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第七章 动机与情绪情感
名词解释习题
名词解释第一章概论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
2认知:指在获取知识过程中进行的各种心理活动,主要包括知觉、记忆、言语、思维等,即通常所谓的认识过程。
3口语报告法(大声想):即经过一定的训练后,让被试者在解决某个问题的同时,大声说出头脑内进行的活动,事后由心理学家对之进行分析。
4观察法:指在自然情景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然后对所作记录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5测验法:是指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
6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7自然实验:也叫现场实验,指在实际生活情景中,由实验者创设或改变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
8实验室实验:是指在实验条件严格控制下借助于专门的实验设备,引起和记录被试的心理现象。
9调查法:指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意识与注意1、意识:(心理学上的意识有两层含义。
一种是把它当作心理的同义词使用。
)第二种含义指的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awareness)。
具体包括对外部事物的觉知,对内部刺激的觉知,对自身的觉知。
2、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它有两个明显的特点,即指向性和集中性。
(1)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2)随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努力的注意。
它是注意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形式。
是在不随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
(3)随意后注意:它和自觉的目的、任务联系在一起,这方面它类似于随意注意;但它不需要意志的努力,在这方面,它又类似于不随意注意。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学霸笔记-第七章心理学基础(三)
第七章心理学基础第六节思维三、思维的过程及基本形式(选择,次重点)(一)基本过程:1、分析与综合思维基本过程分析:分解成各个部分或各个属性;综合:把个别部分或属性联合为一体;2、比较与分类比较的基础上分类比较:对比确定事物之间的异同点和关系;分类:根据相同点和不同点划分种类;3、抽象与概括抽象的基础上概括抽象:提炼共同的、本质的特征,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的特征;概括:人脑把事物间共同的、本质的特征抽象出来加以综合的过程;4、系统化与具体化系统化:把学到的知识分门别类组成系统;具体化:把概括的特征和规律应用到具体事物中。
(二)思维的形式:1、概念: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
基本形式;2、判断:概念之间的关系。
例子:感觉是知觉的基础。
3、推理:由已知判断推出新判断。
例子:已知四川姑娘美,谢娜是四川人,故谢娜美。
四、思维的种类(一)根据思维活动的凭借物:1、感知动作思维(3岁前):通过动作进行的思考。
例子:掰着手指头数数。
2、具体形象思维(3-7岁):通过具体事物和表象联想进行的思维。
例子:家长做出小鸟飞的动作告诉孩子什么是小鸟事。
3、抽象逻辑思维(7岁以后):通过语言、符号进行的思维。
例子:妈妈头发比爸爸长,爸爸头发比爷爷长,所以,妈妈头发比爷爷长。
铁是一种金属,金属可以导电,铁可以导电。
(二)根据思维探索目标方向不同1、集中性思维:把问题的各种信息集中起来得出一个最优方案例子:学生从各种解题方法中筛选出一种最佳解法2、发散性思维: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不同的方向找到答案是创造型思维的核心。
例子:一题多解发散思维的特点:(单选备考)(1)流畅性:短时间表达出数量多的观念。
砖头可以盖房子、铺路、修桥。
(2)变通性:同一问题能想出不同类型的答案。
砖头可以打架,写字,当哑铃锻炼身体。
(3)独特性:能想出独特、新颖的见解。
四块砖头堆起来可以烤红薯。
(三)根据创新程度:1.常规思维:常规方法、规定模式去解决问题2.创造思维:核心-发散思维(四)根据逻辑性1、分析思维:严密的逻辑推理;例子:数学证明题。
心理学第七章 动机与情绪情感
1、动机☞内部心理过程 or 内在动力 2、激发、维持、调节 → 活动 二、动机的功能(考点:领 会)
1、激活功能 2、指向功能 3、调节与维持功能
考点(识记)
需要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生理与心理的 不平衡状态,它是有机体活动的动 力源泉。 动机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考点(识记)
诱因 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 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第三节 动机理论
考点
一、识记: 1、本能理论 2、匮乏动机 3、成长动机 二、应用: 1、匮乏与成长动机理论 2、认知与期待理论
一、本能理论 主要观点(识记):
有机体生来即具有一些特定 的先天倾向,这些倾向是维持生 存所不可缺少的,人们的行为是 受这些本能力量所驱动的。
理解要点:
1、本能是人特定的天生倾向 2、行为受本能驱动
理论简述 1、动机的认知理论。重要的人类动机不是来自客观的事实, 而是来自人们对客观事实的解释。 2、动机的期待理论。动机的力量是目标价值与目标期待的 乘积。即,动机力量=效价×期待 对校长成功之处的分析与评价 1、校长运用了动机的认知理论原理,用解释和讨论的方式 来提高教职工对总体发展目标和发展蓝图的认识,从而激发 了动机。 2、校长巧妙地运用了动机的期待理论,通过加深教职工对 总目标价值的理解,提高了对总目标的效价。通过对目标实 现的可能性的讨论,坚定了教职工的信心和决心。提高了教 职工的期待水平。 3、促使教职工根据总目标制定个人行动目标,从而把组织 目标转化成为教职工的个人目标,把学校的事情变成大家个 人的事情,有助于把教职工的积极性变为具体的行动。有助 于使每个教职工的行为始终与学校的总目标保持一致,使动 机水平始终保持最高。
心理学第七章 情绪和情感
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
