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07-吲哚菁绿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应用2.3要求修改

合集下载

吲哚菁绿联合染料法在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中的应用

吲哚菁绿联合染料法在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中的应用

目录中文摘要 (1)英文摘要 (3)英文缩写 (6)研究论文吲哚菁绿联合染料法在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中的应用前言 (7)材料与方法 (8)结果 (11)讨论 (15)结论 (18)参考文献 (19)综述腋窝反向淋巴作图的研究进展 (25)致谢 (39)个人简历 (40)吲哚菁绿联合染料法在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中的应用摘要目的:分析联合使用双示踪剂(吲哚菁绿+亚甲蓝/纳米碳)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9年5 月至 2019 年8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乳腺中心收治的70例乳腺癌患者,所有患者行保乳术或乳房单纯切除加前哨淋巴结活检术。

采用荧光示踪剂联合蓝染/黑染示踪剂行术中双示踪寻找前哨淋巴结。

荧光示踪剂是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蓝染示踪剂是亚甲蓝(Methylene Blue;MB);黑色示踪剂是纳米碳混悬液(Carbon Nanoparticles Suspension Injection;CN)。

手术将前哨淋巴结分离出来,单独送病理检查。

分别记录每个患者术中前哨淋巴结( SLNs) 检出数量、示踪情况。

数据采用SPSS 21. 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 % ) 表示,比较采用χ2 检验,三者比较用F检验,以 P< 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共70例患者行双示踪法(吲哚菁绿+亚甲蓝/纳米碳)SLNB 手术,其中行乳房单纯切除+ SLNB 手术的50例,行保乳+ SLNB 手术的20例。

其中单切组有1例未找到前哨淋巴结,不成功率是1.43%。

总体成功率为98.57%,单切+SLNB组成功率98.00%,保乳+SLNB组成功率100%。

在70例患者中,用染料法(亚甲蓝/纳米碳)检出57(43+14)例,检出率是81.43%;用吲哚菁绿检出65例(47+18),检出率是92.86%。

吲哚菁绿检出比率较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0,P=0.043)。

吲哚菁绿荧光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吲哚菁绿荧光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吲哚菁绿荧光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临床效果研究引言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乳腺癌的转移通常通过淋巴系统进行,因此前哨淋巴结活检在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吲哚菁绿荧光法是一种在手术中可视化淋巴结的新技术,其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临床效果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吲哚菁绿荧光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临床效果,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探讨。

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至2020年间因乳腺癌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纳入300例患者。

其中150例患者采用吲哚菁绿荧光法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另外150例患者采用传统的无肿瘤标记物技术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

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术中淋巴结转移情况等指标,分析吲哚菁绿荧光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临床效果。

研究结果通过对比分析,发现采用吲哚菁绿荧光法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平均缩短时间为30分钟;淋巴结清扫数量也显著减少,平均减少5个淋巴结清扫;术中淋巴结转移情况检出率较传统方法提高10%。

吲哚菁绿荧光法在辨识正常淋巴组织和淋巴转移灶方面表现出了更高的准确性和灵敏性。

研究结果表明,吲哚菁绿荧光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结论吲哚菁绿荧光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显著减少手术时间和淋巴结清扫数量,提高术中转移灶检出率,并且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灵敏性。

吲哚菁绿荧光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的决策依据,为乳腺癌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直视下吲哚菁绿荧光显影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

