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

合集下载

【历史课件】新中国的诞生和巩固新政权的斗争

【历史课件】新中国的诞生和巩固新政权的斗争

国际方面:
虽有苏联等国家的支持, 但以美帝为首的帝国主义国 家对中国政治上孤立,经济 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 ----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 篮之中。
能否站稳脚跟,能 否治理好国家--这是摆在中国共 产党和中国人民 面前的严峻考题。
二、全国的基本解放(49----51年) 1、人民解放军追歼残敌:
在美帝国主义对中国政 府的多次警告置之不理,继 续北侵的情况下,中国政府 应朝鲜政府的请求,作出了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 决策,并于1950年10月,派 出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 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
3、抗美援朝的胜利及意义 胜利:在中朝两国军民的英勇打击下,
1953年夏,美国不得不在《朝鲜停战协 议》上签字→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
意义:
①不仅保卫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 国,也保卫了我国的安全,从根本上粉碎 了美国的侵略计划,捍卫了世界和平,也 使新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
②彻底戳穿了美帝纸老虎的面目, 极大了鼓舞了全世界人民保卫和平、 反对侵略的勇气和信心。 ③使我国建立了一支海陆空军和 其它兵种的现代化国防军,并取得 了对美国作战的经验。 ④抗美援朝提高了全国人民的政 治觉悟,极大了激发了全国人民的 爱国激情和国际主义精神,全国人 民空前团结,推动了我国各方面工 作的发展。
四、土地改革运动(50——52年)
1、土改简况:
1950年6月,中央人民 政府颂布《中华人民共 和国土地改革法》,轰 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 在全国开展起来。
基本政策:保存富农经济 (和以前政策相比,最大 的不同点) 基本完成:到1952年底, 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 全国基本上完成了土改。 结果:3亿多无地或少地的 农民分到了土地。
五、镇压反革命运动(50--51年)

【高中历史】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ppt

【高中历史】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ppt

2.过程
1950~1953年 彭德怀 《朝鲜停战协定》
3、影响: ①教训了侵略者
②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 ③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 得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五、 土地改革运动
背景:新解放区人民迫切要求得到土地
时间: 1950年夏~1952年底 Nhomakorabe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依据:
特点: 保护富农经济
意义:在我国延续数千年的封建剥削的土 地制度彻底废除,农民成为土地的 主人,为农业生产发展和国家工业 化开辟道路
六、镇压反革命运动:1950年10月 七、三反、五反运动:1951年开始
三反:国家机关和企业中 五反:私营企业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第一届全体会议
召开的时间: 1949.9
召开的地点: 北平
主要
规定国家性质:新民主主义国家
内容
规定新中国的军事制度和经济建
设的根本方针以及外交民族等方
面的基本国策
作用 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设计者—曾联松
《义勇军进行曲》作者
田汉
聂耳
人民英雄纪念碑
第一届政协会议的意义
在全国人大未召开之前代行全国人大职权
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重要准备
• 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 力量
•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革命 斗争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 基本经验
• 有一个坚强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
• 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 革命实践相结合 • 建立人民军队,开展武装斗争
•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再

1、不要做刺猬,能不与人结仇就不与人结仇,谁也不跟谁一辈子,有些事情没必要记在心上。 2、相遇总是猝不及防,而离别多是蓄谋已久,总有一些人会慢慢淡出你的生活,你要学会接受而不是怀念。

新中国的诞生和巩固人民政权的斗争

新中国的诞生和巩固人民政权的斗争

新中国的诞生和巩固人民政权的斗争宁夏中卫市海原县三河中学张桂萍755200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及其内容。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中国人民解放军追歼国民党残余部队,西藏和平解放。

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土地改革。

2、思想认识:①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结束,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②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和土地革命的胜利,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为即将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准备了条件。

教学重点: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2、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土地革命。

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革命运动的性质。

教学方法:指导阅读,看资料录相,练习。

教具:录相带。

教学过程:一、阅读指导,重点(第一课时)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时间、地点主要内容①大会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国名、国家性质、施政方针)②选举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

③确定国旗、国歌、国都、纪年方法。

④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2、开国大典:时间1949年10月1日。

3、中国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和基本经验P374、全国领土基本解放1951年5月,西藏和平解放。

5、抗美援朝:1950年10月,上甘岭战役,黄继光、邱少云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6、镇压反革命:1950年底--1951年7、土地革命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二、看录相(20分钟)①新中国的诞生(开国大典)看完录相请学生简答录相的主要内容②抗美援朝③镇压反革命④土地改革三、巩固知识(第二课时)1、复习提问:①为准备成立新中国召开了什么会议?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先回忆老师启发后回答)②新中国成立的时间?政务院总理兼外长是谁?③中国订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和基本经验?(先看书后回答)④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⑤巩固人民政权的斗争包括哪三件事?⑥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的时间、领导人?英雄事迹?2、朝鲜战争结束的标志是做练习①P138一、二题。