情绪和情感的一般概念 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信号功能 情绪和情感在人际间具有传递信息,沟 通思想的功能,并通过表情来实现。 作为言语交流的重要补充,如语调不同 可能表达的信息不同。 在一些场合,只能用表情来传递信息。 如婴儿只能用表情来表达需要,获得成人 关注。
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
情绪和情感的一般概念 情绪情感和需要的关系 需要是情绪情感产生的重要基础。情绪情感 总是伴随一定的认识过程而产生。事物是否 符合个人的需要有赖于认知的评估作用。由 于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的复杂性,同一事物 与人的需要的关系可能是多方面的。 如果客观事物满足了人的需要,就引起肯定 的情绪情感体验,如高兴、愉快、喜欢、爱 等;如果客观事物不能满足人的需要,引起 的是否定的情绪情感,如悲伤、恐惧、愤怒、 憎恶等;
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
情绪和情感的一般概念 什么是情绪情感 情绪和情感由三种组成成分构成: 情绪和情感由三种组成成分构成: 外部表现:情绪情感的外部表现通常称为表情, 外部表现: 是情绪和情感状态下,身体各部位的动作量化 形式。包括三种表情: 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面部肌肉变化的模式。 姿态表情: 姿态表情:面部以外的身体部位动作,包括 手势、身体姿势等。 语调表情: 语调表情:言语的声调、节奏和速度。如高 兴时,语调高昂、语速加快,痛苦时语调低 沉、语速慢等。
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
情绪和情感的一般概念 情绪情感和需要的关系 但是需要的满足也可能产生消极的体验,而 需要的不满足,也可能产生积极的体验,这 是由人的观点、信仰、世界观决定的; 人的情绪、情感极其复杂,有时甚至会同时 拥有相反的或相对立的情绪、情感体验。 如“悲喜交加”、“百感交集”、“啼笑皆 非”,这就说明了人在满意中有不满意,不 快中有快感的矛盾体验;或者在不同的时间 内对同一事物具有不同的情绪、情感体验。
心理学七
第七章情绪与情感一、单项选择题1、与有机体生物需要满足相联系的态度体验形式是(A )A、情绪B、情感C、应激D、心境2、个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即个体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中的反应是(C)A、动机B、兴趣C、需要D、表情3、(C )是其他各种需要的基础。
A、自我实现需要B、安全需要C、生理需要D、尊重需要4、爱与归属需要基本满足后的高一层次的需要是(D)A、自我实现需要B、安全需要C、审美需要D、尊重需要5、到了少年、青年初期,日益强烈的需要是(C )A、安全需要B、爱与归属的需要C、尊重的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6、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需要的最高层次是(C)A、安全B、爱与归属C、自我实现D、尊重7、(D)需要得不到满足,容易使人产生孤独感。
A、生理B、尊重C、自我实现D、爱与归属8、一种强烈的、暴风雨般的、激动而短促的情绪状态是(A)A、激情B、应激C、理智感D、心境9、持久而又微弱的情绪状态称作(AA、心境B、激情C、应激D、热情10、绝望属于( C )A、心境B、应激C、激情D、理智感11、悲痛时木然不动属于(B )A、应激B、激情C、心境D、理智感12、学生临考的怯场属于( C )A、心境B、理智感C、应激D、激情13、新教师上讲台慌乱属于( C )A、激情B、心境C、应激D、理智感14、与人的认识成就的获得,需要、兴趣的满足,对真理的探索追求及思维任务的解决相联系的高级情感是(C )A、心境B、道德感C、理智感D、美感15、友谊感属于(B )A、道德感B、美感C、理智感D、心境16、好奇心属于(D )A、美感B、道德感C、理智感D、心境17、对偏见、迷信、谬误的憎恨属于(A)A、道德感B、理智感C、美感D、责任感18、感动属于(D)A、道德感B、美感C、理智感D、心境19、怀疑感属于(C)A、道德感B、美感C、理智感D、心境20、眷恋心属于(A)A、道德感B、美感C、心境D、理智感21、自尊心属于(A )A、道德感B、心境C、理智感D、美感22、情绪在有机体上的外显表现称为(C )A、感情B、情感C、表情D、态度体验23、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提出的情绪理论是()A、机体知觉理论B、丘脑情绪理论C、认识一评估说D、动机—分化理论24、丘脑情绪理论是由美国生理学家()提出的A、詹姆士B、阿诺德C、凯农D、汤姆金斯25、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凯农B、詹姆士C、阿诺德D、汤姆金斯26、詹姆士—朗格认为情绪的引起是由于()A、刺激B、刺激情境C、身体反应D、情绪经验27、詹姆士—朗格的情绪理论是()A、机体知觉理论B、丘脑情绪理论C、认识-评估说D、动机-分化理论28、叶克斯-道得生定律说明了当作业愈复杂时,动机的激奋水平应()A、偏低B、偏高C、适中D、无关二、填空题1、情绪产生的根源在于本身。
心理学-第七章 情绪和情感
第七章情绪和情感一、单项选择题1.情绪和情感所反映的是()。
A.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 B.客观事物的外部现象C.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 D.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2.情绪、情感的外在行为表现是()。
A.热情 B.表情 C.激情 D.心情3.渴求知识的人得到一本好书会感到满意,无端遭到攻击会感到愤怒。
这说明情绪的产生是以个体的愿望或()为中介的。
A.认知 B.意志 C.思维 D.需要4.小明即将上考场,感觉心跳加速,有点微微出汗,这属于情绪情感的()。
A.主观体验 B.外部表现 C.生理唤醒 D.认知活动5.“知之深,爱之切”说明了()对情感的影响。
A.认知 B.意志 C.需要 D.个性6.下列不属于基本情绪的是()。
A.快乐 B.焦虑 C.悲哀 D.愤怒7.“易感情用事”一般发生在()情绪状态下。
A.心境 B.紧张 C.激情 D.应激8.“情急生智”所描述的一种情绪状态是()。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理智9.由于缺乏准备,不能处理,不能驾驭或摆脱某种可怕或危险情景时所表现的情绪体验是()。
A.快乐 B.悲哀 C.愤怒 D.恐惧10.()是幼儿两种最基本的肯定情绪。
A.高兴和喜悦 B.高兴和快乐 C.喜悅和兴趣 D.快乐和兴趣11.中等程度的愉快情绪,有利于提高认知活动的效果,而消极情绪的激活水平越高,操作效果越差,这体现了情绪的()功能。
