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足跟血采集技巧与体会
新生儿疾病筛查中足跟采血部位及时机的临床观察与体会
![新生儿疾病筛查中足跟采血部位及时机的临床观察与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3c9260de79563c1ec5da71fb.png)
新生儿疾病筛查中足跟采血部位及时机的临床观察与体会目的观察新生儿疾病筛查中足跟部两种不同的采血方法,探讨最佳采血部位和时机,提高一针采血成功率和标本的合格率。
方法将我院出生的新生儿8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82例)和实验组(420例),各组新生儿均在22℃~28℃的室温环境下采血,采血部位:对照组在新生儿足跟部内侧或外侧采用直刺法;实验组定位穿刺点从外踝侧向足跟外侧缘行垂直线,垂线与足底外侧缘的交点采用斜刺法。
采血时机:对照组在新生儿出生72h后并充分母乳喂养8次以上常规采血;实验组在常规基础上母乳喂养30~60min及沐浴10min后。
结果实验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应用足跟定位斜刺法,并利用最佳采血时机,提高了一次采血的成功率和一级滤片率,降低假阳性率,减轻了新生儿的痛苦,同时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
标签:新生儿疾病筛查;足跟采血部位;采血时机新生儿疾病筛查是对每个出生的宝宝,通过先进的实验室检测发现某些危害严重的先天性遗传代谢性疾病,从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避免宝宝因脑、肝、肾等损害导致智力、体力发育障碍甚至死亡。
我院妇产科开展的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有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苯丙酮尿症(PKU)、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G6PD)四种,其中血片采集是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流程中最重要的环节。
血片质量直接影响实验室检测结果[1],传统采血部位要求在足跟的内侧或外侧(不定位法)。
但在临床实践中,往往由于采血时机和采血部位不佳,随意穿刺,很难采到直径≥8mm的血样,常需反复针刺及用力挤压,为提高一次性采血成功率和标本的合格率,我科自2013年~2014年分别运用了不定位直刺法和定位斜刺法进行采血,并选择最佳时机,做了观察和对比。
发现改良足跟部的采血部位和选择最佳时机,其一次采血成功率很大。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2014年度在我院妇产科出生的802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82例和实验组420例,均为出生72h后,充分哺乳8次以上,两组新生儿分别采用不定位直刺法和定位斜刺法进行采血。
新生儿足跟血采集方法比较
![新生儿足跟血采集方法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57bdbe78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b3.png)
新生儿足跟血采集方法比较背景介绍新生儿足跟血采集是诊断新生儿疾病和筛查代谢性疾病的重要手段。
因为其对新生儿的侵袭性小,而足跟小,操作简单,因此在临床应用时受到广泛的欢迎。
目前常见的血采集方法主要包括肺毛细血管采血法、经皮针刺采血法、足跟刺切法等多种方法。
但不同的血采集方法其安全性和有效性都不尽相同,需要对其进行比较分析。
肺毛细血管采血法肺毛细血管采血法是一种新生儿足跟血采集方法,其原理是将采血器贴在足跟部位,再通过负压吸附、萃取足跟毛细血管中的血液。
该方法采血时间较短,通常只需几秒钟就能采集到血液。
并且,该方法不需要对足跟进行刺痕,对新生儿损伤较小。
但是,肺毛细血管采血法采集到的血液体积较小,且血液浓度较低,其代表性并不如其他方法。
而且,由于不能采集足跟后方的部位,因此对新生儿的足跟后方的问题如肥厚性脊柱侧弯诊断等无法提供有效的帮助。
经皮针刺采血法经皮针刺采血法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足跟血采集方法,其主要步骤包括用皮肤消毒剂清洗足跟部位,选择合适的针头,将针头插入足跟内部,收集毛细血管内的血液。
相比肺毛细血管采血法,经皮针刺采血法采集到的血液量更多,而且血液浓度也较高,更能反应新生儿的身体情况。
但是,经皮针刺采血法在操作过程中对足跟的刺伤较大,容易引起炎症和感染,不适用于新生儿足跟皮肤过薄的情况。
在采血过程中还可能刺穿动脉和神经,造成新生儿血管或神经的损伤,需要医务人员具备较高的操作技能。
足跟刺切法足跟刺切法是传统的新生儿足跟血采集方法,其操作步骤包括用皮肤消毒剂清洗足跟部位,选择合适的刀片,对足跟进行切刀,萃取刀口处流出的血液。
虽然这种方法在体积和质量上较为稳定,但是对新生儿的足跟造成的创伤较大,容易引发感染和炎症,也会对新生儿的足跟造成较大的疼痛。
总结在选择新生儿足跟血采集方法时,需要考虑采集效果和足跟损伤程度。
肺毛细血管采血法和经皮针刺采血法都有优点和缺点,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肺毛细血管采血法采集速度快,对新生儿的损伤小,但采集到的血液量较少;经皮针刺采血法采集到的血液数量较多,可以更好地反映新生儿身体情况,但对足跟的侵袭性较强,需要医务人员具备较高的技能。
新生儿足底血的采集方法
![新生儿足底血的采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4a29c17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c6.png)
新生儿足底血的采集方法足跟血采血时间在出生3〜7天之内,并且新生儿充分哺乳。
对于各种原因(早产儿,低体重儿,提前出院者等)没有采血者,最迟不宜超过出生后20天。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通过分娩医院采集新生儿足跟血(将血滴在特殊纸片上,再将血片送至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进行检测)。
在常规采血的基础上给新生儿定时哺乳、沐浴、酒精按摩足跟后采集血液,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1、左手握足底;2、采血时左手握足底挤压,同时右手握紧同侧小腿,用力适度,并且间歇性放松;3、用左手食指与中指配合夹住小腿自胭窝沿小隐静脉向下推至踝关节夹紧,回集血液,并阻止血液回流;4、足部加温,不需挤压让血自然流出;5、洗澡后用温毛巾采血点局部热敷采血;6、在常规采血的基础上给新生儿定时哺乳、沐浴、酒精按摩足跟后采集血液。
新生儿足跟血都能检测什么?苯丙酮尿症苯丙酮尿症(PKU)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
因宝宝苯丙氨酸代谢障碍,尿液中排出大量苯丙酮酸等代谢产物而得名。
苯丙氨酸是人体必需的氨基酸之一,经食物摄入体内后,部分被人体用于蛋白质合成,其余部分被转化成其他物质。
宝宝体内苯丙氨酸不能正常代谢,而蓄积在体内,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和一系列的病理改变。
患病信号患病宝宝会逐渐出现头发由黑变黄、皮肤变白和眼睛虹膜变浅,肌张力增高、步态异常、手部细微震颤、肢体重复动作等神经系统异常。
尤其值得家长注意的是宝宝尿液有非常难闻的老鼠尿味。
此外,宝宝还容易有湿疹、呕吐、腹泻等。
在治疗上采用低苯丙氨酸饮食治疗,既要保证宝宝正常生长发育需要的各种营养素的供给,又要避免摄入过多苯丙氨酸。
一旦确诊,应立即治疗,治疗越早,预后越好。
TIPS1、一定要按照医生的要求严格控制宝宝饮食,苯丙氨酸既不能摄入太多,也不能摄入太少,苯丙氨酸供应不足也会导致生长发育迟缓。
