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助学贷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2年12月第6期

高教论坛

Higher Education Forum

Dec 2002 No 6

国家助学贷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袁 利

(中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

摘 要:在国家助学贷款已经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分析了助学贷款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国家助学贷款;信用贷款;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0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719(2002)06-0135-03

国家助学贷款是由政府贴息,以信用贷款方式提供给普通高校经济困难的学生用于完成学业的个人消费贷款。它既是国家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实现教育平等的一种重要途径,又是开辟金融业务新领域的一种尝试。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开展近两年来,已取得了较大发展。据初步统计,截止2001年12月底,在全国普通高校中,国家助学贷款的合同金额累计达24.3亿元,先后有27.2万名大学生领到了助学贷款。[1]

国家助学贷款的迅速发展,与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有关。助学贷款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实行科教兴国的重大举措,也是商业银行自身的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因此,从决策实施之始,国家就高度重视。1999年初成立了由教育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三部门组成的全国助学贷款部际协调小组,并在教育部设立了全国学生贷款管理中心。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也成立了相应的协调机构。1999年6月,由教育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 关于国家助学贷款的管理规定 ,对国家助学贷款的有关事项做出了具体规定。2000年2月,三部门又制订了 关于助学贷款管理的若干意见 。在此文件中,除原来规定的担保贷款形式外,增加了信用助学贷款,解决了部分学生因无法提供担保而无法获得贷款的问题。2000年8月,三部门又制定了 关于助学贷款管理的补充意见 ,将国家助学贷款从8个试点城市扩大到全国范围,经办银行也由工商银行扩大到工、

收稿日期:2002-10-20

作者简介:袁利(1974-),女,中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会计师,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与管理。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大大拓宽了贷款渠道。今年,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又有了新的调整,如将申请贷款的学生的比例由原来的10%至15%扩大到学生总数的20%;实行灵活的还本付息方式;制定包括建立贷款学生个人信用档案、在媒体上对违约借款学生予以曝光等在内的风险防范措施。国家助学贷款缓解了高校实行收费与贫困大学生上学难的矛盾,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拥护和欢迎。

然而,由于国家助学贷款在我国实施时间不长,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拟对这些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 观念问题

从银行角度来讲,认为助学贷款风险大、成本高、收益小,开展意义不大,因此热情不高。获取投资利润是商业银行的基本驱动力,商业银行在发放每一笔贷款前,都要充分考虑贷款的风险和回收利润。在国家助学贷款观念问题上,一是银行缺乏对借款者的信用信任,不愿借款。国家助学贷款是一种信用贷款,在目前我国没有个人信用信息系统支持,缺乏信用体制保障,个人具有流动自由的情况下,银行想要获得借款者信息及收入情况比较困难。借款人还款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大学生自身的自觉性,而这种自觉性与受教育程度不一定成正比。所以银行的顾虑不是没有道理的。二是银行缺乏对借款者的还款能力的信任,不敢借款。国家助学贷款是大学生用于自己的教育投资,它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根据人力资本投资理论的观点,教育投资属于生产性投资,资本投入量的增加,能带来个人经济收入的增加。这说明人力

135

资本的回报很高。但以舒尔茨为代表的人力资本理论倡导者同时也指出人力资本投资是一种长期性的投资,不是一次性回报的,而是在未来的社会活动中,在必要的环境和条件下,逐渐显现其内在价值和意义。[2]个体获得回报具有极大的差异,它与个人所选职业、个人努力、机会运气及其他因素相关。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的长期性、反复性和个体差异性,使人力资本投资回收具有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其风险高于物质资本投资。这使银行对借款者还款的能力缺乏信心,致使银行不敢冒险参与投资。三是银行认为国家助学贷款笔数多、金额小、还贷时间长,涉及人数多,具体经办手续,包括审核、调查、催收等样样不能少,相应支出的管理成本高,致使银行嫌麻烦而不愿办理助学贷款。四是银行还考虑到国家助学贷款的利率较低,不能得到较高的利润回报。由于以上种种原因,一些银行对推行这一项业务的热情不高。

