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暮年的叹息,伏枥老骥的心声——辛弃疾《永遇乐》

合集下载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关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关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篇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词人辛弃疾于1205年所作。

作者是怀着深重的忧虑和一腔悲愤写这首词的。

上片赞扬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

下片借讽刺刘义隆表明自己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立场和态度。

该词的抒发感慨连连用典,中间稍加几句抒情性议论以见,不仅体现了辛弃疾词好用典的特点,也可窥见“词论”的风格。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流利朗读全词2、学习《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整体感知,了解基本意思。

重点难点:1、了解全词中引用的各种典故2、作者的写作背景3、初步感知作者写作此篇作品的心情教学过程:【导入】:我们在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过程中,曾经提到,我国是一个资源丰富,幅员辽阔,风景秀丽的国家。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我国这样种类齐全的壮丽江山,我国这样丰富的自然资源,南有大海、北有沙漠、西有雪山,东有平原。

这样一个美丽的国家,不仅我们中华民族有无数英雄要为它竞折腰,而外国的强盗也对它既羡慕,又垂涎三尺。

从奴隶社会时代起我国就面临着外族的威胁,开始了保卫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这片土地的战斗。

周朝,要抗击西戎;战国时直到东汉初年,中华民族都要和北方的匈奴作战。

为了保卫我们的祖国,秦始皇征发数十万人民修筑了长城,卫青霍去病带领汉家虎狼男儿几次击退匈奴,将他们赶出了威胁范围内。

南宋时期,更是有岳飞抗金,几乎就要直捣黄龙;后来的文天祥更是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

可以说南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爱国英雄辈出的时代,其中有这样一位抗金的英雄。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原文与赏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原文与赏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原文与赏析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北固亭,又名北固楼,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北边的北固山上,下临长江,三面滨水。

从北固亭隔江遥望,江淮景物,历历在目。

远处的淮水,就是宋金的交界处了。

北望中原,忧怀国事,特别想起了三国的孙权(字仲谋)和南朝的刘裕(小名寄奴)。

这两个人的事迹都与京口有关。

孙权在定都建业(今南京)之前,本以这里为治所,称为“京城”,所以有他的“舞榭歌台”。

后来迁往建业,改置为京口镇。

刘裕出生京口,称帝前曾经两次以京口兵为基于渡江北伐,先后收复青州和洛阳、长安等大片土地。

这是南朝二百余年间最有战果的一次北伐壮举。

词的上片述京口往事,首及孙权,次叙刘裕。

词以“千古江山”句领起,背景阔大,具有一种气势和力量。

大好江山,千古不废,而在京口创业的孙权,却一无遗迹,雨打风吹,风流尽散,“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在追怀孙权霸业之余,隐然有“时无英雄”之叹。

对刘裕写法则不同,着重正面刻划。

望中的“斜阳草树,寻常巷陌”,都因“人道寄奴曾住”而倍觉有情;追思刘裕一战而复青州,再战而复关中,更流露出衷心的倾慕和向往。

因此当写到“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这些警句时,作者同北伐的刘裕一样,也显得精神百倍。

词中把刘裕写得如此虎虎有生气,实际上包含着辛弃疾誓扫金人的斗争精神的自我写照。

陆游在辛弃疾死后回忆说:“君看幼安气如虎”(《寄赵昌甫》)。

对于战斗的人们,最可贵的正是这种蔑视强敌、不可屈服的“虎气”!在南宋偏安积弱的局面下,辛弃疾怀念孙权、刘裕,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宋朝南渡到这时将近八十年了,北方人民在金朝统治者铁骑蹂躏之下,年复一年地南望王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代: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4721宋词三百首,豪放,咏史怀古,爱国,讽刺,慨叹译文及注释译文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

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

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

回想当年,他领军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是何等威猛!然而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乘机挥师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

我回到南方已经有四十三年了,看着原仍然记得扬州一带烽火连天的战乱场景。

怎么能回首啊,当年拓跋焘的行宫外竟有百姓在那里祭祀,乌鸦啄食祭品,人们过着社日,只把他当作一位神祇来供奉,而不知道这里曾是一个皇帝的行宫。

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韵译江山如画、历经千年仍如故,但是找不到东吴英雄孙权在此的定都处。

