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鲁迅、赵树理、沈从文等作家的创作一探文学与时代的关系
文学和时代的关系
文学和时代的关系
1 文学与时代的紧步相随
《唐诗三百首》、《宋词二百首》、《金瓶梅》、《水浒传》等经典名著,背后都有时代的历史印记。
文学舞台和人物背景集中表现为一个时代,文学作品表达的文化思想,抒发出属于它自己的精神风貌,这正是时代的灿烂体现。
2 时代洗礼文学风采
文学作品代表着人类有灵性的一部分,一部分折射社会特定的时代气息。
写尽时代历史的变迁,描绘出当时民众的所思所想,复活成当时的文化,这是文学作品必不可少的基础。
文学作品在受时代影响的同时,也让文学发展有跳跃式的突破,新风貌也随之而来。
3 时代精神彰显文学作品
比如,宋代文学有其特殊的意境,思想归结于“仁义道德”,着重认清自身的境况,而唐代诗文里浓郁的宏大宇宙观,则在理解大千世界之中,从一种广阔的天地意识出发,释放出时代的文化精神与人文精神。
4 文学与时代共存共生
时代不仅支撑着文学,也受到文学的影响。
思想流派是历史条件决定的,而文学、诗歌都在不断地影响着文化风貌,改变着时代的特
定历史思想,使文学走上新的征程,带动时代进程,创造出一个新的时代。
得出结论:文学与时代是相辅相成的,共度光阴共享梦想,给予文学张力的时代更能渗透其中,体现文学的全部意境。
文学作品与时代背景的关系解读知识点总结
文学作品与时代背景的关系解读知识点总结文学作品是时代的见证,也是对时代的反映。
作家通过自己的笔触和想象力,将时代的背景与社会现象融入到文学作品中。
这种关系是深刻而复杂的,对于我们解读文学作品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关于文学作品与时代背景的关系解读的几个知识点总结。
一、文学作品与历史背景文学作品往往与历史背景密切相关。
历史是文学的源泉,它为作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作家通过刻画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反映和记录了特定时期的社会风貌、文化传统以及人们的生活状况。
例如,鲁迅的《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揭示了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社会的腐败和虚伪,表达了作家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呼吁。
二、文学作品与政治背景政治背景是文学作品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作家往往通过作品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和态度,传递对政治现象的思考和抵制。
政治背景也可以为文学作品提供情节发展和人物塑造的基础。
例如,乔治·奥威尔的《1984》揭示了极权主义政治对人性的压迫和摧毁,提醒人们警惕权力的腐化和滥用。
三、文学作品与社会背景文学作品是社会的缩影,它直击社会问题,关注社会现象,批判社会弊端。
作家通过作品揭示社会中的不公平、不正义现象,唤起公众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反思。
例如,查尔斯·狄更斯的《雾都孤儿》展示了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社会的贫富分化和社会阶层。
作品尖锐地指出了社会制度的不足和对穷人的剥削。
四、文学作品与文化背景文化背景是塑造文学作品风格和内涵的重要元素。
文学作品往往融入了当时的文化氛围和价值观念,展示了特定文化背景下的人文精神。
作家通过对文化背景的描绘和挖掘,表达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当代社会的思考。
例如,余华的《活着》以中国农村的传统文化为底色,表达了作家对人性的关怀和对生命的理解。
五、文学作品与经济背景经济背景在文学作品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家通过作品表现社会的经济状况和人们的生计困境,揭示贫富差距对社会和人性的影响。
经济背景也为作品中的冲突和故事发展提供了动力。
时代与文学的关系作文
时代与文学的关系作文嗯,咱今儿个就来唠唠时代和文学这档子事儿。
我在这写作的行当里摸爬滚打了20多年了,可我还觉得自己就像个刚入门的小菜鸟,对很多事儿还是一知半解的呢。
你说时代和文学吧,哇,这就像一对分不开的小情侣似的。
时代就像是个大舞台,文学呢,就是在这个舞台上表演的演员。
有时候时代这个舞台热闹非凡,文学就跟着欢快起来。
就像80年代吧,我记得那时候流行文化可火了,什么迪斯科啊,喇叭裤啊,满大街都是。
文学呢,也开始有了新的变化,出现了好多反映年轻人新思想、新生活的作品。
那时候的作家啊,就像一群探险家,在新的时代浪潮里寻找着文学的新宝藏。
我刚入行的时候啊,那叫一个迷糊。
看着那些前辈写的作品,我就想,我啥时候能写出这样的东西呢?我写的东西总是感觉和时代有点脱节。
我就琢磨啊,到底是我太笨了,还是我没找对方法呢?唉,现在想想,那时候真是傻得可爱。
我记得我写了一篇关于乡村生活的小说,结果里面的描写就像是从几十年前扒拉出来的一样,没有一点当时的时代特色。
我给我的一个朋友看,他看了就笑,说:“你这写的是啥时候的乡村啊,现在都有彩电了,你还在写黑白电视呢!”我当时那个懊恼啊,就像吃了一大碗苦瓜一样,苦不堪言。
文学这东西啊,它总是随着时代在变。
时代发展得快了,文学也得跟着跑。
现在这互联网时代啊,哇,那信息就像洪水一样涌过来。
以前我们获取知识啊,得去图书馆一本一本地翻书,现在呢,在网上一搜就啥都有了。
这对文学来说,既是个机会,也是个挑战。
机会呢,就是大家能接触到更多的文学作品,不管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
挑战就是,现在的人都变得很浮躁,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好好读一本书了。
我就经常看到一些年轻人,拿着手机刷短视频,看那些十几秒的小段子,看得哈哈大笑。
我就想,文学在这个时代是不是要被这些短视频给打败了呢?可是后来我又想,不对啊,文学也可以利用互联网这个平台啊。
现在不是有很多网络文学吗?那些网络作家写的东西也很受欢迎呢。
我听说啊,在文学界有个传说,说是有个作家为了写一本关于战争的小说,专门跑到战争的地方去体验生活。
浅谈鲁迅对新时期文学的影响
浅谈鲁迅对新时期文学的影响摘要:作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鲁迅对中国新时期文学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在现代文学史上,鲁迅就像一个巨人屹立当中而长久不倒,终身都以其铮铮铁骨坚守了知识分子“独立之精神、思想之自由”,以个人之力成为现代文学开创者、奠基人,并铸就了一坐无可企及的高峰。
关键词:鲁迅;现代小说;新时期文学在现代文学史上,鲁迅就像一个巨人屹立当中而长久不倒,终身都以其铮铮铁骨坚守了知识分子“独立之精神、思想之自由”,以个人之力成为现代文学开创者、奠基人,并铸就了一坐无可企及的高峰。
鲁迅是现代小说最重要的开拓者,“中国现代小说在鲁迅手中开始,又在鲁迅手中成熟,这在历史上是一种并不多见的现象。
”1918年5月,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第一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标志着五四新文学创作的开端,它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从一问世就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这是鲁迅对自己小说的评价。
鲁迅立人思想的启蒙性、鲁迅小说对中国现代作家和整个现代文学影响的整体性和根基性、他的杂文显示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倾向的文学批评对现代文学理论建设的重要贡献,都要求将鲁迅研究置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格局中进行。