A.适应功能 B.动机功能 C.信号功能 D.组织功能12.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相对持久的情绪状态是()。
A.热情 B.心境 C.激情 D.应激13.学生临考的怯场属于()。
A.心境 B.理智感 C.应激 D.激情14.车祸、地震、水灾等突如其来的灾难引起的情绪体验是()。
A.心境 B.应激 C.激情 D.热情15.“灰心丧气”、“见花落泪”、“对月伤神”的情绪状态是()。
A.心境 B.激情 C.抑郁 D.焦虑16.“暴跳如雷”、“欣喜若狂”等强烈而短促的情绪状态是()。
心理学原理名词解释2
心理学原理名词解释2第五章思维与创造性1、思维是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2、思维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间接性、概括性、思维和语言有密切关系。
3、分析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或各个属性。
综合指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属性、各个特征结合起来,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的过程。
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
4、比较是把各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部分、个别方面或个别特点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比较实质上是一种更复杂的分析和综合。
5、抽象和概括。
抽象是在头脑中抽出各种事物与现象的共同特征和属性,舍弃个别特征和属性的过程。
概括是在头脑中把从各种事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特征联合起来的过程,又可以分为初级概括与高级概括。
6、根据思维过程所凭借的中介的不同,可以把思维划分为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
直觉动作思维指依据实际行动来解决具体问题的思维过程。
具体形象思维指人们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表象)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抽象逻辑思维是指运用言语符号形成的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7、根据思维活动探索目标的不同方向,可以划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聚合思维是指人们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
发散思维是指人们根据当前问题给定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沿着不同的方向和角度思考,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思维活动。
8、常规思维是指人们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直接解决问题。
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的综合表现,它既是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结合。
9、概念在心理学上指的是反映客观事物共同特点与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高级认知活动的基本单元,以一个符号,就是词的形式来表现。
心理学通常以人们掌握概念的途径不同将概念分成日常概念和科学概念。
日常概念也叫模糊概念或前科学概念,它是在日常交往和个人经验的积累过程中形成的,因此这类概念的内涵中有时包含着非本质特性,而忽略了本质特性。
组织行为学-第七章工作压力与情绪情感
二、工作倦怠
1、工作倦怠的概念及表现
“工作倦怠”又称“职业枯竭”,是指在工作重 压下的一种身心疲惫的状态,厌倦工作的感受,是一种 身心能量被工作耗尽的感觉。职业枯竭可表现为身体疲 劳、情绪低落、创造力衰竭、 价值感降低,工作上的消极状 态还会进而影响整个生活状态。
一、工作压力的定义和重要性
1、什么是工作压力 压力是精神与身体对内在、外在事件的生理反
应与心理反应,具有下列特征: A 主观性:同样的事件有人觉得有压力,有人
却觉得不怎么样。 B 评价性:同样的压力有人认为对自己有帮
助,然而有人却认为对自己有副作用。 C 活动性:压力会因为对每一个人造成的严重
性不同,从而产生程度不同的压力。
高 绩 效 水 平 低
低
复杂任 务
简单任 务
压力或唤醒水平
高
• 压力的影响
• 汉斯·薛利(Hans Selye) 观点
压力与绩效
正向的影响: 1.(适度的压力)促进注意力的集中 2.(适度的压力)提升工作的动机 3.(适度的压力)引发正向的情绪(如兴奋) 4.(较大的压力)增加成功因素的成就感
负向的影响: 1.(过大的压力)注意力窄化、思考僵化 2.(过大的压力)产生恐惧与逃避的心理 3.(过大的压力)生理反应剧烈引起情绪与
• 根据最近一份全国职场压力调查,中国有 近45%的人觉得压力较大,21%的人觉得很 大,3%的人觉得压力极大,濒临崩溃,而 感到压力无可忍受的比例不到1%。
• 最直接压力来源在哪里呢?调查显示: • 29.6%的人认为压力其实来自自己,对自己前途的
担忧是职场人士主要压力来源; • 领导的忽视和不重用也让25.9%的职场人士觉得很
心理学课件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 (2)
教授学生识别和理解自己的情绪,学 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以积极的心态面 对学习挑战和困难。
工作中的动机激励与情绪调节
动机激励
通过设定合理的工作目标、提供具有 挑战性的工作任务、给予适当的奖励 和晋升机会等方式,激发员工的工作 动机,提高工作绩效和满意度。
情绪调节
帮助员工识别和理解自己的情绪,学 会管理和调节情绪,以更好地应对工 作压力和挑战,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 和心理健康。
讨论情绪调节在维护心理健康中的作 用,介绍有效的情绪调节方法。
学业动机与学习成效
探讨学业动机对学习成效的影响,以 及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业动机水平。
05
动机与情绪情感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中的动机激发与情绪管理
动机激发
通过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提供有趣 的学习内容、给予及时的反馈和奖励 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 学习积极性和效果。
