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教案

合集下载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案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案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案一、课程概述1. 课程定位:《电子技术基础》是工科电类相关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掌握基本电子元件的工作原理及应用,具备分析和解决电子技术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电子技术概述教学内容:电子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及发展趋势。

2. 第二章:常用电子元件教学内容: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等基本电子元件的原理、特性及应用。

3. 第三章:基本电路分析教学内容: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直流电路、交流电路和模拟电路的分析方法。

4. 第四章:放大电路教学内容:放大器的基本原理、分类及应用,常见放大电路的设计与分析。

5. 第五章:数字电路基础教学内容:数字电路的基本概念、数字逻辑运算、逻辑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使学生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实践法: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占总评的40%。

2. 期末考试:包括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考试,占总评的60%。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电子技术基础》教材及相关辅导资料。

2. 实验设备:电子实验台、示波器、信号发生器、万用表等。

3. 网络资源:电子技术相关网站、论坛、教学视频等。

六、第四章:放大电路1.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放大器的基本原理、分类及应用,包括常见放大电路的设计与分析。

具体内容包括: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与动态工作点调整放大器的类型:共射放大器、共基放大器、共集放大器放大器的频率特性放大器的级联与多级放大器设计放大器的实用电路设计实例2. 教学方法:结合理论知识讲解放大电路的原理与设计方法。

电子技术教案完整版

电子技术教案完整版

§1-1 半导体的基本知识教学目. 1.知道半导体的导电特性2. 知道两种杂质半导体的形成、特点3. 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

4. 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安全及就业观的引导。

教学重点半导体的导电特性、两种杂质半导体的形成、特点教学难点PN结的形成及其特性教学方法讲练法课题类型新授课课的结构组织教学→复习→导入新课→讲授新课→练习→小结→作业热敏性, 光敏性, 掺杂性2.半导体的导电特性有两种导电粒子: 自由电子和空穴有两种导电粒子:自由电子和空穴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时间讲授新课练习讲授新课二、N型和P型半导体1.N型半导体的形成及特点1)形成: 在纯净的半导体中掺入五价元素磷2)特点: 自由电子多、空穴少2.P型半导体的形成及特点1)形成: 在纯净的半导体中掺入三价元素硼2)特点: 自由电子少、空穴多1.常用的半导体材料是()和()。

2.N型半导体的多数载流子是()、少数栽流子是()。

3.N型和P型半导体的电中性N型半导体的结构P型半导体的结构三、PN结及其单向导电性1.PN结的形成教师板书,学生听述并记录笔记学生自己完成学生听述并思考,总结PN结的形成及特点15分钟5分钟30分钟§1-2 二极管教学目的 1.认识二极管的结构和符号2.记忆二极管的伏安特性.3、注意养成教育, 安全、择业观的引导教学重点二极管的符号、伏安特性教学难点二极管的符号、伏安特性教学方法讲练法课题类型新授课课的结构组织教学→复习→导入新课→讲授新课→练习→小结→作业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时间讲授新课练习2、类型点接触型: PN结面积小, 结电容小, 常用于高频、检波面接触型: PN结面积大, 结电容大, 常用于整流平面型:PN结面积较小时, 结电容小, 可用于脉冲数字电路、PN结面积较大时, 通过的电流较大, 可用于大功率整流。

3、型号教师板书,学生听述并记录笔记15分钟讲授新课1.说明下列型号的含义2AK56D 2CZ78F二、二极管的电压电流特性加到二极管两端的电压和流过二极管的电流两者之间的关系学生自己完成学生听述并思考5分钟30分钟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时间讲授新课练习1.正向特性:死区: 硅的死区电压为0.5V;锗的死区电压为0.2V导通区: 硅的导通电压为0.7V;锗的导通电压为0.5V2.反向特性:反向截止区: 反向电流很小反向击穿区: 反向电流突然增大硅二极管的死区电压约为()V。

电子技术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电子技术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电子技术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第一章:电子技术基础1.1 电子元件教学目标:了解电子元件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熟悉常见的电子元件及其符号。

教学内容:介绍电子元件的分类和功能。

讲解电阻、电容、电感等基本电子元件的符号和性质。

教学活动:展示实物电子元件,引导学生观察和识别。

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电子元件的符号图示。

进行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电子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

1.2 电子电路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理解电子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掌握电子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

教学内容:介绍电子电路的定义和组成要素。

讲解电子电路的分析方法和设计原则。

教学活动:通过实物展示和模拟电路,让学生了解电子电路的基本组成。

利用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学习电子电路的分析方法。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掌握电子电路的设计原则。

第二章:模拟电子技术2.1 放大电路教学目标:理解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功能。

熟悉常见的放大电路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介绍放大电路的定义和作用。

讲解放大电路的原理和特点。

教学活动:通过实验和模拟电路,让学生观察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利用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了解放大电路的应用领域。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掌握放大电路的设计和应用技巧。