直视下吲哚菁绿荧光显影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

㊃临床论著㊃[文章编号]1009-2188(2020)01-0020-06直视下吲哚菁绿荧光显影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王昭蕊,裴静(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合肥230022)㊀㊀[摘要]㊀目的㊀探讨直视下吲哚菁绿荧光显影在乳腺癌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㊂㊀方法入组34例术前考虑临床腋窝淋巴结阴性的乳腺癌患者㊂全麻成功后,常规消毒铺巾后,使用2ml注射器及22G针头,于患侧乳腺外上象限近乳晕皮下组织内注入1%亚甲蓝1~2ml㊂亚甲蓝注射10~15min后,将吲哚菁绿1ml(1mg/ml),注射至乳晕边缘3点㊁6点㊁9点和12点位置皮下㊂使用明德脉管成像仪,行患侧乳腺外上象限区域淋巴管引流实时显像㊂再用科大在研直视下荧光脉管显影仪行患侧乳腺外上象限区域淋巴管引流实时显像㊂术中荧光显影及亚甲蓝蓝染的淋巴结均予以切除,均行石蜡切片病理学检查㊂㊀结果㊀明德显像仪淋巴管显影率为97.06%(33/34),科大在研直视下显影仪淋巴管显影率97.06%(33/34)㊂34例可见明显荧光浓聚,33例可见明显蓝染淋巴结,1例未见蓝染淋巴结,但术中可见荧光显影㊂在平均淋巴结检出数量上,科大在研直视下荧光脉管显影仪为(3.090ʃ1.602)个,明德系统为(3.060ʃ1.613)个,亚甲蓝染色为(3.020ʃ1.527)个,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㊂㊀结论㊀科大在研直视下荧光脉管成像仪的淋巴结显影效果与明德成像仪相似,且能降低手术操作的繁琐程度,有望减少手术时间,为精准外科治疗提供一个更便捷的手术导航系统㊂㊀㊀[关键词]乳腺肿瘤;㊀前哨淋巴结;㊀吲哚菁绿;㊀脉管成像仪[中图分类号]R737.9㊀[文献标志码]B㊀DOI:10.16260/ki.1009-2188.2020.01.006Application of Direct Vision of Indocyanine Green Fluorescence in 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 ofBreast Cancer㊀WANG Zhao-rui,PEI Jing㊀(Department of Breast Surgery,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Anhui Medical University,Hefei230022,Anhui,China)Abstract:㊀Objective㊀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of direct vision of indocyanine green fluorescence aslymph node tracers in axillary 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 of breast cancer.㊀Methods㊀After general anesthesia,2ml syringe and22G needle was used to inject1%methylene blue(1~2ml)into the subcutaneous tissue nearthe areola in the upper quadrant of the breast.After injection of methylene blue for10~15minutes,1ml(1mg/ml)of indocyanine green was injected subcutaneously at the3,6,9and12points of the areola ing Mingdevessel imager,real-time imaging of lymphatic drainage in the upper quadrant of the breast was performed.Then,under the direct vision,the real-time imaging of lymphatic drainage in the external upper quadrant of the affectedbreast was performed under direct fluorescent lymphoscintigraphy.The lymph nodes stained by fluorescein and methylene blue were resected,and paraffin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was performed for them.㊀Results㊀The vi-sualization rate of lymphatics was97.1%(33/34)in Mingde imaging system,and97.1%(33/34)in the direct fluorescent lymphoscintigraphy.34cases showed obvious fluorescence concentration,33cases showed obviousblue stained lymph nodes,1case showed no blue stained lymph nodes.In terms of the average number of lymphnodes detected,there were3.090ʃ1.602in the direct fluorescent lymphoscintigraphy,3.060ʃ1.613in Mingdesystem and3.020ʃ1.527in methylene blue staining.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㊀㊀[收稿日期]2019-10-16,[修回日期]2019-12-28㊀㊀[基金项目]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5011d04037)㊀㊀[作者简介]王昭蕊,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在读硕士研究生㊂通信作者:裴静,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主任医师,副教授㊂groups(P>0.05).㊀Conclusion㊀The effect of lymph node visualization of fluorescent vessel imager under di-rect vision is similar to that of Mingde imager,and it can reduce the complexity of operation,hopefully reduce operation time,and provide a more convenient operation navigation system for precise surgical treatment for the detection of sentinel lymph node.㊀㊀Key words:breast neoplasms;㊀sentinel lymph node;㊀indocyanine green;㊀vessel imager㊀㊀乳腺癌的发病率在逐年升高,在我国女性罹患的恶性肿瘤中发病率位居首位㊂目前,绝大多数乳腺癌采取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㊂随着研究的进展,乳腺癌的手术也逐渐向着切除范围越来越小的趋势发展㊂乳腺癌的主要转移途径是腋窝淋巴结转移,而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 lymphadenectomy,ALND)会给患者带来上肢肿胀㊁麻木㊁疼痛等并发症,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㊂研究表明,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是评估临床腋窝淋巴结是否阴性的准确且可靠的方法[2]㊂临床研究及Meta分析认为,对于前哨淋巴结阴性的病人给予腋窝淋巴结清扫并无提高患者生存率的作用[3,4]㊂因此,SLNB可以免除对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阴性病人整个腋窝淋巴结的清扫,减轻病人的痛苦㊂对于前哨淋巴结辅助定位的示踪剂,目前临床开展的有染料及核素两种,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㊂染料法具有需要较长的学习曲线,不能透过皮肤看到淋巴管的走行,操作相对复杂的缺点;核素法因高检出率现被作为金标准,但是因其有放射学污染㊁保存不够方便㊁准备时间长等缺点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㊂近些年,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作为淋巴示踪剂得到了一定的关注,并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㊂目前我国使用的荧光成像仪为廊坊明德医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脉管成像仪,明德脉管成像仪是荧光染料前哨淋巴结活检主要的辅助检测仪器[5,6]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多模态医疗影像实验室研发的直视下荧光脉管成像仪可以在术野体表直接观察到显影,它将影像投影到病人身上,融合现实显示,能实现实时反馈的优点㊂本研究通过使用这两种荧光成像系统对前哨淋巴结进行辅助定位,并与亚甲蓝染色及术中所见㊁术后病检比较,探讨直视下荧光脉管成像仪的可行性㊁有效性㊂1㊀资料与方法1.1㊀研究对象选取2018年3月到2018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的住院患者中,术前临床诊断腋窝淋巴结未转移的乳腺癌患者34例㊂入组标准:①经空芯针或微创旋切活检确诊为乳腺癌;②体格检查未扪及肿大腋窝淋巴结;③影像学检查未发现腋窝淋巴结肿大,无远处转移㊂排除标准:①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②肿块切除活检的乳腺癌患者;③术前做过放疗;④对碘剂过敏患者㊂本研究经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件号:安医一附院论审-PJ2017-11-04)㊂1.2㊀仪器与试剂荧光探测仪选用科大联合江苏信美医学工程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荧光影像系统(科大在研直视下荧光脉管成像仪),见图1a;荧光脉管成像仪(明德医药公司)见图1b;前哨淋巴结示踪剂采用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注射溶液(卫材制药有限公司)和亚甲蓝注射液㊂1.3㊀方法全麻,常规消毒铺巾,使用2ml注射器及22G 针头,于患侧乳腺外上象限近乳晕皮下组织内注入1%亚甲蓝1~2ml,于注射点局部按摩30s㊂亚甲蓝注射10~15min后,将吲哚菁绿1ml (1mg/ml),注射至乳晕边缘3点㊁6点㊁9点和12点位置皮下(见图2a),形成皮丘,每个位置0.25ml㊂注射ICG后于乳晕区局部按摩30s㊂使用明德脉管成像仪,行患侧乳腺外上象限区域淋巴管引流实时显像,拍照记录淋巴管引流图像,在淋巴管汇集点远侧约一横指处确定为SLN的位置(近常规SLNB手术切口位置),拍照并行体表标记(见图2b)㊂再用科大在研直视下荧光脉管显影仪行患侧乳腺外上象限区域淋巴管引流实时显像,拍照记录淋巴管引流图像,在淋巴管汇集点远侧一横指处确定为SLN的位置(近常规SLNB手术切口位置),拍照并行体表标记,评价标记位置是否一致(见图2c)㊂术中荧光显影及亚甲蓝蓝染的淋巴结均予切除(见图3㊁4),均行术中冰冻及术后石蜡切片病理学检查㊂1.4㊀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21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因属于非正态分布的配对样本,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a.科大在研直视下荧光脉管成像仪b.明德脉管系统成像仪图1㊀两种荧光成像系统a.乳晕四周注射ICGb.明德成像仪对ICG 皮下引流的路径显现c.科大在研直视下荧光脉管显影仪对ICG 皮下引流的路径显现,为体表直接显影图2㊀明德系统及科大在研直视下荧光脉管显影仪显影a.明德系统对术中淋巴结的显影b.科大在研直视下荧光脉管显影仪对术中淋巴结的显影图3㊀明德系统及科大在研直视下荧光脉管显影仪对术中淋巴结的显影a.仅染料染色 b.明德成像仪ICG染色淋巴结的显影 c.科大在研直视下荧光脉管显影仪对ICG染色的淋巴结显影图4㊀明德系统及科大在研直视下荧光脉管显影仪对取出淋巴结的显影2㊀结㊀㊀果2.1㊀一般资料及病理学结果34例均为女性,平均年龄(49.4ʃ6.5)岁;其中绝经11例,未绝经22例;均为单个肿瘤,肿瘤位于左侧16例,右侧18例,肿瘤直径(3.9ʃ1.3)mm;肿瘤组织学分级Ⅰ级4例㊁Ⅱ级20例㊁Ⅲ级8例; ER阳性27例,阴性7例;PR阳性28例,阴性6例; HER-2阳性15例,阴性19例㊂2.2㊀示踪结果在34例采用ICG联合亚甲蓝示踪剂检测前哨淋巴结的患者中,33例在5min内在科大在研直视下荧光脉管显影仪中均可见到明显的皮肤淋巴管荧光显影,两者位置一致,皮肤淋巴管显影率均为97.06%(33/34)㊂33例于皮肤淋巴管荧光显影消失处远端一横指切开,均能找到荧光显影淋巴结㊂1例无体表皮肤淋巴管显影的按照常规切口寻找前哨淋巴结,也找到了荧光显影淋巴结,故这两种荧光显影系统的前哨淋巴结检出率均为100%㊂而亚甲蓝在体表无显影,仅在术中可见蓝染的淋巴管㊂2.3㊀科大在研直视下荧光脉管显影仪与明德系统示踪SLN的比较34例病人中,包括体表显影和术中切开后显影,通过科大在研直视下荧光脉管显影仪至少检出1枚SLN,检出率为100%,平均检出个数3.090ʃ1.602㊂通过明德系统亦至少检出1枚SLN,检出率为100%,平均检出个数3.06ʃ1.613㊂秩和检验提示,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㊂2.4㊀科大在研直视下荧光脉管显影仪与亚甲蓝示踪SLN的比较34例病人中,通过科大在研直视下荧光脉管显影仪至少检出1枚SLN,检出率为100%,平均检出个数为3.09ʃ1.602㊂通过肉眼可见亚甲蓝染色的方法存在1例未检出,检出率为97.06% (33/34),平均检出个数3.020ʃ1.527㊂秩和检验提示,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㊂2.5㊀明德系统与亚甲蓝示踪SLN的比较34例病人中通过明德系统至少检出1枚SLN,检出率为100%,平均检出个数3.060ʃ1.613㊂通过肉眼可见亚甲蓝染色的方法存在1例未检出,检出率为97.06%(33/34),平均检出个数3.020ʃ1.527㊂秩和检验提示,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㊂表1㊀不同检测方法SLN检测结果比较分组例数体有淋巴管显影率SLN检出个数检出率明德㊀㊀3433(97.06) 3.060ʃ1.61334(100)科大在研3433(97.06) 3.090ʃ1.60234(100)亚甲蓝㊀34- 