第五章 第一节 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

第五章 第一节 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

11.1952年底我国已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至 此确立了 A.生产资料公有制 B.人民公社体制 C.农民阶级土地所有制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2.据统计数字: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 年增加28%,1952年比1949年增加40%,超过 抗战前最高产量的9%,据此得出的结论错误是 A.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土地改革使农业走上了社会主义的道路 C.土地改革加速国民经济的恢复 D.土地改革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1949年10月1日—1956年底:过渡时期 (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①1949.10—1952年底:巩固政权和恢复国民经济 ②1953—1956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用3年时间巩固政权和恢复经济 用4年时间完成了三大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并通过1953~1957年一五计划建设发展了经济
新中国成立后,中共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农民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 农业合作社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人民公社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三反、五反运动(1951年) (1)背景: 不法资本家非法攫取暴利,破坏经济秩序 五毒横行、干部中“糖衣炮弹” (2)三反: 范围:国家机关和企业 内容:
意义:纯洁干部队伍,抑制腐蚀
5.下列关于“三反”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主要在私营企业中进行 B.纯洁了干部队伍,抵制了资产阶级的腐蚀 C.杜绝了腐败和投机现象 D.在工商业领域进行了一次普遍的守法教育
6.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 A.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B.美国遏制中国政策的失败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开始
②建国第一年与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外交 关系
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④出席了日内瓦会议和亚非国际会议,在亚非 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课件

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课件

请思考
中国为什么要抗美援朝?
朝鲜局势危急,中国的安全受到威胁。
抗美援朝胜利的意义
打击了美国的战争政策 保卫了朝鲜的独立和中国的安全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有14万新中 国优秀的青年儿女献出了他们宝 贵的生命。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 信念在激励着他们赴汤蹈火、前 赴后继呢?
五反运动 “反行贿” “反偷税漏税” “反偷工减料” “反盗骗国家财产” “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1950年10月镇压反革命运动
美国间谍李安东被判处死刑
1950年国庆反革命分子企图炮轰天安门
1951年“三反”运动 “反贪污” “反浪费” “反官僚主义”
1952年2月10日公审中共高级干部 刘青山、张子善,并以贪污罪判处死刑。
时光倒流 在半个多世纪以前,
同样是在一个金色的十月,以 毛泽东为首的党的第一代领导人, 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奋斗,终于 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并成功地 巩固了这个新生的政权。
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条件
军事基础 政治基础 理论基础 组织基础 群众基础
辽沈战役 平津战役
淮海战役
新政权的巩固
军事上 外交上 经济上 政治上 全国领土基本解放 抗美援朝 土地改革运动 五反运动 镇压反革命运动 三反运动
新中国成立时获解放的地区
新中国成立时未解放地区
. ..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除台湾和少数岛屿外,中国领土全部解放
追剿国民党残余部队
1950年10月-1953年夏
抗 美 援 朝
1950年夏-1952年底
1949年以前基本 完成土改的地区 1952年底以前 未进行土改的地区
1950年夏-1952年底

高一历史下册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1)

高一历史下册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1)

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条件。

2.掌握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的内容及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3.了解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内容。

4.掌握开国大典有关情况。

5.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6.掌握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政权进行的重大斗争;巩固政权的必要性,巩固政权的重要历史意义。

二、德育目标1.通过开国大典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它不仅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而且还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2.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的教学,使学生认识:新中国来之不易,这是近百年来无数爱国仁人志士奋起抗争的结果,它是建立在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础上的。

对学生加强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3.195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平解放西藏,使西藏人民走上了光明幸福的康庄大道,实现了祖国大陆的统一,这是中国共产党英明民族政策的光辉写照。

对学生加强民族团结的教育。

4.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面临严峻的形势,从实际出发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政权。

为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创造了条件,充分说明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一步步走向富强。

从而对学生加强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

5.通过对建国后中国共产党进行土地改革运动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党,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办实事的党。

三、能力目标1.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条件和成立的历史意义的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采取的土地政策的分析,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中国共产党巩固政权斗争的教学,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高一历史课件 新中国的成立和政权的巩固

高一历史课件 新中国的成立和政权的巩固
结果: 1952年底,基本完成土改 彻底废除
意义: 农民地位 生产力
镇压反革命运动
目的: 为了巩固政权,安定社会 结果: 1951年,基本肃清反革命残余势力 意义: 巩固了政权,安定了社会秩序
(1)、原因:

三 反 ”
有些不法资本家,不满足于正常经营获得利 润,而采取非法的手段攫取暴利
(2)、内容:
“ 三反: 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五 反
五反: 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 偷工减 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 运
(3)、意义:
动 三反运动:教育了,挽救了,纯洁了,抵制了;
五反运动:打退了,打击了,开始建立了。
思考题:
1、通过史实分析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新中国为了巩固新生的 人民政权做了那些斗争?
新中国的成立 和
巩固政权的斗争
中国现代史的历史分期
1、1949.10-1956年底 2、1957.1-1966.5 3、1966.5-1976.10 4、1978-
过渡时期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 文 革十年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一、新中国的成立:
1、历史条件: 2、准备:
新政协 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
开国大典
历史意义:
国内:a、新纪元: 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 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新民主主义的胜利
b、新时期: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独立、民主、 统一 的道路
国际: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壮大了世界 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 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战争。
追歼残敌,解放领土
3、标志:开国大典 4、意义:
二、巩固政权的斗争:

新中国的成立和政权的巩固

新中国的成立和政权的巩固

彭德怀司令员在前线 跨过鸭绿江
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祖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 抗美援朝,打败美国野心狼! ----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
板门店---停战签字仪式
土地改革运动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进 行了几次土改?分别是什么时期?早 在什么时候解放区已进行土地改革? 土改的意义是什么?
赢得和平
1950年中美两国实力对照 中国 美国 钢产量 60万吨 8785万吨 2.6亿吨 3880亿度 300万 3.1万架 2400亿美元 1600美元 150亿美元 原油产量 20万吨 发电量 45亿度 军舰吨位 4万 军用飞机 60架 国民收入 150亿美元 人均收入 24美元 国防开支 10亿美元
(3)、理论准备: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和
《论人民民主专政》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时间:
1949年9月
地点:
北平
『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制定《共同纲领》(国名、国家性质、施政方针)
主 要 内 容
选举中央人民主席、副主席; 确定首都、国旗、国歌; 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
1949年10月1日下午2点时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 第一次全体会议国家领导人宣誓就职。任周恩来为政务 院总理兼外交部长。以《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
三次 时期:1931年国共对峙时期 1941-1942年抗日战争时期 1947年解放战争时期 意义:是提高了农民生产和支前 的积极性,成为解放战争取得胜 利的一个可靠保证。
土地改革运动
范围: 新解放区
目的: 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巩固政权、发展生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实行。
采取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 结果: 1952年底,基本完成土改 彻底废除 意义: 农民地位

高考一轮:中国近现代史下册第五章第一节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历史)

高考一轮:中国近现代史下册第五章第一节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历史)

第一节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月城中学王洪伟一知识结构1 新中国成立军事:的胜利条件政治:推翻思想:全会的决议和毛泽东《》的发表群众:全国人民的支持①新政协的召开,通过《》,明确国家性质,起临时宪法作用过程②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③标志:开国大典①取得革命的胜利意义②走上独立的发展道路③冲破了帝国主义的,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2 巩固政权的斗争⑴背景:①国内:尚未完全结束;国民经济处于全面崩溃②国际:美国孤立、封锁、包围新中国⑵五大措施:①完成大陆统一:年夏,基本消灭国民党在大陆的军队1951年和平解放②抗美援朝:过程:1950年中朝军民将美军赶回“三八”线附近1953年美国在《》上签字意义:国际:中国国际威望空前提高国内:提供和平建设环境③土地改革:目的:根本,为国家开辟道路直接,的需要纲领A废除的土地制度,建立的土地制度B政治上富农,保护富农经济意义A彻底推翻了几千年的B彻底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开辟道路④镇反运动:社会秩序得到前所未有的安定⑤三反五反:原因A不法资本家“五毒”横行B国家工作人员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措施A三反:在机关中反、反、反B五反:在中反、反、反反、反作用:纯洁了干部队伍;打击了不法资本家⑶意义:①巩固了人民政权②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二重点、难点1 如何认识过度时期的社会性质、社会矛盾和革命任务?2 建国初的土地改革同以往的土地改革相比有什么特点?三知识联系1 祖国统一问题①西藏:朝正式成为中国行政区,由管辖;1951年标志中国基本解放②台湾:朝设置澎湖巡检司;明末侵占台湾,收复,1684年设隶属福建省;1885年设;1895年《》割占台湾,年回归;1949年国民党退守台湾,台湾问题成为制约中美关系的重要因素。

2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哪些阶级进行了探索,结果如何?3 中共诞生后,推行了哪些重要的土地政策,有何作用?4 二战后,美国对人民民主国家采取的措施:在以冷战为主,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在亚洲出现局部战争:与5 党建问题:①延安整风:反②七届二中全会:“两个务必”的提出,警惕的袭击③1951年在国家机关中的三反运动,反四知识巩固1 农村土地完成后,中共中央曾作出决定.引导农民在自愿互利原则下走互助合作的道路.其主要意图是……( )A促使农业走社会主义道路 B 巩固工农联盟C 使农业纳入国民经济轨道D克服分散经营困难,促使农业生产发展2 土地改革的完成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状况的影响是…( )①基本消灭了土地私有制②消灭了地主经济和富农经济③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④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开辟了道路⑤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A 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 ③④⑤ D ①②③⑤3 美国在朝鲜和越南进行的战争….……………·( )①利用当地分裂局面擂手别国内政②打着联合国旗号实行侵略③提供援助并派兵直接参战④借机对中国进行武力威胁A 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4 西方殖民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下列哪一事件是最有力的证明………( )A抗日战争的胜利B解放战争的胜利C抗美援朝的胜利D镇压反革命运动5 全国土地改革完成后实行的土地制度是A农民个体所有,个体经营 B 集体所有,集体经营C集体所有.个体经营D国家所有,个体经营6 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是成功的一大法宝,下列史实能证明这一经验的是( )①1942年整风运动②告诫共产党员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③“三反”运动④“五反”运动A ①②③B ①②C ②③④D ①③7 新中国成立时,党和人民政府面临严峻的考验.从根本上讲是( )A 九能否巩固政权B 能否稳定物价C 能否统一财经D 能否镇压反革命8 建国初土地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 九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B 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C 解放农村生产力,为工业化开辟道路D 维持我国的社会秩序9 下列关于1950年土地改革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从1950年开始,到1952年底全国土改已全部完成B 实行农民土地私有制C 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D 使我国延续了数千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彻底废除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国家性质是( )A 旧民主主义国家B 新民主主义国家C 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D 社会主义国家11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没收官僚资本企业,将它们转变成为( )A 民族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B 工人群众的集体所有制企业C 国家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D 社会主义的国营企业12 新中国成立后.首要的任务之一是彻底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它包括( )①解放国土.完成国家统一②建立各级地方政府③开展土地改革④没收官僚资本.接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13 人民政府在采取的措施中,对巩固政权、恢复国民经济具有关键性作用的是( )A 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B 土地改革C 稳定物价,统一财经D 镇压反革命14 建国初期,人民政府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合理调整,产生的影响是( )A 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起步B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开始起步C确立了工人阶级在企业中的领导地位D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得到恢复和发展15“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所反映的主要社会矛盾是( )A 民族资产阶级与官僚资产阶级的矛盾B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C 无产阶级与官僚资产阶级的矛盾D 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16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材料二全国解放后,有些干部甚至高级干部贪图享乐,大肆贪污国家资财.1951年破获原天津地委书记刘青山、专员张子善贪污公教折合人民币155万元案.中央人民政府系统27个单位共查出贪污犯1 670人,全日共查出贪污折合人民币1 000元以上的贪污犯15.6万人.中国共产党通过发动群众运动,揭发和惩处了一大批贪污犯,党风迅速好转,干都队伍基本上保持了艰苦奋斗、朴素廉洁的作风.——《中国共产党六十年》材料三毛主席说,正因为他们两人(指前任和时任中并天津地委书记的刘青山、张于善——引者注)的地位高,功劳大.影响大,所以才要下决心处决他们,才可能挽救20个、200个、2 000个、20 000个犯有各种不同程度错误的干部.——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目顾》请回答,(1)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材料一中毛泽东强调党的建设的必要性.(2)据材料二回答,中央人民政府于1951年在国家机关和企业中开展了什么运动?背景是什么有何历史意义?(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党建的认识.(4)中共能解决自身产生的腐败问题的依据是什么?17 中共诞生后,推行了哪些重要的土地政策,有何作用?答案:一知识结构人民解放战争南京国民政府七届二中全会论人民民主专政共同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东方战线人民解放战争1950年西藏朝鲜停战协定解放生产力工业化巩固政权恢复经济封建剥削农民阶级中立封建剥削土地制工业化国家和企业贪污浪费官僚主义私营企业行贿偷税漏税偷工减料盗骗国家财产盗窃国家经济情报二重点、难点1 如何认识过度时期的社会性质、社会矛盾和革命任务?⑴社会性质过渡时期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一历史阶段,是由新民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并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具有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双重性质.说它是新民主主义国家,是就其政权形式的某些特点和五种经济成分并存而言.政权形式的某些特点主指中央人民政府是由以中共代表为主体的多党参加的民主联合政府.五种经济成分主要指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

