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心理学课程大纲
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旅游心理学学时:36学时适用专业:旅游管理、旅游英语开课部门:旅游系一、课程的地位、目的和任务本课程针对旅游、休闲、饭店管理、服务等专业学生开设的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到涉及旅游活动的心理学问题,比如说旅游者的心理因素,旅游活动和旅游服务的心理学问题以及旅游中的人际关系的问题等,使学生全面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概念及理论,能够运用理论指导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旅游活动,更好地为旅游者服务,为将来走上旅游岗位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本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比较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学生中有一定的旅游活动经验以后掌握起来比较容易。
对概念和理论的分析也很通俗易懂,侧重于基本概念的掌握,理论问题更强调理解,需要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以融会贯通,为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本课程即可安排在第三学年的第一学期开设,也可在学生毕业前的一个学期开设。
在学生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心理学基础之后开设较好。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篇旅游者的心理第一章绪论课程内容第一节心理学的相关知识背景第二节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第三节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掌握几种研究方法的概念、使用原则及使用条件。
考核知识点:1、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2、广义旅游心理学和狭义旅游心理学的比较3、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考核要求:1、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识记:旅游心理学的几个研究对象领会:在现实的旅游业经营与管理中这些研究对象起到的作用2、广义旅游心理学和狭义旅游心理学的比较识记:广义旅游心理学和狭义旅游心理学的概念领会:广义旅游心理学和狭义旅游心理学研究范围的不同之处3、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识记:观察法、调查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验法领会:各种研究方法适用条件,比较其优点和不同之处应用:运用问卷调查法的使用原则和使用条件,设计包含15道题的问卷,调查一下旅游者对某一旅游产品的满意程度。
《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旅游心理学》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旅游心理学》是研究旅游活动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一门应用性基础学科,是高等教育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和必修课程,是其他专业的限选课或选修课。
本教学大纲适用于32学时的《旅游心理学》教学。
《旅游心理学》是以旅游者和旅游业从业人员为其研究对象的,本课程的重点有两个,一是第一编所涉及有关普通心理学的知识,这是全书的基础,也是难点内容。
其次是第二编里旅游企业服务心理的有关内容,因此本课程在开设之前要求学生对旅游及旅游业运行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通过开展旅游心理学的学习,能使学生认识旅游心理学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地位和意义;掌握旅游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原则;掌握旅游消费心理、旅游企业管理心理以及旅游服务心理的一般规律;在掌握普通心理学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很好地理解旅游活动中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性,提高对旅游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能使学生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在对人的旅游行为准确预测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办法,来引导人们的行为朝着有利于旅游业健康发展的方向发展;能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熟练掌握旅游企业从业人员的服务心理策略,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旅游服务与管理心理素质。
为从事旅游及相关行业服务与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以成为高质量的旅游从业人员。
鉴于《旅游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并兼顾实际运用的课程,要求理论学习与实践运用相结合。
在《旅游心理学》的教学中,除了认真阅读和理解教材的内容之外,要密切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努力分析各种旅游活动中的心理现象,提高预测和引导能力,用所学的心理知识和方法解决工作实践和社会实践中的各种问题。
二、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注意学生综合素质及心理素养的培养。
