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外古诗文王守仁《梁仲用默斋说》原文及翻译

合集下载

王守仁《训蒙大意示教读注》原文及翻译译文

王守仁《训蒙大意示教读注》原文及翻译译文

王守仁《训蒙大意示教读注》原文及翻译译文《王守仁《训蒙大意示教读注》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王守仁《训蒙大意示教读注》原文及翻译译文王守仁《训蒙大意示教读注》原文及翻译王守仁原文:古之教者,教以人伦。

后世记诵词章之习起,而先王之教亡。

今教童子,惟当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为专务。

其栽培涵养之方,则宜谚之歌诗以发其志意,导之习礼以肃其威仪,讽之读书以开其知觉。

今人往往以歌诗、习礼为不切时务,此皆末俗庸鄙之见,乌足以知古人立教之意哉!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

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

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

故凡诱之歌诗者,非但发其志意而已,亦所以泄其跳号呼啸于咏歌,宣其幽抑结滞于音节也。

导之习礼者,非但肃其威仪而已,亦所以周旋揖让而动荡其血脉,拜起屈伸而固束其筋骸也。

讽乏读书者,非但开其知觉而已,亦所以沉潜反复而存其心,抑扬讽诵以宣其志也。

凡此皆所以顺导其志意,调理其性情,潜消其鄙吝,默化其粗顽,日使之渐于礼义而不苦其难,入于中和而不知其故。

是盖先王立教之微意也。

若近世之训蒙稚者,日惟督以句读课仿,责其检束而不知导之以礼,求其聪明而不知养之以善,鞭挞绳缚,若待拘囚。

彼视学舍如囹狱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窥避掩覆以遂其嬉游,设诈饰诡以肆其顽鄙。

偷薄庸劣,日趋下流。

是盖驱之于恶而求其为善也,何可得乎?凡吾所以教,其意实在于此。

恐时俗不察,视以为迂,且吾亦将去,故特叮咛以告。

尔诸教读,其务体吾意,永以为训,毋辄因时俗之言,改废其绳墨,庶成“蒙以养正”之功矣。

念之念之!注:教读,社学的教师。

译文:古代的教育,是以人伦道德为内容教学生。

后来兴起了记诵词章的风气,先王的教育之义就消失了。

现在教育儿童,只应把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作为专门的功课。

送宗伯乔白岩序文言文及译文

送宗伯乔白岩序文言文及译文

送宗伯乔白岩序文言文及译文第一篇:送宗伯乔白岩序文言文及译文〔明〕王守仁大宗伯白岩乔先生将之南都,过阳明子而论学。

阳明子曰:“学贵专。

”先生曰:“然。

予少而好弈,食忘味,寝忘寐,目无改观,耳无改听,盖一年而诎乡之人,三年而国中莫有予当者,学贵专哉!”阳明子曰:“学贵精”。

先生曰:“然。

予长而好文词,字字而求焉,句句而鸠焉。

研众史,核百氏,盖始而希迹于宋唐,终焉浸入于汉魏,学贵精战!”阳明子曰:“学贵正”。

先生曰:“然。

予中年而好圣贤之道,弈吾悔焉,文词吾愧焉,吾无所容心矣,子以为奚若?”阳明子曰:“可哉!学弈则谓之学,学文则谓之学,学道则谓之学,然而其归远也。

道,大路也,外是荆棘之蹊,鲜克达矣。

是故专于道,斯谓之专;精于道,斯谓之精。

专于弈而不专于道,其专溺也;精于文词而不精于道,其精僻也。

夫道广矣大矣,文词技能于是乎出,而以文词技能为者,去道远矣。

是故非专则不能以精,非精则不能以明,非明则不能以诚,故曰‘唯精唯一’。

精,精也;专,一也。

精则明矣,明则诚矣,是故明,精之为也;诚,一之基也。

一,天下之大本也;精,天下之大用也。

知天地之化育,而况于文词技能之末乎?”先生曰:“然哉!予将终身焉,而悔其晚也。

”阳明子曰:“岂易哉?公卿之不讲学也久矣。

昔者卫武公年九十而犹诏于国人曰:‘毋以老耄而弃予。

’先生之年半于武公,而功可倍之也,先生其不愧于武公哉!某也敢忘国士之交警?”——选自《四部丛刊》本《王文成公全书》译文礼部尚书乔白岩先生将往南都,到我处来论学。

我说:“学贵专。

”乔先生说:“对。

我少年时喜欢下棋,于是食不知味,上床不想睡,眼睛不看别的,耳朵不听别的,由此而在一年内压倒全城的人,三年中国内没有可以和我对抗的,学果真是贵专的啊!”我说:“学贵精。

”乔先生说:“对。

我长大后喜欢词章,于是字字推敲,句句搜求,研究各种史传,考核诸子百家,由此而始则追踪于唐宋,终又深入于汉魏,学果真贵精的啊!”我说:“学贵正。

王守仁《尊经阁记》原文及翻译译文

王守仁《尊经阁记》原文及翻译译文

王守仁《尊经阁记》原文及翻译译文1、王守仁《尊经阁记》原文及翻译译文王守仁《尊经阁记》原文及翻译王守仁原文:经①,常道也。

其在于天,谓之命;其赋于人,谓之性;其主于身,谓之心。

心也,性也,命也,一也。

君子之于六经也,求之吾心之阴阳消息而时行焉,所以尊《易》也;求之吾心之纪纲政事而时施焉,所以尊《书》也;求之吾心之歌咏性情而时发焉,所以尊《诗》也;求之吾心之条理节文而时著焉,所以尊《礼》也。

盖昔者圣人之扶人极②,忧后世,而述六经也,犹之富家者之父祖,虑其产业库藏之积,其子孙者,或至于遗忘散失,卒困穷而无以自全也,而记籍其家之所有以贻之,使之世守其产业库藏之积而享用焉,以免于困穷之患。