2、定期调整食谱,一般1岁以下宝宝每个月调整一次食谱,1岁以上的可2个月调整一次,学龄儿童可以3〜4个月调整一次。
新生儿疾病筛查足跟采血方法与护理措施探讨
![新生儿疾病筛查足跟采血方法与护理措施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4fa57298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5d.png)
密切观察新生儿的反应和病情变化,如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并报 告医生。
健康教育
向家长宣传新生儿疾病筛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导家长如何护理 新生儿足跟部位,避免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03
新生儿疾病筛查足跟采 血的并发症及处理
疼痛及处理
疼痛原因
新生儿疾病筛查足跟采血时,针头会刺破皮肤,导致疼痛。
特殊情况
如果宝宝出生时存在某些疾病或 早产等情况,需要医生根据具体 情况确定采血时间。
采血方法
01
02
03
04
准备物品
准备好消毒液、采血针、采血 管、棉签等物品。
消毒
在采血前需要对宝宝的足部进 行消毒,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穿刺
使用采血针在宝宝足跟部位进 行穿刺,以获取足跟血。
收集
将采集到的血液收集到采血管 中,并妥善保存。
02
新生儿疾病筛查足跟采 血的护理措施
采血前的护理措施
心理护理
向家长介绍新生儿疾病筛查足跟 采血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等 ,消除家长的顾虑,取得其配合
。
准备用物
准备好采血器材、药品、消毒用品 等,确保采血用品的安全、无菌、 完好。
采血环境
选择安静、舒适、卫生的环境进行 采血,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其他并发症及处理
出血及处理
采血后,如果压迫止血不当,可能会导致出血。因此,采血后应压迫采血部位至少5分钟,直到出血停止。
皮下血肿及处理
如果采血时刺破血管,可能会导致皮下血肿。这种情况下,应立即停止采血,重新选择采血部位;对于已经形成 的皮下血肿,可以进行热敷或按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快血肿消退。
加强护理管理
• 做好采血前准备:提前与家长沟通,告知采血的目的和注意事项,减少宝宝的哭闹和家长的焦虑。- 采血后护理:采血后医 护人员应告知家长正确的护理方法,包括局部消毒、避免感染等注意事项。- 定期随访:采血后定期随访,了解宝宝的情况 ,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新生儿疾病筛查足跟采血的体会
![新生儿疾病筛查足跟采血的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4f7a430d90c69ec3d5bb75d5.png)
呛咳。肺炎患儿 由于进食少 , 大多高热喘促 , 由呼吸道皮肤 丢失水 分
较多 , 因脱 水时 呼吸道分 泌物粘稠 加重呼 吸困难 , 故能 口服者应 少 量多次饮水 , 口服不足者应静脉补充液 体 , 但应注意输 液宜慢 , 防止
肺 水肿 与心力衰竭的发生。
23 排 痰 护 理 .
改善状况 , 随时保持 患儿 呼吸道通 畅。 2 . 严 格消毒 隔离 吸氧 、吸痰器具应定时消毒保持清 洁。减 少探 .5 3 视, 特别要拒绝患有上 呼吸道感染 的人员进入病房 , 室内定时消毒。
而拒绝参加筛查 。为了提高采血成功率 , 本人在工作 中不断总结 经
验, 对不 同时期 的新 生儿不 同时 间内采用不 同的方 法 , 分别 观察对 比 , 讨采血成功的经验 , 探 现将体会报告 如下 :
1资 料 与 方 法
21 . 正常足月顺产 , 体重 在 2 0 — 0 0 之间的 , 50 4 0 g 奶水 充足 , 吸足六 次 奶 以上 , 7h后采血 成功率达 7 %, 达 2 5 但一次性 采血成功 率最高 的 时间还 是 7 1 天 , 9 %, — 0 达 5 采血时 间( 天数 ) 和正常体 重婴儿经统计 学 t 检验 , O 5】 .t 03 无明显差异 。 在观察 中发现 , 对早产儿和低体重儿 按规定 时间采血 , 婴儿 即使 吃足奶 、 采血成功率只达 6 %, 2 延期采血 时 间超 过 2 0天者 , 一次采血成功率达 7 %, 6 而在 1— 0天采血成功 52
态, 如有无窒息 、 闷 、 胸 呼吸困难等情况 ) 自下而上 、 , 自外 向内 , 有节
奏 地用空心拳 拍击背部 , 拍击频率 9 一 1 g i , O 10 ̄ mn 每次拍击 时提起 7 3 5m, - c 每次拍背时间 13 i, - m n 使痰液 流向支气管 而易于排 出。 2. . 2充分湿化气道 常规超声雾化 吸人 , 3 患儿采取坐位或侧卧位 , 雾 化 吸入液 为生 理盐水 1— 5 l 0 1 m ,地塞米松 0 — .  ̄ g . 0 m k ,糜 蛋 白酶 1 2 4 0 U, 次,, 0 0 2 d 每次 1— 0 i。 5 2 m n 起到湿化气道 , 稀释痰液 , 治疗呼吸道
新生儿足跟血采集方法及护理要点分析
![新生儿足跟血采集方法及护理要点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a1b8ccb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2f.png)
新生儿足跟血采集方法及护理要点分析摘要:目的足跟血筛查后,应注意观察和处理新生儿足跟血。
方法选择符合此规定的150名新生儿,均在2018年1月至2017年12月出生。
对照组按新生儿的出生次序进行分组,每组均有75名婴儿。
对照组在洗澡结束后,取足跟血液,而在取足跟血液的同时,只在足底洗澡。
将两个患儿的足跟血进行比较,并与患者的家庭满意程度进行比较。
结果比较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与对照组相比,采用足跟血液采集的方法,患者的家庭在护士服务中表现出明显的优越性。
结论在取足跟血液前进行足部保健,可以有效地提高采集的成功率,减少分娩时的疼痛,提高患儿的家庭对胎儿的满意度。
关键词:新生儿;足跟血;采集护理要点新生儿筛查是一种对所有新生儿进行的检查,一般分为遗传代谢异常、先天性内分泌异常、遗传疾病等。
据资料显示,我国的人口数量较多,每年出生的婴儿约为2,000~2,500万,其中有20-30万的先天畸形,发生率为1/600,而且呈上升的态势,因此,对新生儿进行早期筛查具有重要的作用。
苯丙酮尿症、甲亢性功能低下症、先天性肾上腺机能亢进症等是新生儿的体检,要明确诊断的重要意义和需要做的事情,然后再进行血液样本的快速、精确的检测,以便有针对性的处理。
新生儿筛查是提高国民质量的重要举措,母婴保健法中有明文规定,新生儿在出生72小时后要进行足跟血液检查,以了解其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及是否患上了苯丙酮尿症,有利于早期诊断和早期诊断,有利于提高婴儿的体质和体质。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这150名新生儿都是在2018年从妇产科出生的人群中挑选出来的,按照新生儿的出生顺序,将其分成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名新生儿。
其中70例为女性,80例男性。
(3.26+0.3)千克是新生儿的正常体重。
两组病人的性别和体重都没有明显的差别。
1.2 一般方法洗澡后抽血术:护士将洗澡室的温度调整到25-28度,水温要保持在38-41度之间,而对照组的婴儿则要进行5-10分钟的全身浸泡,然后用湿布擦拭婴儿的身体,同时进行足跟血液的采集。
浅谈新生儿足跟血采集技巧与体会
![浅谈新生儿足跟血采集技巧与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775b1b01a300a6c30c229f55.png)
