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纹肌溶解综合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横纹肌溶解症的诊断
1 病因诊断 有明确引起横纹肌溶解的病因 2 横纹肌溶解症的诊断 典型表现、辅助检查 3 合并症的诊断 急性肾衰竭等
横纹肌溶解症诊断的注意事项
临床怀疑横纹肌溶解时,应检查血CK和血、尿肌红蛋白 及肾功能,CK超过正常峰值5倍以上有诊断价值。
用药过程中或其他原因行生化检查发现血CK明显增高时, 要考虑横纹肌溶解症的可能,进一步检查血、尿肌红蛋白、 肾功能、电解质等,并追查病因
流行病学
国内尚缺统计数据 美国国内统计RM年发病率约为2/10000人 在战争或巨大灾难中,挤压综合征致RM发
病率骤增 约85%严重创伤者出现RM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并不少见
流行病学
总体死亡率约5% 1. 由血管炎引起的RM死亡率约32% 2. 主要由药物和酒精引起的RM死亡率约 3.4% 3. ICU中RM合并AKI患者死亡率可高达 50%以上
地震、塌方、战争、交通事故等灾害引起 的以横纹肌溶解为主要表现的挤压综合 征,在临床上比较常见 一氧化碳中毒、酒精中毒所致的昏睡、脑 血管意外等所致的肢体长期受压 各种肌肉创伤,包括拷打和外伤
物理性原因--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
剧烈运动或长时间不运动后的突然运动,如马拉松赛跑、 五公里武装越野、滑雪、划艇、登山、举重、冲浪等, 均可导致横纹肌溶解,称为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 高温、高湿环境或高海拔地区进行剧烈运动及滥用利尿 剂,会增加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的发病风险 新兵训练第1周相当一部分人出现血肌红蛋白含量增高
论述提纲
背景介绍及流行病学 病因及发病机制 横纹肌溶解及急性肾损伤 诊断 治疗
背景
最早报道的一份横纹肌溶解症案例。 1881年,欧洲发生的一场战争中,5个士兵 被瓦砾长久压在战壕中,获救后出现受压 部位肿胀、酱油色尿、无尿等症状,不久 就都死亡了
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尿液酸性环境下
形成管型阻塞肾小管
分解为亚铁血红素和珠蛋白
管腔内压力增高
诱发氧自由基形成 清除血管舒张因子NO
肾小球滤过受阻 小管上皮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 小管缺血性损伤
低血容量或脱水 血液重新分布
肾脏缺血
酸性尿
急性肾衰竭
横纹肌溶解与急性肾损伤
RM是常见的引起急性肾损伤(AKI)因素之一 RM中出现AKI的比例13%-50%之间 5%-25%AKI患者的病因可归结为RM 总体统计,RM合并AKI患者的长期生存率约80% ICU中RM合并AKI患者的死亡率可高达50%以上
提示有肾脏问题(nephrological problems):
(1) 尿量<400 ml/d
(2) 血尿素氮>14.3 mmol/L
(3) 血清肌酐>176.8μmol/L (4) 血尿酸>475.8μmol/L
(5) 血钾>6 mmol/L
(6) 血磷>2.6 mmol/L
(7) 血钙<2 mmol/L
基础疾病:主要指三大类疾病, 一是有基础代谢障碍,如内分泌 失调、糖尿病;二是免疫功能低 下:如艾滋病;三是有重大的慢 性消耗性疾病:如肿瘤
横纹肌溶解症的定义
横纹肌溶解症(rhabdomyolysis)是由于 挤压、运动、高热、药物、炎症等原因所 致横纹肌破坏和崩解,导致肌酸激酶、肌 红蛋白等肌细胞内的成分进入细胞外液及 血循环,引起内环境紊乱、急性肾衰竭等 组织器官损害的临床综合征
物理性原因--肌肉过度活动
肌肉过度活动状态所致的横纹肌溶 解,常见于痉挛性癫痫持续状态以及 服用“摇头丸”等毒品后过度兴奋、 持续运动
物理性原因--高热
气温或体温过高或过低均可引起肌肉损伤,诱发 横纹肌溶解 热射病是体温过高导致横纹肌溶解症的另一原因。
劳力型热射病,高温和运动(体力劳动) 叠加在一起,更容易发生横纹肌溶解
主要表现为血清肌酸激酶、肌红蛋白、尿酸、钾和磷
增高,影响内环境的稳定,导致急性肾衰竭
严重患者可出现昏迷、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肝损害、 呼吸窘迫综合征、循环衰竭等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死 亡
横纹肌溶解并发急性肾衰竭的机制
大量骨骼肌细胞破坏
肌细胞内肌红蛋白入血
肌红蛋白经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内浓度升高