2.2 振荡电路教学目标:理解振荡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功能。

熟悉常见的振荡电路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介绍振荡电路的定义和作用。

讲解振荡电路的原理和特点。

教学活动:通过实验和模拟电路,让学生观察振荡电路的工作原理。

利用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了解振荡电路的应用领域。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掌握振荡电路的设计和应用技巧。

第三章:数字电子技术3.1 数字逻辑基础教学目标:理解数字逻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熟悉常见的逻辑门及其功能。

教学内容:介绍数字逻辑的定义和基本元素。

讲解逻辑门的原理和功能。

教学活动:通过实物展示和模拟电路,让学生了解数字逻辑的基本概念。

利用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学习逻辑门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掌握逻辑门的应用和连接方式。

电子技术 课程教案

电子技术 课程教案

电子技术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2. 掌握电子元件的基本特性、选用和应用方法。

3. 学会电子电路的设计、搭建和调试技巧。

4. 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1. 电子技术基本概念:电子、电子器件、电子电路等。

2. 电子元件: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等。

3. 基本电子电路:放大电路、滤波电路、稳压电路、振荡电路等。

4. 电子电路设计:电路原理、设计方法、实际应用。

5. 电子技术实验: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注意事项。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电子技术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电子电路案例,加深对电子技术原理的理解。

3. 实验法:动手实践,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实验结果,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电子技术基础教材。

2. 实验设备:电子实验箱、面包板、电子元件等。

3. 教学软件:电子技术仿真软件。

4. 网络资源:电子技术相关网站、论坛、视频等。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

2. 考试成绩:期末笔试、实验操作考核等。

3. 综合评价: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64课时,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

2. 教学计划:第1-8课时:电子技术基本概念及电子元件特性介绍第9-16课时:基本电子电路的分析和设计第17-24课时:电子电路实验操作和调试第25-32课时:电子技术应用案例分析第33-40课时:综合电子电路设计和实践第41-48课时:电子技术在现代社会的应用第61-64课时:期末复习和考试七、教学过程1. 理论教学:通过PPT展示、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实验教学:指导学生进行电子电路的搭建、调试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3.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分享学习心得,增强课堂氛围。

电子技术教案完整版标准版

电子技术教案完整版标准版

电子技术教案完整版标准版一、教学目标1.理解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掌握常用电子元件的识别、性能及使用方法。

3.学会分析简单的电子电路,了解其工作原理。

4.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1.电子技术概述2.常用电子元件3.简单电子电路4.电子电路仿真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电子技术的应用。

(2)介绍电子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讲解常用电子元件(1)电阻:讲解电阻的作用、单位、识别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2)电容:讲解电容的作用、单位、识别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3)电感:讲解电感的作用、单位、识别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4)二极管:讲解二极管的原理、识别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5)三极管:讲解三极管的原理、识别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3.讲解简单电子电路(1)串联电路:介绍串联电路的组成、特点及分析方法。

(2)并联电路:介绍并联电路的组成、特点及分析方法。

(3)混联电路:介绍混联电路的组成、特点及分析方法。

4.电子电路仿真(1)介绍电子电路仿真软件的基本操作。

(2)演示简单电子电路的仿真过程。

(3)引导学生进行电子电路仿真实验。

5.实践操作(1)分组进行电子元件的识别和测量。

(2)分组进行简单电子电路的搭建和测试。

(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知识梳理。

(2)针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进行评价和反馈。

四、教学策略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结合实际应用,讲解电子元件和电路的工作原理。

3.运用电子电路仿真软件,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组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等。

2.实践操作:评价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包括电子元件识别、电路搭建和测试等。

3.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1.部分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需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电子技术教学教案

电子技术教学教案

电子技术教学教案一、课程简介电子技术是电子工程的基础和核心。

本课程通过系统学习电子技术的基础理论、电路的设计和实现等知识,培养学生的电子电路设计、调试和维护的能力,为后续相关专业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分析工具和基本方法;2.熟悉各种电子元器件的结构、特性和使用方法;3.掌握电路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工具,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和设计适当的电路;4.能够使用相关软件工具进行电路仿真分析和设计;5.能够运用电子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具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电子技术概述1.电子技术与电路的基础概念;2.电子技术的发展历史和现状;3.电子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第二章半导体物理学1.半导体材料的基本特性;2.半导体的能带和载流子;3.PN 结和二极管的基本结构和特性。

第三章晶体管放大电路1.晶体管的特性和基本结构;2.放大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特性;3.常用的晶体管放大电路和其特点。

第四章运算放大电路1.运算放大器的特点及工作原理;2.运算放大器的基本电路结构和参数;3.运算放大器的应用及其限制。

第五章数字电路基础1.数制和编码;2.组合逻辑电路;3.时序逻辑电路;4.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结构。

第六章电源1.电源的基本结构和性能指标;2.直流电源和稳压电源的基本原理和特点;3.交流电源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要教学方法,重点介绍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2.实验法:通过实验和实例,深入浅出地讲解电子电路的设计和分析方法;3.课堂互动法:通过提问、讨论和解决问题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4.作业法:通过布置作业,检测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并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深化;5.辅导法: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答疑和辅导。