昔日的舞榭歌台、显赫人物,都被风吹雨打化为土。

斜阳照着草和树,普通的街巷和小路,人们说,武帝刘裕曾在这个地方住。

想当年,他骑战马披铁甲,刀枪空中舞,气吞万里如猛虎。

宋文帝草率用兵学黩(dú)武,效法汉将伐匈奴,没能够封山纪功狼居胥,却要仓皇向南逃,时时回头向北顾。

我登上山亭望江北,还记得四十三年前的旧事一幕幕:烽火连天鏖(áo)战苦,扬州一带遭荼(tú)毒。

往事怎忍再回顾?拓跋焘(tào)祠堂香火盛,乌鸦啄祭品,祭祀擂大鼓。

谁能派人来探问:廉颇将军虽年老,还能吃饭吗?注释京口:古城名,即今江苏镇江。

因临京岘山、长江口而得名。

孙仲谋:三国时的吴王孙权,字仲谋,曾建都京口。

英雄暮年的叹息——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解读

英雄暮年的叹息——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解读

辛弃疾是南宋最杰出的词人。

与其它作家不同,他曾经投身起义军的洪流,杀戮金兵,解民于水火。

后来到了南宋朝廷,依然不忘收复失去的河山,写《美芹十论》、《九议》等,练飞虎军,积极作好北伐的准备。

然而终其一生,皇帝怯懦无能,主和派占据着上风,他只能当一些无实权的地方官,还常受朝廷的猜忌,43岁起,闲居江西信州达20年之久,壮志无由实现。

满腔悲愤化作一首首荡气回肠的词作,聊且抒发抑郁之情。

徐轨《词苑丛谈》引黄梨庄话语:“辛稼轩当弱宋末造,负管、乐之才,不能尽展其用,一腔忠愤,无处发泄。

观其与陈同甫抵掌谈论,是何等人物!故其悲歌慷慨,抑郁无聊之气,一寄之于其词。

”他的词,苍凉悲壮,豪放旷达,既有对远古英雄的追慕,又有对往昔战斗生活的回顾,更有对现实的不满。

然而他又绝不是单纯的发牢骚,而是把现实与自己的心境艺术地融合起来,通过典故、写景委婉曲折地表达自己的心声。

杨慎《词品》云:“辛词当以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为第一。

”此话所言不虚,写作该词时辛弃疾已六十五岁,经过了人生的风风雨雨,经历了仕途的坎坎坷坷,他有太多的感慨,有太多的辛酸,而这些东西全被作者揉进了作品之中。

朗诵这首词,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登高望远、发出沉重叹息的老英雄。

辛弃疾登上北固亭,看着眼前滚滚滔滔的长江,无数思绪纷至沓来,不由发出种种感叹。

一叹世无孙权、刘裕似的英雄。

孙权占据江东,联合刘备,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曹操,在京口建立了政权,与魏、蜀鼎足三分。

难怪曹操也不由得赞叹:“生子当如孙仲谋。

”再看刘裕这位寒家出身的子弟,在京口起事,平定了桓玄的叛乱,推翻了东晋的统治,做了皇帝,又先后灭掉南燕和后秦,光复长安、洛阳等地,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而今,却只有偏安一隅的君臣,风雨飘摇的朝廷,割地求和,输币纳捐,金人的铁蹄纵横奔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试问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润尚书》)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概括。

二叹统治者昏庸无能。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全词赏析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全词赏析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全词赏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全词赏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由南宋词人辛弃疾于公元1205年所作。

作者是怀着深重的忧虑和一腔悲愤写这首词的。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全词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注释:1、京口:古城名,即今江苏镇江。

因临京岘山、长江口而得名。

2、孙仲谋:三国时的吴王孙权,字仲谋,曾建都京口。

孙权(182年——252年),字仲谋。

东吴大帝,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

吴郡富春县(今浙江富阳)人。

生于公元182年(光和五年),卒于公元252年(太元二年)。

长沙太守孙坚次子,幼年跟随兄长吴侯孙策平定江东,公元200年孙策早逝。

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

3、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

刘裕(363年4月——422年6月),字德舆,小名寄奴,汉族,先祖是彭城人(今江苏徐州市),后来迁居到京口(江苏镇江市),南北朝时期宋朝的建立者,史称宋武帝。

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

4、“想当年”三句:刘裕曾两次领兵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

5、“元嘉草草”句:元嘉是刘裕子刘义隆年号。

草草:轻率。

南朝宋(不是南宋)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主拓跋焘抓住机会,以骑兵集团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

封狼居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元狩四年)霍去病远征匈奴,歼敌七万余,封狼居胥山而还。

狼居胥山,在今蒙古境内。

词中用“元嘉北伐”失利事,以影射南宋“隆兴北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理解性默写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理解性默写

《永遇乐》理解性默写1.《永遇乐》中写经历千年,江山依旧但英雄人物已经无处寻找的两句:(),()。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写登临所见又处处关合古人古事,紧紧扣住题序中的“怀古”二字,首先想到孙权在建都南京以前曾建都京口,因此作者登高望远,不禁感叹:(),()。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登高望远,追怀英雄豪杰,暗寓南宋统治集团没有像孙权那样的英雄豪杰的句子是:(),()。

4.上阙缅怀京口籍英雄孙权的句子:(),()。

5.作者登高望远,首先想到孙权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不禁感叹的两句:(),()。

借此孙权的典故来表达英雄难寻。

6.《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登高望远,追怀英雄豪杰,暗寓南宋统治集团没有像孙权那样的英雄豪杰的句子是:(),()。

7.《永遇乐》通过当年演出歌舞的楼阁仍在,但英雄功业已被风雨打散的两句:(),()。

8.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孙权时期的旧迹已被岁月洗涤净尽的两句是:(),()。

9.《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感叹东吴强盛的局面、英雄孙权的风流余韵都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一去不返了,只留下京口供后人欣赏凭吊而已的句子是:(),()。

10.《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登高望远,没有寻觅到英雄遗迹,表达了物是人非伤感的句子是:(),()。

1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两句,写随着时间的流逝,英雄功业都化为了历史陈迹。

1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开篇以(),()缅怀英雄孙权,并发出(),()的感慨,感叹当年的流风余韵已被岁月洗衣涤净尽。