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

/ 家政公司
弓箭,提起佩剑朝东舌走咯过去,嘴中满是讥讽嘲笑之话.木儒の剑锋,冷冷地指着东舌の背后,冷然讥笑道:"钱塘王啊钱塘王,想否到您也有今天,今日您の人头是我の,在您死之前,我要好好地羞辱壹番,我要让您尝受壹下宫刑の痛苦/"东舌脑江中怒火中烧,顿时壹股暖流贯穿全身,胸腔の伤口很 快随即愈合,痛苦之感很快消失."滚/老子送您上天/"说时迟,那时快.刀光壹闪/东舌拔出咯腰刀,登时寒光四射,刀刃破空袭出,所有人瞬间失色.唰/壹声惊鸿匹练过后般の裂帛声,东舌壹瞬间将木儒の二弟给解决咯.望着下体鲜血迸流,壹股痛彻心扉の痛苦油然而起,木儒瞬间如同死猪壹般哀嚎 咯起来.东舌趁势壹个旋风回腿横扫,扫倒身边の甲士,提起手中の流光冥火枪,壹个鱼跃滚到咯滑坡之中,直滚滚の滚下咯山林.众人壹脸呆滞地望着东舌逃走,连神都没什么回过来/木儒面如死灰,破空痛苦地大骂:"壹帮废物/快去通知奉先,给我召集精兵精将,我誓要将那小王八蛋碎尸万段/"东 舌滚下山坡,因为饥饿过度,暂时昏迷咯过去.此时,只见壹个女子身着壹袭白衣,背着草药背篓从另外壹边林间刚好出来,看见晕倒在大石头旁の东舌,连忙跑咯过去.PS:(那两天要回乡下过年啦,同时也预祝各位兄弟姐妹新の壹年财源滚滚,家和万事兴/最后厚着脸皮求壹下打赏和推荐月票) (未完待续)叁百壹十部分欺人太甚/斜阳缕缕,透过窗户.慢慢地泼洒在东舌俊秀の面容之上,壹头乌发沐浴在那日光之中.吐吐の,东舌只觉身上有几分痒痛,便慢慢睁开咯双眼.眼前从模糊至清晰,只见自己躺在壹个木屋之中,房中遍布中药煮沸の味道."我那是怎么咯"东舌用手托着酸痛否已の 脑袋,慢慢从床上爬咯起来,壹脸迷茫地看着自己身上の衣服竟然已经换掉咯.东舌坐在床边,呆愣地盯着悬挂在墙上の流光冥火枪,但鼻尖除咯那股中药味之外,居然还有壹股淡然の幽香,甚是

新中国的诞生和巩固政权的斗争(1)

新中国的诞生和巩固政权的斗争(1)

新中国的诞生和巩固政权的斗争2004年12月5日【本单元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又称中国现代史(1949年10月至今)。

这段历史可分为两个时期五个阶段。

一、两个时期:1949年10月—1956年: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1956年至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二、五个阶段:1、1949年10月—1956年:过渡时期特征:恢复国民经济,巩固人民民主政权,完成三大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2、1956年—1966年5月: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特征:由于主观上和客观上各种复杂的原因,这一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既取得巨大的成就,又出现重大失误。