五、考核方式1.课堂测验(占总成绩的30%);2.实验报告(占总成绩的30%);3.课程设计(占总成绩的40%)。

电子技术教案完整版标准版

电子技术教案完整版标准版

电子技术教案完整版标准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电子技术基础》第五章,具体内容为:数字电路的逻辑门原理及其应用。

详细内容包括逻辑门的基本概念、逻辑门的种类及功能、逻辑门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逻辑门的基本概念和种类。

2. 学会分析和设计简单的逻辑门电路。

3. 能够运用逻辑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逻辑门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教学重点:逻辑门的基本概念、种类及其功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子电路示教板、逻辑门电路实验套件。

2. 学具:电子电路图绘制工具、逻辑门电路实验套件。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电子电路示教板展示一个简单的逻辑门电路,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其功能。

2. 理论讲解(15分钟)介绍逻辑门的基本概念、种类及其功能,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理解逻辑门的原理。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分析并设计一个简单的逻辑门电路。

5. 课后实践(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具有实际应用的逻辑门电路。

六、板书设计1. 逻辑门的基本概念、种类及其功能。

2. 逻辑门电路分析与设计方法。

3. 课后实践题目。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三人表决器电路,要求使用逻辑门实现。

答案:使用两个与非门(NAND)和一个非门(NOT)实现。

2. 作业题目:分析并简述一个简单的门电路(如AND、OR、NOT)的功能。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逻辑门的理解程度,以及课堂互动情况。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更复杂的数字电路,如计数器、寄存器等,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逻辑门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分析和设计逻辑门电路。

同时,课后实践和拓展延伸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逻辑门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电子技术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电子技术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电子技术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第一章:电子技术基础1.1 电子技术概述了解电子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掌握电子元件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1.2 电子元件学习电阻、电容、电感等基本电子元件的符号和功能。

了解二极管、晶体管等半导体元件的原理和应用。

1.3 电子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学习电路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

掌握电子电路的简单分析和计算能力。

第二章:模拟电子技术2.1 放大电路学习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掌握放大电路的设计和分析方法。

2.2 滤波器了解滤波器的作用和分类。

学习模拟滤波器的设计和应用。

2.3 振荡电路掌握振荡电路的原理和分类。

学习振荡电路的设计和应用。

第三章:数字电子技术3.1 数字逻辑基础学习数字逻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掌握逻辑门、逻辑函数和逻辑代数的基本运算。

3.2 数字电路学习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原理和设计。

掌握数字电路的应用和实例。

3.3 数字计算机基础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学习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系统。

第四章:电子测量与仪器4.1 电子测量基础学习电子测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掌握电子测量仪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4.2 常用电子测量仪器学习示波器、信号发生器、万用表等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

了解电子测量仪器的维护和保养。

4.3 电子测量实验进行电子测量实验,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方法。

分析实验结果,提高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第五章:电子技术应用实例5.1 电子控制系统了解电子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

学习电子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应用。

5.2 电子制作实例学习电子制作的步骤和技巧。

完成一个简单的电子制作项目,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5.3 电子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了解电子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广泛应用。

学习电子技术在通信、家电、工业控制等领域的应用实例。

第六章:集成运算放大器6.1 运算放大器概述学习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原理和特性。

掌握运算放大器的应用领域和选用原则。

电子技术 课程教案

电子技术 课程教案

电子技术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和应用。

2. 掌握电子元件的基本原理和特性,包括电阻、电容、电感等。

3. 学会使用电子仪器仪表进行测量和调试。

4. 掌握基本电子电路的设计和分析方法。

5.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1. 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电子元件:电阻、电容、电感等的基本原理和特性。

3. 电子仪器仪表的使用:万用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

4. 基本电子电路:放大电路、滤波电路、整流电路等。

5. 电子电路的设计和分析方法。

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和应用。

2. 实验:动手操作,验证电子元件的特性,学习电子仪器仪表的使用。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电子电路,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设计能力。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安排1. 第一周: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第二周:电阻、电容、电感等电子元件的基本原理和特性。

3. 第三周:电子仪器仪表的使用,进行实际测量和调试。

4. 第四周:放大电路、滤波电路、整流电路等基本电子电路的分析。

5. 第五周:电子电路的设计和分析方法,实践项目。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考察学生的课堂发言和提问。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结果分析。

3. 课程作业:检查学生对电子电路设计和分析的掌握程度。

4.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的电子技术知识水平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电子技术基础》2. 实验设备:示波器、信号发生器、万用表、电子元件等。

3. 网络资源:电子技术相关网站、学术期刊、在线教程等。

4. 软件工具:Multisim、Proteus等电子电路仿真软件。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

2. 新课讲解:讲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和提问。

3. 实验演示:进行实际操作,展示电子元件的特性和电路的工作原理。

电子技术教学教案(全)

电子技术教学教案(全)

电子技术教学教案(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小学数学教材第五册第四章《电子技术》。

