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观察鉴定类实验
实验微课1聚焦显微镜观察及物质结构鉴定类实验
![实验微课1聚焦显微镜观察及物质结构鉴定类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302cf16f19e8b8f67d1cb92b.png)
2.七类物质鉴定和提取类实验
实验名称
试剂
淀粉的鉴定
碘液
还原糖的鉴定
斐林试剂
脂肪的鉴定
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
蛋白质的鉴定
双缩脲试剂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提取液:无水乙醇; 分离液:层析液酒Fra bibliotek的鉴定 鉴定CO2
重铬酸钾溶液 澄清石灰水
颜色 蓝色 砖红色沉淀 橘黄(或红)色 紫色 ①胡萝卜素:橙黄色 ②叶黄素:黄色 ③叶绿素a:蓝绿色 ④叶绿素b:黄绿色
实验演练
栏目索引
4.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D ) A.使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时,需要将A液和B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 组织样液 B.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是用于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理想材料 C.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将会出现滤纸条上最宽的色素带呈黄绿 色 D.健那绿可以将活细胞中的线粒体染成蓝绿色
实验演练
栏目索引
解析 使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时,先向组织样液中加入A液(0.1 g/ mL的氢氧化钠溶液)1 mL,摇匀后再加入B液(0.01 g/mL的硫酸铜溶液)4滴,摇 匀,A错误;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是用于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理想材料, B错误;绿叶中的色素,蓝绿色的叶绿素a含量最多,因此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 分离实验中,滤纸条上将会出现的最宽的色素带呈蓝绿色,C错误;健那绿染液 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色剂,可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 胞质接近无色,D正确。
实验演练
栏目索引
2.下列是以洋葱为材料进行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C ) A.经染色后,在高倍镜下能观察低温诱导洋葱细胞染色体数加倍过程 B.经染色后,在高倍镜下能观察到洋葱根尖分生区多数细胞的染色体 C.洋葱鳞片叶细胞在发生质壁分离复原时,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降低 D.内表皮经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后,能观察到细胞中大部分区域呈绿色
高中生物观察类实验(图片)
![高中生物观察类实验(图片)](https://img.taocdn.com/s3/m/79f87b43fe4733687e21aaf1.png)
取材:花生种子(浸泡3-4h),去皮,将子叶削成薄片
脂肪微粒
①选取最薄的薄片移至载玻片中央 ②在薄片上滴加苏丹Ⅲ(或苏丹Ⅳ) 染液2 - 3滴,染色
制片: 2-3min ③滴加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1—2滴,洗去浮色 (多余的苏丹Ⅲ ) ④吸去余液,滴1-2滴蒸馏水,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显微观察: 先在低倍镜下找到已着色的薄片,后用高倍镜观察 现象: 有被染成橘黄色(或红色)的脂肪微粒
黑藻细胞
细胞膜 液泡膜 原生质层 细胞质
液泡
细胞核
细胞壁
由纤维素和果胶组成, 是全透性的
成熟的植物细胞
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
正常情况下的细胞
发生质壁分离
类胡萝卜素
(占1/4)
叶绿素
(占3/4)
叶 绿 体 中 的 色 素
真核细胞中的染色体
染色质 (棒状) 分裂间期:解开螺旋,变细变长 (丝状)
2、纯种甜玉米和纯种非甜玉米间行种植,收获 时发现甜玉米果穗上有非甜玉米籽粒,而非甜玉 米果穗上无甜玉米籽粒:
A.甜是显性性状溴麝香 草酚蓝 水溶液 遇CO2 的变色 过程
蓝, 绿, 黄
用溶有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检测酒精
+ A装置的酵母菌滤液
不变灰绿色
+
溶有重铬酸 钾的浓硫酸
B装置的酵母菌滤液
灰绿色
纯合子、杂合子鉴定的方法通常有两种, 即自交法与测交法。 1.采用自交法,如果后代出现性状分离, 则此个体为杂合子;若后代中没有性状 分离,则此个体为纯合子。 2.采用测交法,如果后代中只有显性性状, 则被鉴定的个体为纯合子;如果后代中 既有显性性状又有隐性性状出现,则被 鉴定的个体为杂合子.一般来说,动物常 用测交法,而植物最简便的方法是采用 自交法。
北中大中药鉴定学实验指导01基本实验-12动物类中药材的性状及显微鉴定
![北中大中药鉴定学实验指导01基本实验-12动物类中药材的性状及显微鉴定](https://img.taocdn.com/s3/m/56dfa124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46.png)
1.12动物类中药材的性状及显微鉴定内容提要本实验采用性状和显微鉴定法,对珍珠、全蝎、蟾酥、靳蛇、熊胆、麝香、鹿茸、牛黄等34种动物类中药进行鉴定。
通过实验掌握地龙、全蝎、蛤蛉、薪蛇、鹿茸的性状及显微鉴定特征,掌握石决明、珍珠、蟾酥、哈蟆油、乌梢蛇、金钱白花蛇、熊胆、马宝、阿胶、麝香、牛黄、羚羊角性状鉴别要点,了解石决明、牡蛎、海蝶峭、水蛭等中药的性状鉴别要点。