13.感叹东吴那个强盛的局面,孙权那个英雄、风流余韵,都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一去不返了的句子是:(),()。

14.《永遇乐》描写刘裕(小名寄奴)生活环境普通的三句:(),(),()。

15.《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从眼前斜阳照射的街道和树木写去,又想起了跟京口有关的另一个历史风流人物的句子是:(),(),()。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原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07]宋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108] 。

舞榭歌台 [109]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110] ,人道寄奴曾住 [111] 。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112] 。

元嘉草草 [113] ,封狼居胥 [114] ,赢得仓皇北顾 [115] 。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116] 。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117] ,一片神鸦社鼓[118] 。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19] ?注释:[107]京口:今江苏镇江。

三国吴王孙权初在京口建都,后迁秣陵。

北固亭:在镇江北固山上,山下临长江,形势险要。

晋蔡谟在山上筑北固楼,梁武帝改名北固亭。

[108]“英雄无觅”二句:谓三国英雄孙仲谋已成历史人物。

孙仲谋,孙权字仲谋,东吴英主。

曹操尝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见《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注引《吴历》。

[109]舞榭歌台:歌舞楼台。

榭,建在台上的屋子。

[110]“斜阳草树”二句:刘禹锡《乌衣巷》诗:“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辛词此二句从刘诗化出。

[111]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字寄奴。

他出生在京口农家,后来在京口起兵讨伐桓玄的叛乱,终于推翻东晋,建立刘宋王朝。

[112]“金戈铁马”二句:谓刘裕北伐,兵强马壮,先后灭掉南燕、后燕、后秦,气吞万里。

[113]元嘉草草:谓宋文帝刘义隆不能继承父业,草草北伐,以至惨败。

元嘉,宋文帝年号。

[114]封狼居胥:狼居胥山,亦名狼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西北。

汉霍去病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封山而还。

封,筑坛祭天。

宋文帝轻信王玄谟北伐之策,也产生封狼居胥的念头。

见《南史·宋书·王玄谟传》。

[115]仓皇北顾:指宋元嘉年间北伐失败。

《宋书·索虏列传》载:“惆怅惧迁逝,北顾涕交流。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理解性默写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理解性默写

《永遇乐》理解性默写1.《永遇乐》中写经历千年,江山依旧但英雄人物已经无处寻找的两句:(),()。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写登临所见又处处关合古人古事,紧紧扣住题序中的“怀古”二字,首先想到孙权在建都南京以前曾建都京口,因此作者登高望远,不禁感叹:(),()。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登高望远,追怀英雄豪杰,暗寓南宋统治集团没有像孙权那样的英雄豪杰的句子是:(),()。

4.上阙缅怀京口籍英雄孙权的句子:(),()。

5.作者登高望远,首先想到孙权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不禁感叹的两句:(),()。

借此孙权的典故来表达英雄难寻。

6.《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登高望远,追怀英雄豪杰,暗寓南宋统治集团没有像孙权那样的英雄豪杰的句子是:(),()。

7.《永遇乐》通过当年演出歌舞的楼阁仍在,但英雄功业已被风雨打散的两句:(),()。

8.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孙权时期的旧迹已被岁月洗涤净尽的两句是:(),()。

9.《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感叹东吴强盛的局面、英雄孙权的风流余韵都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一去不返了,只留下京口供后人欣赏凭吊而已的句子是:(),()。

10.《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登高望远,没有寻觅到英雄遗迹,表达了物是人非伤感的句子是:(),()。

1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两句,写随着时间的流逝,英雄功业都化为了历史陈迹。

1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开篇以(),()缅怀英雄孙权,并发出(),()的感慨,感叹当年的流风余韵已被岁月洗衣涤净尽。

13.感叹东吴那个强盛的局面,孙权那个英雄、风流余韵,都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一去不返了的句子是:(),()。

14.《永遇乐》描写刘裕(小名寄奴)生活环境普通的三句:(),(),()。

15.《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从眼前斜阳照射的街道和树木写去,又想起了跟京口有关的另一个历史风流人物的句子是:(),(),()。

十首英雄迟暮的诗句

十首英雄迟暮的诗句

十首英雄迟暮的诗句英雄迟暮诗(一)春来春去催人老,老夫争肯输年少。

醉后少年狂,白髭殊未妨。

插花还起舞,管领风光处。

把酒共留春,莫教花笑人。

——宋代:张元干《菩萨蛮·春来春去催人老》英雄迟暮诗(二)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两汉:曹操《龟虽寿》英雄迟暮诗(三)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唐代: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英雄迟暮诗(四)十年前是尊前客,月白风清,忧患凋零。

老去光阴速可惊。

鬓华虽改心无改,试把金觥。

旧曲重听。

犹似当年醉里声。

——宋代:欧阳修《采桑子·十年前是尊前客》英雄迟暮诗(五)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宋代: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英雄迟暮诗(六)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宋代: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英雄迟暮诗(七)缥缈危亭,笑谈独在千峰上。

与谁同赏。

万里横烟浪。

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

空惆怅。

少年豪放。

莫学衰翁样。

——宋代:叶梦得《点绛唇·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英雄迟暮诗(八)华发萧萧老蜀关,倦飞可笑不知还。

