶258U/L,β-羟丁酸,4.5mmol/L,糖化血红蛋白11.2%:血沉6.00mm/h,血常规:WBC10.44×109/L,中性细胞比率91.30%,淋巴细胞比率15.50%,甲功五项正常;10-11血淀粉酶402U/L;10-12血钾3.5mmoL/L,钠126mmoL/L 氯102mmoL/L 二氧化碳结合力 10mmoL/L,β-羟丁酸:4.50mmol/L血淀粉酶529U/L,空腹C肽0.1nmmol/L;2018-10-12血钾3.8mmoL/L,钠 130mmoL/L 氯101mmoL/L 二氧化碳结合力4.6mmoL/L,β-羟丁酸:4.6mmol/L血淀粉酶967U/L,腹部CT示:脂肪肝,胰腺饱满;10-13胸部CT示双侧胸廓对称,双肺内多发结节灶、斑片状及条索状高密度灶,局部可见空洞形成,肺门不大,气管及双侧段支气管通常,纵膈窗示:纵膈内可见肿大淋巴结影,双侧胸前内积液征象,双侧胸膜局部牵拉增厚,心影大小形态未见明显异常,CT诊断意见:双肺多发病变,考虑感染性疾病,特殊菌感染可能,双侧胸腔积液,双侧胸膜肥厚,转院后完善相关检查:10-14 肌酐201umol/L,10-17痰液镜检可见曲霉菌,肌酐401ummol/L,10-19真菌培养示有黑曲霉菌生长,10-19真菌D-葡聚糖检测(G试验):曲霉菌抗原定量1.08ug/m(阴性值《0.64ug/m),GM试验阳性。
一例真菌感染病人护理查房PPT课件
![一例真菌感染病人护理查房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b211c79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71.png)
结合护理经验和医学发展,探 讨未来真菌感染病人护理的新 理念、新技术和新方法。
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 能水平,加强团队协作和沟通 协调能力,为病人提供更加优 质、高效的护理
个案护理实践
护理评估
01
02
03
04
患者基本信息
姓名、年龄、性别、病情状况 等。
健康状况评估
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心理状 况和社会支持情况。
疾病认知评估
了解患者对真菌感染的认识程 度和自我管理能力。
护理需求评估
评估患者对护理的需求和期望 ,以及家庭支持情况。
护理计划与实施
80%
制定护理计划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护 理计划,包括病情监测、饮食护 理、生活护理、心理护理等方面 的内容。
患者长期患有糖尿病,免疫力较低,容易感染真菌 。
患者入院时病情较重,出现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 。
护理过程
患者入院后即进行隔离 治疗,避免交叉感染。
遵医嘱给予抗真菌药物 治疗,并严密监测不良 反应。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减轻焦虑情绪。
定期为患者进行口腔、 皮肤等基础护理,预防 并发症。
02
真菌感染知识
真菌感染的分类
浅部感染
感染局限于皮肤和黏膜表面,例如脚气、股癣等。
深部感染
感染深入到组织和器官内部,例如肺部、脑部等。
机会性感染
在免疫系统受损的情况下发生的感染,例如艾滋病 患者的真菌感染。
常见症状与体征
02
01
03
发热
持续高热或不规则发热。
咳嗽
干咳或有痰,有时痰中带血。
呼吸困难
呼吸急促、气喘等。
糖尿病合并肺毛霉病1例
![糖尿病合并肺毛霉病1例](https://img.taocdn.com/s3/m/8cfe6859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13.png)
糖尿病合并肺毛霉病1例宋晓南;聂建平;王增祥;周洁【摘要】肺毛霉病(pulmonary mucormycosis)是毛霉目的根霉菌属、毛霉菌属、根黏菌属、犁头霉菌属、被包霉菌属及丝状霉菌属引起的一种急性化脓性疾病[1].该病发病率很低,患者大多合并有糖尿病酸中毒、营养不良、大面积严重烧伤、外伤手术、白血病、淋巴瘤、艾滋病或其他严重消耗性疾病,或者有应用免疫抑制剂、细胞毒药物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等的病史.其病死率很高,达50%.我科治疗糖尿病合并肺毛霉1例,报道如下.【期刊名称】《临床荟萃》【年(卷),期】2012(027)005【总页数】1页(P430)【关键词】糖尿病;毛霉菌病;肺疾病;两性霉素B;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作者】宋晓南;聂建平;王增祥;周洁【作者单位】潍坊市中医院呼吸内科,山东潍坊261041;潍坊市中医院呼吸内科,山东潍坊261041;潍坊市中医院呼吸内科,山东潍坊261041;潍坊市中医院呼吸内科,山东潍坊261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63.9;R587.1肺毛霉病(pulmonary mucormycosis)是毛霉目的根霉菌属、毛霉菌属、根黏菌属、犁头霉菌属、被包霉菌属及丝状霉菌属引起的一种急性化脓性疾病[1]。
该病发病率很低,患者大多合并有糖尿病酸中毒、营养不良、大面积严重烧伤、外伤手术、白血病、淋巴瘤、艾滋病或其他严重消耗性疾病,或者有应用免疫抑制剂、细胞毒药物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等的病史。
其病死率很高,达50%。
我科治疗糖尿病合并肺毛霉1例,报道如下。
患者,男,58岁,因“反复咳喘10年,复发1周。
”于2010年12月入住我院。
入院时患者喘憋,活动后加剧,咳嗽,咯白痰,痰难咯出,纳眠一般,二便调。
查体:桶状胸,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广泛闻及哮鸣音。
胸片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改变。
检验结果:血白细胞17.4×109/L,血沉18mm/1h,血糖11.2mmol /L,尿糖+++。
糖尿病合并肺毛霉病1例
![糖尿病合并肺毛霉病1例](https://img.taocdn.com/s3/m/59b70c92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90.png)
㊃病例报告㊃糖尿病合并肺毛霉病1例孙凌月余进李若瑜王爱平(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北京大学真菌和真菌病研究中心,皮肤病分子诊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100034)ʌ摘要ɔ报道糖尿病合并肺毛霉病1例㊂患者,男,37岁,多尿㊁多饮1个月,发热㊁咳嗽15d㊂实验室检查确诊患者有糖尿病及糖尿病酮症,同时胸部C T显示双肺上叶病变,给予降糖及抗细菌治疗,肺实变灶扩大,出现空洞㊁胸腔积液㊂经过支气管镜肺组织活检,组织病理可见大量宽大无隔的菌丝,确诊肺毛霉病㊂给予患者两性霉素B治疗5d,因肾损害停用;之后口服泊沙康唑混悬液600m g/d治疗3周,发热及咳嗽消失,患者自行停药,9个月后随访患者无不适主诉㊂ʌ关键词ɔ肺毛霉病;泊沙康唑;糖尿病;糖尿病酮症ʌ中图分类号ɔ R519.8ʌ文献标识码ɔ A ʌ文章编号ɔ1673-3827(2020)15-0371-03毛霉病(m u c o r m y c o s i s)通常发生于患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㊁骨髓(干细胞)移植和化疗导致的粒细胞缺乏㊁糖皮质激素治疗㊁重度营养不良㊁静脉应用毒品㊁烧伤或其他的外伤㊁器官移植等[1]㊂肺毛霉病(p u l m o n a r y m u-c o r m y c o s i s)在临床上较为少见,现报道1例肺毛霉病㊂1临床资料患者,男,37岁,挖掘机司机㊂患者主因 多尿㊁多饮1个月,发热㊁咳嗽15d 于2019年5月21日就诊于当地医院㊂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未曾用药㊂实验室检查发现患者血常规正常;肝肾功能正常;空腹血糖33.54mm o l/L,糖化血清白蛋白31.98%;血脂增高;乙肝㊁丙肝㊁H I V及梅毒血清学检查未见异常;T-S P O T.T B㊁G试验㊁GM试验均阴性㊂尿酮体1+,尿糖3+,尿蛋白阴性㊂痰真菌镜检和培养阴性;抗酸杆菌阴性㊂胸部C T显示双肺上叶病变㊂患者以糖尿病,糖尿病酮症,高脂血症,高血压,肺部感染收入院㊂10d后复查胸部C T显示双肺病变较前体积增大,其内出现空洞,周围出现片絮状密度增高影,肺脓肿?