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支持及治疗PPT课件

合集下载

肿瘤患者的临床营养治疗与支持PPT课件

肿瘤患者的临床营养治疗与支持PPT课件
肿瘤患者的临床营养治疗与 支持ppt课件
目录
• 肿瘤与营养的关系 • 肿瘤患者的营养治疗 • 肿瘤患者的营养支持 • 肿瘤患者营养治疗的临床效果 • 肿瘤患者营养治疗的未来展望
01
肿瘤与营养的关系
肿瘤患者营养需求特点
01
02
03
高能量需求
肿瘤细胞分裂和增殖需要 大量的能量,因此肿瘤患 者需要摄入更多的能量。
降低并发症风险
合理的营养治疗可以降低肿瘤患者 的并发症风险,减少住院时间。
02
肿瘤患者的营养治疗
营养治疗原则
保持能量平衡
根据肿瘤患者的实际能量需求,提供 适当的能量摄入,以维持体重稳定。
保证营养素均衡
针对病情调整饮食
根据肿瘤患者的病情和症状,调整饮 食结构,如增加高蛋白、高热量、高 维生素的食物,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 况。
肠内营养支持的优点包括维持肠道功能、促进营养吸收、减少并发症等。肠内营养物质易于 消化吸收,能够刺激肠道蠕动,维持肠道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减少肠道菌群失调和感染等 并发症的发生。
肠外营养支持
肠外营养支持是指通过静脉途径,将营养物质输送到体内的营养支持方 式。对于无法通过肠道吸收营养的患者,肠外营养支持是必要的手段。
新型营养制剂的研究与应用
新型营养制剂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营养制剂的研究与应用逐渐成为肿瘤患者营养治疗的重 要方向。这些制剂通常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和更低的副作用,能够更好地满足 患者的营养需求。
临床应用
新型营养制剂的临床应用需要经过严格的试验和验证,以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 性。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营养制剂,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 果。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营养不良会影响肿瘤患者 对化疗药物的吸收和利用, 降低化疗效果。

营养支持治疗 ppt课件

营养支持治疗 ppt课件

识和有效的措施。数十年来,经过深入细致的研
究,在许多方面有了更深的认识(特别是应激状
态下机体的代谢变化),制药工业为营养治疗又
提供大量的制剂。输注系统及监测手段也有了更
新的装备,使临床实施更方便、更安全。这些发
展,为我们开展临床营养支持创造了非常好的条
件。
19.02.2021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19.02.2021
6
2 适当减少供能的观点
• 虽然创伤后需要更多的能量补充,但增加 能源物质的输入必然带来不同程度的副反 应(如肝功能受损、高血糖等)。在临床 上已经有许多教训。目前多数学者主张应 减少外源性能量的提供,要充分利用机体 自身的脂肪能源。只需在供给足够氮量的 情况下,加用适量的生长激素(GH),即 可望使机体获得较好的蛋白质合成。
19.02.2021
8
二、营养制剂的发展
• 十余年来新开发的各种营养制剂很多,值 得推荐的有下例几种
• 1 新型脂肪乳剂 • 2 肠内营养制剂
19.02.2021
9
1 新型脂肪乳剂
• 含中链甘油三酯(MCT)的脂肪乳剂已应用多年。目前认 为MCT乳剂确实具有许多优点(与LCT相比),例如代谢 率快、不依赖肉毒碱(carnitine) 和不再脂化而沉积于器官 组织内等。现在临床应用的MCT乳剂是MCT与LCT(1: 1比例)的物理混合型,已有结构型的脂肪乳剂 (structuredMCT/LCT),其优越性尚待临床进一步验证。 LCT乳剂中富含亚油酸、亚麻酸等必需脂肪酸,但不含ω3
19.02.2021
14
• 短肠综合征者有明显的消化、吸收功能不良,病 人因有频繁腹泻而甚少进食,由静脉途径供给机