浅谈新生儿足跟血采集技巧与体会新生儿疾病筛查是通过对新生儿足跟部采血,进行苯丙酮尿症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等4种疾病的筛查,筛查工作是防治儿童智力低下或疾病伤残的一项重要措施[1],筛查包括血样的采集、递送、实验室的检测,资料的储存等环节,其中血样的采集是最基础最关键的一步,它直接关系到检测结果的分析,通过临床观察我们体会是:1采血部位选择正确的采血部位是预防失败的第一步,如果采血时部位不准确,易造成采样失败。
操作者食指与中指夹住新生儿的足背,右手大拇指与食指包绕足跟,虎口紧贴皮肤,握紧同侧小腿,以阻断静脉回流,使血管充盈,采血部位取左足或右足第五跖骨划一竖直线,此线与足背平行方向与足后跟内外踝连线相交,在相交点周围颜色最深处即血运最丰富处,此部位为足底浅静脉,收集足底皮静脉网,再汇入足背外侧缘静脉处[2],该部位血管丰富,出血快,采血标本好,且渗透均匀,很容易采到3个直径为8mm以上的合格标本。
2采血方法选择有利的采血方法是采血成功的关键[3]正确手法是操作者左手示指与其他三指夹住踝关节压足跟部,范围不可过小,有节律的挤压,放松,1次挤压3~5秒,勿超过8秒,如果持续挤压,手势过重,时间过长会造成局部瘀血或软组织挫伤;右手大拇指与食指包绕足跟,虎口紧贴皮肤,握紧同侧小腿,用力适度,间歇性放松。
挤压时密切两手配合。
3进针深浅及穿刺针选择[4]使用5.5号无菌注射针一次采血成功率高于使用三棱针组。
真皮内有乳头下血管丛和真皮下部血管丛,血管较多,血流丰富,具有储血功能。
使用一次性三棱针采血时针刺深度不易掌握,若过深,针头穿过真皮下部血管丛,达到皮下脂肪层,易导致采血量不足。
三棱针采血时垂直进针,刺破血管点相对较小,需反复用力挤压才有足够血液流出,而5.5号无菌注射针采血时,针头斜面完全刺入皮肤即可,进针深度易于掌握,进针浅且斜入皮肤,与血管接触面大,因此一针采血成功率高,标本合格率高,可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准确性,减少新生儿痛苦,预防医疗纠纷,提高护士工作效率,深得产妇、家属及医护人员好评。
新生儿疾病筛查血标本采集不同定位方法的效果
![新生儿疾病筛查血标本采集不同定位方法的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0fecab95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3d.png)
新生儿疾病筛查血标本采集不同定位方法的效果新生儿疾病筛查是指通过采集新生儿的血标本进行化验,以及时发现和治疗新生儿潜在的遗传代谢病和其他疾病。
而血标本采集定位方法对新生儿疾病筛查的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介绍不同的血标本采集定位方法,并探讨它们的效果及适用情况。
一、脚跟定位法脚跟定位法是目前常见的新生儿疾病筛查血标本采集定位方法之一。
该方法的操作步骤简单,舒适度高,不易引起新生儿的不适和哭闹。
护士将新生儿的脚跟用无菌棉球擦拭干净,然后使用专业的血标本采集器在脚跟上进行一次性刺穿,采集所需的血液样本。
脚跟定位法的优势在于操作简便、采集血液过程不易引起新生儿的不适。
因为脚跟处比较厚实,血管丰富,采集出的血液样本质量较高,不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该方法所采集的血液样本对于某些特定疾病的筛查效果较好,能够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脚跟定位法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由于脚跟的血管丰富,同时也比较敏感,未经专业培训的护士可能会在采集血液时造成伤害,引发感染等问题。
脚跟处较为灵活,新生儿的运动会导致采血位置的变化,这也会影响血标本的采集。
二、手指定位法手指定位法的优势在于采集的血液样本较为容易控制,并且可以针对不同的疾病进行特定位置的采血。
手指的血管较为细小,采集出的血液样本更加纯净,减少了外来因素的干扰,提高了化验的准确性。
三、足跖定位法足跖定位法是另一种采血定位方法,也是很多医院和实验室采用的一种方式。
该方法的操作简单易行,较为高效。
在进行足跖定位采血时,护士首先需要确保新生儿足部皮肤干净无菌,然后使用专业的采血器具进行针刺,采集血液。
足跖定位法的优势在于足部的血管较为丰富,采集出的血液样本较为容易、快速,并且质量较好。
采集足部血液不易引起新生儿疼痛和不适,因为足部皮肤较厚实,对于新生儿的伤害较小。
足跖定位法也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足部的血管数量有限,未经专业培训的护士可能会采集不到足够的血液样本,影响化验的效果。
足部皮肤的保护较好,采集出来的血液样本有可能受到外来因素的污染,影响化验的准确性。
新生儿采血方法技巧与注意事项
![新生儿采血方法技巧与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948dc190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8d.png)
新生儿采血方法技巧与注意事项说实话新生儿采血这事,我一开始也是瞎摸索。
我记得我第一次给新生儿采血的时候,心里特别紧张。
我就想着跟普通大人采血应该差不多吧,就那么直接拿着采血针就去了,结果孩子哭得那叫一个厉害,血还没采好,就弄出好多状况。
这时候我才恍然大悟,新生儿可跟大人不一样啊。
首先呢,采血部位很重要。
一般我们会选足跟内侧或外侧,这个地方血管相对好找一些。
不过你得先把这个小脚丫暖一暖,可以用热毛巾什么的包裹一会儿,就好像给这个小脚丫的血管做个热身运动似的,这样血管会充盈得比较好,采血也会更方便。
我试过就是没有把脚丫弄暖和就采血,那个血管瘪瘪的,找都不好找,扎了几下孩子哇哇哭,心疼得我呀。
还有采血针的选择也挺有讲究的。
不能太粗,那么小的孩子,粗针一扎多疼啊。
我感觉那些细细的、比较锋利的采血针是比较合适的。
采血的时候啊,手法也很关键。
我通常会用手轻轻地固定住孩子的小脚丫,但是不能太用力,就像轻轻地捧着一个小宝贝似的,既不能让他乱动,也不能伤到他。
然后以比较快的速度扎进去,这速度啊,就像你稍微一犹豫就扎不好了那种。
我就犯过错,扎的时候犹犹豫豫的,孩子疼,采的血还不太好。
注意采血量也得合适。
别采太多,新生儿本来血量就少,采多了怕孩子受不了。
采完血之后呢,按压也要做好。
我一般是用棉球轻轻按压一小会儿,这压的时间也挺微妙的,不能太短,短了容易出血,也不能太长把孩子小脚丫压麻了。
我自己估计着时间,看着差不多不出血了就行。
有时候我在想啊,这新生儿采血可真不是个简单的事儿。
每次操作之前,我都会在心里默默过一遍那些步骤,生怕再出什么错。
不过搞得多了也就慢慢熟练了,只要足够细心、耐心,多注意这些方方面面的小细节,就能顺利完成采血啦。
另外啊,孩子的情绪也得照顾到。
采血之前可以在孩子耳边轻声说说话呀,让他有个安抚,虽然他可能听不懂,但这种温柔的声音会让他感觉安全一些吧。
毕竟采血的时候孩子一哭,家长心里也难受,所以尽量让整个过程平缓一些。
采集新生儿末梢血的体会
![采集新生儿末梢血的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99bd0b120b4e767f5acfcef1.png)
采集新生儿末梢血的体会关键词新生儿足跟采血法新生儿采血是儿科诊治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常规操作技术。
由于新生儿发育不完善,血管纤细,静脉血容量比成人少,再加上有失水、肥胖等情况,要一次性采集足够的血标本,成功率较低。
因此,对新生儿来说,足跟采血法正广泛应用于临床,其中,在我院应用最多的是采末梢血做血细胞分析,而对于新生儿来说,足跟采血法是最常见的。
以下是对200例新生儿足跟采血的临床实践,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共200例新生儿,采血时间为每日上午8点到9点。
2.方法:采血前要双手捂热足部,轻轻按摩足部,然后左手握其脚腕部用75%酒精棉球消毒后,再用干棉球擦拭干净后,绷紧皮肤,选择红润柔软处,在婴儿足底内外侧缘,右手持采血针刺入皮肤,用干棉球擦掉第一滴血,左手握足底,右手从小腿向足底捋几下,要轻且快。
然后用微量吸管吸20μl后加入血细胞稀释液中,迅速混匀。