故六经者,吾心之记籍也,而六经之实,则具于吾心。

犹之产业库藏之实积,种种色色,具存于其家,其记籍者,特名状数目而已。

而世之学者,不知求六经之实于吾心,而徒考索于影响③之间,牵制于文义之末,硁硁然以为是六经矣。

是犹富家之子孙,不务守视享用其产业库藏之实积,日遗忘散失,至为窭人丐夫,而犹嚣嚣然指其记籍曰:“斯吾产业库藏之积也!”何以异于是?呜呼!六经之学,其不明于世,非一朝一夕之故矣。

尚功利,崇邪说,是谓乱经;习训诂,传记诵,没溺于浅闻小见,以涂天下之耳目,是谓侮经;侈淫辞,竞诡辩,饰奸心盗行,逐世垄断,而犹自以为通经,是谓贼经。

若是者,是并其所谓记籍者,而割裂弃毁之矣,宁复之所以为尊经也乎?越城旧有稽山书院,在卧龙西冈,荒废久矣。

郡守渭南南君大吉,既敷政于民,则慨然悼末学之支离,将进之以圣贤之道,于是使山阴令吴君瀛拓书院而一新之,又为尊经阁于其后,曰:“经正则庶民兴;庶民兴,斯无邪慝矣。

”阁成,请予一言以谂多士,予既不获辞,则为记之若是。

呜呼!世之学者,得吾说而求诸其心焉,其亦庶乎知所以为尊经也矣。

【注】①经:这里指儒家奉作经典的《诗》《书》《易》《礼》《乐》《春秋》六部著作;②人极:此处指做人的道德标准;③影响:影子和反响,这里是指关于六经的传闻、解释。

王守仁文言文原文和翻译

王守仁文言文原文和翻译

王守仁文言文原文和翻译王守仁文言文原文和翻译原文: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

从吾游者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①谦抑为上。

诸生试观侪辈②之中,苟有虚而为盈,无而为有,讳己之不能,忌人之有善,自矜自是,大言欺人者,使其人资禀虽甚超迈,侪辈之中有弗疾恶之者乎?有弗鄙贱之者乎?彼固将以欺人,人果遂为所欺?有弗窃笑之者乎?苟有谦默自持,无能自处③,笃志力行,勤学好问,称人之善而咎己之失,从人之长而明己之短,忠信乐易④,表里一致者,使其人资禀虽甚鲁钝,侪辈之中有弗称慕之者乎?彼固以无能自处而不求上人,人果遂以彼为无能?有弗敬尚之者乎?诸生观此,亦可以知所从事于学矣。

(选自《王文成公全书》)【注释】①确:确实,踏实。

②侪(chái)辈:同辈。

③无能自处:以没有能力的态度自处。

④乐易:乐观和蔼,平易近人。

译文:已经立志做君子,自然应当从事于学问,凡是求学不能勤奋(的人),必定是他的意志还不够坚定的缘故。

跟随我求学的人,不是把聪慧机警敏捷为上选,而是把勤奋踏实、谦逊低调作为首要条件。

各位同学试看你们同学当中,假若有人以虚作满,以无装有,忌讳自己所没有的能力,忌妒他人的长处,自我炫耀自以为是,讲大话骗人的人,假若这个人天资禀赋虽然特别优异,同学当中有不痛恨厌恶他的人吗?有不鄙弃轻视他的`人吗?他固然可以用这些欺骗人,别人果真就会被他欺骗吗?有不暗中讥笑他的人吗?假若有人谦虚沉默自我持重,以没有能力的态度自处,坚定意志努力行动,勤学好问;称赞别人的长处而责备自己的过失;学习别人的长处而能明白自己的短处;忠诚信实,乐观和蔼,平易近人,表里如一的人,假若这个人天资禀赋虽然非常愚鲁迟钝,同学当中有不称赞羡慕他的人吗?他固然以没有能力的态度自处,并且不求超过他人,别人果真就认为他没有能力?有不尊敬崇尚他的人吗?。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勤训《恒斋文集》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勤训《恒斋文集》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勤训《恒斋文集》【原文】
治生之道,莫尚乎勤。

故邵子云: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岁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言虽近,而旨则远矣!
大禹之圣,且惜寸阴;陶侃之贤,且惜分阴,又况圣不若彼者乎?
【译文】
谋生的道理,没有什么比勤劳更为重要的了。

所以邵先生说:一天的计划决定于早晨,一年的计划决定于春天,一生的计划决定于勤劳。

这些话虽然说得浅近,可是意义却很深远哪!
像大禹这样的人,智慧、才能如此杰出,况且爱惜每一寸的光阴;像陶侃这样的人,品德如此高尚,况且爱惜每一分的时间,又何况在才干、品德方面都比不上他们的人呢?
【阅读训练】
1.文中表明观点的句子是
2.与且惜寸阴中的且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A.愚公者,年且九十。

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C.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D.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3.作者举大禹、陶侃的事例,其用意是什么?
【参考答案】
1.治生之道,莫尚乎勤。

2.B、D
3.以古代圣贤珍惜光阴的榜样来鼓舞读者,使读者警醒。

北京市各城区中考语文二模分类汇编 文言文阅读及参考译文-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语文试题

北京市各城区中考语文二模分类汇编 文言文阅读及参考译文-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及参考译文【西城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