3、1966年5月—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时期特征: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4、 1976年10月-1978年12月:两年徘徊时期特征:由于领导依旧两个凡是的错误路线,国民经济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5、1976年10月至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特征: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党工作重心第三次伟大转移,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强调:1949年10月—1956年是过渡时期。

这个时期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前三年”(1949年10月—1952年底)巩固人民民主政权,恢复发展国民经济;一是“后四年”(1953年—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建设。

教学重点:(1)新中国的诞生及历史意义。

(2)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斗争。

教学难点:土地改革运动。

知识结构:思考: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条件有那些?一,新中国的成立(1949-10-1)1,历史条件:(1)军事基础:三大决战、渡江战役、国民党统治的覆灭(2)政治基础:七届二中全会、解放区的巩固(3)理论基础: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4)组织基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5)群众基础:人民群众的愿望(原因和表现)2,过程:开国大典国内:推翻三座大山反动统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5.1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

5.1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

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
作用
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义勇军进行曲》 作者
田汉
聂耳
• • • • • •
①时间:1949、10、1 ②内容: A、国家领导人宣布就职 B、任命—周恩来—政务院总理+外交部长 C、施政方针——共同纲领 D、举行——开国大典
二、巩固政权的斗争
追歼残敌 背景
概况
统一大陆 抗美援朝 土地改革
人民 团体
各民主 党派 无党派 人士
各民族 海外 华侨
中国 共产党
人民 解放军
各地区
第一届政协会议的主要内容
中心议题: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
制定《共同纲领》 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政府主席 确定国旗、代国歌、首都
《共同纲领》的内容及作用
确定国名:中华人民共和国
主要
内容Leabharlann 规定社会性质:新民主主义国家
中国现代史的历史分期:
1949年10月——1956年底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1957年1月——1966年5月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 1966年5月——1976年10月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1976年10月——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一、新中国的成立
军事上: 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基本胜利
政治上:国民党反动统治被推翻
4、20世纪,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变, 其中第二次是指 A. 辛亥革命的胜利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B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制度的确立 C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D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
1.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所面临的严峻考验, 从根本上讲是( ) B A.帝国主义的威胁能否解除 B.人民民主政权能否巩固的问题 C.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能否顺利完成 D.新解放区残余的反动势力能否肃清 2.下列属于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是( D ) ①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的解放战争 ②标志着人民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 ③标志着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被推翻 ④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④

第一节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

第一节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

第一节: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知识线索】一、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条件A解放战争基本胜利;B国民政府结束;C人民拥护中共领导下成立中央政府;D七届二中全会和《论人民民主专政》做理论、路线、方针准备。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新政协召开:1949、9·北平。

主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共同纲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国家机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首都、国旗、国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新中国成立:10、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意义:国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国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全国领土的基本解放1、歼灭残敌:1950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西藏和平解放:195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10——1953夏1、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土地改革运动:1950——1952底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概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镇压反革命运动1950、10——1951、101、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考探究】1、新、旧政协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保存富农经济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概述中共土地政策的几次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力训练】1.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后,我国社会发生的变化不包括A.国内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B.社会性质、革命性质发生了变化C.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2.1947年的政治协商会议与1949年的人民政协的相同点包括①主题是讨论建国问题②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协议③体现了党派平等协商的精神④反映了中国各阶级、各阶层的利益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④3.下列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中国人民彻底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C.揭开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序幕D.结束了中华民族被侵略、奴役的历史4.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外形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国内,人民解放战争尚未完全结束 B.国民党特务土匪威胁着新生的人民政权C.国民经济处于全面崩溃状态 D.资本主义国家都不承认新中国5.标志除台湾和少数沿海岛屿外,中国领土全部解放的是A.解放战争在全国基本胜利 B.基本歼灭了祖国大陆的国民党残余军队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西藏的和平解放6.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有①沉重打击了美帝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②保卫了朝鲜独立和中国安全③空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④赢得了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的和平环境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7.建国初期人民政府开展土地改革运动的根本目的是A.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B.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C.解放农村生产力,为工业化开辟道路 D.恢复国民经济8.全国土地改革以后,分配给农民的土地A.归农民所有 B.归乡镇所有 C.归集体所有 D.归国家所有9.土地改革运动具有民主革命的性质,是因为它A.支援了人民解放战争 B.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C.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D.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10.据统计数字: 1952年比1949年增加49%,据此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A.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土地改革使农业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C.土地改革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D.土地改革大大提高了农村生产力11.建国初期三大运动的共同作用是A.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 B.完成了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C.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D.实现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2.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建国初土地改革采取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其实质是A.保存富农经济,稳定民族资产阶级 B.团结广大农民,减少土地改革的阻力C.变革生产关系,促进农村生产恢复发展D.保存生产关系中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合理部分,以利农村生产的恢复发展第二节: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知识线索】一、严峻的经济形势1、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措施1、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稳定物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统一财经:A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调整工商业:A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三反”“五反”运动:A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三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五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恢复发展生产:A农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工矿企业:民主改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产改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果:1952年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考探究】1、没收官僚资本的革命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打击投机倒把的主要对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统一财经调整哪一对矛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工矿企业改革的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三反”与“五反”的异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力训练】1.新中国建国初,居领导地位的经济成份是A.私人资本主义 B.国营经济 C.自然经济 D.合作社经济2.在没收官僚资本时,对企业管理人员采取“保持原职原薪原待遇”,主要目的是A.缓和与官僚资产阶级的矛盾 B.团结民族资产阶级C.维持物价稳定 D.迅速恢复经济生产3.“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所针对的是A.官僚资产阶级 B.私营工商业 C.地主富农 D.帝国主义在华企业4.1950年上海民族资本家说:"6月银元风潮,中共是用政治力量压下去的,这次仅用经济力量就压住,是上海工商界所料想不到的"。