3.体会:由于新生儿对环境适应能力差,体温易随环境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所以在适当环境温度下,对新生儿进行足部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末梢毛细血管扩张充盈,使末梢血液循环加快,从而提高采血成功率,避免反复打开新生儿包裹,影响新生儿保暖及休息。
采集足跟血看不到血管,因此成功的关键主要取决于末梢的血液循环,进针时捏紧进针部位,针头刺入深度易掌握,不易伤及腱膜和骨膜,并减轻了新生儿进针时的疼痛。
注意挤压时必须由穿刺点远端轻轻向穿刺点挤压⑴。
不适当的挤压可引起样本中渗入组织液或溶血,甚至皮肤损伤或皮下血肿。
酒精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⑵,用酒精按摩足跟可加快末梢毛细血管扩张充盈,加快末梢血液循环,从而加大采血成功率,避免因采血量不足而反复挤压或二次穿刺,减少新生儿及家属的痛苦。
此外,在新生儿末梢血采集中,足跟血较手指血的采血量大,能够满足临床要求,并且采血的时间短,成功率高。
4.小结:在日常工作中,若能注意以上几点,采血的一次成功率高,标本的合格率高,新生儿的痛苦小。
新生儿疾病筛查血标本采集不同定位方法的效果
![新生儿疾病筛查血标本采集不同定位方法的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2d303d07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dc.png)
新生儿疾病筛查血标本采集不同定位方法的效果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指通过对新生儿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和测试,早期发现一些影响婴儿健康和发育的疾病。
新生儿疾病筛查血标本采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其效果直接影响到筛查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新生儿疾病筛查血标本采集主要包括足跟血和脚背血两种定位方法。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两种方法的效果。
足跟血是一种常用的新生儿疾病筛查血标本采集方法。
它的优点是操作简便,对婴儿的刺激较小。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将新生儿的足跟用温水清洗干净,并用干净的棉球轻轻擦干;然后在足跟区域做好消毒防护措施后,用特制的足跟刺激器进行一定次数的穿刺,采集足跟血标本。
这种方法采集的血液较少,创伤小,婴儿相对较轻易接受,所以被广泛应用。
足跟血标本采集方法也存在一些缺点。
采集的血量较小,可能会影响到后续检查项目的进行。
采集到的血样质量可能不够高,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新生儿疾病筛查血标本采集的方式有足跟血和脚背血两种方法。
足跟血操作简便,创伤小,婴儿较易接受。
脚背血采集血量多,采集过程较快,血样质量高。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采集方法,以提高筛查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新生儿足跟血样采集500例的体会
![新生儿足跟血样采集500例的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268d99deb14e852458fb576f.png)
采血时间在 充分喂 养后一 小时, 集时取 半卧位 , 采 热水袋增加局部 血运。
充分 的喂养 , 良好 的局部血运 , 正确 的体位和进针方 向是做好足跟采血的关键 。
采血… 。
【 关键 词】 新生儿 ; 足跟血样采集
《 中华人 民共和 国母 婴保健 法》 规定 : 在全社 会开 展新 生儿
刻, 血滴再 次流 出后 , 用采血滤纸轻 触血滴 , 但勿 紧贴 ( 以免发生
凝 血 ) 使 血 液 均 匀 渗 透 进 入 滤 纸 , 自然 穿 入 滤 纸 反 面 , 斑 直 , 并 血 径 大 于 等 于 8ml 共 采集 3个 血 斑 。 i, l 2 临床 体 会
现将其操作 的体会总结如下 。
遗传疾病筛查 , 甲状腺 功能低下 , 如 苯丙酮 尿症等 。以便及早 进
行治疗 , 避免不可逆 的结果 。其 主要采 血方法是 足跟血样 采集 , 采集 3个直径 为 8m m的静脉血斑 。如方法不正确 , 不熟练 , 或反
复 挤 压 , 造 成 局 部 损 伤 且 影 响 标 本 质 量 。笔 者 所 在 科 从 2 1 会 00 年 1月 ~ 5月 , 过 对 50例 新 生 儿 足 跟 采 集 , 功 率 达 9 % 。 通 0 成 9
1 —2 9 7.
胖、 术后早期下肢活动少均为发病 的高危因素。
循 证 护 理 的 实 施 , 护 士 综 合 考 虑 患者 实 际情 况 的 能力 提 出 对
[ ] res 7 Get WH, etA, l e P,t 1Peet no nu rm H iJ Ca tG e a.rvni f eos ho gt o v t
rp a e n : e lc me t 0—1 . e rf l wu f 9 5 3 p t n si h o - 0 y a ol p o 4 a i t n te N r o 3 e we in rh o l s Re it r ga A t r pa t y gse .Aca r o S a d 0 0,7 : t O t p c n ,2 0 h 1
新生儿足跟血采集操作体会
![新生儿足跟血采集操作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ccec1609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fc.png)
新生儿足跟血采集操作体会3186?No.112010医学信息MEDICAL『FORMlATIoN临床集锦大大增加了患者各方面负担.目前认为大多数的切El感染是需氧茵和厌氧菌造成的混合感染,其中需氧菌的检出率达到了90.4%,而厌氧菌也达到了78.7%.体表的正常菌群主要是不动杆菌属,念珠菌属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而骨科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在形成骨折时,都会同时产生皮肤及软组织受挤压等情况,因为皮肤破损和局部抵抗力下降是造成皮肤软组织感染的重要原因,特别是开放性骨折,多发骨折等.据统计,非清洁手术的切lzl感染率显然要高于清洁手术;而全麻手术的切口感染率又高于非全麻手术;手术的持续时间越长,则术后感染率就越高,尤其是会造成切口感染率的上升.急诊手术的感染率为7.37%,择期手术的感染率为6.14%,创伤或创伤合并感染者占到了72.20%,而导尿管留置则有10%至30%的比例会引起尿路感染.在手术性质方面比较上,急诊手术感染率要高于择期手术,这和患者病情的危重及术前的各种准备不够完善存在关系,而年龄,麻醉方式及伤口引流等危险因素则与术后感染的关系不大,是否存在关系尚有待于进一步探讨.3.2开放性骨折:开放性骨折医院感染的发生在骨科感染患者中十分常见,感染可以说是开放性骨折患者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开放性骨折造成的医院感染主要有以下情况:一是无菌操作不够规范造成的手术切口感染.比如,护士在换药未戴151罩和帽子,首次清创不够彻底,医源性创伤所引起组织破坏,引流不当等等;丽伤口又提供了潮湿温暖,营养丰富的环境;换药时无菌镊与有菌镊的相互交叉等,均有可能引发感染.二是病房内环境差造成的呼吸道感染.许多医院骨科病房紧张,患者拥挤于一室,相互之间的近距离交谈和物品相互使用,病房内人员的通风不勤等,都会导致室内环境污染,造成病原微生物吸入,并引起呼吸道感染.三是皮肤软组织感染.由于开放性骨折患者住院时间较长,因为长期卧床牵引或用石膏进行固定,翻身较为困难,造成皮肤长期受压乃至破损,导致全身血液循环差,极易造成皮肤软组织感染,甚至发展为褥疮.四是泌尿感染.