给予患者胰岛素强化联合艾塞那肽㊁沙格列汀降糖㊁调脂㊁抗氧作者简介:孙凌月,女(汉族),在读博士研究生.E-m a i l:l u n a@b j-m u.e d u.c n通信作者:王爱平,E-m a i l:w a n g a p516@163.c o m 化㊁改善微循环治疗,同时给予患者左氧氟沙星和头孢米诺抗细菌治疗㊂20d后再复查胸部C T显示双肺空洞性病变范围较前相仿,其周炎性渗出较前加重㊂之后行支气管镜检查,右侧主支气管㊁右肺上叶黏膜充血水肿,上叶尖段可见干酪样坏死,于此处刷检送病原学检查;上叶前段可见白色黏痰,予以刷检送病原学检查,并在此处行支气管肺泡盥洗,取灌洗液5m L送病原学检查,于T B L B 取活检5块送组织病理检查㊂结果显示右肺上叶前段送检组织中可见真菌;但刷检真菌镜检阴性,抗酸杆菌阴性;肺泡灌洗液真菌镜检和培养阴性,抗酸杆菌阴性,细菌培养阴性㊂患者为进一步诊治于2019年7月4日就诊我院,我院胸部C T显示右肺上叶多发实变灶,左肺上叶小叶核心结节,考虑感染可能性大(见图1);纵隔及右肺门多发淋巴结,炎性反应性增生可能性大;双侧胸腔积液㊂在我科对外院肺组织病理切片进行了会诊,在右肺上叶前段组织中H E染色可见大量宽大㊁无隔的菌丝,偶见直角分枝(见图2)㊂因患者未提供组织病理的蜡块,无法进行免疫组化及分子鉴定,仅根据组织病理中真菌形态提示毛霉感染可能性大㊂最终诊断肺毛霉病,糖尿病,糖尿病酮症,高脂血症,高血压㊂治疗患者继续进行降糖㊁调脂等对症处理㊂肺毛霉病采用两性霉素B治疗5d,化验血常规正常,C R P36m g/L,肝功能正常,总蛋白62.9g/L,㊃173㊃中国真菌学杂志2020年12月第15卷第6期 C h i n J M y c o l,D e c e m b e r2020,V o l15,N o.6图1 胸部C T ㊂A.肺叶实变灶,空洞;B .双肺上叶病变 图2 肺组织病理,可见大量宽大㊁无隔菌丝,偶见直角分枝(A.H E ˑ400;B .P A Sˑ400)F i g .1 C h e s t C T s c a n .A.F o c i o f c o n s o l i d a t i o n s a n d c a v i t i e s i n t h e l u n g ;B .L e s i o n s i n t h e u p p e r l o b e s o f b o t h l u n g s F i g.2 H i s t o p a t h o l o -g y o f t h e l u n g .A l a r g e n u m b e r o f w i d e ,n o n s e p t a t e a n d o c c a s i o n a l l y r e c t a n g u l a r b r a n c h i n g h y ph a e w a s o b s e r v e d (A.H Eˑ400;B .P A S ˑ400)白蛋白32.2g /L ,血肌酐340.5μm o l /L ,尿素氮11.4mm o l /L ,血糖9.09mm o l /L ,因肾功能损害而停用㊂改口服泊沙康唑混悬液200m g ,3次/d 治疗㊂由于患者家居外地,经济状况欠佳,带药回家治疗㊂之后电话随访,患者自诉经过3周的泊沙康唑治疗,发热及咳嗽症状消失,一般情况良好,复查胸部影像学也有改善(搬家导致资料遗失),遂自行停药㊂停药后9个月电话随访患者并无临床症状再发,糖尿病控制良好㊂2 讨 论毛霉病是一类由毛霉目真菌引起的真菌感染,急性期以血管侵袭继发栓塞和组织坏死为特点[2],另有少数呈慢性病程㊂易感人群吸入环境中的毛霉孢子可以发生肺毛霉病,是仅次于鼻脑和皮肤的第三常见发生毛霉病的部位[3]㊂肺部感染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胸部影像学表现包括肺结节(ȡ10)㊁肿块㊁实变㊁空洞㊁反晕轮征,缺乏特异性,与其他的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很难鉴别,尤其是肺曲霉病㊂多发性(ȡ10)结节和胸腔积液在肺毛霉病中更常见;若在C T 上发现反晕轮征,似乎就表明存在毛霉病,可早期适当治疗[4]㊂毛霉细胞壁表面缺少β-D -葡聚糖和半乳甘露聚糖,因此,G 试验和GM 试验阴性[5]㊂由于早期诊断困难,肺毛霉病预后不良,病死率为76%[6]㊂糖尿病是亚洲国家毛霉病患者中最常见的危险因素,在全球范围内作为危险因素占据比例17%~88%不等[1]㊂部分糖尿病合并毛霉病患者可伴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酮症酸中毒患者体内血糖升高且p H 降低,导致吞噬细胞功能受损,趋化和胞内杀灭病原真菌的能力下降;此外,由于毛霉在高离子浓度条件下生长更好,血清游离铁离子浓度升高也可能有重要致病作用[7]㊂鼻脑毛霉病常见于糖尿病人群;肺毛霉病常见于中性粒细胞低下和器官移植的人群[1]㊂该患者有糖尿病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且职业为挖掘机司机,这些因素可能导致了肺毛霉病㊂肺毛霉病确诊的金标准是在组织病理切片中找到宽大㊁无隔或少隔㊁不规则分枝的菌丝[8]㊂目前可以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通过商品化的单克隆抗体来鉴别毛霉和曲霉,相比形态学和其他真菌学证据更准确可靠[9]㊂由于无法获得该患者肺组织病理蜡块,因此,只能根据组织病理切片的形态进行了菌属鉴定㊂毛霉病的治疗包括基础疾病治疗㊁抗真菌药物治疗和外科治疗㊂E C MM 和M S G -E R C 首推两性霉素B 脂质体治疗,其次推荐艾沙康唑㊁泊沙康唑缓释片和泊沙康唑注射液,较少推荐泊沙康唑口服混悬液[8]㊂泊沙康唑口服混悬液在临床上有成功用于一线治疗的报道:G r e e n b e r g 等[10]总结了24例毛霉病患者口服泊沙康唑混悬液800m g/d 治疗,用药时间为8~1004d (中位数182d),总生存率79%,其中有两例肺毛霉病患者获得部分应答的用药时间分别为245d 和1004d ㊂v a n B u r i k等[11]总结了91例毛霉病患者口服泊沙康唑混悬液800m g/d ,12周后的总成功率为60%,其中肺毛霉病的成功率为64.9%,因此泊沙康唑可作为不耐受或者不应答两性霉素B 的替代口服药物㊂由于肺毛霉病少见,目前缺乏肺毛霉病治疗的前瞻性研究㊂抗真菌药物活性的研究多来源于小㊃273㊃ 中国真菌学杂志2020年12月第15卷第6期 C h i n J M yc o l ,D e c e m b e r 2020,V o l 15,N o .6型的病例系列研究㊁病例报道和动物研究㊂Y a m i n 等[12]报道了1例肺毛霉病并对22例泊沙康唑治疗的肺毛霉病患者进行了文献回顾,总结发现70%患者经历了单纯抗真菌药物治疗,30%患者经历了抗真菌药物和手术联合治疗㊂23例患者均接受了泊沙康唑作为药物治疗的一部分㊂泊沙康唑的使用剂量从600~800m g/d 不等,治疗的持续时间从2周到7个月不等㊂23例肺毛霉病患者的总体存活率为52.1%,其中,单纯药物治疗组存活率31.2%,而药物和手术联合治疗组存活率为100%㊂本例患者在明确诊断后及时给予两性霉素B治疗,但由于肾功能受损而停用㊂之后给予泊沙康唑口服混悬液600m g /d 治疗3周,患者自觉临床症状全部消失,遂自行停药,且停药后9个月电话随访患者并未有临床症状反复,由此判断患者经过泊沙康唑混悬液治疗获得痊愈㊂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患者未能再次就诊并提供胸部影像学检查㊂如此的短疗程治愈推测与患者糖尿病发病时间短㊁及时进行有效控制有关;其次与早期采取肺活检,根据组织病理中真菌的形态初步确定肺毛霉病,合理选用抗真菌药物治疗有关㊂参考文献[1] P r a k a s h H ,C h a k r a b a r t i A.G l o b a l e p i d e m i o l o g y of m u -c o r m y c o s i s [J ].J F u n gi (B a s e l ),2019,5(1):E 26.