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凯恩斯学派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后凯恩斯学派理论的方法论
(5)收入分配和更一般意义上的经济权 力的分配,是理解经济运行过程和经济 结果的基础,也是需要经济学解决的最 重要的社会问题。而经济权力的分配一 定是与特定的政治、经济、制度相关的, 他们影响着经济结果。
二、后凯恩斯学派的理论体系
1、价值理论 在价值论方面有代表性的是斯拉法的价 值论。 斯拉法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他的基本理论框架,其中有两个要点:
(1)强调历史分析,将凯恩斯的短期、比 较静态分析拓展为长期、动态化分析; (2)后凯恩斯主义反对新古典综合派恢复 传统经济学均衡分析方法,由于社会系 统的演变具有不可预测性,因此不确定 性是一种常态,实现均衡的说法没有意 义。
3.后凯恩斯学派理论的基本特点
(3)经济的驱动力是生产而不是交换。 因此研究的重点是货币性质的生产经济, 而不是实物性质的交换经济,在这个经 济中,不完全竞争是要素和产品市场的 正常结构; (4)批判边际生产力分配论,坚持通过认 为调整收入分配格局以缩减贫富不均差 距;
3.后凯恩斯学派理论的基本特点
(5)强调货币是解决不确定的一种制度设 计,货币可以作为一般购买力的暂栖地, 所以货币是连接现实与未来的桥梁; (6)强调收入分配理论,收入分配和更一 般意义上的经济权利的分配,是理解经 济运行过程和经济结果的基础,也是经 济学需要解决的最重要的社会问题。
3.后凯恩斯学派理论的基本特点
2、学术渊源
而凯恩斯的短期分析中增加了预期不确 定性这个概念,由于预期的不确定性, 短期的超额利润可能会刺激生产能力过 度增长,从而导致利润急剧下降,而不 是回到正常水平,经济就不可能趋向于 长期均衡,有意义的是从理论上描述一 系列短期活动。
2、学术渊源
卡莱茨基的理论:投资决定分配的理论。其经 济周期理论认为,凯恩斯的的产量和就业理论 假设一个给定的竞争程度,这样,产量和就业 就取决于需求,而独立于竞争程度。 但卡莱茨基假设厂商之间的竞争程度是不同的, 然后根据不同的阶级和不同的部门来阐述经济 周期。这样,垄断的程度影响定价,从而影响 收入在工资和利润之间的分配,反过来,收入 分配又影响需求,从而影响国民收入
2、收入分配理论
新剑桥学派认为,利润率的变动在一定 程度上也受到生产技术的物质条件制约。 一方面,工资在纯产品中所占比例是与 资本—劳动比率相适应的。资本—劳动 比例越大,生产技术的物质装备水平越 高,工资在纯产品中所占比例就越小, 利润率也就越大;相反,利润率就越小。
2、收入分配理论
另一方面,纯产品对生产资料的比率实 际上就是资本—产出比率的倒数(例如 R=60%,则意味着资本产出比率是1 又 2/3,即平均每单位产出需要大约 1.67单位的资本),而资本产出率又 是与一定的技术水平相连系的,资本产 出率越大,表明纯产品对生产资料的比 率越小,利润率也就越大。
(2)经济过程作为一个历史时间过程的 不确定性,导致人们对经济关系认识的 局限性,因此正确、充分地预计经济事 件发生的结果是不可能的,不确定性是 一种常态,实现预期均衡的说法没有任 何意义。 (3)货币是解决不确定性问题的一种制 度设计,它是连接现实与未来的桥梁
4.后凯恩斯学派理论的方法论
(4)经济的驱动力量是生产而不是交换。 因此研究的重点是货币性质的生产经济, 而不是实物性质的交换经济,且不完全 竞争是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的正常结构。
2、收入分配理论
利润率与工资率的关系: r=R(1-w) 公式表明,假定工资W=0,则国民收入即全 部纯产品都归于利润,r=R;这时,纯产品对 生产资料的比率R就是最大利润率,即说明R 是利润率的最高限;反之,如果工资不等于 0, 国民收入就不会全部归于利润,而必须在工资 和利润之间进行分割。二者为反相关变动关系。
(7)重视规范分析的方法
后凯恩斯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琼.罗 宾逊、尼古拉.卡尔多、皮罗.斯拉法、卢 伊季.帕西内蒂等人。
4.后凯恩斯学派理论的方法论