肌红蛋白的血浆半衰期短,敏感性不高,因此,血肌红蛋白阴 性不能排除横纹肌溶解,而阳性对该病有诊断价值
横纹肌溶解致急性肾衰竭的诊断
急性肾衰竭的主要诊断依据为持续少尿48小时或无尿24小 时以上,经补液及利尿剂激发试验排除肾前性少尿;棕红色 或深褐色尿,尿中可出现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及管型。
挤压伤或其他横纹肌溶解症的患者,有下列情况之一,
Sever MS, et al. Kidney Int.2001,60:1114
横纹肌溶解症的治疗
1
病因治疗
2 横纹肌溶解本身的治疗
遗传性碳水化合物代谢紊乱
肌肉磷酸化酶缺乏症 先天性磷酸果糖激酶缺乏症 磷酸甘油酸转换酶缺乏症 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缺乏症
横纹肌溶解症的发病机制
病因
挤压、创伤、剧烈运动或 肌肉活动过度、电击
引起细胞破坏的机制 直接损伤肌细胞膜
血管闭塞、受压、休克、高热及
肌细胞ATP耗竭,进而影响
各种原因所致的肌细胞缺血缺氧 Na+-K+-ATP酶和Ca++-Na+的交换
■ 血小板减少或DIC
◆ PLT减少,纤维蛋白原降低
辅助检查
■ 肌活检
◆ 50%的RM无肌肉损伤症状 ◆ 肌活检并非诊断非创伤性RM的必要手段 ◆ 病理可见,横纹肌组织部分肌纤维消失,间质炎细胞
浸润
■ 影像学检查
◆ MR和CT检查上可表现为受损伤部位均质性改变和信 号加强
◆ 斑点征有助于确定肌肉坏死的范围 ◆ 结合临床和实验室指标,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
诊 断: 1.左侧肱动脉断裂 2.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RM) 3.急性肾功能衰竭 (AKI) 4.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5.代谢性酸中毒
横纹肌溶解典型的“三联征”: 肌痛、乏力和深色尿
本例病人“三联征”分析 1.肌痛、乏力.病人来时已呼吸心跳停
止,无法述诉 2.深色尿.多为一过性,接收治疗后,血液
横纹肌溶解典型的“三联征”:肌痛、乏力和深色尿
辅助检查--血肌酸激酶增高
肌酸激酶(CK)是反映肌细胞损伤最敏感的指标,不 仅用于诊断,还可以反映预后 CK在发生肌肉损伤后12小时内开始升高,1-3天达到 高峰,3-5天后开始下降,如下降速度缓慢则提示可 能存在进行性的肌肉损伤 CK超过正常峰值5倍以上对横纹肌溶解有诊断意义, 尤其是CK-MM同功酶增高的患者
辅助检查--血肌酸激酶增高
◆血清肌酶学指标
▼肌酸磷酸激酶(CK)升高是最可靠、最敏感的指标 ★ CK﹥1000U/L, 提示肌肉损伤 ★ CK﹥20000U/L,出现肌红蛋白尿
辅助检查--血、尿肌红蛋白增高
◆肌红蛋白
▼血肌红蛋白阳性率为50%
▼肌红蛋白﹥0.5-1.5mg/dl时,开始从肾脏滤出,出现 肌红蛋白尿
低钾血症 低磷血症 低钠血症 低钙血症
非物理性原因--自身免疫性疾病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等自身免疫性 疾病可伴有横纹肌溶解,包括皮肌炎 重叠系统性硬化症、皮肌炎继发干燥 综合征的患者
非物理性原因--内分泌及遗传代谢疾病
内分泌疾病
甲状腺危象 嗜铬细胞瘤 糖尿病高渗性非酮症昏迷
遗传代谢疾病
非物理性原因--毒物
有机磷农药、重金属、昆虫的毒液以及蛇 毒等常见 急性有机磷中毒后并发横纹肌溶解主要发 生在重度中毒的患者,其中以1605农药最 多,甲胺磷次之
非物理性原因-感染
病毒和细菌感染均可导致横纹肌溶解。 病毒感染:流感病毒A和B感染 细菌感染:肺炎球菌和军团菌
感染所致的细菌性肺炎
非物理性原因--电解质紊乱
低血钾、低血钠等 电解质紊乱
影响Na+-K+泵的功能
共同通路
细胞外钙离子进入细胞内,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 细胞内钙超载对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产生病理性影响, 激活细胞内蛋白酶,引起肌肉破坏和肌纤维坏死。
横纹肌溶解症的病理生理
任何原因所致 的横纹肌溶解
肌细胞内的物 质进入细胞外 液和血循环
一系列病理 生理学变化
尿沉渣检查可见色素管型
多种色素管型
肌红蛋白免疫染色阳性
辅助检查—血生化
■ 肾功能异常
◆ RM相关AKI中肌酐上升速度比其他类型AKI快 ◆ 血尿素氮/肌酐比率低
正常情况下血尿素氮与肌酐的比例约为10:1, 横纹肌溶解时会降至6:1或更低。
■ 内环境紊乱
◆ 高钾血症、高磷酸血症、低钙血症 ◆ 代谢性酸中毒、乳酸酸中毒 ◆ 低容量性休克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左侧肱动脉断裂(2015-07-16,0:30)