[2] P i l m i s B ,A l a n i o A ,L o r t h o l a r y O ,e t a l .R e c e n t a d v a n c e s i n t h e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a n d m a n a g e m e n t of m u c o r m y c o s i s [J ].F 1000R e s ,2018,7:F 1000F a c u l t y Re v -1429.[3] A g r a w a l R ,Y e l d a n d i A ,S a v a s H ,e t a l .P u l m o n a r y mu -c o r m y c o s i s :r i s k f a c t o r s ,r a d i o l o g i c f i n d i n g s ,a n d p a t h o l o gi c c o r r e l a t i o n [J ].R a d i o g r a p h i c s ,2020,40(3):656-666.[4] 冉元帅,骆望兰,肖昆,等.肺部真菌感染C T 诊断进展[J ].中国真菌学杂志,2020,15(1):55-60.[5] H a mm e r MM ,M a d a n R ,H a t a b u H.P u l m o n a r y m u c o r m y-c o s i s :r a d i o l o g i c f e a t u r e s a t p r e s e n t a t i o n a n d o v e r t i m e [J ].A J R A m J R o e n t ge n o l ,2018,210(4):742-747.[6] P e t r i k k o s G ,S k i a d a A ,L o r t h o l a r y O ,e t a l .E p i d e m i o l o g ya n d c l i n i c a l m a n i f e s t a t i o n s o f m u c o r m y c o s i s [J ].C l i n I n f e c t D i s ,2012,54(S u p pl 1):S 23-S 34.[7] I b r a h i m A S ,S p e l l b e r g B ,W a l s h T J ,e t a l .P a t h o ge n e s i s of m u c o r m y c o s i s [J ].C l i n I n f e c t D i s ,2012,54(s u p pl 1):S 16-S 22.[8] C o r n e l y O A ,A l a s t r u e y -I z qu i e r d o A ,A r e n z D ,e t a l .G l o b a l g u i d e l i n e f o r t h e d i a g n o s i s a n d m a n a g e m e n t o f m u c o r m yc o -s i s :a n i n i t i a t i v e o f t h e E u r o pe a n C o nf e d e r a t i o n o f M e d i c a l M y c o l og y i n c o o p e r a t i o n w i th t h e M y c o s e s S t u d y G r o u p Ed -u c a t i o n a n d Re s e a r c h C o n s o r t i u m [J ].L a n c e t I nf e c t D i s,2019,19(12):e 405-e 421.[9] J u n g J ,P a r k Y S ,S u n g H ,e t a l .U s i n gi mm u n o h i s t o c h e m -i s t r y t o a s s e s s t h e a c c u r a c y o f h i s t o m o r p h o l o g i c d i a g n o s i s o f a s p e r g i l l o s i s a n d m u c o r m yc o s i s [J ].C l i n I n f e c t D i s ,2015,61(11):1664-1670.[10] G r e e n b e r g RN ,M u l l a n e K ,v a n B u r i k J A ,e t a l .P o s a c o n -a z o l e a s s a l v a g e t h e r a p y f o r z y g o m yc o s i s [J ].A n t i m i c r o b A -ge n t s C h e m o t h e r ,2006,50(1):126-133.[11] v a n B u r i k J A ,H a r e R S ,S o l o m o n H F ,e t a l .P o s a c o n a z o l ei s e f f e c t i v e a s s a l v a g e t h e r a p y i n z y g o m y c o s i s :a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s u mm a r y of 91c a s e s [J ].C l i n I n f e c t D i s ,2006,42(7):e 61-e 65.[12] Y a m i n H S ,A l a s t a l A Y ,B a k r i I .P u l m o n a r y m u c o r m yc o s i s o v e r 130y e a r s :A c a s e r e p o r t a nd l i te r a t u r e r e v i e w [J ].T u r k T h o r a c J ,2017,18(1):1-5.[收稿日期] 2020-05-12[本文编辑] 卫凤莲㊃书讯㊃由海军军医大学附属上海长征医院皮肤科温海教授主编的‘疑难少见真菌病例“已正式与广大读者见面㊂该书由‘中国真菌学杂志“2006 2019年刊登的疑难少见真菌病例汇编而成㊂内容收集皮肤科㊁感染科㊁眼科㊁呼吸科等领域的真菌病例195例㊂编者将病例根据菌种分类,共8章,包括皮肤癣菌㊁孢子丝菌㊁马拉色菌㊁暗色真菌㊁念珠菌㊁隐球菌㊁曲霉和其他真菌引起的感染㊂每个病例均以 临床资料 诊断与治疗 本例要点 三个板块展开,阐述各病例的临床特点㊁诊断治疗要点和难点等㊂该书内容简练,图文并茂,实用性强,旨在为临床医生诊治疑难少见真菌病时提供帮助和指导㊂该书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定价198.00元,各地书店㊁京东及淘宝均可购买㊂㊃373㊃ 中国真菌学杂志2020年12月第15卷第6期 C h i n J M yc o l ,D e c e m b e r 2020,V o l 15,N o .6。
2型糖尿病合并肺霉菌1例
![2型糖尿病合并肺霉菌1例](https://img.taocdn.com/s3/m/bdad0be3856a561252d36f90.png)
职称 。
[ 陈灏珠 . 2 ] 实用 内科 学[ ] 1 版 . 京 : 民卫 生 出版 社 , 9 : M. 0 北 第 人 1 7 9
1 9 41 .