人生只似驹过隙,世事莫惊雷破山。

光景半销樽酒里,英豪或隐博徒间。

车帷闭置真何乐,书剑飘然未厌闲。

——宋代:陆游《华发》英雄迟暮诗(九)人生不作安期生,醉入东海骑长鲸;犹当出作李西平,手枭逆贼清旧京。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辛弃疾〔宋代〕
佛(bì)狸祠:佛狸,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小名。拓跋焘在打败南朝刘宋王玄谟军队后,追至长江北岸,在 瓜步山上建立行宫,后称佛狸祠。 神鸦:指在庙里吃祭品的乌鸦。社鼓:祭祀时的鼓声。 廉颇:战国时赵国名将。 赏析: 辛弃疾之词,风格豪放,气势雄浑,境界开阔,已成为不刊之论,是学者所共识的,但论及最能代表其风 格的作品时,众人皆推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这殊不妥。这首词,虽有豪放之因素,但细究可 发现,此词风格非“豪放”一词所能全面概括。从整体上来看,此词并非一首激情澎湃、斗志昂扬的豪放 之文,而是一首沉郁顿挫、悲壮苍凉之作。
辛弃疾〔宋代〕
演讲人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宋代〕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 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译文: 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早已随着岁月的流逝 不复存在了。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里是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遥想当年,他指挥着强 劲精良的兵马,气吞骄虏一如猛虎!
辛弃疾〔宋代〕
这首词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 ,辛弃疾当时已有六十六岁。当时韩 侂胄执政,正积极筹划北伐,闲置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 辛弃疾的意见没有引起南宋当权者的重视。一次他来到京口北固亭,心中感慨 万千,于是写下〕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作者以 “千古江山”起笔,喷薄而出,力沉势雄,显示出作者非凡的英雄气魄和无比宽广 的胸襟,也说明了作者写诗为文的起因不是囿于一已私利,而是不忍见大好江山沦 落异族之手。这就为本词定下了较高的格调。仲谋,即指三国时代吴国国主孙权, 他继承父兄基业,西拒黄祖,北抗曹操,战功赫赫,先建都京口,后迁都建康,称 霸江东,为世人公认的一代英雄豪杰。辛弃疾对孙权很是佩服。在其另一首词作 《南乡子》中,他就以万分钦佩的口吻赞扬孙权:“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但正如明代杨慎所言:“滚滚长江东 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江河不改, 青山依旧,但历史却是风云变换、物是人非了。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词两首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词两首

辛弃疾词的启示和思考
1 2 3
重视国家民族意识
辛弃疾的词启示我们要时刻保持对国家、对民 族的关注和热爱,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 信。
追求独立自主
辛弃疾的词中表达了对独立自主的追求,这启 示我们要坚持独立思考,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
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盲从权威,勇于对不 合理的事情提出质疑。
历史背景
词中提到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如“烽火扬州路”、“佛狸祠 下”等,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局势。同时,这些历史元 素也与词的主题和情感相呼应,强化了词的表达效果。
03
辛弃疾其他词作介绍
《青玉案·元夕》
总结词
该词通过描述元宵佳节的盛况,表达了作 者对人生无常、时光易逝的感慨和对理想 人生的追求。
05
结语
辛弃疾词的总结
强烈的爱国情怀
辛弃疾的词中充满了对国家的热爱和对民族尊严的捍卫,他以豪 迈、激昂的笔触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情厚谊。
独特的艺术风格
辛弃疾的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他善于运用象征、比喻等 修辞手法,使作品形象生动、寓意深远。
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辛弃疾的词中常常涉及到历史事件和人物,他对这些历史问题的 思考和评价具有深刻性和独特性。
了怀古之情。
对国家的忧虑
辛弃疾对南宋朝廷的软弱无能感 到担忧,他呼吁人们勿忘国耻, 重振山河。
对民族精神的热爱
在词中,辛弃疾表达了对汉族人民 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的热爱,以及 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渴望。
0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 古》词意解析
词牌和题目
词牌
永遇乐是词的牌名,规定了词的格式和音律。
题目
京口北固亭怀古是词的题目,暗示了词的内容和主题。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诗词,是指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汉族传统诗歌。

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

通常认为,诗较为适合“言志”,而词则更为适合“抒情”。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朝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译文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

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

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

遥想当年,他指挥着强劲精良的兵马,气吞骄虏一如猛虎!元嘉帝兴兵北伐,想建立不朽战功封狼居胥,却落得仓皇逃命,北望追兵泪下无数。

四十三年过去了,如今瞭望长江北岸,还记得扬州战火连天的情景。

真是不堪回首,拓跋焘祠堂香火盛,乌鸦啄祭品,祭祀擂大鼓。

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自己还能吃饭吗?《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韵译江山如画、历经千年仍如故,但是找不到东吴英雄孙权在此的定都处。