世主有先醒者,有后醒者,有不醒者。

昔楚庄王即位,乃.退僻邪而进.忠正,能者任事。

当是时也,宋X无道,庄王围宋伐X,诸侯说服。

庄王归,过申侯之邑。

申侯进饭,日中而王不食,申侯请罪曰:“臣斋而具食甚洁,日中而不饭,臣敢请罪。

”庄王喟然叹曰:“非子之罪也。

吾闻之曰,其君贤君也,而又有师者,王;其君中君也,而有师者,伯;其君下君也,而群臣又莫若者,亡。

今我下君也,而群臣又莫若不谷①,不谷恐亡无日也。

吾闻之,世不绝贤。

天下有贤,而我独不得。

若吾生者,何以食为.?”故庄王思得贤佐,日中忘饭,谓先寤.所以存亡,此先醒也。

昔宋昭公出亡,至于境,喟然叹曰:“呜呼!吾知所以亡矣。

吾被服而.立,侍御者数百人,无不曰吾君丽者。

吾发政举事,朝臣千人,无不曰吾君圣者。

吾外内不闻吾过,吾是以至此。

吾困宜矣。

”于是革心易行,衣苴布,食疄馂,昼学道而夕讲之。

二年美闻于宋,宋人车徒迎而复位,卒为贤君。

既亡矣,而乃寤所以存,此后醒者也。

昔者虢君骄恣自伐,谄谀亲贵,谏臣诘.逐,晋师伐之。

虢君出走,至于泽中,曰:“吾渴而欲饮。

”御者乃进清酒。

曰:“吾饥而欲食。

”御进腶脯粱糗。

虢君喜曰:“何给也?”御曰:“储之久矣。

”曰:“何故储之?”对曰:“为君出亡而道饥渴也。

”君曰:“知寡人亡邪?”对曰:“知之。

”曰:“知之,何以不谏?”对曰:“君好谄谀,而恶至言,臣愿谏,恐先虢亡。

”虢君作色而怒,御谢.曰:“臣之言过也。

”为闲,君曰:“吾之亡者诚何也?”其御曰:“君弗知耶?君之所以亡者,以.大贤也。

”虢君曰:“贤人之所以存也,乃.亡,何也?”对曰:“天下之君皆不肖,夫疾吾君之独贤也,故亡。

”虢君喜,据轼而笑曰:“嗟!贤固若是苦耶?”遂徒行而于山中居,饥倦,枕御膝而.卧,御以.块自易,逃行而去,君遂饿死,为.禽兽食。

此已亡矣,犹不寤所以亡,此不醒者也。

(取材于汉·贾谊《新书·先醒》)【注】①不谷:诸侯自称的谦辞。

默戒文言文翻译

默戒文言文翻译

默戒,非独自慎也,亦以示人。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是以居处恭,执事敬,与人恭而有礼,虽有过,人皆敬之。

夫礼者,敬而已矣。

敬者,礼之体也。

翻译:《默戒》所述,非但要求自己谨慎,亦是用来告诫他人。

君子的行为,以静默修身,以节俭养德。

不合礼法之事,不视、不听、不言、不动。

因此,居住之处态度庄重,从事之事严肃认真,与他人交往恭谨有礼,即使有过错,人们也会尊敬他。

所谓礼,不过就是敬而已。

敬,是礼的实质。

原文:是以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闲居必败,无恶而饮,无善而食。

居必安,行必正,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此之谓“慎独”。

翻译:因此,君子必须谨慎自己的独处。

小人闲居时必定败坏,无恶行却饮酒,无善行却进食。

居住必定安宁,行为必定端正,不合礼法之事不视、不听、不言、不动。

这就是所谓的“慎独”。

原文:君子之学也,贵其能行也。

行而不著,言而不文,则吾犹末之能已。

是以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翻译:君子学习之道,贵在能够付诸实践。

行为虽不显赫,言语虽不华丽,但我仍然不能停止。

因此,君子以言语超过行为为耻。

原文:是以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使人慎其独,行其正,而不求闻达于诸侯。

翻译:因此,君子不以言语来提拔人,不以人废言语。

让人谨慎独处,行为端正,而不追求在诸侯之间闻名显达。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三者,修身之要也。

翻译:君子的行为,以静默修身,以节俭养德,不合礼法之事不视、不听、不言、不动。

这三者,是修身的关键。

原文:是以君子之行,必慎其独,不欺暗室,不自尊大,不矜己能,不尚虚名,不逐末利。

此之谓“谦德”。

翻译:因此,君子的行为,必须谨慎独处,不在暗室中欺诈,不自视过高,不自夸己能,不追求虚名,不追逐末利。

这就是所谓的“谦德”。

王守仁《教约》原文及翻译译文

王守仁《教约》原文及翻译译文

王守仁《教约》原文及翻译译文《王守仁《教约》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王守仁《教约》原文及翻译译文王守仁《教约》原文及翻译王守仁原文:每日清晨,诸生参揖毕,教读以次,偏询谐生:“在家所以爱亲敬畏之心,得无懈忽、未能填切否?温清定省之仪,得无亏缺、未能实贱否?往来街衢,步趋礼节,得无放荡、未能谨饰否?一应言行心术,得无欺妄非僻、未能忠信笃敬否?”诸童子务要各以实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教读复随时就事,曲加诲谕开发,然后各退就席肄业。

凡歌诗,须要整容定气,清朗其声音,均审其节调,毋躁而急,毋荡而嚣,毋馁而慑;久则精神宣畅,心气和平矣。

每学量童生多寡,分为四班。

每日轮一班歌诗,其余皆就席,敛容肃听;每五日则总四班递歌于本学。

每朔望,集各学会歌于书院。

凡习礼需要澄心肃虑,审其仪节,度其容止,毋忽而惰,毋沮而怍,毋径而野,从容而不失之迂缓,修谨而不矢之拘局。

久则礼貌习熟,德性坚定矣。

童生班次,皆如歌诗。

每闲一日,则轮一班习礼,其余皆就席,敛容肃观。

习礼之日,免其课仿。

每十日则总四班递习于本学。

每朔望,则集各学会习于书院。

凡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量其资禀,能二百字者,止可授以一百字。

常使精神力量有余,则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

讽诵之际;务令专心一志,口诵心惟,字字句句紬绎反复,抑扬其音节,宽虚其心意,久则义礼浃洽,聪明日开矣。

每日工夫先考德,次背书诵书,次习礼。

或作课仿次复诵书讲书次歌诗凡习礼歌诗之数皆所以常存童子之心使其乐习不倦而无瑕及于邪僻。

教者如此,则知所施矣。

虽然,此其大略也;神而明之,则存乎其人。

(选自《阳明传习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译文:每天早上,学生向老师行过礼后,教师按次序讲课之前,要向全体学生提问:“你们在家的时候,自己那尊敬热爱父母的心,有没有懈怠的时候?能不能情真意切?每天早晚侍奉父母的礼节,有没有亏欠和疏漏?能不能按照礼仪的要求一一做到?在路上过往的时候,步履姿态有没有不检点的地方?能不能谨慎小心?言语行动和内心活动,有没有欺骗狂妄和非礼之处,能不能做到忠实守信坚定诚敬?”学生一定要如实回答这些问题,如果存在问题和缺点就要努力改正,没有问题也要提醒自己不去犯这些错误。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王守仁《尊经阁记》原文、注释、翻译(含赏析)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王守仁《尊经阁记》原文、注释、翻译(含赏析)