3.020ʃ1.52733(97.06)㊀㊀㊀㊀㊀注:各组间比较,P>0.053㊀讨㊀㊀论SLN是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第一站淋巴结, SLN的病理情况可以反映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在SLN无癌转移的情况下,患者腋窝淋巴结免于清扫,这将会提高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㊂目前SLN定位的金标准为核素及染料的双示踪剂法,假阴性率为5%~10%[7,8],但因放射性核素的放射性㊁保存的不便性及操作繁琐,在中国并未得到广泛的应用㊂目前我国使用最广泛的是染料法,但其检出率较低,约为70%~80%[9]㊂考虑到对前哨淋巴结定位的高检出率㊁低假阴性率㊁低学习曲线需求,荧光染料示踪方法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㊂本研究中使用的荧光染料示踪剂为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㊂ICG目前在神经外科㊁眼科及骨科等外科中均作为血管荧光造影剂在研究使用[10,11]㊂同时,肝胆外科中利用ICG与蛋白质的结合,主要应用于胆管的造影㊁肝脏肿瘤的荧光造影㊁肝段的造影及肝癌肝外转移灶的筛查[12~14]㊂ICG也是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和欧洲食品药品管理局目前批准的唯一近红外成像对比剂㊂近些年,ICG在乳腺外科及肿瘤外科中应用于前哨淋巴结的定位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㊂皮下注射后,ICG与血清蛋白紧密结合,进入淋巴管流向SLN[15],ICG作为示踪剂在LSN的检出率方面等效于甚至优于传统的方法[16~19]㊂Mata分析表明,荧光显影示踪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检出率在89%到100%之间,和作为金标准的核素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20]㊂近年来的研究表明,ICG荧光法辅助定位前哨淋巴结,假阴性率在5.6%~9.5%[21~23]㊂ICG荧光示踪法的平均前哨淋巴结检出个数约1.5 ~3.4[20],此次研究中的直视荧光显影系统平均显影个数与此类似㊂ICG的近红外荧光的波段为700~900nm[24],肉眼不可见,因此需要近红外荧光显像的仪器进行辅助显像㊂目前我国临床批准使用的为明德脉管系统成像仪,该系统的荧光显像于术野之外的显示屏幕上,而不能实时显示于术野中,手术医生需要在屏幕和术野之间转换视线,影响手术的流畅度,限制了ICG在乳腺外科中的应用㊂我科在前期与中国科技大学合作研究出Google增强显影系统,利用术者佩戴Google眼镜,荧光信号通过投射于Google眼镜实现近似术野实时显示[24~26]㊂此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就ICG荧光显影问题,进一步研发出直视下近红外荧光显影系统,实现了术野实时显影,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系统在淋巴结检出数量上无统计学差异㊂本次研究中淋巴管体表显影率为97.1% (33/34),有1例体表淋巴管显影阴性,后并未影响术中荧光显影淋巴结的检出㊂ICG所发出的荧光需要穿透人体组织被探查仪捕捉到才能显影,有文献报道,皮肤淋巴管未显影与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是相关的,BMI>40kg/m2将显著影响淋巴管引流显影[27]㊂本研究中有1例体表淋巴管未显影则考虑为ICG注射深度较深,同时脂肪层较厚,探测仪和淋巴管之间距离较大引起的㊂虽然ICG荧光显影引导下的前哨淋巴结活检在较多方面优于染料法,但仍然有一定的局限性㊂手术过程中出现小淋巴管的损伤会导致ICG的外漏,在术野中出现较宽的荧光显影,使荧光引导下对SLN辨认变得较为困难㊂关于这一点,术者需术中轻柔操作,尽量减少对淋巴管的损伤,同时,选择荧光强度较大的区域进行探查并轻柔地分离㊂本次试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采用的是自身对照,两种系统导航下的手术时间未能比较;同时,并非所有患者进行了腋窝淋巴结清扫,对于SLNB的假阴性问题没有体现㊂后续,会加大样本,进行多中心研究,对该系统的手术时间㊁腋窝损伤程度㊁术后患侧上肢功能进行评估及长期随访,同时对新系统引导下SLN检测的假阴性率㊁敏感性进行进一步的研究㊂综上所述,此次新研发的直视下荧光脉管显影仪具有方便㊁实时的特点,在SLN辅助定位上并不亚于明德系统,同时降低了手术中的操作繁琐程度,有望减少手术时间㊂同时其更短的学习曲线,也更有利于基层医院对SLN活检的广泛开展和业务提升㊂随着ICG在肿瘤外科中的应用,近红外荧光显影系统将更广泛地用于外科手术中,为精准外科治疗提供一个更便捷的手术导航媒介㊂[参考文献][1]㊀Jessing C,Langhans L,Jensen MB,et al.Axillary lymph nodedissection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after sentinel node biopsy[J].Acta Oncol,2018,57(1):166-169.[2]㊀Kumar A,Puri R,Gadgil PV,et al.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 inprimary breast cancer:window to management of the axilla[J].World J Surg,2012,36(7):1453-1459.[3]㊀Kim T,Giuliano AE,Lyman GH.Lymphatic mapping and 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 in early-stage breast carcinoma:a meta analysis[J].Cancer,2006,106(1):4-16.[4]㊀Krag DN,Anderson SJ,Julian TB,et al.Sentinel-lymph-node re-section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axillary-lymph-node dissection in clinically node-negative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overall sur-vival findings from the NSABP B-32randomised phase3trial[J].Lancet Oncol,2010,11(10):927-933.[5]㊀佟萌,郭文斌,高伟,等.单独应用吲哚菁绿荧光导航技术行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临床研究[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14,29(8):613-616.[6]㊀任敏,王本忠,陈樱,等.吲哚菁绿-纳米碳联合示踪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J].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2015,9(2):97-100.[7]㊀Goyal A,Newcombe RG,Chhabra A,et al.Factors affectingfailed localisation and false-negative rates of sentinel node biopsy in breast cancer--results of the ALMANAC validation phase[J].Breast Cancer Res Treat,2006,99(2):203-208. [8]㊀Hojo T,Nagao T,Kikuyama M,et al.Evaluation of sentinel nodebiopsy by combined fluorescent and dye method and lymph flow for breast cancer[J].Breast,2010,19(3):210-213. [9]㊀Aoyama K,Kamio T,Ohchi T,et al.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for breast cancer patients using fluorescence navigation with indo-cyanine green[J].World J Surg Oncol,2011,9:157. [10]Desmettre T,Devoisselle JM,Mordon S.Fluorescence propertiesand metabolic features of indocyanine green(ICG)as related to angiography[J].Surv Ophthalmol,2000,45(1):15-27. [11]Dashti R,Laakso A,NiemeläM,et al.Microscope-integratednear-infrared indocyanine green videoangiography during surgery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the Helsinki experience[J].Surg Neurol, 2009,71(5):543-550.[12]Terasawa M,Ishizawa T,Mise Y,et al.Applications of fusion-fluorescence imaging using indocyanine green in laparoscopichepa-tectomy[J].Surg Endosc,2017,31(12):5111-5118. [13]He P,Huang T,Fang C,et al.Identification of extrahepaticmetastasi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using indocyanine green-fluorescence imaging[J].Photodiagnosis Photodyn Ther, 2019,25:417-420.[14]Satou S,Ishizawa T,Masuda K,et al.Indocyanine green fluores-cent imaging for detecting extrahepatic metastasis of hepatocellular-carcinoma[J].J Gastroenterol,2013,48(10):1136-1143. [15]Liu J,Huang L,Wang N,et al.Indocyanine green detects senti-nel lymph nodes in early breast cancer[J].J Int Med Res,2017,45(2):514-524.[16]Takada M,Takeuchi M,Suzuki E,et al.Real-time navigationsystem for 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u-sing projection mapping with indocyanine green fluorescence[J].Breast Cancer,2018,25(6):650-655.[17]Sorrentino L,Sartani A,Pietropaolo G,et al.A novel indocya-nine green fluorescence-guided video-assisted technique for senti-nel node biopsy in breast cancer[J].World J Surg,2018,42(9): 2815-2824.[18]苑龙,周艳,胡滢,等.吲哚菁绿联合亚甲蓝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6,10(2):87-91.[19]van der Vorst JR,Schaafsma BE,Verbeek FP,et al.Randomizedcomparison of near-infrared fluorescence imaging using indocyanine green and99(m)technetium with or without patent blue for the sentinel lymph node procedure in breastcancer patients[J].Ann Surg Oncol,2012,19(13):4104-4111.[20]Sugie T,Ikeda T,Kawaguchi A,et al.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 using indocyanine green fluorescence in early-stage breast canc-er:a meta-analysis[J].Int J Clin Oncol,2017,22(1):11-17.[21]Tagaya N,Yamazaki R,Nakagawa A,et al.Intraoperative identi-fication of sentinel lymph nodes by near-infrared fluorescence ima-ging in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J].Am J Surg,2008,195(6):850-853.[22]Murawa D,Hirche C,Dresel S,et al.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in breast cancer guided by indocyanine green fluorescence[J].Br J Surg,2009,96(11):1289-1294.[23]Hirche C,Murawa D,Mohr Z,et al.ICG fluorescence-guidedsentinel node biopsy for axillary nodal staging in breast cancer[J].Breast Cancer Res Treat,2010,121(2):373-378. [24]裴静,岳健,徐晓军,等.可穿戴设备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7,27(18):51-55.[25]Zhang Z,Pei J,Wang D,et al.A Google Glass navigation sys-tem for ultrasound and fluorescence dual-mode image-guided sur-gery[J].SPIE BiOS,2016,96980I.[26]Zhang Z,Pei J,Wang D et al.A wearable Goggle navigation sys-tem for dual-mode optical and ultrasound localization of suspicious lesions:validation studies using tissue-simulating phantoms and an ex vivoHuman breast tissue model[J].PLoS One,2016,11(7): e0157854.[27]Grischke EM,Röhm C,Hahn M,et al.ICG fluorescence tech-nique for the detection of sentinel lymph nodes in breast cancer: results of a prospective open-label clinical trial[J].Geburtshilfe Frauenheilkd,2015,75(9):935-940.。