研究中国现代文学中的鲁迅,尤其应关注他一生与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和翻译文学的深刻联系。
一、思想方面:1 它以“直面惨淡的人生,正视淋漓的鲜血”的现实主义精神,如实描写,深入地状写了社会的一切丑恶、罪恶和病根。
由于作者站在革命民主主义立场上,因而作品对封建性旧社会的暴露批判,异常深刻,达到过去的文学所没有达到的思想境界。
2作品渗透着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作品凝聚着作者对农民、妇女、知识分子问题的思考,对人民解放和社会改革道路的执着探求。
3 作品从思想革命的角度,侧重描写和揭示封建思想对人民群众的精神奴役和毒害,暴露和解剖民族病态心理,期望中国人民摆脱封建传统思想束缚,改革国民劣根性。
文学作品与时代精神
文学作品与时代精神时代精神,指的是某个具体的时代所具有的特定价值观念、情绪和精神状态。
文学作品则是一种通过语言艺术表达的文化产品,它承载着创作者对时代的观察和思考,从而反映出时代精神的变化和演变。
本文将探讨文学作品与时代精神之间的关系,并以中国近现代文学为例,分析文学作品如何呈现时代精神。
一、文学作品的创作与时代精神的关系时代精神是文学作品创作的基石,文学作品的创作离不开对时代背景的观察和把握。
时代精神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文学作品的形式和内容,它是文学作品的灵魂。
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时代精神以时代独有的情感、思想和价值观念体现在文学作品之中,从而使得文学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二、中国文学作品与时代精神的变迁1. 古代文学与时代精神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在内容和形式上广泛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道德观念。
例如《诗经》透过诗歌抒发人民的喜怒哀乐,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情感;《红楼梦》则通过对封建社会及其家族生活的描写,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虚伪与黑暗。
这些作品立足于当时的社会背景,以文学的方式展现了古代中国的时代精神。
2. 近现代文学与时代精神近现代中国文学作品更为直接地反映了社会变革和时代精神的变迁。
例如鲁迅的小说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教育问题,表达了对民族命运的担忧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而鲁迅的文学作品在不同的时期和背景下,又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精神,如五四时期的激进精神和抗战时期的抗争精神。
现代作家余华的作品则关注现代人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命运和困境,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的心理状态以及对人性和社会问题的关注。
三、文学作品对时代精神的影响1. 反映与记录文学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记录了时代的记忆,使时代精神得以永恒保存。
文学作品通过虚构的人物和故事展示社会的各种面向,帮助人们了解和思考时代的特点和价值观念。
同时,文学作品承载了创作者对时代精神的思考和批判,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源。
2. 引领与影响文学作品具有强大的情感和感染力,能够引领和影响读者的思想和情感。
中国文学名家与当代文学创作的关联与影响
中国文学名家的 文学风格
李白的豪放、杜甫的 沉郁、苏轼的豁达, 这些文学名家各具特 色的文学风格,影响 了后世文学创作。他 们的作品激发着当代 文学创作者对传统文 学的思考与继承。
李白的作品与影响
《将进酒》
表达了豪迈悲壮 的人生态度
对当代诗人 的影响
启发了诗人表达 真我情感的创作
《庐山谣》
描绘了大自然的 壮美景色
启发性深远
为当代文学提供 灵感
情节精致
错综复杂,扣人 心弦
《茶花女》
《茶花女》是一部探 讨爱情、社会阶层和 命运的经典小说,通 过精彩的故事情节和 主题表达引发人们的 思考。当代文学作家 在阅读中受到启发, 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 品。
《茶花女》
爱情主题
深情悲剧的表现
人性命运
命运的不可预测 性
社会阶层
● 05
第五章 当代文学创作的多样 性
青年文学创作
青年文学创作者通常 具有敏锐的社会观察 力和独特的表达方式。 他们关注当代社会热 点问题,探索年轻一 代的成长困境和情感 体验。青年文学创作 对于激发文学创新和 推动当代文学发展具 有重要作用。
女性文学创作
01 女性话题表达
探讨女性在作品中表现的特色与主题
当代文学作家的创新作品
01 《无人生还》
融合推理小说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元素
02 《城南旧事》
借鉴古典四大名著中的人物塑造手法
03 《倾城之恋》
将古典爱情题材与现代社会背景相结合
● 02
第2章 中国文学名家对当代 文学创作的影响
张爱玲的影响
张爱玲作为中国文学 名家,对当代女性文 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 响。她独特的文学风 格和对情感的细腻描 写启发了许多当代作 家。张爱玲的作品中 融合了东西方文化元 素,为当代文学创作 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时代巨变与中国近代文学的反应
时代巨变与中国近代文学的反应近代中国经历了巨大的变革,这些变革不仅仅是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的转变,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文学的发展。
在这个时期,中国文学经历了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作家们以独特的方式回应了时代的巨变。
一、社会变革与文学主题的转变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从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
这一时期,中国经历了战争、革命、政治运动等一系列事件,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念都发生了剧变。
这些变革直接影响了作家们创作的主题和观点。
在这个时期,中国文学的主题从传统的宫廷生活、家族纷争等转向了社会现实、个体命运和人性的探索。
作家们开始关注社会底层的人民生活和命运,揭示社会的不公和不平等。
例如,鲁迅的作品《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就是对社会现实的尖锐批判,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丑陋。
二、文学形式的创新与实验随着时代的变革,中国文学的形式也开始发生变化。
作家们开始尝试新的文学形式和写作技巧,以更好地表达他们对时代的理解和思考。
一种显著的创新是白话文的使用。
在过去,文学作品多使用文言文,而近代作家开始使用白话文,使作品更加贴近普通读者,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