旅游活动是当今社会中的一项社会、经济、文化复合型的活动,不仅具有很强的经济辐射功能,还对社会、文化、环境等具有很大的正负影响,因此可以说旅游活动与现象的正确认识和科学管理对于社会、经济、环境、文化等的影响是巨大的。
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旅游心理学是一门深入研究旅游活动与心理过程之间关系的学科,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旅游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和解决旅游过程中的心理问题。
本课程将结合理论与实践,全面介绍旅游活动对个体和社会心理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旅游心理素质和解决旅游心理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掌握旅游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2.了解旅游活动对个体和社会心理的影响;3.培养学生的旅游心理素质,提升其旅游心理问题的应对能力;4.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三、教学内容1.旅游心理学概述a.旅游心理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b.旅游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2.旅游者心理特征分析a.旅游者的个人特征与心理需求b.旅游者的心理动机与期望3.旅游体验与情感管理a.旅游体验的构成要素b.情感管理在旅游过程中的影响4.旅游行为决策与满意度a.旅游者的行为决策过程与影响因素b.旅游者满意度的评价与提升5.旅游中的心理问题a.旅游压力与应对策略b.旅游安全与风险心理6.旅游心理研究方法a.问卷调查与访谈技巧b.实地观察与实验设计7.旅游心理学实践案例分析a.解读典型旅游心理问题b.探索旅游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案四、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通过课堂讲授,介绍旅游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概念。
2.案例分析:利用真实的旅游案例,分析和解决旅游心理问题。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思考和分析旅游心理学相关问题。
4.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旅游心理学相关实践操作,如实地观察和数据收集。
5.写作演练:引导学生进行旅游心理学论文写作,培养科学研究能力。
五、考核方式1.平时表现:包括出勤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等。
2.作业和论文:完成课程要求的作业和论文,包括案例分析、调查研究报告等。
3.期末考试:以闭卷形式进行旅游心理学综合知识的考核。
六、教材与参考书目1.主教材:《旅游心理学导论》著者:XX2.参考书目:a.《旅游心理学概论》著者:XXb.《旅游者行为学导论》著者:XX七、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周:旅游心理学概述第二周:旅游者心理特征分析第三周:旅游体验与情感管理第四周:旅游行为决策与满意度第五周:旅游中的心理问题第六周:旅游心理研究方法第七周:旅游心理学实践案例分析第八周:复习与期末考试八、教学资源1.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室、实地考察工具等。
旅游心理学教学大纲

《旅游心理学》教学大纲1、 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课程性质专业一般课程课程名称《旅游心理学》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数43/8开设学期适用专业旅游管理专业考核方式考试编写人员制定日期审核人员审核日期修订人员修订日期审核人员审核日期2、 教学目的:本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一般课,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旅游者与旅游从业人员的心理及行为规律,掌握激发旅游消费和旅游服务过程的心理策略及旅游企业管理心理的理论及运用,具有旅游服务和管理的基本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表(1) 旅游心理学引论教学内容:1、 旅游与旅游心理学;2、 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3、 旅游产品;4、 旅游心理学的学科性质;5、 学习旅游心理学的意义与方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1、 了解旅游心理学产生的背景及环境;2、 理解旅游心理学的意义;3、掌握旅游心理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旅游心理学的意义。
教学难点:用案例法、观察法进行案例分析。
(2) 旅游知觉与行为环境教学内容:1、知觉概述;2、知觉的心理定势;3、旅游活动中的社会知觉;4、旅游者对旅游条件的知觉。
教学目的与要求:1、 了解旅游知觉的概念;2、 了解旅游知觉中社会知觉的种类和心理效应;3、 理解旅游知觉的特征;4、 掌握旅游者对旅游条件的知觉利用。
教学重点:旅游者对旅游条件的知觉。
教学难点:运用旅游知觉知识完成实训练习。
(3) 旅游者的需要与动机教学内容:1、 需要和动机理论;2、 旅游者的心理需要;3、 旅游动机的产生条件、多源性种类与动机激发。
教学目的与要求:1、 了解需要和动机的基本概念;2、 理解旅游者的各种心理需要;3、 理解旅游动机的激发策略;4、 掌握需要层次理论。
教学重点: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教学难点:创造旅游需要,学会“把梳子卖给和尚”。
(4) 旅游者的态度与行为教学内容:1、态度概述;2、旅游态度与偏爱;3、态度与旅游行为;4、通过改变态度影响旅游行为的手段和方法:(1) 更新旅游产品;(2) 提高旅游质量;(3) 加强旅游宣传。
《旅游心理学》教学大纲

