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目标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和高职体育课程特点,阐述了科学化确定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目标的意义,分析了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目标的内容,提出了全面实现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目标的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目标体育课程改革

1 科学化确定课程目标是高职体育课程改革的关键

课程目标是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在教育过程中的具体化,它从课程的角度规定了的人才培养的具体规格和质量要求,是指导整个课程研制的标准,也制约着教学结构、实施、评价等环节[1]。高职体育课程目标必须主动适应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科学化确定课程目标是进行高职体育课程改革的关键。

高职院校主要以培养应用性、技术性和服务性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按照“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满足为目标”的高职体育课程改革思路。开展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应立足高职教育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专业需求,以提升高职生的职业素质(包括:专业素质和非专业素质)为重点,强调岗位能力培养,以健康为中心,以能力为主线,以体育教育为平台,合理化、科学化设计高职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大多数高职院校都面临学制短、其它课程学习任务重、校外实习时间长等不利因素影响。立足学校实际,立

足学生实际,科学化确定相关专业的体育课程目标,灵活性、科学性构建一套实用、高效、符合高职教育特点和相关专业需求的体育课程体系,不仅有利于充分发挥高职体育特色办学优势,也更利于推动高职体育课程内部体系优化和外部环境支持,全面增强高职体育教学实效。

2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目标的内容

《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指出,高校体育课程目标包括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的具体目标[2]。作为五位一体的整体性目标体系,新教学大纲清晰地展现了体育课程两条主线:即健康主线和运动主线。重点突出了“健康第一”的教学指导思想,强调了运动的本职功能。同时,对学生终身体育能力和习惯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对照新大纲要求,依据学生的需求、体育课程的特性、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我们可以将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目标内容大致划分:健康目标、职业体能目标、职业技能目标和终身体育目标。

2.1 健康目标

体育教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思想,一切从健康出发,一切为了学生健康。体育在健康促进方面的作用已是众所周知,不仅可以对人的生物属性进行改造,也改造着人的社会属性。从健康促进的角度看,开展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实质就是对学生进行“体育增权”[3]。所谓

“增”,是指内在能动性的发挥和增强;所谓“权”,是指自主控制和决定的能力。实现“体育增权”,就是要在体育教学中教授学生体育健康知识,使之具备良好的体育健康意识和习惯,使学生知道如何通过体育运动保持健康,如何形成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并有能力做出健康的选择,以最终实现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整体健康目标。

2.2 职业体能目标

“使用体育的形式、手段和方法,最大限度地保证人适应劳动活动所必需的机能和运动能力得到发展和完善,从而提高职业教学效果和在独立生产劳动中保持良好的工作能力[4]。”任何职业活动的开展都需要以一定的体能素质为基础。高职体育承担着学生职业体能训练的大部分任务。教学中,应积极通过开展职业实用性身体训练,有目的地进行与职业特点相适应的相关训练和锻炼,帮助学生在校期间进行必要的职业体能储备,如:耐力素质、腰腹力量、快速反应、协调能力等,以增强学生适应未来职业岗位的能力,减少和预防职业伤害和职业病的产生。

2.3 职业技能目标

职业相关技能的获得是高等职业教育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特征。包括外显的身体活动(动作技能)和内在的思维活动(智力技能)[5]。高职生应从多角度认识体育、学习体育和运用体育,掌握必要的职业技能素质。比如,医学专业高职生应积极通过体育学习和练习,

掌握必要的体医结合相关知识,如:体育与健康相关理论、太极拳、瑜伽等,能熟练运用体育运动指导他人进行疾病治疗和预防保健的技能,这不仅是自身身体健康的需要,更是适应未来职业岗位需求的必需技能。

2.4 终身体育目标

终身教育观的发展,推动了终身体育观的形成。高职体育不仅要解决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还应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体育观念,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使其毕业后仍能坚持体育学习和锻炼,促进个体终身体育行为的实施。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通过体育理论和实践教学,进行体育健康知识的传授和体育健康理念的传播,让学生体验运动的乐趣,提升运动自信心,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为其终身体育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同时,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和爱好,教会学生两种以上的运动技能,为其终身体育参与奠定良好的技能基础。

3 实现医学类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目标的建议

3.1 牢固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学

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近些年,随着高职体育的快速发展,“工具性”教育理念在高职体育教学想当盛行,出现了社会需求和职业需求压制学生个性发展的情况。这一现象的出现,极易使体育课程失去独立学科的地位,偏离本质功能,沦为“专才”教育的附庸。“健康第一”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高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体育教育要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必须真正视体育为一种教育手段、一种生活方式。在对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对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对运动过程的控制中,要力求全面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基础上,全面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人际交往能力、道德品质等,实现学生身、心、社会乃至道德健康的全面发展。

3.2 明确职业素质教育理念

高职教育相比普通高等教育,更加突出岗位能力的培养。相对应,高职体育则应依据高职教育的特点,进一步明确职业素质教育理念,突出学生职业体能和职业技能开发,以满足学生未来的职业需求。《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要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教师要强化职业教育意识和多学科交叉教学的能力,树立与专业特征相契合的体育教学观,积极成为职业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和实施者。具体教学中,要依据具体岗位的需求,科学合理的选定教学内容,充实和完善对学生职业活动有益的职业体能储备和职业技能训练,增进未来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