这种转变使得文学作品的受众范围扩大,也促进了文学的传播和发展。
此外,一些作家还尝试了现代主义的写作手法和实验性的文学形式。
他们运用象征主义、意识流等技巧,以独特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余华的小说《活着》运用了意象的重复和跳跃的叙事方式,展现了个体在历史巨变中的苦难和坚韧。
三、文学作品中的个体命运与人性关怀中国近代文学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对个体命运和人性的关怀。
在这个时期,人们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和挑战,许多人失去了家园、亲人和尊严。
作家们通过文学作品表达了对这些个体命运的关注和关怀。
例如,茅盾的小说《子夜》讲述了一个贫困农民的故事,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个体的苦难。
这种关注个体命运的文学作品使得读者更加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和命运,引发了对社会公平和正义的思考。
鲁迅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及其时代价值
鲁迅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及其时代价值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作品不仅对当时的文学界有着深刻的影响,而且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本文主要探讨鲁迅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及其时代价值。
一、鲁迅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之父,他的文学创作和文论著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1. 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的精华鲁迅在文学创作上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的精华。
他从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学中吸取营养,强调文学的独立性和思想性,表现了对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的重视。
2. 推动中国现代文学从“清新”到“浪漫”的转变鲁迅的创作代表着中国现代文学从“清新”到“浪漫”的转变。
他在文学风格上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用普通百姓的语言来创作作品,极大地提高了文学的普及性和可读性。
3. 鲁迅的新思想推动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鲁迅的新思想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他的文学作品反映出了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和对新思想的追求,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新局面。
二、鲁迅的时代价值鲁迅是一位具有高度政治敏感性的艺术家,他的文学作品不仅具有深刻的时代内涵,而且至今仍被广泛传颂,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1. 鲁迅思想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鲁迅思想不仅带有强烈的批判性,而且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他以对社会现实的揭示和思考,引导读者深刻了解社会上存在的问题,启发读者思考,提出自己对社会和个人生活的见解和看法。
2. 鲁迅文学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性鲁迅文学作品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同时也反映了中国的社会现实和文化特征。
他的作品强调了文学与时代相结合的重要性,彰显了中国文化的独特价值。
3. 鲁迅作品对后代具有重要的思想启示鲁迅的文学作品具有开拓性的思想内涵,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他的作品对后代的思想启示和引领都不可忽视,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丰厚的思想营养。
结语鲁迅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及其时代价值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鲁迅与中国的现代文学
鲁迅与中国的现代文学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之一。
他以其深刻的思想、独特的文学风格和强烈的社会关怀打破了传统文学的束缚,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新天地。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鲁迅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关系。
一、鲁迅的文学创作及其特色鲁迅的文学创作贯穿于20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之间,风格独特,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他的作品大部分都以批判社会、揭露祸国殃民的罪恶为主线,表现了强烈的人性关怀和积极的社会责任感。
他的代表作品包括《狂人日记》《阿Q正传》《故乡》等。
这些作品都反映了鲁迅深切的社会关注和批判精神,展现了作者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深刻的思考与反思。
同时鲁迅的文学作品也充满了现实主义的风格特征,真实地描绘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塑造了许多让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
这些作品不仅给当时的文学界带来震撼和启迪,更为后世的文学创作者树立了中华民族浓郁的文学精神。
二、鲁迅与时代的关系鲁迅生活在一个动乱不安的时代,这个时代处于中国的社会转型期,正面临着古老的儒家秩序的失落,又迎来了西方文化的冲击。
中国的现代文学及其成果来源于鲁迅时代的背景。
鲁迅所写的文学作品时而反映了中国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成果,时而表现了民众的苦难和抗争。
所以说,鲁迅的文学作品不仅独立、创新而且融入了当时的社会变革,非常具有时代性。
三、鲁迅对于现代文学的贡献无论是在文学的理论方面还是在具体写作上,鲁迅都有着重要的贡献。
他的文学观念深受俄罗斯文学的影响,而他又引领了中国文学的发展。
鲁迅所推崇的现实主义描写方式,开启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新篇章。
他以及他的作品影响了他所生的时代,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时期。
正因为他的影响,中国现代文学才得以找到了自己的道路,也为当代的文学作者带来了很多思考和启示。