昔日的舞榭歌台、显赫人物,都被风吹雨打化为土。

斜阳照着草和树,普通的街巷和小路,人们说,武帝刘裕曾在这个地方住。

想当年,他骑战马披铁甲,刀枪空中舞,气吞万里如猛虎。

宋文帝草率用兵学黩(dú)武,效法汉将伐匈奴,没能够封山纪功狼居胥,却要仓皇向南逃,时时回头向北顾。

我登上山亭望江北,还记得四十三年前的旧事一幕幕:烽火连天鏖(áo)战苦,扬州一带遭荼(tú)毒。

辛弃疾《永遇乐》原文赏析

辛弃疾《永遇乐》原文赏析

辛弃疾《永遇乐》原文赏析辛弃疾《永遇乐》原文赏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词人辛弃怀着深重的忧虑和一腔悲愤写这首词的。

接下来一起来赏析一下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赏析:词以“京口北固亭怀古”为题。

京口是三国时吴大帝孙权设置的重镇,并一度为都城,也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生长的地方。

面对锦绣江山,缅怀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正是像辛弃疾这样的志士登临应有之情,题中应有之意,词正是从这里着笔的。

上片怀古抒情。

第一第二句中,“千古”,是时代感,照应题目“怀古”;“江山”是现实感,照应题目“京口北固亭”。

作者站在北固亭上瞭望眼前的一片江山,脑子里一一闪过千百年来曾经在这片土地上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他首先想到三国时吴国的皇帝孙权,他有着统一中原的雄图大略,在迁都建业以前,于建安十四年(209)先在京口建“京城”,作为新都的屏障,并且打垮了来自北方的侵犯者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国家。

可是如今,像孙权这样的英雄已无处寻觅的了。

是诗人起笔便抒发其江山依旧,英雄不再、后继无人的感慨。

而后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在上句的基础上推进一层,非但再也找不到孙权这样的英雄人物,连他当年修建的“舞榭歌台”,那些反映他光辉功业的遗物,也都被“雨打风吹去”,杳无踪迹了。

下三句写眼前景,词人联想起与京口有关的第二个历史人物刘裕。

写孙权,先想到他的功业再寻觅他的遗迹;写刘裕,则由他的遗迹再联想起他的功业。

然后在最后三句回忆刘裕的功业。

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削平了内乱,取代了东晋政权。

他曾两度挥戈北伐,先后灭掉南燕、后秦,收复洛阳、长安,几乎可以克复中原,作者想到刘裕的功勋,非常钦佩,最后三句,表达了词人无限景仰的感情。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理解性默写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理解性默写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理解性默写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1.《永遇乐》中写经历千年,江山依旧但英雄人物已经无处寻找的两句:(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写登临所见又处处关合古人古事,紧紧扣住题序中的“怀古”二字,首先想到孙权在建都南京以前曾建都京口,因此作者登高望远,不禁感叹:(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登高望远,追怀英雄豪杰,暗寓南宋统治集团没有像孙权那样的英雄豪杰的句子是:(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4.上阙缅怀京口籍英雄孙权的句子:(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5.作者登高望远,首先想到孙权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不禁感叹的两句:(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6.借此孙权的典故来表达英雄难寻。

豪杰的句子是:(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7.《永遇乐》通过当年演出歌舞的楼阁仍在,但英雄功业已被风雨打散的两句:(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8.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孙权时期的旧迹已被岁月洗涤净尽的两句是:(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9.《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感叹东吴强盛的局面、英雄孙权的风流余韵都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一去不返了,只留下京口供后人欣赏凭吊而已的句子是:(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10.《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登高望远,没有寻觅到英雄遗迹,表达了物是人非伤感的句子是:(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1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两句,写随着时间的流逝,英雄功业都化为了历史陈迹。

1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开篇以(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缅怀英雄孙权,并发出(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的感慨,感叹当年的流风余韵已被岁月洗衣涤净尽。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追念中暗含叹息孙权英雄业绩的句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追念中暗含叹息孙权英雄业绩的句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追念中暗含叹息孙权英雄业绩的句子【最新版】目录1.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概述2.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及英雄业绩3.诗中表达的抗敌救国之情4.诗句中暗含的叹息和怀念正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一首词。

在这首词中,辛弃疾追忆了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及其业绩,同时表达了自己抗敌救国的心情。

词中提到的历史人物包括孙权和刘裕。

孙权是三国时期吴国的皇帝,他在南京建立吴国首都,并成功抵御了来自北方的侵犯者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国家。

刘裕则是南朝宋武帝,他在元嘉年间曾领导军队北伐,取得了一系列胜利。

辛弃疾在词中以这些英雄人物为榜样,表达了自己对抗击敌人、保卫国家的渴望。

在词中,辛弃疾用“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的句子,表达了对孙权的敬仰之情。

孙仲谋即孙权,辛弃疾认为孙权的英雄业绩已经成为千古绝唱,难以有人超越。

同时,词中提到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暗示了英雄业绩的易逝,表达了辛弃疾对这些英雄的怀念和叹息。

词中还提到了“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这里的寄奴指的是刘裕,表达了辛弃疾对刘裕的敬仰。

而“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则描绘了刘裕北伐时的英勇气势,表达了辛弃疾对刘裕领导下的军队英勇战斗的钦佩。

在词的结尾部分,辛弃疾提到“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这里的元嘉草草指的是元嘉年间,封狼居胥表示刘裕北伐的胜利。

