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篇章的翻译-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英文中,为了简洁可以省略某一意义的中心名 词,某个动词,甚至一个小句。 A man is sometimes more generous when he has but a little money than when he has plenty, perhaps through fear of being thought to have but little. (Three Great Rolls, Benjamin Franklin) 译文1:人有时囊中羞涩反而比腰缠万贯时显得大 方,或许是怕人家笑话自己没钱吧。 译文2:人有的时候钱少了反倒比钱多了大方,也 许是怕人嫌贫吧。 在比较结构中省略句中出现过的名词的现象 在英语中十分常见,合乎行文表达习惯。在汉语 中,我们倾向于重复句中出现过的名词。两个译 文分别采取了意译和改变词性的方式,都重复了 句中出现的 money 一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
谈到衔接,我们就必须分清楚衔接与连贯 的关系。方梦之(2002: 326)认为,“衔 接体现在语篇的表层结构上,是语篇的有 形网络;连贯存在于语篇的底层,是语篇 的无形网络”。衔接是语篇的有形网络, 体现在语篇的表层结构上,即通过语法、 词汇和篇章的手段表达的语篇组成部分之 间的显性关系;连贯是语篇的无形网络, 体现在语篇的深层结构上。不过,虽然语 篇的衔接性与连贯性属两个不同的概念, 但 两者在构成语篇时的关系却是非常紧密的。
英汉两种语言在行文上的差异: 1. 朋友有点不好意思地解释说,买这座房子时, 孩子们还上着学,如今都成家立业了。 My friend looked somewhat ill at ease when he told me this: At the time when he bought this big house, his children had all been at school. Now they had their own homes and jobs. 2. 杨志取路,不数日,来到东京。入得城来,选 个客店,安歇下。 Yang Zhi thus journeyed on for many days and he went toward the eastern capital and he came into the city and found an inn and there settled himself to rest.
篇章翻译
1.篇章的理解 2.篇章的构成:衔接与连贯 3.篇章的翻译---布局
语篇通常指一系列连续的语段或句子构成的语言 整体。它可以是独白、对话(dialogue),也可以是 众人交谈( multi-person interchanges);可以是文 字标志(如交通标志),也可以是诗歌、小说。它可 以是讲话,也可以是文章;短者一两句可成篇, 长者可洋洋万言以上。所以,可以说,无论是一 句问候(greeting)、一次谈话、一场论文答辩、一 次记者招待会的问答,还是一张便条、一封书信、 一份科研报告、一本文稿, 都可以是语篇。 黄国文,1997 衔接体现在语篇的表层结构上,是语篇的有形网 络;连贯存在于语篇的底层,是语篇的无形网络。 方梦之,2002
动词省略也是英语表达重视简洁的重要体现,尤其是在比 较结构中更加常见。 Though a brother, I was his apprentice and he considered himself my master. He expected the same services from me as he would from another; while I thought he asked too much of a brother. (Three Great Rolls, Benjamin Franklin) 译文1:虽说是兄弟,我可是给他当学徒,他也以我的老板 自居。他要求我和别人一样干活,可是我觉得他这样要求 亲兄弟也太过分了。 译文2: 虽是兄弟,我却成了哥哥的学徒,而他也把自己 看作是我的老板,要求我像其他人一样给他卖力;可是我 觉得这样对兄弟也太不讲情分了。 省略动词expect符合英语重简洁的表达习惯。汉语中 为了行文简洁、明了,也采取省略动词的处理方法。两种 译文都采取了这种处理方式,保留了一个中心动词。
译文1: 一条绿色蠕虫正慢慢地从生菜下面爬出 来,很大,很肥,显然吃得很好。它在旅 途中停下来以观察周围的环境,亨利气得 脸色发紫,话都差点说不出来。 译文2: 一条绿虫子正慢吞吞地从生菜底下爬出 来。那虫子又大又肥,显然吃得很好,在 途中还停下来审视周围的环境。亨利此时 气得脸色发青,话都差点说不出来了。(重 复前面的名词)
衔接
Halliday和Hason在其著作《英语中的衔接》 (Cohesion in English)中将英语的衔接手段概括 成5种: 1) 指代(reference ) 2) 替代(substitution) 3) 省略(ellipsis ) 4) 连接词(conjunction) 5) 词汇衔接(lexical cohesion ) 在英译汉中如何处理这些衔接手段,以实现译文 的连贯。
省略指某结构中未出现的词语可从语篇的其他小 句或句子中找回(胡壮麟,1994)。一般来说, 省略的内容可以从篇章语境中推知,这就要求在 翻译时要考虑全文框架,把握具体语境。根据韩 礼德和哈桑(1976)的解释,这种省略也可以认 为是“零式指称”(zero substitution)。省略在 语篇中是一种常见的衔接手段,指示思想或形象 的快速移动(Wales,1989)。胡壮麟认为,省 略可以分为名词省略、动词省略和小句省略(胡 壮麟,1994),因此,在英汉翻译中如何处理原 文的衔接,实现译文的连贯。