( 收稿 1 :0 9 0 — 3 3期 20 — 8 2 )
情况 下不致病 , 机体免疫功 能降低时可 侵入支气管 和肺 , 产生 急性 炎症 , 并经 血行 累及脑和 全身各脏器 , 可通过吸入孢 子 也 而致病 , 原发感染 罕见 。确 诊主要是痰液直接涂片或培养找到
013k a , .3 P )呈急 性病 容 , 全身 浅表淋 巴结 不大 , 右上肺局 部叩
■ 确 圈韶 留
2型 糖尿 病 合并 肺 霉 菌 1 例
卢 爱儒
( 朔州市市直机关门诊部 , 山西 朔 州 0 6 0 3 0 2)
患 者 , ,5岁 , 民 。无 明 显 诱 因 出 现 咳 嗽 、 痰 、 热 男 4 农 咳 发
听诊呼吸音正常, 症状消失痊愈出院。随访至今 , 患者情况 良好。
讨论 : 毛霉 菌病是 由毛霉菌科 中真菌引起 的疾病 , 该菌在 机会性真菌感染 中的频率仅次 于念珠菌病 、曲菌病 和隐球菌 病 , 为鼻 脑型毛霉菌病 、 分 肺毛霉 菌病 、 胃肠道 毛霉 菌病 、 皮肤 毛霉 菌病等 。毛霉菌 目属接合菌纲 , 最常见有 3种 : 梨头霉菌 、 毛霉菌 、 根霉 菌I 1 l 。毛霉菌可存在 于正 常人 口腔 和鼻 咽部 , 一般
1 病 历 摘 要
呕吐 , 与体位变化无明显关 系, 并逐渐增大 。查体 : 脐上腹壁偏 左 侧部 稍 隆起 , 及 一 约核 桃 大小 质 软肿 块 , 活 动 , 触 不 无压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肺毛霉病五例临床分析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肺毛霉病五例临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f1701d8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ca.png)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肺毛霉病五例临床分析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糖尿病患者很容易继发各种感染。
毛霉菌作为一种条件致病菌,可存在于人的鼻咽部,当机体患有免疫功能不全的疾病时侵袭人肺,是一种少见的真菌感染,发病率低,病情进展快,病死率较高,多发生于糖尿病(尤其是合并酮症酸中毒)、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器官移植及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本研究分析我院1999 年1 月至2009 年6 月期间收治的5 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肺毛霉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希望对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一、对象与方法1. 研究对象:收集我院1999 年1 月至2009 年6 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肺毛霉病的患者共5 例,其中男3 例,女2 例。
年龄38 ~63 岁,平均49 岁。
2. 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 年WHO 糖尿病专家委员会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
肺毛霉病诊断参照2006 年《中华内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制订的“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均符合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均无慢性呼吸道疾病史。
3. 方法:通过病案复习收集患者糖尿病资料、肺毛霉病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资料,以及治疗方案、预后转归、死亡原因等。
二、结果1. 糖尿病资料:5 例患者糖尿病病程7 ~18 年,平均12 年。
就诊时血糖均控制不佳,空腹血糖14.3 ~19.9 mmol/L ,平均16.8 mmol/L ,糖化血红蛋白8.9% ~13.8% ,平均10.8% ,尿酮体(2+ ~3+ )。
5 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2. 临床症状体征:5 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开始多为黄色黏痰,后期痰多呈灰褐色;3 例患者有咯血;2 例患者有胸痛。
体检肺部听诊仅有湿性啰音的1 例,干、湿性啰音均有的4 例,其中可闻及明显哮鸣音的2 例。
3. 实验室检查:(1 )血常规:5 例患者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均明显升高。
糖尿病伴发真菌性肺炎1例报告
![糖尿病伴发真菌性肺炎1例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2daf8cd8bd63186bcebbc2d.png)
殊疾病 ( H V) 如 1 等。本例患者非常特殊 , 为年轻 女性 , 并且发
吉林 医 学 2 1 0 1年 2月 第 3 第 4期 2卷
・
89・ 0
病 极 快 , 以其 发 病 必 然有 特 殊 的 发 病 基 础 , 详 细 询 问病 史 所 故 并 证 实 该 患 者 有 糖 尿 病 ( 院 后 监 测 随 机 血 糖 1 mo L左 人 5m l / 右 , 断 高 于 2 o L 空 腹 血 糖 为 1 m lL , 间 0mm l , / 0 m o ) 因长 时 间 / 未 发 现 , 终 诱 发 患 者 发 生 真 菌 性 肺 炎 。 由此 可 见 , 菌 感 染 最 真 的 发 病 一 般 有 其 特 殊 原 因 , 其 是 近 年 来 随 着 糖 尿 病 发 病 比 尤 例 的 增 高 以及 年 轻 化 , 轻 患 者 罹 患 真 菌 感 染 并 不 少 见 。 年
肺 部 叩 诊 右肺 部 呈 浊 音 , 诊 双 肺 部 呼 吸 音 明 显 减 弱 , 闻及 听 可
干湿 哆音 , 少。心律规 整 , 量 心率 10次/ i , 闻及 明显 的 0 mn未 额外心音及杂音 。神经系统查体未见异 常。辅助检查 : 自带 ( 21 0 0—0 4 x线检查 ( 1 及肺 部 C ( 2 示 双肺部大 6—1 ) 图 ) T图 ) 片实变影 , 以右肺部为著 , 中可见气 管影。血 常规 示大致正 其 常。血气 分析示 PO 4 t ,a O 6m g a 26mm t PC 2 m H 。 g 3 1 2 病例特点 : . ①年轻女性 , 既往健康 , 明确的免疫力降低 无 疾病 , 无糖尿病史 , 未到过疫 区; 发病急 , 4d已出现明显 ② 仅 的喘 息及双肺部 大面积 实变 ; ③进 展快 , 情危重 , 病 一般的社 区获得性肺炎无法解释病情变化。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肺部眼眶内真菌感染一例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肺部眼眶内真菌感染一例](https://img.taocdn.com/s3/m/6bea254a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72.png)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肺部眼眶内真菌感染一例
高月琴
【期刊名称】《山西医药杂志》
【年(卷),期】2009(038)0z1
【摘要】患者,女,68岁。
糖尿病史11年,未规律治疗。
入院4d前发热,体
温39℃,自服阿莫西林、退烧药等,体温可下降。
