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文化自觉研究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文化自觉”问题的提出始于20世纪中期,但直到20世纪末学者们才开始关注和重视该问题,随着研究方法的不断丰富,研究范围和视角的不断扩大,学界在该领域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本文是对我国大学生群体关于“文化自觉”问题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的归纳叙述,希望能给此后研究该课题的学者们提供借鉴和参考,同时也希望通过此文能唤起当代青年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重,挽救主流意识形态的信仰危机。
关键词:文化自觉;大学生;传统文化
对大学生文化自觉问题的研究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了阐述和梳理,文化自觉的内涵问题,当代研究大学生文化自觉的主要视角以及研究展望。
一、何谓“文化自觉”
“文化自觉”一词最早的提出者并不是费孝通先生,而是晏阳初,见诸于1937年他发表的一篇名为《10年来的中国乡村建设》的文章,他提出了民族自觉与文化自觉两个概念,将其视为乡村建设运动发展的重要思想动力。
由于当时社会环境的限制,晏阳初此后对文化自觉概念并未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直到1986年,许苏民先生开始着手对文化自觉问题的研究,他提出了关于近代文化自觉的三大问题,分别为近代启蒙者对传统的超越与参照系的确定;从释义学角度分析近代启蒙者能否正确理解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应该以何种态度看待西方学者对东方的文化探寻。
而费孝通先生是在1997年的北大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开办的第二届社会文化人类学高级研讨班上才正式提出“文化自觉”这一概念,他指出,“文化自觉就是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
换言之,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
”\+①费老比晏阳初对此概念的使用晚了整整60年,他提出此概念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应对全球一体化的势必发展,针对当时改革开放环境下人们对外域文化的一种不正确态度――仰视或俯视。
身为社会学家、民族学家的费老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提出“文化自觉”这一概念是极其富有针对性和时代性的。
他曾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②这句话的大致意思是要对自身文明进行反思,这样才利于理解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并且达到和谐相处,世界上不仅仅有华夏文明,还有许许多多其他种族的文明,我们应该保持一种“海纳百川”的姿态,才能达到“和而不同,多元共生”的美好境界。
这无疑不体现了费老汪洋博大的人文情怀。
汤一介认为,所谓“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们对其文化要有一定的“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源,特色,历史以及发展趋势,同时也要具有“问题意识”,预见自身社会将会出现的困难与问题,抓住这些问题并深入探讨它们,从而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这样一个民族的文化才能持续不断的发展下去。
他将“文化自觉”研究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将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之后,对文化自觉问题的研究迅速升温,其中关于大学生文化自觉的问题更是成为了研究热点。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不仅是因为全球化时代迫切的发展需要,更是缘于其与中国实际的密切联系,它属于“中国问题”的范畴。
学界当前关于大学生“文化自觉”的内涵问题研究不存在大的分歧。
伊宁认为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包含三层基本含义:一是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觉;二是对其他民族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的自觉,充分认识不同民族文化的长处,去粗取精,取长补短,丰富和发展本民族文化;三是对整个人类文化的自觉,不同的民族文化都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没有哪家文化更比另一家文化更好或者不好,要坚持“和而不同”,即和谐共生的文化价值观,共同推进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
\+③
二、当代对大学生“文化自觉”研究的主要视角
虽然早在二十世纪中期我国就有学者提出了“文化自觉”这一概念,但限于当时的社会环境与科研水平,并未对这一概念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直到二十世纪末,这一概念
被费孝通先生正式提出后,我国学者对“文化自觉”从多角度、多学科的方向进行了探索和分析。
(一)大学生文化自觉现状及形成原因的问题研究
当今社会,青年大学生在文化自觉方面到底呈现出一种怎样的状态呢?郝淑静总结为三点,第一,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度不够,第二,民族传统文化的缺失,第三,自主创新与主体意识缺乏。
\+④杨志梅针对当前大学生的文化自觉现状分别从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学生个体四个方面作了原因分析。
\+⑤
总体而言,众多学者对大学生文化自觉现状的研究以及原因分析都包含在以上的内容中,这些研究结论可以说是很全面很深刻的,学者们从多方面分析了现状与成因,笔者认为学界对该问题的研究很透彻,并无遗漏。
(二)大学生文化自觉培养途径问题研究
张琦主要针对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提出了培养措施,她认为高校校园文化是一种育人文化,对大学生的人格建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校应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培养大学生高度的文化自觉精神,其有效途径主要有校园精神培育、人文教育课程、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
\+⑥欧阳爱权指出,要解决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觉问题起码要理清并处理好四个层面的问题:一是文化自觉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即必须立足于什么样的立场、方法才能保障文化自觉实现的科学性;二是文化自觉的时代任务是什么,即文化自觉对于当前社会历史实践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和效应;三是文化自觉的身份标志是什么,文化自觉需不需要国家和民族的身份界线;四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世界落实文化自觉。
只有考察并解决上述四个方面的问题,才能将文化自觉落到实处。
\+⑦柳礼泉和胡港云指出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觉需要从主体、客体、介体、环体这四个向度协同推进,主体向度指的是要全面要求大学生的知识素养、人格魅力和业务能力。
客体向度指要精心塑造大学生的认知能力、鉴别能力和创新能力。
介体向度指要着力推进文化内容、培养方法和文化载体。
环体向度指的是要系统构建家庭文化环境、学校文化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
\+⑧ 2016年,吴晓楠提出了如何提升大学生文化自觉的方法。
方法归纳如下:首先,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用主流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新文化来抵御错误思潮、错误价值观的消极作用。