外科病人的营养支持ppt课件

外科病人的营养支持ppt课件

营养支持处方
• 总能量需求
20-35kcal/kg/d
• 蛋白质需求
1-1.5g/kg/d
(热氮比) 100-150:1
• 糖脂比
2:1-1:1
• 营养支持途径 EN、PN 或 EN+PN
• 监测并发症、评估营养状况
• 调整营养处方
三大营养素
氨基酸 供蛋白质热能
葡萄糖
nonprotein calories, NPC 非蛋白质能量
• 简易计算:20-35 kcal/kg/d
总能量分配
• 蛋白质能量: 12%-15% • 非蛋白质能量:
碳水化合物:50%-60% 脂 肪:25%-30%
应激对代谢的影响
• 静息能量消耗增加 (Resting energy expenditure,REE )
手术后: 5-10%
多发伤: 25%
• 蛋白质能量:15%/总能量 1650×15%=247/4 =61.7g/d=61.7/6.25g氮=9.1g氮
• 非蛋白能量: 1650-247 =1403kcal/d 脂肪∶葡萄糖=1∶1 1403/2=700∶700kcal/d =700kcal/9∶700kcal/4 = 78g脂肪/d∶175g葡萄糖/d
pH值
6.0-8.5
渗透压 mOsm/kg.
H2O
350
6.0-9.0
310
6.5-8.7
273
6.5-8.5
380
7.5-8.7
308-376
常用的糖类制剂
• 葡萄糖:最常用,经济 • 果糖:可替代部分葡萄糖(约占糖供能的10%)
过量 中间产物乳酸 、 尿酸 • 麦芽糖:1分子麦芽糖可产生2分子葡萄糖

ICU病人营养支持PPT课件

ICU病人营养支持PPT课件
早期、有效的营养支持能 够改善病人预后,缩短 ICU住院时间,提高生存 率。
降低医疗成本
合理的营养支持可以降低 医疗成本,减轻家庭和社 会的经济负担。
02
icu病人营养支持的类型
肠内营养支持
口服营养补充
通过口服途径给予营养补充剂, 以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
管饲营养
通过鼻胃管、鼻十二指肠管或空 肠造瘘管等管道,将营养液直接 输送到消化道内。
方式,并在必要时进行转换。
营养剂的选择与调整
03
根据患者的营养需求和代谢状况,选择适当的营养剂,并进行
适时调整。
05
icu病人营养支持的并发症与处理
肠内营养支持的并发症与处理
胃肠道并发症
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腹胀等。
代谢并发症
包括高血糖、低血糖、电解质紊乱等。
肠内营养支持的并发症与处理
• 感染并发症:包括吸入性肺炎、导管相关性感染 等。
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如肺部 感染、肠道感染等,评估营养支持的 安全性和有效性。
营养支持方案的调整与优化
个体化营养支持方案
01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营养支持方案,以满足患
者的营养需求。
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选择与转换
02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营养状况,选择适当的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
肠外营养的改进
新型肠外营养输注技术将进一步减 少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 的生存率。
icu病人营养支持的研究方向
营养支持与免疫功能的关系
研究营养支持如何影响患者的免疫功能,为制定更合理的营养支 持方案提供依据。
营养支持与肠道微生态
研究肠道微生态在营养吸收和代谢中的作用,探索如何通过调整肠 道微生态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营养支持治疗》PPT课件

《营养支持治疗》PPT课件

心理支持
在治疗过程中,关注患者 的心理状态,给予必要的 心理支持和疏导,增强治 疗信心和配合度。
家属参与
鼓励患者家属积极参与治 疗过程,协助患者完成日 常饮食和营养补充,提高 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THANKS
感谢观看

肠外营养
定义
通过静脉途径为患者提供所需 的营养素。
适用人群
适用于严重营养不良、消化吸 收不良或无法进食的患者。
方法
包括中心静脉输注和外周静脉 输注。
注意点
需注意配制和输注过程中的无 菌操作,避免感染和静脉炎的
发生。
04
营养支持治疗的适应症与 禁忌症
适应症
营养不良
消化道疾病
患者因各种原因导致营养不良,无法通过 正常饮食满足营养需求,需要营养支持治 疗以维持生命活动。
禁忌症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患者肝肾功能严重受损,无法代谢和排泄营养支持治疗中 的营养成分,可能导致代谢紊乱和肝肾损伤。
严重消化道出血
患者患有消化道出血,无法进食或消化食物,此时进行营 养支持治疗可能会加重消化道负担,导致出血加重。
严重腹腔感染
患者患有严重的腹腔感染,如腹膜炎等,此时进行营养支 持治疗可能会加重感染,影响病情恢复。
提高生活质量
良好的营养状态能够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减少感染和其他并 发症的风险。
营养支持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和 预后。
03
营养支持治疗的方法
管饲营养
定义
通过管道将营养液直接 输送到胃或小肠,为患
者提供营养。
适用人群
适用于无法经口进食或 胃、小肠功能不全的患
者。
方法
包括胃管、鼻胃管、空 肠造瘘管等。