四、鲁迅在现代文学中的地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他的思想和作品占据重要的地位。
正因为他的作品代表了一种反抗的力量,激发了大众群体的情感和创造力,因此他才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中不可替代的镜像、指向和准则。
文学与时代背景的联系
文学与时代背景的联系文学与时代背景的联系是一种反映社会现实、表达时代精神的创作方式。
文学作品不仅是作者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所处时代环境的描绘和思考。
在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价值观念、人文精神以及人们的生活状态。
一、文学与时代背景的关系1.文学反映时代:文学作品通过对社会现象、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的描绘,反映出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现实,展现了时代的精神面貌。
2.文学引领时代:文学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引领社会风气、推动时代进步。
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启迪人们的思考,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
3.文学与时代互动:文学作品与时代背景相互影响,时代的变革和发展推动文学的创新,而文学作品的传播和影响也反过来作用于时代。
二、文学作品的时代特征1.现实主义文学:强调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关注社会问题,揭示社会矛盾,体现时代风貌。
2.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个性解放,追求自由、理想,反映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现代主义文学:强调表现个人内心世界,采用独特的艺术手法,反映时代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4.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强调在真实反映现实生活的基础上,积极倡导社会主义价值观,培养人民群众的共产主义信仰。
三、文学与时代背景的联系在我国文学史上的体现1.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争鸣,形成了多元文化的时代背景,产生了《诗经》、《楚辞》等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文学作品。
2.汉代: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确立,文学创作注重教化功能,产生了《史记》、《汉书》等历史著作。
3.唐代:国家繁荣昌盛,诗歌创作达到高峰,诗人如杜甫、李白等的作品充分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
4.宋代:词的发展达到顶峰,词人如苏轼、李清照等的作品展现了宋代人们的生活情感。
5.明清时期:小说创作繁荣,反映了市民阶层的生活面貌,如《红楼梦》、《西游记》等。
6.现代以来:中国文学经历了从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型的过程,产生了鲁迅、茅盾等具有强烈时代精神的作家。
中国文学与时代的互动关系
中国文学与时代的互动关系中国文学与时代的互动关系,是指文学作品与所处时代背景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关联。
从古至今,中国文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反映了社会的风貌、观念的变化以及人民的情感。
二、古代文学1.先秦文学:主要包括《诗经》、《楚辞》等,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生产、生活及战争等情况。
2.汉代文学:以辞赋为主,代表作品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班固的《两都赋》等,反映了汉代社会的繁荣与开放。
3.唐代文学:诗歌达到鼎盛,诗人如杜甫、李白、王维等的作品,反映了唐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及人民生活。
4.宋代文学:以词为主,词人如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的作品,反映了宋代社会的矛盾与变迁。
三、现代文学1.五四运动后:白话文开始普及,鲁迅、茅盾、巴金等作家的作品,反映了新文化运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历史背景。
2.社会主义时期:文学创作以反映社会主义建设为主,作家如毛泽东、郭沫若、冰心等的作品,体现了新的时代精神。
四、当代文学1.改革开放后:文学形式更加多样化,莫言、余华、陈忠实等作家的作品,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变革。
2.新世纪文学:以网络文学为代表,如玄幻、武侠、言情等题材,反映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五、文学与时代的互动关系1.文学是对时代的反映:文学作品通过描绘人物、情节、背景等,展现了所处时代的特点和社会现象。
2.文学对时代的影响:文学作品在传播过程中,可以引导社会风气、塑造人们价值观,甚至推动社会进步。
3.文学与时代的相互作用:时代背景影响文学创作,文学创作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时代发展。
中国文学与时代的互动关系,体现了文学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
通过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作品,可以了解社会变迁、观念变化以及人民情感。
研究这种互动关系,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学的发展脉络,以及文学在时代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习题及方法:1.习题:先秦文学反映了哪些方面的内容?解题方法:回顾先秦文学的主要作品,如《诗经》、《楚辞》等,从中提取反映当时社会的内容,如生产、生活、战争等。
《论赵树理文学传统在新时期的流变》范文
《论赵树理文学传统在新时期的流变》篇一一、引言赵树理,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作家,其作品深深根植于民间土壤,代表了二十世纪中叶农村文化的丰富多样性和生动活泼性。
他不仅是中国文学传统的一部分,也深刻影响了后来中国文学的发展方向。
随着中国社会的历史性巨变,特别是进入新时期以来,赵树理的文学传统也在不断流变。
本文旨在探讨赵树理文学传统在新时期的流变,并分析其对于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和意义。
二、赵树理文学传统的形成与特点赵树理的文学传统源于他对农村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描绘。
他的作品以朴实无华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农村生活的喜怒哀乐,展示了农民的勤劳、善良、坚韧和智慧。