2d前开始持续高热,伴轻微咳嗽,无痰,口干、纳差,在基层医院静脉滴注青霉素后出现寒战、气紧,立即停药。
入院当天晨起精神萎靡、意识模糊、不能进食、少尿,2008年6月21日急诊入院。
查体:体温38.6℃,脉搏110次/min,呼吸频率28次/min,血压85
/50mmHg,精神萎靡,嗜睡,咽部充血,双肺呼吸音稍粗,余无明显异常。
【总页数】2页(P108-109)
【作者】高月琴
【作者单位】西山煤电集团公司职工总医院,03005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
【相关文献】
1.伊曲康唑治疗老年慢性肺部疾病合并肺部急性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 [J],
张琳
2.溃疡性结肠炎合并肺部真菌感染一例 [J], 唐琴;王玉芳
3.右眼眶内巨大金属异物合并外伤性白内障一例 [J], 包永琴;贾志旸
4.伊曲康唑治疗老年慢性肺部疾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疗效分析 [J], 周芳;王琪
5.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肺部眼眶内真菌感染一例 [J], 高月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糖尿病合并侵袭性肺真菌感染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合并侵袭性肺真菌感染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cd5e8a90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c9.png)
糖尿病合并侵袭性肺真菌感染的研究进展糖尿病是一种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障碍所导致的慢性代谢性疾病。
糖尿病患者在长期高血糖状态下容易导致免疫功能的异常,从而增加了感染风险。
而侵袭性肺真菌感染是糖尿病患者较为常见的感染之一,且具有较高的致死率。
本文将综述糖尿病合并侵袭性肺真菌感染的研究进展,包括病因学、诊断、治疗和预防方面。
病因学方面,糖尿病合并侵袭性肺真菌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包括白色念珠菌、曲霉菌和隐球菌等。
这些真菌常常是由于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和高血糖状态,使得肺部的防御机制失调以及真菌对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增加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感染的发生。
此外,一些糖尿病合并侵袭性肺真菌感染的病例还与使用皮质类固醇、肿瘤化疗、器官移植等因素有关。
诊断方面,糖尿病合并侵袭性肺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持续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但这些症状缺乏特异性。
因此,临床医生需要结合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如痰培养、血培养或真菌血症的分析、胸部X线或CT扫描等。
蛋白多糖抗原、铜氧还蛋白、β-D葡聚糖、甲状腺素和空腹血糖等指标也有助于诊断。
治疗方面,针对糖尿病合并侵袭性肺真菌感染的治疗目标主要包括控制血糖、纠正免疫功能异常、选择有效的抗真菌治疗方案等。
血糖控制可通过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进行。
针对免疫功能异常,可考虑使用免疫调节药物如白介素-2和γ干扰素等。
而针对真菌感染的治疗主要靶向病原菌进行抗真菌药物的使用,如氟康唑、伏立康唑等广谱抗真菌药物。
另外,对于真菌抗药性的问题,可以结合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进行个体化治疗。
预防方面,糖尿病患者应加强自身的健康管理,如控制血糖水平、合理饮食、加强体育锻炼等。
此外,侵袭性肺真菌感染的发生与医疗操作有一定关系,所以在进行医疗操作时需要加强细菌生态平衡恢复、合理使用抗生素、做好手卫生等工作,以降低感染风险。
总结起来,糖尿病合并侵袭性肺真菌感染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合并症。
目前的研究进展主要集中在病因学、诊断、治疗和预防方面。
2021糖尿病合并侵袭性肺真菌感染的研究进展(全文)
![2021糖尿病合并侵袭性肺真菌感染的研究进展(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82732df8866fb84ae45c8df3.png)
2021糖尿病合并侵袭性肺真菌感染的研究进展(全文)侵袭性肺真菌感染(invasive 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IPFI)指不包括真菌寄生和过敏所致的支气管肺部真菌感染,发病途径一是大气环境中的真菌孢子随呼吸进入肺部;二是身体其他部位感染后,真菌随血循环及淋巴道播散至肺部。
目前,我国糖尿病是继癌症和心脑血管病之后的常见慢性疾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与生活方式的变化,糖尿病的患病率从1980年的0.67%升至2013年的10.4%。
感染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和重要的死亡原因。
糖尿病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风险是健康人群的2倍,肺部感染约占糖尿病合并感染的50%。
糖尿病患者合并肺部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是革兰阴性杆菌,合并IPFI的发病率较低,但预后差,病死率高,并且我国糖尿病患者的绝对数量大,因此研究糖尿病对IPFI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一、糖尿病是侵袭性肺真菌感染发病的危险因素为更好地针对性治疗,国内外众多指南均将IPFI的诊断分为确诊、临床诊断和拟诊3个级别,确诊只需组织学或无菌体液检测的微生物学证据,但在临床上较难获得,而临床诊断和拟诊中宿主因素是重要的参考标准。
2008年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侵袭性真菌感染协作组和美国国立变态反应和感染病研究院真菌病研究组(European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 Cooperative Group and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Aller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 Mycoses Study Group,EORTC/MSG)发布的指南中定义并明确了侵袭性肺真菌病的宿主因素,主要围绕着严重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如近期中性粒细胞减少、造血干细胞移植和艾滋病,2019年该指南修订,宿主因素中新增了实体器官移植和应用B细胞免疫抑制剂等。
糖尿病患者合并院内肺部真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糖尿病患者合并院内肺部真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0ea1d1d5f0e7cd185253600.png)
