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掌握课文的思想内容(中心论点)。

2、学习课文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

3、掌握课文的论辩语言。

二、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1、掌握课文的思想内容(中心论点)。

2、学习课文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

学习难点:

掌握课文的论辩语言。

三、学习过程:

(1)、预习:看注释,试译全文。

(2)、简介孟子和《孟子》:孟子,名,思想家,教育家,是继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并有“”之称。

《孟子》是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述了孟子的、、哲学主张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学术问题的论争。全书共七篇,计261章,约35000字。南宋熹将《孟子》、、、并称为“四书”。

(3)、解释一词多义:

道:1、会天大雨,道.不通()2、得道.者多助()3、伐无道.,诛暴秦()固: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池: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池.非不深也()

国: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2、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4)、解释加点词:

1、天时不如地利天时:()地利:()

2、地利不如人和人和:()

3、环而攻之而不胜环:()

4、是天时不如地也是:()

5、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

6、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威:()

7、得道者多助得道:()

8、亲戚畔之亲戚:()

9、故()君子()有()不战

10、兵革非不坚()利()也:

11、寡助之至至:()

12、委()而去()之

13、兵()革()非不坚利也

14、池非不深也池:()

15、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固:()

(5)、解释一词多义:

道:1、会天大雨,道.不通()2、得道.者多助()3、伐无道.,诛暴秦()固: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池: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池.非不深也()

国: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2、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6)、翻译下面句子:

1、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4、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7)、朗读节奏

1、夫环而攻之

2、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4、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8)文本探究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从上文看,得“人和”的实质是“”,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

3、本文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4、现代生活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仍然有其普遍的意义,请结合你的生活,谈谈

对“道”的理解。

5、请写出一句与“人和”有关的名言警句: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导学案

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词2、掌握作者、体裁、中心。

3、理解重点词句含义(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通假字、特殊句式)

4、课文内容、主旨的挖掘

教学过程:

一、基础积累

1、自己介绍作者

2、写出文中三个通假字的本字和意思。

3、解释字词

舜发.于畎亩之中(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管夷吾举于士.( )百里奚举于市.( )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

行拂

..乱其所为( )( )

空乏

..其身( )所以动.以忍.性( )( )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 )困.于心( )衡.于虑( )而后作.( )征.于色( )

而后喻.(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

国恒.亡( )入.则无法家拂士

....( )( ) 4、词类活用。

劳()其筋骨饿( )其体肤空乏( ) 其身

所以动( )心忍( )性行拂乱( )其所为

人恒过( )

入则、出则()

5、古今异义词。

举于士(今义:古义:)

6、多义词。

于:舜发于畎亩之中()而:而后作()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而死于安乐也()

征于色()发:发于畎亩()

生于忧患()发于声()

拂:行拂乱其所为()

拂士()

7、特殊句式。

A、()句

B、()句

舜发于畎亩之中(被任用)付说举于版筑之间(被选用)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被选用)举于士(被录用)

孙叔敖举于海(被起用)百里奚举于士(被起用)

8、翻译句子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二、文本探究

1、文中列举的六个人的事迹,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从他们的事迹中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2、文中论述的核心问题是“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而开篇却不惜笔墨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3、作者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的“大任”指什么?“是人”指哪些人?

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一句强调了什么?

5、文章第2、3段从哪两个方面论述了本心论点?运用了什么写法?

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论述这一论点的目的是什么?

7、文章结尾以“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一句独立成段在表达上有何作用?

8、作者认为“人恒过,然后能改”,你认为能改的条件是什么?

9、作者认为成才条件源于主客观两种,你是怎样看待这两个条件的?

三、拓展延伸 :由本文的题目而联想到的一个成语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