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困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导刊12
2011 / 01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思想萌发于20世纪60年代末,真正得到区域内国家广泛重视是上世纪80年代末期。

相对于其他地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如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明显是松散和滞后的,合作层次还处于比较低的层面。

随着“天安号”事件的发生,美韩、美日军演如火如荼的进行,本来已经高速发展的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列车”突然降速,东北亚区域的关键词由经济发展转向地缘政治。

纵观这一变化出现的原因,历史与现实的制约是造成这一局面出现的必然结果。

制约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
发展的因素
首先,历史恩怨导致东北亚地区各国间
缺乏政治互信。

东北亚地区由于许多历史遗留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困扰着各方。

各国间的对立不仅没有随着冷战的结束而消失,而且成为后冷战时期各种矛盾最集中、各种力量角逐最激烈的地区。

这种局面对各国间的政治、经济关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其直接的后果就是影响彼此之间的合作。

首先,东北亚多数国家之间存在着海陆领土争端,如 “北方四岛”之争、“独(竹)岛之争”、“钓鱼岛之争”等。

领土问题是当今世界最为敏感的问题,尽管有关国家对这些问题的解决保持着冷静的态度,但众多的领
土争端始终是东北亚地区和平的隐患。

领土属主权问题,对于东北亚区域内各国政府而言,彼此间就这一核心利益问题进行让步与妥协的回旋余地较小,因此领土争端大大降
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困境
【关键词】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制约因素
文 | 许刚雁
低了东北亚区域内各国间的互信。

其次,日本政府的一系列做法加剧了东北亚国家的不安全感,降低区域内各国间的互信。

诸如政府官员参拜靖国神社、篡改历史教科书、否认侵略历史等一系列事件和言行,一再伤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感情。

不仅引起亚洲各国人民对日本的戒心,导致国民间相互隔阂的增加,也给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蒙上了一层阴影。

第三,东北亚有些国家之间没有实现关系正常化问题。

冷战结束后,朝鲜半岛仍不时出现剑拔弩张、一触即发的局面。

南北双方对朝鲜半岛统一问题的观点政策严重对
立,导致朝鲜半岛南北关系尚没有正常化。

朝核问题更是加剧了半岛形势的不稳定。

同时,由于朝鲜与日本两国历史积怨,至今双方未建立外交关系。

在政治上没有形成平等和互信的前提下,经济上的互惠互利更是难以深入展开。

其次,合作层次的不一致性,导致东北亚无法形成制度性合作机制。

世界上区域经济组织一般都是由整个地区国家参与组成,每个主权国家既是主体又是载体。

而东北亚却存在着经济合作主体与载体剥离的现象:其经济合作主体是该地区的6个主权国家,而从合作的载体来讲,日朝韩蒙4国是整个国家,而中俄则只是部分地区(中国的东北、内蒙古地区、俄罗斯的远东地区)位于东北亚经济圈内,因此经济
合作是在不同的合作层次之间展开的。

从当前东北亚各国整体情况看,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并没有纳入六国的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中,合作的主体主要还不是国家而是地方政府。

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动,有时地方的积极性比中央的积极性更高。

但由于缺乏政府间的贸易和投资合作框架作为指导,缺乏相应的组织机构作制度性保障,使得一些地方政府在推进合作的过程中,只能在其行政权限的范围内谋求合作与发展,其深度与广度受自身权力大小的制约,这种“当家不做主”的状况,导致了这种松散的经济合作存在着很大的不稳定性。

因此,仅仅依靠地方政府,通过地方国际经济合作来带动本地区乃至整个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是难以获得更大程度的发展的。

缺乏强有力地进行区域经济合作的机制,已经成为阻碍该区域进一步合作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第三,东北亚成员国中没有一个国家能够成为主导区域合作,令其他国家信服的核心大国。

如今,东北亚缺乏区域经济合作的“领导者”已经成为制约其自身发展的又一个原因。

从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发展过程看,都是由一两个经济实力雄厚的国家作主导,引导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

而在东北亚地区,由于各个国家的价值观差异巨大,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发挥主导作用。

日本经济实力雄厚,但是存在着国家道德方面的缺陷。

韩国作为新兴的工业化国家,虽然曾经雄心勃勃,但由于过分依赖美国,在先天上缺乏组织和引导东北亚区域合作机制化与一体化的条件。

俄罗斯作为原苏联的继承体,经济滑坡及国内安全危机,影响了其处理区域性事务的实力,而且作为一个传统的欧洲国家,俄罗斯经济活动的重点不可能放在东北亚,因此,在推动区域经济合作方面难以有所作为。