糖 尿 病患 者 合并 院 内肺 部 真 菌 感染 危 险 因素 分析
太 原 市 杏花 岭 区 中心 医院 (3 0 2 冯 立 新 000 )
由于抗生素 的广泛应用 , 院内肺部 真菌感染 发病率逐 年上升 , 尤其 是对 于糖 尿病 患者 , 由于 内分泌 紊乱 和并 发 症, 机体 防御功能显著 降低 , 易发生 各种感 染 , 别是 真菌 特 感染。本文收集 我院 2 0 0 1年 1月至 2 0 0 5年 1 1月收入 我
院的糖尿病 患者 2 2 , 5 例 进行 回顾性分析 , 探讨 与医院肺 部
能解 释。④连续 3次深部痰 培养 为同一种 真菌_l 。 1 J 2
13 统计学处理 : . 计量资料 j±S表示 , 采用 £ 验 , 数 检 计 资料采用 z 检验 , P<0 0 .5为差异有有统计学意义 。
出现不 能解 释的片状 或团状阴影。③影 像学提示有肺 部病 变, 应用抗生素治疗过 程 中, 病情恶化 , 一般细 菌感染 不 用
2 6例患者治疗好转 , 有效 率 8 %, 0 死亡 6例 , 病死率 1 %。 8 B组治疗好转 3 例 , 1 有效率 9 %, 6 死亡 1例 , 死率 3 病 %。
表 1 两 组 情 况 比较 Nhomakorabea3 讨
论
的基础疾病 , 更加重 了老年人 各脏 器功 能下 降。A组 死 亡 6例患者 中, 均存 在两种 以上 的基 础疾病 。③血 浆 白蛋 白 下降 , 该指标是评价营养状况的 主要指标 , 营养不 良能使机 体免疫 功能下降 , 易发 生感染 或感染 发生后 不易控 制。其
( 收稿 日期 :0 70 —1 2 0 —13 )
当然 , 口腔I床的感染 源大多来 自那些 伴有感 染前 驱 临
1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伴发肺毛霉病的抗感染治疗实践体会
![1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伴发肺毛霉病的抗感染治疗实践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48e3e76f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19.png)
1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伴发肺毛霉病的抗感染治疗实践体会张小宁;李秋丰;李军伟【期刊名称】《抗感染药学》【年(卷),期】2024(21)4【摘要】目的:分析1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伴发毛霉病的临床诊疗过程,为临床此类复杂感染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与结果:患者因“咳嗽、咳痰1周”而收治入院,但次日因血糖报告危急值,考虑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遂转至上级医院治疗;患者胸部CT提示肺部感染,遂经验性予多西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钠+阿米卡星;但抗感染治疗十余日后,感染控制仍不佳,遂请专家会诊,专家考虑患者真菌感染可能性较大,于是加用注射用两性霉素B治疗,之后支气管黏膜组织果然检查出真菌团块(倾向于毛霉);之后,抗感染治疗方案又调整为注射用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酯复合物+泊沙康唑混悬口服液+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但抗感染治疗1个多月后,感染仍未完全控制,遂请临床药师会诊,临床药师综合患者病情、既往用药和相关诊疗指南,建议将抗感染治疗方案调整为注射用艾沙康唑+美罗培南,医生采纳了建议;之后,患者咳嗽、咳痰、发热等感染症状明显改善,而胸部CT亦提示肺部病灶明显吸收。
结论:对于复杂难治的感染性疾病,临床应充分考虑真菌感染的可能,并积极探寻病原体;而在针对性治疗时,还应优选药物的品种和剂型,并实时观察其疗效,以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总页数】8页(P348-354)【作者】张小宁;李秋丰;李军伟【作者单位】辉县市人民医院药剂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R563.1【相关文献】1.1例支气管扩张伴肺孢子菌感染患者的抗感染治疗分析2.疏风解毒胶囊与氨溴索辅助抗感染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伴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评价3.临床药师参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伴肾功能不全患者抗感染治疗的药学监护实践4.强化药学管理对妊娠期伴发细菌性阴道炎患者抗感染治疗的影响5.临床药师参与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伴肺部感染患者治疗的药学监护实践及体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糖尿病人合并前臂真菌感染一例报道
![糖尿病人合并前臂真菌感染一例报道](https://img.taocdn.com/s3/m/8b2b20e5a32d7375a41780db.png)
糖尿病人合并前臂真菌感染一例报道发表时间:2016-01-13T14:44:56.933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10月第20期供稿作者:宫振霞 1 张晓倩2 [导读] 山东省昌邑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昌邑市人民医院城东分院孢子丝菌病是由申克氏孢子丝菌引起的慢性皮肤、皮下组织及其附近淋巴管的感染。
宫振霞 1 张晓倩21 山东省昌邑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261300 ;2昌邑市人民医院城东分院 261300 邮编261300病例资料:患者刘xx,女,76岁,因口干、多饮10余年,左腕皮肤溃破流脓3月入院。
患者于10年前无明显原因及诱因地出现口干、多饮、多尿、多食,并乏力、消瘦,体重下降10余斤。
在当地医院测空腹血糖14.0mmol/L,诊断为“糖尿病”,未规范用药,饮食、运动亦不配合,平时未按时监测血糖。
3年前出现晕厥1次,当时测随机血糖22.2mmol/L,开始精蛋白锌胰岛素12单位/日,仍未化验血糖。
2-3年前出现双手及双下肢麻木、怕凉、针刺样疼痛。
4-5月前左前臂出现多处皮下结节,3月前左腕背部皮肤结节破溃,流脓性分泌物,局部红、肿、热、痛。
同时视物模糊3月。
1月前家人代购“米红膏”,患者在家间断外用于皮肤溃破处,局部病变未见好转。
患者无低热、盗汗,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未出现手抖、饥饿。
为求进一步治疗,来院。
自发病以来,进食好,小便通畅,夜尿2-3次/晚,大便干结,1-2天/次,睡眠差。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最高血压220/100mmHg,口服“卡托普利50mg,一天二次,血压多维持在180-200/100mmHg,无头痛、头晕。
肺间质纤维化病史3年,平时偶尔咳嗽,吐少许白色粘痰。
冠心病史2年,劳累感胸闷、憋气,无胸痛。
腰椎间盘突出病史1年,长期应用止痛药“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对症治疗。
否认有结核、肝炎等传染病史及密切接触史。
无地方病接触史,无冶游史,有两个妹妹患糖尿病。