王守仁《尊经阁记》原文、注释、翻译(含赏析)尊经阁记王守仁作品介绍《尊经阁记》详细阐述了对儒家经典“六经”的见解。

文章层次井然,而且逐层推进;用通俗的比喻,使抽象的道理明白易懂。

本文名为尊经阁作记,实际上只有结尾一段,用极为概括的语言涉及这个阁的有关方面,绝大部分篇幅都是在阐述作者的哲学思想,即“心外无物”的世界观,可以说是一篇别开生面的文章。

正如清人吴楚材所评论:“阳明先生一生训人,以良知良能,根究心性,于此记略,已具备矣。

”可以说,本文是浓缩了的阳明学说的全貌。

注释经1,常道2也。

其在于天,谓之命3;其赋于人,谓之性4。

其主于身,谓之心5。

心也,性也,命也,一6也。

通人物7,达四海8,塞天地9,亘古今10,无有乎弗具,无有乎弗同,无有乎或变者也,是常道也11。

【注】:1经:此为对儒家典范著作的尊称。

2常道:指常行的义理和法则。

3命:天命。

朱熹言:“物所受为性,天所赋为命。

”4性:人的本性。

5心:通称思想和意念。

6一:统一。

此句谓这三者是统一的。

7通人物:适用于各种人物。

8达四海:谓畅游天下。

9塞天地:谓充满天地之间。

10亘古今:贯串古今。

11“无有乎弗具”四句:没有不具备的,没有不相同的,没有任何改变的,这就是常道。

其应乎感也12,则为恻隐,为羞恶,为辞让,为是非;其见于事也13,则为父子之亲,为君臣之义,为夫妇之别,为长幼之序,为朋友之信。

是恻隐也,羞恶也,辞让也,是非也;是亲也,义也,序也,别也,信也,一也。

皆所谓心也,性也,命也。

通人物,达四海,塞天地,亘古今,无有乎弗具,无有乎弗同,无有乎或变者也,是常道也。

【注】:12其应乎感也:它反应在情感上。

13其见于事也:它表现在事情上。

见,即“现”。

以言其阴阳14消长15之行焉,则谓之《易》;以言其纪纲政事16之施焉,则谓之《书》;以言其歌咏性情17之发焉,则谓之《诗》;以言其条理节文18之着焉,则谓之《礼》;以言其欣喜和平19之生焉,则谓之《乐》;以言其诚伪邪正20之辨焉,则谓之《春秋》。

文言文《无斋记》阅读答案以及译文

文言文《无斋记》阅读答案以及译文

文言文《无斋记》阅读答案以及译文文言文《无斋记》阅读答案以及译文《无斋记》文章先写世人贪得无厌,不知“有则有患”,后写自己“所有者,惟此身也”,不知“外物之可乐”,因以“无”名其斋,构思精巧,富有意味。

一起来看看阅读答案,欢迎读者参考!文言文《无斋记》语文阅读在平时测试、期末考试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多做一些阅读练习,不仅能熟能生巧,轻松应对考试,最重要的,对于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帮助。

这篇文言文《无斋记》阅读答案,由语文网提供,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天下之物,无则无忧,而有则有患。

人之患,莫大乎有身,而有室家即次之。

今夫无目,何爱于天下之色?无耳,何爱于天下之声?无鼻无口,何爱于天下之臭味?无心思,则任天下之理乱、是非、得失,吾无与于其间,而吾事毕矣。

横目二足之民,瞀然①不知无之足乐,而以有之为贵。

有食矣,而又欲其精;有衣矣,而又欲其华;有宫室矣,而又欲其壮丽。

明童艳女之侍于前,吹竽击筑之陈于后,而既已有之,则又不足以厌其心志也。

有家矣,而又欲有国;有国矣,而又欲有天下;有天下矣,而又欲九夷八蛮之无不宾贡;九夷八蛮无不宾贡矣,则又欲长生久视,历万祀②而不老。

以此推之,人之歆羡于富贵佚游,而欲其有之也,岂有终穷乎?古之诗人,心知其意,故为之歌曰:“隰有苌楚,猗傩其枝。

夭之沃沃,乐子之无知③。

”夫不自明其一身之苦,而第以苌楚之无知为乐,其意虽若可悲,而其立言则亦既善矣。

余性颛④而愚,于外物之可乐,不知其为乐,而天亦遂若顺从其意,凡人世之所有者,我皆不得而有之。

上之不得有驰驱万里之功,下之不得有声色自奉之美,年已五十余而未有子息。

所有者惟此身耳。

呜呼!其亦幸而所有之惟此身也,使其于此身之外而更有所有,则吾之苦其将何极矣;其亦不幸而犹有此身也,使其并此身而无之,则吾之乐其又将何极矣!旅居无事,左图右史,萧然而自足。

啼饥之声不闻于耳,号寒之状不接于目,自以为无知,而因以为可乐,于是以“无”名其斋云。

《容斋随笔》节选原文及翻译(通用5篇)

《容斋随笔》节选原文及翻译(通用5篇)

《容斋随笔》节选原文及翻译《容斋随笔》节选原文及翻译(通用5篇)《容斋随笔》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洪迈的主要代表作品,作为一个传统的士大夫,能够坚持著述,勤奋学习,是很难得的。

