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技能1探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好课专题】教师课堂教学技能指导(共6章)

第一章提问技能

1、在课堂提问后出现下列情况时该怎么办?

(1)学生对提问没有反应。

(2)学生回答得既快又正确。

(3)学生答得很不切题。

⑷学生的回答太罗嗦、重点不明确。

(一)讲究提问的质量,精心设计课堂,抓住每个提问点

1.,要设计好的提问,通过对教材的认真钻研,理解编者意图,弄清单元章节篇目的构成及地位,把握教学目标的要求,脉络清晰地分出重点、难点,以此为突破口,设计出恰当的问题。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提问。

2.与学生的知识和智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抓住思维的发散点提问

3.有助于实现教学过程中的各项具体目标

4.富有启发性,并能使学生自省,教师要让学生充分"暴露问题",然后顺其错误认真剖析,不断引导,使学生恍然大悟,留下深刻印象。

(二)激发学生的“问”、“答”意识,

1.自问自答

从提问技能所要实现的教育功能看,提问技能中的问题一般都要求学生回答,尤其是高层次的问题,由于涉及的因素较多,逻辑过程较复杂,所以不适宜全班齐声回答,而是由学生单独回答,或互相补充来完成。

2.师问生答

这是最为常见的师生交流表现。也是实现提问功能,达成教学信息有效交流和沟通的底线要求。

3.生问生答

运用提问技能并不意味着提问只是教师的专利。“问”是“学”的起点,只有“会问”,才能“会学”。

(三)使问题成为课堂教学的纽带,精心创设情境,把握提问火候

(四)提高对学生答问的反馈能力

提问技能的运用效果不仅取决于教师能否提出高质量的问题,还依赖于教师能否对学生的回答做出恰当的反馈。教师的反馈不同,教学效果可能相去甚远。

(五)把握好提问的对象,精心研究学生,做到因材施问

1.不要只提问好学生

2.善意地提问“差”学生

(1)通过提问成绩较差的学生了解学情

(2)通过提问维持课堂纪律、组织学生的注意力

3.根据问题的难度选择答问的学生

(六)其他,精心引导学生,学会提出疑问

除此之外,教师在提问时还应注意:

1.注意提问的顺序

2.注意提问的语态

3.避免先叫人后提问

4.期待要充分,倾听要专注

第二章失误技能

1、就“利用错误”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并加以评述。

如,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分数后,教师点击多媒体课件,出示了一幅画,画面上是唐僧师徒四人,猪八戒抱着一只化缘得来的大西瓜,画面的对白是:唐僧要八戒把西瓜一分为四,每人吃1/4,谁知八戒却不愿意,他要一分为八,吃1/8。教师设问:八戒为什么要吃1/8?根据你对八戒的了解,八戒的意图是什么?若吃1/8,他的意图能实现吗?

八戒是个家喻户晓的人物形象,学生都知道八戒比较贪吃,他不要1/4而要1/8,是想多吃西瓜。1/8比1/4大吗?初学分数的人,许多都会认为1/8>1/4,学生也不例外。这样,学生就被教师设计的教学情境所迷惑,为下一步学习“比较分数的大小”奠定了基础。

2、谈谈运用“设计迷惑”子技能时的注意事项。

教师在设计迷惑时可选择以下两种时机:

1.讲授新知识之前设计迷惑

一些知识点的学习和运用是学生普遍易出错的。教师可根据以往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自己当时学习这些知识点的情况,预测现在学生的学习进程,主动在课堂上引出这些迷惑。

2.在新知识讲授过程中设计迷惑

教师也可在讲授新知识点的过程中,在学生已知道了相关知识后,设计一些迷惑,不动声色地引学生进入“陷阱”,最后让学生自己走出“陷阱”,或在教师的帮助下走出来。

对学生这样由思维定势引发的错误,有的教师也可能事先会采取耳提面命的方式提醒,但学生未经历过,未错过,没有切身的体验和感悟,提示的效果未必如意。

教师所设计的迷惑应具有顿悟性,即一经点拨就能让学生恍然大悟。为此,要把握所设计迷惑的难度,太容易了,学生一眼就能看穿,就不会被迷惑,起不到设计迷惑的作用;太难,几经点拨,学生也难以醒悟走出迷惑,就会失去兴趣,同样也起不到作用。

从迷惑走向明白的过程,对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严密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要仔细推敲这个过程,充分发挥其作用。

第三章组织学生有效合作学习的技能

1、合作学习的课题应具备什么特点?

