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老师 “勤”学生共5页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懒”老师“勤”学生

人们经常把教师比作"红烛"、辛勤的"园丁",主要源于我们的对工作的一丝不苟,兢兢业业,以至于很多老师抱怨自己做了一辈子"勤奋"的教师,每天老是重复着一种平淡无奇的教学模式,自己虽感身心疲乏,学生却如坐针毡,原因呢?他们把教育教学工作这种智力劳动变成了一种体力劳动,不会"偷懒"。一个从不想"偷懒"的人是永远都不会变得聪明的,因为"偷懒"其实是我们智力活动的强大动力。我想一位好的数学老师更应该追求一种"懒"课的境界,使数学课充满智慧。

那么要想成为一个"懒"老师,我们就要明确:在"懒"数学课堂中,我们只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欣赏者与服务者,我们要用自己的智慧,去点燃孩子们熊熊的思维之火。把数学课堂彻底还给孩子,把问题推给孩子,用自己的智慧启发孩子去说、去做、去动手,去思考。试一试,也许我们苦寻不来的教育幸福,将会悄然无声地到来,充盈于我们的心中。

1.师"懒"开口,,让学生"勤"动嘴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勤快敬业的教师从上课讲到下课,有的甚至还要占用学生的课间休息时间,教师在讲台上口若悬河,激情飞扬。但大部分学生已经坐立不安,思绪飞扬。尽管我们老师用了十二分的力气,但实际的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所以数学教学中我们不妨"懒"开口,少说一些,而是努力去解放学生的嘴巴,给孩子们多提供一些表达他们自己思想、观点、看法的机会,鼓励学生敢说善说,敢问善问。让学生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教师的任务只是合理引导,适时点拨,精当点评。下面我们就利用《乘法分配律》教学实例来比较在成功的

数学课堂上老师说的话和学生说的话。

老师出示:我校学生参加植树活动,共有30组,每组里5挖坑、种树,2人负责抬水、浇树。

师:参加种树的一共多少人?能用几种方法解答?

学生回答后,师:从上面的算式中你有没有发现什么?学生纷纷动手举例验证猜想并进行交流讨论,从而验证了规律得出了结论。

对于上述题目,老师只用一句问话:你能用几种方法解答?而学生在经历了两种不同思考方法的计算后,并用多种方式表达出来,且在讨论和表达中,发现新的知识规律。同时,产生一种体验,乘法分配律的知识存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教师"懒"开口,给了学生 "勤"开口的机会,给了学生一个大胆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这样的教学效果反而更好,老师何乐而不为呢?

2.师"懒"帮忙,让学生"勤"动手

认知心理家认为:"活动是认知的基础,智慧是从动作开始的。"对于动作、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他们最深刻的体验莫过于自己亲手实践过的东西。数学中一些知识,特别是概念性的知识,学生总是难以理解,如果强制地让学生记住,不但给数学知识的应用带来阻碍,而且更不利于学生智力水平的提高。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依据,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构建数学概念。但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一些老师总是担心孩子操作有困难,影响教学顺利进行,所以就干脆包办代替,直接把答案操作演示一遍给学生,这样孩子的动手机会自然也就消失了。所以,老师不妨"懒"帮忙,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索出来的,教师绝不替

代,学生能独立发现的,教师绝不暗示。教师要尽量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一点活动的空间,一点展现自我的机会,一点成功的体验。

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时,当学生们通过观察说出了一些有关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后,老师并不马上进行演示小结,而是提出这样一个操作要求:刚才大家说的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是通过自己的观察得到的,现在我要孩子们拿出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利用身边的工具验证一下你们的目测是正确的吗?(温馨小提示:可以采用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剪一剪的方法。)

学生兴致勃勃地动起手来,一些学生还在小组内展开了交流。

教师适时的"偷懒",给了孩子足够的自己动手时间和空间,学生不仅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而且也充分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尤为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了获取成功后的快乐。

3.师"懒"动脑,让学生"勤"思考

好的课堂教学应当是富于思考的.学生应当有更多的思考的余地。教师要学会偷"懒"不急于下结论,更多是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为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例如在教学应用题:"师生共120人去春游,大客车限乘45人,中巴车限乘30人,后面还有一个附加条件:租1辆大轿车500元,租1辆中巴车350元,怎样租车合算?"我首先引导学生门了解解决这种问题的基本思路。接下来由学生们自己独立思考,设计租车方案,再把自己的方案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老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有的的学生想法比较简单,只想到了一种方案;而有的学生可以想到了两种;还有班上一小部分

思维比较活跃的学生甚至能想到了四种方案,但同时也发现了一个问题:他们的记录混乱无序,想到哪,就写到哪。为了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我尊重孩子的独特思维,把不同租车方案都写在黑板上,然后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觉得我们怎样写才可以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地把所有的租车方案全写出来呢?"一下子,学生们的思维被激活了,善于观察的学生很快就从大轿车的辆数中发现了规律。最后我们通过计算每种租车方案的价格,就能得出哪种方案最合算了。

教师的这种"懒"恰恰是尊重了学生的学习的主体性,这样的"懒"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知识欲望,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其终身受益,我们切记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用老师的"懒"唤起学生的"勤",用老师的"无为"换来学生的"有为"。让我们谨记叶圣陶先生的一句话:“教是为了不教!”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常自认为是福薄的人,任何不好的事情发生都合情合理,有这样平常心态,将会战胜很多困难。

2、君子之交淡如水,要有好脾气和仁义广结好缘,多结识良友,那是积蓄无形资产。很多成功就是来源于无形资产。

3、一棵大树经过一场雨之后倒了下来,原来是根基短浅。我们做任何事都要打好基础,才能坚固不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