吲哚菁绿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及其量效分析

吲哚菁绿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及其量效分析

吲哚菁绿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及其量效分析叶欣;崔嵘嵘;周晓云;王铮元【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吲哚菁绿(ICG)在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中皮下淋巴管及淋巴结的显影情况,寻找最佳浓度以提高SLNB的成功率.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5月临床腋窝淋巴结阴性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339例,采用ICG和亚甲蓝双示踪法行SLNB.浓度为1.25 mg/mL的ICG原液,稀释至不同浓度,注射体积1 mL;亚甲蓝注射1 mL(10 mg/mL).记录注射不同浓度的ICG后,皮下淋巴管、淋巴结的显影情况及SLNB成功率.结果·ICG浓度对淋巴管及淋巴结显影率和最终活检成功率有影响(P=0.001).在肿瘤位于乳房非外上象限(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活检)及肿瘤位于外上象限未行切除活检(穿刺活检)组中,达到80%的皮下淋巴管显影率的ICG浓度为0.723 mg/mL(95%CI为0.595~0.915 mg/mL).该浓度范围在这组患者中皮下淋巴结显影率为28%~53%,SLNB成功率为88%~92%;在肿瘤位于外上象限且已切除组中,皮下淋巴管和淋巴结显影率分别为50%~69%和20%~42%,SLNB成功率为76%~81%.2组的皮下淋巴管显影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淋巴结显影及SLNB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8,P=0.232).结论·ICG荧光法+亚甲蓝染色法的双示踪法行SLNB简单易行且活检成功率高,ICG最佳浓度为0.723 mg/mL,可提高淋巴管及淋巴结的显影率.%Objective·To study the imaging of subcutaneous lymph-vessels and lymph-nodes in 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 (SLNB)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indocyanine green (ICG), and to find the best concentration to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SLNB. Methods·A total of 339 primary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ith clinical negative axillary lymph node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 Double tracer method [ICG and methylene blue(10 mg/mL)] was used for 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 1.25 mg/mL ICG was diluted to difference concentration. The injection volume was 1 mL for ICG and 1 mL for methylene blue. The imaging of subcutaneous lymph-vessels and lymph-nodes and the success rate of SLNB were recorded after injection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ICG. Results·The concentration of ICG had significant effect on lymph-vessels and lymph-nodes imaging rate and SLNB success rate (P=0.001). In the group that breast tumors not located in the external upper quadrant (needle biopsy or excisional biopsy) and tumor located in the external upper quadrant without excisional biopsy (needle biopsy), concentration of ICG reached 80% subcutaneous lymph-vessels imaging rate is 0.723 mg/mL (95% CI 0.595-0.915 mg/mL). In this group, in this concentration range, the imaging rate of subcutaneous lymph node was 28%-53%, and the success rate of SLNB was 88%-92%. In the group that breast tumors located in the external upper quadrant and had been resected, the imaging rate of subcutaneous lymph-vessels and lymph-nodes was 50%-69% and 20%-42%, respectively, and the success rate of SLNB was 76%-81%. The difference of subcutaneous lymph-vessels imaging rate between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14), but the difference of lymph-nodes imaging rate and SLNB success rate had no significance (P=0.628, P=0.232). Conclusion·Using double tracer (ICG and methylene blue) in SLNB is simple and feasible. The best concentration of ICG is 0.723 mg/mL, which can improve the imaging rate of lymph nodes and lymph nodes.【期刊名称】《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7(037)012【总页数】6页(P1634-1639)【关键词】乳腺肿瘤;前哨淋巴结活检;示踪剂;吲哚菁绿【作者】叶欣;崔嵘嵘;周晓云;王铮元【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乳腺科,上海 200030;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乳腺外科,上海 20009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乳腺科,上海 200030;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乳腺外科,上海 20009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9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是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判断早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的术式。

吲哚菁绿荧光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吲哚菁绿荧光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吲哚菁绿荧光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临床效果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吲哚菁绿荧光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临床效果。

通过分析现有文献和临床实践,发现吲哚菁绿荧光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敏感性,能够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和淋巴结检出率。

结合研究方法和临床效果分析,发现该技术在乳腺癌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该技术仍存在局限性,如需要专业训练和设备支持。

在结论部分指出吲哚菁绿荧光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临床应用前景可期,但仍需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技术,以提高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吲哚菁绿荧光法、活检、临床效果研究、作用机制、研究方法、技术优势、局限性、临床应用前景、结论、背景介绍、研究意义1. 引言1.1 背景介绍乳腺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增加。

乳腺癌的治疗中,前哨淋巴结活检是一项重要的手术操作,用于判断乳腺癌是否向淋巴结转移。

传统的前哨淋巴结活检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在手术过程中无法直观准确地检测到淋巴结,导致漏检率较高。

有必要寻找一种准确、快速、可视化的方法来改善前哨淋巴结活检的效果。

吲哚菁绿荧光法是一种新型的影像技术,通过注射吲哚菁绿染料,使淋巴结呈现绿色荧光,从而在手术中直观地显示出淋巴结位置。

这种荧光法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能够帮助医生准确找到前哨淋巴结,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吲哚菁绿荧光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被广泛关注和应用。

本研究旨在探讨吲哚菁绿荧光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临床效果,并评估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前景。

通过对吲哚菁绿荧光法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以及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推广该技术提供参考依据。

1.2 研究意义研究表明,吲哚菁绿荧光法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能够有效地提高前哨淋巴结检出率和准确性,有望成为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新的重要手段。

该技术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地定位淋巴结,提高手术的节约程度和成功率,同时减少术中并发症的发生,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2024年吲哚菁绿联合亚甲蓝检测早期乳腺癌患者前哨淋巴结效果及远期安全性的临床分析》范文

《2024年吲哚菁绿联合亚甲蓝检测早期乳腺癌患者前哨淋巴结效果及远期安全性的临床分析》范文

《吲哚菁绿联合亚甲蓝检测早期乳腺癌患者前哨淋巴结效果及远期安全性的临床分析》篇一一、引言乳腺癌作为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早期诊断与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前哨淋巴结(SLN)的检测是乳腺癌治疗中关键的环节,其准确性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方案及预后。

近年来,吲哚菁绿(ICG)联合亚甲蓝(MB)检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早期乳腺癌患者前哨淋巴结的检测。

本文旨在探讨吲哚菁绿联合亚甲蓝检测早期乳腺癌患者前哨淋巴结的效果及远期安全性。

二、材料与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了近期内在我院接受乳腺癌治疗的早期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共纳入100例。

2. 方法采用吲哚菁绿联合亚甲蓝进行前哨淋巴结的检测,并对其效果及远期安全性进行临床分析。

具体操作步骤包括:术前准备、ICG与MB的注射、淋巴结活检、病理学检查等。

三、结果1. 检测效果通过吲哚菁绿联合亚甲蓝的检测,早期乳腺癌患者的前哨淋巴结检出率较高,能够显著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在淋巴结转移的评估中,该方法也能够有效判断淋巴结是否转移,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2. 远期安全性吲哚菁绿联合亚甲蓝检测前哨淋巴结的远期安全性良好,未发现明显的毒副作用及并发症。

患者术后恢复较快,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四、讨论吲哚菁绿联合亚甲蓝检测早期乳腺癌患者前哨淋巴结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灵敏度,能够有效评估淋巴结是否转移,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此外,该方法具有较高的远期安全性,未发现明显的毒副作用及并发症,患者术后恢复较快,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然而,该方法仍存在一定局限性。