本章主要介绍电子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基本原理,包括电阻、电容、电感、电源、开关等元件,以及它们在电路中的作用。

本节课将详细讲解电阻的概念、性质和测量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阻的概念,理解电阻的性质,掌握电阻的测量方法。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阻的概念、性质和测量方法。

难点:电阻的测量方法,尤其是使用多用电表测量电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电子电路实验板、电阻、导线、多用电表、灯泡等。

学具:学生实验套件、笔记本、尺子、导线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电子设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设备中是否存在电阻。

2. 知识点讲解: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电阻的图片,讲解电阻的概念、性质和测量方法。

3. 实验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电子电路实验板和多用电表测量电阻的值。

4. 例题讲解:通过示例,讲解如何使用多用电表测量电阻。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测量不同电阻的值,并记录在笔记本上。

6. 知识点巩固: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电阻的概念、性质和测量方法的掌握程度。

7. 板书设计:电阻的概念、性质和测量方法。

8. 作业设计:题目1:请简述电阻的概念和性质。

答案:电阻是电流通过导体时遇到的阻碍作用,其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

题目2:请说明如何使用多用电表测量电阻。

答案:将多用电表调至电阻测量挡位,然后将两表笔分别接触待测电阻的两端,读取电阻值。

电阻1:10Ω;电阻2:20Ω;电阻3:30Ω。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了电阻的概念、性质和测量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分组合作,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电子技术基础》正式教案

《电子技术基础》正式教案

《电子技术基础》正式教案第一章:电子技术概述1.1 电子技术的定义与发展介绍电子技术的定义讲解电子技术的发展历程1.2 电子技术的基本组成部分介绍电子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讲解电子元件的功能和特点1.3 电子技术的基本测量与测试方法介绍电子技术的测量与测试方法讲解测量工具的使用和测量原理第二章:模拟电子技术基础2.1 模拟电子元件介绍电阻、电容、电感等基本元件的特性讲解二极管、晶体管等有源元件的功能和特点2.2 模拟电子电路分析并讲解基本放大电路、滤波电路、振荡电路等介绍模拟集成电路的基础知识2.3 模拟信号处理讲解模拟信号的采样与保持介绍模拟信号的调制与解调第三章:数字电子技术基础3.1 数字电子元件介绍逻辑门、逻辑电路的功能和特点讲解触发器、计数器等数字电路的应用3.2 数字电路设计分析并讲解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介绍数字集成电路的基础知识3.3 数字信号处理讲解数字信号的编码与解码介绍数字信号的滤波与加密技术第四章:电子电路的设计与实践4.1 电子电路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讲解电子电路设计的基本原则介绍电子电路设计的方法和步骤4.2 电子电路仿真与实验讲解电子电路仿真软件的使用方法安排电子电路实验项目,讲解实验原理和方法4.3 电子电路的安装与调试讲解电子电路的安装工艺和注意事项介绍电子电路调试的方法和技巧第五章:现代电子技术应用与发展5.1 微电子技术及其应用介绍微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讲解微电子技术在现代电子产品中的应用5.2 通信技术及其应用介绍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分类讲解通信技术在现代通信系统中的应用5.3 嵌入式系统及其应用介绍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讲解嵌入式系统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第六章:传感器与信号检测6.1 传感器的基本原理与应用介绍传感器的作用和分类讲解常见传感器的原理及其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6.2 信号检测技术讲解信号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介绍信号处理技术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6.3 传感器与信号检测实验安排传感器与信号检测实验项目讲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第七章:电源技术与电子测量7.1 电源技术基础介绍电源的分类和基本原理讲解电源电路的设计和保护7.2 电子测量技术介绍电子测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讲解电子测量仪器仪表的使用和维护7.3 电源与电子测量实验安排电源与电子测量实验项目讲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第八章:可编程逻辑器件与计算机8.1 可编程逻辑器件介绍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分类和特点讲解可编程逻辑器件的设计和应用8.2 计算机硬件基础介绍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讲解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的基本原理和应用8.3 计算机软件与编程介绍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和特点讲解计算机编程语言及其应用第九章:电子技术在工程应用中的案例分析9.1 电子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分析电子技术在通信系统、设备中的应用案例讲解通信工程中的关键技术及其解决方案9.2 电子技术在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分析电子技术在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案例讲解自动化控制工程中的关键技术及其解决方案9.3 电子技术在现代医疗设备中的应用分析电子技术在医疗设备中的应用案例讲解医疗电子工程中的关键技术及其解决方案第十章:电子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趋势10.1 电子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介绍电子技术在科研、产业等领域的创新成果分析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前景10.2 现代电子技术的应用领域讲解电子技术在物联网、大数据、等领域的应用10.3 电子技术的创新与产业发展探讨电子技术产业发展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分析电子技术创新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和挑战重点解析本文档是《电子技术基础》正式教案的完整版,共包含十个章节。

电子技术教案完整版

电子技术教案完整版

电子技术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科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电子技术》。