尽管从现代人的眼光来看,洪迈的一些作品未免会有当时的阶级局限性,但《容斋随笔》作为洪迈的代表作品,代表着洪迈勤奋学习的一生。

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古文《容斋随笔》翻译节选,希望你喜欢。

《容斋随笔》节选原文及翻译篇1【原文】徐陵①《鸳鸯赋》云:“山鸡映水那相得,孤鸾照镜不成双。

天下真成长会合,无胜比翼两鸳鸯。

”黄鲁直②《题画睡鸭》曰:“山鸡照影空自爱,孤鸾舞镜不作双。

天下真成长会合,两凫相倚睡秋江。

”全用徐语点化之,末句尤精工。

又有《黔南十绝》,尽取白乐天语,其七篇全用之,其三篇颇有改易处。

乐天《寄行简》诗,凡八韵,后四韵云:“相去六千里,地绝天邈然。

十书九不达,何以开忧颜!渴人多梦饮,饥人多梦餐。

春来梦何处?合眼到东川。

”鲁直翦为两首,其一云:“相望六千里,天地隔江山。

十书九不到,何用一开颜?”其二云:“病人多梦医,囚人多梦赦。

如何春来梦,合眼在乡社!”乐天《岁晚》诗七韵,首句云:“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

冉冉岁将晏,物皆复本源。

”鲁直改后两句七字,作“冉冉岁华晚,昆虫皆闭关”。

【注释】①徐陵:徐陵(507—583),南朝陈文学家。

字孝穆,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

梁时官,东宫学士,陈时历任尚书左仆射。

他与庾信齐名,世称“徐庾”。

②黄鲁直:即黄庭坚。

“苏门四学士”之一,诗与苏轼齐名,人称“苏黄”,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

开一代风气,为江西诗派的开山鼻祖。

书法精妙,与苏、米、蔡并称“宋四家”。

【译文】徐陵在他的《鸳鸯赋》中说:“山鸡映水那相得,孤鸾照镜不成双。

天下真成长会合,无胜比翼两鸳鸯。

”黄庭坚《题画睡鸭》说:“山鸡照影空自爱,孤鸾舞镜不作双。

天下真成长会合,两凫相倚睡秋江。

”两首诗全用徐陵的词句加以点化,最后一句尤为精妙工整。

聪训斋语文言文翻译

聪训斋语文言文翻译

聪训斋语文言文翻译1. 聪训斋语,交友篇的原文翻译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译文】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

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

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

”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

乐骄乐,乐佚游,乐晏乐,损矣。

”【译文】孔子说:“有益的快乐有三种,有害的快乐也有三种。

以节制礼乐为快乐,以宣扬别人的优点为快乐,以广交贤良的朋友为快乐,是有益的。

以骄恣淫乐为快乐,以放荡无度为快乐,以宴玩荒淫为快乐,都是有害的。

”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及其老,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三戒:年轻时,血气未定,要戒女色;到了壮年,血气方刚,要戒争斗。

到了老年,血气已经衰弱,要戒贪得。

”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三件敬畏的事情:敬畏天命,敬畏居高位的人,敬畏圣人的话,小人不知道天所赋予的正理而不敬畏,怠慢轻视高位的人,戏侮圣人的话。

」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gu)。

”【译文】你真正跟一个君子交朋友的时候,要有三个原则。

什么时候说活,什么时候不说话,自己要有一个尺度。

第一,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

话还没说到那儿,你就出来说,这叫毛毛躁躁,反映一个人的急躁。

第二,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

话题已经到这了,你反而吞吞吐吐,遮遮掩掩,不跟大家说心里话。

第三,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瞽”,是瞎子的意思。

一个人,讲话的时候不看人家的脸色,上来就说。

属于瞎说。

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所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容斋随笔》原文及译文(下),十八年精力完成的经典

《容斋随笔》原文及译文(下),十八年精力完成的经典

《容斋随笔》原文及译文(下),十八年精力完成的经典汉封禅记【原文】应劭[1]《汉官仪》载马第伯《封禅仪记》[2],正纪建武东封事,每称天子为国家,其叙山势峭筜、登陟[3]劳困之状极工,予喜诵之。

其略云:'是朝上山,骑行;往往道峻峭,下骑步牵马,乍步乍骑且相半。

至中观,留马,仰望天关,如从谷底仰观抗峰。

其为高也,如视浮云;其峻也,石壁窅窱,如无道径。

遥望其人,端如[4]行朽兀,或为白石,或雪。

久之,白者移过树,乃知是人也。

殊不可上,四布僵卧石上,亦赖赍[5]酒脯,处处有泉水。

复勉强相将行,到天关。

自以已至也,问道中人,言尚十余里。

其道旁山胁,仰视岸石松树,郁郁苍苍,若在云中。

俯视谿谷,碌碌不可见丈尺。

直上七里,赖其羊肠逶迤[6]名曰环道,往往有祗索,可得而登也。

两从者扶挟,前人相牵,后人见前人履底,前人见后人顶,如画。

初上此道,行十余步一休[7]。

稍疲,咽唇燋[8],五六步一休,牒牒[9]据顿地,不避暗湿,前有燥地,目视而两脚不随。

'又云:'封毕,诏百官以次下,国家随后。

道迫小,步从匍匐邪上,起近炬火,止亦骆驿[10]。

步从触击大石,石声正欢,但欢石无相应和者。

肠不能已,口不能默。

明日,太医令问起居,国家云:'昨上下山,欲行迫前人,欲休则后人所蹈,道峻危险,国家不劳。

''又云:'东山名曰日观,鸡一鸣时,见日欲出,长三丈所。

秦观者望见长安,吴观者望见会稽,周观者望见齐。

'凡记文之工悉如此,而未尝见称于昔贤;秦、吴、周三观,亦无曾用之者。

今应劭书脱略[11],唯刘昭补注《东汉志》仅有之,亦非全篇也。

【注释】[1]应劭:东汉学者,字仲远,少年好学,博览群书。

灵帝时,以孝廉被征召。

现存著作有《汉官仪》、《风俗通义》等。

《风俗通义》内有大量泰山史料,如《封泰山禅梁父》、《五岳》等。

[2]《封禅仪记》:留存于世的最早的游记,由马第伯作,记叙了建武三十二年(56)的泰山封禅仪式。

《梁仲用默斋说》阅读练习

《梁仲用默斋说》阅读练习

《梁仲用默斋说》阅读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梁仲用默斋说王守仁[注]①仲用识高而气豪,既举进士,锐然有志天下之务。