高一历史《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知识点整理

高一历史《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知识点整理

高一历史《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知识点整理高一历史《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知识点整理(一)新中国的诞生及历史意义1、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条件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成立新中国的条件成熟了。

主要表现在:人民解放战争已在全国范围内取得基本胜利;国民党反动政府已被推翻;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决议和毛泽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为新中国成立作了理论和路线、方针准备;全国人民热烈拥护在共产党领导下迅速成立中央人民政府。

2、新中国诞生的意义(1)国际意义:新中国诞生是继十月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世界历史中最重大的历史事件。

它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占世界人口1/4的中国开始向社会主义迈进。

它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改变了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

中国革命的胜利为世界被压迫被奴役民族的解放树立了榜样,它激励和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

(2)国内意义:新中国的诞生标志着腐败、落后的旧中国的终结;标志着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瓦解;标志着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在中国统治的结束;标志着三座大山压迫和奴役中国人民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中国摆脱了内战分裂、剥削和压迫。

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国历史从新民主主义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二)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斗争1、解放全国(1)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在继续追歼残敌的同时,又在新解放区进行大规模的剿匪作战。

到1950年夏,基本上歼灭了祖国大陆上的国民党残敌和武装土匪。

(2)1951年,中央和x藏地方政府达成《关于和平解放x藏办法的协议》,x藏获得了和平解放。

至此,除台湾和少数沿海岛屿外,中国领土全部解放。

2、进行三大运动(1)抗美援朝:①背景:1950年夏,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操纵组成“联合国军”,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同时,美国第七舰队开到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严重威胁中国安全。

②目的: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③经过及结果: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把美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

高中历史课件:新中国的成立和政权的巩固

高中历史课件:新中国的成立和政权的巩固

(3)、理论准备: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和
《论人民民主专政》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时间:
1949年9月
地点:
北平
『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制定《共同纲领》(国名、国家性质、施政方针)
主 要 内 容
选举中央人民主席、副主席; 确定首都、国旗、国歌; 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
1949年10月1日下午2点时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 第一次全体会议国家领导人宣誓就职。任周恩来为政务 院总理兼外交部长。以《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
五反运动:打退了,打击了,开始建立了。
有些不法资本家,不满足于正常经营获得利 润,而采取非法的手段攫取暴利

思考题:
1、通过史实分析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新中国为了巩固新生的 人民政权做了那些斗争?
(1)、建国之初的军事形势:
新中国成立时,祖国领土还有些地方未 获得解放,国民党大批特务、土匪到处进行 破坏活动,威胁人民政权。
(2)、西藏的和平解放: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关 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 放。
抗美援朝
(1)起因: 朝鲜内战 美国侵朝 威胁中国 (2)经过:1950--1953.7.23 《朝鲜停战协定》 对美国:沉重打击 (3)意义 对朝鲜:保卫安全 保证安全 对中国: 提高威望
赢得和平
1950年中美两国实力对照 中国 美国 钢产量 60万吨 8785万吨 2.6亿吨 3880亿度 300万 3.1万架 2400亿美元 1600美元 150亿美元 原油产量 20万吨 发电量 45亿度 军舰吨位 4万 军用飞机 60架 国民收入 150亿美元 人均收入 24美元 国防开支 10亿美元

新中国的成立

新中国的成立
(2)过程:1950年开始,历时一年 (3)意义:基本肃清了国内的反革命势力,巩 固了政权。
巩固政权措施之五:三反、五反运动 1951
(1)原因:有些不法资本家,不满足于正常经 营获得利润,而采取非法的手段攫取暴利
(2)经过: 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在国家机关和公有企业当中开展)
五反: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偷工减料 反盗骗国家财产、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 在私
• A.同情农民疾苦
B.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 C.抑制贫富不均
D.制定了可行的土地纲领
• 18.(07四川综)14、新中国建立之初,中国共产党就很 重视严惩干部队伍中的腐化堕落分子。图4反映的运动 的作用不包括
• A、教育了广大干部和群众
• B、抑制了资产阶级的腐蚀
• C、肃清了反革命残余势力
• D、纠正了官僚主义的作风

• 8.(05北京19)20世纪中叶毛泽东宣告“中国人从此 站立起来了”。下列各项中与这一结论相符的是:
• A.抗战胜利洗雪中国百年国耻 •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 • C.抗美援朝取得胜利 • 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 9.(05上海18)从清末立宪到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中国的宪政建设经历了近半个世纪,其中中国人民政治 协商会议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文件是:
营企业当中开展)
(3)意义:教育了干部、纯洁了队伍、抵制资产阶级腐 蚀; 打退了不法资本家的进攻、建立了工人阶级的监督。
中国共产党在各个时期的土地政策
时期
内容
土地革命时期
没收地主土地给
(1928 年~ 1931年) 农民废除封建土地制 度
抗日战争时期
地主减租减息,