情绪调节动机
情绪还可以调节动机的强度和方向。例如,适度的焦虑可以激发个体的努力动机 ,促使个体更加专注于任务;而过度的焦虑可能导致个体的动机受到抑制,影响 任务的完成。
动机与情绪情感的相互作用
动机与情绪的交互作用
动机和情绪是相互作用的,它们之间存在复杂的交互关系。一方面,动机可以引发相应的情绪体验; 另一方面,情绪也可以影响个体的动机状态。这种交互作用使得个体的行为更加灵活和适应环境。
人际交往中的动机与情绪情感运用
动机驱动
了解他人的需求和动机,通过满足他人 的需求、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等方式, 促进人际交往的顺利进行。
VS
情绪表达与理解
学会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理解他人的 情绪和需求,提高沟通效果和人际关系质 量。同时,也要注意尊重他人的情绪和感 受,避免造成误解和冲突。
情绪与动机
❖ 积极良好的情绪情感,能激励感知的主动性, 改善记忆活动的各项品质,增进思维和想象的 灵活性和创造性,提高认识的效率;而消极的 不良情绪情感会干扰认识活动的顺利进行影响 认识活动的深度和广度,对认识过程产生消极 影响
四、情绪情感的功能 ❖ (一)适应环境 ❖ (二)调控认知和行为 ❖ (三)传递信息 ❖ (四)影响身心
❖
抑郁自评量表 (SDS)
下面有二十条文字,请仔细阅读每一条, 把意思弄明白,然后根据您最近一星期 的实际情况打分,表示:A没有或很少时 间,计1分;B小部分时间,计2分;C相 当多时间,计3分;D绝大部分或全部时 间,计4分。但2,5,6,11,12,14, 16,17,18,20反向计分。
❖ 1.我觉得闷闷不乐,情绪低沉; 2.我觉得一天之中早晨最好; 3.我一阵阵哭出来或觉得想哭; 4.我晚上睡眠不好; 5.我吃得跟平常一样多; 6.我与异性亲密接触时和以往一样感觉愉快; 7.我发觉我的体重在下降;
二、情感的分类
人的情感是多种多样的,它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 形成的,它反映着个体与社会的一定关系,体现出人 的精神面貌。高级的社会性情感的内容是由人的世界 观、道德行为准则和美学评价所决定的,大体分: (一) 道德感
是由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所产生的内心体验。
(二)美感
是由人的审美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所产生的内心体验。 (三) 理智感
❖ (一)联系
❖ 1.情绪依赖于情感
❖ 2.情感又依赖于情绪
❖ (二)区别
❖ 1.从需要角度来看 情绪是指那些与某种机体需要 是否满足相联系的体验。情感是指在人类社会发展进 程中产生的与社会需要相联系的体验。
❖ 2.从反映角度看
心理学概论第7章情绪和情感
第一节 情绪与情感概述
2.情绪的动力性有增力和减力两极 肯定的情绪——是积极的、增力的,能提
高个体的活动能力。 否定的情绪——是消极的、减力的,能降
低个体活动的能力。 但某些情况下,同一种情绪既可具有增力
性质,也可具有减力性质,如恐惧。
第一节 情绪与情感概述
3.情绪的激动性有激动和平静两极 激动的情绪是强烈、短暂和爆发式的态度
第一节 情绪与情感概述
在我们充满了喜怒哀乐的生活中,情绪的多 样性说明它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心理现象,有独特 的心理过程,也有生理唤醒、主观体验和外部表 现。因此,情绪最能表达人的内心状态,可以说 它是人的心理状态的晴雨计。
情绪和情感作为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先天 因素和后天因素相互结合而产生的整合性的心理 组织,在个体的学习、工作和身心健康方面均发 挥着重要的作用。
第一节 情绪与情感概述
(二)情绪与情感的性质(实质)
1.情绪情感产生的基础是人的需要(中介因素)
情绪与情感与认知的另一重要区别是反映对 象不同:认知反映事物的本身;情绪与情感虽由 客观事物所引起,但客观事物并不直直接决定个 体的情绪情感,它对情绪情感的决定作用以需要 为中介。因此,情绪情感反映客观事物与人需要 之间的关系,是客观事物与人需要之间关系的晴 雨表。
达尔文曾指出,情绪最初只有生存适应的功 能,情绪的社会性涵义是后天派生出来的。
情绪是人类早期赖以生存的手段。如婴儿出 生时不具备独立的维持生存的能力,这时主要依赖 情绪来传递信息、与成人交流, 得到成人的抚养。
从成人角度而言,个体可借助各种情绪和情 感来了解其自身和他人的处境或状态,以求得良 好的适应。
第一节 情绪与情感概述
(二)情绪的两极性 1.情绪的性质有肯定和否定两极 当个体的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肯定的
第七章 情绪与情感(复习题)
第七章情绪与情感一、名词解释;1、什么叫情绪和情感?情绪:是个体对客观事物与个人需要之间关系的体验过程。
情感:对感情性过程和体验,情绪是这一体验和感受状态的活动过程2、什么叫心境和激情?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二持久的情绪状态。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卫视短暂的情绪状态。
3、什么叫道德感、理智感、美感?道德感:是人们在运用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自身或他人言行是所产生的情感体验理智感:是人们在认识和评价事务是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美感;是人们在认识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4、什么叫应激、挫折?应激是集体对紧张刺激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挫折:是指个体在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难以克服障碍和干扰,致使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的情绪状态。
二、填空题:1、情感的外部表现(面部表情)、(体态表情)、(言语表情)。
2、情绪和情感的功能(动力功能)、(组织功能)、(传递信息功能)。
3、情绪的组织功能表现在对活动的(促进)和(瓦解)两个方面。
4、情绪的存在状态有(心境)、(激情)。
5、情感的种类有(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三、简答题:1、简述情绪的外周学说、评定—兴奋学说、认知—激活理论、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的主要观点。
外周学说的:情绪是内脏器官和骨骼肌活动在脑内引起的感觉。
评定---兴奋学说大脑皮层的兴奋是情绪过程的重要条件。
认知--激活论:情绪的产生手环境事件、生理状态和认知过程三种因素制约,其中认知因素是决定情绪的性质的关键因素。
