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与反思-2.5 做框架|教科版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框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做框架》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的第5课内容。在前面几课中学生已经认识了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学习框架结构给学生打开了一扇认识形状结构的窗口。本课主要安排了两个教学内容:第一,做简单框架。通过制作三角形和四边形这两个最简单最基本的框架,认识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四边形框架不稳定,进一步研究用加斜杆的方式加固。第二,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引导学生在制作和加固的活动中进一步认识框架结构的特点,掌握加固的技巧。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经过3年的科学学习,已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掌握了一些基础的探究方法,但却缺乏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需要教师的适时引导和启发。
对于本课教学的内容,学生是既熟悉又陌生的:他们在生活中经常能看到铁塔等框架结构的建筑物,却很少有同学进行过全面的观察和分析;他们在游戏中时常会进行橡皮筋扎小棒的操作,但缺乏方法、效率低下;他们在五年级的数学课上就已经学过“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知识,但当面对“为什么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问题没有一个孩子能清晰地表述……因此完成本课的探究任务对学生来说非常感兴趣,也具有一定的挑战。
【整体设计思路】
这是一节小学科学课中的“设计制作”课,我把教学目标定位为“动手动脑学科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亲历探究,不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更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首先以图片导入本课,让学生直观地认识框架结构,并切入对做框架的研究,具体围绕2大板块展开:
一、研究简单的平面框架。引导学生动手制作三角形框架和四边形框架,感
受简单框架受力时的情况,在感受和交流的基础上借助教具巧妙地认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从而引导学生来研究怎样把不稳定的四边形框架加固,发现斜杆发挥的“推”和“拉”的作用。
二、研究立方体框架。在研究简单平面框架的基础上引申到立体图形的研究活动,以“讨论思考、设计方案——动手制作——承重测试——分析优缺点”为主线,不断改进方案,在设计和制作中凸显思维的培养,更显科学味。
最后,在小结本课内容的基础上延伸课堂探究,进一步改进加固正方体框架的方案,引导学生动手用小棒和橡皮筋建高塔,为下一课的内容做好铺垫。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像铁塔那样骨架式的构造,叫做框架结构。
2.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过程与方法:
1.帮助学生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框架结构,了解框架结构的特点,初步掌握用三角形结构加固立体框架的方法。
2.利用三角形稳定性的原理,指导学生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撑重物的框架结构,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动手、动脑合作制作稳定的立方体框架结构的必要,意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获得自主探索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1.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在框架结构中的作用。
2.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设计制作框架结构。
【教学准备】
生——2人小组:10根短小棒,5根长小棒、10根皮筋;记录单。
师——课件、教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框架结构建筑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结构和形状的特点。
2.引出框架结构概念。
像这样骨架式的构造叫做框架结构。(板书:框架结构概念)
3.出示课题:《做框架》
(设计意图:图片出示生活中熟悉的框架建筑,唤醒学生的生活认知,让学生在观察中认识框架骨架式的结构特点,发现框架结构中常见的三角形和四边形。)
二、研究简单平面框架
(一)马蹄形扎法指导
1.介绍材料:橡皮筋、小棒,
2.播放微视频,指导橡皮筋的扎法。
(设计意图:用“微视频”的形式向学生介绍“马蹄形”扎法,直观、清晰地呈现捆扎方法的指导,牢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达到了良好的效果,保障了后续研究的顺利开展。)
(二)做简单的平面框架
1.明确活动要求
三角形和四边形在受力时有何特点呢?让我们动手做一做,研究研究。
(PPT出示任务)
活动一:研究简单平面框架(2人一组)
1. 制作:
做一个三角形框架;做一个四边形框架;
2.感受这两个简单平面框架受力时的情况(在顶点施加压力;在边上施加压力)。
2.学生动手制作、感受
3.交流发现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简单平面框架受力时的情况,师小结:三角形——不容易变形较稳定
四边形——非常容易变形不稳定
(设计意图:用“微视频”的形式向学生介绍“马蹄形”扎法,直观、清晰地呈现捆扎方法的指导,牢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达到了良好的效果,保障了后续
研究的顺利开展。)
(三)分析三角形的稳定性
1.借助2根长棒组成的图形体验它受力时的情况,借助生做第三条边的活动,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
2.小结:三角形正是通过三边互相之间的推和拉的作用来保持它的稳定性的。
(设计意图:巧妙利用教具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在“做第三条边”的活动体验中深刻地体会到三角形三条边相互之间“推”和“拉”的作用,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为学生思考加固四边形的方法做铺垫。)
(四)加固四边形
1.提出问题:怎样让不稳定的四边形变得牢固?
2.学生尝试加斜杆的加固方法,在操作中和其他方法进行比较,体会斜杆的作用。
3.学生汇报发现,师小结:斜杆把四边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它起到推和拉的作用。
(设计意图:在理解三角形稳定性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迁移,引导学生思考加固四边形的办法。当学生提出加斜杆的方法后,顺势让学生动手加一加感受一下是否有效,并对比一下其他的方法。在这样真切的动手操作感知后,学生对斜杆的作用便非常明确了。)
三、研究立方体框架
1.明确活动要求:做一个稳定的正方体框架
活动二:做稳定的正方体框架(4人一组)
第一步:制作一个正方体框架。
第二步:检测正方体框架是否牢固。(提示:放科学书本)
第三步:用尽量少的斜杠加固正方体框架。
(要求:每一个方案都要先画设计图再动手加固,加固后检验,分析方案优缺点,再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轮的改进。)
2.学生动手操作:不断设计和改进加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