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分层 坚硬的稀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分层(social stratification)是指社会成员、社会群体因社会资
源占有不同而产生的层化或差异现象,尤其指建立在法律、法规基础上的制度
化的社会差异体系。
社会学家发现社会存在着不平等,人与人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也像地
层构造那样分成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因而借用地质学上的概念来分析社
会结构,形成了“社会分层”这一社会学范畴。社会分层是以一定的标准区分
出来的社会集团及其成员在社会体系中的地位层次结构、社会等级秩序现象,
体现着社会不平等。
在社会学里,这个词最初是从地质学中引入的。地质学中称为stratify,
指的是地质的沉积成层现象。后来,这个词被引入社会学,用意在于:采用地
质中的分层现象来比喻人类社会各社会群体之间的层化现象。如果从学术上给
社会分层下定义的话,社会分层是指社会成员、社会群体因社会资源占有不同
而产生的层化或差异现象,尤其指建立在法律、法规基础上的制度化的社会差
异体系。
这里之所以采用“社会资源”概念,是因为造成地位差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社会资源是对人有价值的资源的总称,它包括:政治资源、经济资源、文
化资源等等。当然,在社会资源中最核心的还是包括财产、收入在内的经济资源。既然社会资源是多元的,那么,造成的层化现象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
因经济资源不同而形成富裕层与贫困层,因教育资源不同而分成高学历群体和
低学历群体等等。
在目前的西方社会学研究中,社会分层与阶级、阶层经常混同使用,以分
层研究取代阶级、阶层分析。而当前中国社会学研究中,社会分层概念与阶级、阶层概念并用。社会分层的意义较为宽泛,并涵盖阶级、阶层。一种具有一定
代表性的意见认为,分层内容具体包括阶级、阶层、层界。
研究意义
一、社会分层研究在社会学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
社会学研究的对象是整个人类社会,偏重于强调社会整体,面对芸芸众生,研
究的一个最基本的科学方法就是对复杂的研究聚合体、研究对象进行分类。社
会分层实际上就是对人群的一种基本分类,而且是一种本质的分类。社会上的
差异现象有千千万万,有差异就可以进行分类,所以,分类也有千千万万种。
但在所有这些分类中,分层研究的问题是非常本质的问题,分层首先关注的是
人们社会地位高下的不同,造成社会地位高低不同,最为核心的还是经济方面
的原因。所以,社会分层研究的是个人之间、群体之间的利益差异,特别是经
济利益的差异,这涉及对社会群体分类的最根本问题。
二、几乎所有重要社会学理论家,对分层问题都有所关注
社会学这门学科,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到现在差不多有170多年的历史。
在这样长一段历史过程中,涌现出很多重要的社会学家,从孔德、斯宾塞、马
克思、韦伯、涂尔干到帕克、帕金斯、米尔斯、吉登斯、布迪厄、福柯等等,
几乎每个重要的社会学家都从某个方面阐释了社会分层现象。所以,我们只要
讲社会学,就要讲社会分层。
三、社会分层研究对于中国社会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在中国人的社会生活中,社会分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
个十分讲究等级层次的社会。迄今为止,无论是出席礼仪、会议发言、电视上
镜头、报纸上排名之先后,都常常遵循非常严格的级别顺序。
四、关于中国社会急剧分化的现实与社会分层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迁。迄今为止,中国社会仍然处
在分化、解组、整合、流动比较剧烈的时期。研究证明,社会分化和社会分层