他的作品既有批判精神,又充满了人文关怀,对后来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新时期赵树理文学传统的流变进入新时期后,赵树理的文学传统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
首先,在主题上,从早期的农村生活描写转向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同时,赵树理的作品开始更加关注人的内心世界和思想变迁。
在语言上,赵树理的作品逐渐吸收了现代汉语的元素,使作品更具现代感。
在艺术手法上,他开始尝试使用更加丰富的叙事技巧和人物塑造手法,使作品更具深度和广度。
四、赵树理文学传统流变的影响赵树理文学传统的流变不仅对当代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社会产生了积极影响。
首先,他的作品为后来的作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灵感。
他的作品在反映社会现实的同时,也展现了人性的光辉和力量。
其次,他的作品促进了社会的思考和反思。
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反思,赵树理的作品引发了人们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思考。
最后,他的作品提高了人们对人性和社会的认识和理解,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五、赵树理文学传统在新时期的继承与发扬在新时期,许多作家继承和发扬了赵树理的文学传统。
他们以更加开放的视野和更加丰富的艺术手法,描绘了当代中国的社会生活和人的内心世界。
他们通过深入挖掘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进一步丰富了赵树理的文学传统。
围绕文学艺术与时代发展的关系自你观点并结合事实加以论述
围绕文学艺术与时代发展的关系自你观点并结合事实加以论述文学艺术与时代发展密切相关,相互影响,这种关系在全球范围内都存在。
文学艺术作为独立的艺术形式,不仅仅承载着审美的功能,同时也反映了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现实。
以下是我对文学艺术与时代发展关系的观点,并结合事实进行论述。
首先,文学艺术是时代发展的精神反映。
文学艺术作品通常以小说、诗歌、戏剧、电影等形式存在,这些作品通过描绘人物、情节、场景等方式,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人民的生活及其内心世界的变迁。
例如,20世纪初期的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如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弗朗茨·卡夫卡的小说等,通过复杂的叙事结构和多重意象,表达了现代社会中的个体困惑、人类存在的绝望和对权威体制的质疑。
这些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传统观念、权威体制的颠覆,正是与时代发展的精神相契合。
其次,文学艺术作品可以引导时代发展。
艺术家和作家通过创作,可以影响社会,推动时代变革。
他们可以用文字和图像批判社会不公正、呼吁人权、提倡环保等。
例如,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小说《1984》无疑是对当时政治体制的尖锐批判,对于后世的政治体制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许多经典文学作品通过描绘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现实的冲突,使读者深入思考社会问题和人类发展的方向,从而激发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变革。
最后,文学艺术作品在时代发展中也会受到限制。
由于时代背景和政治因素的影响,文学艺术作品不可避免地受到审查和限制。
有些敏感的政治或社会议题可能会被禁止或审查,以维护国家的稳定和社会和谐。
然而,这种限制并不能完全压制文学艺术的创作,因为作家和艺术家会利用隐喻、象征和寓言等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继续对社会现象进行批判和反思。
总之,文学艺术与时代发展密不可分,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塑造。
文学艺术作为人类思想的表达方式,通过描绘社会的变迁、人民的生活以及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为时代的进步和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推动力。
鲁迅的作品与现代社会的关联
鲁迅的作品与现代社会的关联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一位备受尊重的作家和思想家。
他的作品不仅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而且深刻触动了人们的内心。
虽然鲁迅的作品诞生于一个不同的时代,但它们与现代社会却有着惊人的关联。
本文将探讨鲁迅作品与现代社会的关联,并彰显鲁迅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意义。
第一部分:社会现实的揭示鲁迅的作品以鲜明的社会现实主义风格为特点,往往以鲜明的对比和讽刺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黑暗一面。
他通过作品《狂人日记》中的主人公许信良,描述了一个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对传统礼教束缚的痛苦经历。
这个形象鲜明地反映了当时社会在道德观念、人际关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与此同时,在鲁迅的《阿Q正传》中,我们看到一个典型的受压迫者形象——阿Q。
通过描写阿Q的自卑感和不屈不挠的精神,鲁迅成功地展示了社会中的不平等现象和封建道德的虚伪。
这种尖锐的社会批判使得鲁迅的作品具有了强烈的现代感。
第二部分:思想启示的延伸鲁迅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触动了许多读者,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思考和行为。
他的作品中所展现的反抗精神和对人性的思考,对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例如,在鲁迅的短篇小说《药》中,他以药物的形象来表达对现实社会的绝望和对美好幻想的渴望。
这种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理想世界的追求,仍然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许多现代作家和思想家受到了鲁迅的影响,表达了类似的情感和主题。
第三部分:社会问题的持续存在尽管鲁迅的作品创作于上个世纪初,然而他所揭示的社会问题仍然存在于今天的现实中。
无论是封建社会的伦理束缚、自卑感,还是社会不平等、道德虚伪等,这些问题在现代社会依然存在并且呈现出新的转变。
例如,在当代社会,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和社交网路的发展导致了更多的心理问题和道德困惑。
而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社会阶层的分化和贫富差距的扩大也引发了更多的社会不平等和冲突。
这些社会问题不仅使得鲁迅的作品在当代依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也表明了鲁迅思想的深远影响。