本节课主要学习电路的基本概念,包括电路的组成、电路的闭合与断开以及电路中的电流。

具体内容包括:1. 了解电路的概念及其组成;2. 掌握电路的闭合与断开原理;3. 学习电流的概念及其特点。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知道电路的组成;2. 学生能够掌握电路的闭合与断开原理,能够判断电路的闭合与断开;3. 学生能够理解电流的概念,知道电流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路的概念及其组成,电路的闭合与断开原理,电流的概念及其特点。

难点:电路的闭合与断开原理,电流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电路图、实验器材。

学具:课本、笔记本、实验报告。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简单的电路,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组成和功能。

2. 知识点讲解:(1)电路的概念:介绍电路的定义,让学生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2)电路的组成:讲解电路的各个组成部分,如电源、导线、开关、用电器等;(3)电路的闭合与断开:讲解电路是如何闭合的,以及如何判断电路是否闭合;(4)电流的概念:介绍电流的定义,让学生理解电流的概念;(5)电流的特点:讲解电流的方向和大小,让学生知道电流的特点。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讲解一些与电路、电流有关的例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与电路、电流有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场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电路的闭合与断开,测量电流的大小,加深对电路和电流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电路的概念:电路是由电源、导线、开关、用电器等组成的闭合路径。

电路的闭合与断开:电路闭合时,电流可以通过;电路断开时,电流无法通过。

电流的概念:电流是电荷的流动,有大小和方向。

电流的特点:电流的方向由正极流向负极,电流的大小用安培(A)表示。

七、作业设计1. 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电路的组成。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案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案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电子技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电子元器件的认识和使用技能。

二、教学内容1. 电子技术基本概念:电子、电子器件、电子技术及其应用。

2. 常用电子元器件:二极管、三极管、电阻、电容、电感等。

3. 基本电路分析:串联电路、并联电路、混联电路。

4. 交流电路分析:纯电阻交流电路、电感交流电路、电容交流电路。

5. 电子电路图阅读与绘制:原理图、安装图、线路图。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电子技术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2. 采用演示法,展示电子元器件实物和电路现象。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电路案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4.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搭建电路,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电子技术基础》。

2. 课件:电子技术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3. 实验设备:电子元器件、电路实验板、Multisim软件等。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

2. 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电子技术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的掌握。

3.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电子技术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其中理论课时20,实践课时12。

2.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3. 教学进度安排:电子技术基本概念(2课时)常用电子元器件(4课时)基本电路分析(6课时)交流电路分析(4课时)电子电路图阅读与绘制(2课时)综合案例分析与实践(6课时)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常用电子元器件的功能、特性和应用。

电路分析和电子电路图的阅读与绘制。

2. 教学难点:电子元器件的工作原理。

复杂电路的分析方法。

电子电路图的绘制技巧。

八、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案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案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和应用。

2. 掌握电子元件的基本原理、特性和应用。

3. 学习简单的电子电路分析和设计方法。

二、教学内容:1. 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电子元件: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晶体管等。

3. 电子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电压、电流、功率等分析。

4. 简单的电子电路设计:放大电路、滤波电路、整流电路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析方法。

2. 采用实验法,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电子元件和电路的工作原理。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电子电路的设计和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材:《电子技术基础》。

2. 实验室设备:电子元件、电路实验板、测试仪器等。

3. 教学辅助材料:PPT、图片、视频等。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出勤、课堂表现、作业等(30%)。

2. 实验报告:实验操作、观察结果、分析论述等(30%)。

3. 期末考试:理论知识、分析能力、应用能力等(40%)。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授课方式:理论讲授与实验操作相结合。

3. 教学计划:电子技术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课时)电子元件的基本原理和特性(4课时)电子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6课时)简单的电子电路设计(8课时)案例分析与实践(4课时)期末考试(4课时)七、教学活动:1. 课堂讲授:讲解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析方法。

2. 实验操作: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电子元件和电路的工作原理。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电子电路的设计和应用。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实验结果。

5. 期末考试:检验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八、教学策略:1. 采用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和参与讨论。

2. 结合实例讲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定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4. 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电子技术》电子教案完整版pdf

《电子技术》电子教案完整版pdf

《电子技术》电子教案完整版pdf 教案:《电子技术》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电子技术》教材的第四章,主要介绍二极管和晶体管的基本原理、特性及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二极管的结构、分类、特性曲线及应用;2. 晶体管的结构、分类、特性曲线及放大原理;3. 二极管和晶体管在电子电路中的应用案例。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理解二极管和晶体管的结构、分类和特性;2. 学生能掌握二极管和晶体管的识别和应用方法;3. 学生能运用二极管和晶体管设计简单的电子电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二极管和晶体管的结构、分类、特性及应用。

难点:晶体管的放大原理及电子电路的设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脑、投影仪、黑板、粉笔;学具:教材、笔记本、绘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介绍一些常见的电子设备,如手机、电视等,引导学生了解这些设备中都有哪些电子元件。

