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创造性地使用美术新教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创造性地使用美术新教材
密云县不老屯中心小学王立新
北京市基础教育的教改实验工作正在进行,新的《美术》教材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美术教师所使用。
新教材改变旧教材“难、繁、偏、旧”①的现象,在内容、形式、色彩、文字上都有了很大的转变——降低难度、题材多样、内容综合、具有开放性和发散性,更新颖、更有趣、更贴近学生的生活,而且体现了新的课程改革理念,体现出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新的学习方式。
但一套相对静止的教材永远无法承载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
教师应根据本校的学生特点、根据《课标》的精神、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便更有利地帮助学生进行学习,促进学生发展。
一、为什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美术课程标准》①在教材使用建议中指出: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需要,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仅可以弥补教材因篇幅有限而产生的不足,补充教材中没有涉及到或不充分的部分;使教师更好地了解新教材的结构体系,学习掌握新教材所体现的理念和教学方法,激发教师更深层次地研究教材,挖掘教材本身的潜力,发挥出教师的创新精神;更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二、如何创造性使用教材
教师必须在深入钻研《课标》和教材的基础上,依据新《课标》和教材的设计理念、意图,有目的地去创造性使用教材,而不能凭空臆想、盲目地为创造性使用教材而“创造”。
“创造”要为教学、为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服务。
(一)促进学生发展,解析整合教材。
为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调整,必要时把教材拆一拆、合一合、改一改、补一补。
1.调整单元顺序及课的内容顺序
在语文、数学课程中,总是以一单元一单元的形式出现。
而我们的美术课一星期最多也只有两课时,单元结构是否集中化在现行的教材中似乎不那么讲究,这样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知识内容的系统性。
所以每学年初拿到新教材时,我都要认真地审视教材内容,把相关的内容(同一领域的课、使用材料相同的课、同一系列的课)安排在一起,组成一个
①引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第4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版)
单元结构,呈现一个整体,这样学生可以完整性地感受艺术,使学生学到的知识系统化。
2.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突出重点
整合教材:通过审视教材内容,我发现第二册美术教材编排的内容有好几课都是跟动物相关的,这些内容学生已经有了感性认识,如果照教材内容依次上课,学生有些厌倦了,兴趣不是那么高了。
为此,我采取整合的办法,缩减这一部分内容,讲精华内容,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节省了课时,把精力放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上。
又如八册《精彩的瞬间》一课是一节摄影课,重点是初部掌握体育摄影的技巧与构图。
对于我们远郊区的学生,尤其是山村的学生来说,找到一架照像机恐怕是比较困难的,即使有个别学生家里有,家长也不愿意让孩子带到学校里来。
可想而知,要想达到教材中所要求的目标简直比登天还难。
像这种课型我们可以将实际照相这个环节删减去,只上欣赏课,重点对书中的体育摄影照片进行欣赏和分析,从而让学生了解到体育摄影的技巧与构图。
3.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拆分,突破难点
拆分教材:例如二年级四册《美丽的植物》一课,教材上面呈现的学生作品及植物种类的图片比较多,包括普通的植物和一些吃虫子的植物,在教学中普遍会出现以下问题:一课时中让学生既画普通的植物,又画吃虫的植物,很不容易讲扎实、辅导具体,使得作业效果不够好。
所以我将这一课题设计为两课时,第一课时就画普通的植物,教学中过程中,全班学生所画的内容相对集中,这样教师比较好辅导。
第二课时就专讲吃虫草。
学生对奇妙的吃虫草非常感兴趣,创作的积极性特别高。
作品中的植物千姿百态,绚丽多姿。
从而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4.根据学生特点和实际教学需要替换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特点和实际教学需要,对教材中不太合适的内容进行替换。
例如,在第一册《字母娃娃》一课中,教材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肢体或想象,表现字母娃娃。
这对于刚刚入学尚未学写英文字母的一年级学生来说难度很大。
针对这种情况,我将此课改为《数字娃娃》,适合了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5.补充相关资料,拓展教材的内容
教材内容的拓展创新,为的是弥补教科书因篇幅有限而疏漏、遗漏或无法以教科书形式呈现的地方,以便更好地突出教学目标,展现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促进学生情感的升华。
例如:《我的手》一课,“手影游戏”的引入课堂,就是教材中没有涉及到的内容,通过学生们在大屏幕上大胆表现“手能变成什么?”这种游戏式的活动,在培养肢体运动协调发展的同时,更极大限度地开阔了学生的思维、增加了学
习的兴趣,为后面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二)延伸教材的知识点
《小学美术》中一部分的知识点呈隐性出现,教师必须要深入研究教材,以便让学生在愉快的教学活动中能有更大的收获。
例如:《新颖的小钟表》一课,显性教学目标是:认识钟表,了解它的结构,并创造、制作新颖的小钟表;如果教师深挖教材,就能发现教材的隐性目标: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培养学生利用废弃物制作艺术品的能力。
这样,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设计意识。
(三)丰富教材的表现方法
这里更提倡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的表现方法的创新。
例如:《我们的节日》,此课第一课时的主要教学目的是:探究拉花的制作方法,感受其美感。
在“怎样把一张纸变长”的游戏比赛中,学生们有的剪成条粘成更长的条;有的环套环连成串;有的折叠后剪开口,再拉开。
仅一分钟的时间全班34人已经有29人用自己的方法把纸变长。
第二步在“怎样使拉花更漂亮”的问题启发下,有的把“长条”进行装饰;有的把拉环连成更长的串;有的在“折叠-剪口”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创新;还有的几人合作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拉花有规律的连在一起;更有9人设计出了与他人截然不同的拉花。
表现方法的创新启发了学生的创新,开扩了学生的思路,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态度,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发挥自己能量、展现自己能力的空间。
(四)拓展教材中涉及的材料
制作材料的拓展创新,为的是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媒材,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美的事物,搜索身边有用的材料,巧妙地运用媒材,发散思维,拓宽创作思路。
例如:《串花样》一课,书上提供的用各色各样珠子串成的珠链很漂亮,但这些珠子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就很难收集到,怎样挖掘身边的材料代替珠子呢?学生们展开了寻宝行动:废药盒、小贝壳、吸管、扣子、果冻盒、饮料瓶子盖、过期的胶囊药、易拉罐的拉环等,甚至老玉米豆、花生米都带进了课堂,这些看起来没用或看似与美术课毫无关系的材料,却被学生挖掘出来,使之变废为宝。
通过培养,学生们收集制作材料的意识增强了,很多同学家里还准备了一个大盒子或大袋子专门存放废盒子、瓶子、包装纸、彩色纸等,学生们都亲切地称这些材料为“垃圾宝贝”。
(五)利用现代化教学媒体辅助教学
创造性使用教材使美术教材已不再是一本书的概念,而是“教材系列”的概念。
现代化教学媒体,利用投影(幻灯)片、录音带、录像、课件等多种形式,视听结合,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促进学生发展。
三、结论
综上所述,创造性使用教材是一名优秀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可能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完美统一;才能使教材的普遍性同本地区、本校教学实践的特殊性实现有机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学习内容、教学方法的需求,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书目:
《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7月1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8月第1版
《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5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