鲁迅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关系
鲁迅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关系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和思想家,他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鲁迅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关系以及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鲁迅的文学理念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契合鲁迅的文学理念注重现实主义与民族精神的融合,这与当时的中国社会背景相契合。
在鲁迅出现之前,中国文学较为保守,主要注重古典文化传承。
而鲁迅的出现使中国文学开始真正关注社会现实,关注人民生活。
他通过揭示社会阶层的黑暗与人民的痛苦,使得中国现代文学得以快速发展。
二、鲁迅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推动和引领鲁迅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封建社会和旧文化的批判,他的笔触深入人心,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共鸣。
他的代表作《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以尖锐的讽刺和鲜明的形象塑造,揭示了社会的虚伪和道德的沦丧,对中国现代文学起到了推动作用。
同时,他也提出了许多理论观点,如“文学为人民服务”、“天才是由劳动创造的”,这些思想观点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三、鲁迅的文学成就对后人的影响鲁迅的文学成就堪称中国现代文学的瑰宝,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文学价值。
鲁迅的文笔简洁有力,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扭曲。
他的文学风格深受后人的追捧和模仿,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文学创作更加注重对社会和生活的关注,以及对普通人的关怀,为后来的作家开辟了广阔的创作领域。
四、鲁迅对中国文化的重要批判与建构鲁迅在文学理论和实践上对中国文化进行了重要的批判和反思,他提出了“白话文运动”的口号,主张将文学语言脱离阅读障碍,使文学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鲁迅的这种观点对于当时的中国文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同时,鲁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也促使了中国文化的变革和新思潮的兴起。
五、鲁迅的文学思想与当代现实的响应鲁迅的文学思想对当代社会仍然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考试2003-2012年文学基础真题
华东师大中文系文学基础考研真题(2003--2012)华东师大2003文学基础一、名词解释(30)1、桐城派2、比兴,3、荷马史诗4、川端康成5、新写实小说二、简答(1、2题各15分,3、4题各10分)1 简述《新青年》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2 汉乐府民歌的主要思想内容3 象征型文学的主要特征4 以《第22条军规》为例,分析黑色幽默的流派特色。
三、问答(30分)什么叫期待视野?试以具体例子说明之。
四、问答(三选二,每题20分)1、试述唐宋古文运动的发展经过。
2、京派小说家的创作成就3、比较分析英法的浪漫主义运动华东师大2004文学基础一、名词解释(30分)1、永明体2、公安派3、现代评论派4、“革命样板戏”5、后期象征主义6、《源氏物语》二、简答题(50分,前两题各15分;后两题各10分)1、谈谈对苏轼“以诗为词”的看法。
2、谈谈古希腊神话对西方文学的影响。
3、简述文学概论三义。
4、简析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朦胧诗”。
三、论述题(70分,第一题30分,必做;第二、三、四题选做二题,每题20分。
)1、什么是文学消费及文学消费的二重性?文学消费的理论视角对理解当下文学现象具有怎样的启迪意义?2、试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左翼小说。
3、举例阐述自然主义文学特点与现实主义文学关系。
4、试论《史纪》的人物形象塑造艺术。
华东师大2005文学基础一、名词解释(30分)1、《新青年》2、私人化写作3、建安风骨4、桐城派5、阿普列尤斯6、《我是猫》二、简答 (15,15,10,10分)1、柳宗元散文的艺术特色2、莎士比亚的历史剧3、左翼文学的形成与流变4、什么叫"本文",它分哪几个层次?三、分析题(第一题必做,30分,后三题选2题,20分一题)1、什么叫文学风格?结合作家,作品来分析一下文学风格的时代性,民族性和地域性2、试分析以下5部作品中的一部《废都》《暗示》《文化苦旅》《长恨歌》(长篇小说)《上海宝贝》3、试论述楚辞的艺术特色以及对后世的影响4、举例评论法国启蒙主义哲理小说的特点和成就华东师大2006文学基础一、名词解释传奇拟话本寻根文学一千零一夜九叶诗派狂飙突进运动二、简答1、高适与岑参边塞诗风格的异同2、结合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谈谈意识流小说的特点3、林译小说对现代文学的影响4、简述文学活动的四个环节三、论述(2-4题任选2题回答)1、谈谈象征型文学的基本特征并联系具体作品说明之2、谈汉代辞赋的表现特征和发展过程3、联系具体作品谈谈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的特征以及对欧洲文学的影响4、论述市场经济对当代文学的影响华东师大2007文学基础一、名词解释六义三言二拍左联巴罗克文学吉尔伽美什伤痕文学二、简答1、陌生化的概念,对文学创造和文学话语的影响2、结合具体作品,论述启蒙文学的特征3、南北朝诗歌的特征4、文学研究会的主张和艺术风格三、论述1、文学是现实世界的再造,谈谈对他的理解2、论述对苏轼以诗为词的理解3、现代派文学的特征4、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学的特征华东师大2008文学基础一、名词解释(每题五分,共三十分)楚辞临川四梦新月派新写实小说俳句七星诗社二、简答(前两题15分,后两题10分)1、联系具体作品论述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点。
从鲁迅、赵树理、沈从文等作家的创作一探文学与时代的关系
《诗经》《楚辞》《史记》《三国演义》《红楼梦》等文学经典之所以能够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亘古流传,至今仍然显示着不朽的艺术魅力,正是因为它们无不从某一个侧面深刻的反映了特定时代的现实,揭示了一定历史时期的生活本质、社会矛盾与发展趋向,抒发了人民当时的情感,进而折射出时代精神。
中国现代文学史中能够称为经典的作品,如鲁迅的《呐喊》《阿q正传》,郭沫若的《女神》、茅盾的《林家铺子》等,都与时代紧密联系,因而无论在当时还是今天社会仍然在飞速发展的时候,都闪耀着灿烂夺目的光芒。
《阿q正传》中,满身带着精神奴役的创伤的阿q,使各个时代的人,都能在他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正如鲁迅自己所说,他之所以要写《阿q正传》,是因为要“画出这样沉默的国民的魂灵来,并且说“我还怕我所看见的阿q并非现代的前身,而是其后,或者竟是二三十年之后”。