2. 教材讲解:a. 讲解二极管的结构、分类和特性;b. 讲解晶体管的结构、分类和特性;c. 讲解二极管和晶体管的应用案例。

3. 例题讲解:分析一些典型的二极管和晶体管电路,如整流电路、放大电路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放大电路,使用晶体管实现。

5. 课堂互动:提问学生关于二极管和晶体管的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二极管的结构、分类、特性;2. 晶体管的结构、分类、特性;3. 二极管和晶体管的应用案例。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设计一个简单的放大电路,使用晶体管实现。

作业答案:根据课堂所学,设计一个晶体管放大电路,包括电源、输入信号源、晶体管、输出负载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二极管和晶体管的知识掌握情况良好,但在晶体管放大原理的理解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对这部分内容的讲解和练习。

拓展延伸:学生可以课后阅读一些关于电子技术的书籍,了解更多的电子元件和电路知识,提高自己的电子技术水平。

2024版《电子技术》电子教案

2024版《电子技术》电子教案

通信系统优化策略
探讨如何通过选择合适的 通信协议、优化通信电路 设计等手段提高通信性能。
06
实验环节与课程设计 指导
实验环节安排和要求
实验内容设置
涵盖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微处理器 应用等方面,确保实验内容的全面性 和系统性。
实验时间安排
合理分配实验时间,保证学生有充足 的时间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设计流程
团队协作
明确设计流程,包括需求分析、方案设计、 系统实现、测试与调试等环节。
强调团队协作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分组进行 课程设计,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优秀课程设计案例展示和点评
案例选择 展示方式 点评内容 经验分享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优秀课程设计案例,涵盖不同领域和应用场景。
通过多媒体演示、实物展示和现场讲解等方式,全方位展示优秀 课程设计成果。
针对每个案例的设计思路、技术实现、创新点和实用性等方面进 行点评,为学生提供借鉴和参考。
邀请优秀课程设计团队代表进行经验分享,介绍设计过程中的心 得体会和技巧方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THANKS
感谢观看
实验设备要求
提供先进的实验设备和仿真软件,确 保实验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实验报告要求
规范实验报告格式,强调数据分析、 结论总结和创新性思考。
课程设计选题和指导原则
选题方向
指导原则
鼓励学生选择具有创新性和实际应用价值的 课题,如智能家居、医疗电子、物联网应用 等。
注重课题的可行性、技术难度和工作量适中, 确保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能够完成设计任务。
电源设计实例
分析线性电源、开关电源 等常见电源设计案例,探 讨其优缺点及适用场景。
电源设计优化策略

中职电子技术教案

中职电子技术教案

中职电子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电子元件的识别和使用方法;(3)学会简单的电子电路分析和设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2)通过分析实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互助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电子技术基础(1)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2)电子元件的识别与使用;(3)电子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2. 第二章:模拟电子技术(1)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2)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3)振荡电路和滤波电路的设计。

3. 第三章:数字电子技术(1)数字电路的基本概念;(2)逻辑门电路的组成及功能;(3)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

4. 第四章:电子测量技术(1)电子测量仪器的基本原理;(2)测量方法的选用与操作;(3)测量误差及减小方法。

5. 第五章:电子技术应用实例(1)电子设备的基本组成;(2)常见电子产品的维修与保养;(3)电子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掌握知识;2.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3.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动手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参与度、动手操作能力、团队协作等;2. 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堂测试、实验报告、期末考试等方式,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3. 综合性评价:结合学生的学习态度、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电子技术教材;2. 实验设备:电子实验台、示波器、信号发生器、万用表等;3. 教学软件:多媒体课件、在线教学资源等;4. 辅助材料:实验指导书、电路图、案例资料等。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案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案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案一、课程简介《电子技术基础》是工科电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介绍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电子电路的分析方法、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以及电子电路的设计与调试。

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和将来从事电子技术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半导体器件(二极管、晶体管、场效应晶体管等)的基本原理和工作特性。

2. 学会使用常用电子仪器(如示波器、万用表等)进行电子电路的测试与分析。

3. 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如静态分析、动态分析、频率响应分析等)。

4. 学会电子电路的设计与调试方法,具备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半导体器件的基本原理和工作特性。

2. 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

3. 电子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4. 电子电路的设计与调试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课堂讲授与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 课堂上通过示例和实际案例讲解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

3. 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4. 布置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电子技术基础》相关教材。

2. 实验设备:示波器、万用表、电子元器件等。

3. 网络资源:电子技术相关论文、视频教程等。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48课时,其中理论教学32课时,实验教学16课时。

2.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与实验操作相结合。

3. 授课进度安排:半导体器件基本原理及特性(4课时)常用电子仪器使用方法(2课时)电子电路基本分析方法(8课时)电子电路设计与调试方法(4课时)实验教学(16课时)七、课程评价1. 平时成绩:30%(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2. 实验成绩:30%(包括实验报告、实验操作等)3. 期末考试成绩:40%(包括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等)八、教学策略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采取分层次教学,使学生能够逐步提高。