原理(1)性状鉴定主要依据动物的形态学、分类学知识和传统经验鉴别法,观察和描述动物类中药的性状特征,鉴定其是否符合规定的药用标准,鉴别其真伪、纯度或粗略估计品质的优劣。
(2)显微鉴定主要利用显微镜和显微技术观察动物药的组织和粉末特征,以鉴定其真伪和纯度。
仪器、材料与试剂(1)仪器与材料1)仪器同前。
2)材料药材标本或液浸标本:石决明,珍珠,牡蛎,海蝶蜡,地龙,水蛭,全蝎,娱蚣,土鳖虫,桑螺蜡,蝉蜕,虫白蜡,斑螯,僵蚕,蜂蜜,海马,海龙,蟾酥,哈蟆油,龟甲,鳖甲,蛤蛤,乌梢蛇,金钱白花蛇,薪蛇,鸡内金,穿山甲,熊胆,马宝,阿胶,麝香,鹿茸,牛黄,羚羊角。
粉末:广地龙,全蝎,蛤蛉,薪蛇,鹿茸。
(2)试剂同前。
操作步骤(1)性状鉴定取药材标本,首先根据一般性状等确定其药用部位,然后分别按其形状、大小、颜色、表面特征、质地、断面、气味等特征进行观察和描述。
(2)粉末及表面显微鉴定分取各中药粉末或碎片少许,用水装片或制水合氯醛透化片。
广地龙的粉末鉴定:观察和描述表皮碎片的颜色、细胞形状及表面特征等,斜纹肌纤维的形状、大小及表面特征,刚毛的多少、形状、颜色和表面等特征。
全蝎的粉末鉴定:观察和描述体壁碎片的颜色、外表皮表面观的特征,横纹肌纤维的颜色和表面特征,刚毛的形状及表面特征。
.蛤蛇的粉末鉴定:观察和描述鳞片、皮肤碎片、横纹肌纤维、骨碎片的颜色及表面特征。
靳蛇的粉末鉴定:观察和描述表皮、横纹肌纤维、骨碎片的颜色及表面特征。
靳蛇鳞片的表面特征鉴定:观察和描述背鳞表面的颜色和表面特征。
实验1 常见34个矿物鉴定
![实验1 常见34个矿物鉴定](https://img.taocdn.com/s3/m/46c1bfdd28ea81c758f57848.png)
•填写矿物鉴定表格
三、实验报告
观察34种常见矿物,完成至少10种矿 物的鉴定报告
鲕状和豆状集合体:像鱼子状或豆状矿物集合而成, 具明显同心层状构造,如鲕状或豆状赤铁矿 葡萄状或肾状集合体:似葡萄状者称葡萄状集合体 (如硬锰矿)。呈较大半椭球体,称肾状集合体, 如肾状赤铁矿 钟乳状集合体:如石灰岩溶洞中的石钟乳和石笋均 为钟乳状方解石 结核体:围绕某一核心由内向外生长而成球状、凸 透镜状或瘤状的矿物集合体,如 钙质结核等
自形程度 单体形态 矿 物 形 态
自形 半自形 它形 晶面条纹 一向伸长
晶面特征 结晶习性
二向伸长 三向等长
规则
双晶 显晶质
集合体形态
不规则
粒状 柱状
隐晶质
片状 结核体 分泌体 鲕状体 钟乳状
⑴单体形态—自形程度
自形:一般为早期结晶的矿物 半自形:晶粒外形较差,只具部分结构特征 它形:不具晶体结构外形、大小不等的晶粒。 是结晶较晚矿物的特点
B. 解理与断口
矿物单晶受力后沿晶体内部某方向(结晶格 架)裂开或分裂成较光滑平面的性质 沿矿物内部一定方向发生平行分离的特性, 裂开面称解理面
解理的分组
一组解理:一个固定方向裂开(云母) 两组解理:两个固定方向裂开(钾长石)
三组解理:(方解石、方铅矿)
四组解理(萤石)和六组解理(闪锌矿)
实验一
常见矿物鉴定
一、目的要求
1、认识常见矿物,并熟悉其主要性质 2、学习矿物的观察与描述方法
二、实验内容方法
矿物肉眼鉴定是野外工作的基本技能 2个依据:矿物形态和物理性质(若干)
1 、观察矿物形态
品种鉴定实验报告(3篇)
![品种鉴定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990ce28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ba.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分析植物叶片、果实、种子等特征,学习并掌握植物品种鉴定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对植物品种的识别能力,为后续的植物分类和育种研究打下基础。
二、实验原理植物品种鉴定主要依据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如叶片、果实、种子等。
通过对这些特征的观察、比较和分析,可以确定植物的种类和品种。
常见的鉴定方法包括:1. 观察叶片形态、大小、颜色、叶缘、叶脉等特征。
2. 观察果实形态、大小、颜色、果皮、果肉、种子等特征。
3. 观察种子形态、大小、颜色、种皮、胚乳等特征。
三、实验材料1. 植物叶片:选取不同植物种类的叶片样本,如苹果、梨、桃、葡萄等。
2. 植物果实:选取不同植物种类的果实样本,如苹果、梨、桃、葡萄等。
3. 植物种子:选取不同植物种类的种子样本,如苹果、梨、桃、葡萄等。
4. 显微镜:用于观察叶片、果实、种子等样本的细微结构。
5. 比色卡:用于比较植物叶片、果实、种子的颜色。
四、实验步骤1. 叶片观察:- 取出不同植物种类的叶片样本,进行清洁和固定。
- 使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的形态、大小、颜色、叶缘、叶脉等特征。
- 将观察结果与标准图谱进行比对,确定植物种类和品种。
2. 果实观察:- 取出不同植物种类的果实样本,进行清洁和固定。
- 观察果实形态、大小、颜色、果皮、果肉、种子等特征。
- 将观察结果与标准图谱进行比对,确定植物种类和品种。
3. 种子观察:- 取出不同植物种类的种子样本,进行清洁和固定。
- 观察种子形态、大小、颜色、种皮、胚乳等特征。
- 将观察结果与标准图谱进行比对,确定植物种类和品种。
五、实验结果1. 叶片观察结果:- 苹果叶片:长椭圆形,叶缘锯齿状,叶脉明显。
- 梨叶片:卵形,叶缘波浪状,叶脉明显。
- 桃叶片:长椭圆形,叶缘锯齿状,叶脉明显。
- 葡萄叶片:掌状复叶,小叶5-7片,叶缘锯齿状,叶脉明显。
2. 果实观察结果:- 苹果:球形,红色,果皮光滑,果肉白色。
- 梨:倒卵形,黄色,果皮粗糙,果肉白色。
01 实验一 蛋白质N末端氨基酸的鉴定(二甲氨基萘磺酰氯,DNS-Cl,胰岛素)
![01 实验一 蛋白质N末端氨基酸的鉴定(二甲氨基萘磺酰氯,DNS-Cl,胰岛素)](https://img.taocdn.com/s3/m/e39faf53e45c3b3566ec8b0c.png)
试剂配制
▪ 0.20 mol/NaHCO3溶液:(84.01 g/mol) 16.8 g,加1000 mL水。
▪ 1.0 mol/L HCl溶液:50 mL浓HCl,加550 mL水
▪ 展层剂:甲酸(88%):水 = 1.5:100(V/V)
1.取1支小试管(清洗干净) 0.20 mL Phe + 0.20 mL DNS-Cl;
2.薄膜封口,40ºC水浴反应20 min; 3.在酒精灯上将液体蒸干。
DNS-胰岛素的水解