查体:T36℃P80次/分R20次/分BP130/70mmHg,体重60Kg,身高162cm,体重指数22.9kg/m2,腰围99cm,臀围97cm,腰臀比1.0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1例发表时间:2019-03-20T10:46:59.957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10月19期作者:卜昆鹏李必迅(通讯作者)[导读](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综合内科; 530021) [ 中图分类号 ]R2 [ 文献标号 ]A [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9-0351-02 2 型糖尿病 (type 2 diabetes m ellitus,T2D M )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大多数长期处于高血糖水平,而较高的血糖常常导致白细胞趋化、黏附能力下降,引起白细胞杀菌能力降低,致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1],所以糖尿病病人常伴有自身免疫功能低下[2],而持久的高糖血症会进一步造成病人能量代谢障碍,并处于高炎性状态,对体内环境稳态产生破坏作用,使病人病情恶化甚至引发死亡[3-4]。
特别是合并重症肺部感染,将大大增加糖尿病病人的死亡风险[5-6]。
真菌感染最为常见的部位为肺部,约占全部深部真菌感染的 55%[7-8],真菌属于条件致病菌,随着广谱抗生素、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广泛应用以及各种诊疗性侵袭性操作增多,真菌感染明显增多。
由于高血糖有助于真菌的繁殖,因此真菌感染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糖尿病患者真菌的感染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真菌感染的4 ~6 倍[9]。
所以对于糖尿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来说,及早、足量、正确的抗真菌治疗是患者治疗成败的关键,本文通过1例因患者依从性差导致治疗失败的糖尿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病例,和大家共同探讨治疗中应该引起大家重视的注意事项。
一、病历资料:患者唐某某,男,55岁,因“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半年余,口腔溃疡1月余,咳嗽咳痰近1月”于 2018年07月17日 8:10入院。
患者自诉半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多饮、多食、多尿,伴有脾气较前稍暴躁,无呕吐、无反酸嗳气、无畏寒发热、无头晕、头痛,无胸闷、心悸无腹泻、无黑便,当时未予以特殊处理。
2018年07月10日无明显诱因下发现右侧第三磨牙处及左侧舌体深度溃疡各1个,疼痛明显,进食后疼痛加剧。
随后出现咳嗽咳痰,痰量少,呈黄色,咳嗽剧烈时,痰呈淡红色,疑似有午后潮热,无胸痛、胸闷,无发热畏寒,于2018年6月17日到广西桂林181医院肺部X片、CT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具体检查结果不详,予抗真菌等治疗,具体治疗药物不详,治疗后于2018-07-05 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复查肺部CT检查结果示:两肺异常改变,考虑感染性病变(真菌性),与前片对比病变较前吸收,建议继续治疗后复查。
后患者回家休养,继续口服伊曲康唑治疗。
患者现为进一步诊治而入我院,门诊拟"1.肺部感染?2.糖尿病?3.口腔溃疡"收住我科。
自患病以来,患者精神尚可,饮食较前增加,睡眠尚可,小便次数增加,大便正常,体重自发病以来减轻约7.5kg。
3、既往曾患右侧股骨头坏死,中药治疗一年无明显好转,余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余系统回顾未见明显异常。
4、入院查体:体温36.4℃, 脉搏92次/min, 呼吸20次/min, 血压141/99mmHg,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右侧第三磨牙处口腔黏膜深度溃疡1个,面积约为1.5×1.5cm,有少量淡黄色脓性分泌物附着,无出血,舌体左侧有深度溃疡各1个,面积约为0.8×0.7cm,溃疡表面无附着物,无出血,左拇指第一指间关节处可见深度溃疡1个,面积约0.5×0.5cm,疼痛明显,有少许白色附着物,无出血。
颈软,无抵抗。
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的干湿性啰音。
心率92次/分,律齐,心音有力,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未触及明显包块,肝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听诊肠鸣音正常。
双下肢无水肿。
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初步诊断:1.肺部空洞查因(真菌?结核?肺癌?) 2.糖尿病? 3.口腔溃疡查因(糖尿病引起?其他病变?)二、诊疗经过: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7月17日:白细胞: 9.12 *109/L;红细胞:4.25 1012/L;血红蛋白147 g/L;血小板(PLT) 101*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87.9 %;中性粒细胞绝对数: 8.02 109/L;糖化血红蛋白: 7.38 %;肝肾功:总胆红素: 24.5 umol/L;直接胆红素:6.2 umol/L;间接胆红素:18.3 umol/L;总蛋白: 58.3 g/L;白蛋白:31.8 g/L;球蛋白:26.5 g/L;谷丙转氨酶: 305 U/L;谷草转氨酶: 57 U/L;尿素:6.4 mmol/L;肌酐:29 μmol/L;尿酸:231 μmol/L;细胞免疫:总T淋巴细胞: 45.9 %;辅助性淋巴细胞: 20 %;抑制性淋巴细胞:32.4 %;Th/Ts:0.6 ;自然杀伤细胞:13.4 %;B淋巴细胞: 21.5 %;结核抗体:结核分支杆菌IgG抗体:阴性 ;结核分支杆菌IgM抗体:阴性 ; CRP:17.26 mg/L; hs-CRP:6.09 mg/L; 7月19日痰培养:.一般细菌培养: 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2.念珠菌培养: 培养出少量曲霉菌 7月18日痰培养:.一般细菌培养: 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2.念珠菌培养: 培养出少量曲霉菌 7月20日痰培养:经48小时培养1.一般细菌培养: 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2.念珠菌培养:未培养出念珠菌 7月18日:1.一般细菌培养: 培养出产ESBL的肺炎克雷伯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2.真菌培养: 培养出烟曲霉菌 7月25日痰:1.一般细菌培养: 培养出少量非发酵菌和咽菌。
2.真菌培养: 培养出黄曲霉菌8月3日:支刷液找到真菌菌丝 ;结合患者检查结果,考虑患者肺部感染加重,予以米卡芬净联合比阿培南抗感染治疗,但效果欠佳,病情加重,后患者家属放弃治疗于2018年8月25日自动出院。
三、讨论:国外的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真菌感染率增高的原因有:(1)血糖较高时,人体各组织,为真菌等微生物的生长创造了适宜的环境,利于真菌对人体的感染。