一旦责其志曰:“于呼!予乃太早。

乌有己之弗治而能治人□!”于是专心为己之学,深思其气质之偏,而病其言之易也,以“默”名庵,过予而请其方。

予亦天下之多言人也,岂足以知默之道!然予尝自验之,气浮则多言,志轻则多言。

气浮者耀于外,志轻者放其中。

予请诵古之训而仲用自取之。

②夫默有四伪:疑而不知问,蔽而不知辩,冥然以自罔,谓之默之愚;以不言餂人者,谓之默之狡;虑人之觇其长短也,掩覆以为默,谓之默之诬;深为之情,厚为之貌,渊毒阱狠,自托于默以售其奸者,谓之默之贼。

夫是之谓四伪。

③又有八诚焉。

孔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故诚知耻,而后知默。

又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夫诚敏于行,而后欲默矣。

仁者言也讱,非以为默而默存焉。

又曰:“默而识之”,是故必有所识也,终日不违如愚者也。

“默而成之”,是故必有所成也,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者也。

故善默者莫如颜子。

“暗然而日章”,默之积也。

“不言而信”,而默之道成矣。

“天何言哉?四时行焉,万物生焉。

”而默之道至矣。

非圣人其孰能与于此哉!夫是之谓八诚。

仲用盍亦知所以自取之? [注]王守仁,字伯安,别号阳明,明朝著名思想家。

其学说“阳明心学”是在继承儒家学说的基础上所发展创立,是明朝中晚期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

23. 可填入第①段方框中的虚词是()A. 也B. 者C. 乎D. 矣24. 对第②段中“四伪”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无知而又自我欺骗,是默之愚。

B. 用不言来讨好他人,是默之狡。

C. 借沉默来窥视他人,是默之诬。

D. 外表沉默内心狠毒,是默之贼。

25. 对第③段画线句理解准确的一项是()A. 仁者言语迟缓,这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沉默。

B. 仁者言语中肯,不是自认为沉默就拥有沉默了。

C. 仁者言语中肯,行动敏捷,并不只是一味地沉默。

“秀才何岳,号畏斋”的语文阅读答案及翻译

“秀才何岳,号畏斋”的语文阅读答案及翻译

“秀才何岳,号畏斋”的语文阅读答案及翻译“秀才何岳,号畏斋”的语文阅读答案及翻译秀才何岳,号畏斋。

曾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

次早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①皆合,遂以还之。

其人欲分数金为谢,畏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②此数金乎?其人感谢而去。

又尝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畏斋,中有数百金,曰:俟③他日来取。

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

因托以寄去。

夫畏斋一穷秀才也,拾金而还,暂犹可勉④;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注释:① 封识(zhǐ):封存的标记。

②利:贪图。

③俟工(sǐ):等待。

④暂犹可勉;短时期内还可以勉励自己不起贪心。

1、用|划出句子的停顿节奏。

2分问 | 其银数与封识标记 | 皆合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4分不敢与家人言之(这件事)遂以还之(于是(就))又尝教书于宦官家(曾经)闻其侄有他事南来(听说)3、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

那官把银子寄在他家多年,毫不动心,这种高尚的品质远远超过了普通人。

4、请各用四个字概括这两件事:拾金不昧,寄金不昧2分5、最后一段中哪一个字有点睛之效?为什么? 2分穷拾金不昧与寄金不昧足以表现何岳的人品,尽管穷,在重金面前不动心。

译文:秀才何岳,自号畏斋,曾经在夜晚走路时捡到200余两白银,但是不敢和家人说起这件事,担心家人劝他留下这笔钱。

第二天早晨,他携带着银子来到他捡到钱的地方,看到有一个人正在寻找,便上前问他,回答的数目与封存的标记都与他捡到的相符合。

那人想从中取出一部分钱作为酬谢,何岳说:捡到钱而没有人知道,就可以算都是我的东西了,(我连这写都不要),又怎么会贪图这些钱呢?那人拜谢而走。

他又曾经在做官的人家中教书,官吏有事要去京城,将一个箱子寄放在何岳那里,里面有金数百两,(官吏)说:等到他日我回来再来取。

,去了许多年,没有一点音信,(后来)听说官吏的侄子为了他的事情南下,但并非取箱子。

八年级走进文言文第33单元译文

八年级走进文言文第33单元译文

【第三十三单元】避风行船【原文】江湖间①唯畏大风。

冬月②风作(发作)有渐③,船行可以为备,唯盛夏风起于顾盼间,往往罹(lí,遭受苦难或不幸)难。

曾闻江国贾(gǔ)④有一术,可免此患。

大凡夏月风景⑤,须作(发作)于午后,欲行船者五鼓(五鼓:凌晨3时过一点)初起⑥,视星月明洁,四际(交界或靠边的地方)至地,皆无云气,便可行,至于巳时(巳时:sì shí,上午九时至十一时)即止。