两大基本特点: 一是坚决主张抛弃均衡概念,树立历史 时间概念,时间是一个历史过程,过去 是无法改变的,也是不可逆转的,未来 是不可确知的,人们只能依据过去的经 验去推测未来,而严格的理性行为是不 可能存在的; 二是强调社会制度和阶级分析的方法。
3.经济增长理论
基本公式: Y=W+P,S=SW(Y-P)+SP×P, S=P(SP-SW)+SW×Y,等式两边同 时除以Y,得到: S/Y=SW+P/Y(SP-SW),由于 I=S,所以 I/Y=SW+P/Y(SP-SW),得到
4.后凯恩斯学派理论的方法论
(1)强调历史分析,反对均衡分析。经 济过程被理解为一个历史时间的过程, 而不是一个没有时间概念的因果逻辑的 过程。制度环境和条件的变化具有不确 定性,由于这种不确定性,经济结构具 有内在的不稳定性。 他们的均衡概念指的是稳定状态,而不 是市场出清的概念。
4.后凯恩斯学派理论的方法论
新剑桥学派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一个 重要分支;属于后凯恩斯经济学的非主 流派,而与主流的新古典综合派在许多 方面存在分歧。在如何理解、继承和发 展凯恩斯主义的问题上,反对新古典综 合派的观点 学术渊源:李嘉图的价值论和分配论、 马克思、马歇尔和凯恩斯的理论
1、两个“剑桥”之争
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兴起于20世纪50 年代和60年代。当时,经济学界试图 把凯恩斯的比较静态分析长期化和动 态化。 后凯恩斯学派与马歇尔之间的联系
2、收入分配理论
根据斯拉法的理论,他们提出了分配理 论,其基本观点是: 第一,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中,工资与利 润是对立的。 第二,工资与利润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 份额的大小,在一定的收入水平条件下 取决于利润率水平。
2、收入分配理论
第三,收入分配格局的形成具有客观的、 物质的基础,它与历史上形成的财产占 有制度有关,也与劳工市场的历史演进 有关。这一点体现了新剑桥学派所强调 的历史时间概念,即过去是不能召回的, 它是一定的历史条件的产物,因此也就 是客观的。
关于研究方法的争论 新古典综合:继承了新古典的均衡观念 及均衡体系与均衡分析方法; 新剑桥学派:反对均衡分析,强调经济 分析中运用历史时间观念。 关于一些基本理论的争论: 关于收入分配问题;关于经济增长问题; 关于滞胀解释、经济政策等问题。
2、学术渊源
李嘉图的价值论和分配论、马克思、马歇尔和 凯恩斯的理论:继承凯恩斯的强调投资对就业 量和国民收入水平的决定作用 后凯恩斯学派与马歇尔之间的联系:主要通过 凯恩斯这个中间环节,凯恩斯分析的出发点是 马歇尔式的短期,但马歇尔的短期与凯恩斯的 短期分析不同。马歇尔的短期分析是从长期分 析中派生出来的,短期出现的超额利润会刺激 生产能力增长,直到利润降到正常水平。
2、学术渊源
斯拉法的理论:斯拉法体系的基本特点 是:生产价格(价值)只取决于生产的 技术条件,不受分配的影响;而分配关 系则只取决于社会条件,不受生产条件 的支配;两者相互独立,但必须同时决 定。在此框架下,提出了标准商品或不 变价值尺度,建立价值理论,回复到李 嘉图传统。
3.后凯恩斯学派理论的基本特点
1、两个“剑桥”之争
关于理论基础的争论 新古典综合:凯恩斯经济理论的核心是 收入—支出模型;微观经济理论基础为 新古典微观经济学。 新剑桥学派:凯恩斯经济理论的最主要 之点是《通论》中关于社会哲学的论述; 微观经济学基础为李嘉图、斯拉法的价 值论和分配论。
1、两个“剑桥”之争
Leabharlann Baidu
2、收入分配理论
综合起来看,当物质生产技术由劳动密 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转变时,资本的利润 率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这取决于技术 水平对R和W的影响: (1)如果技术水平的变动使得R的下降幅 度大于W的下降幅度,则利润率就会下 降;
2、收入分配理论
(2)如果技术水平的变化使得W的下降 幅度更大一些,则技术水平的变动与利 润的提高相一致(这与新古典综合派所 主张的相反); (3)如果技术水平的变动对R和W的影响 程度相同,那么,技术水平的改变则不 意味着利润率的改变。