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治疗ppt课件

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治疗ppt课件
对肠内营养耐受不良(胃潴留>200ml、呕吐) 的病人,可促胃肠动力药物
肠内营养开始营养液浓度应由稀到浓
使用动力泵控制速度,输注速度逐渐递增
在喂养管末端夹加温器,有助于病人肠内营养的 耐受
医学资料
50
Contents
1. 危重症与营养支持 2. 营养风险筛查 3. 营养支持的途径 4. 肠内营养的管理及安全性评估
♦ 5. 制剂的选择
6. 肠内营养常见问题处理方法
医学资料
51
第五部分 制剂的选择
医学资料
52
肠内营养制剂的分类
预消化
1预消化配方(短肽+氨基酸):适用于胃肠道 有部分消化功能者,也可用于肠内营养开始的 过渡,胰腺炎,肠瘘,短肠综合征等。
2、整蛋白配方. :适用于胃肠道消化功能 整蛋白 正常者;匀浆膳: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 /匀浆膳 要求较高,基本上接近于正常功能
25
• 肠道——正常的生理性途径 • 肠外——人为的治疗性途径
(非生理性)
医学资料
26
营养支持途径的选择
• 肠内首选 • 肠外营养、肠内营养并存 • 肠外→肠外+肠内→肠内→口服
医学资料
27
肠外营养的优点
• 从肠外供给机体需要的能量与 营养素 解决了胃肠功能障碍 时营养供给的问题
医学资料
28
肠外营养 应用指征
• 8、糖尿病患者不适用高糖要素膳。
• 9、先天性氨基酸代谢缺陷的儿童,肝肾衰 竭的患者,不宜采用基本治疗要素膳,而 应结合病情采用特殊治疗要素膳。
医学资料
38
肠粘膜屏障障碍
肠道内毒素、 细菌易位
肠粘膜屏障障 碍
MODS
淋巴门静脉系统

肠内营养支持pptPPT课件

肠内营养支持pptPPT课件
从静脉供应病人所需要的营养要素:包括热
量、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维生素、电解 质及微量元素,使病人在不进食的状况下 仍可以维持营养状况、体重增加、创伤愈 合、幼儿可以继续生长和发育。
37
肠外营养可分为两种:
◆ 完全肠外营养 (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TPN)
全部营养需求均由静脉内提供输注, 而无任何肠内营养摄入
41
15
肠内营养输注方式
16
肠内营养输注方式
17
肠内营养输注方式
18
肠内营养输注方式
19
肠内营养输注方式
20
肠内营养输注方法比较
优点
缺点
适应证
分次推注
操作简单
胃肠道并发症 多
仅适用于插鼻 胃管和胃造口 的患者
间歇性重力滴注
操作简单,患
者有较多的活 胃肠道并发症
动空间
仍较多
适用于鼻饲喂 养的患者
33
胃潴留预防及处理
◆ 经胃喂养 第一个48h每4h检测胃残留量,达到喂 养目标或使用小口径的胃肠管可1次/6~8h
◆ 胃残留量>200ml可应用促胃肠动力药 ◆ 经幽门后喂养 出现胃储留时可同时置胃管减压,
继续使用肠内营养 ◆ 氧供不足情况下肠道喂养可加重肠粘膜缺血,在
血流动力学稳定但乳酸小于2mmol/L时应暂停EN
◆ 目前国内尚无组件式 肠内营养制剂的上市 产品。
26
27
肠内营养配方选择
◆ 肠道功能正常患者:首选整蛋白标准配方,有条件时选用含
有膳食纤维的整蛋白标准配方
◆ 消化或吸收功能障碍的患者:选用短肽型或氨基酸型配方 ◆ 便秘患者:选用含不溶性膳食纤维配方 ◆ 糖尿病或血糖增高患者:选用糖尿病适用型配方 ◆ 限制液体入量患者:选用高能量密度配方