阿q其实最初是反映封建主义旧中国里的人民的一些劣根性,即和与一切中国人联系着的封建主义的精神奴役。
可以说,鲁迅的作品没有一篇不反映出当时的政治内容,因而没有一篇不是深刻地反映着现实人生,反映着人生表象中包含的社会本质。
即使是他的《野草》,自觉的与读者拉开距离,用隐喻、暗示、象征等手法,表面看没有直接的反映时代特征,实际上,却是鲁迅的梦呓与独语,执著隐晦的呈现出他与时代之间的紧张关系。
鲁迅的杂文,紧密的与时代相联,以个性主义和人道主义为武器,用犀利的话语,对当时的封建社会现象和文化心理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批判。
鲁迅的眼睛,注视着的永远是这个贫弱大地上的劳苦大众,启蒙和改造国民性是他终身为之不懈奋斗的理想。
他以自己弃医从文的经历身体力行的践行着伟大的理想,认为救国之道首在“立人”,认为只有文艺才能改造国民性、提高民族心理素质,提出“为人生”的文艺主张。
鲁迅以他卓越而天才的创作,为我们塑造了一系列不朽的经典,阿q、祥林嫂、润土、孔乙己等,从这些形象中,我们可以看见某种社会关系。
我们的国家因为有鲁迅及鲁迅追随者的存在,而在不断进步与超越。
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联系与发展
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联系与发展文学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人类的情感、思想和文化。
无论是古代文学还是现代文学,都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发展的关系。
本文将探讨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联系,以及它们在发展过程中的相互借鉴与影响。
古代文学是指在人类历史上较为久远的时期创作的文学作品,包括诗、词、曲、散文等多种文体。
而现代文学则是指近代以来创作的文学作品,包括小说、剧本、散文等。
尽管二者在时间和文体上存在差异,但它们之间却有着紧密的联系。
首先,古代文学对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文学作为文学的源头,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和艺术技巧。
古代文学作品中关于人性、爱情、家庭、社会等主题的探讨,为后世作家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素材。
例如,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红楼梦》描绘了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家族命运,这些主题在现代文学中仍有广泛的影响。
其次,现代文学对古代文学的继承与创新也十分明显。
现代作家在继承传统文学的基础上,通过创新的手法和思想内容,使文学更贴近现实生活。
例如,包括鲁迅在内的一批现代作家在对古代文学进行批判和反思的同时,又在其创作中引入了大量现代思想与写作技巧,使文学的内容更具时代性和现代感。
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联系也表现在文学思想与审美观念的传承与发展上。
古代文学强调儒家思想的道德规范和儒家伦理道德的约束,注重塑造人物的高尚品德和修养。
而现代文学则更强调个人主义和自由思想,强调个体的独立性和自由选择。
这种从传统到现代的思想观念的转变,反映了社会和人的认知的变化,也标志着文学的发展与进步。
在文学形式上,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也存在一定的联系与发展。
古代文学以诗歌、曲调等形式流传于民间,而现代文学则更加注重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
尽管形式上存在着差异,但现代文学中仍有很多作品在形式上借鉴了古代文学的美学表达方式,如采用抒情诗的形式来叙述故事等。
这种形式上的联系使得文学更加多元化和丰富化。
中国现代文学与时代脉搏的应和
中国现代文学与时代脉搏的应和中国现代文学是一面镜子,通过它我们可以看到时代的脉搏,感受社会的变迁。
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文学不仅仅是娱乐,更是一种思想的表达和社会的记录。
在中国的现代文学中,我们可以看到作家们对于时代变迁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思考。
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通过文字展现出时代的脉搏,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中国现代文学的应和时代的脉搏,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观察和理解。
首先,作家们通过刻画人物形象,展现出时代的风貌和社会的变迁。
例如,鲁迅先生的小说《狂人日记》中的主人公患有精神疾病,他的疯狂和言行举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和矛盾。
这个形象不仅仅是一个疯子,更是一个象征,象征着当时社会的病态和不健康。
通过这个形象,鲁迅先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无奈,引发了读者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反思。
其次,作家们通过叙事手法和故事情节,展现出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冲突。
例如,莫言先生的小说《红高粱家族》中,通过讲述一个家族的命运,展现了中国农村的变迁和社会的冲突。
小说中的故事情节紧扣时代的脉搏,通过家族成员的命运和遭遇,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问题和矛盾。
这种叙事手法不仅仅是为了讲一个故事,更是为了通过故事来反映和思考社会的变迁和冲突。
读者通过这样的故事,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思考当时的社会现象。
此外,作家们还通过对于语言和文体的运用,展现出时代的风貌和社会的变迁。
例如,余华先生的小说《活着》中,通过对于语言的简洁和生动描写,展现了中国农村的贫困和艰辛。
小说中的语言直接、质朴,没有任何修饰和华丽的辞藻,正是为了更加真实地反映当时社会的现状。
这种简洁的语言风格不仅仅是一种文学表达方式,更是一种对于时代的回应和呼应。
读者通过这样的语言风格,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当时社会的压力和困境。
中国现代文学与时代脉搏的应和,不仅仅是作家们对于社会的观察和思考,更是读者们对于作品的理解和共鸣。
作为文学的受众,读者们通过阅读作品,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思考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冲突。
中国现代文学与时代脉搏的共鸣
中国现代文学与时代脉搏的共鸣中国现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它与时代的脉搏息息相关。
在这个信息爆炸、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中国现代文学如何与时代保持共鸣,成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中国现代文学的崛起中国现代文学的崛起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那个时候,中国正面临着政治、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巨大变革。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这个时期,一批优秀的作家如鲁迅、郭沫若、茅盾等相继崭露头角,他们的作品不仅在文学上具有创新性,更是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