1.加0.50 mL 6.0 mol/L HCl,封口; 2.110ºC水解12-18小时; 3.在电炉上蒸发干液体; 4.加入0.10 mL 1.0 mol/L HCl。
实验一
蛋白质N末端氨基酸的鉴定
(DNS-CL法测定胰岛素的N末端)
DNS-Cl标记氨基酸N末端
二甲氨基萘磺酰氯(DNS-Cl)与氨基酸 (多肽、蛋白质)N末端的氨基反应,分别生 成有荧光标记的DNS-氨基酸(多肽、蛋白 质),在紫外光照射时发出黄绿色荧光。
灵敏度10-10摩尔。
DNS化反应
胰岛素
1.0 cm
展层
展层及结果观察
展层剂:甲酸(88%):水 = 1.5 :100(V/V) 1.将点样后的薄膜弯曲成筒状,用胶带固定; 2.展层5-6 min,溶剂前沿到达距薄膜顶端1.0 cm
时,停止展层; 3.标记溶剂前沿; 4.吹干薄膜,在紫外分析仪中观察结果。
展 层 方 向 展层起点
预期结果
1
2
3
溶剂前沿 1.0 cm
DNS-氨基酸双向展层
试剂配制
▪ DNS-Cl溶液:2.5 mg/mL,用丙酮配制, 在棕色试剂瓶中保存。
实验一--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实验一--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https://img.taocdn.com/s3/m/55678e4a0912a2161479297d.png)
实验一生物组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一、教材分析:1.该实验是高中阶段生物课程的第一个实验。
从此以后生物化学方面的内容增加。
本实验的操作技能的学习为以后该类型实验打好基础,一定要强调规范化操作方法。
2.低高倍镜的使用、徒手切片、临时装片等技能,学生经初三、高一两年的搁置,已显生疏。
实验时教师可考虑予复习,或通过演示提醒学生,注意规范操作要领。
3.本实验难度并不大,但由于内容较多、实验时间长,必须作周密安排才能完成。
如实验中教师应做好学生的分工合作可缩短实验时间。
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阐明实验原理—颜色反应,识记和区分用于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鉴定的试剂及产生的特定颜色,初步掌握鉴定上述化合物的基本方法,学会描述实验现象,掌握NaOH溶液和CuSO4溶液的使用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分析现象,归纳总结的能力,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及从现象出发探求事物本质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目标:通过亲手实验体验科学家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培养实事求是的世界观。
三、教学重点: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四、教学难点:实验内容较多,实验时间长,必须周密安排,才能按时完成。
学生要分工合作、教师指导演示。
五、材料用具:实验材料:葡萄糖液、苹果组织液,植物油滴、浸泡过的花生种子或新鲜的花生种子,鸡蛋蛋白稀释液、黄豆组织液。
仪器:徒手切片刀,试管架,试管夹,大小烧杯,小量筒,滴管,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火柴,载玻片,盖玻片,毛笔,吸水纸,显微镜。
试剂:斐林试剂,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双缩脲试剂A、双缩脲试剂B,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蒸馏水。
六、教学过程:(一)实验原理讲解:1.可溶性还原糖鉴定原理生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可溶性糖类较多,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和蔗糖。
前三种糖的分子内都含有游离的具还原性的半缩醛羟基,因此叫做还原糖;蔗糖分子内没有,为非还原糖。
高中生物鉴定类实验有哪些
![高中生物鉴定类实验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26ffb85d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85.png)
高中生物鉴定类实验有哪些
高中生物学课程中的鉴定实验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推理能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高中生物学鉴定类实验:
显微镜观察:
鉴定不同类型的细胞,如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
观察细胞器的结构,如叶绿体、线粒体等。
植物鉴定实验:
通过植物的形态特征、叶片、花朵等进行植物的鉴定。
学生可以收集植物标本,制作植物标本册。
动物鉴定实验:
使用标本或图片鉴定不同种类的动物。
学生可以了解动物的分类特征,如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区别。
基因型鉴定实验:
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如PCR,鉴定基因型。
可以进行基因突变的鉴定,例如血型遗传等。
生态鉴定实验:
通过野外调查或模拟实验,鉴定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
研究生物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性和相互关系。
细菌培养与鉴定实验:
通过培养和观察细菌,鉴定不同种类的细菌。
学生可以学习使用巴氏培养皿、静置培养法等方法。
鸟类鉴定实验:
通过观察鸟类的外部形态、羽毛、嘴形等特征进行鉴定。
学生可以进行野外观察或使用鸟类标本。
昆虫鉴定实验:
通过观察昆虫的外部形态、翅膀、触角等特征进行鉴定。
学生可以使用显微镜观察昆虫微观结构。
DNA指纹鉴定实验:
使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凝胶电泳等技术,进行DNA指纹的鉴定。