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1、情绪具有重要的动机信不过和适应性功能2.强调面部表情的重要性2、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它们在个体发展中有什么作用?道德感:如果自身的言行符合道德标准就会产生幸福感、自豪感和欣慰感理智感:可以使人们理智的认识和评价事物美感:可以提高人们的审美的评价标准。
3、应激对个体有什么影响?如何应付应激?积极影响:可以调动及诶的身心潜能,提高个体的应付能力。
消极影响:会影响人的智能发挥,干扰正常的认知活动,降低人的应付能付,甚至使人儸患疾病。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第一章概论1、心理学(08.10、04.04):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意识流(08.04):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詹姆斯批评构造主义心理学指静态地研究意识的元素,而忽略了意识的连续性,意识是像水流一样的,他称之为“意识流”。
3、现场实验(09.04):指在实际生活情境中,由实验者创设或改变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
4、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第二章意识与注意1、意识(09.10,07.04,06.04,04。
04):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
2、随意后注意(07.10):是注意指向一个对象后期出现的一种特殊形式。
它和自觉的目的、任务联系在一起,类似于随意注意,但不需要意志的努力,在这方面,又类似于不随意注意。
3、日节律(05.10):在任何动物身上都存在,它的主要表现为睡与醒的周期性循环,也还有一些生理方面的节律变化,如血压、排尿、荷尔蒙分泌等。
4、无意识:是个体不能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
无意识中包含了大量的观念、想法、欲望、冲动等,这些观念和想法因为与社会伦理道德相冲突而被个体压抑在无意识中,个体无法觉察到。
5、注意: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6、生物节律:是有机体生理功能周期性变化的结果,它们的存在表明有机内部存在一个“生物钟”,随时监视着时间的进程。
第三章感觉与知觉1、超感知觉(04.04):指通过不同于正常人类感官而获得有关外部世界、其他人或者未来的信息的可能性。
2、感受性(05.04):指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用来表明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的关系;3、感觉阈值(05.04):是检验感受性大小的基本指标,是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
第七章 动机
后继行为
如,丧失动力、 很少参加竞赛
如果归因于努力、运气、任务难度时产生的期待与情绪又是什么呢? 归因于那个因素有利于今后的行为呢?
对教育的启发?案例
评价归因理论
贡献
明确阐述认知对 成就动机的重要 作用,提倡指导 学生形成学习的 内部动机和正确 的自我意识系统。
局限
可控性具有相对意 义,如能力被归为 不可控因素,但能 力会随学习和教育 而提高。因此,如 何进行归因训练尚 需深入研究。
根据动机起 作用时间长短
为了个人自 我实现的理
想
近景性动机
由活动的直接结果引发, 不稳定、易随环境变化。
远景性动机
由活动的社会意义、社 会价值引发,稳定性和 持久性。
三、动机的功能
启动作用
定向作用
小王早上6点准时起床,背1个 小时的英语单词。
小王希望能顺利通过两个月 后的大学四级考试
对学习
过程的影响
案例分析2:
初二学生刘佳前不久大量服安眠药中毒,多亏医生抢救及时,才算 保住了性命。孩子为何要大量偷服老人的安眠药?刘佳服药前给爸爸 、妈妈写下的一封信道出了其中的原因。 刘佳在信中说:“爸爸、妈妈,我实在是太笨了,尽管我努力了,但 成绩还是上不去。我是同学们眼中的差生,在学校同学们看不起,老 师不喜欢,时常挨老师的嘲讽和批评;在家爸爸也常常拿我的学习成 绩说事,我觉得这样活得太累了,真没意思,我实在不想活了……”
言语劝说:通过说服性的建议、
劝告、解释和自我引导来改变 自我效能感。简便有效,但因 缺乏经验基础而不牢固。
情绪唤醒:高水平唤醒和紧张
的生理状态会妨碍行为操作,降 低对成功的预期水平,从而降低 自我效能感。
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的策略
海南教师资格证2.《心理学》重点
《心理学》重点 心理学》
绪论部分: 第一章 绪论部分: 二,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流派 2,机能主义心理学 1)创始人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代表人 创始人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 詹姆斯 物杜威. 杜威. 2)主要观点:强调研究意识的功能 主要观点:强调研究意识的功能
《心理学》重点 心理学》
绪论部分: 第一章 绪论部分: 二,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流派 3,行为主义心理学 1)代表人物:华生,诞生标志——《从一个行为主义 代表人物:华生,诞生标志 《 者眼光中所看的心理学》 者眼光中所看的心理学》 可观察的行为 2)主要观点:研究可观察的行为,刺激—反应 主要观点:研究可观察的行为,刺激 反应 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在后天环境影响下形成的 3)斯金纳:新行为主义 斯金纳:
《心理学》重点 心理学》
绪论部分: 第一章 绪论部分: 五,学习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 认识内外世界;调整和控制行为; 认识内外世界;调整和控制行为; 直接应用于实际工作上
《心理学》重点 心理学》
绪论部分复习题: 第一章 绪论部分复习题: 1,简答题: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简答题: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简答题:什么是心理研究的测验法?使用时应注 简答题:什么是心理研究的测验法? 意什么问题? 意什么问题? 3,简答题:自然实验法与实验室实验法的区别 简答题: 4,名词解释:心理学;认知;实验法;谈话法 名词解释:心理学;认知;实验法; 5,论述题:举例说明心理学在人们生活,学习,工 论述题:举例说明心理学在人们生活,学习, 作中的意义. 作中的意义.