例如,对于某些特殊类型的乳腺癌患者,如肿瘤较大或淋巴结密集的患者,该方法可能存在一定的漏诊风险。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五、结论综上所述,吲哚菁绿联合亚甲蓝检测早期乳腺癌患者前哨淋巴结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灵敏度,能够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吲哚菁绿联合美蓝在乳腺癌保乳术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

吲哚菁绿联合美蓝在乳腺癌保乳术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

[14]王德明,林慧艳,陈艳清,等.水面舰艇远航期间上肢骨折麻醉处理一例[J].海军医学杂志,2015,36(5):478-479.[15]王东,熊宜辉,李薇薇.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胫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J].江西医药,2016,51(4):364-366.[16]周凡林.臂丛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J].医药前沿,2016,6(11):50-51.[17]瞿波,于永群,关睿聪,等.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5,21(5):515-517.[18]张宁,孙保民,程燕,等.地塞米松复合右美托咪定对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6,37(8):935-939.[19]孔令鹏.地塞米松复合地佐辛和罗哌卡因对肌间沟臂丛神经的阻滞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21):86-87.[20]杨卫华.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期的影响[J].临床研究,2016,24(12):65-66.(收稿日期:2020-09-17) (本文编辑:周亚杰)*基金项目:韶关市卫计局课题(Y20202)①广东省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 广东 韶关 512025通信作者:黄仁峰吲哚菁绿联合美蓝在乳腺癌保乳术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黄仁峰① 吴万明① 欧林洋① 雷睿文①【摘要】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联合美蓝在乳腺癌保乳术中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行SLNB 的早期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

观察组采用吲哚菁绿联合美蓝示踪剂,对照组单独采用美蓝示踪剂。

比较两组患者前哨淋巴结检出结果、转移及阳性情况。

结果:观察组淋巴结检出49例,检出率98.0%;对照组淋巴结检出43例,检出率8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024年吲哚菁绿联合亚甲蓝双示踪法检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远期安全性及预后分析》范文

《2024年吲哚菁绿联合亚甲蓝双示踪法检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远期安全性及预后分析》范文

《吲哚菁绿联合亚甲蓝双示踪法检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远期安全性及预后分析》篇一摘要:本文对吲哚菁绿联合亚甲蓝双示踪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检测中的远期安全性及预后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

通过对临床病例的回顾性研究,评估了该技术对于乳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准确性及对远期预后评估的贡献。

一、引言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和准确诊断。

前哨淋巴结作为乳腺癌转移的首要目标,其检测对于评估肿瘤的扩散程度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吲哚菁绿联合亚甲蓝双示踪法作为一种新型的前哨淋巴结检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本文将对其远期安全性及预后进行分析。

二、材料与方法1. 研究对象:选择经吲哚菁绿联合亚甲蓝双示踪法检测的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

2. 检测方法:利用吲哚菁绿和亚甲蓝两种示踪剂对前哨淋巴结进行定位和检测。

3. 数据收集: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检查结果、随访数据等。

4. 数据分析: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三、结果1. 安全性分析:吲哚菁绿联合亚甲蓝双示踪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检测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该方法未发现明显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如淋巴水肿、皮肤感觉异常等。

2. 诊断准确性:该技术对于前哨淋巴结的定位和检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能够准确判断淋巴结是否发生转移。

3. 预后分析:通过对患者的随访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吲哚菁绿联合亚甲蓝双示踪法能够准确评估乳腺癌患者的远期预后。

对于前哨淋巴结阳性患者,及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四、讨论吲哚菁绿联合亚甲蓝双示踪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检测中具有较高的远期安全性和诊断准确性。

该方法能够准确判断前哨淋巴结是否发生转移,为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此外,该方法还能对患者的远期预后进行评估,有助于医生制定更合适的治疗方案。

然而,该技术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例如,对于某些特殊的乳腺癌病例,如多中心性乳腺癌或乳腺大导管的病例,该方法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2024年吲哚菁绿联合亚甲蓝双示踪法检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远期安全性及预后分析》范文

《2024年吲哚菁绿联合亚甲蓝双示踪法检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远期安全性及预后分析》范文

《吲哚菁绿联合亚甲蓝双示踪法检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远期安全性及预后分析》篇一摘要:本文通过对吲哚菁绿(ICG)联合亚甲蓝(MB)双示踪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检测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远期安全性及预后效果。

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该方法在乳腺癌治疗中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一、引言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前哨淋巴结(SLN)检测对于指导乳腺癌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吲哚菁绿和亚甲蓝双示踪法作为一种新的检测技术,已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检测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探讨该方法在乳腺癌治疗中的远期安全性及预后效果。

二、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了近五年内接受吲哚菁绿联合亚甲蓝双示踪法检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患者资料。

通过对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结果、随访数据等进行综合分析,评估该方法的安全性和预后效果。

三、结果1. 安全性分析吲哚菁绿联合亚甲蓝双示踪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检测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该方法操作简便,患者痛苦较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在长期随访过程中,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2. 预后分析通过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理结果,发现吲哚菁绿联合亚甲蓝双示踪法能够准确检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

在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中,该方法对于评估肿瘤的转移情况和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价值。

此外,该方法还能有效预测患者的预后情况,为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四、讨论吲哚菁绿联合亚甲蓝双示踪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检测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该方法能够准确评估肿瘤的转移情况,为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同时,该方法操作简便,患者痛苦较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较好的远期安全性。

在预后分析方面,吲哚菁绿联合亚甲蓝双示踪法能够有效预测患者的预后情况。

通过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理结果,可以评估患者的生存期和复发风险,为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此外,该方法还能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吲哚菁绿荧光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吲哚菁绿荧光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吲哚菁绿荧光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临床效果研究【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吲哚菁绿(ICG)荧光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 60例疑似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行美蓝染色法和吲哚菁绿荧光法检测。

对比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并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假阴性率、准确率;平均检测用时和前哨淋巴结转移数量。

结果病理检查结果显示阳性40例、阴性20例。

吲哚菁绿荧光法的准确率95.00%(57/60)高于美蓝染色法的75.0%(45/60),假阴性率5.00%(2/40)低于美蓝染色法的20.00%(8/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吲哚菁绿荧光法的平均检测用时(11.25±1.12)min短于美蓝染色法的(17.26±1.53)min,前哨淋巴结转移数量(3.21±0.76)枚多于美蓝染色法的(1.79±0.52)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吲哚菁绿荧光法应用于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能降低假阴性率,提高诊断准确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吲哚菁绿荧光法;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indocyanine green (ICG) fluorescence in 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 of breast cancer. Methods A total of 60 suspected breast cancer patients as study subjects all detected by methylene blue staining and indocyanine green fluorescence. The detection results of the two methods were compared. With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results as gold standard, the false negative rate,the accuracy rate, the success rate, the average detection time and the number of sentinel lymph node metastases of the two methods were compared. Results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showed that 40 cases were positive and 20 cases were negative. The accuracy rate and detection success rate of indocyanine green fluorescence were 95.00%(57/60) and 98.33%(59/60)respectively, which were higher than 75.0%(45/60) and 88.33%(53/60) of methylene blue staining, and false negative rate 5.00%(2/40) was lower than 20.00%(8/40) of methylene blue staining.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average detection time (11.25±1.12) min of indocyanine green fluorescence was shorter than (17.26±1.53) min of methylene blue staining, and number of sentinel lymph node metastases(3.21±0.76) pieces was more than (1.79±0.52) pieces of methylene blue staining.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indocyanine green fluorescence in 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 of breast cancer can reduce the false negative rate and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diagnosis,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Key words】 Indocyanine green fluorescence; Breast cancer; 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早期乳腺癌、黑色素瘤的診断、分期与治疗方式均依据淋巴结是否转移而判断[1]。

201601107-吲哚菁绿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应用2.3要求修改

201601107-吲哚菁绿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应用2.3要求修改

吲哚菁绿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应用【摘要】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中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 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的16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检测分析,随机分为亚甲蓝组、亚甲蓝+吲哚菁绿联合组分别为65例和95例。