可以模拟犯罪现场鉴定、亲子关系鉴定等。
这些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并培养其实验和科学研究的能力。
实验内容可以根据学校的具体教学计划和资源进行适度调整。
实验一 主要造岩矿物和成土岩石的观察鉴定
![实验一 主要造岩矿物和成土岩石的观察鉴定](https://img.taocdn.com/s3/m/5ca35619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bd.png)
实验一主要造岩矿物和成土岩石的观察鉴定实验目的:
1.了解主要造岩矿物和成土岩石的特征及组成;
2.学会用肉眼和显微镜观察矿物和岩石,初步认识矿物的形态、颜色、透明度等特征;
3.掌握较为常见的矿物鉴定方法,比较不同矿物的特征。
实验原理:
造岩矿物是指在地球地壳、岩石圈中起着重要作用的矿物,这些矿物对地球化学循环和地壳演化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成土岩石是指由各种不同的矿物、岩石和有机物混合而形成的土壤颗粒和团聚体。
实验器材和试剂:
1.鉴定针(一组)
2.放射线灯(紫外线和可见光两用)
3.显微镜
4.小锤
5.矿物和岩石样品(以石英、长石、云母、角闪石、方解石、白云石等为主)
实验步骤:
2.用放射线灯查看矿物的荧光特点,分别观察紫外线下和可见光下的反应,初步鉴定矿物种类
4.对岩石进行观察和鉴定,比较样品中的不同矿物组成,应用分类鉴定的方法,根据颗粒大小和各组成矿物的数量比例等特征确定岩石种类
实验注意事项:
1.观察矿物和岩石时,应该注意安全,避免触碰到锐利物品;
2.使用显微镜时,应先调节固定采光、聚光、调焦等参数,才能进行观察和矿物鉴定;
3.在进行矿物鉴定时,应对不同矿物的形态特征、颜色、透明度等进行仔细比较,避免鉴定错误。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我们初步学会了用肉眼和显微镜观察和鉴定主要造岩矿物和成土岩石。
在观察和鉴定过程中,我们需要仔细比较不同矿物的形态、颜色和透明度等性质,以确定其种类,并避免鉴定错误。
此外,随着实验的深入,我们需要进一步学习和掌握更为多样化的矿物鉴定方法,提高鉴定水平,以便更好地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北中大中药鉴定学实验指导01基本实验-6皮类中药材的性状及显微鉴定
![北中大中药鉴定学实验指导01基本实验-6皮类中药材的性状及显微鉴定](https://img.taocdn.com/s3/m/05cecdf8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fe.png)
1.6皮类中药材的性状及显微鉴定内容提要本实验采用性状和显微鉴定法,对杜仲、厚朴、肉桂、牡丹皮、黄柏等12种皮类中药进行鉴定。
通过实验掌握杜仲、厚朴、牡丹皮、黄柏的性状及显微鉴定特征,掌握茎、木类中药的性状及显微鉴别要点,了解桑白皮、肉桂、合欢皮、海桐皮、五加皮、秦皮、香加皮、地骨皮的性状鉴别要点。
原理(1)性状鉴定是用感观来鉴定中药是否与规定的药用标准或标准品相符合,主要进行中药的品种、纯度鉴定或粗略地估计其品质的优劣。
本实验重点观察供试品的形状、表面、断面和气味等特征,确定皮类中药的鉴别特征。
通过对单味药性状特征的系统观察和描述,确定其性状鉴别的主要特征。
(2)显微鉴定原理同前。
仪器、材料与试剂(1)仪器与材料1)仪器同前。
2)材料药材标本:杜仲,桑白皮,厚朴,肉桂,牡丹皮,合欢皮,海桐皮,黄柏,五加皮,秦皮,香加皮,地骨皮。
横切面永久制片:厚朴,牡丹皮,黄柏。
粉末:杜仲,厚朴,牡丹皮,黄柏。
(2)试剂同前。
操作步骤(1)性状鉴定取药材标本,首先根据形状、外表面和内表面、断面特征鉴定茎皮、枝皮或根皮等,然后按照形状、内表面、外表面、质地、断面、气味等依次观察和描述。
(2)显微鉴定1)组织特征取组织切片,在低倍镜下由外向内依次观察;内含物的特征可在高倍镜下观察。
厚朴横切片:观察和描述木栓层、木栓形成层、栓内层、皮层、韧皮部的特征。
牡丹皮横切片:观察和描述木栓层、皮层、韧皮部的特征。
黄柏横切片:川黄柏观察和描述残存的木栓层、栓内层、皮层纤维群及石细胞群的分布、韧皮部的特征。
关黄柏主要观察和描述射线和硬韧部的特征。
2)粉末特征分取各中药粉末少许,分别用水装片和水合氯醛制片。
杜仲粉末:观察和描述石细胞的形状和内含物、木栓细胞壁的增厚情况、橡胶丝的形状及表面等特征。
厚朴粉末:观察和描述石细胞形状和层纹、纤维的形状、油细胞的形状和内含物、木栓细胞的形状及细胞壁等特征。
牡丹皮粉末:观察和描述淀粉粒的类型、形状和脐点,草酸钙结晶的类型及分布,木栓细胞的颜色等特征。
石大自然地理实验指导01矿物观察鉴定
![石大自然地理实验指导01矿物观察鉴定](https://img.taocdn.com/s3/m/f937e46f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01.png)
自然地理实验指导自然地理学课程组编师范学院地理系前言自然地理学(Physical geography)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是地理科学类各专业的主干课程。
学生不仅要掌握自然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而且还必须要掌握室内和野外调查、观察、观测、采样、分析的操作方法和基本功训练,要求有实践性的教学环节,着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到实验室或大自然中去验证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实地认识自然地理各要素的形成、特征、分布规律和相互关系,获得对资源环境实验分析的基本技能,以期达到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并为将来独立开展有关专业技术工作打好基础。
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地理系《自然地理学》课程面向地理科学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学生开设。
十几年来自然地理学及其分支课程在师资队伍、教学标准和教学资料积累方面均有很大加强。
鉴于自然地理环境的复杂性,自然地理教学实践包括室内和野外两部分。
实验实习方法和手段多种多样,有调查、观测、测量,也有采样、分析、鉴定等,内容涉及组成自然地理环境各个要素及其综合体。
