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 谈 元 代 纸 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研究现状
对元代纸币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初,在这之前的文献上对其记载只见于《元史》,谈不上研究,更不能明晰有关元代纸币的诸多问题。清乾隆年间,钱大昕首先对古代钞版进行了研究,继有王永旦、张鉴、傅以礼、桂馥等人对古钞版进行著述,这其中就包含元代钞版,但未见元代纸币实物。
20世纪初,俄国探险家科兹洛夫于1908年3月和1909年5月两次进入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黑城遗址,盗走一批珍贵文物,其中包括8张元代纸币。并以《哈拉浩特遗址》为题目,发表于《俄国地理学会通报》(1909年),拉开了研究元代纸币的序幕。王树柟《新疆考古录》一书,曾经发表有一张传为1909年新疆吐鲁番出土的中统钞贰贯文省摹绘本,但实物流落不详;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罗振玉编《四朝钞币图录》一书,将已知的十七种古钞编入书中,当时已成大观。除此之外,1937年黄君默发表的《元代之钞币制度》是较早对元代纸币进行研究的论文。
1260年3月元世祖忽必烈即帝位,两个月之后下诏宣布建元“中统”。建元诏书里说:“建元表岁,示人君万世之传;纪时书王,见天下一家之义。”中统五年(1264年)八月,改中统为至元,但仍沿用“大蒙古国”的国号。1271年,汉儒臣刘秉忠、王恽提出了建立国号问题。王恽在其《建国号事状》里说“伏见自古有天下之君,莫不首件国号,以明肇基之始。方今元虽纪而号未立,盖未有举行者,是大阙然。”于是国号取《易经》“大哉乾元”,表示国家及其广大,建国号曰“大元”。至元九年(1272年)二月,把金的中都(金灭亡以后改称为燕京,即今北京)改称大都,定都于此。1279年灭南宋,结束了中国自唐朝灭亡(907年)以来三个多世纪的分裂局面,统一全国。
元朝是在宋金两朝以及蒙古汗国行用纸币的经验基础上采用纸币的,是中国古带史上纸币制度最盛行的时期。元朝在全国范围内行用纸币,自元世祖忽必烈继位(1260年)至元顺帝至正二十年(1360年)左右退出流通领域为止,长达一个世纪之久。无论其发行数量,还是流通范围,远超宋金以及蒙古汗国时期。而且通过与他国的政治经济往来,其影响遍及世界。所以关于元代纸币的探讨,对研究中国古代货币史、元代经济史、元代社会生活史等都非常有意义。
其次,虽然涉及到பைடு நூலகம்元代纸币方方面面的论文、专著很多,但多是研究元代纸币的某一方面,比如制度、在某一地区的流通、购买力、膨胀贬值、防伪或历史意义等,缺乏全面的、综合性的论述。
(四)研究方法
本文在考古发掘成果的基础之上的,用考古类型学的方法研究探讨元代纸币,对元代纸币的种类、形制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研究论述。同时结合历史文献进行补充论证有关元代纸币的发行流通与管理以及元代纸币的贬值等诸多问题。对元代纸币的种类与形制、发行与流通与管理制度及其历史意义等方面做综合性的梳理研究。
元朝的疆域在我国历史上所有朝代的疆域都要辽阔,其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除了今天中国的疆土之外,还包括今天的蒙古国全境和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以及以及泰国缅甸北部的一些地方,面积大致相当于今天中国疆土的两倍。为了有效统治和管理如此广袤的国土,忽必烈效行“汉法”,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进行了改革调整。发行纸币就是其改革里面的一个重要的内容。
虽然宋金时期都发行过纸币,但其流通范围有限。北宋交子“仅限于益州、秦州一带;宋徽宗时期将交子改称为钱引,也只在部分州县流通;南宋时发行关子、会子,其流通范围虽有所扩大,但也只限于江南地区;”金朝的交钞也只在其部分地区流通。“南宋兴隆二年、金朝大定四年(1164年)时,金朝的交钞流通范围仅限于金朝统辖的黄河地区,而黄河以北则仍然使用铜钱”。蒙古汗国在太祖成吉思汗二十二年(1227年),便宜行元帅府事何实在博州印行会子;太宗窝阔台八年(1236年),即女贞人的金朝政权灭亡不满两年,便印行交钞,也称“蒙古交钞”。十二年,邢州安抚使刘肃也曾在邢州印行纸币;宪宗蒙哥三年(1253年),在京兆设立交钞提举司,发行交钞等。这些纸币的流通范围都很小,虽然当时,各道基本都发行过纸币,但都只限于在本道范围内流通;并具有临时性货币的性质,两三年一换。综观整个宋金两朝流通的纸币,可以看出其地域性特点显著,没有在全国范围内通行。