从高校角度来讲,有些高校的领导对国家助学贷款未予以重视,认为这是学生与银行之间的事情,与学校关系不大;有的高校在人力、物力、财力本来就紧张的情况下,要抽出专门的人员、经费、设备来协调和管理助学贷款工作显得力不从心,难以胜任;有的高校认为贷款是一个经济问题,学生不还款,银行就会找学校闹经济纠纷,怕承担责任,因此难以积极参与助学贷款的宣传和管理。

从学生角度来讲,有的学生还未形成正确的借贷观念。申请助学贷款的学生既担心让人看不起又担心以后还不起,负债学习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有的学生认为学费是家庭要考虑的事情,而自己只是负责读书,没有树立大学生读书应自己承担部分教育费用的观点。因此在国家助学贷款优惠的条件下,学生们不是犹豫徘徊就是视而不见。这反映出我国部分大学生还未形成正确的信贷观念和现代生活观念,未树立当代大学生自强、自立的精神。

2 管理问题

国家助学贷款属于个人信用贷款,而信用贷款在我国是一种新兴的贷款品种,银行还缺乏经验,有关此类信用贷款管理的方法及实施策略都还处于摸索之中。从相关制度的制定到人员培训都需要银行花很长一段时间来摸索出一套个人信用贷款的有效管理模式,这就造成了银行信用贷款管理上的滞后。

目前,由于我国信息技术力量薄弱,流动人群增多,地域分布广阔,使得我国银行实行联网管理存在很大困难。各银行内部的全国联网,银行与银行之间的全国联网,银行与社会个人之间的全国联网在短时间内无法完成。管理技术手段的落后制约了国家助学贷款的发展。

3 助学贷款偿还问题

拖欠还款,一是由于无力偿还带来的拖欠,二是由于部分学生信用问题造成的恶意拖欠。前者主要是贷款者个人经济原因造成的,其次也与还本付息方式有关。目前我国助学贷款的偿还方式是分期定额还款,还款期限是大学生毕业以后四年内必须还清贷款本息。而大学生毕业后工作之初收入较低,经济实力薄弱,因而就造成大学毕业生在这几年中还款压力大,如果考虑到短期失业,则压力更是难以承受。后者则是贷款者个人信用问题造成的。

国家助学贷款的偿还是保证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延续的前提条件之一。拖欠过多不仅使银行亏本,而且也使政府难以承受,同时会招来社会的反对,导致助学贷款政策难以继续。因此助学贷款的偿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二、应采取的对策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要发展国家助学贷款,既要提高社会各界的认识,又要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改善:

1 提高银行竞争意识

大学生助学贷款是一个稳定的贷款领域,大学毕业生是未来社会中的一个重要的储蓄和消费群体,是潜在的重要的银行客户。随着在未来银行业中存在的激烈竞争,银行不能也不会忽视这一领域。在我国目前银行存款过多,银行需要寻找投放市场,获得投资利益的时期,助学贷款是银行应考虑的一个资金投放领域。正如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肖钢在2001年6月召开的全国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会议上指出, 开办助学贷款业务,是适应青年学生实际需要的,也是开拓消费信贷业务的客观需要。

2 加强引导和咨询工作,增强学生的贷款意识和还款意识

在我国,个人消费贷款开放的时间并不长。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以及金融业的日趋发达,贷款的种类也将日趋多样化。学生早日接触贷款活动,可以增强金融意识,为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奠定必要的基础。但我国学生贷款的现状并不乐观,学生不仅借贷意识差,而且也没有认识到自己有承担接受教育的部分费用,并用将来的收入予以偿还的责任。更有甚者,有的学生认为借钱是一种羞耻,怕人瞧不起。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引导和咨询工作,对学生助学贷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把工作做细,各高校在给新生发录取通知书时,可以附上一份学生贷款指南,让那些为学费而发愁的学生做好入学准备,入校后积极申请贷款。学校对新生不仅要介绍贷款的具体方法,还应通过各种途径来树立学生正确的借贷观念。如通过讲座或开设选修课,进行系统的金

13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