营养支持治疗ppt课件

营养支持治疗ppt课件
提倡使用肠内营养泵是控制滴速的最有效方法!
3.温度 通常液体温度调至37--38℃。使用的是加热棒加温法。
营养支持治疗
归纳为---------
• 浓度:由低到高 • 速度:慢、匀速,适应后可加快 • 温度:保持恒温
营养支持治疗
经鼻空肠管实施肠内营养的护理要点:
1.营养管的护理 ①妥善固定
与胃管同时使用时,分别固定,营养管先固定后再固定胃 管。
危重病人的营养支持 《肠粘膜屏障损害的防治研究》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9年接受活体小肠移植手术,全国首例,目前亚洲存活时间最长
短肠综合征,术前
营养支持治疗
小肠移植术后恢复良好
肠外营养支持
Parenteral Nutrition, PN
营养支持治疗
肠外营养————
指营养物从肠外,如静脉、肌肉、皮下、腹腔等途径供给。
营养支持治疗
TPN 的常见并发症
与中心静脉置管有关的并发症——
1.血管损伤、出血、血肿 2.气胸、血胸、纵隔积水等; 3.血管栓塞、气栓、血栓等; 4.感染、败血症; 5.神经损伤; 6.导管堵塞等; 7.中心静脉导管拔出意外综合征。
营养支持治疗
与营养代谢有关的并发症——
1.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2.肝功异常、肝脂肪变; 3.脂肪超负荷综合征; 4.非酮性高血糖性昏迷; 5.脂肪栓塞; 6.胆石症、胆汁郁积; 7.代谢性骨病; 8.肠道菌群易位等。
临床营养支持护理
营养支持治疗
基 本纲要
第一部分 总论 第二部分 肠外营养支持
(全合一营养液配制、PICC维护) 第三部分 肠内营养支持
营养支持治疗
死亡率
营养不良
并发症
营养支持治疗

营养支持课件PPT课件

营养支持课件PPT课件
运动员需要更多的蛋白质来支持肌 肉生长和修复,特别是在力量训练 和高强度运动后。
碳水化合物和脂肪
适当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摄入可以 提供能量,维持血糖水平稳定,并 促进脂肪氧化供能,提高运动表现 。
05
常见疾病的营养支持方案
糖尿病的营养支持方案
总结词
控制血糖、降低并发症风险
饮食原则
低糖、高纤维、适量蛋白质,控制总热量,保持营养均衡 。
营养支持的新技术与新方法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
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对营养需求进行精准评估,为患者提 供个性化的营养支持方案。
新型营养制剂
研发新型营养制剂,如高能量、低体积的营养补充剂,以满足特殊 患者的需求。
肠道微生物组研究
深入研究肠道微生物组与营养支持的相互作用,为患者提供更符合 生理需求的营养支持。
肉类
提供优质蛋白质、维生素 、矿物质等。
奶制品
提供钙、维生素D等。
营养与健康的关系
01
营养不良会导致免疫力 下降、生长发育迟缓等 问题。
02
合理营养可以预防慢性 疾病,如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等。
03
营养素缺乏或过剩都会 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04
饮食均衡、多样化是保 持健康的关键。
02
营养支持的重要性
提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加速疾病的康复进程。
营养支持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无法通过口摄入足够营养的疾病 患者,如严重烧伤、危重疾病等 。
禁忌症
短肠综合征、肠梗阻、肠道感染 等患者需慎用或禁用肠外营养支 持。
03
营养支持的方法与实施
肠内营养支持
口服营养补充
通过口服途径给予营养补充剂,适用 于轻到中度营养不良患者。

烧伤患者营养支持治疗PPT课件

烧伤患者营养支持治疗PPT课件

注意营养液的输注速度和温度
输注速度
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控制营养液的输注速 度。一般情况下,开始的输注速度应较慢,然后逐渐增加, 以避免患者因输注过快而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输注温度
营养液的温度应调整至接近人体的正常体温,一般在37℃左右。 若温度过高或过低,可能会对患者的肠道产生刺激,影响吸收 效果。
烧伤患者营养支持治 疗ppt课件
目录
• 引言 • 烧伤患者的营养状况 • 营养支持治疗的方法 • 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效果 • 营养支持治疗的注意事项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烧伤患者的营养需求
01
烧伤患者由于皮肤屏障受损,导致大量营养物质流失, 因此需要增加能量和蛋白质的摄入。
02
烧伤患者的代谢率升高,需要更多的能量来支持伤口愈 合和恢复,因此需要提供高能量的营养支持。
烧伤患者的代谢变化
高代谢状态
烧伤后,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交感神 经兴奋性增强,导致分解代谢增强, 能量消耗增加。
蛋白质分解加速
糖、脂肪代谢紊乱
烧伤后,糖原储备不足,糖异生作用 增强,脂肪动员增加,但脂肪酸的氧 化受到抑制,可能导致脂肪蓄积和酮 症酸中毒。
烧伤后,机体对蛋白质的需求增加, 但摄入量往往不足,导致蛋白质分解 加速,肌肉萎缩和免疫力下降。
营养支持治疗面临的问题
如何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支持方案、如何提高患者 的消化吸收能力、如何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是 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深入研究烧伤患者的营养需求
探索新型营养支持方法
进一步研究烧伤患者的营养需求特点,为 制定更加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案提供科学依 据。
积极探索新型的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方法 ,如免疫营养、微生态营养等,以提高患 者的免疫力和肠道功能。