《心理学》重点 心理学》
《心理学》重点 心理学》
重点篇章
第四章 记忆与学习 第六章 智力 第八章 人格 第十章 心理健康 第五章 思维与创造性 第七章 动机与情绪情感
动机与情绪情感试题(含答案)
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知识考点 P162一、单项选择题:1.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二种成分:()和回避失败的倾向。
A.追求利益的倾向B.追求刺激的倾向C.追求成功的倾向D.回避困难的倾向2.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 )A.追求利益的倾向B.回避失败的倾向C.回避困难的倾向D.追求刺激的倾向3.为了获得某种奖励而产生的动机,属于( )动机。
A.外在B.内在C.主导D.社会4.由个体的内部需要所引起的动机属于( )动机。
A.外在B.内在C.自然D.从属5.人们力求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力是______动机。
( )A.生理性B.社会性C.主导D.成就6.美国心理学家( )将人的动机分为匮乏动机和成长动机。
A.斯腾伯格B.斯金纳C.马斯洛D.华生7.人们总是希望自己能成为某一社会群体中的一员,并被其他成员所认可。
这种动机属于()。
A.工作动机B.成就动机C.交往动机D.生理动机8.一般说来,由()支配下的行为更具有持久性。
A.交往动机B.外在动机C.内在动机D.无意识动机9.________是有机体内部生理与心理的不平衡状态,是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
()A.动机B.需要C.诱因D.目标10.有机体活动的动力是( )A.动机B.诱因C.需要D.目标11.动机产生依赖于需要,请问下列哪项属于需要()A.水B.饥渴C.寻求水源D.喝水12.口渴会促使个体作出觅水的活动,这是动机的()。
A.导向功能B.激活功能C.调节与维持的功能D.强化功能13.最有利于发挥最佳工作效率的是( )强度的动机。
A.高B.低C.中等D.无14.在活动难度较大时,动机强度越强,工作效率会()。
A.较低B.中等C.较高D.不变15.根据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的关系原理,要想获得最佳的工作效率,需要()A.较低强度动机 B.较高强度的动机C.中等强度的动机D.很高强度的动机16.在_________中,最佳动机水平偏高。
()A.中等难度的活动B.简单容易的活动C.难度较大的活动D.复杂程度高的活动17.在活动任务较容易时,要想工作效率较高,动机水平应该怎样( )A.较高B.中等C.较低D.任意强度18.根据_________,在工作激励中,应创造一个自由的工作环境,让工作者有充分的空间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满足他们对工作的内在需求。
程正方《心理学》第7章-情绪与情感
三、情绪情感的功能
A
适应功能
B
动机功能
C
组织功能
D
信号功能 (社会功能)
(一)适应功能
情绪是个体适应环境、求得生存发展的重要方式(工具) 达尔文曾指出,情绪最初只有生存适应的功能,情绪的社 会性涵义是后天派生出来的。 情绪是人类早期赖以生存的手段。如婴儿出生时不具备独 立的维持生存的能力,这时主要依赖情绪来传递信息、与成 人交流, 得到成人的抚养。 从成人角度而言,个体可借助各种情绪和情感来了解其自 身和他人的处境或状态,以求得良好的适应。
➢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把面部表情、姿态表情和语调表情这三 种非言语交往方式,统称为体语。
第二节 情绪与情感的类别
一、情绪的基本形式
➢ 基本情绪是人和动物共有的、不学而能的。
快乐
愤怒
恐惧
悲哀
当愿望得以实 现、紧张状态 消除时所产生 的情绪体验。
当愿望不能实现 或达到目的的行 动受到挫折时引 起的一种紧张而 不愉快的情绪。
(三)组织功能
➢ 情绪的组织作用指情绪对其他心理过程的影响:
– 积极情绪的协调作用和消极情绪的破坏、瓦解作用。研究表 明,中等强度的愉快情绪,有利于提高认知活动的效果。
➢ 表现: – 情绪能影响认知操作的效果 – 情绪能影响记忆 – 情绪常常支配人的行为
(四)信号功能
➢ 情绪在人际之间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这种功 能是通过情绪的外部表现、即表情来实现的。
➢ 6 学会情绪的自我调节 • 宣泄法
– 大哭一场 – 进行剧烈的活动 – 找人倾诉
• 语言调节法 对自己说话,自我鼓励 • 目标转换法 把不顺心的事情放下,去做喜欢的事,
如打球、游泳、听音乐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第一节动机与行为一、动机的定义(一)需要相当一部分社会问题(青少年犯罪、“差下生”、心理障碍)都在一定程度上与需要的满足与否有关。
1、定义: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不平衡状态或缺乏状态,它反映了个体内部环境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较为稳定的要求,是人脑对生理和社会需求的反映。
例:饿与渴的不平衡与缺乏状态;生理需要,受尊重需要,交往需要,成就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2、需要的特点:(1)需要总是有一定的客观对象,是对一定客事物的需求。
比如,人作为生物实体,为了维持生命、延续种系,当肚子饿、口渴时就有对食物、水的需求,这些需求反映在人脑中,为人所感受,就成了求食等基本的需要。
同样,人又是社会实体,不能离开群体与社会而孤立地生活,于是人就有了在群体中交往、劳动等社会性需要。
所有人的需要都是指向一定客体的。