因为开放性骨折病人排尿不方便,大多采用留置导尿的方式,护理人员如果对导尿知识不过关,容易导致细菌从排尿袋沿导尿管内表面游到膀胱之中.加之骨科病人长期在床上排便与进食,饮水过少,又会造成尿液浓缩,结晶,甚至发展成为结石等泌尿感染.3.3预防及对策:3.3.1加强骨科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骨科应在本院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的领导下成立本科室的感染预防管理小组,制定骨科院内感染的具体预防措施,并对预防措施的落实情况开展质量控制.3.3.2注重患者基础病治疗工作.高度重视骨科患者各项基础疾病的治疗.这是促进骨折愈合,防止医院感染的重要保证.3.3.3手术前做好精心准备.据统计,患者住院手术时间的缩短能够有助于减少医院感染率的发生.因此,对予择期手术,要尽可能地将各类辅助检查安排在1至2d之内完成,从而在最大限度上压缩患者的住院时间;在术中,要尽可能地将污染皮肤或创面变为清洁区域,及时清洗皮肤与伤口, 皮肤要用消毒皂,而创口要用过氧化氢和生理盐水进行反复冲洗.手术器械与敷料要严格执行消毒灭菌制度,在手术过程中严格进行无菌技术操作, 手术技术的熟练,能切实减少手术创伤,从而尽可能地缩短伤口暴露在外的时间.在伤口关闭之前,要用抗菌药物和生理盐水进行反复冲洗;在术后,要用3至4d抗菌药物以预防感染,要合理采取制动,抬高患肢,伤口保湿和氧疗法等手段,能够对伤口愈合与预防感染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3.3.4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要在围手术期及时抗生素,也就是在术前半小时给药1次,或在术后12至16h内再使用1至2次.据统计,采用围手术期用药患者的感染率较常规使用者更低,可见,骨科手术后在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有助于降低术后感染.3.3.5定期开展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为提高医护人员对院内感染的认识,要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对骨科感染做到常抓不懈.比如,留置导尿的患者除严格无菌操作外,还应定期更换尿管,膀胱冲洗等.参考文献[1]黄寿清,张楚南,李向阳.开放性骨折创面处理与刨面感染的关系[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7).[2]颜志坚,杨雪英,麦伟.182例骨科患者医院感染临床分析-9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2).[3]赵金廷.骨科患者医院感染临床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09(1).[4]李妙芳.开放性骨折创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中医正骨2009(10).新生儿足跟血采集操作体会孙彦春毕慧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71中心医院妇产科,河南新乡453000【摘要】目的:根据新生儿足跟血标本采集的操作方法进行总结,提高采血成功率及血标本合格率.【关键词】新生儿;血样采集;足跟d0j:10.3969/j.issn.1006—1959.2010.11.133文章g-g-:1006—1959(2010)一11-3186—02新生儿足跟采集是用于筛查苯丙酮尿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等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目的是在患儿未出现症状之前,及时得到诊断,治疗,以防发生不可逆的智力,生长发育障碍及机体组织器官的损伤.筛查要求每新生儿在出生72小时后,哺乳8次以上,采集足跟部3个直径8mm血斑.所以血液标本的采集是疾病筛查的重要环节.为了提高采血成功率及标本合格率,我科将采血操作方法进行总结,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采血要求1.1采血环境:室内环境22—24.c,相对温度5O一70.C,室内每13定时消毒.空气消毒为自动臭氧消毒机,每次定时1小时,每13自动消毒2次,物体表面消毒为合氯消毒液500rrlg/L每日1次,地面为250mg/L合氯消毒液每日1次.1.2工作人员:采血操作者着工作服,戴口罩,帽子,规范化洗手,戴橡胶手套,严格三查七对制度.1.3新生儿:出生72小时后,哺乳8次以上(每次哺乳以新生儿吃饱为准).1.4新生儿母亲及家长:向新生儿母亲及其家长介绍采血的目的,方法和重要性,以便减少母亲的担心.2.采血方法2.1采血时间:采集时间应选择在哺乳后1—1.5h,因新生儿末梢血运受血容量影响很大,而血容量主要取自于哺乳,哺乳后1—1.5h乳汁中的水分经胃肠道进入血液循环,形成一个相对的血容量高峰,血液循环加快,末梢血得到充分灌注,此时采血成功率高L1J.2.2采血部位:采血部位为足踝外侧缘静脉,沿新生儿外侧足踝前缘作垂直线,此线与足底外侧缘交界处为采血点,因该穿刺点为浅静脉汇集点,血量集中出血快,血片渗透好,故可缩短采集时间.采血一次成功率高J.减轻新生儿痛苦.2.3采血步骤:新生儿头高足低位置婴儿辐射台上,将头部及躯干用软垫抬高45.c,使心脏水平高于下肢,促使流人下肢的静脉血短时间内充盈,下肢血容量较充足.操作者双手自新生儿膝关节向下交替驱血至踝关节,重复4—5次,使血液流向足底,并在采血部位按摩,使其充血,然后左手握新生儿足跟,用75%乙醇消毒2次待干,右手持采血针在采血点进针,进针角度为35—40.c,斜刺深度为2—3mm,快速出针【3J,轻轻挤压,血液即涌出.第一滴血弃去,待第2滴血聚成较大妞滴时,右手持滤纸片,让血滴自然吸收到滤低背面,便可渗透成两面一致的~Srnm的血斑.同法共采集3 个血斑.采血完毕后,使新生儿平卧,并抬高新生儿足部高于身体,用无菌敷贴盖住针眼,观察不出血为止.3.血样保存3,1血样采集后,在室温下自然干燥,避免潮湿及日光直射.3.2标本自然干燥后4h后送检,未及时送检的标本用担料袋密封好.放人冰箱2—8.c保存,7天内送检.,.3.3血样不得烘干,不能将未干透的血样重叠放置,以免相互污染.4.注意事项4.1新生儿一般情况好,无发热,呼吸困难,嗜睡,昏睡,烦躁,拒乳,呕吐,肢体肌张力减弱,松软精神萎靡等异常情况时,禁止采集,并通知医师给予处理.4.2重视产妇及家长对新生儿采血疼痛问题的关注,采血前与产妇及其家长进行充分的沟通与交流,做好心理护理,满足其心理要求.4.3新生儿辐射台恒温性好,直接作用于新生儿皮肤表面,达到维持临床集锦医学信息MEDICALFORMAT10NNo.112010?3187?体温的作用,使肢体血液循环加快,保证了足跟部有丰富的血供,有利于血样采集.4.4采威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及三查七对制度,一人一针.4.5乙醇消毒未干时不能进针采l血,否则,标本被破坏,影响检验结果.4.6采血时要控制好针刺深度(2—3mm),进针过深(超过3mm以上).则针头恰好穿过真皮下部血管丛到达皮下脂肪层,该层血管相对较少,血流欠丰富,可导致采血不足.4.7采血时第一滴血用干棉签拭去,因其可能含有体液或皮肤组织.4.8采血过程中,不能过度挤压而造成局部肿胀,血液稀释,溶血等现象.同时,采血时,滤纸片应自然渗透两面.不能重复滴血和两面滴血,以免影响结果.4.9不能在足跟后缘和中心部,足弓,肿胀部位采血,因在足弓,足跟后缘和中心部采血,容易伤及神经,肌腱,韧带和软骨.5.体会小结我科使用上述采血方法后,为新生儿一次采血成功率为98%,减少了对新生儿的损伤,提高了血标本的质量,缩短了采血时间.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同时也增加了新生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参考文献[1]孙婷婷,王仑,陶晨.新生儿哺乳后采集足跟血最佳时机的研究.中华护理杂志[J],2003,38(2):91.[2]王英辉,郭娟.新生儿足跟采血的临床体会[J].职业与健康,2005,21(12):2032.