《旅游心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旅游心理学》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它是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应用于旅游活动中的一门交叉学科,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旅游者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旅游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
(2)了解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的感知、动机、态度、个性、社会心理等方面的特点和规律。
(3)熟悉旅游服务人员的心理特点和服务心理技巧。
(4)掌握旅游企业管理中的员工心理和游客管理策略。
2、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旅游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旅游活动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旅游服务中游客心理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能够为游客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
3、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
(2)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3)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课程内容与要求(一)旅游心理学概述1、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旅游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2)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旅游者、旅游服务人员、旅游企业管理人员。
(3)旅游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揭示旅游活动中人的心理规律,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2、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的特点和应用。
(2)旅游心理学研究中的伦理问题。
(二)旅游者的感知1、旅游知觉(1)知觉的概念和特点。
(2)旅游知觉的影响因素:旅游对象、旅游主体、旅游环境。
(3)旅游知觉的偏差: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刻板印象。
2、旅游中的社会知觉(1)对他人的知觉:表情、言语、姿态等。
(2)人际知觉: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3)自我知觉:自我形象的形成和维护。
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第一章:导论1.1 课程简介- 介绍旅游心理学的定义和重要性- 概述课程的目标和学习成果1.2 学习背景- 探讨旅游心理学的学科历史和研究发展现状- 分析旅游心理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1.3 学习方法- 引导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第二章:旅游心理学基础知识2.1 人类感知与认知- 解析感知心理对旅游体验的影响- 探讨认知过程对旅游决策的作用2.2 情绪与情感- 论述情绪及其表达方式在旅游行为中的角色- 探讨情感体验与满意度的关系2.3 个体差异与旅游行为- 介绍人格、价值观和动机对旅游体验的影响- 分析年龄、性别和文化背景在旅游行为中的作用第三章:旅游目的地的心理影响3.1 旅游目的地形象塑造- 分析目的地形象塑造的内外因素- 探讨营销手段对心理影响的策略3.2 目的地满意度与忠诚度- 论述目的地满意度与忠诚度的相关概念- 探讨目的地品质和服务对心理影响的重要性第四章:旅游行为中的心理过程4.1 旅游动机与决策- 解析旅游动机的分类和影响因素- 探讨旅游决策的心理机制和行为模式4.2 旅游态度与行为意向- 论述旅游态度与行为意向的理论基础- 分析目标市场的旅游行为特征和心理需求第五章:旅游体验的心理效应5.1 旅游心流体验- 介绍旅游心流体验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探讨心流体验对旅游满意度和忠诚度的影响5.2 旅游认同感与自我形象- 分析旅游认同感与自我形象的关系- 探讨旅游体验对个体身份认同的影响第六章:旅游心理学的实践应用6.1 旅游市场分析- 引导学生运用旅游心理学理论分析市场需求 - 探讨旅游产品定位和目标市场选择的策略6.2 旅游体验设计- 介绍旅游心理学在产品和服务设计中的应用 - 分析心理学原理对旅游体验设计的指导作用6.3 旅游心理咨询与管理- 论述旅游心理咨询的重要性和方法- 探讨旅游心理管理对提升服务质量的作用第七章:课程总结7.1 学习成果回顾- 总结学生在本课程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 激发学生对旅游心理学的继续探索和应用7.2 课程评估与展望- 进行课程评估,了解学生对课程的反馈和建议- 展望旅游心理学领域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结语:该教学大纲整体设计紧密结合旅游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独立思考能力。
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导言
A. 课程目标和重要性
B. 课程概述和结构
二、认识旅游心理学
A. 旅游心理学定义和范围
B. 旅游心理学的重要性
C. 旅游心理学发展历程
三、旅游体验与心理感知
A. 旅游体验的定义和特征
B. 心理感知和旅游体验
C. 游客的心理感知和旅游行为的关系
四、旅游心理需求
A. 旅游心理需求的概念和分类
B. 游客的心理需求与旅游目的地选择
C. 满足游客心理需求的策略和方法
五、旅游动机与行为
A. 旅游动机和心理特征
B. 趋避性动机与旅游行为
C. 游客行为模式和旅游动机的关系
六、旅游心理状态与满意度
A. 旅游心理状态的概念和特征
B. 游客心理状态与旅游满意度的关系
C. 提高游客心理状态和满意度的方法
七、旅游人际关系
A. 旅游中的群体心理
B. 游客与游客之间的互动
C. 游客与旅游服务人员之间的人际关系。
旅游心理学课程大纲