名词替代比较常见的是使用one 代替前文出现的某个名词, 这样可以使行文简洁,更有条理。 I never met a more interesting man than Mayhew. He was a lawyer in Detroit. He was an able and successful one. By the time he was thirty-five he had a large and a lucrative practice, he had amassed a competence, and he stood on the threshold of a distinguished career. (Mayhew, William S. Naugham) 译文1: 我从未见到过比梅休更有意思的人了。他是底特 律的一名律师,为人能干,事业上也很成功。35岁就门庭 若市,收入可观,累累胜诉,声名昭著,前程似锦。 译文2:我从未见过比梅休更有意思的人了。梅休是底特律 的一名律师,他精明能干,事业有成,35岁时就拥有一份 收入不菲的工作。如今累累胜诉的他真可谓前程似锦。
英汉文化、语言结构、行文习惯的差异,英汉语 在组织成篇时所采用的衔接手段也必然存在差异。 在语篇翻译中,要考虑用符合汉语习惯的表达方 式把原文信息重新表达出来。重新表达不仅需要 词汇方面的转换,还需采取一些相应的策略对译 文的衔接进行重组,从而达到译文的连贯。因而, 正确认识英汉语中语篇的衔接手段的使用,对翻 译实践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卡特福德 (1965)指出,翻译是一种语言的篇章材料与其 对等的另一种语言的篇章材料的替换。要在翻译 中做到篇章等值(textual equivalence),就必须在 译语语篇中努力再现原语语篇的“语篇组 织”(texture)。语篇组织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衔 接手段的使用。在翻译过程中,通过辨析原语篇 中的衔接方式,可以正确认识原语篇的深层含义, 这样,要贯彻翻译的忠实性标准也就有了明确的 理据。
从以上汉英互译的例子中,我们可以发 现 ,代词是现代英语语篇中的重要衔接手 段,在某一意义名词出现后,英语中一般 使用代词指代前面出现的名词,汉语倾向 于重复前文出现的名词,或者省略主语。 因而,在英汉互译中我们要注意两种语言 在衔接手段使用上的差异,使译文更加符 合译入语语篇的行文习惯。
2省略
1 指代 指代是衔接手段中最明显的一种,表示某个项目自己不能 解释自己,而是必须到其他地方寻求其解释的现象。在词 汇语法层次上,指代主要由语法项目来体现,主要分为三 类:人称指代、指示指代和比较指代。人称指代主要由人 称代词体现。指示指代主要有指示代词和指示副词体现。 比较指代分为两类:普通比较和特殊比较,两者都由比较 形容词或比较副词体现(张德禄,2001)。 英语与汉语在指代衔接手段的运用方面确实存在差异。英 语中,为了实现衔接,在某一意义名词出现后,除非是要 达到某种修辞效果,一般尽量采用代词指代。一方面避免 语篇的累赘、繁复;同时也可以使语篇主题鲜明,读起来 逻辑清晰。相比之下,汉语倾向于重复前文出现的名词, 或者采用“零式指称”(胡壮麟1994:64-66),省略主 语。
无论在汉语还是英语中,语篇的意义范围至今仍 未确定。在国内discourse被译为“语段”、“语 篇”、“话语”,而text被译为“篇章”、“语 篇”,也有译成“话语”的。西方的语言学家们 对此也是众说纷纭。我国学者的看法, 语篇包括 “话语”(discourse) 和“篇章”(text)。语篇结构 往往随着文体的改变而改变。 Hatim和Mason(1999: 192)在其Discourse and the Translator一书中这样描述语篇特征:语篇应 该连贯(即意义上有关联)、衔接(即表现为表层结 构上的粘着性),且具有明确的论题结构(即其结 构安排应该能突出语篇中最重要的内容)。语篇实 际上是由各种言语单位(词、句、句群、句段等) 组成的一个结构——意义的统一体,而衔接正是 组句成篇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黏着手段。
A green caterpillar was slowly crawling out from under the lettuce. It was huge, fat, and apparently well-fed. It paused in its travels to survey wenku.baidu.comhe scene. Purple with fury, Henry could barely find his voice. (A Hard Day in the Kitchen, Shannon Hodge) 句子由3个小句组成,第一句中主语为a green caterpillar,紧接着两句中都以人称代词it替代a green caterpillar做主语。这样的表达符合英文习 惯,使文章读起来自然流畅,而不显啰嗦、冗繁。 在英译汉过程中,我们不能受原文的影响,要考 虑汉语行文习惯,可以省略后两个句子的主语, 可译为:
3替代
―替代”指用较简短的语言形式替代上文中 的某些词语,使行文简练流畅(李运兴, 2001)。王力(1994)用“替代”指人称 替代,不过也谈及名词替代、谓语替代、 形容词替代和动词替代。有些学者(胡壮 麟,1994;李运兴,2001)认为“替代” 可以分为名词替代、动词替代和小句替代 或分句替代。我们采用这种三分法,讨论 英译汉中如何体现原文的衔接。
衔接理论从20世纪70年代初现端倪至今,已成为语言学 领域的一个主流话题。学者们纷纷著书立说,在这一领 域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其中贡献最大、影响最深的当数 英国语言学家Halliday 和 Hasan,他们把衔接看作“存 在于篇章内部,使之成为语篇的意义关系”(Halliday, 1976: 4),认为衔接之所以能使一段话成为语篇,就 在于衔接通过语法和词汇等手段,把结构上彼此缺乏联 系的句子黏着在一起。在国内对衔接理论的研究贡献突 出的主要是胡壮麟。胡壮麟等人(1997:150)将衔接 关系定义为“把语篇中结构上互不相关,但语义上互相 依赖的各个成分联成一体的一种潜能”。根据Halliday 和Hasan的划分,衔接手段大致可分为语法衔接手段 (grammatical cohesion)和词汇衔接手段(lexical cohesion) 两种。前者又可以包括指称(reference)、 省略(ellipsis)、替代(substitution)和连词 (conjun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