辛弃疾通过这些描述表达了对刘裕北伐胜利的赞美,同时又以“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暗示了胜利的昙花一现,表达了对这些英雄事业的叹息和怀念。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借廉颇典故表明年纪虽老而壮志犹存的句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借廉颇典故表明年纪虽老而壮志犹存的句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借廉颇典故表明年纪虽老而壮志犹存的句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唐代诗人辛弃疾的名篇,其中借用了廉颇典故,表达了作者即便年纪已老,仍然怀有不屈不挠的壮志。

作者在诗中写道:“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微雨作愁,春如旧。

深院月斜人倚栏,思悠悠,恨悠悠,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这些诗句表现了作者对光阴的无奈和对往事的思念之情。

而在诗的结尾,辛弃疾借用了廉颇典故,写道:“丈夫生逢几时?悠悠岁月催人老。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北固山前,突兀如断壁。

倚天半岛,俯瞰江山如画。

一览众山小,千寻皆崔嵬。

虽万千人吾往矣,不问行装何时返。

”这些诗句表达了作者的壮志,即使岁月催人老,他仍然怀揣着不屈不挠的精神,向前进发,不问归期。

辛弃疾通过借用廉颇典故,表达了自己壮志犹存的心情。

即使岁月已经让他变老,但他仍然充满热情和斗志,不断向前迈进。

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无论遭遇什么困难,我们都应该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勇往直前,不屈不挠,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翻译及鉴赏答案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翻译及鉴赏答案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翻译及鉴赏答案《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由辛弃疾创作,写的是辛弃疾在登临北固亭,感叹对自己报国无门的失望,凭高望远,抚今追昔,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这首宋词吧。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①》作者: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②。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③。

想当年④,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⑤,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⑥,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⑦,一片神鸦社鼓⑧!凭谁问,廉颇老矣⑨,尚能饭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注释】①京口:古城名,三国孙权曾在此建都,后迁建业于此置京口镇,故址在今江苏镇江市。

北固亭:一名北固楼,在镇江城北的北固山上,下临长江。

南朝梁武帝萧衍执政时曾改名为北顾亭。

②孙仲谋:是吴大帝孙权的字,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君主。

这两句是说:千百年来江山依旧,却无外寻找像孙权那样的英雄人物了。

③舞榭歌台:歌舞的楼台。

榭:高台上的建筑物。

风流:这里用作的业绩。

这两句是说,当年的繁华盛况和英雄业绩都随着时光的流逝,在风吹雨打中消失了。

④寻常巷陌:普通街巷。

寄奴:南朝首位皇帝宋武帝刘裕的小名。

他生长在平常人家,后做了东晋的首席将领,怀着私念出兵北伐,先后灭南燕、后燕、后秦,一度收复洛阳,长安等地,官至相国,封守王,后推翻东晋,自立为帝。

这三句是说刘裕的住过的地方,现在已成了斜阳草树中的普通街巷。

⑤想当年三句:赞扬了刘裕北伐中原的气概和成就。

⑥元嘉:刘裕的儿子,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242—253)。

草草:指刘义隆北伐准备不足,草率出兵。

封:古代在山上筑坛祭天的仪式。

这里指“封山”。

狼居胥:山名,一名“狼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西北郊,毗邻甘肃。

汉代霍去病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堆土封山以纪念胜利。

后来就把“封狼居胥”作为开拓疆土,建立战功的代称。

赢得:剩得,落得。

伏枥老骥吐心声——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伏枥老骥吐心声——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伏枥老骥吐心声——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张进祥
【期刊名称】《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7(010)003
【摘要】@@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人.宋代著名爱国词人.rn在辛弃疾出生前13年(1127),金人攻陷了北宋首都汴京,掳徽、钦二宗,史称"靖康之难".广大的中原地区从此落入了金人魔掌.辛弃疾从小就生长在金人的铁蹄下,因此,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早早地播下了仇恨的种子.
【总页数】2页(P156-157)
【作者】张进祥
【作者单位】灵璧师范,安徽·灵璧,2342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I206
【相关文献】
1.伏枥老骥壮心不已 [J], 曾文付
2.伏枥老骥吐心声——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解读 [J], 徐其法
3.老骥伏新枥——论在新基建的形式下OLP技术在5G及云骨干网络中的应用 [J], 李晓冬
4.读透文本觅金针化繁为简教难文——以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为例[J], 陈际深
5.“四十三年”辨——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J], 牛维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永遇乐_京口北固亭怀古

