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词发展史概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竹枝词发展史》摘要整理

沙月

【说明:为竹枝词作史,前所未有。孙杰教授的《竹枝词发展史》是中华竹界首部史籍,其在竹枝词发展历史上将会开创一个全新的纪元。相关摘要系沙月依一家之浅见所作,并未全面涵盖作者本人卓越的研究成果,仅供竹友参考。】

1、竹枝词取材相当广阔,写作活泼自由,是一种颇接地气、可唱可读、雅俗共赏的同题系列作品。

2、从现存文献资料来考察,竹枝词至少有一千一百多年历史,保存下来的作品大约在7万首以上。

3、现代学术界关于竹枝词的研究,则始于20世纪30年代。

4、它是一种由刘禹锡等人奠定、上端接连着屈原《九歌》、下端连接着民间歌谣与地域风土人情的文学样式。是受民歌影响而撰写的新辞。

5、历代竹枝词写作队伍的主体都是文人,甚至不乏名家大家,他们试图从民间引入活水,借以振衰起弊。与各地域文学相辅相成。自元代杨维桢以来,竹枝词

就充当了地域文学发展的重要角色。

6、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小序:巴四方之歌,异音而同乐。岁正月,余来建平,里中儿联歌《竹枝》。吹短笛,击鼓以赴节。歌者扬袂睢舞,以曲多为贤。聆其音,中黄钟之羽。卒章激讦如吴声,虽伧伫不可分,而含思宛转,有《淇奥》之绝。昔屈原居沅、湘间,其民迎神,词多鄙陋,乃作《九歌》。到于今,荆楚鼓舞之。故余亦作《竹枝词》九篇,俾善歌者,附于末。后之聆巴歙 ,知变风之自焉。

7、据两唐书所述,竹枝词起源于楚歌,时间是刘禹锡任朗州司马(806-815)期间。此时,刘十余篇竹枝词佚失了。

前言

1、以下是丘良任等四人编撰的《中华竹枝词全编》漏收的作品

荆江渔父竹枝词九首和夔师□侍郎韵为荆师范作者:项安世

第一歌头缓缓催,且看渔父寿图来。

天明转向牙旗外,六千里地绣屏开。

二歌渔父寿杯宽,荆江亭下到临安。

更将海水都斟却,浅得蓬莱始好看。

三曲渔人献寿茶,新翻衢样织茶花。白雨纷纷下江海,翠浪滚滚开龙蛇。

四曲渔人寿烛明,明在水云连处生。倚天若木朝朝艳,照海金波夜夜清。

五曲渔村寿乐多,随大随小声和和。蜻蜒蛱蝶浅深舞,燕子莺儿长短歌。

六歌渔父寿诗声,一声声带竹枝情。大枝千岁不改色,小枝孙子满林生。

七歌渔父寿香堆,花雾深深拨不开。水边借得春风送,荷花吹上戟门来。

八歌渔父意难忘,愿见寿域通八荒。只开云梦一稊米,何似浑佥开太仓。

九歌渔父好思量,愿得寿星朝帝乡。寿十二庙守关尺,演忆万年元蔀章。

2、宋代以后,竹枝词渐至传播扩散,产生了各种地方竹枝词,生动记录了各地的历史、地理、经济、文化、风俗、方言等。明清两代是文人竹枝词创作最繁荣的时期,泛咏各地名胜古迹、风土人情成为创作主流。

第一章竹枝词概论

1、竹枝词起源于楚地。

2、《旧唐书》:贬朗州司马。地居西南夷,士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情性。蛮俗好巫,每淫祠鼓舞,必歌俚辞。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故武陵溪洞间,夷歌率多禹锡之辞也。

3、《新唐书》:宪宗立,叔文等败,禹锡贬连州刺史,未至,斥朗州司马。州接夜郎诸夷,风俗陋甚,家喜巫鬼,每祠,歌《竹枝》,鼓吹裴回,其声伧伫。禹锡谓屈原居沅湘间作《九歌》,使楚人以迎送神,乃倚其声,作《竹枝辞》十余篇。于是武陵夷俚悉歌之。

4、《剡源戴先生文集》卷九《长汀和渔歌》:昔元次山有浯溪诗,刘禹锡有湖南竹枝歌。

5、顾况《早春思归,有唱竹枝歌者,坐中下泪》证明刘禹锡到夔州前三十年,楚地(江西)就已经盛行唱竹枝词了。

6、楚地自古以来就有哀怨悲催的历史文化传统。这种文化传统孕育了竹枝词这一文化瑰宝。

7、在唐代前后,带有“竹枝”和“女儿”衬字的竹枝词比较多见。但宋以后,以这种面貌出现的竹枝词越来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无衬字、格律较宽的七言四句三平韵体。

8、随着竹枝词的发展,明清以后,竹枝词记述风土(包括纪事、纪游等)的功能日益突出。而随着竹枝词的题材日益向风土集中,竹枝词的风格渐趋平实,在情感上日渐波澜不惊。对于竹枝词记述风土的功能,在清代得到了空前强调和运用。

9、竹枝词的语言特色,以鄙俚通俗为主,然俗中带雅。“为本色语也。”(王士祯)

10、道光年间,袁学澜认为:竹枝词的文体功能在于记述民俗民风,记录下其奢俭、邪正,以备采风修志等用。

11、从竹枝词的名称嬗变或衍生上考察竹枝词发生、发展、成熟、传播的那一段历史。

12、周作人《民俗学论集》:百咏之类当初大抵只是简单的诗集,偶尔有点小注或解题,后来注渐增多,不但说明本事,为读诗所必需,而且差不多成为当然必具的一部分,写得好的时候往往如读风土小记,或者比原诗还要觉得有趣味。

第二章唐代竹枝词

1、唐代竹枝词是竹枝词的开创时代。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形成了一个作家群体,部分人开始有意识地进行竹枝词的创作,优秀的竹枝词作品为后代树立了典范;二是竹枝词已经具有了明确而成熟的主题,这一点对于竹枝词在文体上的独立,显得意义重大;三是竹枝词已经渗入了唐代社会生活——在文人身上表现得尤为显著。

2、竹枝词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他的体彩以记民情、讽时事为主。

3、竹枝词的另一大类题材是记述山川地理,与山水田园诗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竹枝词侧重于记述地形地貌、物产风俗。

4、杜甫的《漫兴》九首与竹枝词的体格近似度很高。

5、竹枝词的蓬勃发展,来自诗人对社会环境的现实主义摹写。正式诗人的现实主义态度,对社会生活近距离的关注,催生了竹枝词的纪实功能。翁方纲高度推许刘禹锡的竹枝词作品,并注意到了其俗美品质。

6、白居易是第一位记述竹枝词之声的诗人。在竹枝词发展史上,他的地位是仅次于刘禹锡的。唐代中期文坛,是竹枝词开始走上兴盛之路的时代。

7、晚唐传奇作家袁郊《甘泽谣》,让竹枝词第一次出现在了小说中,这可能是竹枝词第一次与其他文体的“结缘”,或者说竹枝词对其他文体的渗透;说明了至迟在晚唐时,竹枝词已经成了市井耳熟能详之物;竹枝词可能已经成为了民歌中占据优势地位的体裁。

第三章宋代竹枝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