前臂肌肉缺血、缺氧 ↓
本病例的演变分析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RM)

产生毒性物质( 肌红蛋白↑ ,肌酸激酶↑ ?)

建立学循环-通血→缺血再灌注损伤( 2015-07-16,07:30 7H)

毒性物质吸收进入血液循环→1.急性肾功能衰竭 (AKI) (血滤)
1944年,Bywate发现引发横纹肌溶解症的原因。 越南战争 反恐战争 汶川地震 小龙虾事件
背景
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 1999年土耳其马尔马拉地震 2005年巴基斯坦地震等,
挤压综合征的发生率超过15%,病死率为13.4%, 有60.8%~77%患者需要立即血液透析,否则可 能有更多的被前线志愿者冒着生命危险救下来的 伤员死于挤压综合征、急性肾衰等二次灾难 1989年国际肾脏病学会(ISN)成立了“肾脏灾难 援救特遣队”(RDRTF),在近年的伊朗地震、 巴基斯坦地震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横纹肌溶解症的临床表现-1
1
导致横纹肌溶解原发病的表现
如皮肌炎、一氧化碳中毒等
2
横纹肌溶解本身的表现
Biblioteka Baidu包括局部表现及全身表现
3
横纹肌溶解并发症的表现
如电解质紊乱、急性肾衰竭、DIC

横纹肌溶解症的临床表现-2
局部表现:受累肌群疼痛、肿胀、压痛、肌无力,如昏睡所 致单侧肢体受压,表现为受压肢体比对侧明显肿胀、疼痛, 甚至出现急性筋膜间室综合征的表现。 全身表现:全身乏力、发热、心动过速、恶心、呕吐等。 急性肾衰竭表现:深色尿(肌红蛋白尿)、尿色素管型、少 尿、无尿及氮质潴留。
非物理性原因--药物
镇静催眠药 巴比妥、苯二氮类
抗组胺剂 苯海拉明
成瘾药
降脂药 他汀类 贝特类
抗精神病药 抗抑郁药
奋乃静、氯丙嗪 其他:如利尿剂、 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等
他汀类药物引起横纹肌溶解 的危险因素
大剂量给药 高龄 女性 肾脏或肝脏功能不全、糖尿病 合用贝特类、环孢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华法令、地高辛等药物
2.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肝素)
3.代谢性酸中毒
表现: 尿少↓ ,尿素氮↑,肌酸↑,肌酐↑ ,血钙 ↓ ,血钠 ↑ 。肌红蛋白↑ (210507-19)。间接胆红素↑ ,谷丙转氨酶↑ ,谷草转氨酶↑ 。白细胞↑中性粒细胞↑ , 血红蛋白↓,血小板↓,D-聚体↑ ,纤维蛋白水平↓,PT时间延长 。血PH值↓ 。血 培氧:鲍曼不动氏杆菌(菌血症?),肌酸激酶?
▼肌红蛋白尿时显微镜检无RBC,而尿隐血试验阳性
▼肌红蛋白在肝中代谢较快,且代谢率难以预测,血中 或尿液中肌红蛋白检测敏感性不高
辅助检查--血、尿肌红蛋白增高
正常情况下,血清肌红蛋白含量很少。当大 量肌肉组织破坏时,肌红蛋白从细胞中释放入血 并从肾脏滤过,使血、尿肌红蛋白浓度明显升高, 出现深红棕色的肌红蛋白尿,尿隐血试验阳性而 镜检可无明显红细胞,尿沉渣检查可见棕色色素 管型和肾小管上皮细胞
病因
横纹肌溶解病因多种多样 已有超过200多种相关病因 物理性和非物理性
横纹肌溶解症的病因
物理性原因
挤压 与 创伤 运动及肌肉过度活动
电击 高热
非物理性原因
药物 毒物 感染 电解质紊乱 自身免疫性疾病 内分泌及遗传代谢性疾病
物理性原因--挤压与创伤
任何原因所致的躯体、尤其是肢体受压,均可导致横纹肌溶解。
稀释将不典型
间接胆红素(英文缩写IBIL)主 要是由红细胞破坏而来,未在肝 内经过葡萄糖醛酸化的叫做间接 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经过肝脏代 谢又可变为直接胆红素,随胆汁 排入胆道,最后经大便排出。一 般情况下间接胆红素偏高往往预 示着肝脏的病变
缺血后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骨 骼肌是组成肢体的重要组织之一,同 时它对缺血十分敏感,人类骨骼肌在 室温下完全缺血2.25 h就会出现不可 逆的功能损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