旅游心理学课程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介绍旅游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帮助学生了解旅游活动对个体心理状态和行为的影响,并探讨如何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来提升旅游体验。
课程内容包括旅游心理学的基本概念、旅游决策过程、旅游行为动机、旅游体验和满意度等方面的内容。
二、学习目标1.了解旅游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领域。
2.掌握旅游决策过程中的心理因素和决策模型。
3.理解不同个体的旅游行为动机和目的。
4.探讨旅游体验的心理机制和影响因素。
5.学习如何运用旅游心理学来提升旅游体验和满意度。
三、教学内容1. 旅游心理学基础知识•旅游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领域•旅游心理学的历史发展•旅游心理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2. 旅游决策过程•旅游决策的心理因素•旅游决策的决策模型•旅游意向和实际行为之间的差异3. 旅游行为动机•旅游行为动机的分类和理论•不同目标和动机对旅游体验的影响•旅游行为动机的测量方法4. 旅游体验与满意度•旅游体验的构成要素和心理机制•旅游体验的影响因素和管理策略•旅游满意度的评价和提升5. 旅游心理学的应用•旅游心理学在旅游行业中的应用价值•旅游心理学在旅游产品设计和市场营销中的应用•旅游心理学在旅游目的地管理和服务中的应用四、教学方法1.讲授: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传授旅游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知识。
2.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激发学生思考和互动,加深对旅游心理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3.实践:组织学生参与实地考察和调研,运用旅游心理学的方法和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4.论文写作:鼓励学生阅读和撰写相关领域的论文或综述,提升学术素养和研究能力。
五、考核方式1.平时表现(30%):包括课堂参与、小组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等。
2.期中考试(30%):笔试形式,考察学生对旅游心理学概念和理论的掌握情况。
3.课程论文(40%):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研究方向,选择一个旅游心理学相关的主题,撰写一篇研究论文。
六、参考教材1.Crompton, J. L. (1979). Motivations for pleasure vacation.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6(4), 408-424.2.Iso-Ahola, S. E. (1982). Toward a social psychological theoryof tourism motivation: A rejoinder.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9(2), 256-262.3.Dann, G. M. S. (1981). Tourism motivation: an apprsal.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8(2), 187-219.4.Chen, C. F., & Chen, F. S. (2010). Experience quality,perceived value, satisfaction and behavioral intentions for heritage tourists. Tourism Management, 31(1), 29-35.5.Ryan, R. M., & Deci, E. L. (2000).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and the facilitation of intrinsic motivation, social development, and well-being. American Psychologist, 55(1), 68-78.以上是本课程的大纲,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旅游心理学理论和方法,为旅游行业提供更好的服务和管理策略,提升旅游体验和满意度。
旅游心理学教学大纲

旅游心理学教学大纲导言:旅游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领域,专注于探索旅游对个体心理状态和行为的影响。
本教学大纲旨在介绍旅游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以及旅游心理学在旅游业中的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旅游与心理学之间的关系,掌握旅游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并在旅游业中应用这些知识。
一、课程目标1. 了解旅游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 掌握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
3. 了解旅游对个体心理状态和行为的影响。
4. 探讨旅游心理学在旅游业中的应用。