因此,根据教学需要和《自然地理学》教学大纲的要求,笔者编译了这本参考书籍,可作为本科自然地理学课程的教学辅助材料和学生实验实习的参考用书,可与有关教材、手册配合使用。
由于时间紧迫,笔者水平和经验缺乏所限,书中难免存在纰漏之处,恳求读者批评指正。
目录实验一矿物观察鉴定 (3)实验二岩石观察鉴定 (10)实验三地质罗盘仪的使用及岩层产状测量 (17)实验四风速风向的观测 (20)实验五绘制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图 (24)实验六地形图的地貌判读 (25)实验七土壤剖面的观察 (27)实验八植物蒸腾观察 (29)实验九光合作用 (30)矿物岩石是自然地理环境基本圈层——岩石圈的主要组成物质,对各种矿物或岩石的特征,光看书是不明白和记不牢的,只有看到标本并作些简单的鉴定试验后,才会认识和掌握牢固。
所以必须重视实验实验课,认真观察,深入分析,反复实践,以提高对自然地理环境基础——地质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生物鉴定类实验报告
![生物鉴定类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1e1e81b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0a.png)
实验名称: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日期:2023年10月25日实验地点:生物实验室实验人员:张三、李四、王五一、实验目的1. 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2. 了解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配制方法及作用原理。
3. 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对生物大分子鉴定的实践能力。
二、实验原理1. 还原糖的鉴定原理:生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还原糖种类较多,常见的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
它们的分子内都含有还原性基团(游离醛基或游离酮基),因此叫做还原糖。
蔗糖的分子内没有游离的半缩醛羟基,因此叫做非还原性糖,不具有还原性。
本实验中,使用斐林试剂可以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存在与否。
斐林试剂由质量浓度为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5g/mL的硫酸铜溶液配制而成。
在加热条件下,斐林试剂中的Cu(OH)2与还原糖发生反应,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而还原糖本身则氧化成相应的酸。
反应式如下:\[ CH_2OH-(CHOH)_4-CHO + 2Cu(OH)_2 \rightarrow CH_2OH-(CHOH)_4-COOH + Cu_2O + 2H_2O \]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为: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
2. 脂肪的鉴定原理:脂肪是一种非极性物质,不易溶于水,但可溶于有机溶剂。
在实验中,使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可以将脂肪染成红色,从而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红色的脂肪颗粒。
3. 蛋白质的鉴定原理:鉴定生物组织中是否含有蛋白质时,常用双缩脲法。
双缩脲试剂由质量浓度为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1g/mL的硫酸铜溶液配制而成。
在碱性溶液中,双缩脲能与Cu2+作用,形成紫色或紫红色的络合物。
反应式如下:\[ H_2NOC-NH-CONH_2 + Cu^{2+} \rightarrow [H_2NOC-NH-CONH_2]_2Cu^{2+} \]由于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因此,蛋白质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发生显色反应。
实验一利用体视显微镜观察和分析笔顺笔痕特征一、实验目的
![实验一利用体视显微镜观察和分析笔顺笔痕特征一、实验目的](https://img.taocdn.com/s3/m/c0dbc8e60242a8956aece413.png)
实验项目 实验地点 实验器材
《笔迹鉴定》课程实验和练习指导材料(1)
《笔迹鉴定》实验记录表
实验过程
实验结果 (可附图)
实验体会
记录人(院校/姓名/学号): 记录时间: 教师评语(成绩等级-中文五级):
第 2页 共 2 页
《笔迹鉴定》课程实验和练习指导材料(1)
实验一 利用体视显微镜观察和分析笔顺/笔痕特征
一、实验目的 能够利用体视显微镜,观察并初步分析笔迹中的笔顺特征、笔痕特征,深化 对笔迹特征的整体认识。 二、实验器材 1. 数码体视显微镜系统; 2. 几种常见书写工具(圆珠笔、中性笔、钢笔等)书写的文字样本若干。 三、实验方式 二人一组,运用体视显微镜观察不同书写工具书写文字中的笔迹特征,并及 时拍摄记录。 四、实验原理 1. 笔迹是书写人利用书写工具在纸张上遗留下的痕迹。 2. 笔顺,即笔画或偏旁组合成字时的书写顺序,非规范的笔顺属于笔迹特 征的重要方面。对于笔迹中存在相交的笔画,可借助显微镜观察笔画交叉部位的 结构和形态特点,确定相交笔画书写的先后顺序。 3. 笔痕,即个人书写运动作用于笔尖,从而反映在笔画中的细微征象。一 般而言,不同施力物体在受力物体上留下的特征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如墨点与 白点;墨线与白线;划痕与压痕;粗细与浓淡等),可据此判断书写工具的种类, 并为书写人同一认定提供辅助依据。 五、实验步骤 1. 【制样】利用圆珠笔、中性笔、钢笔等不同书写工具在纸张上书写若干 文字(应注意制作一些有不同笔顺的字迹样品); 2. 【观察】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样品的笔迹特征(通过相交部位判断笔顺、 通过笔痕识别书写工具种类); 3. 【记录】及时拍摄记录(可使用个人手机或显微镜附带摄像记录设备); 4. 【报告】小组讨论检验心得,形成个人实验记录(表格附后)。 六、其他说明 1. 先熟悉体视显微镜的基本部件和操作后,再进行操作,注意安全; 2. 请注意控制实验时间; 3. 下一周课间提交实验记录。