朝鲜和蒙古作为被边缘化的国家,无论在发展理念还是经济实力上,都不构成东北亚区域内其他国家必须重视的条件。

中国作为东北亚区域内的大国,一直奉行各国间的平等协商、和平交流的政策,已经成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国家,但是中国毕竟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现有的经济实力及只有部分地区处于东北亚的现实,
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国在东北亚经济合作
中发挥“领导者”的作用。

另外,由于冷战
时期各种矛盾在东北亚的汇集,使东北亚各
国的经济发展与对外关系的战略重心没有集
中在东北亚,这些都是影响东北亚区域经济
合作发展的重要原因。

第四,经济水平的悬殊性和经济体制的
差异性,是导致东北亚经济合作难以发展的
主要障碍。

首先,东北亚地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
家间的经济实力和水平相差极为悬殊,既有
经济发达的日本,又有亚洲四小龙之一的新
兴工业化国家韩国,还有世界上最大的发展
中国家中国,以及经济相对落后的朝鲜、蒙
古及俄罗斯远东地区。

过分悬殊的经济规模
和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导致各国经济政策、
产业结构政策、国民经济支持外贸能力、相
对吸收需求能力等等诸多因素的差异,不同
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所获经济利益是不一样
的,由此决定了它们之间的总体战略、产业
布局和进出口贸易方面的不一致,使彼此间
的互求和互补受到限制,如何协调好多边关
系,探寻一条既符合各方利益,又有利于逐
步缩小差距的有效合作途径,成为建立区域
经济合作的关键。

第二,经济依存是开展经济合作的物质
基础。

在东北亚地区,中日韩三国经济具有
比较高的依存度,经济依存这一物质基础已
经具备。

但是东北亚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呈金
字塔型分布,日本处于最顶端,是区域内唯
一的、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发达国家,主要
生产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产业的产品,韩
国居中,属新兴工业化国家,主要从事资本
密集型产业的生产,中朝俄蒙处于金字塔的
最底层,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主要从事低附
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生产。

因此,东北
亚的区域合作是一种以带有依附和不平等性
质的垂直分工为主,以中俄朝蒙四国横向互
补分工为辅的合作格局。

这种分布造就了底
层国家一直处于经济和技术最底层的不利地
位,一旦国际市场发生变动,首当其冲的必
定是处于分工底层的发展中国家受损失,这
与底层国家的人口资源、自然资源的比较优
势极不相称。

这种不平衡性,使国际间的平
等竞争和互利合作难以体现,另外,东北亚
区域内国家之间的经济体制不同,既有市场
经济体制,又有计划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这些都决定了其经济对外开放
程度的不同。

经济运行机制的差别,使东北
亚区域经济合作陷入困境。

东北亚经济合作中的的
美国因素
在分析东北亚地区政治经济形势时,美
国因素是必须要考虑的,而且还是一个关键
因素。

这也是该区域成员对外关系的核心之
争所在。

东北亚地区是美国将战略中心转移
到亚太地区所必须关注的焦点,为保持自己
在亚太地区的政治、经济影响力,确保其主
导地位,美国决不允许在该区域内出现排斥
它的经济集团,因而一直对东北亚区域经济
合作采取观望、猜忌甚至反对的态度。

为了牵制东北亚合作,美国近年来从不
支持日本与亚洲国家建立经济一体化组织,
支持日本在亚洲开展独立的政治、经济、外
交活动;企图将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纳入到
由美国主导的全球贸易自由化进程等,这些
都表明了美国对东北亚合作的态度。

另外,
美国更不希望中国强大,并把中国看成是潜
在的“威胁”而加以遏制,还有美朝的对立,
以及对俄罗斯的防范加遏制,都直接影响着
东北亚经济合作。

一般来说,一个区域经济
合作组织如果有区域外大国势力的介入,将
不利于区域内经济合作。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形势下,以
地缘优势而形成的区域经济合作是不可阻挡
的,并且将成为国际经济大潮中的主流。


于东北亚地区各国来说,只有相互合作、求
同存异,团结一致共同努力解决在合作中的
各种问题,排除外部干扰,才能各取所需,
达到共赢的目的。

(作者为包头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管理学
院副教授)
全球扫描
经济导刊13
2011 / 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