二、中国现代文学的主题中国现代文学的主题丰富多样,与时代的脉搏息息相关。
首先,中国现代文学关注社会问题。
作家们通过作品反映社会的不公平、不合理,揭示社会的弊端,呼唤社会的正义和进步。
例如,鲁迅的《狂人日记》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愚昧,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共鸣。
其次,中国现代文学关注人性问题。
作家们通过作品探讨人性的善恶、矛盾和复杂性,展现了人性的多样性。
例如,茅盾的《子夜》通过描写一个被命运击垮的人物,深刻探讨了人性的悲剧性和无奈。
此外,中国现代文学还关注个人命运。
作家们通过作品展现了个人在社会大环境中的奋斗和追求。
他们用文字记录了那些不平凡的人生,让读者感受到个人命运的辗转和起伏。
例如,余华的《活着》通过一个普通人的命运讲述了一个家族的兴衰,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共鸣。
三、中国现代文学的创新性中国现代文学的创新性也是与时代的脉搏保持共鸣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这个信息时代,传统的文学形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作家们开始尝试新的表达方式。
他们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将文学与音乐、影像等艺术形式结合,创造出了新的文学形态。
例如,王小波的《黄金时代》采用了小说、剧本、电影、广播剧等多种文学形式,使作品更具有时代感和多样性。
四、中国现代文学的挑战与机遇中国现代文学虽然与时代的脉搏保持了共鸣,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们的阅读习惯发生了变化,网络文学的兴起给传统文学带来了竞争压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楚辞》《史记》《三国演义》《红楼梦》等文学经典之所以能够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亘古流传,至今仍然显示着不朽的艺术魅力,正是因为它们无不从某一个侧面深刻的反映了特定时代的现实,揭示了一定历史时期的生活本质、社会矛盾与发展趋向,抒发了人民当时的情感,进而折射出时代精神。
中国现代文学史中能够称为经典的作品,如鲁迅的《呐喊》《阿q正传》,郭沫若的《女神》、茅盾的《林家铺子》等,都与时代紧密联系,因而无论在当时还是今天社会仍然在飞速发展的时候,都闪耀着灿烂夺目的光芒。
《阿q正传》中,满身带着精神奴役的创伤的阿q,使各个时代的人,都能在他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正如鲁迅自己所说,他之所以要写《阿q正传》,是因为要“画出这样沉默的国民的魂灵来,并且说“我还怕我所看见的阿q并非现代的前身,而是其后,或者竟是二三十年之后”。
阿q其实最初是反映封建主义旧中国里的人民的一些劣根性,即和与一切中国人联系着的封建主义的精神奴役。
可以说,鲁迅的作品没有一篇不反映出当时的政治内容,因而没有一篇不是深刻地反映着现实人生,反映着人生表象中包含的社会本质。
即使是他的《野草》,自觉的与读者拉开距离,用隐喻、暗示、象征等手法,表面看没有直接的反映时代特征,实际上,却是鲁迅的梦呓与独语,执著隐晦的呈现出他与时代之间的紧张关系。
鲁迅的杂文,紧密的与时代相联,以个性主义和人道主义为武器,用犀利的话语,对当时的封建社会现象和文化心理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批判。
鲁迅的眼睛,注视着的永远是这个贫弱大地上的劳苦大众,启蒙和改造国民性是他终身为之不懈奋斗的理想。
他以自己弃医从文的经历身体力行的践行着伟大的理想,认为救国之道首在“立人”,认为只有文艺才能改造国民性、提高民族心理素质,提出“为人生”的文艺主张。
鲁迅以他卓越而天才的创作,为我们塑造了一系列不朽的经典,阿q、祥林嫂、润土、孔乙己等,从这些形象中,我们可以看见某种社会关系。
我们的国家因为有鲁迅及鲁迅追随者的存在,而在不断进步与超越。
鲁迅的创作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并且至今影响深远。
作品中能否表现出一定的时代内容和思想深度,要以作者的政治态度和思想立场为前提,但最终实现还必须通过主客观的溶合达到艺术的表现。
因此,只有深人到现实内容,把现实内容的本质的要素征服过来,变成了自己的东西即具体的思想深度以后,思想立场才能算是真实的思想立场。
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必须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
崛起于四十年代的农民赵树理正是这样一位与时代紧密相联的作家。
他描写了当时解放区农民的生活斗争,表现了中国农民的时代性变革。
赵树理继续了鲁迅描写农民生活、关注农民命运、揭示农民在封建压迫下形成的病态心理,又以自己的个性,表现了四十年代共产党领导下解放区农民的生活状态和思想变化。
赵树理笔下的人物具有明显的时代烙印。
其小说涉及工作路线,方针,作风问题,既不回避生活中的阴暗面,又以明朗,幽默的喜剧情调表现出对胜利的信心,体现了鲜明的时代色彩。
然而文学应当追求人生和审美,即使是为政治服务,也不能违背这一特征。
在文学中也不能违背人生的本质,而应该通过现实内容的本质的艺术体现来实现。
沈从文的文学成就曾一度引争议,很大的原因在于他的作品刻意与他所处的时代保持距离。
沈从文的作品一心循着记忆中的湘西世界去构建理想中的“希腊小庙”,在他看来,神、爱、美三位一体,神性就是最高的人性。
他笔下的那些理想人物的身上都闪耀着神性的光芒,体现着人性中庄严、健康、美丽、虔诚的一面。
其湘西世界表现出一种原始、质朴、健全、和谐的生命形态。
无论是他笔下的湘西世界还是都市世界小说,都是取地域的、文化的视角,通过两种文化的对峙来表达自己的文学理想。
表面上远离政治和时代,其实,恰是在以这样一个理想中不存在的“桃园世界”来观照、批判、否定他所生活的,他认为是丑恶的现实社会。
深层次上讲,他并没有离开他的时代。
三十年代的沈从文想在文学上坚持自己的理想,
与政治保持距离,倾向于冲淡平和。
到四十年代末期,革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沈从文的生命个体与客观现实出现的一次冲突。
时代“不需要”沈从文的“神性”审美理想和文学表达方式,这时的沈从文不得不放弃文学创作转而研究文物了,沈从文实际上失掉了表达的自由。
很容易看出沈从文在回忆往事的时候,是清楚看到了作为一个有着独特生命境界和个人化的文学理想的作家,他自己的生命形式和现实时代之间存在着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以及他的生命形式显而易见的脆弱性。
因此,他的这次转向既充满了能奈天何的悲剧气息,又不得不说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自古以来,中国的知识分子就有共同的理想,希望以一已微力来为社会做贡献。
无论其是以密切联系时代的途径还是以远离政治的方式来表达,所抒写的,本质上离不开时代。
车尔尼雪夫斯基在《俄国文学果戈理时期概观》中说,在人类活动的所有方面,只有那些和社会的要求保持活的联系的倾向,才能获得辉煌的发展。
凡是在生活的土壤中不生根的东西,就会是萎靡的,苍白的,不但不能获得历史的意义,而且它的本身,由于对社会没有影响,也将是渺不足道的。
文学脱离了时代,假使也能够产生杰出的作品,这该是一般规律的奇怪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