[3]钟翠坤.2种采血方法在新生儿疾病筛查中的效果分析.当代护士,2009,6:1—2.骨科内固定术后金属过敏一例报告陈罗西四川省骨科医院康复科,四川成都610072【关键词】骨科内固定术;金属过敏d0i:10.3969/j.issn.1006—1959.2010.11.134文章编号:1006—1959(2010)一11—3187一O1金属过敏反应是医疗诊治过程中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我院康复科接诊骨折内固定术后病患数量也呈上升趋势.现将一例金属过敏反应致创伤性湿疹病例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周X,女.28岁,因"右踝伤痛】天"由急诊收入住院.入院诊断:①右胫腓骨下段骨折;②右踝关节软组织损伤;③左腕关节软组织损伤.于2010年3月8日行"右胫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因右踝关节肿胀,活动受限,于4月7日转入康复科继续治疗.转入时查体见右小腿肌肉萎缩,右小腿前外侧可见一约15era手术切口疤痕,右踝前方可见一约3cm手术切口疤痕,均2/甲级愈合,右踝关节轻度肿胀,关节僵硬,主,被动活动受限.转人诊断为:①右胫腓骨下段骨折术后半右踝功能障碍;②右踝软组织损伤;③右腕关节软组织损伤.明确诊断后,予对症治疗右踝关节部电针,关节松动术,蜡疗,冰敷,激光,超生骨折治疗仪及低频脉冲电治疗.4月23日,患者出现右小腿15era手术切口处发红,沿内固定区域皮肤呈淡红色,皮温略偏高,手术切口可见少量无色透明分泌物,考虑切口处炎症反应,当即予大换药一次.4月25日该切口处皮色红,皮温高,可见沿切口走行区轻度肿胀,糜烂,伴持续性瘙痒,散在几处淡黄色透明分泌物,分泌物较前2日增多,当日予大换药一次.4月26日右小腿皮肤瘙痒,沿内固定区域内皮肤发红,皮温高伴肿胀,不伴疼痛,手术切口处少量无色透明分泌物.4月27日右小腿皮色发红,皮温略高,伴发痒.未见异常分泌物.血常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未见明显异常.期间患者在综合医院皮肤科诊治,并做过敏源测试.过敏源测试结果为患者对镍,合金类金属物过敏.诊断为创伤性湿疹.予抗组胺药(氯雷他定),皮质激素及外用药(院内制剂)治疗.4月3O同,右小腿手术切口瘙痒,肿胀症状好转,沿内固定区域肤色暗红,皮温正常,手术切口无异常分泌物渗出.在此期间患者未出现发烧等全身性反应.2讨论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汽车数量大幅增加,交通事故等原因导致高能量损伤病例逐渐多见.金属内固定材料在骨科手术中使用率较高,并且金属材料和金属器械也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中,但在文献检索过程中,对金属植入物过敏的病例鲜有报道.金属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1,皮肤合并症,包括湿疹样皮炎,荨麻疹,脉管炎,多形性红斑;2,骨坏死,假体松动等….创伤性湿疹f临床表现为阵发性,持续性瘙痒,皮损主要表现为糜烂,渗液等形态, 同时皮损处有液体渗出是湿疹的独特症状之一.不过,只有处于急性期的湿疹才会出现渗液.药物选用抗组胺类,钙剂,组织胺球蛋白为主,兼维生素,糖皮质激素,镇静剂等药物.在康复临床中,常常会接诊骨折内固定手术后病患,所以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及护理人员都应注意患者手术切口及受伤部位的皮肤状况,临床掌握辨别金属过敏的相关知识,以便应对工作中可能遇到的类似病例,出现相应症状后应及时处理.对有金属物过敏患者内固定术后.应进行刺激量较小的康复治疗,在护理过程中注意床单,衣物等外环境的卫生,以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率,降低对疾病恢复,康复治疗进程的影响.参考文献[1]郑佑祥,张敏.镍铬合金全冠过敏症3例报道[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06,22(1):35.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林培峰吉林省自山市中心医院骨科.吉林白山134300【摘要】股骨头坏死,又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为常见的骨关节病之一.大多因风湿病,血液病,潜水病,烧伤等疾患引起,先破坏邻近关节面组织的血液供应,进而造成坏死.其主要症状,从间断性疼痛逐渐发展到持续性疼痛,再由疼痛引发肌肉痉挛,关节活动受到限制,最后造成严重致残而跛行.目前治疗股骨头坏死有中西医多种方法,各有利弊.大致分为手术疗法与非手术疗法.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保守治疗;手术治疗;人工关节置换术;血管蒂骨瓣移植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11.135文章编号:1006—1959(2010)一11—3187—02股骨头坏死,又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为常见的骨关节病之一.大多因 1.非手术治疗风湿病,血液病,潜水病,烧伤等疾患引起,先破坏邻近关节面组织的血液供1.1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中医认为疾病发生原因为外因和内因,应,进而造成坏死.其主要症状,从间断性疼痛逐渐发展到持续性疼痛,再且内因外因相互作用,使人体阴阳失去平衡,气血的失恒而得病,亦称骨痹.由疼痛引发肌肉痉挛,关节活动受到限制,最后造成严重致残而跛行.目前在这个病的治疗上,中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医认为与股骨头坏死病变治疗股骨头坏死有中西医多种方法,各有利弊.非手术治疗一般是药物治关系最为密切的为肝,脾,肾三脏.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肾健则髓充,疗,手术治疗种类有很多种,如人工关节置换术,血管束植入术等.髓满则骨坚.反之,则髓枯骨萎,失去应用的再生能力.肝主筋藏血,与肾同源,两藏荣衰与共,若肝脏受累,藏血失司,不能正常调节血量,人动则运。
新生儿疾病筛查足跟血采集方法的体会
![新生儿疾病筛查足跟血采集方法的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e6f627c45901020206409c1e.png)
新生儿疾病筛查足跟血采集方法的体会标签:新生儿;疾病筛查;血样采集;足跟新生儿疾病筛查是通过对新生儿足跟部采血进行苯丙酮尿症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筛查。
新生儿足跟血的采集是新生儿筛查的第一个重要环节,血样标本的采集及血片的质控,直接关系到实验室检测工作的准确性,是保障筛查质量最基础的工作,并且足跟采血是新生儿疾病筛查血标本采集的常规方法[1]。
我们发现在采样过程中常会遇到足跟部出血量不足,血斑渗透不彻底或滤纸片压迹明显等现象,因而影响血样检测质量,故对以往采样失败的新生儿进行原因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提高了采血的成功率和血样的质量,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我院产科2007年1月~12月住院分娩的活产儿1 482例,筛查人数1 451例,拒筛31例,筛查率为97.9%,采血合格率为100%。
2 方法2.1 采血时间新生儿出生满72 h并且至少摄入6次母乳后进行。
有时新生儿不能按时采到血样,如新生儿生后出院过早;因特殊病情需转院诊治;因出生体重过低、病重等未符合采血条件者,应在条件满足后尽早采血,最迟不超过出生后20 d。
2.2 采血环境采血适宜在温暖舒适的环境中进行,调节正常室温为22~24℃。
2.3 采血时机以新生儿沐浴后采血为佳,沐浴后用柔软的浴巾将新生儿包裹擦干,轻轻按摩足跟采血部位,使其自然充血后进行采血。