(二)选题意义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宋史·食货志》载,“钞(纸币)始于唐之飞钱”,唐朝时期,在其京都长安西市就开始使用汇票性质的“飞钱”了,可以说“飞钱”是纸币的雏形。北宋时期的“交子”是我国最早出现的真正意义上的纸币。虽然很大程度上有汇票的性质,但可以在市场上流通。起初由私家“连保”发行,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置益州(四川)交子务,开始由宋朝政府发行交子。后来由于交子贬值,崇宁四年(1105年)开始发行“钱引”,但其价值不久仍大跌。南宋初年,为解决财政困难,南宋官府发行汇票性质的“关子”,当时有些商人还发行“便前会子”,简称“会子”,绍兴三十年(1160年)改由官府发行会子。金海陵王贞元二年(1154年),金朝官府设置交钞库,开始发行交钞,分为大钞、小钞两种,与铜钱并用。起初七年为限,到期领新换旧。金世宗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改革了交钞制度,撤销了交钞使用期限,改为可以无限期流通,磨灭了文字的交钞,即昏钞,可以在官库交换新的纸币,也可以兑换铜钱。“由于滥发行交钞造成通货膨胀,几次更换‘交钞’、‘宝劵’、‘银钞’都无法挽救金代社会走向崩溃的深渊”。
浅 谈 元 代 纸 币
摘 要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宋史·食货志》载,“钞(纸币)始于唐之飞钱”。 可以说“飞钱”是纸币的雏形。北宋时期有“交子”、“钱引”。南宋有“关子”、“会子”,金有“交钞”、“宝劵”、“银钞”。蒙古汗国时期有“会子”、“蒙古交钞”等。综观整个宋、金两朝及蒙古汗国时期流通的纸币,可以看出其地域性特点显著,没有在全国范围内通行。元朝在全国范围内行用纸币,自世祖忽必烈继位到元朝灭亡,除了铸造过少量的钱币之外,一直行用纸币。
元朝是中国古带史上纸币制度最为盛行的时期。自元世祖忽必烈建元“中统”之元年(1260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印行纸币,到元顺帝妥欢帖睦尔至正二十年(1360年)前后退出流通领域为止,长达一个世纪之久,对后世影响非常之大。
元朝(1271—1368)政权是由蒙古人建立的,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大一统王朝。其前身为大蒙古国,也称蒙古汗国,蒙语称“也客·蒙古·兀鲁思”。公元1206年,出身于蒙古乞颜部的铁木真,即成吉思汗统一了漠北草原各部,建立大蒙古国。建国之后成吉思汗及其后继者窝阔台汗、贵由汗、蒙哥汗继续东征西讨。经征服林中百姓、统一畏兀儿和哈剌鲁、灭西辽国、西征花剌子模(蒙古第一次西征)、灭西夏、灭金国、长子西征(蒙古第二次西征)、旭烈兀西征(蒙古第三次西征)、灭大理等一系列战争扩大了大蒙古国的疆域。
建国至今的六十多年的时间里,有关研究元代纸币的专著陆续被出版发行。1984年开始出版发行《内蒙古金融》元代货币专刊;1987年7月内蒙古钱币研究会、《中国钱币》编辑部合编并出版《中国古钞图辑》一书; 1993年1月内蒙古钱币学会编辑出版了一本《元代货币论文选集》,其中收录四十余篇有关元代货币(纸币、钱币)的论文。彭信威在其《中国货币史》第六章《金元货币》里以货币的制度、货币的购买力、货币理论研究以及信用和信用机关四个方面对元的货币进行论述。李侠、晓峰的《中国北方民族货币史》概括了自北朝到清朝的北方各少数民族铸造印行的货币。《中国钱币大辞典·考古资料编》是钱币学研究方面的权威性工具书,编写的时候注重吸收最新的考古发掘成果。为了方便人们参考,对月学术界有争议的的观点,选择都编入词典中。《中国历代货币大系·(第五卷)元明货币》介绍了括了蒙古汗国到南明时期(1206-1676年),长达四百七十余年间所印行铸造的各种货币。还附有元明货币大事记的表格。日本学者高桥弘臣著的《宋金元货币研究——元朝货币政政策之形成过程》一书是研究论述元代货币政策确立过程的专门著作,详细分析了元朝在吸取宋金两朝行用纸币的经验基础上确立自己货币政策的过程。其余有关涉及元代纸币的著作还有萧清的《中国古代货币史》和《中国古代货币思想史》,李治安、王晓欣编著的《元史学概论》,李幹的《元代社会经济史稿》和《元代民族经济史》,叶新民著的《辽夏金元史徵·元朝卷》以及陈献国主编的《蒙古族经济思想史研究》等等,但对元代纸币的论述都较为简单。