(2)高血糖引起体液渗透压异常升高,导致免疫细胞的功能降低,包括吞噬、趋化、杀菌等功能的降低[10]。
(3)高血糖可引发外周神经病变,使皮肤感觉功能和分泌功能减弱,使皮肤固有屏障的功能减弱,真菌感染的机会比正常人高。
(4)糖尿病患者由于严重感染、高渗性昏迷、酮症酸中毒等原因,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 11],白细胞对真菌的趋化、黏附能力下降,巨噬细胞对真菌的抑制作用减弱,对皮肤中的常驻真菌的抑制能力减弱,导致菌群失调而发生真菌感染。
糖尿病合并重症感染时,病人血糖的波动会影响抗感染的效果,而且血糖波动性越大,糖尿病相关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会增多、加重 [12-1 3]。
刘曙艳等的研究表明,血糖变异指标 SD BG(全天血糖标准差)是影响病人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更进一步说明血糖波动较大的糖尿病合并重症肺部感染病人病死率较高[14];在本例的治疗过程中,患者的血糖控制平稳,口腔、舌部以及左手拇指的溃疡面均好转,所以抗感染的同时,血糖控制是基本条件,也是首要条件,必须重视。
临床上治疗真菌感染的主要药物包括嘧啶类、多烯类、咪唑类及棘白菌素类;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如果有明确的微生物证据,可根据药敏实验进行选择抗真菌药物,如果无微生物证据,则需要根据经验进行真菌药物的选择;本例患者治疗中前期治疗合适、得当,但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差,未进行良好的保护措施,导致再一次感染,病情加重;而且再次感染后,患者治疗不及时,对于对疾病的严重性认识不足等因素,共同导致了病情进展迅速并加重,所以对于真菌感染,特别是糖尿病合并真菌感染时,抗感染一定要及时、足量,全程,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1] Peleg A Y ,W eerarathna T ,M cCarthy JS,et a1.Com m on in fections in diab etes :pathogenesis ,m an agem ent an d relation—ship to glycaem ic control [J].D iabetes M etab R es Rev ,2007 ,23(1) :3 —13.[2]朱东,鲁丽利,张剑丰,等.糖尿病病人免疫功能改变与预防肺部感染的临床研究 [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8):1 7 9 0 —1 7 9 2;[3]戴慧芳,苏小游,吴朝明,等.老年糖尿病病人合并感染后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有效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 7 ( 5 ) :l 0 5 0 —10 5 3;[4]郑有光.危重病人高血糖反应与炎症细胞因子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研究,2016 ,24(5) :59-60.[5]骆晓兰,鲍洪雅,朱巍,等.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病人监测降钙素原指导抗感染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 _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 ,27(11) :2484—2487.[6]田德兴,唐微,肖贞良,等.糖尿病合并侵袭性肺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7 ,17 (12 ) :2 2 5 2 -2 2 5 5;[7]邱川,李明才,武燕,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道炎症的研究进展[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1,10 (2 ):19 6 —1 97 [8]Glob—strategy for the diagnosis,m anagem ent,and preventionof ch ron ic ob stru c tive p u lm on a ry d ise as e . G l0b In it i a tive f o r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GOLD )2013 [c ].Berlin:G lobal Initiative for C hronic O bstructive Lung D isea s e Inc ,2 0 13 :1[9]宋莉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 ,9 (23 ) :1795 —179 6;[10]Lecube A ,G Pach 6 n ,Petriz J,et a 1 .Phagocytic activity is im paired intype 2 dia b etes m ellitus and increases after m etabolic im provem ent[J].Plosone,201 1,6(8):e23366[11]K han S ,R aghuram G V ,P ath ak N ,et a1.Im pairm ent of m itochoudriat-nuclear cross talk in neutrophils of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 b etes m ellituslJ].Indian J Cli B io,2014,29(1):38-44.[12]P A R E D E S —P A L IZ K I,M A T E 0 N A R A N J0 E ,D 0 u K K A —L I B ,et a 1.C o n trib u tio n o f to l1.M o d u la tion o f S p a rtin a d e n si—flora plan t grow th an d m etal accum u lation upon selective ino—cu la tion tre atm en ts :a com p a riso n o f g ram n e g ativ e a n d g ra mpositive rhizobacteria[J].M ar Pollut Bull,2017,8(17):30668—30 6 6 9.[13]N A N D I A ,D E Y S ,B ISW A S J,et a1.D ifferential induction ofin flam m a tor y c yto k in es a n d rea ctiv e o x y g en s p ec ies in m u rin ep erito n e al m ac ro p h ag es an d re sid en t fre sh b o n e m ar row ce llsb y a cu te s ta p h y 1o co ccu s a u reu s in fec tio n :c on tr ib u tio n o f to ll—like receptor 2 (T L R 2 )[J].Inflam m ation ,20 15 ,38 (1) :224—24 4;[14]刘曙艳,周雪红;糖尿病并重症肺部感染病人不同病原菌血清与肺泡灌洗液中炎症因子变化及意义;齐鲁医学杂志 2017年 1O 月第 32 卷第 5 期;590-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