2.4 采血部位选择足底浅静脉收集足底皮静脉网汇入足背外侧缘静脉处作为穿刺点,沿新生儿外侧足踝前缘向足底外侧缘做垂直线,此线与足底外侧缘交界处为采血点,沿此点进针。
2.5 采血体位将新生儿头部及躯干部用特制软垫抬高45°,形成头高脚低位,局部血容量充足,易于采集。
2.6 采血手法食指与其他三指夹住踝关节与足跟部,针头与皮肤呈40°~50°角进针,深度2~3 mm。
同时右手握住踝部上方向足跟针刺处适当用力挤压,使血自然渗透至滤纸背面,采集3个直径≥8 mm的血斑。
新生儿疾病筛查采集血标本的方法及体会
![新生儿疾病筛查采集血标本的方法及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b2439dd0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a1.png)
新生儿疾病筛查采集血标本的方法及体会新生儿疾病筛查是预防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的一项重要措施,而采集血标本是进行筛查的基本步骤。
下面介绍一下新生儿疾病筛查血标本采集的方法及经验。
首先,采血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包括准备好采血针、管子、消毒液、棉签等工具和材料。
同时要确认采血对象的身份信息,包括姓名、出生日期、住院号等,以免混淆。
其次,选择采血部位,一般新生儿的采血部位为脚跟,并在采血前要先用棉球蘸上消毒液对该部位进行消毒,然后再进行采血。
采血时要注意手法,要轻柔而稳定地握住脚,以免影响采血效果和产生不良反应。
在用针头取血时,要保持稳定的角度和深度,尽可能减少对新生儿的创伤和疼痛。
最后,采血后要对采血部位进行再次消毒,然后将采集好的血标本装入相应的管子中,根据要求填写相关信息,如采血时间、采血部位、采血者信息等,并尽快将血标本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
总之,新生儿疾病筛查血标本采集是一项严谨细致的工作,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注意手法和卫生习惯,尽可能减少对新生儿的创伤和不适,确保采集到准确可靠的血标本。
- 1 -。
新生儿疾病筛查采集血标本的方法及体会
![新生儿疾病筛查采集血标本的方法及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886feff6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cd.png)
新生儿疾病筛查采集血标本的方法及体会新生儿疾病筛查是一项重要的预防性医学措施,旨在发现新生儿期出生时未能被及时发现的先天性代谢性疾病,为患者提供及时的诊治和管理。
而采集血标本则是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关键步骤之一,下面将介绍一下采集血标本的方法及体会。
一、采集血标本的方法(一)材料准备1、新生儿疾病筛查卡。
2、消毒液。
3、采血针。
4、止血带。
5、无菌手套。
(二)采集过程1、将采血针与采血管连接。
2、对新生儿的脚背用消毒液进行消毒处理。
3、戴好无菌手套,用止血带将婴儿的脚趾紧密缠绕。
4、用来回移动针头,找到静脉,将大拇指轻轻向下压住该处。
5、从针管的后端推进采血针,根据真皮密度微调切入角度。
6、进入静脉后,轻拉活塞采样,采完血后抽出针头,立即用消毒液擦拭,压住穿刺部位,防止出血。
7、将采血管拿出,将充满血液的管子装在新生儿疾病筛查卡内对号入座,录入患者信息,及时送到卡分析室。
二、体会(一)关注操作细节在采血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操作细节,确保采血过程中无菌、无误,确保血液标本的质量,为新生儿疾病的筛查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注重安全保障在采血过程中需要提前进行安全风险分析,特别注意消毒、穿刺工具的选择和使用,以确保采血过程中不会发生危险事件,同时需要确保医疗人员和宝宝的安全。
(三)做好成文档工作在采血标本完成后,我们还需要及时将采集的信息记录在个人疾病筛查卡内,并在完成所有采集操作后,对宝妈进行采血采集操作的指导,以便于她们了解宝宝某些代谢性疾病的发生率及预防措施。
总之,采血是新生儿疾病筛查的重要环节,需要严格按照规范操作,在操作前先做好思想准备、安全检查和必要的卫生防护,通过高质量的采血标本,为实施同类疾病患儿的干预和治疗提供有力支持,确保新生儿的健康成长。
新生儿疾病筛查采血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新生儿疾病筛查采血的方法和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fe21345e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f7.png)
新生儿疾病筛查采血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说实话新生儿疾病筛查采血这事,我一开始也是瞎摸索。
我先说采血的方法吧。
一般就是从新生儿的足跟采血。
我第一次做的时候,那可真紧张啊。
就像打仗前第一次拿枪,手都有点抖。
首先要找个合适的位置,这个位置很关键呢,要避开足跟的骨头部分。
我就想像给足跟画上一个小格子,只在那软软的肉多的地方采血。
采血的针我们得选好,要那种小小的、尖尖的针。
我试过一种比较粗钝的针,结果宝宝哭得那个惨啊,血还不容易出来,这就是个大教训。
采血的时候,要快速地用消过毒的针扎一下。
就像蚊子叮一下,要快准狠。
然后就用那种专门的采血管收集血样。
这里有个小窍门,采血管的角度要稍微有点倾斜,这样血更容易流进去,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的道理。
我第一次弄的时候就是直直地拿着采血管,血都在那凝住了,半天才收集够量。
接下来我说说注意事项吧。
在采血前,宝宝的足跟一定要好好消毒,这个就不用多说了吧,可我还是犯过错。
有一次可能消毒没那么彻底,后来看到足跟有点发红,可把我吓了一跳,还好后来没什么问题。
还有啊,在采血的过程中,一定要有个人抱住宝宝,把宝宝固定好。
宝宝可不会乖乖听话的,他们会乱动。
有一回没人抱住宝宝,我刚扎下去,宝宝就把脚缩回去了,差点扎到手。
另外,采完血后要给宝宝的足跟压迫止血,这个压迫的时间要足够长,就像给伤口站岗似的,不能血还没止住就放开了。
我有一次就是心急,看血好像不流了就没压了,结果又有血渗出来了。
再就是采血后的标本一定要妥善保存,像宝贝一样保护起来。
我听说要是标本保存不当,化验结果可能就不准确了。
具体怎么保存我也还在学习当中,只知道要避免标本受到污染和晃动之类的。
我折腾了这么久新生儿疾病筛查采血,这些就是我摸着石头过河总结出来的一些门道。
你们要是有什么更好的办法,也可以跟我说一说啊。
新生儿采足底血注意事项
![新生儿采足底血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fbf284be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7f.png)
新生儿采足底血注意事项
新生儿采集足底血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筛查方法,该方法可以用于检测新生儿是否患有一些遗传性疾病。
在进行新生儿采足底血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卫生环境:采集足底血时,应确保工作环境干净、整洁,并采取相关消毒措施,以防止交叉感染。
2. 采样工具:应选择专用的采样器具,保证材料的质量和无菌性,以减少对新生儿的刺激和伤害。
3. 采集时间:通常情况下,新生儿的采集时间在出生后48小时至7天之间进行。
此时,新生儿的足底血供充足,较容易采集足够的血液样本。
4. 采集方法:采集足底血时,应先将新生儿脚部清洗干净并彻底晾干,然后使用专用的针头或血糖仪进行针刺采集。
注意采集时不要过深,以免伤到足底组织和血管。
5. 血样质量:采集的足底血样品应保证样本的质量,避免出现过度或者不足的情况。
一般来说,足底血样的体积应在2~3滴之间。