营养支持治疗 ppt课件

营养支持治疗  ppt课件

ppt课件
20
Harris-Benedict公式(HBE)
根据身高、体重、年龄与性别计算基础能量消 耗(basal energy expenditure, BEE)。
在卧床、无损伤与发热因素的男性患者中,根据 HBE计算的BEE= 66.5 + 13.8×体重(kg)+ 5.0× 身高(cm)- 6.8×年龄(周岁)
非蛋白质热卡与 非蛋白质热卡与
氮质(g)之比
蛋白质(g)之比
儿科患者 230~300:1
230~300:6.25
一般内科患者 150~160:1
173:6.25
轻度分解代谢状态 180:1 180:6.25
极度分解代谢状态 185~250:1 185~ 250:6.25无肾功能时 250~400:1
有人认为只有特殊蛋白质具有节省效应,然而 实际上除了在肝病中能改善脑病外,临床研究 并未显示这种溶液比平衡氨基酸来得好。
ppt课件
8
能量的来源
在肠外营养中最佳的非蛋白质能量来源 应是糖和脂肪所组成的双能源。
ppt课件
9
碳水化合物
肠外营养中最佳碳水化合物应是葡萄 糖。食物中大部份碳水化合物都是以葡 萄糖形式到达机体组织,另外血糖水平 监测不仅容易做而且化费少葡萄糖在过 去肠外营养中,常作为唯一能量来源, 但现已证明有许多的缺点。
ppt课件
4
禁食时机体代谢的改变
在禁食的早期,如果每日从静脉给予葡 萄糖100g,虽然供给的热量很有限,仅 l 570U(375kcal),但能够明显地减少蛋 白质的糖异生,起到节省蛋白质的作用, 使每日尿氮的排出减至143~ 357mmol(2~5g),而不是10~15g。补 给葡萄糖还能防止脂肪代谢所产生的酮 症

营养支持疗法ppt课件

营养支持疗法ppt课件

Y型二通管输入法:
葡萄糖和脂肪乳剂作为一路,提供 氮源的AA溶液作为另一路 分别连接“ Y”二通管滴注
TPN的护理:
TPN支持全过程中护理工作十分重要 归纳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 1.导管的护理 置管前做好病人思想工作,解除恐惧 心理 准备好导管和消毒包、输液装置 置管术后应及时换药(1次/日) 导管拔出后要作细菌学培养
AKP升高 ⑧胆汁淤积
原因:
利尿,供钾过多或不足, 肾代偿机能失调 供镁不足 补充不够或不及时 铁、叶酸、维生素,铜 缺乏 维生素K缺乏 供给过量 氨基酸不平衡的酶诱导, 肝脂肪沉积 胆汁的水分含量降低
思考题
1)要素膳定义 2)全胃肠外营养(TPN)定义、
组成、特点、适应症、 禁忌症及并发症
TPN的护理: 2.TPN液的配制
配制室内要严格消毒:空气、地面、 操作台 严格查对医嘱 按规定顺序混合营养液 各种操作都要遵循严格无菌的原则
TPN的护理:
3.病情观察,做好记录和资料登 记 TPN支持前称体重,观察评定 营养状况 TPN后观察治疗反应, 正确记录进出量,
每天测尿糖2~3次,收集24小时 尿送检UUN,按医嘱定期抽血监测 电解质、肝肾功能、血脂及血、 尿常规。
适应证: 凡胃肠道具有消化、吸收功能, 但受疾病或治疗限制不能经口饮 食 或经口饮食有困难的病人。
eg: 昏迷、脑血管意外、神经性厌食
匀浆膳 -- 禁忌证:
• 胃潴留或肠梗阻 • 消化道活动性出血 • 肠道感染、严重腹泻 • 休克
匀浆膳制作原料和过程:
奶类、鸡蛋、肉类、鱼禽、米面 绿叶蔬菜、糖、油盐等 天然食物-熟化处理-粉碎搅拌 -匀浆液-灭菌-人工管道-胃 肠
TPN组成:
1.含氮物质 供静脉用的AA全部为L-AA L型结晶氨基酸溶液