校园动物鉴定实验报告
![校园动物鉴定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ac18a6d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01.png)
一、实验目的1. 培养学生对校园动物的认识和观察能力。
2. 学习校园动物的分类、鉴定方法。
3. 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实验时间2022年10月15日三、实验地点我校校园内四、实验材料1. 校园内常见动物图片、标本。
2. 动物分类学教材。
3. 鉴定工具:放大镜、显微镜等。
4. 实验记录本。
五、实验方法1. 观察法:通过观察校园内动物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等,初步了解校园动物种类。
2. 比较法:将校园内动物与教材中的动物分类进行对比,确定校园动物种类。
3. 实验法:对校园内动物进行解剖、观察其内部结构,进一步鉴定种类。
六、实验过程1. 观察法(1)在校园内寻找各种动物,如鸟类、昆虫、哺乳动物等。
(2)观察动物的形态特征,如体型、颜色、花纹等。
(3)记录观察到的动物种类、数量。
2. 比较法(1)查阅教材,了解动物分类的基本知识。
(2)将观察到的动物与教材中的动物分类进行对比,确定校园动物种类。
3. 实验法(1)选取校园内的一种动物,如麻雀。
(2)对麻雀进行解剖,观察其内部结构。
(3)根据解剖结果,鉴定麻雀的种类。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法(1)在校园内共观察到鸟类、昆虫、哺乳动物等10余种动物。
(2)鸟类中,主要有麻雀、喜鹊、乌鸦等;昆虫中,主要有蝴蝶、蚂蚁、蜻蜓等;哺乳动物中,主要有老鼠、松鼠、兔子等。
2. 比较法(1)通过对比观察到的动物与教材中的动物分类,确定校园内鸟类、昆虫、哺乳动物等种类。
(2)麻雀属于雀形目、雀科、鸦属。
3. 实验法(1)对麻雀进行解剖,观察其内部结构。
(2)根据解剖结果,鉴定麻雀为鸦科。
八、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校园内动物的种类和分布情况。
2. 学会了动物分类、鉴定方法,提高了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深入了解了校园动物的生活习性,增强了环保意识。
4.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困难,如动物种类繁多、鉴定难度较大等。
但在老师和同学的指导下,我们克服了困难,完成了实验。
(完整版)超详细高中生物实验总结
![(完整版)超详细高中生物实验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cd381dd2e3f5727a4e96273.png)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考纲规定的17个实验:1.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鉴定物质成分的生化实验)2.高倍显微镜的使用和观察叶绿体(观察类实验)3.观察细胞质的流动(观察类实验)4.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观察类实验)5.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物质性质的探索实验)6.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物质性质的探索实验)7.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物质性质的探索实验)8.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物质性质的探索实验)9.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观察类实验)10.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和观察(生理现象的分析设计实验)11.设计实验.,观察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生理现象的分析设计实验)12.DNA的粗提取与鉴定(鉴定物质成分的生化实验)13.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调查实验)14.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调查实验)15.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理现象的分析设计实验)16.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调查实验)17.观察SO2对植物的影响(观察类实验)一、教材实验复习(一)观察类实验1、高倍镜的使用和观察叶绿体实验原理:叶绿体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一般是绿色的、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
可以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它的形态和分布。
材料:藓类的叶(或菠菜叶等)。
步骤:取材(藓类叶)→制片→观察注意问题:实验过程始终保持有水状态2、观察细胞质流动实验原理:活细胞中的细胞质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可用叶绿体运动作为标志。
实验材料:选材标准:细胞质流动快,含叶绿体,易获得,容易制片观察的新鲜植物。
如:黑藻幼嫩叶片:优点是叶扁平、薄,含叶绿体,易观察。
其它如:南瓜幼苗的表皮、向日葵舌状花瓣表皮、大白菜内层叶脉表皮细胞、紫鸭跖草花丝上的表皮毛等。
