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肿瘤的病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肿瘤的病因

来源:全球华人抗癌新药网

中医学根据歷代医学家对肿瘤病因的认识和论述,结合临床实际,將肿瘤的病因概括为內伤病因和外源病因。內伤病因包括正气亏虚和精神情志失调;外源病因包括外邪侵袭和饮食所伤。

一、內伤病因

1.正气亏虚正气,是指人体的生命功能,而相对病邪而言则是指抗病和康復能力。它是由人体的臟腑经络、气血津液、生理活动的综合作用而產生的。正气亏虚的形成是由於先天稟赋不足或后天失养,致使机体「精气夺则虚」。《內经》说:「正气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这说明,机体正气亏虚,臟腑经络功能紊乱失常,各种致病因素才能入侵而发生肿瘤。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中说:「积聚由阴阳不和,臟腑虚弱,受於风邪,搏於臟腑之气所为也」,金代张元素《活法机要》曰:「壮人无积,虚人则有之,脾胃虚弱,气血两衰,四时有感,皆能成积」,明代张景岳也说:「脾胃不足及虚弱失调之人,皆有积聚之病」,明代李中梓《医宗必读》中亦谓:「大抵气血亏损,复因悲思忧恚,则脾胃皆伤,血液渐耗,鬱气而生痰……噎塞所由成也」,还指出:「积之成者,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以上论述,说明人体正气亏虚是肿瘤发病的內在因素,也是其他各种致病因素导致肿瘤发生的基础条件。正气亏虚还与年龄有一定关係,年龄越大,正气越亏,经络臟腑功能越弱,肿瘤的发病率就越高。明代张景岳《景岳全书》中说:「少年少见此证(噎膈),而惟中年丧耗伤者多有之」,明代申斗垣谓:「癌发四十岁以上,血亏气衰,厚味过多所生」,明代赵献可《医贯》中指出:「惟男子年高者有之,少无噎膈」。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在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时易患肿瘤,.这种功能体现在对抗原性异物的识別与清除上,当机体受到抗原性异物的刺激时,免疫系统可通过免疫粘附等多种形式对抗原资讯发生应答,並对其清除。包括清除那些发生突变的新生细胞,即肿瘤细胞。当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態低下时这种清除能力也隨之下降。免疫监视学说指出了以下情况易於发生肿瘤:①免疫缺陷,尤其是细胞免疫缺陷或者大量使用免疫抑制剂者,其肿瘤发生率明显升高。

②幼儿期(免疫系统功能尚未成熟)和老年期(免疫系统功能降低),其肿瘤的发生率较其他年龄组高。③经抗淋巴细胞血清处理或者胸腺摘除的小鼠肿瘤发生率升高。基因学说认为,人细胞染色体中的P53基因、Rb基因、DCC基因、APC基因、MTSl基因等因为缺失或突变而失效时则抑癌功能丧失时,不能抑制原癌基因发生的突变,转位和扩增,从而导致癌基因的启动,结果便是肿瘤的增长。这些研究结果与中医学的「正气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等观点是基本吻合的。

2.情志失调人体的精神情志活动,在中医理论里分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类,称为七情。在一般情况下,属於生理活动的范围,並不足以致病。但是,由於长期的精神刺激或者突然受到剧烈的精神创伤,超出了生理活动所能调节的正常范围,以致造成人体內在的阴阳气血、臟腑经络的功能失调,导致疾病发生。《素问•举痛论》说:「百病生於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矣」,《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素问•玉机真脏论》谓:「忧、恐、悲、喜、怒,令人不得以其次,故令人有大病矣」,朱丹溪《丹溪心法》指出:「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於鬱」。可见在精神情志失