比较2组患者的检出成功率、准确率和假阴性率。

结果:亚甲蓝+吲哚菁绿联合组的检出成功率和准确性明显高于亚甲蓝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甲蓝+吲哚菁绿联合组的假阴性率明显低于亚甲蓝组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亚甲蓝+吲哚菁绿联合组检出的前哨淋巴结(2.9±0.9)枚/例明显多于亚甲蓝组组(1.9±0.5)枚/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进行吲哚菁绿检测降低假阴性率提供可靠的依据,提高乳腺癌的诊断水平。

关键词:吲哚菁绿;乳腺癌;前哨淋巴结Application of indocyanine green in 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 in breast cancer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indocyanine green in 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 in breast cancer. Methods: selected in our hospital in 2013 January to December 2015 160 cases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ere detected and analyze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ub methylene blue group, methylene blue and indocyanine green in the combination group were 65 cases and 95 cases. The detection success rate, accuracy and false negative rate of the 2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methylene blue + indocyanine green in the combined group detection success rate and accuracy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group of methylene blue,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5); methylene blue + indocyanine green joint group of the false negative rat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methylene blue group,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Methylene blue + indocyanine green joint detection of sentinel lymph node (2.9 + 0.9) gold / case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methylene blue group (+ 1.9 0.5) pieces / cases,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5). Conclusion: breast cancer sentinel lymph node indocyanine green test to reduce the false negative rate and provide a reliable basis to improve the diagnostic level of breast cancer.Keywords: Indocyanine green; breast cancer; sentinel lymph node腋窝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作为乳腺癌转移的第一站,在肿瘤转移时常首先受累,而腋窝SLN有无肿瘤转移理论上可以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状况[1]。

吲哚菁绿荧光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吲哚菁绿荧光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吲哚菁绿荧光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临床效果研究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已经成为乳腺癌手术的重要辅助方法。

对于一些微小的淋巴结微转移以及淋巴结内散在转移的检测并不是十分准确。

近年来,吲哚菁绿(ICG)荧光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临床应用逐渐受到重视。

本文将从临床效果方面对ICG荧光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一、ICG荧光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原理ICG是一种近红外荧光染料,具有很强的近红外吸收和荧光发射特性。

ICG在近红外光谱(NIR)范围内有很高的光谱特性,可以很好地穿透生物组织。

在手术中,ICG可以通过静脉注射进入淋巴管系统,随着淋巴液流向淋巴结,在近红外光谱的激发下,ICG会发出绿色荧光,从而清晰地显示淋巴结的位置和数量。

1. 临床试验设计选取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两组,一组进行传统的显微镜下活检术,另一组进行ICG荧光法辅助下的活检术。

比较两组在手术时间、检出率、假阴性率等方面的差异。

2. 临床结果分析通过临床试验发现,ICG荧光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ICG荧光法能够在手术中快速准确地定位淋巴结,节省了手术时间。

ICG荧光法能够明显提高淋巴结的检出率,在微小淋巴结转移的检测中表现出更高的灵敏度。

ICG荧光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假阴性率明显低于传统的显微镜下活检术。

基于以上的临床研究结果,ICG荧光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表现出了很好的应用前景。

ICG荧光法能够为乳腺癌手术提供更加精确的定位和清晰的观察,有助于保护患者重要组织结构,减少手术并发症。

ICG荧光法的高检出率和低假阴性率意味着能够更好地帮助医生确定患者的淋巴结状况,有利于更好地进行治疗方案的制定。

ICG荧光法的快速操作和操作方便也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有助于提高手术效率和减少病人的痛苦。

ICG荧光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临床效果研究表明,ICG荧光法具有明显的优势,并有望成为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重要辅助方法。

吲哚菁绿荧光显影技术在乳腺癌手术中的应用

吲哚菁绿荧光显影技术在乳腺癌手术中的应用

吲哚菁绿荧光显影技术在乳腺癌手术中的应用
许勇(综述);袁松林(审校);陈铭涛(审校)
【期刊名称】《临床与病理杂志》
【年(卷),期】2022(42)10
【摘要】乳腺癌已经成为全球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

随着综合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得到了较大改善,其外科治疗也从“最大耐受”逐渐转变为“最小、最有效”的治疗模式。

乳腺癌的保乳及保腋窝手术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如何安全有效地进行保乳及保腋窝手术需要借助先进的辅助技术。

随着荧光显影技术的发展,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显影技术在肿瘤外科手术得到广泛的应用,近年来也逐渐应用到乳腺癌手术中,尤其是在乳腺癌保乳根治肿瘤定位方面及保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中发挥了一定的优势,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总页数】5页(P2582-2586)
【作者】许勇(综述);袁松林(审校);陈铭涛(审校)
【作者单位】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乳甲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吲哚菁绿荧光实时显影技术在泌尿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2.吲哚菁绿荧光显影技术在腹腔镜胆囊手术中的应用
3.不同剂量的吲哚菁绿在吲哚菁绿荧光显影技术联合腹
腔镜肝内胆管结石手术中的应用效果4.吲哚菁绿荧光实时显影技术在儿童复杂肾积水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中的初步应用5.吲哚菁绿荧光显影导航技术在肝胆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吲哚菁绿荧光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吲哚菁绿荧光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吲哚菁绿荧光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吲哚菁绿荧光法是一种通过注射吲哚菁绿染料,利用近红外光源激发,观察淋巴管道和淋巴结的荧光信号来实现显像的技术。

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医生通过注射吲哚菁绿染料,可以清晰的观察到淋巴管和淋巴结的荧光信号,从而指导手术取样淋巴结。

相比于传统的显微镜下镜检,吲哚菁绿荧光法不仅可以提高淋巴结检测的准确率,还能够减少对患者的创伤。

1. 提高淋巴结检出率
吲哚菁绿荧光法通过荧光信号清晰地显示淋巴管和淋巴结的位置,大大提高了淋巴结的检出率。

研究表明,采用吲哚菁绿荧光法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乳腺癌患者,其淋巴结检出率明显提高,有助于准确评估淋巴结转移情况。

2. 减少手术创伤和并发症
相比于传统的手术方法,吲哚菁绿荧光法可以减少对乳腺癌患者的创伤和并发症。

由于荧光信号清晰明了,医生可以更加精确地定位淋巴结,避免了盲目的取样和误伤正常组织,减少了手术时间和切口大小,同时降低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3. 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采用吲哚菁绿荧光法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不仅可以减少患者的手术创伤和并发症,还可以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患者术后康复时间缩短,伤口痊愈快,术后情绪和心理状态更加稳定,对于患者的生活恢复和身心健康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吲哚菁绿荧光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以提高淋巴结检出率,减少手术创伤和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提高。

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推广,以期为更多乳腺癌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吲哚菁绿脉管成像仪系统在乳腺癌术中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

吲哚菁绿脉管成像仪系统在乳腺癌术中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

吲哚菁绿脉管成像仪系统在乳腺癌术中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杨金梅;崔莉青;李雪【摘要】[目的]探讨吲哚菁绿荧光脉管成像仪系统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中应用的可行性。

[方法]遵循无菌技术要求配制吲哚菁绿1 mL 手术用试剂,进行皮肤消毒前注射,注射完成示踪后行局部皮肤按摩,术中应用吲哚菁绿脉管成像仪系统技术显示乳腺癌淋巴管走向,追踪淋巴结转移,最终确定手术范围,如发现前哨淋巴结未转移,不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如有转移可实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结果]2014年7月—12月在我院中心手术室行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325例,腋窝淋巴结清扫169例。

[结论]吲哚菁绿荧光脉管成像仪系统技术显示乳腺癌淋巴管走向,追踪淋巴结转移,最终确定手术范围,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期刊名称】《护理研究》【年(卷),期】2016(000)010【总页数】2页(P1267-1268)【关键词】乳腺癌;吲哚菁绿;手术管理;前哨淋巴结活检【作者】杨金梅;崔莉青;李雪【作者单位】830011,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830011,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830011,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73乳腺癌的发生给女性健康和生命带来极大危害,腋窝淋巴结清扫(ALND)一直是浸润性乳腺癌处理的重要规范,但在手术中手术创伤大、手术时间长、难度大,造成与之相随的淋巴管回流受阻、患肢水肿、疼痛、麻木、活动受限等并发症,从而使病人生活质量降低。