其次,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有利的条件和基础,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信心,在传统文化的普及熏陶下,注重建立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兴趣,愿意主动接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知识、了解文化的魅力,建立对于中国文化的热爱和崇敬之心。
第三,注重环境净化和优化,注重正面引导,对于错误思潮、错误价值观采取逐步引导、逐渐清晰、自我反省的方法,对于思想中存在的观念偏颇等问题,作为思想教育管理者,一定要思路清晰,引导大于管制。
\+⑨而张志娟和秦东方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五点措施。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和主流文化导向,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第二,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大学生文化主体意识;第三,引导大学生开展自我教育和认知,进行正确的文化选择;第四,打造校园文化,促进文化融合、鼓励文化创新;第五,建设优质网络文化载体和资源。
\+⑩郝淑静认为大学生是我国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载体和资源,尽管在文化自觉方面存在着许多不足,但通过加强对大学生主流思想的教育,增强其文化的认知能力和选择能力,再加上良好的校园环境,内外因相结合,一定能够提升文化自觉,承担起建设我国现代化事业的重任。
b11王寒娜从传统文化角度提出了提升大学生文化自觉的策略,第一,调整课程结构,强化传统文化课堂教学;第二,立足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传统文化氛围;第三,优化校园环境。
b12 总的来说,以上几位学者分别从学校制度、学校课堂内外及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教师素质、社会环境等多角度提出了如何提升大学生文化自觉的建设性意见。
这些建议既深入又全面,值得其他学者的借鉴与学习。
(三)大学生文化自觉的重要性研究
刘必春指出,当今中国正处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时期,在多种文化并存和经济全球化的
趋势下,大学生文化自觉这一课题具有一定必要性和迫切性,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文化自觉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需要,也是顺利开展高校学生德育工作和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三观的需要。
b13王寒娜提出,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要具备高度的文化自觉才能清醒的认识中国文化的历史与现状,只有对本国文化有着深入的理解,才能科学、独立的思考,进而更好地吸收外来文化的精髓,真正做到中西合璧,洋为中用,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实现中国梦。
b14 综上所述,关于大学生文化自觉的研究意义,学者们普遍是从大学生对民族、国家未来建设的重要性角度和大学生群体本身的角度来进行探讨的,认为大学生文化自觉的提升不仅是在大学生的个人文化修养方面还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方面都是具有重要作用的。
三、研究展望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我国学者关于文化自觉问题的研究主要是以文化自觉的视角来分析社会及学校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但却极少甚至是没有涉及到少数民族以及港澳台群体的文化自觉问题。
文化自觉的研究是一项重要且长期的任务。
随着时代的发展侧重点也会不同,这就需要学者们在原有的研究基础之上,结合时代的新特征、新要求和新挑战,使之不断深化。
[注释]
①费孝通:《关于“文化自觉”的一些自白》,载于《学术研究》2003年第7期,第5-9页.
②费孝通:《“人的研究在中国――个人的经历”主题演讲》,1990年12月.
③伊宁:《大学生文化自觉的内在结构及其培养策略》,载于《经济视角》2012第6期,第167-169页.
④郝淑静:《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文化自觉现状与对策思考》,载于《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第164-165页.
⑤杨志梅:《大学生文化自觉形成的影响因素研究》,载于《价值工程》2014第12期,第240-241页.
⑥张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载于《高校理论战线》2012年第3期,第72-74页.
⑦欧阳爱权:《当代大学生文化自觉之整体性思考》,载于《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4年第1期,第74-75页.
⑧柳礼泉和胡港云:《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的四维向度》,载于《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年第10期,第67-70页.
⑨吴晓楠:《高校大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建立方法探析》,载于《学生管理》2016年第2期,第251页.
⑩张志娟,秦东方:《大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培育途径研究》,载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年第6期,第126-130页.
b11郝淑静:《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文化自觉现状与对策思考》,载于《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第164-165页.
b12王寒娜:《深入推进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大学生文化自觉》,载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年第3期,第78-84页.
b13刘必春:《坚定大学生文化自觉的现实意义及实现路径》,载于《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年第12期,第23-24页.
b14王寒娜:《深入推进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大学生文化自觉》,载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年第3期,第78-84页.
[参考文献]
[1]张健.党的十八大关于文化建设的新突破及文化自觉 [j].求知,2013,01.
[2]费孝通.关于“文化自觉”的一些自白[j].学术研究,2003,07:5-9.
[3]汤一介.文化自觉与问题意识 [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世界格局中的中华文明”国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 [c].2006.
[4]晏阳初.10年来的中国乡村建设[a]. 1937.
[5]许苏民. 中国近代文化自觉三题[j].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89,02.
[6]邱柏生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需要对待的若干问题[j].思想理论教育,2012,01.
[7]张志娟,秦东方. 大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培育途径研究[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06.
[8] 蒋朝莉、李凌.以高度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j].探索,2013,01.
[9] 阳国亮.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3.
[10] 孙秀玲,杨海萍。