步骤:取材→制片→观察注意问题:①加快细胞质流动的措施:a.适当升高温度(20~25℃);b.事先在光下培养一段时间;c.用适当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d.切伤部分叶片。
实验素养提升1 显微观察及物质结构鉴定类实验整合.doc
![实验素养提升1 显微观察及物质结构鉴定类实验整合.doc](https://img.taocdn.com/s3/m/ebb785a3a5e9856a57126008.png)
[技法必备]1.归纳七类物质鉴定与提取,全取教材五大基础实验(1)教材规定实验中的“显色”归纳注:上述染色剂中只有“健那绿”可作为“活体”染色剂,而斐林试剂与二苯胺则需“水浴加热”(苏丹Ⅲ或苏丹Ⅳ着色时细胞既可为“活体”也可为“死体”)。
(2)七类物质鉴定和提取类实验总结实验名称试剂颜色生物材料备注淀粉的鉴定碘液蓝色脱色的叶片还原糖的鉴定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苹果或梨匀浆等现配现用、水浴加热脂肪的鉴定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橘黄(或红)色花生种子切片需用高倍镜观察蛋白质的鉴定双缩脲试剂紫色豆浆、稀蛋清等先加A液,后加B液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提取液:无水乙醇;分离液:层析①胡萝卜素:橙黄色②叶黄素:黄色新鲜的绿叶(如菠菜叶)加入二氧化硅是为了研磨得更充分;加入2.归纳九类观察实验,建构镜检实验“文件夹”用甲基绿吡罗红染色[技能展示]1.(2019·广东百校联考)下列实验与选用的试剂组合正确的是()A.观察线粒体——甲基绿染液B.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酸性重铬酸钾C.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健那绿、吡罗红染液D.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斐林试剂解析观察线粒体所使用的染色剂为“健那绿”而不是“甲基绿”,A错误;酸性重铬酸钾可检测酒精是否存在,故可确认酵母菌的呼吸类型,B正确;观察DNA、RNA分布可使用甲基绿——吡罗红染液,C错误;检测蛋白质应使用双缩脲试剂,D错误。
答案 B2.下列关于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观察到染色体在赤道板上排列的细胞大多呈长方形B.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液泡的颜色逐渐加深C.在利用健那绿染液染色的情况下,人口腔上皮细胞的线粒体呈蓝绿色,细胞质接近无色D.在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如果未漂洗,会观察到细胞重叠,且看不到染色体解析在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旺盛,并且根尖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A错误;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液泡中的水分增多,液泡的颜色逐渐变浅,B错误;利用健那绿染液染色后,由于线粒体中的细胞色素氧化酶系的作用,健那绿始终保持氧化状态,呈蓝绿色,而在周围的细胞质中健那绿被还原成无色,C正确;在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若观察到细胞重叠,且看不到染色体,可能的原因是未解离或未压片,D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2014级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训练案(01)
科学探究能力专题——观察、鉴定类
一、考纲要求——实验与探究能力
1.能独立完成“知识内容与要求表”所列的实验与探究,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确认变量、做出假设和预期、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搜集处理数据等,并能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与探究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二、知识网络
1、教材观察类实验汇总《金太阳》P79
注意:⑴原色观察的都是活细胞,染色观察的实验中只有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才用活细胞,其余染色观察都是看的死细胞;⑵材料的选择和处理;⑶临时装片的制作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教材鉴定类实验汇总《金太阳》P80
注意:⑴相关试剂的选用、处理方法及颜色变化;⑵材料的选择;⑶一般不设对照。
三、例题精选
()1.下列关于教材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既可以用于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又可以用于观察植物细胞的
质壁分离和复原
B.在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增大细胞膜对染色剂的通透性并使DNA与蛋
白质分开
C.向一个密闭玻璃容器中的绿色植物提供C18O2和H218O,检测所产生的氧气中同位素的种类,用以探究
氧气中氧元素的来源
D.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液泡在质壁分离过程中颜色越来越深
()2.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及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在观察细胞的DNA和RNA分布时,盐酸的作用是对细胞进行解离
②经健那绿染液处理,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蓝绿色
