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自主学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乙己》知识点集锦:
小说是一种文学体裁,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塑造人物形象就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1.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我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品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坟》《热风》等
2.字词:荤菜、侍候、绰号、伤疤、笔砚、惋惜、夹袄、乱蓬蓬、唠唠叨叨、不屑置辩、羼、蘸、打折
唠唠叨叨:说话罗嗦,一说起来没个完。
不屑置辩:认为不值得分辩。
之乎者也:用来形容半文不白的话或文章。含讽刺意味。
3.资料补充:《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是鲁迅继《狂人日记》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小说。文章篇幅不到三千字,却极其深刻地反映了孔乙己一生的悲剧和整个世态,揭露了为封建科举制度所残害的读书人的病苦,是一篇讨伐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的战斗檄文;从民众这一方面看,小说表现了鲁迅鞭挞国民劣根性的一贯主题。
4.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1--3)小说开端。通过“我”的描述,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具体环境和社会文化背景,为主人公的出场及其性格的刻画、命运的展开做了铺垫。
第二部分(4--12)以“我”的口吻,描述了孔乙己的遭遇。
(4--8)故事的开端和发展。以一系列生动逼真又极具概括力的细节,传神地刻画了孔乙己的迂腐性格,展示了他的不幸遭遇。
(9--12)故事的高潮。孔乙己因偷窃有权有势的丁举人家的东西而被打折了腿,彻底成了一个“废人”,连最起码的生存都难以维持了。
第三部分(13)小说的结局。交代了孔乙己最后的结局。
5.人物
掌柜:虚伪、势利、冷酷、媚富欺贫、唯利是图。
短衣帮:一方面被人欺压,另一方面又欺压更弱的人,冷漠而又麻木
丁举人:凶狠毒辣的封建统治的阶级代表人物
“我”:忠厚老实,具有同情心但又不乏冷漠的小伙计
★孔乙己:是一个穷困潦倒却又想保持读书人的清高,善良而又懒惰,虚荣,迂腐无能,可怜又可气
断,跌,跌……”,脸上现出很像恳求不要再提的眼色。
①作者分别从几个生活片断来刻画孔乙已的?
酒客们揭短,酒客们嘲笑他未进学,孔乙已教小伙计识字,分茴香豆给孩子们,被打折了腿,最后一次到酒店喝酒
②在孔乙己身上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6.主题归纳
小说通过描写孔乙己的人生悲剧,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读书人的毒害,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人们冷漠麻木的精神状态,以及社会对不幸者的冷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病态。
7.写作特色
①运用“以乐景写哀情”的艺术手法。
清代学者王夫之曾说过:“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孔乙已在众人的笑声中出场,又在众人的笑声中离去。文中多次写到笑声,而这笑声主要来自“短衣帮”——同孔乙已一样的受苦人。这就使孔乙己的悲剧超越了个人悲剧,揭示出小说更广泛的会悲剧意义,使小说主题更深刻、更耐人寻味。
②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
小说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方法刻画了鲜明的人物形象。如“孔乙己是站着喝酒穿长衫的一的人一,通过对孔乙已外貌的整体描写,表现出他的身份、地位、性格及生活状况,预示了悲剧的必然性。又如,小说中多次描写孔乙已满口之乎者也,用所谓“圣言”替自己辩解,连偷书”也说成不能算偷”,是“读书人的事”,这些个性化的语言揭示了孔乙已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的性格。再如,孔乙己教“我”识字,分菌香豆给孩子们吃,其中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表现了孔乙已的热情和善良。
8.课后题二参考答案。
小说中有四处写到众人的哄笑:一处是在第4段酒客取笑孔乙己偷东西,一处是在第6段,一处是在第8段,一处是在第11段。四次哄笑,描写的实际上是众人四次戏弄、嘲笑孔乙己的情景,孔乙己尴尬狼狈、穷于招架的样子令他们很开心。众人的冷酷、麻木、对弱者的践踏,由此可见一斑。
孔乙己是一个在当时的社会中找不到自己位置的弱者,用众人的哄笑来贯穿这样一个令人悲酸的故事,烘托和增强了小说的悲剧效果。这种哄笑是麻木的笑,使孔乙己的悲制笼上了一层令人室息的悲凉的意味。一面是悲惨的遭遇和伤痛,另一面不是同情和眼泪,而无聊的逗笑和取乐,以乐写哀,更令人悲哀,表示孔乙己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作品反封建的意义就更加深刻了。
9.探究:造成孔乙已悲剧的社会原因是什么?
探究①:以丁举人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横行霸道,极端残忍地摧残孔乙己,最后把孔乙己推生上了死路
探究②:封建科举制度诱使读书人追求功名利禄,死读经书,致使孔乙己成了“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的牺牲品,成了被人取笑、践踏的对象
探究③:封建文化的毒害,使孔乙己非但不能成才,反而成了不会营生的可怜虫
探究④: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思想的侵蚀,使民众麻木不仁,分不清压迫者和被压迫者,意识不到自己被压迫的地位,反而嘲笑更不幸的孔乙己。
2020.2.14《孔乙己》视频思考题:
1.这样的情节都说明孔乙己喜爱孩子的善良性格和难找“知音”的孤苦、寂寞心情。然而他只有在年幼无知的儿童面前,才能得意忘形地乐一乐,这更足以表现孔乙己境遇的凄凉和心灵的孤独。而教我写“茴”字这一情节中,一老一少、一热一冷的精彩的对比描写,反映了孔乙己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之低,更说明了这个社会对不幸者的冷酷。写这样的情节更加突出了“社会对于处在苦境的人的凉薄”的主旨。
2.
小说用第一人称叙述:
可以增强真实性和感染力,我既是故事的叙述者,也是故事的参与者、见证人,因而故事更显真实可信;
便于进行心理描写,可以更加真实的表现人物内心的变化和心里情感,
拉近与读者的距离,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我”作为讲述者,串联文章,让读者跟随我一起审视……有利于表达小说的主题。
……
(具体结合文章内容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