6. 采集结果记录:在采集完足底血后,应及时将采集结果记录在相关的资料上,包括新生儿的个人信息、采集时间和采集地点等,以方便后续的分析和处理。
总之,新生儿采集足底血是一项重要的筛查手段,但在采集过程中需要注意卫生环境、采集工具、采集时间、采集方法以及记录等方面的要求,以保证采样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另外,采集后的样本也应妥善保存和运输,以保证后续的检测过程。
新生儿采足底血注意事项
![新生儿采足底血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9153cc1d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ef.png)
新生儿采足底血注意事项新生儿采足底血是为了进行新生儿筛查,以尽早发现和预防一些疾病的发生。
采足底血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婴儿采血前应保持充分的饥饿状态。
为了确保血液中激素和糖类代谢产物的准确测定,通常要求婴儿在上一次喂食后至少过了4小时再进行采血。
因此,在预约采血时间前,新生儿的喂养时间和量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
其次,在采血前需要对婴儿的足部进行准备。
新生儿的足底通常是比较柔嫩敏感的,因此采血前应注意清洁和消毒。
可以用温水和无菌棉球轻轻擦拭足底,然后用消毒液进行消毒。
消毒液可以选择医院提供的适用于新生儿的消毒剂,如酒精棉球或碘酒。
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使用温和的力度,并保持婴儿的舒适和安全。
然后,在采血时需要选择适当的位置。
一般来说,新生儿的足底是比较常用的采血部位。
在选择足底采血位置时,应避免选择足底防滑垫的部位或肉块较多的位置。
在新生儿禁食4小时以上之后,踝关节向前屈曲,将婴儿的足放在合适的位置上。
采血时,护士或医生应用合适的技术,使得尽量减少对婴儿的痛苦和不适,并准确采集需要的血样。
最后,在采血后要及时对伤口进行处理。
一般采血过程中可能会造成婴儿的足底受损,因此,在采血结束后,要立即使用干净的无菌棉球和酒精进行伤口处理。
按压伤口,促使血液和酒精充分混合消毒,然后盖上无菌敷料,防止感染风险。
此外,父母也应该了解婴儿采血后可能出现的一些常见反应,如轻度疼痛、局部肿胀或淤血等。
这些反应通常是暂时和轻微的,是正常的生理反应。
如果出现严重疼痛、大面积肿胀或渗血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咨询医生的建议。
总之,新生儿采足底血是一项重要的筛查工作,对于保障婴儿的健康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在进行采血前,需要注意婴儿的饥饿状态和足部清洁,选择合适的采血位置,并在采血后及时处理伤口。
与此同时,父母也应关注婴儿采血后可能出现的一些常见反应,确保婴儿的舒适和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新生儿足跟血采集技巧与体会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通过对新生儿足跟部采血,进行苯丙酮尿症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等4种疾病的筛查,筛查工作是防治儿童智力低下或疾病伤残的一项重要措施[1],筛查包括血样的采集、递送、实验室的检测,资料的储存等环节,其中血样的采集是最基础最关键的一步,它直接关系到检测结果的分析,通过临床观察我们体会是:
1采血部位选择正确的采血部位是预防失败的第一步,如果采血时部位不准确,易造成采样失败。
操作者食指与中指夹住新生儿的足背,右手大拇指与食指包绕足跟,虎口紧贴皮肤,握紧同侧小腿,以阻断静脉回流,使血管充盈,采血部位取左足或右足第五跖骨划一竖直线,此线与足背平行方向与足后跟内外踝连线相交,在相交点周围颜色最深处即血运最丰富处,此部位为足底浅静脉,收集足底皮静脉网,再汇入足背外侧缘静脉处[2],该部位血管丰富,出血快,采血标本好,且渗透均匀,很容易采到3个直径为8mm以上的合格标本。
2采血方法选择有利的采血方法是采血成功的关键 [3]正确手法是操作者左手示指与其他三指夹住踝关节压足跟部,范围不可过小,有节律的挤压,放松,1次挤压3~5秒,勿超过8秒,如果持续挤压,手势过重,时间过长会造成局部瘀血或软组织挫伤;右手大拇指与食指包绕足跟,虎口紧贴皮肤,握紧同侧小腿,用力适度,间歇性放松。
挤压时密切两手配合。
3进针深浅及穿刺针选择[4]使用5.5号无菌注射针一次采血成功率高于使用三棱针组。
真皮内有乳头下血管丛和真皮下部血管丛,血管较多,血流丰富,具有储血功能。
使用一次性三棱针采血时针刺深度不易掌握,若过深,针头穿过真皮下部血管丛,达到皮下脂肪层,易导致采血量不足。
三棱针采血时垂直进针,刺破血管点相对较小,需反复用力挤压才有足够血液流出,而5.5号无菌注射针采血时,针头斜面完全刺入皮肤即可,进针深度易于掌握,进针浅且斜入皮肤,与血管接触面大,因此一针采血成功率高,标本合格率高,可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准确性,减少新生儿痛苦,预防医疗纠纷,提高护士工作效率,深得产妇、家属及医护人员好评。
4婴儿足底温度足跟采集的是末梢血,看不到明显的血管,成败的关键主要取决于末梢血运。
采血前最好按摩婴儿足底或用温水(38~41℃)浸泡足部5~10分钟,使其血管扩张,以手摸足底有温暖感或脚面毛细血管充盈时采血为宜。
如果脚底温度过低会导致末梢毛细血管充盈差,造成采血失败。
5体位采血时最好让婴儿下肢下垂,或者垫高头部及躯干部45°,使婴儿呈半坐位,可使下肢回心血量减少,下肢静脉血短时间充盈,易于采集。
6减轻新生儿疼痛采血时让新生儿含安抚奶嘴,可减轻新生儿哭闹。
7末梢血容量新生儿的血容量是通过哺乳来获得。
通过临床观察,新生儿充分哺乳后0.5-1.5h内末梢血容量相对较多,并且这个时
间适于沐浴,游泳,因此这时采血效果最佳。
8滤纸接触血滴方法当挤压足底至血滴要滴时,用采血卡片上的滤纸轻轻触及血滴(滤纸不能过早的接触血滴,这样会使血斑小于8mm,滤纸也不能直接贴住足跟皮肤,这样会使血液渗不透滤纸形成正面血斑大,反面血斑小的现象),使血液自行吸人滤纸中,血斑直
径大于8 mm,并渗湿滤纸两面,两面血斑直径相同,至少采集3个血斑,以备复查.
综上所述,正确采集新生儿足跟血血样的操作方法是:能确定采集部位,使用正确手法,按摩足底或温水预热足底,让新生儿含安抚奶嘴,然后用75%的酒精棉签消毒选定位置区域的局部皮肤,待干后,用5.5号一次性无菌注射针,与皮肤呈35°-40°进针,斜刺深度约0.12cm,让血自行流出,用干棉球拭去第1滴血,在滤纸片上滴3个血斑,每个血斑直径达8mm,只有这样采集的血样成功率高,避免反复采样给婴儿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减少了新生儿家长的焦虑,减少了医院材料的消耗,减轻了护士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顾学范.上海地区新生儿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的筛查[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2,34(3):147~148.
[2]张朝佑.人体解剖学[m].第二版北京卫生出版社,1998.9.16.3 金汉珍,黄德珉,宫希志.实用新生儿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
生出版社,1997,576.
[3]孙婷婷,毛仑,陶晨,等.新生儿哺乳后采集足跟血最佳时机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2):91-92.
[4]刘婉如.加强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以预防医疗纠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4a):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