外科病人营养支持教学课件ppt

外科病人营养支持教学课件ppt
强化实践教学
加强实践教学,多组织一些实际操作和模拟演练,使学员们能够更熟 练地掌握营养支持的实践技能。
03
更新教学内容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应定期更新教学内容,引入新的理
念和技术,以保持教学课件的时效性和实用性。
THANK YOU.
技能提升
通过本次教学,学员们对外科病人营养支持的实践技能有了明显的提高,能够更好地进行 营养评估、制定营养支持计划和实施营养支持方案。
知识更新
本次教学中引入了一些新的营养支持理念和前沿技术,使学员们对外科病人营养支持有了 更深入的了解,更新了他们的知识储备。
对今后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的案例分析,让学员们更好地理解营养 支持在实际运用中的具体方法和注意事项,提高他们的临床应变能力 。
客观全面评估
通过测定身体组成、肌肉量、脂肪量、体重指数等指标,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 评估。
营养不良的危害
免疫力下降
营养不良导致免疫细胞数量减少, 功能减弱,易发生感染。
组织修复能力下降
营养不良导致组织修复所需的原料 不足,伤口愈合缓慢。
器官功能下降
营养不良导致器官功能下降,如肺 功能不全、肝肾功能减退等。
特殊情况下的营养支持
胃肠道外瘘患者
采用肠外营养支持,控制血糖 、纠正负氮平衡。
胃肠道内瘘患者
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控制血糖 、纠正负氮平衡。
创伤患者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促进肠道 功能恢复。
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肠内营养并发症
误吸、腹胀腹泻、导管堵塞等。
处理方法
采用合适体位;控制滴速;定期检查导管位置;必要时使用止吐剂。
教学手段
利用图表、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外科病人营养支持的相关知 识和技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疾病的严重程度评分Δ 没有 0分
轻度 1分
中度 2分 重度 3分 分值
一般情况差或2个月内体重 丢失>5%或者食物摄入比正 常需要量低50%75%。
中度 2分
BMI<18.5且一般情况差或1 个月内体重丢失>5%(或3 个月体重下降15%)或者前 一周食物摄入比正常需要量 低75%100%。
+
重度 3分 分值
营养支持及 治疗
1
营养支持概念的发展
早期的临床营养支持 多侧重于对热卡和多 种基本营养素的补充
通过代谢调理和免疫功能调节,从结构 支持向功能支持发展,发挥着“药理学营养”
的重要作用
2
营养支持的目的
• 供给细胞代谢所需要的能量与营养底物维持组织器 官结构与功能。
• 通过营养素的药理作用调理代谢紊乱,调节免疫功 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影响疾病的发展与转归。
➢成年内科和外科危重病患者 ➢预期ICU住院日>2或3天 ➢不适用于在ICU临时监护或有轻微创伤
性应激反应的患者
5
(一)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
6
概念
➢ 由医务人员实施的快速、简便方法,决定是否需要 制订营养计划
➢ 用于筛查的4个问题是:(1)原发疾病对营养状 态影响的严重程度。(2)近期内3-1个月体重的 变化。(3)近一周饮食摄入量的变化。(4)体 质指数(身高、体重)。通过床旁问诊和简便人体 测量即可评定。同时将年龄做为营养风险因素之一, 70岁以上判定营养风险程度为1分。
是:如果以上任一问题回答“是”,则直接进入第二步营 养监测。 否:如果所有的问题回答“否”,应每周重复调查1次。 比如患者计划接受腹部大手术治疗,可以进行预防性的营 养支持计划,能够减少发生营养风险。
8
第二步:第二次营养筛查
营养状态受损评分 没有 0分
轻度 1分
正常营养状态
3个月内体重丢失>5%或食 物摄入比正常需要量低 25%50%。
2分:患者需要卧床,如腹部大手术后,蛋白质需要量相应增加,但大 多数人仍可以通过人工营养得到恢复。
3分:患者在加强病房中靠机械通气支持,蛋白质需要量增加而且不能