适宜采用合作的方式完成的学习内容可以是某个课堂具体问题的解决,可以是课题式学习,可以是实验设计,可以是某个阅读材料的理解等等。无论是哪类内容的学习,要求学生合作进行时,合适的任务(或课题)应具备以下的特征:

1.学生不能马上解决,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2.学生通过群体的努力应该基本能够获得问题的解决,而对于个体而言,应是可以有些粗浅的想法,是可以起步的

3.有利于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

4.具有多样的解决方式

5.有利于用语言进行表述、交流

2、要想实施有效的合作学习,学生应该具备哪些技能?如何培养?

合作学习不仅仅是学生的事,教师应是学生合作技能的培训者和指导者。合作技能包括:

(1)倾听——在同伴陈述时能礼貌倾听不随意打断。

(2)说明——能简洁、条理、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3)求助——有困惑、困难时能礼貌地寻求帮助。

(4)反思——能理性地审视自己的观点和行为及其产生的结果。

(5)自控——能顾全大局、遵守规则、约束自己。

(6)帮助——能体谅他人,想对方所想,急对方所急,在同伴需要时施以援手。(7)支持——为同伴的观点、行为提供情感上、论据上、行动上的支持。

(8)说服——以道理、事实服人而不是强词夺理。

(9)建议——为求得问题的解决和改进,能在认真听取别人意见、观点的基础上贡献自己的意见、想法、策略。

(10)协调——能在不同想法、观点间进行协商、调解、沟通以达成共识。

这些技能和细节看似简单,却决定着合作学习的成效,并对学生的规则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间应合理分工,明确各角色的职责,使主持、记录、把握主题(讨论跑题时负责把话题引回主题)、汇报、记时等各有所属,人人有“事”干,以便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长处和作用。角色分工可以由学生协商进行,也可由教师在了解、熟悉学生的基础上进行。每个人的角色可以相对固定一段时间,以便学生适应角色要求;可以定期轮换,以使每个学生得到多方面的锻炼,并可避免因长期担任一种角色带来的懈怠感。除合理分工外,教师还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习惯。这些习惯包括:

(1)独立思考——没有每个个体的独立思考,就不会有高质量的合作学习成果;(2)积极参与——没有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踊跃发言,合作学习就可能成为强势学生的“观点发布会”;

(3)踊跃发言,认真倾听——不仅每个人都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且能够倾听、尊重别人意见,有效接纳别人见解。讨论中对不同观点可以质疑和争辩,但不能讥讽和嘲笑。若小组成员间、小组之间不会倾听,自说自话,不仅难以求同存异,形成共识,合作学习所重视的思维碰撞和经验共享就无法实现;

(4)始终关注任务,而不远离主题——无论陈述和辩论,合作学习都应围绕主题任务进行,而不应游离于主题之外。为此,每个成员都应是主动的提醒者。

(5)明确个人分工和职责——对于事先的分工,学生一旦接受,就应铭记并尽责。(6)遵守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了规矩,若无人遵守,合作学习对于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和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的功能就无从谈起。

第四章组织学生有效探究学习的技能

1、在探究式教学的操作模式中,探究式教学的核心要素有哪些?给出自己的阐释。(一)进入情境

学生学习的愿望,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多种方式,如,故事、演示、实验、游戏、竞赛等,巧妙地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转化为问题情境,把学生“引”入其中,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为学生提出问题做好铺垫。问题情境除具有引起认知冲突的功能外,还可为解决问题提供暗示或线索。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学习时,情境的创设是首先要做好的功课之一。

(二)提出问题

探究始于问题。探究学习有时也被人们称为“问题导向式”学习,因此“问题”往往被视为探究学习的核心。然而,“问题”在探究学习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它对学生合适与否而不在于它是否一定由学生探究得来的。如何提炼出一个适合学生探究的问题?如何根据有限的线索确定证据收集的方向?如何在不止一个可能合理的解释面前作出决策?这些对于探究至关重要之处,要么教师缺位,不见教师的身影,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