如此无复与暴风遇矣。

(节选自《梦溪笔谈》)【注释】①江湖间:指往来于江河湖泊之中的行船。

②冬月:冬季。

③有渐: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

④江国贾(gǔ)人:来往于水上和商人。

⑤风景:起风的征兆、⑥起:起身。

【译文】(往来于)江河湖海的人只怕大风。

冬季起风有个逐渐发展(的过程),船航行时可以有所准备,只有大热天大风在刹那之间兴起,往往遭受灾难。

曾听说来往于水上的商人有一种方法,可以避免这类灾难。

大凡夏天起风的征兆在午后出现,打算航行的人从五更初起身,观察星明月洁,四面天边直到地面,都没云气,便可出发,到巳时就停止航行,这样就不会遇上风暴了。

1.曹绍夔捉“怪”【原文】洛阳有僧,房中有罄①,日夜辄(往往)自鸣。

僧以为怪,惧而成疾。

求术士②百方禁之,终不能已(停)。

绍夔(kuí)与僧善(友好),来问疾,僧俱以告。

俄(一会儿),击斋钟③,罄复作声。

绍夔笑曰:“明日可设盛馔(zhuàn,菜肴),当为除之。

”僧虽不信绍夔言,然冀(希望)其有效,乃具(准备)馔以待之。

夔食讫(qì,毕),出怀中锉,锉罄数处,其响遂绝。

僧苦问其所以,绍夔云:“此罄与钟律合④,击彼此应。

”僧大喜,其疾亦愈。

【注释】①罄(qìnɡ):一种打击乐器,和尚用来作佛事。

②术士:有法术的人。

③斋(zhāi)钟:寺庙里开饭的钟。

④律合:指频率相同。

【译文】洛阳有个僧人,(他的)房中有只罄,白天和夜里往往会自己响起来。

《何陋轩记》原文及翻译译文

《何陋轩记》原文及翻译译文

《何陋轩记》原文及翻译译文1、《何陋轩记》原文及翻译译文《何陋轩记》原文及翻译王守仁何陋轩记【明】王守仁原文: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

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以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之外。

人皆以予自上国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

夷之人其好言恶詈,直情率遂。

始予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则郁④也;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

予尝圃于丛棘之右,民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

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莳之以卉药,琴编图史,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

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

因名之曰“何陋”,以信孔子之言。

嗟夫!今夷之俗,崇巫而事鬼,渎礼而任情,然此无损于其质也。

诚有君子而居焉,其化之也盖易。

而予非其人也,记之以俟来者。

(选自《王文成公全书》,有删节)译文:当初,孔子想搬到九夷(边远之地)去住,别人都认为那里简陋落后。

孔子说:“君子居住在那里,有什么简陋的呢?”王守仁因罪被贬龙场,龙场在上古蔡国属地以外的边远地区。

人们都以为我来自京城,一定会嫌弃这里简陋,不能居住;然而我在此地住了十个月,却很安乐。

夷人好骂人,说粗话但性情率真,淳朴。

我刚来的时候,没有房子居住。

住在丛棘之中,则非常阴滞;迁到东峰,就着石洞住下,却又阴暗潮湿。

我曾在丛棘的右边开园种菜,夷民纷纷砍伐木材,就着那块地搭建起一座轩房让我居住。

我于是种上桧柏竹子,又栽上芍药等花卉,(摆上)琴书和图册史书,来交往的文人学士,也慢慢聚焦增多了。

在此之后到我轩中的人,好像来到了四通八达的都市,而我也忘记了我是住在远夷之地。

于是给轩取名为“何陋轩”。

哎呀,现在夷人的风俗,崇尚巫术,敬奉鬼神,轻慢礼仪,放任性情,然而这对他们淳朴的本质并没有损害。

果真有君子住到这里来,开导教化他们大概很容易吧。

可是我不是那种能担此重任的君子,因此写下这篇“记”,用以等待将来的人。

2、《桃花源记》原文及翻译译文《桃花源记》原文及翻译陶渊明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容斋随笔》原文及译文(中),历史学家公认为研究宋史必读之书

《容斋随笔》原文及译文(中),历史学家公认为研究宋史必读之书

《容斋随笔》原文及译文(中),历史学家公认为研究宋史必读之书将军官称【原文】《前汉书百官表》:'将军皆周末官,秦因[1]之。

'予按《国语》:'郑文公以詹伯为将军。

'又:'吴夫差十旌一将军。

'《左传》:'岂将军食之而有不足。

'《檀弓》[2]:'卫将军'。

《文子》:'鲁使慎子为将军'。

然则[3]其名久矣。

彭宠为奴所缚,呼其妻曰:'趣[4]为诸将军办装。

'《东汉书》注云:'呼奴为将军。

欲其赦己也。

'今吴人语犹谓小苍头[5]为将军,盖本诸此。

【注释】[1]因:因袭,沿用。

[2]《檀弓》:《札记》中的篇章。

[3]然则:由此可见。

[4]趣:通'促',赶紧,赶快。

诸将军:诸位将军。

这里指各位奴隶。

办装:置办行装。

[5]小苍头:级别很低的奴婢。

【译文】《汉书·百官表》中载:'将军都是周代末年的官。

秦代沿用了这个称号。

'据查,《国语》里有载:'郑文公以詹伯为将军。

'又载:'吴王夫差十旌一将军。

'《左传》里记有'岂将军食之而有不足。

'《檀弓》里有'卫将军'语。

《文子》里亦有'鲁国任用慎子为将军'。

可见,将军的称号时间很久了。

东汉时,彭宠为奴隶缚捆,他急忙喊叫他的妻子说:'快去为各位将军置办行装。

'《后汉书》中在这一句下作注说:'称呼奴隶为将军,是为了要他们释放自己。

'现在吴(今江苏苏州)人仍称名叫小苍头的奴隶为将军,其根据也在于此。

孟子书百里奚[1]【原文】柳子厚[2]《复杜温夫书》云:'生用助字,不当律令,所谓乎、欤、耶、哉、夫也者,疑辞[3]也。

矣、耳、焉也者,决辞[4]也。

今生则一[5]之,宜考前闻人所使用,与吾言类且异,精思之则益也。

《勿斋记》文言文阅读译文及答案

《勿斋记》文言文阅读译文及答案

《勿斋记》文言文阅读译文及答案《勿斋记》文言文阅读译文及答案勿斋记(明)朱舜水①世之学圣人者,视圣人太高,而求圣人太精,究竟于圣人之道去之不知其几万里已。

②古今之称至圣人者莫盛于孔子,而聪明睿知莫过于颜渊,及其问仁也。

夫子宣告之以精微之妙理,方为圣贤传心之秘,何独曰“非礼勿视,赤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夫视听言动者,耳目口体之常事,礼与非礼者,中智之衡量,而“勿”者下学之持守,岂夫子不能说玄说妙、言高言远哉?抑颜渊之才不能为玄为妙、鹜高鹜远哉?而遇生民未有之孔子,其所以授受者,止于日用之能事,下学之工夫,其少有不及于颜渊者,从可知矣,故知道之至极者,在此而不在彼也。