调的情况下,常常导致相应的臟腑气机逆乱,气血失调,功能失常。人们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如工作环境不合理想、突然的生活遭遇(如丧偶、离婚、失去亲人等)、居住环境低劣等均可造成精神紧张,情绪不悦而致病。因此,精神情志失调也是导致癌肿发生的一个重要內伤病因,对这方面的论述,古代医学文献中记载颇多。如关於乳岩病因的记载:元代朱震亨《格致余论》说:「……忧怒抑鬱,朝夕积累,脾气消阻。肝气积滯,遂成隱核……又名乳岩」,清代王维德《外科证治全生集》指出:「(乳岩)是阴寒结痰,此因哀哭忧愁,患难惊恐所致」。关於噎膈病因的记载:「《素问•通评虚实论》说:「隔塞闭绝,上下不通,则暴忧之病也」,明代邵达《订补明医指掌》亦说:「(噎膈)多起於忧鬱,忧鬱则气结於胸,臆而生痰,久则痰结成块,胶于上焦,……而病已成矣」,关於失荣病因的记载:明代陈实功《外科正宗》载道:「失荣者,或因六欲不遂,损伤中气,鬱火相凝,隧痰失道,停结而成。」清代邹岳《外科真詮》曰:「(失荣)由忧思哀怒,气鬱血逆,与火凝结而成」,金代竇汉卿《疮疡经验全书》说:「茧唇皆由六气、七情相感而成,或忧思太过,忧思过深则心火焦炽……」,清代高秉钧《疡科心得集》说:「舌疳者……由心绪烦扰则生火,思虑伤脾则气郁,郁甚而成斯疾,其证最恶」,清代包永泰《图位喉科杓指》指出:「(喉菌)此症属忧鬱血热气滯,妇人多患之……」,清代高思敬《外科问答》谓:「筋瘤……此证得自鬱怒伤肝,忧虑伤脾伤肺」,「翻花岩,与乳岩仿佛,由肝郁不舒,木火鴟张而得,甚不易治」,以上古文献的载述说明瞭乳岩、噎膈、失荣、茧唇、舌疳、喉菌、筋瘤、翻花岩等各类癌肿的发病都与精神情志失调密切相关。

现代医学近年来越来越重视对心理因素致癌机制的研究,当人受到严重精神刺激后,对內分泌系统的功能有明显的影响,本来稳定的內环境失去了平衡,正常组织细胞突变,畸形成长,更难抵御外环境的种种不良刺激,对癌症的发生、发展起著重要作用。由於不良情绪刺激,可影响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如:体液免疫、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监视功能障碍和免疫能力缺损,不能及时发现並消灭发生突变的细胞株而发生癌症。美国本松博士调查了500名癌症患者都有明显的精神创伤史,结果发现:如果人每天处於高度紧张环境中,就会引起血液中皮质酯酮的浓度迅速增加,导致免疫器官中T、B淋巴细胞和其他免疫成份的破坏,不能及时消除体內突变细胞,发生癌症的可能性就明显增加。我国山西省曾报导:食管癌患者中56.5%有忧虑、急躁的消极情绪,在发病前有重大精神刺激者为52%。以上资料表明:中医肿瘤学中的精神情志失调是致癌的一个重要发病原因,这一观点和西医学中的心理因素致癌的观点是一致的。

二、外源病因

1.外邪因素外邪是指:风邪、寒邪、暑邪、湿邪、燥邪、火邪六种外感病邪,称之「六淫」。在自然界里,风、寒、暑、湿、燥、火为六种气候现象,亦称为「六气」。在正常情况下,这六种气候对人体无害,是人们赖以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如果人们不注意调摄,或者因慢性疾病造成体內阴阳气血亏损,使正常適应能力或者抵抗力下降;或出现骤冷骤热等气候急剧变化的情况,六气就会变为六淫,成为致病因素。「六淫」致病常有明显的季节性,並与居住地区和环境密切相关。它可以单独侵袭肌体而致病,亦可两种或两种以上邪气合在一起致病;在一定条件下,原有的证候还可以发生转化,如风寒外邪引起的表寒证,可鬱久化热而转为里热证。中医学对外邪病因致癌的认识是很早的。《灵枢•九针论》谓:「四时八风客於经脉之中,为瘤病者也」,《灵枢•百病始生篇》指出:「积之所生,得寒乃生,厥乃成积也」,《灵枢•刺节真邪篇》曰:「虚邪入至於身也深,寒与热相搏,久留而肉著,……邪气居其间而不及,发为筋瘤……肠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