永遇乐_京口北固亭怀古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 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 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 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 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 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 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 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尚能饭否?
• 千古江山,英 雄无觅孙仲谋 处。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雨打 风吹去。斜阳 草树,寻常巷 陌,人道寄奴 曾住。想当年, 金戈铁马,气 吞万里如虎。
• 元嘉年间,刘义隆草草出兵北 元嘉草草,封 伐,梦想如霍去病在狼居胥山 狼居胥,赢得 封坛祭天,却不料只落得惊 仓皇北顾。四 慌败北狼狈逃窜。北伐失败 十三年,望中 至今已四十三年,我遥望中 犹记,烽火扬 原,扬州路上烽火杀敌的情 州路。可堪回 景历历如在眼前。哪堪回首, 首,佛狸祠下, 而今侵掠中原的拓跋焘祠庙 一片神鸦社鼓! 香火旺盛,一片神鸦鸣噪, 凭谁问:廉颇 社鼓喧闹!谁来问我:将军 老矣,尚能饭 年老,饭量可好?
豪放派词人
• 以苍凉,雄奇,沉郁为主导风格
辛弃疾早年受祖父辛赞影响,培育了强烈的民族 意识和爱国精神.他20多岁时,曾组织了一支抗金 义军.并受当时义军统帅耿京的派遣,与南宋朝廷 联系,里应外合,协同作战.后南下,任江阴签判,在 此后四十余年的生涯中,他除了有一半时间辗转 在江西,福建等地任地方官外,大部分时间赋闲在 家.作为一个主战派,他有勇有谋,但生不逢时,郁 郁而终
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 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 不迅速谋求恢复,百姓就安于异族统 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达对 南宋政权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
思考:用廉颇的典故,用意是什么? 以廉颇自比,虽65岁仍想为国 效力:可当政者不接受他的建议, 又有小人挑拨,他感到悲愤,担心 像廉颇一样被弃置不用。婉转流露 出词人不受重用的愤懑,更体现出 作者不顾年迈力衰,鞠躬尽瘁报效 祖国的满腔热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雄暮年的叹息,伏枥老骥的心声——辛弃疾《永遇乐》
图片来自网络谢谢
作为词人,辛弃疾与李煜不同,与同是宋人的柳永,秦观,周邦彦,吴文英等正宗词家也不同,与同是词人又是为官的苏轼,王安石也不同,这不仅是词的风格不同,而是就生命的风格而论,辛弃疾是英雄,是豪杰,是时代的弄潮儿。

当山河破碎,天倾西北,我们的老词人辛弃疾只有空握吴钩,请缨无路,壮志难酬,一声叹息,绵延千古,令无数后人扼腕。

他的《永遇乐》被称为“英雄暮年的叹息,伏枥老骥的心声。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
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上片追怀与京口有关的历史人物。

词的开头”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千古江山——指京口这个千古兴盛之地。

这三句写三国时期的孙权。

孙权在建都南京以前曾建都京口,因此作者登高望远,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

意思是:祖国的江山千古不废,可是,曾经在这里据长江之
险,抗拒了曹操数十万大军,干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的英雄人物孙仲谋,却早已成为历史,再也找不到了。

表面上是追怀历史人物,实际上是暗寓南宋统治集团中连雄据江左的孙权这样的人物也无处寻觅了。

所以下面补充说:“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舞榭歌台——本指一代繁华生活,这里借指政治军事上的喧赫声。

东吴那个强盛的局面,孙权那个英雄、风流余韵,都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一去不返了,只留下京口供后人欣赏凭吊而已。

接着词中又进一步写了与京口有关的历史人物刘裕,“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寄奴就是刘裕,是他的小名。

“斜阳”二句,只就眼前具体的斜阳照射的街道和树木写去,说明刘裕的时代也在风吹雨打中过去了。

刘裕曾在京口起兵北伐,征讨桓玄,平定叛乱,先后消灭了南燕,后燕、后秦等国,并收复洛阳、长安等地,也是一个跟京口有关的历史上的风流人物。

“旧时王谢堂前宴,飞入寻常百姓家。

”那寻常巷陌也是英雄无觅刘寄奴处了,“人道寄奴曾住”一句带过,语气中仍包括对风流云散的惋惜。

这几句意思说:刘裕也是个英雄人物,在斜阳照射的草树之中,在普普通通的街巷里,人们还能指点出他曾经住过的地方。

对刘裕,辛弃疾更为钦佩,在词中有比较具体生动的描绘,他说“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这三句突出了刘裕的英雄气概。

金戈——指拿着的武器,铁马——指战马,金戈铁马——指驰骋疆场带兵作战。

气吞万
里——形容气势磅礴,能吞纳万里之广,敌人当然就不在话下了。

词人说刘裕有猛虎般的英雄豪气,是有事实依据的,刘裕当年北伐,先后灭掉了鲜卑贵族建立的南燕政权和后秦政权,收复长安、洛阳等地,而这些地方在辛弃疾南宋时,都是金国的占领区。

因此刘裕当年的战功又使辛弃疾更为向往了。

意思是;追想当年,刘裕率军北伐,马壮兵强,军威赫赫,英勇无敌,所向披靡,真有席卷万里、如猛虎那样的气势呢!
辛在词的上片联系京口,歌颂了孙权和刘裕。

除了表现对人物的倾慕之外,还包含了两层意思:第一是借古讽今,指斥屈辱求和的南宋投降集团。

孙权不怕强敌,敢同曹操较量;刘裕则进一步渡江收复大江南北,他们不愧为英雄,确实是气吞万里如虎,对照起来南宋统治集团则不敢与金人决一雌雄,他们畏敌如虎,妥协投降苟且偷安,不要说中原故土未能收复,就是半壁河山也朝不保夕。

第二层意思,是怀古抒愤,感慨自己空怀收复故土的壮志,而倍受打击压抑,眼看北伐无望,统一大业难以实现,对照起孙权、刘裕有所建树,虽然,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但他们的英雄气概和宏伟业绩确像千古江山那样,永远长存,而自己只有登临感叹而已。