被人工营养支持所弥补,但是通过人工营养可以使蛋白质分解和氮丢 失明显减少。
➢ ¥ 对于下列所有NRS评分3分的患者应设定营养支持计划。包括:
➢ 对于无法维持自主进食的危重病患者,应通过EN 方式进行营养支持治疗(C 级)
➢ 对于需要营养支持治疗的危重患者,应当优先选择 EN 而非 PN(B 级)
➢ 应当在入院后最初24 - 48小时内早期开始肠内营 养(C 级) 应当在48 - 72小时内达到喂养目标(E 级)12Fra bibliotek推荐意见
➢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时(患者需要积极的血流动力学支持治 疗,包括单独使用大剂量儿茶酚胺或联合使用大量液体或 血液制品复苏,以维持细胞灌注),应暂停 EN 直至复苏 完全和(或)病情稳定(E 级)
不能完全阻止和逆转严重应激的分解代谢 状态和人体组成改变。合理的营养支持, 可减少净蛋白的分解及增加合成, 改善潜在和已发生的营养不良状态,防治其并发症。
3
➢最佳的营养支持来自合理的选择 合 理的选择来源于对病人情况的掌握及最 佳判断 来源于对营养制品质与量的了 解 来源于输入途径的正确 并根据 动态监测的结果 有序的加以调整
➢ 对于ICU患者,肠鸣音存在与否以及是否排气排便均不影响 开始肠内喂养(B 级)
➢ ICU中可进行经胃或经小肠喂养 如果误吸危险性很大或经胃喂养后表现不耐受,则应通过 留置在小肠的营养管对危重病患者进行喂养(C 级) 如果反复因胃残余量过多终止肠道喂养,则可以转换为经 小肠喂养(胃残余量过多的定义各个医院间存在差别)(E 级)
成年危重病患者营养支持治疗与评估指南:危重病医学会和美国胃肠外和肠内营养学会 Guidelines for the provision and assessment of nutrition support therapy in the adult critically patient
4
目标患者人群
严重营养状态受损(> = 3分)严重疾病(> =3分)中度营养状态受损 +轻度疾病(2+1分)轻度营养状态受损+中度疾病(1+2分)
10
(二) 肠内营养
11
推荐意见
➢ 传统的营养评估手段不适用于危重病(白蛋白,前 白蛋白和人体测量学)开始喂养前,应对以下项目 评估:体重减轻、入院前营养摄入情况、疾病严重 程度、合并症 以及 胃肠道功能(E 级)
13
肠内营养的优点
➢ 营养因子(trophic factors)经门静脉进入肝脏, 增进门静脉系统的血流,预防肝损伤
➢ 能自控营养的吸收 ➢ 营养素较全面 ➢ 促进肠蠕动 ➢ 促进释放胃肠道激素 ➢ 改进肠粘膜屏障功能,减少肠道细菌易位 ➢ 并发症少、成本低
14
肠内营养的适应证
➢ All patients who are not expected to be on a full oral diet within 3 days should receive enteral nutrition (EN). ESPEN,2006
NRS2002总评分计算方法为3项评分相加,即疾病严重程度评分+营养
状态受损评分+年龄评分¥。结论:总分值3分:患者处于营养风险,
开始制定营养治疗计划。总分值<3分:每周复查营养风险筛查。表示
经过循证医学验证过的疾病。
➢ Δ NRS 2002疾病严重程度评分中对于疾病严重程度的定义:
1分:慢性疾病患者因出现并发症而住院治疗。病人虚弱但不需卧床。 蛋白质需要量略有增加,但可以通过口服和补充来弥补。
➢ 2002年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根据1990年以来中国 13项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得出中国人BMI正常值 (18.5 ≤ BMI <24)。
7
筛查方法
第一步:首次营养筛查
筛查项目


1 BMI<20.5? 2 患者在过去3个月有体重下降吗?
3 患者在过去的1周内有摄食减少吗?
4 患者有严重疾病吗(如ICU治疗)?
正常营养需要量
需要量轻度提高:髋关节骨 折,慢性疾病有急性并发症 者:肝硬化*,COPD*,血 液透析,糖尿病,一般肿瘤 患者 需要量中度增加:腹部大手 术*,卒中*,重度肺炎, 血液恶性肿瘤
需要量明显增加:颅脑损伤 *,骨髓移植,大于 APACHE10分的ICU患者
=总分
9
➢ 年龄
超过70岁者总分加1分(即年龄调整后总分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