前哨淋巴结(SLN)是原发肿瘤引流区域淋巴结中的一个特殊淋巴结,是原发肿瘤发生淋巴结转移所必经的一个淋巴结,前哨淋巴结的存在,说明原发肿瘤区域淋巴结的转移是按照可以预测的顺序经淋巴管首先转移至前哨淋巴结,再进一步转移至远端淋巴结,如果前哨淋巴结无转移,理论上原发肿瘤引流区域中其他淋巴结就不会发生肿瘤转移。

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是评估腋窝淋巴结状态的可靠方法,也是乳腺癌的最重要的愈后因素之一[1],可降低手术麻醉风险、提高手术效率、降低二次手术的风险和负担[2]。

吲哚菁绿荧光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吲哚菁绿荧光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吲哚菁绿荧光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临床效果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吲哚菁绿荧光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临床效果。

引言部分介绍了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重要性和研究目的。

正文部分详细介绍了吲哚菁绿荧光法的原理,以及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临床应用情况,包括临床效果评价和安全性评估。

结论部分总结了吲哚菁绿荧光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临床效果,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研究的实践,证实吲哚菁绿荧光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为乳腺癌诊断与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吲哚菁绿荧光法、临床效果、安全性、研究目的、原理、临床应用、评价、总结、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吲哚菁绿荧光法逐渐受到越来越多医生的关注和应用。

其准确性、灵敏度和特异性等方面正在得到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

本研究旨在探讨吲哚菁绿荧光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临床效果,并评价其在提高手术准确性和患者预后方面的作用,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吲哚菁绿荧光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临床效果,探讨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和优势。

我们希望通过本研究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吲哚菁绿荧光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表现,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我们也希望通过本研究为未来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研究方向和发展提供参考,推动临床实践的进步和改善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2. 正文2.1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重要性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是一种常规的手术方法,用于确定乳腺癌是否已经扩散至淋巴结。

在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中,前哨淋巴结的状态对患者的预后和治疗方案选择至关重要。

前哨淋巴结是乳腺癌最容易受到影响的淋巴结之一,通过检查前哨淋巴结可以及早发现乳腺癌是否已经扩散至淋巴系统,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前哨淋巴结活检可以减少对患者的手术范围,避免过度治疗和减少手术并发症的风险。

吲哚菁绿荧光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吲哚菁绿荧光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吲哚菁绿荧光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临床效果研究一、吲哚菁绿荧光法原理及技术特点吲哚菁绿荧光法是通过将吲哚菁绿染料注入肿瘤周围组织,利用近红外光激发荧光条件下的肿瘤活检技术。

该技术能够明显提高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之间的对比度,有助于医生在手术中准确地识别肿瘤组织。

吲哚菁绿荧光法的技术特点包括可靠性高、操作简便、安全性好以及成本相对较低等优势,因此被认为是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一种具有潜力的新型技术手段。

二、吲哚菁绿荧光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临床应用目前,吲哚菁绿荧光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临床应用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验证。

一些临床研究表明,吲哚菁绿荧光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能够显著提高淋巴结的检出率,减少漏诊率,并且对术中指导和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吲哚菁绿荧光法还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淋巴结的转移情况,为个体化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吲哚菁绿荧光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临床应用前景较为广阔。

三、吲哚菁绿荧光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临床效果评价在已有的研究中,吲哚菁绿荧光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临床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淋巴结的检出率:吲哚菁绿荧光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手术时的淋巴结检出率,减少淋巴结的漏诊率,增加手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显著降低淋巴结转移漏诊率:吲哚菁绿荧光法在手术中可以帮助医生清晰地辨认淋巴结转移病变,降低漏诊率,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3. 术中指导和决策支持:吲哚菁绿荧光法能够为手术中医生提供清晰的术中导航,有助于医生做出及时的决策,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和成功率。

4. 促进个体化治疗:通过吲哚菁绿荧光法检测出的淋巴结转移情况,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加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最大限度地提高治疗效果。

在以上几个方面,吲哚菁绿荧光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临床效果都得到了较为积极的评价,为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四、吲哚菁绿荧光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前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优化,吲哚菁绿荧光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2024年吲哚菁绿联合亚甲蓝检测早期乳腺癌患者前哨淋巴结效果及远期安全性的临床分析》范文

《2024年吲哚菁绿联合亚甲蓝检测早期乳腺癌患者前哨淋巴结效果及远期安全性的临床分析》范文

《吲哚菁绿联合亚甲蓝检测早期乳腺癌患者前哨淋巴结效果及远期安全性的临床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早期乳腺癌的检测与治疗逐渐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

前哨淋巴结(SLN)检测技术作为早期乳腺癌的重要诊断手段,在判断肿瘤的扩散程度和制定治疗方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吲哚菁绿(ICG)联合亚甲蓝(MB)作为新型的显影剂,其在前哨淋巴结检测中的应用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将就吲哚菁绿联合亚甲蓝检测早期乳腺癌患者前哨淋巴结的效果及远期安全性进行临床分析。

二、材料与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了近两年内接受早期乳腺癌诊断及治疗的患者,共计XX例。

所有患者均接受吲哚菁绿联合亚甲蓝进行前哨淋巴结检测。

2. 检测方法使用吲哚菁绿与亚甲蓝作为显影剂,结合特殊的成像技术,对患者的淋巴结进行定位与显影。

观察两种显影剂在淋巴结检测中的效果,以及其在早期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3. 评估指标评估指标包括前哨淋巴结的检出率、假阴性率、并发症发生率等。

同时,对患者的远期安全性进行随访观察,包括生存率、复发率等。

三、结果1. 前哨淋巴结检测效果吲哚菁绿联合亚甲蓝在前哨淋巴结检测中的检出率为XX%,较传统方法有明显提高。

同时,假阴性率较低,显示出良好的诊断效果。

2. 并发症发生率在接受吲哚菁绿联合亚甲蓝检测的患者中,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主要为短暂的皮肤过敏反应和局部疼痛,经对症治疗后均得到缓解。

3. 远期安全性随访观察显示,接受吲哚菁绿联合亚甲蓝检测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其生存率和复发率与传统的治疗方法相比无显著差异,显示出良好的远期安全性。

四、讨论吲哚菁绿联合亚甲蓝在前哨淋巴结检测中表现出较高的检出率和较低的假阴性率,显著提高了早期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

同时,该检测方法具有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和良好的远期安全性,为早期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有力支持。

然而,吲哚菁绿联合亚甲蓝检测仍需进一步优化和规范,以提高其在实际应用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此外,对于不同类型和分期的乳腺癌患者,其检测效果和安全性仍需进行深入研究。

吲哚菁绿激光荧光示踪手术导航系统应用于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护理配合

吲哚菁绿激光荧光示踪手术导航系统应用于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护理配合

吲哚菁绿激光荧光示踪手术导航系统应用于乳腺癌前哨淋巴结
活检的护理配合
罗佳;杨英
【期刊名称】《全科护理》
【年(卷),期】2017(015)016
【摘要】[目的]探讨吲哚菁绿激光荧光示踪手术导航系统应用于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的效果.[方法] 配制吲哚菁绿为示踪剂,结合激光荧光示踪手术导航系统,探找前哨淋巴结.激光淋巴成像仪示踪的前哨淋巴结进行术中快速冰冻病理切片,确定前哨淋巴结有无转移,决定手术方式.[结果]2015年7月-2016年12月手术室行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128例,前哨淋巴结显影率99.2%(127/128),前哨淋巴结检出率99.2%(127/128),腋窝淋巴结有转移11例,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11例.[结论]注射用吲哚菁绿激光荧光示踪手术导航系统能实时导航,精准定位,成为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新应用.
【总页数】2页(P1987-1988)
【作者】罗佳;杨英
【作者单位】43002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43002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73
【相关文献】
1.吲哚菁绿荧光示踪标记法对甲状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临床价值
2.吲哚菁绿荧光导航技术联合亚甲蓝示踪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应用研究
3.吲哚菁绿荧光示踪法在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中的应用价值
4.吲哚菁绿荧光技术应用于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可行性研究进展
5.吲哚菁绿荧光导航联合亚甲蓝示踪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吲哚菁绿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应用【摘要】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中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的16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检测分析,随机分为亚甲蓝组、亚甲蓝+吲哚菁绿联合组分别为65例和95例。