新中国的成立ppt课件

新中国的成立ppt课件

地点:北平
②中心议题:讨论成立新中国
③内容:
代表:
A、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B、通过——《共同纲领》(临时宪法) C、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主席和副主席 D、决定——首都、国旗、国歌
5
油画 《开国大典》董希文作
6
7
3、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国 ① 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
(2)经过: 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在国家机关和公有企业当中开展)
五反: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偷工减料 反盗骗国家财产、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 在私
营企业当中开展)
(3)意义:教育了干部、纯洁了队伍、抵制资产阶级腐 蚀; 打退了不法资本家的进攻、建立了工人阶级的监督。
22
23
24
中国共产党在各个时期的土地政策
巩固政权措施之四:镇压反革命 1950-1951
(1)背景:A、国民党留下了大量特务 B、朝鲜战争爆发后进行疯狂的反革命活动
(2)过程:1950年开始,历时一年 (3)意义:基本肃清了国内的反革命势力,巩 固了政权。
21
巩固政权措施之五:三反、五反运动 1951
(1)原因:有些不法资本家,不满足于正常经 营获得利润,而采取非法的手段攫取暴利
内 帝国 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
意 义
新民主主义的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 家的主人 。中国的历史进入新纪元
②新 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从此走向了独立,民主、 统一的道路,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国 际 意
③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大国,冲破了帝国主义的 东方战线,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11

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

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

点、 结果和意义
• 思考:1950年土改与1947年土改有
(1950——1951年)
哪些不同点? • 4、镇压反革命运动和整顿社会秩序 • 5、“三反”“五反”运动(1951年) • 作用:
三大战役和渡江 战役的胜利和南 京国民政府被推 翻 七届二中全会召 开和《论人民民 主专政》的发表 中国人民政治 协商会议的召 开
第一节 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 政权的斗争
• 回忆:抗战胜利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 • • •
的变化以及中共为了解决这对矛盾所作 的各方面努力 一、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条件 1、政治军事 2、思想理论 3、新政协的召开(2、新中国成立的国内和国际意义
人民的支 持拥护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的 成 立
追歼残敌,解 放大陆 抗美援朝 巩固 政权 的斗 争
土地改革
镇压反革命 运动 “三 反”“五反” 运动
• 1950年土地改革的结果:
• 全国3亿多农民获得了土地
• 1950年土地改革的意义:
• 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农民 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农村生产力得 到了解放,农业经济得到发展,为新中 国的工业化开辟了道路;摧毁了旧政权 的社会基础,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 思考: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各种进
步政治力量为谋求国家独立和发展 作出了哪些有益的探索,结果如何?
1、追歼残敌和“剿匪”作战,解 放祖国大陆(1949——1951年)
• 三、巩固政权的斗争

• 2、抗美援朝(1950——1953年) • 意义:(理解记忆) • 3、土地改革运动(1950——1952年) • 开始标志、目的、范围、政策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月城中学王洪伟一知识结构1 新中国成立军事:的胜利条件政治:推翻思想:全会的决议和毛泽东《》的发表群众:全国人民的支持①新政协的召开,通过《》,明确国家性质,起临时宪法作用过程②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③标志:开国大典①取得革命的胜利意义②走上独立的发展道路③冲破了帝国主义的,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2 巩固政权的斗争⑴背景:①国内:尚未完全结束;国民经济处于全面崩溃②国际:美国孤立、封锁、包围新中国⑵五大措施:①完成大陆统一:年夏,基本消灭国民党在大陆的军队1951年和平解放②抗美援朝:过程:1950年中朝军民将美军赶回“三八”线附近1953年美国在《》上签字意义:国际:中国国际威望空前提高国内:提供和平建设环境③土地改革:目的:根本,为国家开辟道路直接,的需要纲领A废除的土地制度,建立的土地制度B政治上富农,保护富农经济意义A彻底推翻了几千年的B彻底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开辟道路④镇反运动:社会秩序得到前所未有的安定⑤三反五反:原因A不法资本家“五毒”横行B国家工作人员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措施A三反:在机关中反、反、反B五反:在中反、反、反反、反作用:纯洁了干部队伍;打击了不法资本家⑶意义:①巩固了人民政权②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二重点、难点1 如何认识过度时期的社会性质、社会矛盾和革命任务?2 建国初的土地改革同以往的土地改革相比有什么特点?三知识联系1 祖国统一问题①西藏:朝正式成为中国行政区,由管辖;1951年标志中国基本解放②台湾:朝设置澎湖巡检司;明末侵占台湾,收复,1684年设隶属福建省;1885年设;1895年《》割占台湾,年回归;1949年国民党退守台湾,台湾问题成为制约中美关系的重要因素。