那么词人是否因此而颓废消沉呢?没有,他密切的注视时局,希望能有朝一日为国效力。

这里虽没有直接抒写自己的怀抱,但那种想要仿效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去干一番伟大
事业的雄心壮志,已隐然透露于字里行间。

下片是借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发表对时事和重大国策的看法。

主要是针对当时韩侂胄为了一己浮名和巩固自己的地位,急于事功,在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就想贸然兴师北伐的情况而发。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元嘉是宋文帝
的年号。

刘义隆好大喜功,却平庸无能,轻听大将王玄谟兴兵北伐的鼓吹,没有做好准备,草率出师,结果大败。

这三句的意思是:元嘉八年,刘义隆轻率举兵北伐,妄想追求汉代大将霍去病追击匈奴在狼居胥山筑坛祭天那样的功业,结果吃了败仗,张皇南逃,狼狈不堪。

作者在这里只用了十四个字,借用一个典故,就把自己对韩侂胄轻率出兵北伐的认识和意见,准确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从孙权、刘裕到宋文帝三个历史人物构成三个层次,孙权坐阵江东,敢于北抗曹操;刘裕进而渡江北伐收复失地;刘义隆有封狼居胥、克敌制胜之意,可惜“元嘉草草”,徒劳无功。

词人倾慕孙权、刘裕这
样的英雄人物,同时感慨南宋集团中,没有孙权、刘裕这样的人物。

另外又用宋文帝“的历史教训,告诫南宋统治者,仓促上阵必然导致不可设想的后果,而事实证实了词人的预见。

可是韩侂胄并没有听辛弃疾的告诫。

辛弃疾深深地为国事担忧,并感叹自己不能为国尽力。

在描述宋文帝元嘉草草之后,就把笔锋转向现实,先回
忆自己南归时的情景,说:”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词人在绍兴32年(1162)南归,到写这首词的时候,已经四十三年了。

望中——指登楼眺望之中。

扬州路——指江苏扬州一带,词人南归时曾经经过,而当时扬州几经金兵焚掠,所以说烽火扬州路,词人登上北固楼向北眺望,自己四十三年前南归的经历,以及扬州的兵火都还记忆犹新,那时自己胸怀大志,可是43年过去了自己一事无成,国事却越
来越不振作。

而随着时光的流逝,人们对失败的历史和分裂的局面,渐渐的不以为然了。

这三句中隐含着无比沉痛的感情。

接下去感叹道:“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可堪——不堪。

哪里能够忍受。

佛狸一一是北魏太武帝拓拔焘的小名。

神鸦——指吃庙里供品的乌鸦,社鼓——指古代社日里迎神祭祀的鼓声。

这三句仍然是借刘宋的旧事来暗喻南宋的现实。

宋文帝元嘉北伐失败之后,北魏太武帝率军追击击败王玄谟的军队后,在长江北岸的瓜步山上修建一座行宫,南宋时老百姓常在这里迎神赛会。

后成了魏太武庙,也叫佛狸祠。

人们忘记了失败的历史,竟在佛狸祠下迎神祭祀,香火很盛,这情景真是不堪令人回首。

这三句意思是:往事不堪回首,那佛狸祠本来是异族首领南侵的遗迹,可现在人们竟然在那里击鼓祭神,乌鸦飞来飞去啄食祭品,连半点恢复北方的战斗迹象和气氛都看不到了。

词人借历史影射现实,说南宋的失败,金人的南侵,国家的耻辱随着时光的流逝,
而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

词人对这样的现实表示深深的忧虑。

他借用廉颇的典故,表明自己显然年老却还是壮志犹存,希望能够为国立功。

词的结尾他说:“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凭谁问——凭借谁,靠谁来问的意思。

廉颇——是战国时赵国的名将,善于用兵,晚年被排挤到魏国,当时赵国屡受秦国的进攻,赵王想再用廉颇,就派人去探问。

廉颇在来使面前“一饭斗米肉十斤”,并且披甲上马表自己不老,而廉颇的仇人郭开,买通了使者,在赵王面前诽谤廉颇,使者报告赵王说:廉颇将军虽然老,可是还很能吃饭,他和我坐了一会儿就上了三次厕所,赵王信以为真,认为廉颇真的老了,就没启用他。

辛弃疾在这里以廉颇自比,说自己年龄虽然已六十六岁,但还有廉颇那样老当益壮的决心,可是晚年的境遇还不如廉颇。

因为廉颇虽老,赵王还派使者去探问,而自己就连探望的人也没了,眼看时光虚度而壮志未酬,不能不深深地感到悲哀。

意思是说:现在能依凭哪个人来问问我:廉颇已经老了,食量还好吗?这里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自己虽然年纪大了,
但壮心不已,仍然热切地期待着有杀敌报国的机会;二是空怀壮志,长期被弃置不用,甚至像当年去询问、观察廉颇的人都没有一个。

豪壮中透出激愤,这三句是全词的总结,也是感情发展的高峰。

在无限的悲哀之中,他结束了这首词。

在这首词中用典虽多,然而这些典故却用得天衣无缝,恰
到好处,它们所起的作用,在语言艺术上的能量,不是直接叙述和描写所就这首词而论,用典多并小是辛弃疾的缺点,而正体现了他在语言艺术上的特殊成就。

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

词中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

被称为“英雄暮年的叹息,伏枥老骥的心声。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