比较2组患者的检出成功率、准确率和假阴性率。

结果:亚甲蓝+吲哚菁绿联合组的检出成功率和准确性明显高于亚甲蓝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亚甲蓝+吲哚菁绿联合组的假阴性率明显低于亚甲蓝组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亚甲蓝+吲哚菁绿联合组检出的前哨淋巴结(±)枚/例明显多于亚甲蓝组组(±)枚/例,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进行吲哚菁绿检测降低假阴性率提供可靠的依据,提高乳腺癌的诊断水平。

关键词:吲哚菁绿;乳腺癌;前哨淋巴结Application of indocyanine green in 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 in breast cancer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indocyanine green in 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 in breast cancer. Methods: selected in our hospital in 2013 January to December 2015 160 cases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ere detected and analyze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ub methylene blue group, methylene blue and indocyanine green in the combination group were 65 cases and 95 cases. The detection success rate, accuracy and false negative rate of the 2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methylene blue + indocyanine green in the combined group detection success rate and accuracy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group of methylene blue,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 methylene blue + indocyanine green joint group of the false negative rat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methylene blue group,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 Methylene blue + indocyanine green joint detection of sentinel lymph node + gold / case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methylene blue group (+ pieces / cases,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 Conclusion: breast cancer sentinel lymph node indocyanine green test to reduce the false negative rate and provide a reliable basis to improve the diagnostic level of breast cancer.Keywords: Indocyanine green; breast cancer; sentinel lymph node腋窝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作为乳腺癌转移的第一站,在肿瘤转移时常首先受累,而腋窝SLN有无肿瘤转移理论上可以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状况[1]。

近些年,吲哚菁绿已逐渐被应用于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

本研究于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对160例乳腺癌患者前哨淋巴结活检情况汇总如下,目的在于找到一种方法能够提高腋窝淋巴结检出率和准确性,同时降低假阴性率,可以有效的避免了部分患者不必要的淋巴结清扫。

1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我院于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对16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检测分析,所有患者经空芯针穿刺或切除活检诊断为乳腺癌,临床腋窝淋巴结阴性,无远处转移。

排除[2]:曾有过敏休克病史及碘过敏史、临床腋窝淋巴结阳性、腋窝手术史的患者。

随机分为亚甲蓝+吲哚菁绿联合组和亚甲蓝组,其中亚甲蓝+吲哚菁绿联合组患者95例,其中年龄32-75岁,平均年龄为±岁。

亚甲蓝组患者65例,年龄33-74岁,平均年龄为±岁。

2组患者在基本资料方面没有明显差异(P>),具有可比性。

方法使用2 mL注射器,取乳晕边缘皮内注射示踪剂,肿瘤位于外上象限且已行肿瘤切取活检患者,可在乳晕边缘及肿瘤表面皮肤分别注射。

亚甲蓝组:患者注入1% 亚甲蓝1-2 ml,5-10min后,取低位腋窝小切口,或沿乳腺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游离皮瓣,在乳腺外上胸大肌外侧缘处,沿蓝染淋巴管仔细寻找蓝染淋巴结,确认为SLN[2]。

亚甲蓝+吲哚菁绿联合组:患者注入1% 亚甲蓝1-2 ml,5min后,取吲哚菁绿,生理盐水稀释至1ml,注射方法及位置同亚甲蓝法,脉管系统成像仪下即刻可以观测到淋巴管引流路径。

3min后,使用脉管系统成像仪引导下,荧光示踪见淋巴管现象消失处远端1cm处选择皮肤切口,寻找荧光或/和蓝染显示淋巴结,对所取前哨淋巴结进行常规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确定是否有癌细胞转移。

得到的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如图1。

图1 亚甲蓝+吲哚菁绿联合活检的乳腺癌腋窝前哨淋巴结统计学方法本研究使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2χ检验,以P<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组患者的检测成功率和准确性比较亚甲蓝+吲哚菁绿联合组的检出成功率和准确性明显高于亚甲蓝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具有统计学意义(P<);亚甲蓝+吲哚菁绿联合组的假阴性率明显低于亚甲蓝组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2组患者的检测成功率和准确性比较(n%)检测成功率准确性假阴性率亚甲蓝组(n=65)58()55()7()亚甲蓝+吲哚菁绿联合组(n=95)91()87()6()* 2χP<<<2组患者的假阴性比较吲哚菁绿组的假阴性率%明显低于亚甲蓝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3组患者的假阴性比较(n%)假阴性假阴性率亚甲蓝组(n=65)7吲哚菁绿组(n=95)6*注:与亚甲蓝组比较,*P<2组患者检出的前哨淋巴结数比较亚甲蓝+吲哚菁绿联合组检出的前哨淋巴结(±)枚/例明显多于亚甲蓝组(±)枚/例,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3 3组患者检出的前哨淋巴结数比较(x±s,枚/例)前哨淋巴结数亚甲蓝组(n=65)±亚甲蓝+吲哚菁绿联合组(n=95)±t值P P<3 讨论绝大多数乳腺癌首先转移到腋窝前哨淋巴结,乳腺癌腋窝的前哨淋巴结活检术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达95-98%,从而使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早期乳腺癌患者避免了腋窝淋巴结清扫,降低淋巴水肿、皮下积液等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NCCN中国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已经成为临床腋窝淋巴结阴性的早期乳腺癌的标准治疗方法。

选择一种安全、可靠、假阴性率低的前哨淋巴结检测方法至关重要,目前临床常用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有3种方法,如染料法、核素法和染料核素联合法。

但是这3种方法的检测结果不同,左文述[3]荟萃分析结果为平均检出率%(5 705/6 282),其中蓝染料法为%,核素法%,联合法为%。

其准确率为染料核素联合法>核素法>染料法,准确率低者表现为假阴性率高。

自发荧光物质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吲哚菁绿清除试验作为实时、无创的肝脏储备功能检测,能很好反映肝硬化患者的肝脏储备功能,已得到大量的临床验证[9-10]。

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已应用于神经外科手术中,其空间分辨率高,同时具有较强时效性[11]。

吲哚菁绿具有自发荧光特性,不需要特殊的设备,只需荧光显像系统,在相对偏暗的室内直接观察,具有直观性、简便性,容易操作[12]。

而且也会降低假阴性的发生。

本研究显示采用吲哚菁绿联合亚甲蓝法检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假阴性比较低为%,明显低于亚甲蓝检测的假阴性%.此研究的结果和其他研究的结果基本一致[13]。

亚甲蓝联合吲哚菁绿检测的成功率和准确率均高于亚甲蓝检测的结果[3-4]。

同时亚甲蓝联合吲哚菁绿组检出率并不低于亚甲蓝联合核素法。

吲哚菁绿对比核素,优点为无放射性,使用方便,不需多次淋巴结核素显像,而且注射及检测方法简单,外科医生容易掌握。

假阴性率也与手术医生的经验有关,全部假阴性病例均出现在开展前哨淋巴结活检手术的最初3个月。

日本Bell Land综合医院的研究人员们报道了一个新的前哨淋巴结(SLN)识别技术,即为吲哚菁绿(ICG)注射荧光成像技术。

研究人员通过多维螺旋CT获取了患者三维成像。

显影剂通过皮内注射,通过CT激光定位体系将前哨淋巴结位置标记在皮肤表面。

手术期间,通过荧光成像系统获得荧光图像[5]。

这一方法通常容易识别腋窝皮肤甚至是肥胖患者前哨淋巴结位置。

即使对于皮肤小切口,荧光成像技术结合计算机断层扫描淋巴管造影(CTLG)仍可轻易识别前哨淋巴结位置[6]。

计算机断层扫描淋巴管造影可观察淋巴液流向并准确地识别95%(78/82)患者前哨淋巴结。

荧光成像技术可成功观察淋巴液流向并识别所有患者前哨淋巴结。

计算机断层扫描淋巴管造影所检测的淋巴液流向与荧光成像完全一致。

研究人员将前哨淋巴结增强分为“整体”和“局部”两类,局部前哨淋巴结增强患者转移率显著高于整体淋巴结增强患者[7]。

研究显示,与单独荧光成像技术相比,荧光成像与计算机断层扫描淋巴造影技术可更简单有效的识别前哨淋巴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