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品德心理与教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道德判断的三水平六阶段
①前习俗水平(行为结果和与自身利害关系) 惩罚服从取向阶段(偷药要受惩罚) 相对功利取向阶段(他需要和妻子 一起生活,所以应该偷药)
②习俗水平(着眼于社会希望和要求) 寻求认可取向阶段(他做了好丈夫应该做的事情) 遵守法规取向阶段(救妻子是应该的,但不能偷药) ③后习俗水平(以普遍的道德原则作为准则) 社会契约取向阶段(法律没有考虑的这种情况) 普遍伦理取向阶段(尊重生命,生命高于一切)
三、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
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 依从→认同→内化(填空)
(一)依从(从众—服从) 从众——跟随他人行动 服从——放弃自己的意见采取与大部分人一致的行为 依从阶段的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性,不稳定,随情境的变一 而变化。处于依阶段的态度与品德,其水平较低,但是态度与 品德建立的开端环节。
练习4:10岁以后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依据 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这种道德判断属于( ) A 无道德阶段 B 他律道德阶段 C 自律道德阶段 D 前道德水平 练习5:道德两难故事法的创始人是( )。 A.皮亚杰 B.弗洛伊德 C.班杜拉 D.柯尔伯格 练习6: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三个 阶段:依从、认同和( )。 A.行动 B.内化 C.执行 D.泛化
3、品德的心理结构
1、道德认识 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个体品德中的核心部分) 2、道德情感 随着道德认知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分为直觉的、想象的、 伦理的道德情感) 3、道德行为 个体在一定道德认识指引下和道德情感的激励下所变现出 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衡量品德的重要 标志,包括道德行为技能、习惯)
练习10:举例说明,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态 度与品德? 练习11: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 感和( ) A 道德理念 B 道德行为 C 道德品质 D 道德意识 练习12:一般来说,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 三个阶段,即依从、认同和( ) A 内化 B行为 C 实行 D 反馈 练习13:品德心理结构中最具有动力色彩的成分 是( )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 道德行为
3、不良行为矫正基本过程和策略
矫正过程: 醒悟阶段 转变阶段 自新阶段
心理学策略: 改善人际关系,消除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 保护自尊心,培养集体荣誉感 讲究谈话艺术,提高道德认知 锻炼与诱因作斗争的毅力,巩固新的行为习惯 注重个别差异,运用教育机智
练习
练习1: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规范和准则行动时 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叫做( )。 A.品德 B.人格 C.个性D.态度 练习2:品德发展的关键期是( ) A 初中一年级 B 初中二年级 C 初中三年级 D 小学六年级 练习3:心理学上把“人们对某一中行为要求的 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跟随他人行动”成为 ( ) A 从众 B 认同 C 内化 D 顺从
儿童道德判断 注重行为结果到 注重行为动机
海因兹偷要
欧洲有个妇人患了癌症,生命垂危。医生认为只有一种 药才能救他,就是本城一个药剂师最近发明的镭。制造 这种药要花很多钱,药剂师索价好要高过成本的10倍。 人的丈夫只借到一半的药费。他请求药剂师便宜一点卖给 他或允许赊帐。但药剂师说:不行,我发明此药就是了赚 钱。海因兹走投无路橇开商店的门,为妻子偷药。 问:这个丈夫应该还是不应该这样做,为什么??