③腾君素好学,有志于“四勿”也,以名其斋。

因号“勿斋”,初见于太史所。

士大夫之初遇,自有礼矣,不得轻有所请谒也,奈何以“勿斋”请余为之记也?余未知其人,亦何得轻为搦管,如贾人之炫其玉而求售也?抑其心久厌夫高远玄虚之故习,茫如捕风,一旦幡然,欲得余言以证其生平之志,中庸之德乎?“先民有言,询于刍荛”,勿斋有之矣!“狂夫之言,圣人择焉”。

余亦有之矣![注]①传心:传授道统。

②刍荛:指割草砍柴的人。

22.概括第①段的意思。

(2分)世上学习圣人之道的人,把圣人看得太高,而且对圣人的要求也太精细,最终距离圣人之道不知有几万里。

23.第②段举孔子、颜渊为例,对其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以圣贤为例,具体典型,很有说服力。

B.交代“四勿”是圣贤道统传授的秘诀。

C.借助圣贤之人的做法,引出文章观点。

D.通过对比,揭示圣人之道的玄妙高远。

24.作者初见藤君就答应为他作记,原因是什么?(2分)25.对第③段画线句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2分)A.“狂夫”借指藤君,表达谦逊之意。

B.“圣人”借指藤君,表达感激之情。

C.作者认为自己境界与圣人相距甚远。

D.作者为藤君向自己求文而感到庆幸。

26.概括作者的修身理念。

(用自己的话作答。

)(4分)参考答案:22.世人学习圣人之道,把圣人看得太高,因而距离圣人之道很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守仁《梁仲用默斋说》原文及翻译
王守仁
原文
①仲用识高而气豪,既举进士,锐然有志天下之务。

一旦责其志曰:“于呼!予乃太早。

乌有己之弗治而能治人□!”于是专心为己之学,深思其气质之偏,而病其言之易也,以“默”名庵,过予而请其方。

予亦天下之多言人也,岂足以知默之道!然予尝自验之,气浮则多言,志轻则多言。

气浮者耀于外,志轻者放其中。

予请诵古之训而仲用自取之。

②夫默有四伪:疑而不知问,蔽而不知辩,冥然以自罔,谓之默之愚;以不言餂人者,谓之默之狡;虑人之觇其长短也,掩覆以为默,谓之默之诬;深为之情,厚为之貌,渊毒阱狠,自托于默以售其奸者,谓之默之贼。

夫是之谓四伪。

③又有八诚焉。

孔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故诚知耻,而后知默。

又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夫诚敏于行,而后欲默矣。

仁者言也讱,非以为默而默存焉。

又曰:“默而识之”,是故必有所识也,终日不违如愚者也。

“默而成之”,是故必有所成也,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者也。

故善默者莫如颜子。

“暗然而日章”,默之积也。

“不言而信”,而默之道成矣。

“天何言哉?四时行焉,万物生焉。

”而默之道至矣。

非圣人其孰能与于此哉!夫是之谓八诚。

仲用盍亦知所以自取之?
[注]王守仁,字伯安,别号阳明,明朝著名思想家。

其学说“阳明心学”是在继承儒家学说的基础上所发展创立,是明朝中晚期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

译文:
梁仲用是一个有见识高意气豪的人,中了进士之后,更是勇往直前,有志于天下大事。

忽然有一天自责说:“哎!我太躁进了。

哪有不管好自己而能管别人的呢!”于是专心于提升自己的修养水平,深刻反思自己在个性上的偏颇,认为自己有说话轻率随便的毛病,所以用“默”来命名自己的书斋,拜访我来讨教改正毛病的办法。

我也是天下多话的人,哪里知道沉默的方法!但我的亲身经验是,气浮的人话多,志轻的人话多。

气浮的人喜欢外在的炫耀,志轻的人容易自满而放松自己。

请允许我诵一些古训让仲用自己选用。

默有四伪:有疑问而不知要问,受蒙蔽而不知要论争是非,无知而糊涂,是默之愚;用不说话来诱取讨好别人,是默之狡;担心别人看出他的长短,用沉默来遮掩自己,是默之诬;表面宽厚内心狠毒,用沉默来推行他的奸诈,是默之贼。

这就是所说的四伪。

默还有八诚。

孔子说:“君子以说得多做得少为耻辱,古人不轻易乱说话,因为他们以自己做不到为耻。

”所以要知耻,而后才能懂得沉默。

孔子还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果敢”,所以要行动敏捷,而后就会言语谨慎。

仁者言语迟缓,行动敏捷,这才是真正的沉默。

孔子还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所以必然要有所学习有所记取,而不是成天不知道提出反对意见和疑问,像个愚蠢的人。

“默默地成事”,所以必定有所成就,考察其日常的言行,其作为也充分发挥了所学的知识与经验。

因此最善沉默的莫过于颜回。

“君子之道深藏不露却日益彰明”,这是沉默中的积累凝聚。

“君子不用说什么就能得到别人的信任,获得崇高的声望”,那样沉默之道就已经成就了。

“上天说过些什么呢?不过让四季周而复始地运转,任由百物蓬勃生长。

”这已经达到沉默之道的极致了。

只有圣人才能领略其中的奥妙!这就是所说的八诚。

仲用何不也了解一下,用来采纳参考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