2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哪些阶级进行了探索,结果如何?3 中共诞生后,推行了哪些重要的土地政策,有何作用?4 二战后,美国对人民民主国家采取的措施:在以冷战为主,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在亚洲出现局部战争:与5 党建问题:①延安整风:反②七届二中全会:“两个务必”的提出,警惕的袭击③1951年在国家机关中的三反运动,反四知识巩固1 农村土地完成后,中共中央曾作出决定.引导农民在自愿互利原则下走互助合作的道路.其主要意图是……( )A促使农业走社会主义道路 B 巩固工农联盟C 使农业纳入国民经济轨道D克服分散经营困难,促使农业生产发展2 土地改革的完成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状况的影响是…( )①基本消灭了土地私有制②消灭了地主经济和富农经济③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④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开辟了道路⑤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A 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 ③④⑤ D ①②③⑤3 美国在朝鲜和越南进行的战争….……………·( )①利用当地分裂局面擂手别国内政②打着联合国旗号实行侵略③提供援助并派兵直接参战④借机对中国进行武力威胁A 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4 西方殖民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下列哪一事件是最有力的证明………( )A抗日战争的胜利B解放战争的胜利C抗美援朝的胜利D镇压反革命运动5 全国土地改革完成后实行的土地制度是A农民个体所有,个体经营 B 集体所有,集体经营C集体所有.个体经营D国家所有,个体经营6 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是成功的一大法宝,下列史实能证明这一经验的是( )①1942年整风运动②告诫共产党员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③“三反”运动④“五反”运动A ①②③B ①②C ②③④D ①③7 新中国成立时,党和人民政府面临严峻的考验.从根本上讲是( )A 九能否巩固政权B 能否稳定物价C 能否统一财经D 能否镇压反革命8 建国初土地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 九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B 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C 解放农村生产力,为工业化开辟道路D 维持我国的社会秩序9 下列关于1950年土地改革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从1950年开始,到1952年底全国土改已全部完成B 实行农民土地私有制C 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D 使我国延续了数千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彻底废除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国家性质是( )A 旧民主主义国家B 新民主主义国家C 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D 社会主义国家11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没收官僚资本企业,将它们转变成为( )A 民族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B 工人群众的集体所有制企业C 国家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D 社会主义的国营企业12 新中国成立后.首要的任务之一是彻底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它包括( )①解放国土.完成国家统一②建立各级地方政府③开展土地改革④没收官僚资本.接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13 人民政府在采取的措施中,对巩固政权、恢复国民经济具有关键性作用的是( )A 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B 土地改革C 稳定物价,统一财经D 镇压反革命14 建国初期,人民政府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合理调整,产生的影响是( )A 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起步B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开始起步C确立了工人阶级在企业中的领导地位D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得到恢复和发展15“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所反映的主要社会矛盾是( )A 民族资产阶级与官僚资产阶级的矛盾B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C 无产阶级与官僚资产阶级的矛盾D 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16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材料二全国解放后,有些干部甚至高级干部贪图享乐,大肆贪污国家资财.1951年破获原天津地委书记刘青山、专员张子善贪污公教折合人民币155万元案.中央人民政府系统27个单位共查出贪污犯1 670人,全日共查出贪污折合人民币1 000元以上的贪污犯15.6万人.中国共产党通过发动群众运动,揭发和惩处了一大批贪污犯,党风迅速好转,干都队伍基本上保持了艰苦奋斗、朴素廉洁的作风.——《中国共产党六十年》材料三毛主席说,正因为他们两人(指前任和时任中并天津地委书记的刘青山、张于善——引者注)的地位高,功劳大.影响大,所以才要下决心处决他们,才可能挽救20个、200个、2 000个、20 000个犯有各种不同程度错误的干部.——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目顾》请回答,(1)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材料一中毛泽东强调党的建设的必要性.(2)据材料二回答,中央人民政府于1951年在国家机关和企业中开展了什么运动?背景是什么有何历史意义?(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党建的认识.(4)中共能解决自身产生的腐败问题的依据是什么?17 中共诞生后,推行了哪些重要的土地政策,有何作用?答案:一知识结构人民解放战争南京国民政府七届二中全会论人民民主专政共同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东方战线人民解放战争1950年西藏朝鲜停战协定解放生产力工业化巩固政权恢复经济封建剥削农民阶级中立封建剥削土地制工业化国家和企业贪污浪费官僚主义私营企业行贿偷税漏税偷工减料盗骗国家财产盗窃国家经济情报二重点、难点1 如何认识过度时期的社会性质、社会矛盾和革命任务?⑴社会性质过渡时期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一历史阶段,是由新民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并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具有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双重性质.说它是新民主主义国家,是就其政权形式的某些特点和五种经济成分并存而言.政权形式的某些特点主指中央人民政府是由以中共代表为主体的多党参加的民主联合政府.五种经济成分主要指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说是社会主义国家.是就其实质和发展方向而言.政治上是以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国家的指导思想.其发展方向是社会主义。

经济上.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居于领导地位.⑵社会矛盾建国初.尽管国民党反动政权已被推翻.但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矛盾仍占主导地位.但是就整个过渡时期而言,随着民主革命的完成.旧的社会主义矛盾的基本解决。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开始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⑶革命任务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任务在过渡时期.党和政府不仅要进行社会革命.还要继续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①民主革命任务就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新中国在巩固政权和恢复国民经济的斗争中.许多措施都是为了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

如追歼国民党残敌和武装土匪、土地改革运动,镇压反革命运动等都具有肃清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残余的性质.属于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

②新中国成立后。

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是:在政治上建立各级人民政权.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在经济上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2 建国初的土地改革同以往的土地改革相比有什么特点①范围不同:以往是在根据地或解放区进行,这次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②目的不同:以往是为了赢得革命的胜利,建国初的土改是在革命胜利后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③政策不同:以往是限制和打击富农经济,这次采取了保护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的政策。

④后果及影响不同:这次土改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了数千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使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三知识联系1 ①元朝宣政院西藏和平解放②元朝荷兰郑成功台湾府台湾省马关条约19492 ①农民阶级进行的探索: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

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而失败。

②资产阶级进行的探索: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而失败。

③无产阶级进行的探索:领导人民进行探索,1949年基本完成民主革命。

3 ①土地革命时期:1931年制定了土地革命路线,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调动了反封建因素,保证了土地革命的胜利。

②抗日战争时期:1942 年双减双交政策。

调动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有利于联合地主抗日③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调动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积极支援前线。

④建国初:1950年《土地改革法》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彻底废除封建剥削土地制。

解放农村生产力。

⑤过渡时期: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促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生产资料公有制,促使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人民公社化。

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打击了农民积极性。

⑦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