5. 培养学生的旅游心理素质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和安排1. 第一讲:旅游心理学简介- 旅游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 旅游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性- 旅游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2. 第二讲:旅游者心理需求- 旅游与心理需求的关系- 旅游者心理需求的分类- 旅游对心理需求的满足3. 第三讲:旅游者心理特征- 旅游者个体差异的心理基础- 旅游者心理特征的评估方法- 旅游者心理特征与旅游体验的关系4. 第四讲:旅游心理的情绪体验- 旅游者的情绪特征- 旅游的情绪体验过程- 情绪管理在旅游中的应用5. 第五讲:旅游心理的动机驱动- 旅游的心理动机- 旅游动机研究的方法和理论- 旅游动机对旅游行为的影响6. 第六讲:旅游心理的认知过程- 旅行者的注意和感知- 旅行者的信息加工和决策- 旅行者的认知偏差和误解7. 第七讲:旅游心理的社会影响- 旅游与社会交往的关系- 旅游的社会影响和社会心理效应- 旅游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领域8. 第八讲:旅游心理学在旅游业中的应用- 旅游心理学与旅游管理的关系- 旅游心理学在旅游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旅游心理学在旅游营销中的应用三、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1. 教学方法:- 讲授理论知识,激发思考和讨论- 分析案例和实践练习- 设计小组项目,培养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2. 评价方式:- 课堂参与和讨论- 个人或小组项目报告- 期末综合考试四、参考教材1. Crompton, J. L. (1979). Motivations for pleasure vacation.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6(4), 408-424.2. Iso-Ahola, S. E. (1982). Towards a social psychological theory of tourism motivation: A rejoinder.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9(2), 256-262.3. Ryan, C. (1995). Researching Tourist Satisfaction: Issues, Concepts, Problems. Routledge.4. Uysal, M., & Jurowski, C. (1994). Testing the push and pull factors.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1(4), 844-846.5. Weaver, D. B., & Lawton, L. J. (2014). Tourism management. Wiley.五、教学团队本课程将由旅游心理学专业教师执教,辅以相关领域的跨学科教师参与。
《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ZB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自学课适用专业:旅游管理专业先修课程:旅游学、管理学后续课程:专业课总学时:总学分: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旅游者的心理与行为、旅游企业管理心理、旅游企业服务心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在教学中注重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讲解,通过生活实例、典型案例来加深学生对理论的掌握和理解,为学习后续课程打好基础。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导论(4课时)第一节心理学的概述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二、心理学的三大流派第二节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旅游者消费心理和行为二、旅游企业管理心理和行为三、旅游企业服务心理和行为第三节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四节研究旅游心理学的意义一、有助于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服务质量的提高二、有助于提高旅游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水平三、有助于科学合理地安排旅游设施和开发旅游资源本章重点:旅游心理学的定义、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旅游心理学的意义。
本章难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人的心理现象、心理学的三大流派、旅游心理学的定义、研究旅游心理学的重要性。
第二章旅游行为的研究模式(2课时)第一节旅游者的决策一、旅游者的决策类型二、旅游者的决策方式第二节影响旅游者行为的因素一、作为个体的旅游者二、作为决策者的旅游者三、旅游者和文化、亚文化本章重点:旅游者的决策方式,常规决策、拓展决策、有限决策、瞬时决策的定义;影响旅游者行为的因素。
本章难点:旅游者的决策方式,常规决策、拓展决策的定义;作为个体的旅游者;作为决策者的旅游者。
第三章旅游者的知觉(3课时)第一节知觉的概述一、知觉与知觉过程二、知觉的特性三、影响知觉的因素第二节知觉的心理定势一、首因效应二、晕轮效应三、刻板印象四、近因效应第四节旅游者的知觉过程一、接触二、选择性注意三、理解四、选择性保持第三节旅游者对旅游条件的知觉一、旅游者对旅游时间的知觉二、旅游者对旅游距离的知觉三、旅游者对旅游交通的知觉四、旅游者对旅游地的知觉本章重点:知觉及知觉的特性;影响知觉的因素;知觉的心理定势;旅游者的知觉过程及旅游者对旅游条件的知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执笔人:王慧敏审核人:编撰日期:2009年9月第一部分课程概述(前言)一、课程性质与意义《旅游心理学》是针对旅游者和旅游业的特点,以心理学、旅游学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旅游实践,研究旅游者心理及行为规律、旅游企业如何针对旅游者心理及行为开展有效服务与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的一门应用性学科;是我院涉外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职业基础课程(B类课程)。
其前导课程主要是旅游学概论,后续课程为接待服务、经营管理方面的专业课程。