本文第一部分根据考古发掘成果,集中梳理了元代纸币的考古发现情况。第二部分用考古类型学的方法,研究探讨元代纸币的种类以及形制。第三部分结合历史文献进行补充论证有关元代纸币的发行与流通、管理等诸多问题。最后总结了元代发行纸币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关键词:元代纸币,考古发现,发行与流通,管理
绪 论
(一)元朝历史概况
前人对元代纸币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元代纸币的某一方面,如制度、在某一地区的流通、购买力、膨胀贬值、防伪或历史意义等,缺乏全面的、综合性的论述。有些文章里还把蒙古汗国时期发行的纸币也都混为一谈,这是不严谨的。忽必烈建国号“大元”是在1271年,当时流通的纸币是中统元宝交钞,此钞始发于中统元年(1260年)十月。为了叙述完整,应当从中统元年始发中统元宝交钞开始论述元代的纸币。
除了以上这些专著,还有很多有关元代纸币的论文,下面择要概括介绍如下:
卫月望先生在《蒙元纸币史料诠释》一文中,分30多题,对蒙古汗国和元朝时期纸币的脉络进行了概括描述得非常的详细。李逸友先生在《元代纸币启蒙篇》里向人们介绍了元代纸币的品种、纸币以及代用纸币形制、昏钞、伪钞和仿制品等方面。接着又发表《忽必烈前期的钞法制度》、《忽必烈后期的钞法制度》、《元代中期的钞法制度》和《元代末年钞法制度的败坏》等四篇论文对元代纸币进行了分期研究。唐景先生在《论元钞的纸币管理制度》中论述了元代纸币发展概况、纸币管理措施与元末纸币管理失控的原因。李敦先生在其《关于元朝钞币法制问题》一文里对元代的钞币法制问题做了细致的考述。张慧女士在其《试析元代纸币制度与通货膨胀》中,客观的评价了元代纸币,并对其创新给予肯定。穆鸿利先生在其《简论忽必烈的币制改革与元代钞法的历史地位》里给予了元代钞法很高的评价。刘昭棣先生的《至元钞法初探》、《至元钞法及其历史地位》两文中对《至元宝钞通行条划》予以高度的评价。除了上述的这些论文之外,涉及元代纸币的论文还有乔晓金先生的《元代货币制度新探》、李敦的《试论元代货币制度》与《对元代货币信用史的初步探索》、郭祥林的《关于元代纸币的几个问题》、远藤龟松(日本)的《元代的钞票——钞票》、匡裕从的《试论元代纸钞》、洪用斌的《试论元代货币供给政策》、洪用斌、王世萍的《简述元代蒙古草原的货币流通考》、张虎婴的《元代纸币在西藏地方的流通考》、李桂茂的《元钞膨胀贬值之原因》、包桂兰、陶江的《对元代通货膨胀起因及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手段浅探》、姜观吾的《元代货币购买力》、前田直典(日本)的《元钞价值的变动》、周爱萍的《元代纸币的防伪》、翟国强、杨德华的《元代伪钞问题刍议》、李干的《元代发行的纸币及其历史意义》等等。
综上所述,这些研究无疑对于深入研究元代纸币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对于以后的进一步研究有积极的意义,但目前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如下:
首先,元朝统治者在总结了宋朝、金朝以及蒙古汗国时期发行纸币的经验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较为完善的纸币管理制度,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以统一的纸币作为基本货币的朝代。元代纸币主要包括从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年)十月开始发行的中统元宝交钞、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改造的至元通行宝钞、武宗至大二年(1309年)印行的至大银钞以及顺帝至正十年(1350年)印行的至正交钞四种。有些文章里把蒙古汗国时期发行的纸币也都混为一谈,这是不严谨的。忽必烈建国号“大元”是在1271年,当时流通的纸币是中统元宝交钞,此钞始发于中统元年(1260年)十月。为了叙述完整,应当从中统元年始发中统元宝交钞开始论述元代的纸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