中职电子技术教案

中职电子技术教案

中职电子技术教案第一章:电子技术基础1.1 电子元件学习目标:了解电子元件的分类及功能,包括电阻、电容、电感等。

教学内容:介绍各种电子元件的名称、符号、性质和用途。

教学方法:讲解、演示、练习。

教学资源:教材、实物元件、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1)讲解电子元件的分类及功能。

(2)展示实物元件,让学生直观了解元件外观。

(3)通过多媒体课件,详细介绍电子元件的性质和用途。

(4)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1.2 电路基本定律学习目标:掌握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基本电路定律。

教学内容:介绍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的内容及应用。

教学方法:讲解、实验、练习。

教学资源:教材、实验设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1)讲解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的内容。

(2)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验证定律。

(3)通过多媒体课件,结合实际案例,讲解定律的应用。

(4)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章:模拟电子技术2.1 放大电路学习目标:了解放大电路的原理及应用,掌握基本放大电路的设计。

教学内容:介绍放大电路的分类、原理及应用。

教学方法:讲解、实验、练习。

教学资源:教材、实验设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1)讲解放大电路的分类及原理。

(2)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放大电路的实验现象。

(3)通过多媒体课件,结合实际案例,讲解放大电路的应用。

(4)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2 振荡电路学习目标:了解振荡电路的原理及应用,学会设计简单的振荡电路。

教学内容:介绍振荡电路的分类、原理及应用。

教学方法:讲解、实验、练习。

教学资源:教材、实验设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1)讲解振荡电路的分类及原理。

(2)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振荡电路的实验现象。

(3)通过多媒体课件,结合实际案例,讲解振荡电路的应用。

(4)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章:数字电子技术3.1 数字逻辑基础学习目标:掌握数字逻辑电路的基本概念,了解逻辑门、逻辑函数等。

教学内容:介绍数字逻辑电路的基本概念、逻辑门、逻辑函数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
名称
电子技术及应用
作者
华永平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版)
出版时间
2012.7