③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能鉴定乳酸菌细胞呼吸的产物
④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作用的专一性时,可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进行鉴定
⑤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中将母本去雄的目的是防止自花授粉
⑥以人的成熟红细胞为观察材料可以诊断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⑤⑥ D.②④⑥
四、巩固检测
()1.下列是生物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方法,不正确的是
A.研究细胞器组成成分、种类和结构,采用差速离心法和显微观察法
B.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采用研磨过滤法和纸层析法
C.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采用对比实验法和产物检测法
D.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采用活体染色法和持续的显微观察法
()2.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将双缩脲试剂加入唾液中可显砖红色
B.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需要用到盐酸
C.鉴定脂肪必须用到显微镜
D.用甲基绿可将RNA染成绿色并分布在细胞核中()3.下列是关于酒精的鉴定及酒精在相关实验中运用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A.在酸性条件下用重铬酸钾溶液鉴定酒精,溶液颜色由橙色变成灰绿色
B.观察花生种子子叶细胞脂肪颗粒时,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
C.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用无水酒精(乙醇)作为层析液分离色素
D.制作洋葱根尖细胞装片,解离时用到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
()4.下列实验操作方法或结果,正确的是。
A.为快速检测到还原糖,可用番茄汁代替苹果汁作材料
B.线粒体一旦被健那绿染色,细胞会立即失去活性
C.用甲基绿和吡罗红对核酸进行染色后细胞仍有活性
D.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的颜色由蓝变绿再变黄
()5.右图表示新鲜菠菜叶中四种色素的相对含量及在滤纸条上的分离情
况。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丙、丁两种色素可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B.提取色素的原理是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
C.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的是甲,在叶肉细胞中含量最多的色素是乙
D.水稻在收获时节,叶片中色素含量是(甲+乙)<(丙+丁)
()6.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所用酒精纯度越高则提取效果越好
B.检测蛋白质时,先加入CuSO4溶液,摇匀后再滴加NaOH溶液
C.用健那绿染色菠菜叶肉细胞,高倍镜下可以观察线粒体
D.小鼠的卵巢被用于观察动物细胞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
()7.高中生物学很多实验必须先制作装片,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
下面的实验步骤错误的是A.有丝分裂观察:解离根尖→染色→漂洗→制片→观察
B.脂肪鉴定:切取花生子叶薄片→染色→去浮→制片→观察
C.质壁分离观察:撕取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制片→观察→滴加蔗糖溶液→观察
D.叶绿体形态分布观察:取黑藻小叶→制片→观察
()8.观察与实验是生物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四位同学在实验室中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的现象,你认为具有科学性的是
A.甲同学:菠菜的稍带叶肉的下表皮中叶绿体具有双层膜结构
B.丁同学:经苏丹Ⅲ染色后的花生子叶细胞中有紫色的脂肪颗粒
C.乙同学:质壁分离发生时,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中液泡逐渐缩小且颜色逐渐变深
D.丙同学:经解离和染色的洋葱根尖分生区的细胞中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
⑴上述实验结果的归纳,正确的有(填实验序号)。
⑵实验①在染色之后,用吸水纸吸去染液,再滴加1~2滴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作用是。
⑶实验②和实验④在染色之前,都使用了一定浓度的盐酸处理。
其中,实验②盐酸可改变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实验④用盐酸与酒精混合,对材料进行。
在两个实验操作中,都要注意盐酸浓度、处理材料时的温度和。
⑷健那绿使线粒体着色与线粒体内膜的酶系统有关。
线粒体内膜上的酶主要催化有氧呼吸的第
阶段反应。
⑸实验④在低倍镜下观察到整个视野中共有400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由10×换为40×,则视野中能看到个细胞。
参考答案01:
例题:1.D 2.C
巩固检测:1.D 2. B 3.C 4.D 5.D 6.A 7.A 8.C
8.⑴①③⑵洗去浮色⑶细胞膜解离时间⑷三⑸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