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实甫 《西厢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西厢记》的戏剧冲突
1、一主一辅两条线索 主:一老夫人为一方和以莺莺、张生、红娘之间的性格矛盾亦封建势力和礼教叛逆者 的矛盾。 辅:莺莺、张生、红娘之间性格的矛盾。一主一赋相互制约,起伏交错,推动着情节 的发展。 戏剧冲突是在一个奇妙的环境展开的 地点是佛寺,时间是崔氏一家扶灵归葬的几个月。人物是落魄的封建大家族崔氏老妇 人及她的女儿莺莺和莺莺身边的丫鬟红娘还有张生。在崔莺莺的父亲棺材还在佛寺里 搁着的时候,莺莺却遇见了风流才子张生,并对张生有了情意。作者把春意盎然的事 件放置在灰暗肃穆的场景中,这本身就构成了强烈的矛盾,它既是对封建礼教的无情 嘲弄,也使整个戏充满了浓厚的戏剧色彩。 莺莺和张生在佛殿中相遇,两人一下子便坠入了爱河,而莺莺和张生之间感情感情的 迅速发展,必然要和封建礼教发生冲突,必然要为“治家严肃”的老夫人所不容许。 因此红娘阻拦莺莺与张生接触。可见《西厢记》在矛盾开端,尽管内有安排老夫人和 崔、张的正面冲突,但却让我们看到,在三个年轻人一举一动的后面,处处笼罩着老 夫人的阴影,看到青年一代和封建势力的矛盾在潜行、在酝酿。
2、冲突第一次激化“赖婚” 在崔、张彼此有情却又无计可施,观众渴望知道如何进展的时候,孙飞虎事件出现了,
王实甫把它作为戏剧冲突的催化剂,使胶着的气氛陡然变化。但是,当张生计退贼兵, 本来答应婚事的老夫人突然赖婚,封建势力与青年一代的矛盾激化,剧本便出现了第一 个戏剧高潮。面对老夫人的蛮横不讲理,崔、张束手无策。但是,老夫人也自觉理亏, 她无法回答张生的责问,只好让他留在书院。这一来,双方的矛盾暂时舒缓,却又产生 新的戏剧悬念,因为,成为“兄妹”的崔、张有了接近的空间,原来负责“行监坐守” 的红娘态度的转变,使崔、张有了接近的可能。 3、矛盾的转移 莺莺、张生不甘心人有封建家长摆布,使他们合法的要求受挫,便以“非法”的行为追 求感情的满足。在这过程中,崔、张宇红娘三人之间,又出现了性格的冲突。莺莺既要 克服封建礼教长期对她的影响,更要躲开老夫人的耳目红娘。 对张生,她固然越爱越深,但要卖出“非法”接近的一步,又有许多顾忌,许多尴尬。 举动言语,常常要真真假假。在红娘,她已决心帮助小姐,却又不能明言。她既埋怨小 姐对她耍滑头,也害怕被小姐倒打一耙,因而不得小心翼翼。 在掌声,一方面执着地追求爱 王实甫的《西厢记》
1、元朝剧坛的奇葩人物之一——王实甫 2、元杂剧 3、《西厢记》中莺莺故事的创新 4、《西厢记》的戏剧冲突 5、《西厢记》的人物塑造、语言艺术和社会 影响
《西厢记》——王实甫
王实甫简介: 王实甫(1260年-1336年),名德信。大都(今北京市)人。 元代杂剧作家。中国著名剧作《西厢记》的作者。所作杂剧 中名目可考的有13种。《录鬼簿》把他列入 “ 前辈已死名 公才人” 而位于关汉卿之后,可以推知他与关同时而略晚, 在元成宗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尚在世。贾仲明在 追悼他的词中,约略提到有关他的情况: “风月营密匝匝 列旌旗,鸯花寨明飙飙排剑戟。翠红乡雄赳赳施谋智。作词 章,风韵美,士林中等辈伏低。”王实甫与关汉卿齐名,其 作品全面地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又吸收了元代 民间生动活泼的口头语言,并将它们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创 造了文采璀璨的元曲词汇,成为我国戏曲史上所谓“文采派” 的最杰出的代表。
第三节 《西厢记》的人物塑造、语言艺术和社会影响
1、人物塑造 崔莺莺:有着青春的郁闷。主动追求爱情。她对张生的爱,纯洁透明,没有一丝杂质。 她不求夫荣妻贵,只求能与张生白头偕老。长期受到封建礼教的影响,加上对红娘有所 顾忌。因此,她的性格显得热情而又冷静,聪明而又涉狡狯。 张生:对爱情执着诚挚的追求,是一个“志诚种”。他才华出众,但对爱情却成了“不 酸不醋的风魔汉”。爱情的力量使他傻头傻脑的,对莺莺的爱也是痴痴迷迷的。 红娘:反抗封建礼教,撮合有情人。机智倔强,泼辣,个性鲜明。 2、语言艺术 “当行”,是指《西厢记》的语言符合戏剧特点,能和表演结合,具有丰富的动作性。 《西厢记》的语言具有非常鲜明的个性化特点。比如唱词,同位男性角色,张生的语言 显得文雅,郑恒显得鄙俗,惠明则粗豪。同位女性角色,莺莺的语言显得婉媚。红娘的 则是夹杂着俚语、俗语和日常生活用语,显得既质朴本色有生动活泼。 3、社会影响 《西厢记》问世之后,有人甚至把它与《春秋》相提并论。尽管原作已经失传,但明代 以来坊间出现了大量《西厢记》刊本。在戏曲舞台上,《西厢记》更是演出不衰。多种 剧种都把它改编上演,一直受到观众的喜爱。后代有多部作品都在继承《西厢记》反抗 封建礼教的思想基础上,发展创造,从而取得了新的成就。