该课程设置的意义:结合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职业面向,通过了解社会对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职业岗位素质与能力的需求,提出该课程的设置必须有助于提高学生在今后实践工作中的心理储备能力、分析能力、就业竞争力和综合素质。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该课程的教学目标:紧跟高职教育和旅游行业形势的发展,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旅游者与旅游从业人员的心理及行为规律,掌握激发旅游消费和旅游服务过程的心理策略及旅游企业管理心理的理论及运用,体现“培养和谐职业人”的特点;即以培养具备良好的旅游与酒店业员工所必须的职业心理素质为课程目标,强调将职业心理素质能力的培养与职业道德教育、心理学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与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技能培养融会贯通,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培养高职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心理素质。
为学生今后从事旅游与酒店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该课程的教学要求:改革传统地以知识掌握为主线的教学形式,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形成以学生能力发展和心理素质(职业情商)提升为主线的教学设计思路,具体体现为:《旅游心理学》课程计划课时:54学时,3学分;其中理论教学课数:36学时,实践教学课数:18学时。
四、课程主教材、参考书主教材:李一文主编的《旅游心理学》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9年7月第二版推荐教材:1、刘纯主编《旅游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2、甘朝有编著《旅游心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2版第二部分理论教学内容描述一、教学内容:依据上述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在吃透教材、了解学生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将教学内容确立为三大模块:具体如下: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基于旅游活动,能系统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解释旅游活动中的心理现象,达到基础职业心理要求。
难点:要求学生领悟对游客服务本领,能综合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旅游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形成良好的服务职业心理素养。
三、教法和学法教法:根据新课程的理念,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通过质疑、探究、交流、尝试等多种方式获得知识的过程。
新课程下的高职教师,其责任除了教学生知识、技能和策略外,还要教会学生解决问题和创造的能力及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养和品质,以提高学生今后在实践工作中的就业竞争力和综合素质。
因此,我通过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心理测试、分组作业、角色扮演、3分钟演讲等启发引导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做、用效果。
学法:在教师提供帮助和设置疑问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获得信息,实际上就是展示学生利用学案进行的主动学习的过程。
具体操作:1、角色扮演法对实际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采用案例教学和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尝试自己解决问题,模拟完成工作任务,这样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1:任务:小品设计——根据旅游知觉的知识,模拟练习接待不同国家的旅游团。
教学目的:通过情景教学,调动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
实施过程:第一步小品创编:学生课前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资料,创造性的进行小品创编;第二步:情景模拟演示:由学生分别扮演游客、服务员、部门经理角色演示案例情况;第三步讨论分析:采用“头脑风暴法”进行;第四步主讲教师点评;实施效果:充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知识与素质能力培养的结合,把职业心理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贯穿于案例实践教学全过程。
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又锻炼了学生的人际表达能力。
2、工作任务导向法例2,任务:人格特征分析。
教学目的:通过了解人格的基本理论,掌握人格的特征、类型、结构和影响其形成的因素,达到“会分析人格特征”的目的。
实施过程:第一步,课堂教学;第二步指导开展心理测试活动,将“人格特征奥秘”的教学内容项目化;第三步,邀请心理咨询中心的专家做一次心理咨询方面的技能培训,实施效果:通过学生骨干,有效带动了其他同学参与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实现教师从“能教什么”“会教什么”向“需要教什么”“应该教什么”转变,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使教师从以传授知识为主,转为在导学上下功夫,注重学法指导,教会学生思维方法,突出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提出问题。
3、3分钟演讲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围绕旅游中的心理学,上台演讲3分钟,按学号顺序进行。
可制作PPT讲解,当场打分记入课程的平时成绩。
让学生平时注意查找文献、收集资料,精心准备。
4、大作业法分个人作业和小组作业二类。
内容包括:课外阅读、课外活动设计、心理学原理运用等。