1、两个“剑桥”之争
后凯恩斯派是在与新古典综合派的争论 中形成和发展起来。 凯恩斯的《通论》问世后,凯恩斯的追 随者们对《通论》中若干论点的理解和 现实问题的看法发生分歧,形成两个对 立的学派:新古典综合派和后凯恩斯学 派。前者以美国剑桥的麻省理工学院为 中心,后者以英国剑桥大学为中心。因 此,两派之争又称为“两个剑桥之争”。
2、收入分配理论
新剑桥学派的这种物质技术关系对 于收入分配关系一定的制约作用,迥然 不同于新古典主义分配理论的分配完全 由物质技术关系决定的论点。
2、收入分配理论
投资与收入分配 凯恩斯的理论强调有效需求特别是投资需求影 响国民收入水平,但他没有研究投资如何影响 收入分配问题。 这个模型是由卡莱斯基提出的。假设在封闭的 条件下,经济只有两个阶级:工人和资本家 结论: “工人花费他们所得到的,资本家 得到他们所花费的”。
3.经济增长理论
在哈罗德的经济增长模型中,增长率由储蓄率 和资本-产出比决定。 实际增长率与有保证的增长率之间一旦发生偏 差,经济活动不仅不能自我纠正,而且还会产 生更大的偏离。这意味着经济发展很难稳定在 一个不变的发展速度上。 实际增长率与有保证的增长率之间的一致轨道 就像“刃锋”一样狭窄。
1、价值理论
一是在工资与利润的关系上,他首先肯 定两者是反向关系,并认为在剩余分配 中,工资的变动起着主要作用,利润只 起一种反向的变动关系。 二是标准商品或不变价值尺度。在他的 体系中,价值和价格均以实物交换比率 为基础,这就需要一个不变的价值尺度, 否则其体系就无法建立。
1、价值理论
收入分配理论是价值理论的延伸 新剑桥学派的分配理论有这样三个特点: 第一,认为分配理论是要说明资本社会 收入分配的不合理性,所以,分配理论 所要研究的是国民收入中工资与利润所 占的相对份额如何决定以及如何变动的 问题。
2、收入分配理论
第二,认为分配理论不能以边际生产力 为基础,而要以价值理论为基础。 第三,反对以边际效用理论为基础的主 观价值论,认为价值理论所研究的的价 值应该是具有客观的、物质的基础的, 而不是一种主观的概念。
1、价值理论
Y=W+P,P=Y-W=Y(1-W÷Y)=Y(1w),两边同时除以I,得到P/I=Y/I(1w), P/I就是利润率,Y/I就是产出对投入 量的比率,即:r=R(1-w) 即如果工资是由国民收入支付的,则工资和利 润之间存在着一种线性关系,且两者呈反向变 动。
2、收入分配理论
3.经济增长理论
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增长模式采用 “两阶级”分析方法: 认为储蓄率并非是国民收入的一个简单 百分比,而是由资本利润和劳动工资在 国民收入中的分配比例决定的。 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息息相关,收入分 配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影响因素。
3.经济增长理论
卡尔多的增长模型: 基本假设与特点: 其一,资本系数C不变 其二,均衡条件I=S 其三,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储蓄倾 向均为常数,且前者大于后者, SP=S1/P=常数;Sw=S2/W=常数, 且SP>Sw
其结果是设想一种抽象的“合成商品” 充当价值尺度。 所谓合成商品,是将各种生产资料生产 的某些重要商品中所使用的相同的重要 比例结合起来,组成一种抽象的混合物, 作为标准合成商品简称为标准商品。
1、价值理论
国民收入在工资与利润之间的分配,不 会影响到商品价值本身的变化,在全部 国民收入对全部生产投入量的比率R(或 称工资为零时的最大利润率)既定时, 利润率与工资率的关系如下 :
第三章 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目的与要求: 1、了解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过 程,注意其方法论特点; 2、把握其主要理论体系——价格形成理论、 收入分配理论、产量和就业理论、货币理论、 经济增长理论; 3、研讨其政策含义,并将后凯恩斯主义经济 学与新古典综合的理论和政策进行比较。
一、学派形成、学术渊源和方法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