(二)认同 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 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 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 一致、行为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等特点。 (三)内化 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 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 价值体系。 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 具有坚定性。此时,稳定的态度和品德即形成了。
第八章 品德心理与教育
考纲要求: 品德的心理结构 皮亚杰、科尔伯格品德发展阶段理论 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 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
命题分析
本章13年考纲新增内容,但作为重点章节考查
14年在13年基础上增加皮亚杰品德发展阶段理论 13年考试命题题型较全,既有选择题、填空题,以及分析 题。 内容重要,且出题容易
练习14:简述中学生品德的基本特征。 练习15:论述态度与品德的关系 练习16:请结合实际谈谈个人道德价值观经历的 三阶段七过程。
一、品德的心理结构
(一)品德 1、定义: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 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 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2、实质: ①反映了人的社会特性,是将外在于个体的社会 规范的要求转化为个体的内在需要的复杂过程, 是通过后天学习形成的; ②具有相对稳定性;
考纲未要求, 需理解
二道德阶段(10岁以前) 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是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 称为他律道德(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的绝对尊敬和顺从的愿 望) 2、自律道德阶段(10岁以后) 儿童的判断主要是依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称为自律道 德。他们开始认识到规则不是绝对的,可以与他人合作, 共同决定或修改规则,能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四、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
(一)外部条件 家庭教养方式 社会风气 同伴群体
(二)内部条件 认知失调(改变态度的认知条件) 态度定势 道德认知 (三)其他 个体的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年龄等因素也对态度与品 德的形成与改变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五、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
一、有效的说服 在说服的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提供某些证据或信息,以 支持或改变学生的态度。 教师的说服不仅要以理服人,还要以情动人 二、 树立良好的榜样 强化不仅包括外部强化,还包括自我强化和替代强化。 观察者因到榜样受到强化而如同自己也受到强化一样,称 为替代强化,是一种间接的强化式。 三、利用群体约定 经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的规则,对其成员有约束力 四、价值辨析 经过辨别和分析,形成清晰的价值观并指导自己行动 一个观念成为个人道德价值观(选择、赞赏、行动阶段) 五、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道德情感的分类
直觉的道德情感 想象的道德情感 伦理的道德情感 由于对某种具体的 通过对某种道德形 清楚地意识到道德 道德的情境的直接 象的想象而发生的 概念、原理、原则 为中介的情感体验 感知而迅速发生的 情感体验 情感体验 (清晰的意识性;明
确的自觉性;较大概 括性和理论性;稳定 性和深刻性;
观看“雷锋”的电 联想“雷锋” 影,而感动
2、主要观点
皮亚杰认为,在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中,个 体的认知能力和社会关系具有重大影响。 10岁是他律到自律的重要分水岭。
道德教育的目标就是使儿童达到自律道德
(二)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
1、柯尔伯格研究方法——两难故事法 皮亚杰——对偶故事法
皮亚杰对偶故事
故事A妈妈喊约翰吃饭,约翰想开门到饭厅,他不知道门 后面有一个盘子,盘内放有15个杯子,推门时,门碰到 盘子,结果盘子内的15个杯子全部摔破了。 故事B:一天,亨利妈妈外出,亨利想从碗柜偷吃东西, 便爬上椅子去拿。因为柜台太高,结果碰倒了旁边的一 杯子,把杯子打碎了 结果 5岁以下——无法比较 6、7岁——约翰过失大于亨利; 10~12岁—亨利过失大于约翰
六、学生的不良行为
1、不良行为分为:过错行为和不良品的行为 过错行为: 不符合道德要求的问题行为(调皮、恶作剧、说 谎、作弊) 不良大的行为: 由于错误道德认识支配,经常违反道德准则,损 害他人和集体利益的问题行为
2、不良行为的原因分析
客观原因 家庭教育失败 学校教育不当 社会文化的不良 主观原因 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信念 消极的情绪体验 道德意志薄弱 不良行为习惯
练习7: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 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的相接近,这种现象称为 ( )。 A.从众 B.服从 C.认同 D.内化 练习8: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 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 完整的价值体系称之为( )。 A.模仿 B.从众 C.认同 D.内化 练习9:柯尔伯格道德判断发展阶段论的观点,只根据行 为后果来判断对错的儿童,其道德判断发展水平处于 ( )。 A.“好孩子”取向阶段 B.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 C.良心或原则取向阶段 D.权威和社会秩序取向阶段
爱国主义情感 集体主义情感
(二)态度与品德的关系
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 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态度心理结构:认知、情感、行为成分 1、相同点:实质相同、结构一致 2、区别:①范围不同:态度大;品德小。②价值的内化程 度不同:态度有五种水平(接受、反应、评价、组织、性 格化);品德是价值观念性格化时的稳定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