已经成为激化社会矛盾的重要背景,几乎所有社会冲突都与分层问题有关,社
会分层是今日中国关乎社会安全、社会和谐、社会稳定的研究领域。
形成机制
第一,社会制度、社会文化定义了社会资源的价值。不同制度、文化的社会关于什么有价值、设么无价值的定义并不一样。
第二,社会分配规则决定这些资源在不同位置的社会群体中如何分配。
第三,社会分层机制形成的最后一个方面是社会流动。社会流动将社会中的个人或社会群体引导到社会分配的高低不同的层级位置上去。
构成方面
第一,社会的不均等结构或者说“地位差异结构”,即社会分为地位高低不等的结构或社会地位差的网络。这是我们考察任何一个社会、社区时,一
眼就可以看到的。
第二,人民究竟是怎样进入地位差异结构的,社会学家管这种进入的程序叫做“地位准入”机制。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两种截然不同的公平观。一种公平观认为,社会分层结构
本身就是不公平的,要实现公平就必须消除此种层级结构,即“消除地位差异”的公平观。另一种公平观认为,分层结构本身的差异是难以消除的,公平是指
人或人群进入这些结构中的过程是公平的,即“地位准入”的公平观。
社会分层的三个标准:财富。声望。权利
《坚硬的稀粥》有着王蒙先生一贯的诙谐幽默的文风,带着轻松的阅读感一口
气读完了这则短篇。从第一读后感上来说,这篇小说所虚构的就是上世纪80年代末一个普通家庭的一日三餐和家庭百态,通篇带着一点无厘头的调侃味道。
如果不是事先知道这篇小说的时代背景以及王蒙先生的创作用意的话,我读起
来肯定也对这无厘头的文风摸不着头脑。
实际,在1989年,中国正受到西方很多新鲜思想与生活习惯的影响,不加选择的引进西方的生活方式和理念的“改革”与国人传统的生活方式起了
不小的冲突。在这时候王蒙的这篇《稀粥》在整个社会这一大碗粥中产生了很
大的影响,也就不难理解《坚硬的稀粥》这篇文章所具有的象征意义了。小说
中的家庭是一个四世同堂的家庭,重点塑造了几个人物如爷爷,爸爸,妈妈,
徐姐,堂妹夫,还有作者的小儿子,这几个人有鲜明的阶级性质。首先是爷爷,家里事无大小都要找他过问,大到购买新的家电,小至晚饭炒肉是切成肉片还
是肉丝,家里人都不敢自作主张。毫无疑问,爷爷是整个家庭的掌权者,而爷
爷希望在生活各个方面吸取建议进行改革,所影射的正是当时积极推进改革的
政府和当权者们。而爸爸和妈妈则类似于工人阶级,当爷爷决定放权让他们掌
家时,他们可乱了手脚,如文中所说,“爸爸是一辈子吃现成饭做现成活,如
今让他负责主持做饭大业,他很不好意思也很为难。”后来妈妈负责做饭,每
顿饭前也要征询爷爷的意见,哪怕只是听到“不要问我”的回答也放心很多。
徐姐是个“外人”,在家里为他们做饭40年,带有底层劳动人民的身份,而家里在投票时争论应不应该算徐姐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也有影射劳动人民参政
权利的味道。而堂妹夫从国外留学回来,便在文中充当着知识分子兼国外思潮
传播者的身份,然而他提出的“选举制”却在中国家庭内遭遇滑铁卢。显然,
不考虑特定的背景,生搬硬套的制度并不适合不加改变地引入中国这个大环境中。
在文中最引人注目的恐怕是儿子了,儿子刚刚16岁,张口闭口牛奶面包,随口便是蛋白质营养摄取,针砭稀饭咸菜传统饭菜的弊端,受新思潮影响
最深,颇有新一代年轻人的象征的意味。然而理论虽有,新的生活方式却并非
每个人都能接受,儿子的咖啡牛奶面包改革在家中为人诟病。反映的正是当时
社会的冲突。
而在最后有意思的是,无论是坚持稀饭炸酱面的叔婶,大鱼大肉鲍鱼
海参愈加丰富的爷爷爸爸一家,还是在外企工作实现西餐梦想的儿子,最终还
是不能摆脱稀饭咸菜的影响。吃饱了山珍海味之余,每逢回家必要重温稀粥咸菜。就连英国的博士都盛赞稀粥咸菜是“多么的美丽!多么的温柔!”,这稀粥,早已深深刻入中国人的血液骨髓里,不可谓不坚硬。
纵观通篇,王蒙这篇小说,带有很多的影射色彩。他并不是尝试从政
治的角度上说理,二是用写文者的风格,描述了自己对社会的认识。文章的最后,所有的家人还是不能移除稀粥咸菜的生活方式也表明,王蒙先生并非在称
赞什么,抑或支持或批判改革的哪一派别,而意在引发社会的思考:什么样的
改革方式是真正适合中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