1.模拟电子技术
作者
王连英
出版社及出版时间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6
2.数字电子技术
作者
杨永忠
出版社及出版时间
高教出版社2011.5
3.电工电子技术
作者
林平勇
出版社及出版时间
高教出版社2008.1
授课教师
贺强
职称
授课方式
√□理论课□试验课□实习
教学目的与要求
熟悉典型的A/D转换器、D/A转换器的技术指标,了解常见的A/D转换芯片和D/A转换芯片的应用电路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A/D转换器、D/A转换器的技术指标
难点:A/D转换芯片和D/A转换芯片的应用电路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方法:课堂引导,启发思维,理论讲解,课内总结,补充习题
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案
章次及名称
第3章低频功率放大器
学时数
6学时
授课周数
第4-7周
授课方式
√□理论课□试验课□实习
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功率放大器的主要指标,熟悉低频功率放大电路的分类,理解推挽式功率放大器
的电路组成和工作原理,掌握集成功率放大器的注意事项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功率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集成功率放大器的组成
章次及名称
第5章数字逻辑代数基础
学时数
12学时
授课周数
第9-11周
授课方式
√□理论课□试验课□实习
教学目的与要求
熟悉数字电路的基本概念,掌握数制和码制,掌握基本的门电路的组成作用及符号,掌握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化简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门电路、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变换与化简
难点:逻辑函数的变换与化简
电感滤波电路(3)其他滤波电路(4)串联型晶体管稳压电路(5)三端集成稳压器
2学时
项目实施:电子作品的组装
2学时
共6学时
讨论、练习、作业
作业4.1、4.4、4.7、4.9、4.12
备注
由学生课后完成思考题的基本题型,每次上课前检查,课后阅读部分做讲解,部分以思考题的形式插入到提问或作加分作业参考
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案
2学时
√□板书
□实物展示
√□投影片
√□电子教案
2.2.2-2.2.3集成运算放大器(1)差分放大电路(2)差模信号和共模信号(3)主要参数
2学时
2.3.1-2.3.2反相输入放大器(1)反馈(2)结构(3)电压计算
2学时
2.3.3同相输入放大器(1)结构(2)电压计算
2学时
2.4.1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线性应用(1)加法运算电路(2)减法运算电路(3)积分电路(4)微分电路
助教
系部
自动化工程系
授课学期
2015~2016第二学期
注:表中()选项请打“√”。
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案
章次及名称
第1章晶体管放大电路与应用
学时数
18学时
授课周数
第1-2周
授课方式
√□理论课□试验课□实习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二极管的工作特性,理解整流、限幅电路的工作特性,熟悉特殊二极管的工作特性,掌握三极管的工作特性,掌握共射基本放大电路,理解工作点稳定的放大电路,掌握共集电极放大电路,掌握增强型绝缘栅型场效应管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掌握耗尽型绝缘栅型场效应管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2.多媒体:课件演示+视频演示
教学内容提要与
学时分配
内容提要
学时
辅助手段
7.1-7.3基本RS触发器(1)触发器概述(2)基本RS触发器
2学时
√□板书
□实物展示
√□投影片
√□电子教案
7.4边沿D触发器(1)逻辑符号(2)功能描述(3)集成边沿D触发器74LS74
2学时
7.5边沿JK触发器(1)逻辑符号(2)功能描述(3)集成边沿JK触发器74LS112简介
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案
首页
课程名称
电子技术
课程编号
总学时数
总学时104理论学时80实践学时24
学分数
课程类型
必修课
□校级公共课√□专业课□基础课或专业基础课
选修课
√□限选课□任选课
授课年级专业班级
15级机电一体化5班
授课方式
理论教学+实物演示+实践教学
考核方式
√□考试□考查
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机电一体化等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课,是一门融合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综合学科,要求学生掌握现代的电气产品的部分基本工作原理和应用设计方法,内容覆盖二极管、三极管、集成电路、集成运放、稳压电源和数字逻辑中的门电路、芯片知识、显示译码器、计数器等重要知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也为就业打下夯实的基础。
讨论、练习、作业
作业6.1、6.2、6.4、6.5
备注
由学生课后完成思考题的基本题型,每次上课前检查,课后阅读部分做讲解,部分以思考题的形式插入到提问或作加分作业参考
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案
章次及名称
第7章触发器和时序逻辑电路
学时数
16学时
授课周数
第13-15周
授课方式
√□理论课□试验课□实习
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集成门电路的工作特性,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理解译码器、编码器、数据选择器的工作原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难点:集成门电路的工作特性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方法:课堂引导,启发思维,理论讲解,课内总结,补充习题
2.多媒体:课件演示+视频演示
2学时
6.4组合逻辑电路设计(1)设计步骤(2)举例
2学时
6.5译码器(1)显示译码器(2)变量译码器
2学时
6.6-6.7编码器、数据选择器(1)普通编码器(2)二进制优先编码器(3)8421BCD码优先编码器(4)数据选择器与数据分配器
2学时
项目实施:叫号显示器电路设计、制作、调试
6学时
共16学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二极管的基本特性和种类、三极管的工作特性
难点:二极管的基本特性、增强型与耗尽型绝缘栅型场效应管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方法:课堂引导,启发思维,理论讲解,课内总结,补充习题:
2.多媒体:课件演示+实物演示
教学内容提要与
学时分配
内容提要
学时
辅助手段
1.1-1.2半导体基础知识、二极管工作特性、特殊二极管(1)二极管与PN结(2)单向导电性及伏安特性(3)稳压管、发光二极管、光电二极管简介
2学时
7.6同步时序电路分析(1)组成(2)分析
2学时
7.7集成计数器(1)74LS161(2)74LS160、74LS162(3)74LS390(4)任意模数计数器的设计
2学时
7.8-7.9移位寄存器、波形的产生(1)数据寄存器(2)移位寄存器(3)74LS164(4)74LS194(5)555时基电路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方法:课堂引导,启发思维,理论讲解,课内总结,补充习题
2.多媒体:课件演示+视频演示
教学内容提要与
学时分配
内容提要
学时
辅助手段
4.1-4.3直流稳压电源组成、整流电路(1)组成(2)
半波整流电路(3)全波桥式整流电路
2学时
√□板书
□实物展示
√□投影片
√□电子教案
4.4-4.5滤波电路、稳压电路(1)电容滤波电路(2)
2学时
1.4绝缘栅型场效应管(1)增强型(2)耗尽型
2学时
项目实施: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测试及应用电路、三极管及其开关应用、共射放大电路
6学时
总计18学时
讨论、练习、作业
作业1.1、1.2、1.4、1.6、1.11
备注
由学生课后完成思考题的基本题型,每次上课前检查,课后阅读部分做讲解,部分以思考题的形式插入到提问或作加分作业参考。
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案
章次及名称
第4章直流稳压电源
学时数
6学时
授课周数
第7-8周
授课方式
√□理论课□试验课□实习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直流稳压电源的组成,掌握整流电路、滤波电路、稳压电路的工作特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直流稳压电源的组成、稳压电源的基本过程和实现方法
难点:稳压电源各环节电路器件的参数选择
难点:功率放大电路的性能分析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方法:课堂引导,启发思维,理论讲解,课内总结,补充习题
2.多媒体:课件演示+视频演示
教学内容提要与
学时分配
内容提要
学时
辅助手段
3.1-3.2功率放大的基本概念(1)简单家庭音响原理(2)功率放大器的主要指标(3)低频功率放大电路的分类
2学时
√□板书
□实物展示
2.多媒体:课件演示+视频演示
教学内容提要与
学时分配
内容提要
学时
辅助手段
8.1-8.2 D/A转换电路(1)原理(2)性能指标(3)集成D/A转换芯片DAC0832
2学时
2学时
共12学时
讨论、练习、作业
作业5.1、5.2、5.3、5.4
备注
由学生课后完成思考题的基本题型,每次上课前检查,课后阅读部分做讲解,部分以思考题的形式插入到提问或作加分作业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