(2)需要是个动态的过程,随着需要得到满足而减弱,随着个体缺乏某种东西而增加,在不同时期需要的类型也不相同,即所指向的客体不相同。
(3)需要具有驱动性,是人的行为的内部动力源泉,总是同人的活动联系着,它推动着人以一定的方式向一定的方向行动以满足自己的需要。
(4)需要常以意向、愿望、动机和兴趣的形式被人体验着。
3、根据需要的来源来分: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劳动、学习、娱乐、交往);按需要的对象来分: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知识、文化艺术、道德、审美)。
(二)动机的概念激发、维持、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动力。
动机以内在方式支配着行为的方向和强度。
动机是由需要转化而来的。
动机是需要动力作用的直接体现。
当需要以意向和愿望的形式被体验着时,不一定会引起人的行为活动,而动机总是和活动联系着的。
比如想去旅游,但如果没钱也没时间,这种需要是以愿望的形式被体验着的。
等到工作了,有了钱,又有很多假日,于是旅游的需要就进一步上升为动机,开始行动了。
(三)动机的功能1、激活功能:引起和发动人的活动,调动人的积极性。
2、指向功能:使人的活动指向事实上的目标,有明确的目标,则表现出更强的积极性。
例如,让小孩表演(个性心理学,P69)。
3、调节与维持功能:调节工作目标,维持活动强度。
一个好的动机,若没有导致一个好的行动结果,确实会打击人的积极性。
但如果信念坚定、毅力坚强,还是会重新激发活动的积极性。
二、动机的产生1、需要——动机产生的内在原因(1)需要达到一定的紧张程度,或迫切程度。
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2)当人们采取一定行动,使需要得到满足后,这种不平衡或缺失状态得到消除或减弱,但以后还会回到不平衡状态。
2、诱因——动机产生的外部条件(1)诱因是可满足需要的外部环境刺激,它可以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个体有某种需要。
3、动机、需要、诱因的关系(1)需要是动机产生的必要条件,内部原因。
当需要积累到一定的强度,推动人体去活动,并使活动指向一定目标(诱因)时,需要就成为人的动机。
(推)(2)需要往往是以愿望、意向被人们体验着,不一定会激发行为,而动机产生就意味着行动。
(3)动机就意味着行动,行动的目的是满足需要,因此要有对象或目标。
外在诱因也可以成为行动的驱动力量。
有时,个体在需要不是很强的情况下,由于诱因的存在也会产生指向诱因的行动。
如不是很饿,但看到喜欢的食品,也会吃一点。
(拉)(4)以上二个条件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有了强烈的需要,诱因条件差一点也能迸发出强烈的动机,而诱因条件很好,即使需要不是很强烈,也能促使它转化为动机。
但需要是内部原因,是转化为动机的主导性因素。
降价消费,买涨不买跌行为。
(5)当人们需要得到满足后,不平衡得到消除,诱因吸引力降低,动机强度也随之减弱或消失。
三、动机种类1、根据动机的起源来分:✧生理性动机:与生理需要相联系;驱力大;人的生理性动机受社会规范制约。
不满足会危及生命;发生早。
如,温饱。
✧社会性动机: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系,与社会文化背景有关,不满足,导致适应不良,发生晚。
成就、威信、归属等动机,具有特久性。
2、根据动机的激发来源✧内在动机:个体内在的需要而引起的动机,如求知欲、好奇心、探求需要,我要学习,激发力量大、持久。
✧外在动机:人在外界要求与推动作用下所产生的动机,人在外界要求与别人要我学习,较弱、暂时。
四、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第二节社会性动机一、交往动机1、合作需要2、情谊需要3、归属需要二、成就动机(一)成就动机的结构1、定义:人们力求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力,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会努力去作,尽力达成目标的内部动机。
对活动效率有促进作用。
例如,一个幼儿园的孩子希望自己搭的积木又高又稳,超过别的孩子;学业生希望自己在考试中获得好成绩,能名列前茅;一位工人希望自己在技术革新中做出贡献,并得到奖励;作家希望写出好的作品。
2、两种成份✧追求成功的倾向:力求成功✧回避失败的倾向:力求避免失败成功倾向会选择难度适中的工作,既可获得成功,又有足够的挑战性。
避免失败倾向的人选择容易的和难的工作,前者可最大限度地避免失败,后者失败后,可归之于任务难度,以减轻失败的挫折感和恐惧。
(二)成就动机的特征(高成就动机水平的人的特征)1、具有挑战性创造性2、具有坚定信念3、正确的归因方式(任务难度、能力、努力、运气)三、工作动机X理论:个体工作是为了钱;Y理论:个体是负责、有创造力的人,工作是内在的动机;V理论:工作动机依赖于自身的努力程度;Z理论:工作动机依赖于个体价值感与组织目标的一致性。
第三节动机理论二、匮乏与成长动机理论1、马斯洛(美)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提出。
2、将人的动机分为匮乏动机和成长动机。
✧匮乏动机是指个体试图恢复自己生理的心理的平衡状态的动机,在需要得到满足后消失。
✧成长动机是被高级需要所驱使的动机,是个体试图超过他以往成就的动机。
3、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1)个体需要由低到高依次为: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自我实现,其意义分别为:✧生理:对食物、水、空气、睡眠、性的需要,是最基本、驱动力量最大的需要;✧安全:安全、稳定、受保护、免除恐惧和焦虑的需要;✧归属和爱;与他人建立感情和实际的联系,与他人亲近,受到接纳以上三者是匮乏动机的基础。