四、教学手段:根据课程内容,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和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
在教学过程中,积极采用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幻灯片等,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有利于知识点的理解消化。
五、各章节教学内容描述课程第一模块:基础职业心理素养第一章旅游心理学概论(一)旅游与旅游心理学教学内容:1、什么是心理?心理素养与人生2、什么是旅游职业心理?学什么和怎样学?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好的心理素养对人生的作用2、理解旅游心理学的学科性质;3、掌握旅游心理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旅游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教学难点:用案例法、观察法进行案例分析,完成教材中的实训练习。
课堂讨论(1):职业心理素养与人生作业:(大作业1):课外阅读后感(二)影响旅游活动的心理因素1、旅游知觉教学内容:(1)感觉与知觉理论概述;(2)旅游知觉概述;(3)旅游活动中的社会知觉。
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旅游知觉的概念;(2)理解旅游知觉的特征;(3)了解旅游知觉中社会知觉的种类和心理效应;(4)掌握旅游者对旅游条件的知觉利用。
教学重点:旅游者对旅游条件的知觉。
教学难点:运用旅游知觉知识完成实训练习。
(大作业2):调查某旅游场所,分析感知觉在旅游设施设计中的运用---实验课2、旅游需要与旅游动机教学内容:(1)旅游者的心理需要;(2)旅游动机的产生条件、多源性特点与动机激发。
教学目的与要求:(1)理解旅游者的各种心理需要;(2)掌握需要层次理论;(3)理解旅游动机的激发策略。
教学重点: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教学难点:创造旅游需要,学会“把梳子卖给和尚”。
课堂研讨(2):人为什么需要旅游?3、旅游态度的形成教学内容:旅游态度是如何形成的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旅游过程中态度的形成阶段和影响因素;(2)理解旅游者态度在旅游决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3)理解态度在旅游偏好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教学重点:态度与旅游决策。
教学难点:完成实训练习,改变旅游者态度,培养旅游偏好。
4、旅游活动中的心理过程运用教学内容:(1)旅游者的情感与意志——如何读懂表情教学目的与要求:(1)旅游者的情绪特征;(2)影响旅游者情绪情感的因素;(3)激发旅游者的情绪情感。
教学重点:影响旅游者情绪情感的主观、客观与自身因素。
教学难点:激发旅游者情绪情感的手段和方法。
5、人格特征的奥秘教学内容:(1)个性概述:(2)气质与旅游倾向;(3)性格与旅游倾向;(4)生活方式与旅游行为。
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个性的概念和个性理论;(2)掌握不同气质旅游者的旅游倾向;(3)理解不同性格类型旅游者旅游倾向;(4)掌握不同生活方式与旅游行为。
教学重点:气质、性格、生活方式对旅游者旅游行为的影响。
教学难点:气质、性格、生活方式对旅游者旅游行为的影响。
心理测验:你的人格特征课程第二模块:服务职业心理素养第二章酒店服务心理教学内容:1、旅游者的需求心理:(1)旅游服务语;(2)方便、安全、卫生、安静、公平。
2、前厅服务心理:(1)旅游者对前厅服务的一般心理需求;(2)怎样做好前厅服务工作。
3、客房服务心理:(1)住宿心理;(2)旅游者对客房服务的主要心理需求。
4、餐厅服务心理:(1)饮食心理;(2)旅游者对餐厅服务的主要心理需求。
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旅游者入住酒店的心理需求;2、理解旅游者对前厅、客房、餐厅服务的主要心理需求;3、掌握酒店服务语。
教学重点:住宿心理与饮食心理。
教学难点:满足旅游者酒店服务心理的手段与策略。
课堂研讨:1、旅游心理服务要诀——今天你微笑了吗?2、预防与处理客人投诉的心理服务技巧第三章游览服务心理教学内容:1、导游服务心理:(1)导游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2)导游的心理现象对旅游者的影响;(3)学习导游服务心理的意义。
2、旅游过程服务心理:(1)迎接服务;(2)游览活动中的导游服务;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导游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2、了解导游心理现象对旅游者的影响;3、掌握迎接服务中的心理预测与接待准备;4、学会为旅游者创造良好的第一印象;5、学会游览过程中对旅游者因势利导的导游服务工作。
教学重点:心理预测与接待准备,为旅游者创造良好的第一印象。
教学难点:游览过程中的导游服务工作。
课堂角色扮演:景区心理服务技巧大作业3:导游员心理素质——如何做一个优秀的“民间大使”第四章旅游交通服务心理第五章其他服务心理教学内容:1、旅游交通服务心理:(1)旅游者对交通的心理需求;(2)改进旅游交通服务的对策。
2、旅游商品服务心理;3、旅游者投诉心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旅游者对交通服务的心理需求;2、了解旅游者投诉的原因及投诉心理;3、理解改进旅游交通服务的对策;4、掌握旅游者的购物动机,做好旅游商品的销售工作;5、学会对待旅游者投诉的策略。
教学重点:旅游者的购物动机与投诉心理。
教学难点:旅游商品的销售工作与对待旅游者投诉的策略。
课堂研讨:旅游服务的双重性分析课程第三模块管理职业心理素养第六章旅游企业管理心理教学内容:1、个性差异与管理:(1)能力差异与管理;(2)气质差异与管理;(3)性格差异与管理。
2、员工激励:(1)激励与激励过程;(2)激励方式;(3)激励理论;(4)激励理论在旅游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3、压力心理;4、员工心理保健:(1)疲劳心理;(2)劳动者心理健康。
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不同员工的个性差异与不同管理;2、了解劳动者的疲劳心理与心理保健;3、了解劳动者压力心理与员工的挫折和心理防卫;4、了解员工对待压力的心理防御机制;5、掌握激励理论在旅游企业管理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