“四折一楔子”即由四折组成一个剧本,每折相当于今天的 一幕。演剧角色可分末、旦、净三类。末分正末、小末;旦分贴 旦、搽旦、小旦。在音乐上,一折只能采用一个宫调,不相重复。 而全剧只能由正末或正旦一人主唱,正末主唱的称“末本”,正 旦主唱的称“旦本”。
《西厢记》中莺莺故事的创新
1、体制的创新 (1)《西厢记》杂剧的结撰和表现方式不同于《西厢记诸宫调》那种由说唱艺人从头 到尾自弹自唱的搊弹词。 (2)元人杂剧一般以四折来表现一个完整的故事,而王实甫的《西厢记》有五本二十 折,像是有几个杂剧连接起来演出一个故事的连台本。在每一本第四折的末尾,既有 “题目正名”,标志着故事情节到了一个转折性的段落。又有特别的【络丝娘煞尾】一 曲,起着上联下启沟通前后两本的作用。有些折段,《西厢记》还突破了元杂剧一人主 唱的通例。例如第一本第四折,张生唱了多首曲词后。【锦上花】一曲由莺莺唱,【幺 篇】则由红娘唱。 2、题旨的改造 王实甫的《西厢记》是改编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而《西厢记诸宫调》把唐传奇 《会真记》改写为青年男女为了争取婚姻自由大胆地和封建家长展开斗争的作品。董解 元主张自古以来一向都是佳人配才子。并且将莺莺对张生的爱与“报德”连在一起。而 在王实甫的笔下,他更看重的是这一对青年对彼此是有情的。认为爱情是婚姻的基础, 只要男女彼此之间“有情”,就应该让他们同偕白首,而一切阻挠有情人成为眷属的行 为、制度,应受到鞭挞。
简单介绍元杂剧
元杂剧又称北杂剧。形成于宋末,繁盛于元大德年间(13世纪后 半期-14世纪)。主要代表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 白朴等。主要代表作有,《窦娥冤》、《汉宫秋》、《西厢记》 等。其内容主要以揭露社会黑暗,反映人民疾苦为主,现实主义 与浪漫主义相结合,主线明确,人物鲜明。其结构上最显著的特 色是,四折一楔子和“一人主唱”。
4、泰山压顶和四两拨千斤 作者写老夫人发现莺莺与张生还在私会的时候,她气 急败坏,审问红娘,这对于红娘、崔、张来说无疑是 泰山压顶。但是红娘的一席封建礼教之乎者也的大道 理解决了这个问题,这就是封建力量外强中干的本质。 最终老夫人以“俺三辈不招白衣女婿”为由,逼张生 立刻赴考。 5、第五本(最后的高潮) 最后,张生考上科举,衣锦还乡。但是郑恒跳出来了。 本来就希望“亲上加亲”的老夫人听信谗言,果真要 赖掉张生的婚事。然而,莺莺张生爱情始终不渝;红 娘据理据法力争;白马将军也给予有力的支持。这时 候,相互对立的力量当面折证,剑拔弩张,把全剧的 冲突推上最高潮。后来,郑恒自讨没趣,一头撞死; 老夫人不能再赖,无可奈何。“有情人”终成眷属。
《西厢记》中莺莺故事的创新
3、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提出“愿有情人终成眷属”的主张是由于从宋入元,社 会思潮发生的变化。(1)宋儒存天理,灭人欲的教条越 来越松弛无力。(2)在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日益壮 大的情况下,尊重个人意愿、感情乃至欲望,开始成为 人们自觉的要求 王实甫对“情”的关注比关汉卿、白朴更进一步。因为 关、白的良好祝愿,是针对已婚的夫妇而言,而王实甫 所祝的“有情人”则包括那些未经家长认可自行恋爱私 定婚姻的青年。他希望所有的恋人能够如愿以偿,等于 不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放在眼内,这是对封建礼 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大胆挑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