✧尊重:高评价,自尊和受到他人的尊重;✧自我实现:发挥自己的潜能并达到完善化。
以上二者是成长动机的基础。
(2)天生的。
(3)层次越小激发力量越大。
(4)在同一时期内,人可能有几种需要,但必定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
(5)当低级需要得到满足后,较高级需要才被唤起,成为主导需要,支配个体行为。
三、认知与期待理论动机力量=效价×期待第四节情绪情感及其种类一、情绪情感的定义1、定义: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是人的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反映,是反映客观事物与人的主观需要之间的关系。
2、情绪情感有以下三个组成部分:✧主观体验:对态度的体验,对需要满足态度的体验✧生理唤醒:血压升高、心率升高、肌肉紧张、内分泌激素分泌增加✧外部行为:痛哭、手舞足蹈、紧缩眉梢以上三者同时活动、同时存在,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情绪体验过程。
二、情绪情感的区别1、从需要角度来看,情绪一般和人生理需要相联系,情感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如道德感、理智感、美感、正义感。
2、发生角度讲,情绪发生较早,动物与人共同具有,情感发生较晚。
3、反映角度来讲,情绪带有较大的情境性、激动性、暂时性、表浅性、外显性,情感的性质则稳定、持久、深刻、内隐。
4、情绪带有更多的冲动性和外显表现;而情感则显得更加深沉,经常以内隐的形式存在,以微秒的方式流露出来。
三、情绪情感的种类(一)情绪的基本形式四种基本情绪:快乐、愤怒、恐惧、悲哀。
(二)情绪的状态因一定事件引起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的激动不安状态。
依据情绪强度和持续时间分成三种状态——心境、激情和应激。
1、心境✧一种带有弥散性的、比较微弱的情绪状态,往往影响人的整个精神状态,以同样的情绪体验大多数事物。
✧引起心境的原因:重大事件,与期望的差异较大。
✧心境对人的学习、工作、生活和身心健康有着很大的影响。
焦虑的人对危险显得特别警惕,而悲伤或抑郁的人倾向于回忆过去的消极事件。
2、激情✧一种强烈的、短暂的、爆发性的情绪状态,如狂喜,暴怒,绝望等,并伴有明显的激烈的处部表现。
✧一个人处于激情状态时,认识范围缩小了,但并不能成为犯错误的理由。
激情有消极激情和积极激情之分。
“为了胜利向我开炮”✧消极激情的预防:✓有意识控制✓合理释放✓言语宽慰✓找人谈心✓转移注意3、应激✧人对某种出乎意料的紧急状况下的环境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是一种极度紧张的状态。
✧人们遇到意外凶险时,必须集中全部的智慧和反应,动员全部的力量,迅速作出选择。
如司机紧急刹车,飞行员排除紧急故障,士兵排雷。
✧心理应激源:动机冲突、挫折情境和人际关系失调。
✧应激状态产生与人面临的情境及人对自己能力的估计的差异有关。
当任务要求高于自己的能力,时间又很紧张,人就体验到紧张而处于应激状态。
✧应激往往伴随着强烈的生理反应,心率、血压、血糖、内分泌腺。
在应激状态下的反应能力是重要岗位人员的重要素质之一。
(三)情感种类1、道德感:根据社会道德行为准则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言行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在公交车上让座。
2、理智感:在智力活动中,对认识活动成就进行评价时产生的情感体验,是与人的求知欲、好奇心、探求和热爱真理的需要相联系的。
3、美感:依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的外观时产生情感体验。
(四)表情的种类。
表情可以分为三类: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语调表情。
面部表情是由面部肌肉和腺体变化来表现情绪的,是由眉、眼、鼻、嘴的不同组合构成的。
如眉开眼笑、怒目而视、愁眉苦脸、面红耳赤、泪流满面等。
身段表情是由人的身体姿态、动作变化来表达情绪。
如高兴时手舞足蹈,悲痛时捶胸顿足,成功时趾高气扬,失败时垂头丧气,紧张时坐立不安,献媚时卑躬屈膝等。
语调表情是通过声调、节奏变化来表达情绪的,也是一种副语言现象,如言语中语音的高低、强弱、抑扬顿挫等。
第五节情绪情感的功能一、动机作用1、激励作用积极情绪激发和引导行为,消极情绪降低活动积极性。
情绪、情感是影响人的认知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积极的情绪、情感是激起和维持人的行为活动,提高人的活动效率的因素之一。
在追求个人目的的过程中,积极向上的情感情绪是必要的,成功的喜悦失败的伤痛。
2、视为动机的指标情绪与动机行为同时出现,情绪的外在表现能够直接反映个体内在动机强度和方向。
二、调控功能(一)促进功能积极情绪有促进工作效率的作用。
不同难度的任务所需最佳水平的情绪唤醒水平不同。
(二)瓦解作用消极情绪对认识活动有瓦解作用,抑制认知活动的进行。
如考试焦虑、但过度放松也不行。
三、健康功能“笑一笑,十年少”1、消极情绪对生理健康有害2、积极情绪是生理健康的条件四、信号功能情绪、情感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是个人与他人相互影响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它在人际之间起着传递信息的作用,对人际关系的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